个人理财基本知识

2024-06-21

个人理财基本知识(共8篇)

篇1:个人理财基本知识

一、银行理财产品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兑现本金和收益,但时常出现实际收益低于预期的情况,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超过6%就算是高收益了,起投门槛为5万。因此,银行理财只适用于个人准备保本升值的资金定存。

二、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 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典型代表有余额宝、理财通等。

优点: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稳定

缺点:收益低,资产增值速度还是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

年利率4%左右,本金翻一番需用时间:72÷4=。这种个人理财产品随存随取,适合平时比较忙且不喜欢打理理财产品的“懒人投资”!

三、股票

说到股票,不是想碰就能碰的。高收益的背后是变化莫测的高风险。因此,在不懂得投资理财的前提下,围观比摄入更可靠。

优点:投资收益高、能适当降低购买你风险、流动性强

缺点:股市有一条金律:炒股格局7赔2平1赚。收益不稳定、风险高、收市时间长、只能买涨、股票类型多

本金翻番时间:炒股风险很大,可能让投资者一夜暴富,本金翻数倍,也可能让投资者赔个血本无归。

四、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时代,互金理财产品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个人投资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在8-12%左右,门槛低,产品多样,有长期,中期,短期投资产品。风险可控,关键在于选择好的正规的平台。

个人要怎样投资理财

1.一定要有投资资金

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想要投资理财就必须有一定的投资资金,想要进行投资理财,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作为支撑,最后得获利也是比较少的。在当下理财过程当中,如果想要顺利开展投资理财,那么前提条件就是要准备足够的投资本金。

2.丰富的理财知识

个人要怎样投资理财才赚钱?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尤其是菜鸟,就会失去理财得方向,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不得得到理想中的,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结果,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资金,更应该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要对个人的理财目标、理财规划等进行详细了解。

3.熟练投资技能

投资理财必须具备熟练的.投资技能,方可将理财风险化解到最小。如果说投资者没有熟练的投资技能,那么理财就会显得更加盲目,这样更是没有办法掌握主动权的。

4.丰富信息渠道

理财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怎样投资理财才赚钱,就必须掌握丰富的信息渠道,这样才能掌握最新信息。所以在理财过程当中,要随时关注国家的整治、经济政策等这些变动,做出对应的调整。

5.必备良好的理财习惯

个人投资理财首先要做的就是必备良好理财习惯,只有把记账、节省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贯彻到一起,那么理财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收益,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理财都要根据自身财务出发。

篇2:个人理财基本知识

了解财务状况,学会记账.年轻人容易冲动消费,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薪水就少了很多,花在了什么地方却不得而知。那么从现在开始,准备一个账本吧,看着记下来的账目绝对会让自己大吃一惊,原来自己花钱是这样没有节制的,然后在下一次花钱的时候,总是会去想想应该还是不应该。理财小知识。

强制储蓄用于投资.强迫性储蓄是起步时最好的方法,哪怕每月强制自己积攒200元,别小看了这200元,一年才2400元,如果第二年每个月再增加200元呢?就是一年 4800元,加上第一年的钱一共7200元。第三年再增加每个月200元投资,这一年里就是7200元。再加上前两年的7200元,再加上可能的投资收益,这样下去,刚工作的头五年,就可以自己不借助父母的帮助攒下一笔不小的资金,可以算作第一桶金吧。

避免资金闲置.年轻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强,方面是因为年纪轻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是有时间和能力去赚到更多的钱,因此可以承受一些投资上的损失。如果不愿意承担基金或房产投资的风险,可以考虑一些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如P2P、理财型保险。理财小知识。

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年轻人爱冲动,心态容易因环境发生变化。投资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功夫,收益越高,风险越高。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任何成功都要付出努力,没有风险很低收益却特别高的好事。好心态决定好人生,理财不可能是一路高涨,肯定要面对曲折,年轻人一定要有一个强大不屈的好心态。

学习理财知识,养成投资意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日不学十日空。利用时间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财投资知识,可以让人开拓投资眼界、发现更多的商机,知识嘛,越多越好。另外,在学习理财知识的同时,还要逐渐养成记账的习惯,形成财富管理的意识。理财小知识。

