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2024-06-22

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精选14篇)

篇1: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一、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净化病人的登记和文件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透析病历信息录入和网络报告工作,并保存和管理好透析病人的资料和文件。建立病人资料登记,以便能更好地评估透析质量,及时调整质量控制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二、透析文件应该包括病人首次透析病历、透析治疗记录单、病情变化记录、透析充分性评估记录、化验检查报告、长期和临时用药情况。

1、首次透析记录是透析病人进入血液透析室后,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诊断之后,所做的记录。

2、透析治疗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每一次透析的医嘱和接受透析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机器运转、各种监测记录。要求医师和护士认真填写好每一项记录。

3、在病人透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做好病情记录,及临时治疗情况和抢救措施。

篇2: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1、透析文件应该包括血液净化治疗知情同意书,病人首次透析病历,透析治疗记录单、病情变化记录、透析充分性评估记录、化验检查报告、长期和临时用药情况等。

2、首次透析记录是透析病人进入透析室后,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诊断之后,所做的记录。

3、透析治疗记录单用于记录患者每一次透析的医嘱和接受透析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机器运转、各种监测记录。要求医师和护士认真填写好每一项记录。

4、在病人透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5、血液透析室应该保存和管理好透析病人的资料和文件。建立病人资料登记,以便能更好地评估透析质量,及时调整质量控制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6、为每一位病人建立透析档案,每月整理医护记录资料装入档案袋,再将档案袋放入专用库房保存,保存时间3年以上。

7、危重病人血透或CRRT需填写危重病人透析登记表。

参考文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篇3:血液透析室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危险源

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很强, 血液透析机技术含量高而且血液透析机使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1]。医疗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医疗风险管理, 通过医疗风险分析, 寻求风险防范措施, 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医疗风险及其后果的活动[2]。将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运用到血液透析室进行探讨, 现总结如下。

1 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是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实质是找出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管理缺陷。其目的为了正确、有效地识别和确定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人员和设备需控制的风险。

收集整个血液透析过程中, 包括上机、收机、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及机器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收集法律法规和血液透析相关标准, 从中识别可能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危险源。包括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要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 布局合理, 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程序, 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符合要求, 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收集血液透析室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包括配套设施。

危险源识别的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病人安全, 设备安全、环境安全。血液透析是体外循环的过程, 发生的危急情况如处理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如透析过程病人突发的低血压、心搏骤停及内瘘穿刺针脱落。设备方面的故障也会引起病人的恐慌, 如突发的停水、停电, 血液透析机及水处理故障等。

2 风险评价

对收集到的危险源根据风险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 从而制定风险控制的对策。

3 风险管理对策

3.1 进行风险管理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法律、法规意识及责任心。血液透析室专科性很强, 并发症发生急, 要求发现、处理及时。而且病人是老病号, 熟知操作流程, 稍有不慎, 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 学会如何化解医疗纠纷, 倡导慎独精神,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 明确工作中的潜在风险, 制定涉及法律责任的医疗管理措施,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病人安全。

3.2 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是防止差错事故, 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工作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护理质量, 有章可循也是保障护理人员的依据。根据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新的制度。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对血液透析室的核心制度如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核对制度、感染控制等制度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定期总结、分析、学习, 对待问题的态度应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 使之不断完善。

3.3 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

血液透析是以透析机为主体建立的体外循环, 并发症及特发事件发生急, 处理要及时果断。血液透析过程的停水、停电、血透机及水处理故障会造成病人的恐慌。应制订对血液透析过程突发的低血压、心搏骤停、内瘘穿刺针脱落等及停水、停电、机器故障的应急预案。制订职业暴露后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及上报程序,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做好自身防护。

3.4 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透析机技术含量高, 购置成本及维修费用昂贵, 强调透析机临床操作人员资质及培训。工程师负责透析机的定期检查, 检查透析机的技术参数, 对透析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确保透析机的性能和医疗安全。透析机应定人管理, 建立透析机的使用情况及维修登记本。

