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2024-07-02

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关于安德镇“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工作情况汇报

安德镇原有基础薄弱,是一个传统农业镇。2004年底被确定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两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产业发展为关键、项目推进为抓手、创新机制为保障,突出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改造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积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发展难题,初步取得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综合效益,成为我县运用“三个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比2004年增长76%;财政收入1916万元,增长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增加1166元。

一、基地基本情况

(一)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增强产业支撑带动力 坚持把工业集中发展作为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核心和基础,发挥“郫县豆瓣”特色品牌优势,在安德镇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成都现代工业港中小企业园,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聚集发展以川菜原辅料、调味品、川菜制成品及配套设备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探索创新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引进四川世创公司组建安德城镇建设投资公司,与镇政府全面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安德中小企业园,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赢”发展。目前,安德中小企业园已形成2.5平方公里项目入驻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45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投资总额15.6亿元,到位资金7.2亿元;已有5家企业建成投产,15个项目主体工 程基本建成,23个项目正加快建设。

围绕实现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立足“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好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和就业增收工作,形成了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与保障失地农民根本利益相统筹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安德园区共涉及拆迁农民3500余人,适龄劳动力1800余人。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三同步”(引进项目与签订就业岗位同步、项目动工建设与农民技能培训同步、项目建成投产与农民进厂务工同步),确保失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5家企业共吸纳5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按照协议约定,在建和已履约的38家企业可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不仅能够满足园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还可为安德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通过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做强产业支撑、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形成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机制,为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中心,抓住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两个着力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创造条件。目前,全镇土地规模流转面积占全镇耕地的43%,达到1.3万亩,吸纳2000多名农民就地成为农业工人,土地规模经营后实现亩平年收益2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80元。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46家,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 万元的重点龙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面达到60%。依托入驻园区川菜加工企业,带动安德及周边地区形成3万亩无公害蔬菜、2000亩珍稀食用菌等示范基地。

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依托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安德镇食用菌营销联合体,经营收益的50%用于分配给农民,另外50%留作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积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依托京韩四季等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大户”的方式组建蔬菜生产合作社,实行农资统供、病虫统防、产品统销、积累共享,已形成3500亩标准化川菜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围绕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依托批准实施的棋田村等3个“拆院并院”土地整理项目,采取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入股等方式,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农业股份公司,依靠土地增加收入,使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一定的积累基础,真正使农民就地变为农业工人和进入产业园区成为企业职工,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多渠道、多元化增收。

我们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带动,形成园区企业+种养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帮助农民从粗放型生产的低效益循环中解放出来,从延长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更多的增收和就业机会,最终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坚持把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作为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根本,突出抓好“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 件。围绕增强城镇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将安德城镇建设规划区面积由2.7平方公里拓展到5.65平方公里。坚持“经营城镇”的思路,统筹整合、科学利用城乡资源,通过实施旧城拆迁改造、拓展新区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城市价值得到迅速提升,城镇经营性用地价格由去年的10万元/亩左右上涨到目前的30万元/亩左右,去年以来在旧城范围内实现经营土地收益8600万元,这既为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又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依托商贸产业基础,建成占地80亩的天府商贸城、占地50亩的生资交易市场、占地200亩的珍稀食用菌核心区市场,既增强了城镇功能,改善了城镇形象,又为城镇经营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

突出把“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载体,在城镇规划区和中心村区域内统一规划了8个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及其配套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除按规定面积和城市社区标准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外,在原地或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段匹配一定面积的经营用房或市场,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德兴园等5个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13.6万平方米,安置3568人入住,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通过推进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聚集了城镇人气和商机,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2007年工作重点

2007年安德镇将立足于“深化、优化”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三新”新突破,充分发挥优先重点镇排头兵作用,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快、综合效益好、产业支撑强、辐射功能广、和谐富强的新安德。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比2006年增长24%,财政收入2324万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增加400元。完成引进项目50个,动工建设项目45个,建成投运项目30个。为此,2007年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狠抓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促进安德工业化提升,形成川菜产业化区域特色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由县领导任组长的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目前园区初具规模,明确镇政府和县及部门与园区管委会工作职责,分清管理权限,落实目标责任,以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地发展。

2.全面开展园区二期拆迁工作。园区二期拆迁农户涉及189户496人,拆迁面积近3万平方米,力争在7月底前全部拆迁完毕,完成拆迁农户安置工作。平整园区土地,确保园区二期承载能力达到1399亩,为“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省市领导和部门的支持,突现产业定位,实施以企招企、产业链招商、精细招商,实现园区“产业特色明显,招商引资项目上佳”的园区二期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完成协议招商引资3亿元以上,实现到位资金2亿元。

4.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川菜产业化项目的促建。

(二)加速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完善川菜产业化基础设施配套

1.完成主要地段旧城改造。2007年加速推进餐饮休闲特色步行一条街建设,并初具规模,为川菜产业化菜品研制、推出提供场地。全面开展老街“修旧如旧”改造,承续安德历史风貌。

2.全面纵深实施城镇风貌整治。按照城市风貌设计方案,完成城镇整体风貌整治工作。

3、推进民族商贸业提升。以“四川省安德民族商贸市场”升级建设为契机,加快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培养建设,努力增强安德物流商贸业川菜产业化市场占有份额。

4.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房地产业,积极聚人气、聚商气,带动三产发展,为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实施农民安置工程。完成泉水村先期规划120亩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完善道路、水、电、通信、光纤、天然气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净化。2007年拆迁安置300户农户以上。

