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2024-06-28

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通用6篇)

篇1: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如何将腐败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其不至于危害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廉政建设,使国家政治体系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新加坡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廉政体系,它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本文拟通过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建设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国的经验,从中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为中国廉政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中国和新加坡廉政建设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正文分为五章,分别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廉政预防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和教育机制进行具体的比较,评析它们的运行效能,在评析对照中找出中国廉政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最后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在合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文化和公民社会四个维度,提出加强中国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本文认为,中国的廉政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健全廉政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自治自律。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展望中国廉政建设的未来。

【英文摘要】How to contain corruption to a minimum ext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manner as not to endanger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rough honest politics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all complex and profound issues.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a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ance system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China and Singapore have simila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China can learn from Singapor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will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two country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clean government for China.There are three parts of preface、text and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In the preface,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China and Singapore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ean government in China and Singapore will be summarized、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describe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arrangements of this study.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It conducts specific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ountries on following aspects, like the preventive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punishment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clean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ir operating performance, to find out the experience and lack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Based on China’s social reality, the last chapter tries to sum Singapore’s experience up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hrough the dimension of economic,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civil society, and propose to strengthen the general concept of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clean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ust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hile maintaining command of the rol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improve the integrity and legal system, promote polit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cultiva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integrity, build clean value system;to develop civil society and promote social self discipline.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whole text will be summarized,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关键词】廉政建设 预防机制 监督机制 惩处机制 教育机制

【英文关键词】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reventive mechanismsupervision mechanismpunishment mechanismeducation mechanism

【目录】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3-4ABSTRACT4-5摘要1.1 选题

1.3 第1章 引言9-15依据和意义9-10

研究内容及结构14-15

较15-26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4第2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比2.1.1 2.1 新加坡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5-18

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和录用制度15-16

廉政义务规范16-17

17-182.1.2 周密的公职人员2.1.3 实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机会2.2.1 不2.2 中国廉政建设的预防机制18-23

断完善的公务员廉政勤政保障机制19-20

廉政规范立法建设20-212.2.2 深入推进的2.2.3 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加强廉

2.2.4 对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逐步改

第政预防组织建设21-22革22-232.3 中-新廉政预防机制的比较分析23-26

3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监督机制比较26-34

设的监督机制26-29

26-273.1 新加坡廉政建3.1.1 独立权威的反贪机构27-293.2 中国廉3.1.2 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

29-31政建设的监督机制

制29-30

30-313.2.1 反腐职能机构的制度约束机3.2.2 多重监督形式构成的责任约束机制3.3 中-新廉政监督机制的比较分析31-34第4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比较34-42

设的惩处机制34-374.1 新加坡廉政建4.1.1 完备严密的廉政立法

34-364.1.2 及时严厉的腐败行为查处36-374.2 中国廉政建设的惩处机制37-39

律法规37-38

38-394.2.1 不断完善的反腐肃贪法4.2.2 在腐败案件查处上的不懈努力第54.3 中-新廉政惩处机制的比较分析39-42

章 中-新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比较42-49

设的教育机制42-45

42-43

43-44

44-455.1 新加坡廉政建5.1.1 最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5.1.2 加强对公职人员”心治”教育,倡导奉献精神5.1.3 倡导儒家价值观,培养社会廉政文化5.2 中国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45-47

45-465.2.1 重5.2.2 坚持以

5.3 中视公仆意识教育和实践,倡导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为基础的工作方法教育,密切干群关系46-47

-新廉政教育机制的比较分析47-49

经验,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49-65

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廉政建设50-54

指导,在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50-51第6章 合理借鉴新加坡6.1 以经济建设为中6.1.1 以科学发展观为6.1.2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6.1.3 完善社会主义

6.2 健全廉政法制

6.2.1 健全反腐肃贪立为廉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51-52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寻租和腐败机会52-54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54-58

法,违法必究惩处必严

权力制约机制55-57

职人员财产透明度

值体系58-6157-5854-556.2.2 科学配置公共权力,完善6.2.3 推行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增强公6.3 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构建廉洁价6.3.1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廉洁纳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廉洁从政观念

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自治自律61-65

设61-6258-5959-6060-616.3.2 强化公职人员廉政教育,牢固6.3.3 注重公民廉洁教育,夯实廉洁6.4 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促进社会6.4.1 鼓励非政府组织发展,推进公民社会建6.4.2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参与

结论与展望65-66致谢和监督效用62-65

66-67

参考文献67-6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篇2: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字数:2809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近年来,新加坡在公务员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通过对新加坡与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礼品接受制度等制度建设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应当从强化公务员录用、辞退制度和加强激励、监督制度两方面加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

[关键词]新加坡;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比较

[作者简介]彭文民,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加坡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自1965年独立后,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国家。新加坡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健全的公务员制度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与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比较,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公务员的录用制度比较

新加坡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除强调公开、公平、择优录用和一定的学历资格条件外,还对应聘者品德、修养等个人背景情况审查非常严格。应聘者一旦被发现私生活不检点或者有不良嗜好,即被拒于公务员队伍之外。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是因为新加坡一向将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廉能”视为有效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学历资格和考试,大致可以反映应聘者是否符合“能”的要求,但是不能考察出应聘者在被录用为公务员之后是否能做到“廉”。为了保证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减少公务员贪污腐化的现象,新加坡政府把录用前的品德修养审查视为防止公务员贪污腐化的有效办法。通过对应聘者的品德、修养等个人背景情况进行严格而详细的审查,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防止那些染有不良嗜好和品行不端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为政府机构的廉洁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新加坡,对于法定上任的国家公务员还规定必须在法院宣誓官面前进行出任宣誓。通过宣誓激发公务员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务的神圣感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律感。

与新加坡公务员录用制度相比,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方面还应当加大力度,尤其应当增加公务员录用后期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录用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部门录用结果的审批,还要有其他更有效的措施。如:对于容易出现纰漏的公务员录用后期工作除了本机关人事部门负责以外,还应当有人事主管部门的监督性参与;要向条件较好而未被录用的人员说明理由并允许其申诉;要加大查处录用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力度,等等。另外,从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要形成一支高效、廉能的公务员队伍,光有“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考试形式还远远不够,还应强调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对应考人员政治、道德品质的考察,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考察政治、道德品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审查应考人员的档案材料,二是向应考人员所在单位、学校等了解其一贯的表现。在这两种方式的考察过程中必须做到在广度上要加大范围、深度上要考察彻底。