3.5 做好护理人员培训

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进入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要有2年以上的护理临床经验, 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根据培训计划先对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有所认识, 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的培训。重点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培训, 经过2个月的学习后再跟班1个月方可独立上班。

3.6 制订合理的操作流程

对各种特殊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连续性的血液净化制订操作流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维护都应有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指引, 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及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3.7 合理安排病人和护理人员

根据血液透析室的相关规定配备护理人员, 以病人为中心根据血液透析室的具体情况实行弹性排班, 做到既充分利用人力又确保病人安全。同时要关心护士, 体现人文关怀。

3.8 加强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

做好有效监测, 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 做好陪护人的管理, 减少污染机会;提高防护意识, 做好防护工作, 学会自我保护, 减少职业损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 防止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管路, 产生医疗废物量多, 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及医疗废物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周志红, 周焕芝, 肖威, 等.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 2008, 14 (6) :791-792.

篇4: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26-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病历书写的法律地位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为适应医疗服务市场新的形势,进一步规范护理病历书写及减少医疗纠纷,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了防范对策。

1 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记录相符性差。(1)医护记录不相符。如在同一时间护士记录为病人呼之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而在医生的记录中则是浅昏迷等。这些情况常见于危重病人。由于对事物判断的不一致,医护间沟通少,护士与医生的记录就会出现差异,从而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依据作用大打折扣。(2)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相符。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的法律依据,有时由于医生疏忽将时间开错,护士又忽视了医嘱开出的具体时间导致与事实的不相符。或是在执行临时医嘱时,护士执行签名时间和医生下达医嘱时间相隔过长,超过临时医嘱在短时间内给病人用上的要求。(3)病情变化时间、主诉等内容记载不同。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存在缺陷的护理记录无法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2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文书记载了对病人治疗护理及抢救的全部过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我们澄清事实真相的有利武器。而有的仅仅延续上班的护理记录,对重点的护理内容没有反映,或记录内容不连贯,未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

1.3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1)记录不及时主要见于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未及时记录,待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再进行回忆性描述,由此导致记录与实际有出入。(2)记录不准确,如食量中等、体温正常、精神差、引流液少许、尿少、呼吸不规则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压疮面积测量及呼吸机、监护仪上所显示的指标,一律数据化记录;排泄物、引流物、输液量、饮食量等,一律量化记录;调整特殊药物的滴数时有无医嘱,类似敏感的法律责任问题必须准确记录。(3)存在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用字不规范,不按规定修改,字迹潦草,简化。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施行,护理记录作为举证的内容之一,记录的严谨性十分重要。字迹潦草致签名、药名不易辨认;随意简化,如药名“硝酸甘油”写成“硝甘”、青霉素写成“PG”等;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只求记录整洁美观,忽视记录的法律效应。记录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导致内容的不真实性。

1.4涂改。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吉林省医疗机构病历书写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中严禁涂改、伪造病历资料。有的护理人员为了保存页面的整洁就使用刀片刮去原有字迹或重新整页抄写,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字的涂改,给人的印象是企图改变或隐藏信息,一旦发生纠纷将在可信度上大打折扣。

2 书写规范对策

2.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中“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特别确认,如果护理记录仍缺乏应有的法律敏感性,那么作为承担倒置的举证责任方就没有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管理者应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2.2规范护理记录单书写标准。我院根据《规范》,使用了一般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是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其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的住院原因;医疗处理要点;入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方面的护理评估及评估时存在的护理问题;观察到的病情变化;拟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入院宣教、疾病健康指导、护理级别及饮食。记录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避免凭主观判断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内容有液体出入量、生命体征等,在因抢救急危患者而未能及时记录时,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2.3加强医护交流,避免记录不符。护理病历应与医疗病历记载一致,医生应认识到护理记录也病案的一部分,是护士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方案的重要信息来源途径。医疗护理记录的不符主要是因医护双方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护士在发现医生的记录与自己的不一致时,应找医生予以核实,避免护理措施与医疗限制相冲突。