6.整合和新建城镇基础设施。2007年着重抓好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能源、天然气建设扩容。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强川菜产业化发展基地

1.完善和扩大种植基地建设。2007年新建20000亩基地,完善蔬菜生产联合社成果,引进、试验高档蔬菜培育品牌。努力推进珍稀食用菌基地扩容。在交通村完成新建200亩集中种植区建设,逐步达 到核心区800亩,辐射带动1000亩的。

2.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以“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土地规模、大幅度流转,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完善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稳固现有三个专合组织建设,鼓励大户、有专业技能的农村能手等组建适合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专合组织。

(四)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深化和完善和谐安德建设成果,为川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引导性培训6000人,技能培训3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

2.完善社保体系,扩大覆盖面。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失地农民社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条件,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确保我镇公共卫生安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

4.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在完成新合路、新团路安德段面道路硬化工作的同时,将道路建设向村、社级延伸。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地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一是按照总体规划,2007年安德规划面积要达到5.71平方公里,目前仅为2.64平方公里,大量用地指标不能满足;二是产业园区企业用地指标不足,安德镇产业园区快速推进,入驻企业已达40个。特别是二期也已签约项目七个,因前期建设条件不具备,影响项目开工建设。

(二)周转资金短缺

今年由于安德镇储备资金不足,可调配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请上级在资金上于支持,用于建设发展的调配资金。

(三)政府重大配套项目资金短缺

按照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及县级副中心要求,政府相关配套项目在今年必须完成,如水厂、污水处理厂新建。随着工业及城镇快速扩大,能源等项目急需扩容新建设,如安德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四)川菜产业化企业入驻有待加强

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企业居多,川菜行业知名企业入驻不足,请上级帮助协调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做大做强川菜产业化基地及餐饮休闲特色步行一条街。

(五)川菜产业化基地知名度有待提升

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为自定名,该产业发展较广阔,为促进产业化基地更好的发展,提升产业化基地对外形象,建议争取上级部门对产业化基地进行授牌,以扩大影响,增加知名度。

2007年3月8日

篇2: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赶超发展”的重要部署,按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略目标,[莲山 课~件]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为手段,提升变电设备行业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变电设备的研发与制造、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城”。

一、产业基地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2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主要业务收入力争x亿元、年增长达到x%,税收x亿元、年均增长力争达到x%,其中年主要业务收入过x亿元企业x家,过x亿元的企业x家,过亿元的x家,争创x个全国知名品牌,x个全省名牌产品。

二、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xx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是xx县工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业基础较好、规模较大。早在1968年xx县就首创“xx县电机厂”一家变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培育和产业扩张裂变,现已发展到20多家,形成了x大系列x多种规格等各类变电设备产品。xx县变电设备产品,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组合变电站等产品,都通过了型式试验和省部级技术鉴定,先后被国家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及补充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所需主要设备产品及生产企业推荐目录,被电力部推荐为水电工程主要机电设备和x0MW火电机组主要辅助设备的首选产品。

在我县五大主导产业中,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税金总额方面均位居第一位,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业在全国中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007年我县变电设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固定资产x亿元,从业人员x余人,上缴税金x万元,并获得“中国变压器制造基地”荣获称号;今年1-10月份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亿元,上交税金达到x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固定资产将增加到9.3亿元,从业人员再增加x人以上,上缴税金将突破x万元大关。可以说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对支撑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我县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导产业,加速推进着我县创新型现代工业化城市目标的进程。我县变电设备产业现主要拥有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的20多家变压器制造群。

我县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不断促使其行业技术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品质水平得到飞跃提升。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全国最早引进世界先进浇注设备和检测设备,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变电设备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国家机械局定点专业生产变压器、互感器、箱式变电站等变电设备的重点企业,公司长期聘请国际变电资深人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借力集团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科研开发能力,成为参与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和互感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则的起草、编审单位之一和国家变压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成员。xx县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有x家都获得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其生产比较成熟、技术比较雄厚、管理比较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比较健全,拥有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较大市场份额和相当影响力的优势名牌产品。如x电器的“华x”牌、x变电的“x牌”商标均为江西省著名商标,“pEOpLE”干式变压器荣获“中国干式变压器十大公认知名品牌”称号,x电电气的“x电”互感器、变压器、箱式变电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三、产业基地发展的经验

1、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加强领导,xx县专门设立了变电设备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贸委。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调度、管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协助变电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营销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兴全县之力实施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2、强化投入,切实提升产业基地发展活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优势资源、园区承载平台等要素,重点引进与产业相关的大项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突出资本和技术招商。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主抓手,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工业企业,增大了变电设备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后劲,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批批优势特色产品和实力强大的变电设备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江变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x万元、比上年增长x%,实现利税x万元、比上年增长x%;三是突出品牌效应。我县以打造自主鲜明的产品品牌为手段,推动了变电设备产业做强做大。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升级,变压器、互感器、各式变电站及配件生产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以江变、亚珀为龙头企业生产的变电设备产品在市场覆盖面方面雄居全国第三,2007年x绿能科技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抢滩北京奥运比赛场馆;四是不断优化园区承接平台,吸引变电设备企业入驻。2007年我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x万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x米,配套建设下水沟x米,架设输变电线路x米,供水管网x米,还修建了1座供水x吨的加压泵站和1x千伏变电站,有效地改善基础设施环境。2007年新引进变压器生产企业x家,总投资规模达到x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家。