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比较完备,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一是财产申报的对象范围相当广泛,所有公务员都在申报之列;二是申报内容涉及公务员财产和利益的各个主要方面,不仅包括本人的财产和利益,还包括配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财产、利益;三是部门负责人和专门机构承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的主要责任。这些特点使新加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行之有效。财产申报对象和内容的广泛,有利于政府对每一位公务员进行全面的监督。强化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则有利于各部门增强对本部门公务员约束和监督的自觉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针对所有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考虑到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对象范围既包括一定级别以上的公务员,也包括一部分非公务员的其他国有单位领导人。根据199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必须依照规定申报收入。应该说,上述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监督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掌握较大的权力,相应地所具备的以权谋私机会较多。理想的财产申报制度应当是针对每一位公务员的,但是由于我国公务员队伍庞大,如果实行全面申报,成本过高而且效益不一定好,因而目前尚不具备实行全面申报的条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后仍应当逐步扩大财产申报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将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一般干部以及乡镇一级的基层领导干部也包括进来。

三、工资福利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通过不法途径获取钱财,不如给予其优厚待遇。也就是说,虽然政府实行高薪养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与因公务员贪污腐败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害以及因优秀人才的流失对政府有效运作的影响相比,这种投入是值得的。新加坡公务员的总体工资水平比社会平均工资高了很多,而且享有定期休假,退休后享受养老金、提高福利待遇等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以“高薪养廉”为特征的公务员工资薪金制度,尽管还争论较大,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客观地说,在多数实行高薪养廉的国家,反腐败是卓有成效的。

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是否应当在公务员中实行高薪养廉存在较大争议。持肯定主张者以许多国家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取得的良好效果为证,主张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也将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高薪养廉的主张,认为高薪养廉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相背离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高薪养廉有利于控制腐败,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高薪养廉的条件。我们认为,工资福利水平较高与廉洁之间、工资低廉与腐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适当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水平对于其专注于自己的政府服务职责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另外,实行高薪,由于提高了贪污腐败的代价,因而在理论上无疑是有利于廉政建设的。但是实行高薪本身有其消极的一面,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前提之一就是国家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能够支付公职人员的高工资。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建设所需的资金庞大,国家还没有财力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因此,对于我国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又要着眼于公务员制度的有效性。

四、公务员礼品接受制度的比较

作为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了防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一些交际和应酬中获取好处,新加坡法律明文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礼品馈赠和饮宴邀请等,一经查出,以贪污论处。根据新加坡《公务员指导手册》第207条的规定,政府公务员不得为下列目的索取或接受作为鼓励或报答的任何报酬:

(1)实施或不实施某种官方行为,或者帮助妨碍、拖延、阻挠或避免某种官方行为;(2)帮助某人获得或阻止其获得合同或利益。而公务员禁止接受的”报酬”包括:(1)金钱或任何物品、贷款、赏金、酬谢、佣金、有价证券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财产或财产性利益,无论这种财产为动产或不动产;(2)任何职位、就业或契约;(3)任何贷款、义务或其他责任的偿付、放弃、免除或取消,不论这种偿付、放弃、免除或取消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4)任何其他各种服务、恩惠或好处。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加坡所规定的公务员禁止收受的”报酬”,涉及的形式是相当广泛的,而且并不因为礼品的价值小而允许公务员接受。

我国对禁止党员干部收受礼品有过多次规定。1993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离休、退休干部和受党政机关委托、聘任从事公务的人员),特别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包括礼仪庆典、新闻发布会和经济活动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变相形式接受礼金和有价证券。199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规定: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的信用卡”。199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第2条规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必须登记上交。”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中共中央于1997年3月28日发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个专门的廉洁从政纪律规范。其第1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有下列行为:(1)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钱物;(2)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3)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4)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赠送的信用卡及其他支付凭证„„”根据上述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主动地采取提要求、暗示等方式向接受管理、服务的当事人要钱、要物,不准接受与执行公务相关联的、与正常履行公务相冲突的礼物馈赠和宴请,不准在国内和对外公务活动中接受现金、代币购物券、礼仪储蓄单、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赠送的信用卡及支票等支付凭证。凡违反规定者,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将受到批评教育、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受到刑罚处罚。《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试行)》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廉政制度的许多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只是一个党纪规范,而不是法律或行政法规。它还不适用于公务员中的非党员和县(处)级以下的普通党员干部。另外,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执法、执纪。只有对每一个公务员都提出严格的廉洁要求,并且不分地位高低,对违法违纪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才能培养公务员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而全体公务员的廉洁自律水平,恰恰是能否建立和维持一个廉洁政府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对新加坡和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建设在一些方面已相当完备,而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具体来讲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当前应加强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强化公务员录用、辞退制度的条件和程序建设。录用公务员不仅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而且要注重对其在校成绩、表现或其过去工作情况的考察,强调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等)均衡与专业素质突出相结合的原则。辞退公务员也要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公务员队伍只有能进能出才有活力,但进出必须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才能保证公平和效率。第二,加强激励、监督制度建设,提高公务员制度的效率。新加坡公务员制度中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广泛性、工资福利制度的优遇性、礼品接受制度的严格性都加强了对公务员的激励和监督,从而提高了公务员制度的效率。我国也应建立完备的激励、监督机制。

篇3: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一)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它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但是由于网站在全面了解公众需求、有效传播政府信息、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存在问题,因而2013年,中国政府网进行了改版。

概览整个网站,其配色以蓝白灰色调为主,字体颜色主要为黑、蓝,页面篇幅则在两屏以内。在整个板块结构设计上,主要有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等4个区域。其中位于整个页面中间位置的政务信息区主要是公布了总理、国务院、地方的工作动态、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重大决策部署。位于页面左侧偏上的互动交流区则设置了我向总理说句话、部长之声、回应关切等栏目来回应社会关切。位于页面左侧偏下的办事服务区为公民、企业、外国人和社会组织提供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位于页面最下方的应用功能区不仅连接到国务院部门网站、地方政府网站、驻外使领馆网站等,还链接到一些新闻媒体网站和中央企业网站。

(二)美国政府门户网站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于200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其域名First Gov.Gov在2007年1月更名为USA.go。最近,它的网址是以https开头来加密,以提高网站的安全性。

而其整个网站界面也经历数次改革,首页的标语“在线指导政府信息和服务”正是网站的建设宗旨。现在的网站配色主要以国旗蓝、白色为主,多为白底黑字。在板块设计上,主要有最热门、通过主题找到政府服务和信息、联系政府机构与官员以及右边的快速查找和联系。这些栏目的设计既体现了用户的需求,也符合美国的政治体制。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服务网站,可以链接到各个儿童网站,其整个页面背景是土黄色,色调柔和,较为活泼生动,图标简单易懂,在栏目设置上也考虑到网站的受众人群,分成了1~5岁的孩子、6~8岁的青少年、老师和家长四块内容。

(三)英国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10月起,英国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改革,其中央政府各部委网站全部取消,从此英国只有一个统一门户网站,331个公共机构也陆续向这一网站迁移,实现网上“集合办公”。它的页面设计借鉴了谷歌方式的服务理念,使公民通过关键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查询的服务,并通过对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疏理,整合信息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服务事项进行分类。