2.4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护士长要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和出院病历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对不合格的病历要与经济效益、科室分数挂钩。

2.5妥善保管护理记录,严禁涂改。因为每种医疗文书都是医疗纠纷裁决中的证据,所以不管是医嘱记录单,或是医嘱本,还是交班报告都应长期保存。我院根据《规范》规定,护理记录中如需要进行修改,用双线划在需修改的地方,修改后能辨认原字迹,并签署姓名。

3 护理不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3.1 加強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和医护质量。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3.2 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是发生护理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面对着“人”这一特殊的对象,护理差错事故直接导致人的痛苦。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倡“慎独”精神,尤其是夜间单独当班时,更多应深入病房,做到脑勤、口勤、手勤、脚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严格执行医嘱,认真完成护理措施。并真实完整及时地将观察到的病情变化,采取的相应措施记录下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防范和减少护理法律纠纷十分必要。

3.4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

3.5 防止习惯思维造成的差错。习惯性差错发生存在着严重的知觉定势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学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个人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性,克服知觉定势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护理。

3.6 防止情绪因素所致的差错。正确处理好感情与工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稳定的情绪面对病员,仔细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工作。

4 规范医护耦合性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4.1 医护应明确分级护理的内容。医护双方共同明确分级护理的内容,才能使医生所想与护士所做保持一致,护理等级没有落实到位而成为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4.2 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一致。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开出的具体时间,并认真三查七对,对可疑医嘱要问清后方可执行。长期医嘱签字时一定要注意签字时间与开具时间一致,避免因此引起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篇5: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字〔2010〕77号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根据《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目前,我厅正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范围内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的单位,我厅将进行公示;达不到要求的,将予以关停。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医疗机构,各市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辖区内有关登记机关按照《通知》要求,办理执业登记手续。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㈠医疗机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为省卫生厅的,提交单位负责人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说明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㈡《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㈣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包括《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护士执业证书》复印件、技师需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㈤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并详细标明分区布局及建筑面积;

㈥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㈦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各执业登记机关要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对申请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和现场考核,审查合格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对通过审核的血液透析室要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进行登记,同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根据血液透析室设置和血液透析机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变更登记。

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工作,我厅将委托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结合日常工作适时组织抽查。请各市卫生局于2010年8月31日前,将本市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报告及“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的数据报省卫生监督所,汇总后报卫生部。

联 系 人:省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 李传播

省卫生厅中医药业务处 李 檬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方 媛

联系电话:0531-67876155,0531-67876318,0531-85599953 电子邮箱:sdjdyz1@126.com

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

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见附件)。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确因地域、服务人群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设置血液透析机数量达不到标准的,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设置血液透析室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情况; 4.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 5.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6.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查,并按照《基本标准》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同时应当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血液透析设备使用、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现场综合急救能力和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现场考核。经审核合格批准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下登记“血液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机数量,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设置或血液透析机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五、已经设立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继续执业;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当保证医疗安全;至2010年8月31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本省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形成报告,并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我部医政司。

六、未经批准并执业登记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有关情况可向我部医政司反映。电子邮箱:MOHYZSYLJGGLC@126.com 附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血液透析室是对患有慢性或急性肾衰竭、免疫性疾病和中毒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

(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篇6: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卫医政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见附件)。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确因地域、服务人群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设置血液透析机数量达不到标准的,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设置血液透析室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情况;

4.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

5.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6.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查,并按照《基本标准》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同时应当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血液透析设备使用、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现场综合急救能力和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现场考核。经审核合格批准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下登记“血液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机数量,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设置或血液透析机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五、已经设立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继续执业;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当保证医疗安全;至2010年8月31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本省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形成报告,并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我部医政司。

六、未经批准并执业登记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有关情况可向我部医政司反映。

电子邮箱:MOHYZSYLJGGLC@126.com

附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血液透析室是对患有慢性或急性肾衰竭、免疫性疾病和中毒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