3、强力推进“人才兴业”战略,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县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智力投入,采取员工培训、“公家买单”的办法,培训开支由企业、政府各承担一部分,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与输送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一是开设引进人才的 “绿色通道”;二是设立“xx县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具有高学历以上或技师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营销人员;三是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让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一是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与上级技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产业技术创新和有关奖励;二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设备贴息补助;三是凡企业向上争得的技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全额拨付给企业使用。

5、强力优化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完善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削减主导产业前置审批,除安全、环保、规划、用地、消防等手续事先报批外,其它手续可事后补办;二是成立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政策信息、产品价格、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等情报收集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政府规划、服务等职能,建立调控有力的协调管理体系;四是我县坚持引导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好项目落户的环评工作,开工建设时的“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目标。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职能,努力实现变电设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超前筹划,加强争取对该行业的更多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使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以得到更多支持;建立对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莲山 课~件]对大项目建立专门服务班子,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相关工作。

2、充分发挥变电设备行业协会作用,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创新上“把脉问诊”,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创新的主体。

3、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为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实现我县变电产业跨越式发展。

4、注重引大扶强,不断提高变电设备行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借助各种力量,围绕产业做强做大,把发展壮大优势企业与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姻,增强市场竞争力。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进一步完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构筑起政府、银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互赢,共谋发展的新型政银企的关系,为企业开展诚信贷款;二是制定民间融投资办法和优惠政策,民间资本金投入变电设备制造产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等待遇;三是将国家扶助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变电设备制造核心企业,同时积极寻找国际机电补偿贸易项目;四是引进带资带项目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扩大核心产业总量和夯实变电设备制造产业群。

6、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成就率大、成长率高的人才激励体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按劳分配;二是采用租、借、兼职和共同开发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科技人才利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科研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转让技术、兴办公司等工作,扩大人才的起用量;三是加强跨地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本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新的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四是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使科技人才成名成家,使重奖科技人员制度化、规范化。

篇3:滨松光子:中国一流的光产业基地

随着光子融入到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环境科学研究而形成新技术, 进而产生光子技术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它正在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

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新兴领域的先导者。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3月22日, 成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创立初期第11位入区企业, 同年被原外经贸部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滨松光子成立二十多年以来, 始终致力于从光子探测器件、材料到光子计测仪器装置、系统工程的研究、开发、制造。目前, 在光电倍增管市场, 滨松光子的占有率为全球四分之一。

员工从最初的16人到如今的500多人, 产品销售从1991年突破100万元人民币到2009年达到2亿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 滨松光子也在演绎自身的蓬勃壮大。

作为中国光产业的先导者, 滨松光子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不断增加的机遇和挑战, 它又将如何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 记者采访了滨松光子总经理席与霖先生。

挫折是激励

回顾滨松光子当初筹建时的情景, 席与霖充满感慨。1985年年底, 从日本滨松公司学习完企业管理和光子技术的席与霖回国, 开始准备北京滨松光子的筹建工作。一开始, 他遭遇了很多困难, 审批程序一道又一道, 很多国人并不认可与日本合资搞生产或研发。但是, 值得庆幸的是, 当时外经贸部、核工业集团的一些领导坚决支持, 北京滨松光子才最终得以诞生, 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共同投资1亿4千万日元合资建成。

“可以说, 滨松的路一开始就不平坦。不过我觉得企业需要机遇, 也需要挫折。困难可以激励我们发展, 对手也能让我们不断地反省自己。”席与霖说。

席与霖所说的对手包括西门子和GE。这样老牌的大企业实力雄厚, 给滨松光子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然而正如席与霖所说:“这些强手督促我们做好自己的事, 寻觅合适的路。”比如医疗这一领域, 滨松光子现在的目标就是中小医院。他们自主开发了小视野伽玛相机, 在外形、功能、价格上都很有竞争力。“我们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这也关系到民生, 所以我们以后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滨松光子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不在大型仪器, 而在小部件, 因此提出了重点发展以元器件为中心的组件、部件、模块化产品的战略, 以更合理地参与社会劳动的分工, 做好自己的产业。

创新是引擎

公司以研制光电倍增管为起点, 不懈地向光子技术领域极限所应用的系列产品挑战。

席与霖告诉记者, “创新是滨松光子发展的引擎”。滨松光子1990年光电倍增管R105、R212试制成功、1994年光电倍增管R1307试制成功, 开始批量生产并正式进入国际市场。1995年5月公司自主设计改型生产的CR105型光电倍增管试制成功, 产品进入核探测领域。1997年小型高压电源模块试制成功。2002年研制成功微弱光分析仪系列9500系列产品。2002年成立永清分公司, 是国内光电子玻璃试制生产最大企业。2003年成立闪烁体部, 进入闪烁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领域。2004年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装置) 开发研制成功, 这是中国第一台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SPECT, 实现了国产化核医疗影像设备零的突破。

2003年投资1亿5千万元, 兴建廊坊光产业基地, 并于2005年正式运营。该基地集光子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 占地面积49800平方米, 一期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产品主要有光子探测器及仪器、核医学影像设备、光电器件、组合探头、电源模块、闪烁体、玻璃及其制品。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监测、精密分析、生物光子、生命科学、药物研究、临床应用诊断、工业测控、激光加工、高能物理、宇宙研究、地矿探测等诸多领域。