概览整个网站,其网站配色只有国旗蓝、白色、黑色,页面清晰、简洁,图片较少,着重突出了内容要点和数据。首页的标语“找到政府信息更清晰、更快、更便捷”完美地诠释了英国政府网站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板块设计,它提炼出公众最需要服务的主题栏目——通用就业市场求职、更新的车辆税、学生资助的登录、理论考试用书、就业支持津贴,并将这些栏目放在首页上端,构成了“popular on uk”的板块。首页中间的板块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来设计该板块的信息和服务内容,按照收益、残疾人等建立了科学的分类,其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公民需求。

(四)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

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www.gov.sg)是新加坡官方的在线交流平台和知识库,提供最新的政策公告、信息和新加坡新闻。通过这个网站,用户可以查看政府相关的事件、使用政府翻译工具翻译术语和搜索联系公共服务机构。

概览整个网站,其网站配色以红、白、黑色为主,间或有橙色、蓝色等。“完整、服务、卓越”是其网站的设计宗旨。在板块设计上,主要有新闻、真实、微型网站、资源四大板块。其中,新闻板块包括了最热门的话题、政府最新消息、政府最新视频、新加坡即将举行的活动这几块内容。真实(factually)包括了防卫、经济、教育、环境、健康、住房、移民、法律以及其他等各个领域内的话题;微型网站(microsites)包括供应辩论委员会、使它变得更好、你的计划是什么、2015的要闻等栏目;资源(resource)包含“SG新闻中心、政府目录、政府词典、正在准备的活动、电子公民中心。

二、政府门户网站比较

(一)栏目设置

从网站的主要栏目个数来看,中、美、英、新的栏目均控制在十个以内,但中国的栏目数最多。从网站的栏目内容来看,中、新两国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相似,都包括了新闻、专题、资源数据,但新加坡更为简洁,而美国与英国的栏目内容相似,除了美国的政府机构与官员这一栏目英国没有,其他几个栏目均是根据各自的国民需求来设置的服务事项,方便用户一进入网站就可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但英国的栏目事项设置比美国的更为具体、细化。

(二)功能设置

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而四国政府门户网站功能侧重点不同。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这三大功能都有,而美国和英国更侧重于在线服务。从信息公开的功能来说,中国政府网站主要是公布一些对政府机构介绍、领导人形象宣传、政策文件,但是数据的开放程度较低。从在线服务功能来说,英国政府网站和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更加强大,英国将公民最需要的服务放在首页显眼的位置上无需查找,而且还能直接进行申请办理护照、咨询纳税事宜以及投票选举,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实行三维虚拟社区,公民可以在电子公民中心进行各种事项的登记、办理,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特定的系统进行在线注册。从公众参与方面来说,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这项功能更为强大,不仅设置的相关栏目较多,政民的互动性更好,而在中国政府网站留言不仅需要实名认证且上面的留言都是经过选择才登出来的。

(三)网站的实用性

就网站的实用性来说,英国政府网站的实用性更好。整个页面很简洁,图片很少,既避免因网速或者浏览器的问题导致重要的图片加载不出来,也着重突出内容要点和数据。而且其网站公布的信息都是采用极其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让文化水平较低的用户都能看得懂。据相关媒体的报道,GOV.UK使用的字体New Transport也是颇有一番考究,它既融合了经典的Transport字体的高度的易辨性和易读性的特点,又可以适用于电脑屏幕甚至更小的移动设备。最重要的是,其栏目信息经过精心的整合,使公众能够在信息的浩海里直接明确地浏览查询到自己所要的服务和信息。

(四)网站的便利性

就网站的便利性来说,美国政府网站相对突出,主要体现在强大的数据连接功能,只要点击网页上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即可到达另外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网站,而且即使有这么多的链接,运行速度也非常快,链接的出错率也很低。而且其他相关链接网站个数极多,不仅与许多政府部门、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还提供了诸多国外政府网站的链接,尤其是对通信信息相关的国际组织、协会框架下的相关成员国。

(五)网站的舒适性

通过以上几个指标的比较,美国政府网站更为舒适,网站标题醒目,页面色彩只有蓝白灰,图片的排列既不过于疏远也不过于密集,可以进行字号大小的调整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页面布局较为简单,首页的内容较少且信息整合度高。

(六)网站的友好性

从友好性方面来说,美国政府门户网站居首位,新加坡次之。美国十分注重用户反馈和体验,在网站首页的顶部左侧就有“发电子邮件或者说出你的问题”的标识,如果多次浏览将会跳出一个界面要求帮忙填写问卷,且在每一个主页面下面都会设置一个问题即“Was this page helpful?”来测试信息的有用程度。中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在用户的反馈方面的设计较为欠缺。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首页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的板块设计,较为活泼生动,具有亲民性。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启示

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2014),美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第3,英国排名第7,新加坡排名第3,而我国排名为70名,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而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有必要借鉴美、英、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以不断完善不足之处。第一,加强服务意识,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来建设政府门户网站。

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都以“公众为中心”作为设计理念,从公民需求出发设计网站内容,而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仍较多地以宣传内容为主,没有体现出公众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应当加强服务意识,提供更加实用信息,注重公众的反馈与体验。第二,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能力。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应当简化一级栏目数目,利用主题词、元数据、多目录等多种管理手段整合海量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同时加强链接功能。第三,努力实现政府多部门联动回应公众。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基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使政府虚拟化,而我国仍处于“一门式”服务阶段。因而,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后台要加强各职能部门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以便利前台办事公众。

摘要: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的形象窗口,其建设质量体现着政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其中以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道路颇具特色。通过与美、英和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比较,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加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更好地服务公众。

关键词: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少林,李海洋.国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15(07):39-40.

篇4: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160-02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全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的比例占近1/3。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将节约能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当前,中国能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据调查,全国整个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了30%多。建筑节能对于缓解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是建筑发展的大趋势。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能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需要,也是当今建筑技术发展的产业升级的重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和实施建筑节能工作,经历了长期发展的历史阶段,现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新阶段。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各项政策法规发展都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不够,因此,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节能体制,强制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节能的工作持续而又高效的开展。

1 国内建筑节能综述

1.1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宣传介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状况、制定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起步。由于多方面的困难,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第一个建筑节能标准的主要停留在试点阶段,直到1991年,北京市一行政命令的方式决定,该市所有新建的居住建筑都必须执行该标准,只有符合该标准的居住建筑才能允许建设,这使得该标准的执行取得了突破。在此期间,国家计划委员会与1992年规定节能住宅减免5%的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后来各地有先后规定收缴实心黏土砖限制使用费,这些政策对于建筑节能工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1994年建设部成立了节能工作协调组,各地市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从而逐步建立了建筑节能的管理机构体系。

(1)节能规范。1986年发布第一个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1995年12月,建设部发布了第二个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旅游旅馆的建设迅速增加,建设部颁布实施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规范》(J116-2001)。另外,地方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标准,针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围绕节能65%的目标,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有国家、地方以及行业标准为主体的框架体系。

