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2024-04-16

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通用8篇)

篇1: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吕燕鸿)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质量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对学生知识状况的掌握、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和兴趣有关。总复习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毕业成绩,更主要的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把好小学数学最后一关,我结合本学期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本班实际,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还要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科学的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学好数学知识,所以计划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材,合理制定。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总复习内容归纳为:

1、数和数的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

3、应用题;

4、量的计量;

5、几何初步知识;

6、简单的统计六大部分。内容多,范围广,所以制定的复习计划一定要周密。复习时,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否则会导致学生复习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差。应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等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后进生稍多的放慢复习进程速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以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根据数量关系式解方程,根据性质解比例,会解答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1

基础好的同学,对于基础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稍复杂的应用题、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练习。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二、抓住复习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各部分知识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基本

概念、法则、性质等。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和计量单位的进率。

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要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天利用自习和课后辅导时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种题型的反复训练,方能提高学生计算技能。

应用题可以归类复习,但数量关系是基础,可以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例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就可以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例如:“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在根据“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这一关系式先求速度和,再从速度和里减去客车的速度即得货车的速度。列式如下:

480÷4-70或(480-70×4)÷4

=120-70=200÷4

=50(千米)=50(千米)答:略

本题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略)。

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是从未知找个需知逐步找已知,方向明,意图清,便于理清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适用于复杂的应用题的分析。某服装厂原计划10天制作1050套儿童服装,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作70套,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框图,可解答如下:

1050÷(1050÷10+70)

=1050÷(105+70)

=1050÷17

5=6(天)答:略

三、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重点要让学生多练习。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可以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进行。

四、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常考易错题多是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而往往又是学生不细心就容易错的题,从实际考虑,这类题的失误、丢分,都会让人感到太可惜,不应该。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就会让学生判断“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学生马虎就会导致错误判断。所以,在总复习时,我们不能忽略此类题的练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让学生学会细心审题、抓住关键之处正确解题。

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一模一样,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一样,但解题方法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比50吨多1/4是()吨,比50吨多1/4吨是()吨。相差一个字,解法完全不同,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为了便于复习,有时可让学生整理出复习中容易做错的《错题集》,例如:

1、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就比甲数少()。

2、一项工程,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6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第5段长()米。这些都是平常学生容易做错的题。复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订正这些错题,订正错题要从正确的解答方法、错因及相关知识入手。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先细讲重点题,常错题,并可作引申扩展。个别错题分析比较,可以作个别辅导。

在复习课中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如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两个已知条件:“向阳电视厂去年上半年生产彩色电视机4000台,下半年生产5000台。”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几个不同问题,然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序地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逐一解答。

(1)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2)下半年产量是上半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3)上半年产量是全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4)下半年产量是全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5)上半年产量比下半年产量少百分之几?

(6)下半年产量比上半年产量多百分之几?

五、教师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巧妙运用。

复习时,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并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例如:

1、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很多学生不会找,就归纳出找单位“1”的方法:(1)、找“的”字。如:“修了全长的1/4”“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在这两句关键句中,出现了“的”字那单位“1”就是“的”前面的量。“修了全长的1/4”中1/4的单位“1”就是全长,“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0%”中60%的单位“1”就是女生人数。但也有要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的”字前面的量都是单位“1”这个“的”字既要在关键句中,又得满足紧挨在分数、百分数前面,否则就会找错单位“1”了;(2)、找“比”字。先要去找出题目中间的关键句,然后再去找出关键句中的“比”字,单位“1”就是“比”字后面的量。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多2/5”,在这个关键句中就出现了“比”字,单位“1”就是它后面的“女生人数”。

(3)、先补后找。像有些关键句:“节约了10%”,句子中既没有出现“的”,又没有出现“比”,那怎么来找单位“1”呢?这就需要先把这些关键句补充完整,然后再找单位“1”。如:“节约了10%”,结合题意,可能是“实际比计划节约10%”,然后就可以按照方法2去找单位“1”了。(4)、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有些关键句比较特殊,就

像“用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0%”,这个关键句中,既出现了“的”,又出现了“比”,那怎么办?这就要特殊处理了,当“比”和“的”都出现时,以“的”优先,所以这句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总量,而不是剩下的量。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列式为:(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3、求半圆周长归纳为:C半=πd÷2+d或C半=2πr÷2+2r;求半圆面积S半πr2÷2

六、复习过程中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常会出现后进生觉得太难了,优等生觉得太简单而无心听课,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效果,所以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复习时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确立优等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后进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

七、适当补充资料。

对于本练习反馈中出现的缺漏,教师应及时,全面了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性练习,主要是用好两种资料:(1)、教辅资料,为了避免复习中盲目做题和题海战术,教师就要花时间将多种教辅材料进行比较,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中精心挑选、组织、翻新,为我所用,使学生感到补充的习题不是乏味的重复,从而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得到求知的满足。(2)结合近三年的初考试卷,对近三年的初考试卷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素材,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监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让学生感到每一道题都是有复习价值。

此外还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指导学生自编复习提纲、自主出卷、自主活动,找出自己某些薄弱环节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兴趣。这样,学生系统地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了提高复习效果。