人才是关键

北京滨松公司自创业以来, 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和许多企业一样, 滨松光子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席与霖坦言:“我们最大的瓶颈是缺乏人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滨松光子按照规定会投入销售额的6%以上用于研发。现在, 滨松光子在北京总部、廊坊和永清都有研发基地, 500多人中有100多人都是研发人员, 2010年的投入预计将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有时项目可以立, 钱却没那么好用出去。找到合适的人来做, 真的不容易。”

席与霖举了个例子, 1997年, 他从硅谷请来1位技术人员, 工资开得比他高。但是他干了不到1年, 自己感觉做不下去了, 只能离开。“这很可惜。有时候, 是一些人不能学以致用, 在学校学的东西, 不能发挥在工作实践中。还有的时候, 人很能干, 专业水平不差, 但是又不能和公司的文化、理念相适应, 也就不能很好的融入这里了。所以现在, 我们的人才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培养。”

滨松光子不仅重视技术人才, 也同样关注管理人才的塑造和培养。“滨松的领导干部每年都有2次大的培训, 十几次小的培训。我们要通过公司的有效治理来提高凝聚力。”

然而, 面对当前中国光产业人才短缺、与西方老牌差距巨大这样的现状, 席与霖表示, 应该从多方面来携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高校教育应该努力把专业的人才培养好, 让他们打好理论基础, 也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其次, 企业不能急于求成, 要对人才有耐心、有爱心, 给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 国家也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等扶持力度, 让整个大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开发。

做事先做人

现在, 滨松光子的光电倍增管市场占有率为全球四分之一, 每年各类产品在北京的专利申报有20余项, 上缴税费达1500多万人民币以上。说到自己做企业的经验, 席与霖告诉记者:“老老实实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席认为, 当今社会, 很多企业很浮躁, 幻想一步登天, 炒作、违法违规经营、不讲诚信。这样做绝对不会让企业得以长久生存。

席与霖说:“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滨松光子,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人——“诚信和努力的人”。

“作为一个企业, 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诚信, 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我们从不偷税漏税, 这是我们的义务。”席说。2008年, 滨松光子是400多人, 交了1700万的所得税。在一些灾难和危机发展时, 滨松光子也是第一时间通过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组织捐款捐物。“我们在中国发展, 也是中国的企业, 要做社会的好公民。”

席与霖把滨松光子那些兢兢业业的员工看作是公司的财富。2009年全球经济不景气, 有北京市的领导与席沟通, 建议尽量不要裁人。滨松光子不仅没有裁人, 反而给员工涨了31%的工资, 外加更多的年终奖。就在这一年, 滨松光子的税前利润比2008年降低了70%。“我个人觉得不能把一切困难归咎于危机。企业自己不努力, 就要政府支持、要员工承担。这个时候, 我们要更加爱护员工。”

2005年, 滨松光子提出了在2025年前实现“争做中国一流的光产业基地”的目标。滨松光子也在“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向这个目标迈进。“我们不会考虑任何邪门歪道,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正因为如此, 滨松光子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获得了许多社会荣誉, 公司是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资深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单位, 中关村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 多年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2004年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2003年度守信企业”。2008年公司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评级活动中被评为A级信用企业单位。同年5月在第11届科博会上荣获中国最具上市潜力50强企业称号。

当记者提问“滨松光子发展至今是否算成功”, 带领北京滨松光子23年一路走来的席与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从管理学上来说, 企业成功的判定至少需要50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4:中国川菜产业园:舌尖上的郫县

近年,郫县充分发挥“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规划建设3.7平方公里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集中发展郫县豆瓣、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唯一的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现已全面形成2.4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丹丹豆瓣、京韩四季、四川徽记、重庆有友等产业项目80余个。目前,郫县按照构建“研发、生产、流通、加工、配送、销售、体验观光”完整产业链的理念,着力建成引领全省川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以川菜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中国·川菜体验园景区依托中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园区的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川菜文化、郫县豆瓣文化资源,配套建设川菜美食体验街、川菜文化体验馆及蜀都特产商城等,着力引进一批川菜特色餐饮名店,打造集川菜文化体验、工业生产线参观、美食品尝、特色商品中心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川菜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当前,已成为“都青”、“九黄”旅游线上的特色景点,中国川菜文化的展示窗口。

作为中国·川菜体验园景区的核心景点的中国·川菜文化体验馆,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由川菜印象、川菜历史、川菜魅力、郫县豆瓣、川菜产业园、现代川菜形成与繁荣六个展示区及蜀都特产中心组成。“以川菜为题,以豆瓣为魂”,浓缩了川菜三千年的文化历史,再现了郫县豆瓣三百年的风雨历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在视觉、听觉上全面展现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这也是它与其他博物馆最大的不同之处,突破以往看展览缺乏互动,而把“体验”作为核心内容。

模拟典型四川农村的老灶房,梁上挂着火红的辣椒、腌熏的老腊肉,一缕缕烟熏的痕迹,一片片斑驳的土墙,让人仿若走进了旧时光——这是体验馆中“虚拟厨房”的景致,灶台由一个现代的触摸屏取代。伸手点击,按照右侧的提示,游客可以进行倒油、配料、炒菜、装盘等系列好玩有趣的模拟炒菜过程,“麻婆豆腐”、“回锅肉”、“鱼香茄子”等经典川菜即刻“出炉”。