利用自身优势做理财.年轻人熟悉互联网,也用大把的时间去搜集网络信息。互联网就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自身优势。他们的意识超前,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如网上购物、网上创业、网上理财。而P2P理财的方式正是基于网络之上,年轻人可以轻松掌握行业的整个动态信息,及时对于投资理财的网贷平台做出准确判断,不至于因为不懂而盲目投资。理财小知识。

篇3:个人理财基本知识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探究个人信息权利的基本理论,不可回避地要分析“个人信息”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学基本概念。清晰地界定个人信息的概念对于研究个人信息权利至关重要。对于这一概念,国外的立法存在分歧,我国立法过程中关于这一概念的称谓也存在着争论和选择,所以有必要首先对“个人信息”这个基础性概念进行研究分析。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个人信息的关注是早于我国的,研究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必须考察国外的立法例,结合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学界对“个人信息”这一称谓的争论以及做出选择的理由。

(一)国外立法例的分歧

从世界各国现有的相关立法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统一。1968年被称为“资料革命”年,个人信息的概念滥觞于这一年的联合国“国际人权会议”提出的“资料保护”(data protection)。事实上,有关这一概念的界定,世界各国并不统一,相关立法经常使用“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Personal data)、“个人隐私”(Privacy)和“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三个词汇。采用“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概念的立法例主要有:1976年德国的《防止个人数据处理滥用法》、1978年法国的《数据保护法》(或译为《资料保护法》)、1978年挪威《资料登陆法》、1988年日本《有关行政机关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个人资料处理法》和199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个人数据档案中个人数据的指南》等;采用“个人隐私”概念的立法例主要有:1974年美国《隐私权法》、1981年以色列《隐私保护法》、1987年加拿大《隐私权法》和1988年澳大利亚《隐私权法》等;采用“个人信息”概念的立法例主要有:1978年奥地利《信息保护法》、1984年英国《自动处理个人信息的利用与其提供于公务规范法》、日本1999年起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韩国1999年的《公共机构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各成文法的规定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些立法虽然多停留于概念的界定或选择,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个人信息权利理论的研究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极具前瞻性地加快了世界各国的相关立法进程。

(二)我国立法过程中关于概念称谓的争论与选择

我国现有的与个人信息权利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是比较有限的,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法规之中。如《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获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9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在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权利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又在不断受到侵害,我国的《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法》也已经启动了立法程序。但是有关个人信息概念称谓的争论仍然存在,对此进行的分析和讨论对于探究个人信息权利理论本身至关重要。

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Personal data)是被国内外很多学者使用过的称谓之一,如前所述,国外早期的致力于保护个人信息权利的立法也广泛地使用过这个词汇。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资料”“数据”的英文为“Data”,是指用有意义的、可以识别的符号对客观事物加以表示,进而得到的符号序列,是代表人、事、时、地的一种符号序列(不以文字为限)。信息的英文为“Information”,是指资料进行过处理后可以提供为人所用的内容,它的功能是使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1]因此,信息对于信息的接收者而言,即为知识。举例分析,可以将已识别或可识别的与个人或家庭相关的任何情况称为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如:个人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住址、性别种族、医疗记录、财务信息、照片、社会与政治背景、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宗教信仰、婚姻状况、配偶、父母及子女情况等都属于个人数据或称为个人资料。而并不是所有的个人数据(或资料)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构成个人信息。对于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的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data of data),即知识或消息,才可以称之为信息(information)。