总之,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方法各有千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使总复习不以完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任务为满足,而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全

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2: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一、端正心态

许多教师对待复习工作,总是抱有无所谓的心理或教学工作已经完成,放下重担一身轻的心态。这些都是阻碍复习工作的不利因素,也是导致复习工作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根本原因。其实复习工作好比建筑工程的封顶一样,正是全盘工程的重中之重,处理不好就全功尽弃。只有端正心态,充分认识复习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避免见几打几,做到统筹兼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定制期末复习计划

一份好的复习计划是保证复习有序进行的前提,也是复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那么如何制定一份好的复习计划呢?1、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疏理,整理出本册书中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分析各知识点独立性各联系性,对教材的全部知识做到了然于胸。2、针对各知识点,归纳出课本中的典型题型,再依据这些题型,围绕各知识点进行变形,延伸,做到夯实基础,拓展思维,巧于应用。3、结合各知识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讲练结合,避免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在有限的时间内张弛有度,每天能学到新的技能,每天有温习的过程,每天有成功的体验。

这样在复习工作中就能,有据可依,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

三、复习策略

1、明确方向、统一思想,为复习工作作好充分准备。在复习中,首先要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都积极地准备起来,那么复习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接着就是给学生清晰的复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知道那些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给他们一个复习方向,想方设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可以用复习前测试和复习后测试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复习的必要;让学生每天感受能解决问题的乐,从而体验复习的重要性。

2、合理安排进度,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古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娃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更有借鉴作用。我的复习思路是从简单到复杂,个别到整体,然后再从专项练习着手。最关键的还是把那些容易错的题目归纳起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教师找出各块知识中学生易混、易错、难于理解的题型,在各块知识点的平铺整理中,当作示范例题进行讲解应用,以此,教给学生应用的方法,解决的技巧,让学生明白知识结构,懂得应用范围,掌握使用方法,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才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许多教师在复习中往往形成分列式。首先让学拿着笔记本一版一版的抄理论、定理、公式。其次是给学生一天一天的做试题,完全重复着以前古老的书山题海的战术。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理论脱理实践就是空洞的,实践离开理论就是盲目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因此,我们的复习就得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不是去把很多精力和时间化在解决、攻克一些疑难问题上,少追求一些特殊的巧解,不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记忆上化工夫、浪费时间。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强的可行性法宝。

3、适时分析,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对一本教材有了印象,不代表他们都掌握了书本知识,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中有许许多多漏洞,不同的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各有不同,而且多少不等,学生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这些的,学生总以为自己都会了,都掌握了。这并不是因为学生骄傲自满,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发现自己哪儿掌握得不好。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对薄弱处进行反复训练,重点强化。那么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呢?综全练习就是最好的检测工具,专项训练结束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评估,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一份好的综全练习应该涉及到教材80%以上的知识点。这样的综合检测结果,教师就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失分点,也就是学生薄弱环节,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也就能够药到病除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记忆力较差,无法通过一两次的讲解牢固掌握其应用方法。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分类对待,根据学薄弱类型分为A、B、C、D、E……再因人施教,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功德圆满。

4、复习课中要难、易结合,给学生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期末复习时,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了新鲜感,而复习总是在“讲-练-测-补”的复习流程中,时间长了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弃学。我认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要真正将复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后不要布置一大堆的练习题。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有些练习题,对优生来说很容易,但对学困生来说却很难,所以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做到“因材施教”,即对待优生可提出一些深度的知识题让学生去钻研,而对待中、下层生则出一些易理解的题让他们去做,使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乐学的目的。由于复习时间的紧迫,我们一下子把许多知识的题型抛出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去训练完成,这种方法也不可取。这不但没能收到预期效果,还会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凡事皆有序,复习工作也是一样,每日的复习内容宜精不宜多,要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能举一反三的题型最好,一题多变,问法、做法不同,但内中也有一定联系,让学生在训练中把相关的知识复习好,掌握好,复习工作就不会枯燥无味,学生的复习兴趣也能保持高涨,复习的效果就会更好。

5、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很多学校都把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当作考核教师水平的依据之一,所以老师们都把期末复习看得很重,教师们除精心准备复习内容外,还要组织学生测试,测试后还要批改.发现差生还得给差生辅导。讲过的题,学生还总在出错,当心中的满怀期盼总是一次次在失望中破灭,这时教师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会越积越重,就很容易上火,发脾气,这时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接下来就是铺天盖地的练习,废寝忘食的讲解,学生走在崩溃的边沿,教师接近发狂的歇斯底,结果这样反而是与事无补,弄得复习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分析现状,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面向中下水平学生设计复习课。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唱主角,要让中下水平学生唱主角。也可以采用一个优生辅导一个后进生(即一帮一),不仅让优生复习了旧知,也可以让后进生有所提高。或者设置分层作业,后进生的作业量适当减少,选择基础题、典型题做一做。 复习阶段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整理,还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尤其到了复习的最后几天,由于疲劳的缘故,学生的情绪可能会反复无常,这时,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爱心。