而“鸣堂叫菜”这一传统的川菜喊堂形式也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恢复了起来。走进场景落座后,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会用正宗的四川话唱出菜名,还将配料、口味等用特殊的腔调唱出,绝对是种听觉享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川菜印象三通道视频,给予参观者第一波震撼:初识川菜,人们会对它的麻辣鲜香留下深刻印象,还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味觉博士”,通过将装有芯片的调味品放在他鼻下,就能立即分辨出游客手中的调味品是什么味道、代表性调料有哪些,再适时配上各种面部表情,逗得在场的游客捧腹大笑。要在细细品味过后才会发现川菜除了麻辣味外还有糖醋、鱼香、怪味、酱香、烟香、陈皮等二十多种复合型口味,在动感中体验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还有宋代浣花游宴的幻影成像场景、川菜技法的电子互动翻书体验、郫县豆瓣犒劳川军还原场景……让您目不暇接。

“可以说,川菜美食是成都最具国际知名度、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川菜文化其包容、开放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特性是最具国际化的文化元素,是打造和营销成都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最佳文化名片和特色产业之一。”成都蜀都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川菜文化体验馆馆长徐良指出,川菜悠久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古老的巴蜀文化发展史诗。

在郫县努力打造集生产工艺展示、川菜文化传播、特产购物、美食体验等于一体的川菜文化旅游主题景区的大背景下,中国·川菜体验园景区已与成都中国旅行社、成都天府国际旅行社、四川宝中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八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正式将中国·川菜体验园景区纳入“都青”、“九黄”旅游环线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川菜文化旅游线路。预计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10万人次以上。到2015年,园区将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品川菜魅力,尝千香百味。中国川菜体验园景区,等你到来。

篇5: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情 况 汇 报

达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涂巡视及各位领导: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和省厅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县把蔬菜产业列入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作为特色效益农业,我县一直坚持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中心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高度重视,重抓落实,已实现由零散向集中、单季生产向周年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从而带动蔬菜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有力地缓解了蔬菜生产季节和消费均衡性之间的矛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时令蔬菜产品,为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份省上把我县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后,我县以更加饱满的意志,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打造蔬菜产业基地。通过短短半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老基地得到巩固提升,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规模空前,效果凸显。现将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培育建设情况作一汇报。

一、主要工作成绩

按照省政府及省厅的要求,我县抓住机遇,全力以赴,认真落实,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今年5月中旬,全县蔬菜播面达到27.5万亩,比2009年新增1.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80万吨。其中重抓了以赵家、双庙为核心、涉及7个乡镇37个村3.7万亩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半年,核心示范区新建各类设施蔬菜大棚3250亩,带动全县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了2.2万亩;核心示范区以马家、木子为重点发展莲耦5600亩,带动全县其他基地发展水生蔬菜8000多亩。同时,以全市规划发展的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和10万亩加工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桑(麻)—菜、烟—菜、稻—菜等模式,综合利用蚕桑、苎麻、烟叶、水稻冬闲地发展了13万亩大地蔬菜和加工蔬菜基地。

(一)领导到位,组织落实

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建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育林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办、财政、农业、国土、水利、扶贫、科技、商务、招商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达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各有关乡镇也成立了专门班子。县上就蔬菜发展工作先后召开了6次专题会议,县委书记李春、县长罗建多次深入到重点乡镇,安排部署重大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二)规划到位,布局落实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采取“四个结合”,即:基地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资源开发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相结合,产品开发与加工增值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以“一脉展两翼,三线连四区”,发展四大规模基地、五类产品基地,实现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

一脉展两翼,即以铁山山脉为分岭,重点发展铁山以东的设施蔬菜和大地蔬菜、铁山以西的季节蔬菜和加工蔬菜。

三线连四区,即以达渝高速(国道210线)、巴彭线(省道202线)、达通路为主干线,连接赵(家)河(市)片区、管(村)渡(市)片区、堡(子)碑(庙)片区、麻(柳)亭(子)片区,每个片区形成一个规模基地,面积不少于3万亩。

四大规模基地:(1)赵(家)河(市)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赵家、双庙、马家、木子、碑高、百节、金垭、河市8个乡镇,发展面积6万亩。(2)麻(柳)亭(子)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麻柳、檀木、亭子、福善、江阳5个乡镇,发展面积3万亩。(3)管(村)渡(市)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管村、大堰、金檀、九岭、罐子5个乡镇,发展面积3万亩。(4)堡(子)碑(庙)片区规模基地,主要涉及堡子、米城、檬双、龙滩、北山、金石、安云、碑 3 庙等8个乡镇,发展面积6万亩。

在四大规模基地中,赵(家)河(市)片区规模基地为全县的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面积6万亩,其中,赵家、双庙等7个乡镇为全县现代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园区,面积3.7万亩。在核心示范园区内,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其它规模基地的同步建设和发展。

在规模基地板块中,根据地势特点、区位优势及功能布局,建成五类产品基地,即设施蔬菜基地、水生蔬菜基地、大地蔬菜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加工蔬菜基地。

到201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占种植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率、蔬菜无公害率达100%。巩固、改造、拓展鲜销蔬菜基地6.2万亩和加工蔬菜基地10万亩,着力建设以赵家、双庙为核心园区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1.2万亩,以马家、木子、赵家为重点的水生蔬菜基地1万亩,以百节、马家、赵家、碑高为发展区域的苎麻、蚕桑冬闲地综合利用,发展大地蔬菜、加工蔬菜1.5万亩;认真搞好“三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完成蔬菜良种繁育苗场建设,抓好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