个人隐私(Privacy)也被不少学者在个人信息的层面使用过,近代的个人信息理论也是起源于追求私生活自主,反对他人干扰的隐私观念。隐私这个词语近几年来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隐:隐匿、不显露、藏在深处的意思;私:指个人的、秘密的、不公开的。“隐私就是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情,或者说,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方面的事宜。”[2]正是由于个人隐私包括“隐”与“私”两方面的内容,是自然人秘密或不愿公开或不便公开并且不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有学者称之为“敏感的个人信息”。当然,个人信息不仅包括敏感的个人信息,也包括一般个人信息。所以说,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是包含关系,即个人信息包含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是个人信息的下位概念,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3]个人信息必须依托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这个物质载体,如果脱离了这个载体,个人信息将无法存在。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是个人信息的表现形式,个人信息是个人资料所反映的内容。保护个人数据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数据中个人信息。从这个层面分析,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更偏向地属于一种技术性概念,拥有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所有权的主体,也不可以对其中可能产生的一切有价值的个人信息进行处分和受益。与个人隐私的概念相比,个人信息的范畴要宽泛许多,它不仅涉及个人隐私中那些主体不愿为人所知、或者有意隐匿的信息,也涵盖了社会主体不曾主动回避、甚至自然表露出来的所有个人数据。所以,随着人们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学界,还是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都越来越多地使用“个人信息”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与“个人数据(个人资料)”相比,“个人信息”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罗列范围,更加注重反映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的内涵和本质;同时,个人信息的表现和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物化成数据或资料的信息大量存在,即个人信息的范围要大于个人资料(或个人数据)。从立法的角度而言,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应该是“个人信息”的内容,而不是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这种形式的本身。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个人信息”更能体现立法的目的和意义。与“个人隐私”相比,“个人信息”是一个上位概念,很多个人信息并不涉及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定义明显缩小了个人信息的概念的外延。所以,个人信息的法律内涵通过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立法的沉淀而逐步彰显,至今,个人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笔者也认为,个人信息应该成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基础概念。

(三)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个人信息为个人信息主体所拥有。个人信息的主体作为可以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自然人,享有一切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主体还具有社会性,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因素。自然人(主体)对个人信息(客体)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体对隐私权的认识而逐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也在悄然更迭。近代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平等的革命中,形成了追求私生活的自由、反对他人干扰的私生活权利的隐私观,但对与自然人相关的个人信息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中叶之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带来了信息的多领域频繁流通,这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关注到个人信息的意义,以及承载于个人信息之上的权利与义务,这与社会主体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层面上,个人信息的主体性属于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之一。

“信息是指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即数据的数据———知识。”[4]诚然,那些已被识别或无需经过处理即可被识别的与自然人相关的任何资料或情况也都属于个人信息的表现形式,被称为个人数据(或个人资料),只是它的范畴比个人信息的范畴小。单纯的个人数据(个人的身高、体重、性别、照片、婚姻状况、父母及子女的情况等)很容易被识别,通过简单的判断就可以确定个人信息的主体,达致使用个人数据者的目的。人们上网之后被记录下来的、以数字化形式存放在网站的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完全可以经过加工处理或运用相关数据挖掘工具从中获取有关个人消费习惯、网上心理活动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基础在于信息主体的可识别性,因为这是明确个人信息内容和范畴的客观标准。如果或轻而易举或费尽周折所获得的信息不具有对个人信息主体的识别可能性,那么,所有对于个人信息的侵犯都是毫无意义的。基于此分析,笔者以为个人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法律特征是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

二、个人信息权利的概念及道德与法律要素分析

个人信息权利是个人对其个人信息拥有的全部权利的总和的简称。欲界定个人信息权利的概念,离不开对个人信息理念发展历程的考察,也离不开对个人信息法律特征的探讨,更离不开对权利主体的分析。为了进一步理解个人信息权利的概念,对权利的定位要素———道德和法律价值的思考也是必须为之的努力。

(一)个人信息权利的概念界定

考察个人数据、个人隐私以及个人信息,从对个人数据的关注到个人信息概念的广泛使用,从人们对隐私权理念的申扬到个人信息权利的确立展现了人类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体开始关注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是以充分尊重社会主体的一切价值为基础的。“对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个人的尊重和保护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文明成果,这已经是得到历史验证并有许多国家的成文宪法和各种国际性的、区域性的人权宣言所反复规定和论证过的。”[5]所以,尊重人格尊严、尊重人类个性的发展,追求一种更加安全与安宁的个人生存空间是个性解放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借助基本人权的视角,试将个人信息权利界定为:个人信息权利是自然人对私人信息的自我控制、自主决定,私人事务自主支配、免受干扰,并排除信息合法持有人非法处分的自由权。