(2)法律法规。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我国及部分地区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3)税收方面。我国在1992年最先颁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其中,规定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北方节能住宅,其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这个规定了面粉厂税率为5%的新建住宅投资方向调节税,对北方住宅节能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2 现存问题

(1)规范标准体系尚不完备。近几年,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了《公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多数标准偏低,特别是缺少技术细节一节可操作的标准。

(2)相关法律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法规,但还没有出台相关针对建筑节能的法律,对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存在执法不严,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3)激烈政策不足。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即使是出台法规,在监管执行方面没有强有力的的措施保证严格的事实。最典型的就是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了拉动内需,1992年颁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

(4)忽视了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主要是在城市开展,在广大农村,建筑节能则不受重视。农村建房很少用科学的保温技术,冬季采暖效率很低。总体看来,农村建房存在建造方式传统、建筑材料陈旧、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5)创新力度不够。建筑节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的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的支持。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产业,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弱的问题。

2 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纵观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到连水和沙石都要依赖进口的岛国,面对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加坡政府通过政策鼓励、立法管制、市场推动、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新举措

新加坡对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非常强烈,从政府、企业到市民,都有一种真正视生态环境和能源节约为生命的绿色意识。新加坡于2005年1月起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计划。据新加坡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标识主要评估建筑的环境影响与性能表现,包括节能、节水、场地与项目管理(或既有建筑的管理与运行)、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创新等5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分为认证级(合格)、金奖、金+奖、白金奖4个等级,其中认证级为最低要求。绿色建筑标识由业主向建设局申请。建设局按照建筑面积收取一定的认证费用,达到金奖以上等级的,政府按照建筑面积1 m2给予3~6新元的奖励。为此,政府每年提供2 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业主可在设计阶段即提出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申请,建设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即可作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每3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目前,新加坡共有62个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根据新加坡建设局的计划,在未来10~15年内,要达到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能耗降低25%的目标。

2.2 新技术

高楼大厦自调“体温”,在新加坡维多利亚街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图书馆,总面积5.3882万m2。此建筑被誉为“超级节能楼”,并一举获得了新加坡绿色建筑认证最高奖——白金奖。另外,新加坡的建筑垃圾过半回用;新加坡2006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t,日均产生量约为1 600 t,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新加坡政府资助专业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通过招标确定4~5家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业务,并资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目前,新加坡制造沟渠的混凝土,有30%采用再循环混凝土。再循环混凝土还用于建造停车场的镶边石或用于铺路。除了抓建筑垃圾制造“绿色建材”循环利用,新加坡还积极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充分循环利用。

2.3 新机制

为了解决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都由投资者自身承担,制约了投资者采用节能新技术的积极性的问题,新加坡积极推行基于市场调控的节能机制——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所谓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为客户提供节能潜力和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安装、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向客户保证实现合同中所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为发展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政府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除财政资金补助以外,还包括税收、土地等激励方式,这些都推动环保建筑节能科技的研究和发展。

3 推进国内建筑节能政策发展策略

(1)完善国家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由国家力量来强制实施。建议国务院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建议国务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框架内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协调有关各部门的责任、义务。

(2)拟建立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在西方节能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相应鼓励政策。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减税,凡在IECC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以分别减免税1 000美元和2 000美元;欧盟提出了包括开征能源税、税收减免、补贴和建立投资银行贷款等规范性的财税政策。建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建筑节能的开发应用。

(3)重视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农村能源建设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新农村建筑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农村建筑节能又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地域广阔,针对不同地域建筑节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从改善建筑外环境、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4)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国家和各地政府应该建立一定经费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工作。鼓励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以及生物质能。

(5)大力宣传和推广节能政策。制定政策,政府还应大力推广宣传,一方面增强广大群众的节能意识,另一方面增强执法监督人员的效率。

3 总结

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经20多年,期间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当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起点低、难度大。我们可以结合当前国情,积累经验,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善勤,郎四维,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8

[2]吴玉萍健.全建筑节能政策,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8

[3]建设部建筑节能办公室.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汇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Zou Dun,Zhang Yongsheng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building energy-saving,the Government’s poli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in the process of a leading role. Then it describes the statusof China’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olici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ccording to compare to the policies of Singapre and comb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t makes the recommendations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policy for the Government.

篇5:印度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设比较

赵连军

印度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为标志,与我国交往源远流长;新加坡以华人为多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现在,两国同是亚洲重要国家,同样都与我国有着各方面的密切联系。在我国的反腐倡廉过程中,这两个国家经常被提及,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参照系。本文仅就印度和新加坡两国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廉政法规制度建设试作比较,以期对我国的廉政法规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一、两国廉政法规制度建设背景比较

历史上,印度和新加坡都曾经长期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从十八世纪开始,这两个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在1826年成为海峡殖民地后,曾受到英属印度当局的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加坡又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遭受残酷统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殖民浪潮的兴起,印度在圣雄·甘地的带领下于1947年获得独立;新加坡在李光耀带领下于1959年获得自治,1965年正式立国。

独立之后,两国除了面临着经济落后的巨大困境外,还面临另一个共同的严重政治社会问题:腐败。独立之前,印度腐败问题就很严重,尼赫鲁说贪腐比比皆是,十分猖獗。而刚刚独立,就频发腐败大案。首开先河的是1947—1948年的吉普车丑闻事 件。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时,时任印度驻伦敦高级专员克里希纳·梅农以800万卢比的价格,向一家外国公司订购4600多辆吉普车以供战争急需,但在战争结束后才迟迟交货,而且质量不达标,社会反响强烈。之后,1949年内阁部长拉奥·什维·巴哈杜尔·辛格因帮助伪造采矿文件并收受2.5万卢比贿赂坐牢;1951年9月,议员摩德加尔因从孟买某商会收受贿赂2000卢比帮助该商会游说被驱逐出议会,相关人尼赫鲁女婿费罗兹·甘地被行政警告;1958年财政部长克里什南马查理因帮助一家国营保险基金拿到一个合同被解除职务;1959年印度保险公司负责人拉马克里希南·达尔米亚因挪用220万卢比被判刑2年,航空公司老板达拉姆·特嘉因贪污2.2亿卢比被判刑6年。同样,新加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独立前后贪污腐败横行无忌,正如李光耀回忆说:“腐化到处盛行,从官僚政权的最高级到最低级!腐化已成为当权人物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时,政府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司法官的腐败十分猖獗,不仅存在大量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而且有组织的贪污也很盛行,人们对政府公务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同时,腐败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犯罪活动猖狂,吸毒嫖娼成风,以至引起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重的腐败问题,甘地说“宁可给整个国会一个体面的葬礼,也不能忍受腐败猖獗”;李光耀则多次表示“廉,是立国之本;清,是执政之根”,强调“要有经济增长和进步,必须有好的政府,一个诚实、有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新加坡的生存,全赖政府 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廉洁和效率”。两国都表示出和要腐败进行坚决斗争的决心。