(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篇7:透析室2017年医疗工作总结

2017年,血液透析室在院领导,医务科及护理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科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路线方针政策,提升科室服务能力,廉洁行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按照医院部署,完善二甲医院资料,按二甲医院要求开展相关业务,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顺利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医疗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医患沟通,入院前做好病情评估,严格筛查感染疾病患者,做到分区透析,治疗规范,按照医疗安全各项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有效避免医患纠纷。明确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科室制定操作规范,优化透析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科室每月组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同时更新透析并发症抢救流程,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提高透析水平,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日常透析过程中相互协作,危重病人及时在第一时间急诊透析,挽救患者生命。

二、护理工作:

1、根据血液净化操作技术规范要求,再次对科室的制度进行完善、修改,血液透析室制定透析室常规制度21个,透析室应急预案30个,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20个,透析室岗位职责9个,操作流程19个。严格要求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流程,落实各岗位职责,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技术规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积极上报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科内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以利今后工作。

3、每月由专人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有效改善血透室的就诊环境及工作作风,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每周检测透析用水的硬度、余氯。所有监测结果均做好记录,季末由主任组织召开院感工作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定期进行规范的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处理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消毒液按规定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液的配制要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对所有的透析患者按规范要求定期进行乙型肝炎、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1年来,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4.全年科室经济总收入3747762.05元,透析8638人次,透析滤过839次,血液灌流13人次。同2016年相比经济增收485807元。透析人次增加1268人次。

5.2017年开展新的医疗技术项目:(1)长期导管血栓形成溶栓术(2)动静内瘘血栓溶栓术(3)盐酸司维拉姆尿治疗毒症性脑病的疗效观察(4)控制高磷血症对降低尿毒症病人脑出血发病率观察(5)透析机部分零部件更换及初级维修,为科室节省费用7万元。

2018年工作计划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重视安全教育,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制度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上报不良事件,科质量控制小组严格落实按质控标准,每月考核记录,总结。

2.加强科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按照血液透析室的要求定期检测水质量,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对所有透析病人进行传染病检测。

3.血液透析室全面开展优质服务管理,对病人进行相关透析知识健康教育,定时开展公休座谈会。向家属介绍透析室的环境,了解患者病情动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4.加强医护人员在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素质。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知识,每月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人人参与并进行评比指导。

5.根据医院发展情况实时增加工作面积,改善病人透析环境,进一步优化透析室布局,增加病人通道数量,减少感染机会。计划引进床旁机提高科室抢救水平。

篇8: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血透病人149例, 其中男76例、女73例, 年龄18~86岁, 平均年龄 (46±13) 岁, 血透时间3个月~11年。基础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高血压性肾病16例、慢性肾盂肾炎19例、梗阻性肾病8例、多囊肾9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1例、药物引起5例、不明原因17例。血透前所有患者均进行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检测, 共检出HBV抗原阳性5例、HCV抗体阳性4例、另外HBeAg、HBcAb阳性4例。

1.2 血透方法

每周血液透析10~12h, 每次4~5h, 采用碳酸盐透析, 透析机为日本尼普洛12型血透机, 透析用水为反渗水。

1.3 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新进病人血液透析前抽取静脉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每6个月空腹抽取静脉血, 对出本透析室病人、出科时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抗-HCV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1.4 感染指标判定

HBsAg、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有一项阳性, 为HBV感染。抗HCV-IgG检测结果阳性为HCV感染。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与教育

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医务人员认识到血液透析可能成为HBV、HCV扩散的窗口, 预防医院感染对于血透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意义重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认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 新进人员上岗前进行全面培训。

2.2 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管理

预防医护人员感染HBV、HCV, 应实施以下管理措施: (1) 进入血透室前更衣、换鞋、戴帽子及口罩; (2) 进出血透室前严格洗手、消毒; (3) 操作或接触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戴手套; (4) 收集、整理与清洗污物时加穿防水围裙与套袖; (5) 如手外伤的医护人员应禁止进入血透室; (6) 医护人员自身需防止皮肤损伤, 如被锐器损伤、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7) 对新进入医务人员先检测血清抗-HCV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 以后每年定期复查, 对乙肝易感者 (表面抗原和抗体均显阴性者) 应给予注射乙肝疫苗;如发现血源性传播疾病者, 应按规定调离。