(二)个人信息权利的道德精神和法律维度

权利是法学理论的聚光点,是法哲学的基本范畴。权利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同时,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个人信息权利也拥有了愈加清晰的法律维度。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法哲学范畴的层面上,就是实然法(lawas it is)和应然法(lawas it ought to be)的关系。”[6]“道德在逻辑上先于法律。没有法律可以有道德,但没有道德就不会有法律。”[7]“中国古代的圣贤不能从人本主义、民本主义及天道、仁义中推导出人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权利概念过于贫乏,普遍的道德要求不能转化为普遍的权利要求,进而转化为制度的内在要求。”[8]但是,这并不影响个人信息权利中所本应具备的道德性精神。富勒将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义务的道德是从最低点出发的,“它确立了使有序社会成为可能或者使有序社会得以达致其特定目标的那些基本规则”。[9]各国先后以法律的形式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法权要求,以权利的形式固定,并予以保护,首先就是为了实现“义务的道德”,伴随人类法治文明的进程,最终实现那个“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愿望的道德。

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带动下,人口的迁移和自动化处理的普及使人类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的价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人社会”,社会主体在这种新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权利主张———个人信息权利。“理性的法权现象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存在于现实的人们的经济关系之中,存在于主体的相互交往活动形成的权利要求之中,是社会物质关系阐发的应有权利。”[10]

在信息社会的实践中,众多基于个人信息的权利主张也反映出权利是法律切入个人信息问题的要害所在,在个人信息这一现象中应当蕴含着权利所应当表征的禀赋。探究和阐释作为一种私法权利的个人信息权利的基本内涵、个人信息权利能否存在?在何种意义上存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是必要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亦是有价值的。个人信息权利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道德权利”阶段,随着社会主体法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立法的完善,个人信息权利即将成为“法定权利”,并逐步实现从“现有权利”向“实有权利”的转化。

三、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关系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是两个密切相关但是又有区别的范畴,人们对于前者的认识和了解是滞后于后者的。纵观世界范围内个人信息权利的立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的关系———隐私权概念的提出可以看作是个人信息权利的理论和逻辑前提,而个人信息权利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又是对隐私权权利理论的极大丰富。

(一)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联系

隐私也好,个人信息也罢,这两种权利的对象都具有或者说至少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文明的奢侈品、野蛮社会和初民不懂得它也不追求它———这种共同的特征使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笔者认为,具体而言,个人信息权利是一个来源于隐私权理论,而又比隐私权更加丰富的一个新型的民事权利范畴。在权利属性上,二者的联系体现为他们共同具有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首先,个人信息权利与隐私权都是自然人权利。这种权利是自然人个人的权利,即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11]这两种权利与人类本性密切相关,它们的出现和法律保护的演进无不体现着对个体价值的承认和维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不仅仅是个人的权利,还带有自然权利的性质。

其次,个人信息权利与隐私权同属于精神权利的范畴。精神权利是一个相对于物质权利而言的概念。物质权利对应的是包含物质利益的财产权,精神权利对应的是无价的或难于用物质标准衡量的人格权,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按照我国民法体系的传统,我们将权利划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笔者认为,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都属于精神权利,都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范畴。从尊重人格尊严的终极目的出发,这两种权利的对象都是人们精神上的安宁,保证人们对于私人事务的决定和控制权。所以,隐私利益和个人信息利益是和人的人格尊严以及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都属于精神权利的领域。

再者,个人信息权利与隐私权均为人格权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人格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不仅由民法规定,还由宪法保障。尽管学界对于人格权的权利属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但是,无论作为宪法权利还是作为民法权利,都不影响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在人格权上所发生的关联。二者都属于具体人格权,具有人格性,都直接体现为人格利益,而非财产利益。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可以直接进行商业化利用,并转化为财产利益,但其本身仍然属于精神利益。“无论是私生活秘密,还是私生活安宁,都是个人人格完善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12]所以,从两种权利本身所天然蕴含的价值取向来看,二者在人格权属性上发生着紧密的关联。

最后,无论是个人信息权,还是隐私权,都是个人自主决定自己事物的权利,但是,这种单纯涉己性的特质在实际生活中不是绝对的,而是有边界的,要受到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重限制。