印度和新加坡由于长时期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其文化也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反腐败斗争上,就是重视对廉政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视。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也是最早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早在1889年,英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把禁止政府官员、公共机构人员以权谋私与贪污腐化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明确在与公共机构有关的交往中主动或被动收受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均属腐败行为,被视为犯罪。1906年,英国制定《反腐败法》,将反腐败行为的范围从公共机构工作人员扩大到公共机构本身。1916年,英国制定《防止腐败法》,再次将反腐败行为的范围从公共机构扩大到一切地方性和公共性机构。同时,英国又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创始国,十分重视对公务员的管理,早在1854年就提出了公务员管理的三项原则,一是公开竞争上岗,二是进行在职如培训,三是升迁取决于本人能力,并通过法律法规防止公务员腐败。所以,英国政界虽然也常会发生丑闻,但所涉官员多数不是因为贪污受贿,而是因为泄密或者其他腐败行为。英国的法制反腐文化,为印度和新加坡所学习吸收,两国反腐败斗争一开始便非常重视廉政法规制度的建设。

二、两国廉政法规制度架构比较

印度和新加坡的廉政法规制度构建,首先体现于其国家根本 大法宪法上。印度宪法规定,“在印度政府,各邦政府,或上述政府管辖之下的任何地方机关或其他机关担任有收入之职务者不得选为总统”;“在印度政府、各邦政府或受上述政府节制之任何地方机关或其他机关中担任有收入职务者不能当选副总统”;如公务人员委员会主席和委员“在任职期间从事本职以外有报酬的工作”,总统可以下令免除其职务。新加坡宪法规定,“总统不得担任任何营利的职位,并不得积极从事任何商业活动”;“担任营利性质的职务者”不具备有作为议会议员的资格。新加坡刑法事法律还根据宪法规定,禁止公务员取得工资以外的任何报酬,违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宪法的根本框架下,两国构建起廉政法规制度体系。

印度是世界上制定廉政法规较早的国家,但其受到英国法规影响也较大,甚至沿用着英国殖民地当局的法规。如现行的《印度刑法典》即为英国殖民地当局于1860年制定,至今只作过少许修改。该法第九章为“公务员犯的罪或有关公务员的罪”,对公务员贪污、受贿和经商、购置财产上的违法行为等,分别规定了处置办法。这是印度最早的廉政法律规定。从1947年独立起,印度即开始了廉政法规制度的制定,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廉政法规制度体系。其第一部廉政法规是1947年制定的《防止腐败法》,该法为更有效地防止贪污受贿而制定,保留了刑法中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新情况作出一些新规定。该法通过后,几乎每隔2至3年就对其进行一些修改。直到1988年,在总结以前反腐败立 法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了“旨在统一和修正关于防止贪污及与此有关的法律的法案”—《1988年防止腐败法》。该法分总则、特别法官的任命、违法与惩处、依本法调查案件和准予起诉及其他有关条款,共5章31条,对腐败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和定罪量刑、适用范围及其他反腐法律的适用做了详细规定,是一部集刑事实体法和诉讼程序法于一体的综合性反腐败法。该法确定了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只要实行接受除合法俸薪之外的好处得到证实,就应认定他是故意并已经受贿;二是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取得超过其合法收入来源的财产而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即构成腐败罪。该法将防止贪污贿赂犯罪的对象界定为公务员,并在概念上采取广义的公务员概念,凡一切执行与国家、公众和团体有利害关系职务的人员均定义为公务员,涵盖中央、邦、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法官及由法院授权执法的人员,在中央、邦、地方政府的公司中服务的人员,学校校长、教师等工作人员,以及受委托从事审查、选拔、考试等工作的人员,受各级政府机构财政资助的协会、机构中的官员和雇员,等等。这些人员不论是否由政府任命,都是公务员,都属于《防止腐败法》的适用范围。除《防止腐败法》外,印度比较重要的廉政法规制度还包括了于1964年制定的《中央文官行为准则》。该准则共25章,对公务员的廉洁从政进行规范。如严禁为亲友谋利,规定任何公务员不得利用他的地位或影响为他的家庭成员在任何公司或商行谋职,不得给雇有他的家庭成员的公司或商行办事。在收受礼品上,规 定公务员不得接受或让他的家庭成员接受任何礼物(但准则中规定的礼物除外,即只能在结婚、生日、宗教仪式等时机从近亲或没有公务关系的朋友处按自己的职务等级接受最高不超过500卢比的礼物,超过限额的必须向政府报告)。严禁经商和投资,规定公务员不得直接或间接经商,不得从事其他职业,家庭成员经商必须向政府报告。公务员也不得从事证券和股票投机,不得进行有碍公务的投资,不得同他管辖范围内的个人或企业发生借贷关系,不得借钱给任何人收取利息。要求官员必须进行财产申报,规定公务员在就任时必须详细报告他的财产情况,包括不动产、股票、现金和银行存款、其他动产和债务。《全印文官行为准则》,该准则是根据《全印文官法》制定的关于全印行政和警务人员行为准则的规定,共20条,其中涉及反腐败的主要内容与《中央文官行为准则》大体相同。还有《反洗钱法2002》、《举报人保护法案2002》和2005年10月生效的《信息权法》。《信息权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府透明法之一,除了规定只有有限的机构可以免除信息公开义务外,还规定独立机构可以对官员进行监督并给与惩罚。

和印度相比,新加坡廉政法规制度既有与印度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1937年殖民时期,新加坡曾出台《反贪污条例》。在此基础上,1960年由李光耀亲自推动颁布了《防止腐败法》,后历经多次修改,共37条。该法融刑法、刑诉法和部门组织法于一体,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惩处严厉,如其中不仅 严格详细的规定公务员不准利用职务之便和权力收受报酬,而且对官员如何处理那些无法推辞掉的礼品做了详细规定。该法规定的“报酬”范围包括了金钱、礼品、贷款、赏金、奖金、酬金、高额保证金等,提供官职、就业机会和承包契约,支付款项、让与财产、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各种债务、责任或其他此类义务,给予帮助、袒护和各种好处等。该法还规定,对于向公务员非法提供或给予报酬的行贿人,公务员有权逮捕并将其移交就近的警察局,否则该公务员将构成犯罪,应判处5000新元以下罚金或6个月以下监禁或二者并处。1988年,新加坡颁布了《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对没收贪污所得的条件、范围、程序以及具体执行等均作了详细规定,规定了不同于追究一般犯罪的新型证据制度和特殊的举报制度,加大了对该罪的处罚力度。1989年,新加坡国会又通过了《不明财物充公法令》,许可政府冻结和没收贪污嫌犯来源不明财物和资产,以阻止嫌犯转移赃物、赃款给第三人。