(三)人员到位,技术落实

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孙洪旗同志为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专门负责蔬菜技术指导工作,并制定了《2010年蔬菜生产实施方案》,工作更加细化,政策更加明晰,技术更加可行,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县农业局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15个,分驻各个乡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乡镇干部、技术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坚持下乡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指导技术,农业局共派出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分赴11个蔬菜基地乡镇,与乡镇干部和群众一道,抓住换茬有利时机,组织收割小麦、油菜,翻挖田土,种植蔬菜。截止到5月20日,县上召开集中召开技术培训会3次,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5人次。各乡镇召开技术培训会26次,培训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13000人次。组织村社干部和社员代表320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3次,印发技术资料15600份。

(四)资金到位,经费落实

为了保证今年蔬菜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10起,结合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合社、业主、种植大户和企业在规划区域内发展蔬菜发展,主要用于设施栽培、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品牌创建等。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配套建设 5 蔬菜基地的田网、路网、水网和电网,做到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田园化;通过建设,增强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五)市场到位,营销落实

为及时抓好蔬菜的产后销售,我们及时作好了与市场的衔接和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县农业局牵线,基地乡镇都与各大市场达成了合作意见,签订了订单。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业主从事土地承包生产和产品运销,示范带动,规模发展。目前全县已有12家业主承包了800余亩土地发展蔬菜生产。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及经纪人协作组织纽带,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让农民放心种菜,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产销问题。

(六)奖惩到位,考核落实

县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实行目标考核,逗硬奖惩。与相关乡镇、县级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各乡镇要围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切实把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工作抓出成效。县政府拿出1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工作积极、任务完成得好的先进乡镇、县级部门、专合社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乡镇或部门将通报批评。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篇6: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2011年是**产业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建设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招商引资及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开发区上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有利契机,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法,做好招商服务,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作法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服务工作,年初,召开全镇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大会,贯彻县级精神,统一认识,增强围绕招商搞好服务的责任感,在全体干部群众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组织,强化责任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组织,强化责任,镇党委书记总抓招商引资及服务工作,并成立了**镇招商服务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两个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三)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的服务

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为投资商提供一个良好、城信、和谐的环境。一是明确专人开展征拆工作。年初,镇党委、政府明确了以梁海林主席为组长,抽调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专门协助县政府实施“纵二线”的征拆工作,及时解决在征拆中出现的各类纠纷。二是对在建、新开工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我镇安排专人联系招商项目,一方面做好协调服务,建立项目跟踪台帐,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另一方面积极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保证施工顺畅。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档案,搞好投资项目的统计工作,分析招商引资工作,找问题,查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二、取得成效

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切实为招商引资做好服务,一年来,共协助完成物流大道1.9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面积达199亩,目前该大道已全部开挖;协助完成了“横一线”3.1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面积达325亩,目前该大道已全部开挖;协助完成了“纵一线”1.4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面积达146亩,目前该大道已开挖0.7公里;完成了“纵二线”4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面积达420亩,目前该大道已开挖近1公里;协助完成了“纵三线”6.57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征地面积达689亩,目前该大道已开

挖近1.5公里。

三、下步打算

1、力求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突破。坚决打消等、靠、要的思想,广开思路,多措并举,走出家门外出招商,利用各种关系与相关企业及相关部门联系,挖掘招商信息;同时,增强敏锐感和辨别力,提高招商成功率。

2、积极做好在谈项目、意向项目的推进工作。力争尽快与在谈项目和意向性项目签订合同,督促其开工建设。

3、强化以商招商,全面做好招商服务工作。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做好分类指导;二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让落户企业宣传**,赞扬**,开发**。三是经常性深入企业,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向,捕捉招商信息。

4、围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招商引资。紧紧围绕充足的土地资源储备、木材资源、水资源、农业产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的优势,吸引外来客商,重点做好产业招商,尽快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篇7: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情 况 汇 报

临桂县五通镇于2007年5月荣获第三批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国家文化部、区、市、县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民绘画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委员白克明、国家供销联合总社的主要领导、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教授等领导、专家先后到五通农民画基地视察。目前五通镇从事绘画人员及年产值已比2007年增长10%以上,年产值占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的20%,使农民画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通农民画有悠久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当地农民以绘制门神、财神等作画挣钱。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农民通过父教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相互习字绘画经营书画市场,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起,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2007年后,在组织服务管理职能上,发挥市场导向和示范作用,有效地组织农民逐步走上绘画产业道路,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底,全镇有889户专门从事绘画产业,其中有20名画工以上的画坊有26家,绘画内容达20多种,从事绘画人数近2000人,年产值超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生产销售两旺格局。

1、农民画的生产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事专业作画,占全镇绘画人数的58%,集中画一种画种,户均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第二部分是半耕半画,占全镇绘画人数的42%,以按质按数向画坊主人交货为方式,一般人均月收入达1200至1600元;第三部分人是成立画坊,了解市场行情,承接大批订单,雇人绘画,户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

2、销售渠道有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周未送到桂林自由书画市场销售,占桂林自由书画市场70%的份额;二是通过上网与外地销售商签订订单销售,如72岁的农民画家李庆刚的梅竹画及其书法,与日本客商签订了长期订单;李土庆的山水画与东北三省客商签约,价格和数量逐年攀升。三是开拓外地及海外市场,在北京、济南、西安、上海等都有销售点,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四是开设画展销售,如在五通拥有最大作坊的李国成在桂林举办个人画展,一幅画最高能卖8万元高价;三皮画(猪皮、牛皮、树皮)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画派风格,形成一种高品质、高档次,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其首创人沈运香还利用五通义江缘旅游景区开设参展区,绘画产品供不应求。