(二)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区别

根植于英美法传统的隐私权是一项宪法权利,是作为一种保持人格完整,独立人格不受侵犯的权利而存在的。自从美国著名法学家布兰戴斯和萨默尔·沃伦于1890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百多年来,公民的隐私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于隐私权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隐私权是自然人对于私人信息自我控制、不被非法利用,私人事务自主支配、不受侵扰和私人活动自主决定、不被侵犯秘密的自由权。”[13]

尽管学术界对于隐私的内容仍然存在着争议,但是学者们普遍认同隐私包含了秘密、隐蔽或权利主体不愿公开的特性。“隐私性信息包含了‘隐’与‘私’两大要素,是自然人秘密或不愿公开的或不便公开并且不涉及公共利益、群体利益的信息,即敏感个人信息。”[14]但是对不构成隐私的自然人的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一般个人信息的侵犯也会扰乱自然人私人生活的安宁。笔者认为,与隐私权不同的是,那些尚不构成隐私的个人信息与人格尊严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即使滥用了这些个人信息,也不会对人格尊严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多数时候仅仅是对个人的心理安宁或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可见,个人信息权利所禀赋的这种“心理安宁”或“精神安宁”与隐私权所对应的人格尊严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的,不能混淆。

总之,隐私实质上也表现为一种信息,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隐私。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简要概括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区别:个人信息权是隐私权的一个上位概念,它来源于隐私权却又高于隐私权的,个人信息权利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法权要求。

篇4:个人投资理财的五大基本理念

关键字:个人投资理财;基本理念

理财专家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三个取得金钱的正常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工作取得;第二个途径是继承;第三个途径是进行合理合法的投资。在这三个途径中,最有力量和最有尊严的,是对你工作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钱进行明智的投资。通过投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财富将越来越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投资理财不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个人和家庭,要想打理好自己的个人资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一、快乐理财

理财既不能使“今朝有酒今朝醉”,玩月光族的游戏,也不能是“土财主”式的视钱如命,一毛不拔。作为个人和家庭,我们倡导的生活理念是:努力赚钱,轻松消费,崇尚理财。我们将就消费要与资产、收入相适应,即在经济条件许可和科学安排的前提下,让生活滋润起来,快乐起来,享受幸福生活每一天。

二、学习理财

人们常有这样的困惑:除了将钱存银行、卖国债外,我对其他理财工具一窍不通,怎能理财。当然,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多么的聪慧、勤奋,他都不可能上知天文地理,下至人间百象,做一个“万事通”。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理财有着浓厚的兴趣,你不妨再理论和实践中多研究研究它,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你可以把它交到专家的手中,让专家帮你打理你的财务。 

“懂得用知识的人最富有”,也就是说明了能否运用知识及掌握技术,是21世纪贫富差距的关键。因此,不论你的理财要不要交给专家,建议你多少都要有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使你避免一些理财方面的陷阱,以免辛辛苦苦存下来作投资的钱化为泡沫。

其实,学习理财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难。人类的学习过程中对感兴趣的资讯会比较容易吸收,组织后,便成为个人的知识留在记忆里。所以,只要你平时培养对理财的兴趣,多注意相关的理财讯息、多接触理财团体并参与讨论,理财知识自然地随时间累积,这样你便能轻轻松松的具备理财的专业知识。

三、理性投资

理性投资就是投资者了解所欲投资目标的内涵与其合理报酬后,所进行的投资行为。投资者投资前其一要合理确定投资额,要根据自己的收入,家庭状况,预留出家庭必须开支后才能用于投资。其二要了解自己克承担的风险,投资产品的风险,理性确定投资品种。个人理财工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避险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保险、黄金、债券、外汇、房地产等;一类为风险投资工具,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期权期货、寿险投资连结产品、金银纪念币、普通纪念币、邮票、字画、古玩、彩票等。避险工具的收益小,风险也小;风险投资工具的收益大,风险也大。其三要确定并坚持自己的理财目标。理财目标在理财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它,整个理财就像一盘散沙,没有主心骨。理财目标最好是以数字衡量并且是需要你一点努力才能达到。简单而言,就是请先计算你自己每月可存下多少钱、要选择投资回报率多少的投资工具、预计多少时间可以达到目标。同时坚持自己的理财目标也很重要。证券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存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错位现象。一方面,六成以上的投资者追求稳健的投资收益,崇尚理性投资,能够承受的最大亏损仅在20%以内;另一方面,五成以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却以短线操作为主,持股时间选择在3个月以内,显示投资者普遍期望短期实现高收益。参与调查的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为116天①。这种行为最终会改变自己的理财目标,从而也就不能坚持自己的理财理念。