新加坡针对公务员廉政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主要有《公务员法》、《公务员守则》和《公务惩戒性程序规则》等。这些法规的制定本着“严肃、高效、廉政、求实”的原则,致力于建设完整专门规范公务员聘任考核、财产申报、公务员高工薪、严格限制接受礼品、惩罚腐败官员等制度,使新加坡对各级公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比较严格、完善、又比较具体实用的管理制度,在预防腐败方面形成一套“步步设防”的约束机制。另外,新加 坡还制定颁行了专门的《公务员指导手册》,任何公务员都必须严格地遵照执行。手册中除包括有关法规和行政管理规范外,还对公务员有详尽明确的纪律规定,如公务员不能向和他有公务关系的人士借钱;不能借超过他三个月薪俸的无抵押贷款(以免债务过多而产生贪污意图);不能利用公务上所获得的信息来换取个人利益;不能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因公务接受的礼品,必须如实报告;礼品价值超过50新元(约计人民币200元),必须交公;任职期间每年申报个人资产和投资;未获书面批准前不得经商或从事副业等。与《公务员手册》相应,政府发给每个公务员一本日记手册,公务员要记录本人的活动情况,每年申报一次本人和配偶的财产情况,包括动产、不动产、贵重首饰、银行存款、股票、证券等。主管单位的常务秘书定期核查,如发现财产来源有问题,即送交贪污调查局进行调查,一旦被发现违反了纪律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加坡廉政法规制度构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制定了《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员、一般工人都必须参加公积金制度,职工每个月工资的20%扣交公积金,政府或企业也按该职工月薪的20%比例提供公积金,双方各交一半,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公积金属于个人所有,但不得随意提取。按制度规定只能用于四项内容,一是购买政府组屋,二是医疗治病,三是为子女交学费,四是养老基金。养老金必须在退休后方可领取,政府和 企业不另发养老金。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55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但是,政府还规定当公务员违法贪污被开除或判刑后,其全部公积金立即自动取消。所以,当公务员如果冒着被取消公积金风险而违法贪污受贿时,有必要考虑冒这个风险值不值得。

三、两国廉政法规制度实施机构比较

对于廉政法规制度的实施,印度建立了包括监察部门、公共投诉部门、审计部门、调查机构和司法部门等为主的相关机构,在法律框架内建立起与政府文官体系相配套的监察系统,对各级官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并与司法部门一起对腐败行为人进行惩处。其中最主要的有3个,即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调查局和主计审计长公署。

印度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反腐败委员会)成立于1964年2月,是印度独立于其他任何执行机构的最高监察机构,负责对中央政府各机构的监察工作,对各机构在计划、执行、总结和改革各自的监察工作中给以指导和建议。其主席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该委由一位主席和不多于4位成员组成,下设秘书处、技术审查处和行政调查专员处。技术处主要负责从监察的角度对政府机构的公共建设工程进行审计,对有关建设工程的特别投诉案件进行调查等。行政调查专员处设15个职位,专员的职责是对公务人员行政程序方面的指控或投诉进行口头调查。在各邦,有相应的邦监察委员会或调查官。通过对不同级别 和部门监察官员的指导,该委可以实现对整个行政体系、国有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监控。监察官员在业务上受上一级监察官员的指导,行政上受部门首长的领导。但是,该委只被授权对腐败案件进行质询或提请调查,本身并没有调查权,不设调查机构,因此需要通过中央调查局调查腐败案件。

印度中央调查局组建于1963年,其前身为1941年成立隶属于国防部门的德里特警处,是印度历史第一个专职肃贪机构。该局是印度最重要的司法调查机构,也是该国侦查贪污贿赂犯罪的最高专门机关。其职责是调查和起诉中央政府及其企事业公务员违法案件及其他重大案件,如所有中央政府各部门、中央金融机构公务员(政府官员)的贪污欺诈案件,包括银行欺诈、金融欺诈、进出口外汇交易违规、大规模药品古董文化财产和其他违禁品走私等经济犯罪等。该局由总部和地方分支机构两大部分组成,总部设有反贪污贿赂部、特殊犯罪部、经济犯罪部等11个部门,其中这3个部是执行调查和起诉职能的三个最重要部门。反贪污贿赂部任务主要是收集有关腐败的各种情报,保持与政府各部监察官之间的联系,询问有关贪污和收受贿赂的投诉,调查和起诉贪污和收受贿赂的犯罪案件以及有关预防腐败的工作,所调查的案件主要是为中央政府、国有企事业和各省政府服务的公职人员和各要害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经济犯罪部调查金融犯罪、银行欺诈、洗钱、金融市场非法行为、国有企业和国家银行的渎职等。同时,为了预防公务员职务犯罪和腐败,对某些政府 部门和国营企事业单位进行廉政鉴定和廉政规划;对那些在廉政方面有污点或可疑的政府官员实行重点监控,并监控那些会引诱和勾结政府官员犯罪者,提醒相关部门官员在与这些人打交道时须格外小心,以免上当。

主计审计长公署是印度监督并发现重大腐败案件的另一主要机构。印度政府审计机关的全称为印度审计会计部,总部在德里,名为主计审计长公署,主计审计长是最高首长。印度主计审计长作为印度会计与审计部门最高首长,既不属于立法机构,也不属于政府。主计审计长公署负责财政决算编制和国家财政审计。印度只设中央审计机关,地方不设相应的审计机关,由中央派出机构负责地方的审计工作,在全国各地设有各类专业机构104个,6万多员工,其中大约1万名审计方面专家。审计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议会立法机关,监督和确保行政部门收支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另一方面代表联邦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在政府开支中“有法必依”。主计审计长就联邦账目向总统提交审计报告,并由总统转交议会两院;至于各邦账目,则是向邦长提交审计报告,并由邦长转交邦议会。

与印度相比,新加坡廉政法规制度实施实行侦控分立的体制,由贪污调查局主侦,检察署主控,构成新加坡廉政法规制度实施执行的基本框架。

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新加坡警察署刑事侦查局中的反贪处,是新加坡反贪污腐败的执法机构。自1970 年以后,直接隶属总理公署,局长由总统根据总理提名任命,直接对总理负责;在反贪过程中不必借助警察局等执法机关的力量,可以独立对贪腐案件进行立案和侦查。下设三个部,调查部,负责调查贪污行为,没收赃款赃物;资料处理及支援部,主要研究政府行政漏洞,提出防止贪污方案,误导公务人员防止贪污等;行政部,负责行政后勤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调查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机构中的任何贪污嫌疑;负责向检察机关提请起诉包括行贿受贿在内的贪污案件;研究贪污案件,提供防范方案。该局官员地位、身份、权力都有严格的法律保障,薪水也比其他部门同级别官员高。既是行政机构,又是执法机构,拥有广泛而足够权力的绝对权威。根据政府1960年颁布的《防止腐败法》,该局享有如下特权:一是逮捕权,局长或任何侦查员无逮捕证可逮捕与犯罪有关的任何人,押送到贪污调查局或警察局听候处理;对被逮捕者身上的一切物品,只要有理由认为是犯罪的赃物或者作为证据,都可以进行搜查并没收。二是调查权和调查保障权,局长或者特别侦查员在进行调查违法行为时,可以行使刑事诉讼法所授予的一切与警方调查类似的特别权力,其调身份如同警官,在执行重大任务时还可以行使特别调查权,调查任何银行存款、股票存款、购物帐户、报销单据或其他任何帐目,以及任何银行的任何保险箱;如果有人知道这类事情而不如实报告或不出示这些证据,则被视为犯罪,其罪名被控成立即受到罚款或判刑。三是秘密跟踪监视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是否受到举报,都有权进行 秘密跟踪监视,包括私生活是否正常,有无嫖娼、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对法律规定必须申报的财产和收入是否已经申报,有无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行为等。如果发现可疑行为,还可采取卧底、“放蛇”、窃听、录音、秘密拍摄、录像等方式收集和固定证据。四是不明财产检查权,可随时调阅公务员在法院公证处的财产申报材料副本,对公务员的任何不明财产进行检查。五是武力搜查权,在认为必要时可以运用武力进入特定地方进行搜查。