二、对五通文化产业的扶持

针对五通农民画的壮大发展,各级政府及部门,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服务和管理及组织职能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社会效益:

1、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先后到五通考察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五通农民画基地视察,对五通书画产业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五通农民画经营规模;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实地考察五通农民画后,欣然题词“独具神采”;国家供销联合总社的主要领导也深入到五通农民书画协会进行实地调研;今年,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到五通考察时,指示在做大做强五通农民画的同时,要培养一批农民画家、画师,树立农民画品牌。

2加强引导示范作用,扩大从业人员规模。在市县文化部门的引导下,成立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在培训画师、提高产品水准方面进行协调。使农民从分散生产逐步走向规模生产、集体经营的道路。2007年5月成立了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利用协会这一民间组织的影响,以大户及热心公益事业人员牵头,发挥生产销售主渠道作用,扩大供求,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绘画行业。

3、政府出资举办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绘画技能,不断增加从业人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五通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织以些返乡农民工到资深的农民画家、大画坊实行免费培训,政府还出资为农民举办画展。一年来,共培训返乡农民工218人,使他们从此走上挣文化钱的道路。

4、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各级政府及部门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团体到五通镇调研,建言献策。2007年,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教授对五通农民画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做了可行性规划。2007年5月,五通镇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获此称号的全国当时只有四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联系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十多位研究生对五通农民画作专题研究;桂林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六十多位会员深入农民画坊调研。通过调研、规划,为农民画的生产和销售指明了方向,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出台引进外资、利用内资建设五通书画村的文化扶持政策来激活该产业的发展。

5、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一是组织参加东盟文化产业峰会。2007年11月8日,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会长李国成参加在南宁举办的东盟文化产业峰会,其在会上发表的《振兴农民画文化产业之我见》的发言,引起东盟各国文化巨头的高度重视,李国成还在论坛上呼吁有关政府部门,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建立书画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进一步清除目前书画市场收购价格落差等弊端,让五通农民书画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道路;二是利用各种展销会、博览会的平台扩大宣传。2009年参加国家供销联社10月在南宁由文化厅、二轻局举办的工业品展销会,展出五通农民画。三是政府部门利用媒体、报刊大力宣传、推介五通农民画,使农民画知名度大大提高。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拍摄的《一村一品》专题片,五通农民画作为其中的一集在全广西播放后,许多人来信来函咨询。央视新闻联播文化产业专题栏目、及凤凰卫视、上海卫视等媒体都对五通农民画做过采访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区、市、县电视、电台、报纸报道五通农民画内容的稿件就达100多篇。

6、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五通农民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市、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除予以政策性扶持,实行免费措施外,还不定期对农民画基地进行相关检查,通过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规范市场监督管理,五通农民画市场目前服务状况良好、经营有序,没有出现违法经营和被查处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方面,生产规模及经营分散,显示不出规模及品牌效应。由于过于分散,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各自为营,无法把绘画产业做得更强更大。建议利用好“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这个平台,建设集培训、交流信息、书画展示、市场交易、旅游参观为一体的书画新村,规范产品标准、产品包装和统一收购价,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逐渐过渡到自愿培训、集中经营、竭力造品牌的格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五通农民画基地建设列入了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请上级部门为项目建设解决部分资金。

第二方面主要表现在农民画的整体绘画素质有待提高,影响农民画的整体水平。建议文化部组织书画家来采风,对有发展前途的绘画爱好者给予重点扶持指导。并多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比如请一些从事绘画的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培训,再是鼓励有潜质的青年画家到美术院校进修、培训、深造,学成之后由这些学成者对其它画农进行培训。目前,五通缺乏培训场地及经费。

第三方面,一些大画坊生产流程滞后,重数量轻质量,采取“流水线”作画,既难提高画工的绘画技能,又影响全镇绘画的整体质量。建议通过“书画协会”这个“家”,尽量减少流水作业,在传承传统画技上,力求创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农民绘画队伍进行艺术修养、书画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使之对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继承和发扬,对源自群众生产、生活中具有创作价值的民间素材加以提炼和升华,创作出更多具有地

方特色的原创性优秀作品。

第四方面,目前当地缺少专业从事装裱的工艺作坊,画作卖出去后在外地装裱、签名,摇身一变成了他人的画作,而价格竟然也翻几番,甚至几十倍。建议引导当地农民画家完成书画装裱,解决只画不裱的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拟在书画新村项目中建设装裱楼。

四、发展五通农民画的具体措施

针对五通农民绘画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有产业没有专门的场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桂林市文化部门专门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科院文化工作室主任花建教授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临桂县政府将加快建设五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列入了2010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进一步提升该基地的规模和档次。目前县里正在筹建 “五通书画新村”,将农民书画家集中作业、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运作模式,该项目定位为观光、教学、商贸、民居、休闲。建设内容包括:农民画家作坊、多媒体培训厅、接待部、销售部、书画展示厅、会议厅、外联部、现代碑林等,绘画厅计划农民画家200家进驻。此项目拟列入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共需资金2000多万元,新征土地300亩,分二期实施。建成后,将成为岭南最大的农民书画集散中心,桂北最大的农民书画艺术教育基地,临桂县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观之一。

篇8: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来宾们、朋友们: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下面,我就西充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提升发展定位,抢占科学跨越先机