四、动态理财

坚持理财目标并不是说自己的理财是一成不变的,个人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个人和家庭的收入状况以及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年轻人身体健康,事业再生能力强且无牵无挂,因此在个人理财上尽可“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作个进攻型投资者;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且处于人生事业和财富创造的收获期,因此应做攻守兼备的投资者;而老年人一方面已进入赚钱的低谷期,另一方面又已进入被动消费的高峰期,因此应做防守型的投资者。

五、坚持理财

理财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一点一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要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与“习惯”息息相关。你已有下定理财的决心为自己的理财成果买了保险以致立于不败之地,也逐渐具备专业理财的知识。那么,在你把详细的目标拟定成计划书后,接下来所必须做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要养成理财习惯最好与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以达到随时理财、处处理财的目标。

注释:

①证券协会:个人投资者 理念与行为的错位上海证券报200783

参考文献:

[1]刘华 国外的个人理财业务 现代商业银行 , 2003,(09)

[2]宋迎春 法律视角看人民币个人理财 农村金融研究 , 2005,(04)

[3]郭兰云 个人理财市场呼唤专业理财服务 经济导刊 , 2004,(11)

[4]龚中纯 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竞争策略 企业经济 , 2004,(10)

篇5:基本的理财小知识

首先,有些人过分热衷于理财,除了给自己留下日常开销的钱,剩下的钱都用来理财了,认为这样才能收益最大化。其实这样不是最佳的做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日常生活花费,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额外的资金,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用来理财了,那么就会在关键时刻陷入窘境。所以,在你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留一笔钱给自己应急,否则只能通过信用卡或者其他渠道取现支付额外的费用,这是第一个理财小知识。

第二点,理财其实和我们吃饭、减肥和做事情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哪种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理财方式。例如p2p网贷平台就是一种比存款和基金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而且只要你选对了平台,风险还是能够做到控制。但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毕竟理财都是一个积累财富的过程,不能靠他一夜暴富。所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财小知识就是理财是一种生活习惯,能够积累财富,而且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并不是,想着能够一夜暴富。

最后,开源节流一直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财小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理财原则。所以在你支出每一笔钱的时候,最好能进行记账。经过总结,你会知道自己哪个是该花的,哪个是不该花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这样你才能留下更多的钱来理财。

篇6:个人理财投资10个知识技巧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个人理财做预算时可划分为三部分:必要的开支、无关紧要的开支、不必要的开支,对自己的每一笔开支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就能分出部分收入作储蓄或投资。

3、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贸然投资

你想投资艺术品、投资古董、购买股票、外汇等,自己问自己“真的懂行吗?”艺术品和古董,赝品太多很难辨认;股票,你看的懂那些红绿线吗?外汇,你对汇率懂吗?会换算吗?等等。总之,不懂的领域,不要投资,就不会吃亏。

4、想学好理财要多看财经新闻

多看财经新闻,因为国家XX局势对经济局势影响最大,而且每天的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简单易懂。

5、强制自己养成定期存款的习惯

不要总将“不会理财”“没钱理财”挂嘴边,再不会理财,定期存款总该会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个月定期定额在银行进行存款,强制自己存钱。

6、不懂投资可以找理财机构

现今社会上的专业独立的理财投资机构很多,你不懂投资可以找他们。他们都有专业独立的理财专家团队,目前都能免费为家庭和个人提供理财咨询,甚至帮你挑选适合的理财方式。

7、养成记账习惯能助个人理财一臂之力

记账,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有点太烦,容易忘记,但坚持记账是件一劳永逸的事。记账不仅能帮助你做好预算,还能帮助控制你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8、善于利用个人理财定律