检察公署是新加坡唯一的国家检察机构,实行总检察长负责制,总检察长独立于政府之外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查处贪污贿赂案件中,检察公署和贪污调查局各自行使不同的司法权力,调查局主要负责查清贪污贿赂犯罪事实,调查获取证据;检察署则主要负责指导和监督调查侦查活动,决定提起公诉。根据《防止腐败法》规定,检察公署还有对贪污调查局三方面的制约关系,一是特别调查权的行使须经检察官授权,行使特别调查权时必须按检察官指定的方式方法进行,不得超越检察官授权范围;二是非可拘捕之罪的调查须经检察官授权;三是检察官要求贪污调查局调查的权力,如检察官认为在政府或政府的任何部门或者公共团体供职的人违法犯罪,其证据有可能在本人或者其妻子、子女的银行帐册中获得,或者有可能在检察官确信的信托人、代理人的银行帐册中获得,检察官即可发布命令授权贪污调查局调查这些帐册。这种既密切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可以对查处贪污贿赂案件权力的正确行使起到保证作用。

四、两国廉政法规制度实施效果比较

印度新加坡两国具有相同的反腐背景,都有比较成体系的廉政法规制度,法规制度条文都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也都有比较健全的廉政法规制度实施机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两国廉政法规制度实施的效果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借用“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2011”报告来说明:2011年印度的清廉水平在所有被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5位,而新加坡则位于第5位。印度媒体研究中心于2005年发表的《印度腐败研究2005—改善管理》调查报告表明,在事关普通民众的法院、土地管理、市政服务、公立医院、电力供应和教育等11个公共服务部门,印度公民每年对这些部门的行贿金额高达2100亿卢比,约合46亿美元。同样是在2005年,印度中央监察委员会发布《反腐败指导手册》,指出为救助贫困线下人口而实施的公共分配系统中超过30%的资金因腐败而损失,政府各种反贫困工程资金中有45%被腐败吞噬。另据印度审计部门估计,2010年11月曝出的三起高官腐败案给印度政府造成约450亿美元的损失。现在,印度不仅流行着底层公务人员普遍的“小腐败”,也存在着像去年底印度电信2G丑闻那样的高层大腐败,廉政法规制度实施效率十分低下,处于严重的“失灵”状况。印度《今日印度》杂志在一篇社论中就指出:“2010年,有一个单词统治了这个国家的词汇表,那就是‘腐败’。”而在2011年1月,印度一家网站以“2011年印度更急需应对的是腐败还是恐怖主义”为话题 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0%参访者选择了“腐败”,反腐超过反恐,可见印度腐败问题之严重。

与新加坡相比,印度廉政法规制度建设之所以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廉政法规制度本身慎密性和震慑性不足。印度虽然较早就有了反腐败法律法规,对公务人员的廉政行为进行了规范,但其慎密程度较新加坡尚嫌不足。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实质上直指公务员队伍,通过一系列制度建立了严密的廉政管理架构,特别是《公务员手册》制度的实施,使公务员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都处于专门机构和社会大众严格监督之下,稍有不廉即无所遁形,遭受惩处。另外,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实施,只要有公务员违法贪污被开除或判刑立即自动取消其全部公积金,这样连本人养老都产生了巨大问题,极大地增加了腐败成本,使公务员轻易不敢铤而走险,贪污受贿。同操作性很强震慑力很大的新加坡公务员管理法规制度相比,印度对公务人员显然没有如此严厉的廉政束缚,贪污受贿行为便容易发生。

二是廉政法规制度实施体制机构权威性完整性不足。新加坡虽然实行侦控分立的廉政体制,但其贪污腐败调查局仅对总理一人负责,享有逮捕权、调查权、秘密侦查权和武力搜查权等特权,可以行使警察权,在反对贪污腐败斗争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这是印度反贪反腐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印度的廉政监控惩处机构主要包括监察和司法两大类,其监察机构由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各行政 部门中的行政监察官构成,中监委通过整个监控官体系实施对各级官员和公务人员监督。一方面,中央监察委员会不享有新加坡贪污腐败调查局那样的特权,对监察对象只有建议权,没有处分权,如果建议不被采纳可提请总理处置,总理不同意再提交议会辩论。另一方面,下级监控官员虽然在业务上受上级监控官的领导,但行政上却受各自部门首长的领导,这意味着廉政监控官员要受到行政部门官员的左右,当部门最高领导本身发生腐败时,很难有监察官能够或愿意对其违法行为实行监控或揭发,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当数不清的“小腐败”案件频频发生时,单靠几个监控官员也是无法监控的。虽然印度也想像新加坡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但从1968年就开始筹建,40多年过去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再从司法机构看,司法人员严重短缺,虽然全国至少需要7万多司法人员才能确保司法案件审理不至于耽搁延误,但现在印度只有1万多名司法人员。一个腐败案件会拖数年甚至10多年才结案,结果常常使不少贪官逍遥法外,并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行贿,让案件由大变小由小变无,客观上纵容助长了贪污腐败风气。

三是最高层对廉政法规制度实施勇气不足。毫无疑问,印度新加坡两国从开国领导人起,都不乏对贪污腐败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也都表示出坚决反对贪污腐败行为的决心。但是,当面对具体的贪污腐败现象时,两国最高领导层却表现了不同的态度。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体现出铁腕反腐气概,在反腐斗争中铁面无 私。曾任国家发展部部长的郑章远与李光耀私交深厚,且对新加坡发展立下卓越功劳,但他却收受了80万新元贿赂,事情被揭发出来后受到国家贪污调查局调查,李光耀不因私情而网开一面。虽然最后郑章远以自杀谢罪,但国会还是向全国作出了公开说明,举国震动。与李光耀相比,印度最高层明显缺乏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的决心和勇气。如1947年独立当年就发生的吉普车丑闻事件,卷入其中的主角梅农深得总理尼赫鲁信任,两人私交甚笃。丑闻事件发生时就有人揭发梅农介入吉普车事件等几桩可疑交易,印度审计总监和财政部长也建议起诉当事人,但却遭到尼赫鲁坚决反对。直到1955年9月,尼赫鲁才宣布梅农因失职受到行政处分,但第二年尼赫鲁竟不顾大多数内阁成员和国大党议会领导人的反对,任命梅农担任政府不管部部长,后来梅农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两国最高领导层的态度,不可能不影响到全国反贪污反腐败的宽严程度和效率高低。相比之下,新加坡廉洁指数排名第一而印度排名87位,也就不算如何奇怪的事情了。