2.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 血透室布局。理布局, 严格划分区域, 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需分开;感染患者采取专用透析间;对HBV、HCV阳性患者分别固定透析机, 实行单室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设置急症透析机;从清洁区域带入污染区未使用的物品不可再带回清洁区;床单位一人一透析一更换。 (2) 医疗器械的使用。对一次性物品用后毁型焚烧并按规定执行双登记制定;对非一次性用品,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防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的操作。医务人员严格进行《手卫生规范》, 做好手部卫生工作。 (4)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管理。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密监测。每次透析结束后开启血透机自动消毒程序, 进行每部自动消毒处理;血液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 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 消毒后的机器方可使用。每月对透析液、反渗水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每季对透析用水、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监测并记录。 (5) 加强对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 并完善登记制度。对初次及其它中心转入的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标记物检查并登记造册, 每半年进行复查。传染病人专机透析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杜绝血液透析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未感染HBV的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性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6) 做好输血的管理。为避免输血感染,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做好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 改善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以补充铁剂、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血透患者自身能力为主。 (7) 加强消毒剂使用和储存的管理。选择有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剂。定期开展消毒剂浓度监测和微生物监测, 确保消毒效果。 (8)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工作。废弃的血液透析器应毁型, 按医疗废物处理, 并做好记录。 (9) 做好可复用透析器的管理。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制定的《血液透析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复用透析器冲洗及消毒时不同患者必须更换抗感染接头;设置独立复用间和储存间, 从而使已处理与待处理的血液透析器严格分开, 并确保透析器的储存质量。 (10) 结果。经5年的长期观察, 血液透析过程中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阴性患者未发现转为阳性者, 血透工作人员也未发现阳性者。

3 目前认为血透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高感染率与反复输血或血浆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有关

前者的原因主要与献血员筛选不严格有关[4];后者的原因与血液透析机消毒不严格、透析管路的重复使用、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导致破膜、被服被血液污染、护士对不同患者操作时未更换手套等因素有关[5~6]。目前血透过程中预防肝炎传播的主要措施是提高透析质量和水平, 减少输血, 加强献血管理, 血透患者的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减少输血及其他血制品的应用。常规进行HBV抗原、抗体和HCV抗体检测, 把好输血关。透析用具专人专用专消毒;加强对HBV、HCV感染者的管理, 与非感染者分区、分室、分机治疗, 使用的所有消耗用品均一次性使用, 护士在为不同患者操作治疗时必须更换手套;加强对透析环境、透析机器的清洁消毒。切实处理好带血污物, 所有复用物品严格消毒, 专门处理等。预防HBV、HCV感染是多方面、多学科共同涉及的问题,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危险的认知, 加强自我防护, 控制传染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是重要的预防环节,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 才能有效避免H B V、H C V交叉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 检测14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抗-HCVIgG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结果 除原有HBV抗原阳性5例, HCV抗体阳性4例, HBeAg、HBcAb阳性4例外, 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 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对策, 包括筛选和隔离病人, 设肝炎病人专用透析室和透析机, 一次性使用物品、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危险的认知, 能有效地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病毒性肝炎,感染,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

[2]Olsen SK, Brown RS.Hepatment:Lessons for the nephrolgists[J].Kidney Int, 2006, 70 (11) :1897~1904.

[3]黄松敏, 陈肖蕾.血液透析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1) :25~27.

[4]李保春, 陆军, 许静, 等.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4) :329~331.

[5]郁佩青, 徐琴君.血液透析相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615~617.