西充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县,幅员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44个乡镇,总人口68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先生故里,是省政府命名的“文化县”,是全国粮油生产大县、辣椒百强县、四川省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蔬菜生产核心县和甜橙生产核心示范区。西充自身资源匮乏,对外知名度不高,吸纳外部资源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经济实力薄弱。面对这样的县情,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将西充置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去确立发展定位,采取“出位发展”策略,抢占发展制高点,走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为此,我们全面审视县情,着眼自身比较优势,着眼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大势,确立了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的战略目标。

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以有机农产品生产,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构建“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三产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以有机农产品为龙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依托有机食品基地县品牌,扩大西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纳更多的项目、资金和人才,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通过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这一战略,是丘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探索。我们充分发挥丘区生态和农业资源优势,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消除丘区区位劣势和产业水平低的瓶颈制约,统筹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农民增收难题,为探索丘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途径作出有益尝试。实施这一战略,有利于提高四川现代农业知名度。我们主动对接四川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的发展战略,抢占现代农业发展高端,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一旦建成,必将成为四川现代农业的品牌。

推进这一战略,我们拥有难得的外部机遇。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有机食品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消费额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国内有机食品消费额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有机产品附加值高,价格是普通食品的10倍以上,能有效削减生产成本和区位劣势增加的物流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发展有机食品,国家的政策明确、支持有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国家已把发展有机食品作为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摆脱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有效手段,正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进这一战略,我们具备独特的自身优势。西充生态条件较好,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40%,空气、水源、土壤等污染很小,适宜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已建成蔬菜、水果、笋竹等特色产业基地38个、农业产业示范园12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44个;拥有13个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3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华名果“西凤脐橙”、“充国香桃”享誉川内外;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辣椒和麻竹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基本建立了技术和服务支撑体系。有发展有机食品的成功范例,广丰公司的有机蔬菜2004年在全省率先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龙兴公司的有机蔬菜、有机猪也相继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产品销往港澳,供不应求。

二、锁定发展目标,创新举措强力推进

围绕建成中国西部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的目标,我们计划用5-8年时间,新建和认证转换蔬菜、水果、麻竹等有机食品种植基地20万亩,建立有机畜禽养殖基地15个,年出栏有机畜禽500万头(只),有机农产品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初步建成10平方公里的南充经济开发区多扶食品工业园,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围绕建设目标,我们着力从四个方面有序推进。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委托省农科院编制了《西充·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总体规划》,并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了产业发展、基地和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发展、商贸物流等分项规划,绘就了有机食品建设宏伟蓝图。二是突出政策引导。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建立风险基金,完善风险化解机制,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转换期认证、有机认证、购置检验检测设备等关键环节,给予资金补贴、物资补助和科技帮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三是大力整合资源。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机食品优势产业、重点基地、龙头企业集中投入;整合技术力量,建立技术人员包基地、包企业制度,构建有机食品技术服务网络;整合产业链条,围绕基地建设、重点品种、关联配套产品,积极招引生产、加工、物流企业,形成有机食品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龙头带动机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使企业成为发展有机食品的主体;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有机食品投资公司,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村级扶贫互助社等金融服务,吸纳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过亿元;创新专合组织推动机制,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86个,为有机食品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全过程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开创崭新局面

目前,我县已有16个基地、77个品种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1万余亩,认证肉猪5000头、种猪2000头、土鸡1.7万只、鸡蛋200万枚,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基地规模不断拓展。3万亩有机蔬菜核心示范区和有机水果示范园初具规模。建成存栏种猪3000头规模的有机种猪繁育基地2个、万头育肥猪场10个、有机竹业基地3万亩。--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南充经济开发区多扶食品工业园首期1500亩场平工程和园区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一个集食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实施了“南(充)西(充)输水”、“两河”治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生态治理工程;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依法取缔县域水源肥水养鱼、网箱养鱼,完成象溪河等小流域治理;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新植速丰林2万亩、麻竹2.6万亩。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引进丰慧科技、香茹茶业、杨六郎豆干等15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成功招引台资企业北京富勤科技公司投资1.8亿元兴建金针菇工厂,引起台商高度关注,先后有6批20余户台资企业到西充考察洽谈。

市场开拓成效明显。西充有机农产品开发已经引起市场的积极反响,欧洲、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销售商,纷纷到西充考察洽谈合作事宜。目前,有机牛奶猪已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每公斤售价高达160元;广丰有机蔬菜率先在全省直接出口港澳;槐树有机禽蛋畅销成渝、广深等地。

成绩坚定信心,机遇催人奋进。我们将乘势而上,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拓展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拓展有机农产品基地。在已认证有机果蔬、畜禽的基础上,新认证水产品、干果等系列品种;以示范区和示范园为中心,扩大有机蔬菜、水果、生猪、竹业等基地规模。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加快南充经济开发区多扶食品工业园建设,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有机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平台,力争到2015年,园区吸纳企业50个;围绕有机农产品资源,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竞争能力的思路,筛选包装引进一批食品精深加工和关联配套项目。三是强势开展品牌营销。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原则,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引导企业及时注册有机产品商标,积极组织企业、协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评奖评优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制定科学的广告策略和营销战略,在大型超市设立有机产品专柜,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经纪人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建立营销网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们在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的进程中,得到了省市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倾力帮助,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西充县委、县人民政府和68万西充人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深知,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定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挫折。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攻坚破难,强力推进,把西充建成“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打造四川现代农业品牌,为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恳请你们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竭诚欢迎你们到西充检查指导、观光考察。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兴旺,生活幸福!谢谢大家!

中共西充县委 西充县人民政府

上一篇:氯气泄漏心得下一篇:清明节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