个人投资理财必须掌握的定律:资产合理配置的4321定律;预计你承受风险的80定律;个人购买保险比例的双十定律;房贷的三一定律等等。

9、想跳槽要多考虑,别跳到比现在还差的企业

对每个人来说,跳槽是机会也是风险。如果你真想跳槽,首先自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划;其次你确实有了跳槽的资本,想拥有更大发展空间;最后,跳槽好比“调仓”,那就找个“收益”高的吧。

1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忘了给自己的健康投资

篇7:外币投资理财产品的基本知识

按连接标的分类,可分为利率/汇率挂钩、外汇挂钩、指数挂钩、股票篮子挂钩、债券基金挂钩等;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中、长期的外币理财产品;按投资的本金风险分类,可分为本金100%保障、部分本金保障及不保本的外币理财产品;按投资的收益风险分类,可分为保证收益和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等。

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条件

美元产品一般是5000元起点,有的产品达到1万或2万美元,追加部分一般是100美元递增,也有1000美元的。港币产品一般是5万港币,追加部分一般是以1000港币递增。

外币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

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多为预期投资回报,其将间接与产品的连接标的的表现相挂钩。

但产品的净值也会受包括利率水准及其波幅、汇率水准及其波幅、投资策略、杠杆水平以及存款到期时间等市场因素的影响。

如果是年收益水平不变,则收益水平取决于银行是否会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如果提前终止,则会使投资的收益总额减少。

如果是年收益水平变化,则需要关注所挂钩的投资领域的变动情况,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将与挂钩目前的变化相联系。

外币理财产品适合谁买?

手中持有外币的市民,现在银行1年期美元存款的利率只有0.75%左右,澳元1年期利率也只有1.5%左右,相对来说理财产品的收益较高,因此购买外币理财产品是最适合的。

手中没有外币的市民,外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相对较长,而且人民币不可能一直持续现在相对贬值的态势,考虑到换汇的手续费和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不要盲目换外币理财产品。

篇8:个人知识管理浅谈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个人知识管理,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简称PKM。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最初由Paul Dorsey教授于1998年初提出, 并被Jonathon Goade在PKMNet网站上详细介绍。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 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系统应用的信息, 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与过程。其本质在于帮助个人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 提升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 可以提高个人获取、管理以及表达知识的能力, 并使个人占有信息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知识资本, 从而最终提升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 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 (2)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并取长补短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3) 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实现显隐性知识的迅速转换, 并创造出新的知识。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原则

1. 简便原则

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时间的高效利用。若个人知识管理本身需要繁复的手续, 花费大量的时间, 显然违背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

2. 经济性原则

个人知识管理不同于政府或企业知识管理, 相比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政府或企业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的经济支撑都相对有限。经济性原则即指, 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工具以普通人能得到的免费的工具为主, 如Blog等, 而不需要购买价格昂贵的知识管理软件。

三、个人知识管理的框架及流程

1. 个人知识管理框架

甘永成 (2004) 提出了E-Learning时代背景下个人知识管理框架, 它由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个人知识管理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织信息、展示信息、共享信息、评估信息、信息安全等七个部分。这7个环节内部自然有序, 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需严格遵循, 可针对主体需求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

2. 个人知识管理流程

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可以提炼出个人知识管理的大致流程。

信息收集是外部信息向个体内部转移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 主体在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之后, 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检索, 从而获取信息; (2) 主体在日常活动中无意识地对外部信息进行汲取和累积的过程。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的信息与主体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交互和融合, 从而内化为主体的新知识, 这一过程即为信息的分析过程。信息发布则是主体内部知识信息向外部转移的过程, 即外化的过程, 主体出于某种目的将自己发现的新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当有若干其他主体对该问题感兴趣时, 便会形成类似于讨论组的单元, 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多的主体分享自己在这一领域所拥有的知识, 这一知识社会化的过程, 使得该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因此, 个人知识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参与主体通过该过程不断增加自身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 从而达到及时、高效地更新个人知识和技能的管理目标。

四、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我们需要管理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odge) 指在一定条件下已通过文字、公式、图表等表述或已通过语言、行为表述出来, 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显性知识的梳理过程比较繁杂, 但实现较为容易;隐性知识 (Taeit Knowledge) 指在一定条件下未体现于客观载体 (如图书、光盘等) , 介质上的高度个性化或难以格式化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个体化的知识, 依赖于亲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 不仅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 还应包括这两者的相互转化, 动态循环。