篇9:血液透析室护士自我防护

血液透析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特殊工作環境,随着尿毒症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已成为患者集中治疗的特殊场所,透析室护理也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心很强的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其周围存在大量危害健康问题,潜在很多职业风险,要想使其降到最低,通过风险管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身防护十分重要。

①针刺伤是常见职业暴露:血透室护士每天必须进行动静脉穿刺、拔针(锐器处理)、输血、留取血标本等工作,进行血液透析中有肝炎病人,在操作过程中都有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可能,患者一般均用16G内瘘针,护士一旦被刺伤,伤口较大,感染概率高。要求护士强化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防护用品使用,操作每一位病人用一副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也更好保护自己,锐器放入锐器盒中,用过的注射器严禁双手回套针帽,主张单手操作回套针帽,防止针刺伤,如果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阴性1个月-3个月再次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②空气及消毒液对机体危害要防护:血液透析室中环境相对封闭,病人密集度高,空气流动性较差,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呼出气体有很浓氨臭味,护士接触使用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多,使用频率高,具有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使用中难免外漏或挥发于空气中,长期接触可引起护士眼粘膜及呼吸道粘膜损伤,导致过敏。配制透析液时,AB透析液粉,A粉由氯化钠、氯化镁及水醋酸等组成,B粉由碳酸氢钠、属纯碱等组成,长期直接接触对皮肤刺激性大,损伤手部皮肤。护士在接触及使用中戴好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取放消毒剂后要及时加盖,避免挥发。

③噪声防护:噪声主要来源于透析机、水处理,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等。护士长期处于相对密闭,空气流通不畅,高噪音环境中,对护士听觉系统、神经、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均可造成身心伤害,容易使护士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容易出现焦虑、失眠、头痛、体力下降等症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透析室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水处理间进行密封隔音处理,做好机器保养维修,工作中加强巡视,降低机器报警率。

④透析室护士工作中需要搬运大量透析液桶,如用力不慎极易发生肌肉拉伤,长时间造成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搬运重物配置车,护士用力和节力技巧,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避免不必要损伤。

⑤血透室护士在上下机操作中都有被血液喷溅的危险,除了接触血液污染后,还会不小心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这些气味污浊对呼吸道、嗅觉都有影响。

⑥血透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患者并发症多、医疗风险大的治疗工作,实施体外循环,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异常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病情危重急需抢救,长期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促其生理、心理的疲劳。工作中影响质量,科室应合理安排休息,一定限度上要缓解工作人员心理压力,调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热情度。

篇10:血液透析室管理制度

一、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二、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

(二)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三、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四、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五、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第1页

六、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七、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二)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三)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四)定期进行自行配置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八、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九、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十、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第2页

十一、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十二、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

十三、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十四、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篇11:血液透析室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通风良好,安置空调,保持较低的室温。

2、库房由专人管理。

3、血液透析室应在清洁区设置储藏消耗品、布类、文件的干库房,物品应分类存放。

4、血液透析室应在清洁区设置储存透析液和生理盐水的湿库房。

篇12: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进入透析间须穿隔离服、戴口罩帽子、换室内鞋。外来人员进入透析中心应换鞋,经允许后方可进入透析间。(二)(三)(四)认真执行血液透析操作规程。

患者透析期间医护人员不得离开透析间。

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出水量,并详细记录,如病情变化随时测量,并通知医生。(五)(六)(七)定期检查抢救车及药品柜,过期物品及时更换。透析结束后擦拭机器,整理病床。

患者接受透析前要进行肝功、肝炎系列、HIV及梅毒检查,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肝炎系列。(八)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专区、专机透析,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九)(十)所有的透析患者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每日紫外线循环风机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篇13:血液透析室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是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 总结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 并为降低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1]。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 透析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存活时间虽有延长, 但获得性感染尤其是血液性感染发生率很高, 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死率12%~38%。因此, 血液透析室的感染管理不可忽视。