第四,廉政法规制度实施社会文化氛围不足。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深受儒家文明熏陶的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国家,执政党人民党上台至今一直努力于廉政文化建设。前总理李光耀将儒家道德提炼为“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认为这是“八种美德或治国之纲”,以此为重点进行国民道德教育,并将“礼义廉耻”融入廉政建设中,注重教育官员以德养廉。再者,其《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公务员指导手册》 等,既是对公务员道德纪律的要求,也是廉洁从政的好教材。通过长期的教育培养,在新加坡形成了深厚的廉政法规制度实施土壤。相较之下,印度自16世纪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始,只要有求于官员办事就要给一笔“跑腿费”,长此以往即成为一种潜规则。到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为逃避繁重的税赋,人们又很自然地想出各种行贿办法来隐瞒自己收入,造成了不少印度人对腐败现象十分宽容。印度教还有一种信仰,即到恒河里洗个澡就可以解脱掉以前所犯所有罪恶重新做人。印度报纸曾登过一幅漫画,画中的贪官一边在恒河里洗澡一边说“洗完这个澡,我就可以重新贪污了”。另外,印度中央监察委员会发布的《反腐败指导手册》还提到,印度的社会结构建立在家族关系和种姓制度之上,人们通常更忠于所在集团,而官员利用职权为本集团牟利就显得很自然。这些,都是印度社会文化中不利于反对贪污腐败的因素,影响到廉政法规制度的实施效果。

印度和新加坡相比,廉政法规制度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现实的发展却让人们充满着希望和期待。去年以来,随着一系列贪污腐败大案的发生,印度的许多有识之士也在带领印度人民越来越多地同贪污腐败现象进行斗争,推动国家反贪污腐败深入进行。随着2010年4月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尔的绝食抗议,印度议会已经成立了一个由社会人士代表和高级官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负责起草新的反贪腐法律《公民监察法案》,之后8月初该法案草案被提交印度国会下议院审议。8月下旬,印度议 会上下两院经过激辩最终通过口头表决方式接受哈扎尔提出的打击贪腐三大关键原则,即设置“公民章程”,扩大反腐监管范围将更多低级别官员置于监管范围之内,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成立独立监察机构。可以看出,印度的廉政法规制度建设正在朝着印度人民理想的方向缓慢前进。

参考文献资料:

1、闫群力《国(境)外廉政建设与反腐败考察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9月

2、刘家琛《中国反腐廉政通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中央纪委法规室《国外反腐败廉政法律法规选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7月

4、许道捷《国外预防职务犯罪立法扫描

(三)—印度:面对腐败的立法回应》,《中国监察》2002年第15期

5、张旭《腐败已成印度生活方式 官员受贿肆无忌惮》,《小康》2011年第2期

6、王晓丹《印度反腐败机制的设计思路》,《当代亚太》2005年第10期

7、王晓丹《印度政府的反腐败困境说明—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 年9 月9 日

8、王德华《印度独立初期贪腐大案频发》,《环球时报》2011年9月1日

9、王磊、郭西山、纪双城、丁雨晴《印度式反腐谁拖了后腿 案件审结要等十来年》,《环球时报》2011年6月12日

10、颜颖颛《新加坡独立反腐机构“权比天大”》,《新京报》2007年9月2日

篇6:廉政建设论文:中国与新加坡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1、相似之处

(1)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中国当前农村中面临的许多宏观方面问题,韩国在1970年代初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包括: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村劳力剩余,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村年轻人鄙视和离弃农业,等等。韩国开始实施新村运动的197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人均耕地仅0.6亩。而据2004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

(2)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各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矛盾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严重程度均超过韩国新村运动当初起步时的状况。如,1970年韩国的城市化率为55.3%,2003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1970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5%,而2005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3)社会矛盾基本相似。1970年代初,韩国由于工农业和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存在就业难、**、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当前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新增劳力就业困难,老百姓普遍觉得上学难和贵、看病难和贵,购住房难和贵,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2、差异之处

(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而现今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明显比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高。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2)农业保护水平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征收高额农业税和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积累工业化发展资金。近年来,全国各地虽已陆续取消农业税,但政府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仍很少。这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中国相比,韩国农业经营规模也很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但韩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却不低。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高额补贴。韩国农业补贴占GDp的4.7%,居全球前列。二是由于政府对国内农产品实行高保护价格。长期以来韩国对农产品进口高额征税,并且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韩国农产品价格之高,是世界有名的,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2.85倍。

(3)农村工业化发展路径不同。韩国是由集中到分散,中国则由分散到集中。韩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首尔和釜山都市区。1973年韩国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通过一系列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投资到农村地区。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农村工业自发地在各地农村中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过于分散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工业分散布局形成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的不便,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导乡村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便成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新村运动”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引以为鉴的问题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经济、社会和人文背景相似,韩国新村运动的许多好经验,如“勤勉、自助、合作”精神、“奖勤罚懒”激励机制、健全高效的指导、研究和培训机构、社会各界广泛、积极参与等,值得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借鉴和吸纳。对此,很多研究多有介绍和谈及。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引以为鉴。

1、“新村工厂”计划,违背了工业布局的客观规律

1973年韩国提出“新村工厂”计划,推出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农村工厂化来提高农村非农业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同时,还试图以此达到促进工业重新布局,将首尔、釜山都市区的工厂扩散到农村去的目的。但工业布局有其客观规律性和科学性,农村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增加、新村工厂普遍存在吸收劳动力困难问题、掌握技术后的熟练工不断向大城市流动、带来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新村工厂”。新村工厂计划最终放弃了。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2、农业过度保护,面临难以承受的国际自由发展贸易冲击

长期以来,韩国对进口的农产品课以很高的关税,以此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在韩国的进口农产品中,100%以上高关税的农产品多达142个。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估算,如果以降低关税、减少补助、开放农产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协议,韩国的大米种植农户的收入将减少10%-40%左右。事实上,1995年以来,开放贸易体系已对韩国农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尽管这些年来韩国政府采取给予农民农业补贴等许多优惠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1994年韩国城乡居民收入几乎没有差距,但是到了2004年,农民收入只有城市工人的77%左右;二是农户的负债率直线上升。很多农户举债过日子,甚至有人认为韩国的农家经济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3、新村运动推动的“非民主形式”及其缺陷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会体育部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医学技术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