1. 显性知识管理:选择合适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Web2.0环境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平台。如, 博客 (Blog) 、维基 (Wiki) 、标签 (Tags) 、社会网络 (SNS) 、内容聚合 (RSS) 、网摘、威客等, 利用上述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交流, 从而不断增加和扩充自身知识, 并向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 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用户可尝试通过RSS的信息推送服务、网摘的信息推荐服务等手段实现个人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博客的个人化空间、维基的协同工作空间进行信息发布;通过标签的加注、社会网络形成的“团体”、威客的问答互动完成信息的交流, 进而为知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 隐性知识管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树根发散式方法适于将内隐的知识通过图的形式转化为外显的知识。人头脑中的信息存放通常处于无序状态。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指导人们将头脑中潜在的概念、思想、理论等以系统的方法展示出来, 从而对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梳理。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图3所示,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个人灵感知识的管理

灵感知识, 具有不稳定、不成熟、易消逝和潜在价值大等特点。突发性的灵感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不可再生资源, 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管理, 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录可以不受思维的限制, 并能够体现出整体性, 有利于对这些新出现的灵感知识原料进行深思, 对新出现的知识进行关联性思索。

(2) 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

个人知识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创新管理。通过创新管理, 努力使个人知识项目产生新的知识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项目选题新颖;设定个人知识项目创新的目标;搞好项目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使知识成果合理地纳入个人和组织的知识积累、利用和更新的进程之中。个人知识项目的创新管理中, 选题是关键。在选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 利用思维导图便于整理文献资料, 便于选择合适的题目及个人知识项目创新目标的设定。

(3) 个人学习的针对性管理

思维导图在个人学习的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思维导图作可视化学习笔记, 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把重要的信息以一张可视化的图的形式保存下来, 不仅能清晰地整理出学习内容, 还可以记录思考痕迹, 为日后查阅奠定基础, 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知识积累。

五、个人知识管理的实现步骤

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确定公认的完美方案和技术。需要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案和策略。以下方法和步骤可供参考。

1. 明确个人知识需求, 制定知识获取战略

知识的获取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首要问题, 这包括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有用知识、利用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提取, 以及知识创新。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

2.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结构和知识体系

可根据前文所述的“个人知识管理实施策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3. 建立管理的准则和文档命名规范

管理的准则和文档命名规范将直接影响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质量, 一个清晰的管理准则和科学的命名规范将使管理个人知识系统变的极为方便。比如对树形结构的分支方法和命名, 而对于基于网络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则需要建立合适的栏目。

4. 选择恰当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和工具

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和软件的选择首选应考虑自己已有的硬件配置、网络环境, 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征, 结合工具和软件的特征进行选择。

5. 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

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管理结构和知识体系后需要不断地应用信息评估技巧判断所获取信息的质量以及与自己问题的相关度。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分类保存, 同时应用信息安全技术保证知识的安全性。根据专业方向或关注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实时更新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包括知识的新旧替换、新知识的加入, 以及错误信息或过失信息的删除。

6. 在使用或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创新知识

与组织内部或与组织外的他人保持沟通, 以交流、共享自己掌握的知识, 特别是选择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隐性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归纳从而获取新知,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 由新环境或新情况的诱发创造新知识。

六、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 是每个知识工作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个人价值的有效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个人知识管理参考步骤和策略, 旨在引起读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趣, 重视对学习资料的积累和整合, 充分利用Web2.0的各种技术、平台和理念,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合理规划和发展个人的知识系统, 提升个人学习效率, 不断创新, 最终达到知识共享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伟军, 熊瑞, 张扬.Web2.0与知识管理平台的集成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 (5) :37~40.

[2]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6) :19~23.

[3]王莹, 谢百治.信息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 (6) :193~196.

[4]郑文辉.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08 (8) :312.

[5]祝小诗.RSS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6 (1) :56~58.

[6]韩陈冲.个人知识管理理论与具体实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赵英芳.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技术导刊.2005 (9) .

上一篇:创意班级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玉米购销合同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