存在问题

建筑布局不合理:许多医院特别是州、县级医院建院时未建血液透析室, 医院的血液透析都是改造后使用的, 因受条件限制室内设置不够合理, 如水机房、配液间无地漏, 地面积水不易清理, 地面潮湿细菌容易生长;各功能区混用, 或交叉使用、划分不清, 单位诊疗区面积不足等, 不能保证血液透析室的良好条件。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随着对医院血液透析感染管理的加强, 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很少, 主要问题是措施落实不到位, 现在血液透析室护士非常紧缺, 有的制度确实不能够完全落实, 如在给两患者做治疗之间要求洗手、更换手套, 做到这些虽然不难, 但要真正做到确实不易, 因洗手、烘干需要不少时间,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上、下机高峰时只能更换手套, 洗手是很难做到的。

消毒与隔离不到位: (1) 透析机未实施严格的消毒:2个透析患者之间接台透析时透析机不消毒;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不够, 消毒时间不足, 致使不能达到消毒目的;护士未经过严格的消毒培训, 不掌握透析机的消毒方法, 未按要求消毒。 (2) 反渗水系统消毒处理不及时:许多医院无专职的工程师, 水处理系统的消毒处理及日常维护都是由护士来完成, 护士工作量很大, 安排消毒的时间经常被加班透析占用;各种过滤滤芯未按时更换等等。 (3) 透析液未做到无菌配制:有的医疗机构自己配制浓缩液, 在配制过程中, 无菌操作不严, 配制所需物品达不到卫生要求;在透析液使用与存放过程中盛装容器不密闭, 开口暴露于空气中, 最终导致微生物含量超标, 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治疗两患者之间不洗手、不更换手套或只更换手套不洗手;另外在进行无菌操作前不洗手及操作过程中手套污染未及时更换手套, 或是重新进行另一项无菌操作时未洗手更换手套, 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培训不足, 防护意识差。医疗机构不重视医护人员培训, 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防控医院感染和做好自身防护, 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差, 尤其是标准预防的意识薄弱,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经常会暴露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及手套的使用, 非常容易引起自身的感染, 尤其是锐器损伤时更容易发生感染。

静脉导管感染: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导管护理不到位、患者抵抗力低下、个人卫生差、无预防感染知识, 使导管及敷料污染而发生感染。

对策

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要合理:血液透析室要能满足工作需要, 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并有明确标志;还要有具备透析治疗的工作区, 包括普通透析区、隔离透析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室、接诊室、储藏室、污物处理区和医护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及各项监测制度, 并有相应的措施保证制度的实施及严格执行,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及老员工的继续教育, 不断学习更新医院感染管理和预防控制知识;普通透析区和隔离透析区的各种用物要严格分开, 有专用的透析治疗车, 隔离区的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 透析机要做到专机专病种使用。

做好工作人员培训, 加强对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的培训, 将防控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变成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养成习惯, 让医院感染防控的观念始终贯穿于诊疗工作中, 使每位护士都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各种透析机的消毒流程, 另外每台透析机至少平均配备0.4名护士, 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忽略某些细节,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透析液要做到无菌配制, A液存放时间≤1周, B液现配现用, 如有剩余液体则弃之;配液间应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应区域, 周围无污染源, 保持环境清洁;配液桶及容器应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 定期监测分析, 保证质量, 如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 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对监测不合格者组织讨论, 分析原因, 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确保整改后效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医护人员为病人操作前后及离开透析室前都要进行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帽子、口罩, 穿刺时严格消毒, 严禁在感染处穿刺。凡上下机、抽血、穿刺均应戴手套, 并且两患者间要更换手套, 手套污染时要立即更换, 防止因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染源造成交叉感染。穿刺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 透析过程中穿刺部位用治疗巾覆盖, 透析结束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压迫止血。对中心置管部位, 每次透析时进行消毒, 更换敷料, 检查有无感染, 透析过程中导管用治疗巾覆盖, 治疗结束用无菌肝素帽封闭;透析时连接管路要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卫生宣教, 保持导管及敷料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污染立即更换。

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需要戴手套, 接装管路及穿刺均应做到1人1副手套。从事已知或可疑毒性或污染物溅洒的操作时, 应戴防护手套、穿防护衣, 戴面罩及口罩, 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标准, 预防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篇14: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医疗纠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76-01

在医疗文件中,护理文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对护理活动和患者病情观察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医疗事故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证据,能够反映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在医疗事故的处理中,护理文书往往会被作为判断事故性质的重要证物。一旦发生医疗事故,该患者的病历就会马上进行封存。现对我院的现行病历和封存病历随机选取100份进行抽查,對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一)患者体温单的绘制和记录中的问题

第一,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的绘制并不准确,和实际的测量值中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对患者这些基本生命体征的绘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患者体温单上和护理记录在同一个时间内,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记录不一致。第二,对生命体征的测量数据进行虚构。很多护理人员在没有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继续拧测量和询问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想当然的记录,就会导致数据记录和实际情况不相符。例如,某个患者的呼吸频率和他的病情根本不相符,还有的患者数据,在体温单上记录的是大便一次,但是护理记录上写的却是腹泻3次。另外,还有的病人在未经医生的同意时就自行离院,护理人员为了保持记录的完整性,也会随便进行填写。

(二)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处理临时医嘱的护理人员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不是同一个,而且护理人员在签字的时候比较潦草,很难进行辨认,还有极少数的护理人员还会遗漏医嘱的执行。第二,对医生的口头医嘱没有严格执行。因为口头医嘱和临时医嘱只能在进行急救的时候使用,并且在内急求完成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补记。但是有一些科室却在非急救的场合下使用了临时医嘱和口头医嘱,而且在事后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补记。第三,护理人员执行临时医嘱的时间和医生下达医嘱的时间不吻合,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

(三)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生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记录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记录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记载是意模糊,但是护理人员记录的却是神志清醒。第二,对病情的记录缺少逻辑性,不能真实的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进行记录。比如说,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虽然有对应的记录,但是却没有对呕吐物的颜色、数量和质量等资料进行记录。同时也缺少对应的治疗措施,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病情是否得到缓解也没有呈现在记录中。另外,还与欧一些比较特殊的症状和阳性症状也没有进行记录,使得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第三,书写的自己比较潦草,甚至还有涂改的现象。根据护理文书的书写规定,当出现错误之后,不能直接进行涂抹,而应该在错字后用双斜杠进行标示,关键词和数据不能进行任何修改。第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会经常出现代签字现象。第五,通常护理人员都会将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的特别注意事项进行告知,但是却没有进行相关的记录。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让自己和医院陷入被动。比如说,对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没有记录告知患者家属严禁自行调整滴速等。

二、护理文书书写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优化护理人员的配置,加强培训

医院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的配置工作,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充足,已免导致医疗纠纷。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质进行培训。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处理护患关系时,护理人员的每一次的护理过程都很有可能成为重要证据,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严禁修改病历

医疗纠纷发生之后,很对医护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会盲目的修改病历,使得很多护理记录前后矛盾。护理人员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认真数学护理记录的好习惯,这样即便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存有疑问,要求封存病历时,也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而且还应该积极配合病历封存的工作,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三)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对关键词和相关数据进行记录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和医生进行核对,尤其是在对急救过程进行补记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确认无误之后进行记录。

(四)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文书之前,一定要深入病房了解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整理成文字,为护理文书的书写提供重要保证。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要提高文学素养吧,避免出现错别字,正确使用医学术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办法来解决,这样就能让护理人员养成及时、完整、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的好习惯,使护理文书记录能够达到规范化、证据化,使之成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杜绝和减少因护理文书记录问题而引起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易美玲.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90-191+200.

[2]张容枝.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问题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01:190-191.

[3]王素云,王静,张文静.护理文书书写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8:1846-1847.

[4]王利.护理文书中潜在的医疗纠纷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04:398-399.

[5]李艳会.论护理文书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纠纷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5:161-162.

上一篇:你是温暖的阳光作文下一篇:物流学概论复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