6、复习课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数学课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数学,用数学,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夏。数学学科以计算为基础,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基本方法技能的同时要注重拓展与应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坚决摈弃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子走近学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复习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确定最需要复习什么,自己梳理知识和题目呈现形式,自己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同桌互相出题目考查等。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导,怎样指导;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做得最多的是巡视、倾听、参与、引导和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

篇3: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有效性

一、明确复习要求

复习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并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要面向全体, 分层要求, 分类指导,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综合的关系,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加强四基四能

复习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要重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既重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重视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强基固本服好务。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差异, 但都不能为了赶进度而造成“夹生饭”, 因此总复习时间原则上控制在一个月内。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实际所上的数学课时不尽相同, 每一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节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复习前首先应该对复习时间仔细匡算, 然后按照四大领域的知识内容、学生掌握情况, 恰当分配复习时间。

2. 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小学数学12册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各册内容之间、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首先, 应该对各册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 构建正确的知识网络;其次, 应该针对知识和技能的重难点、教学的薄弱点、学生掌握困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再次, 应该针对复习的重点内容安排好覆盖全面的综合训练。

四、有效开展复习

1. 明确知识内涵。

小学数学12册的内容既是一个整体, 又可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复习中可以先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把学生12学期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和复习, 将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 使学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内涵;然后采取综合复习的方法在学生分类复习明白各知识点的内涵的基础上, 从各知识的不同内涵中找出共同的部分, 加以综合运用。

2. 有效确定目标。

复习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 要用清楚的目标引导学生的复习。一是内容要明确, “双基”要让学生表达清楚, 理解到位;二是知识要求明确具体, 对知识的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求具体, 对重难点、关键点、疑惑点、易错点及易混点高度重视, 教有侧重、学有着重、思有目标。

3. 有效选择范例。

复习中要选择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最能唤起学生思维灵感、最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例题进行复习,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复习目的。精选例题应该符合准确性、典范性、综合性的要求。

4. 有效调动参与。

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复习时, 教师应该做到: (1) 给学生提供“复习线索”, 让学生主动复习。 (2) 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让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进行复习。 (3) 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以饱满、积极的情绪融入复习活动。 (4) 给出复习的“质量指标”, 让全体学生都为争取一流的复习效率而努力。

5. 有效进行训练。

复习中教师要以灵活的训练, 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 训练内容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 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 训练层次要活:要采取模仿训练、巩固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 训练形式要活:要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 尽可能覆盖知识点、沟通知识网络线、扩大知识面, 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要加强算法多样化训练, 寻找多种解题途径, 择其精要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 有效进行过关。

复习的过程就是对引导学生全面梳理认识、巩固提高和知识过关的过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做得对的部分只是具有教学质量的“保质”功能, 而学生的“错题”则具有教学质量的“增质”功能。因此要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 要指导学生及时矫正和补救错、缺的知识, 及时解决困惑, 有效修正错误, 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7. 有效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复习的方法,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12册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分层复习首先是学生分层:复习时可以把班里的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观点去观察学生, 随时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检测成绩、情感态度等, 合理进行调整,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目标分层:复习时教师要将单一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集体复习时, 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为原则。在练习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再次是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 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如:优等生的复习要以自主梳理为主, 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要以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进行梳理, 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要以教师的辅导回忆梳理为主, 再结合优等生的帮助。再次是练习分层:复习时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在练习时, 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 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 并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 除上述题外, 增做提高题;对优等生, 则三类题都应作要求, 并尽量做到一题多解, 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分层:在评价上, 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学习质量, 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 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五、有效开展评讲

作业和测试评判、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错题修订, 只有当学生独立完成后才能起到帮助和提高的作用。可以尝试先把学生按照学业成绩分层次搭配分组;然后向学习小组提供参考答案, 教师根据情况到学生中间指导和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自己解决错误和模糊问题, 让“能者为师”, 让做对的学生辅导做错的学生, 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和中等生, 让优等生通过辅导学困生和中等生变得更加聪明, 让所有学生都想辅导别人, 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辅导和被辅导中互动, 实现共同成长。

篇4: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

一、明确复习任务

1.期末复习是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把所学过的零碎知识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复习是让学生对学期内所学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网络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2.复习是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

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弥补。

3.复习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复习课的具体实施

1.复习课要以分层教学为基础

我们知道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在复习课中很好地把“分层教学”掌握好是复习课的关键。对于优等生我们的知识结构系统目标要求要高,除了课本以外,要渗透课外题,做题时要求审题、灵活运用方法解题;中等生的主要目标: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追、赶优等生。做题时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各个击破,并不断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复习课要以归納个别题型为辅

在复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题型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的类型,也就是所谓的难点。如何把这些出错较多的题让学生掌握呢?我认为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整理,归纳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中有这样的题:8/13+3/10-8/13,学生在计算时交换位置时往往弄错运算符号,写成:8/13+8/13-3/10,因此我就给学生们举了个小例子“搬家”,问学生当我们搬家时,我们会怎样?需要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那么我们在做题时也一样,也要带着分数的运算符号移动。小小的例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篇5:五年级数学下册如何有效的复习

灵武市四小 余红霞

每个学期末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每当我看到学生懒洋洋的做总复习的题目时,我总是感到很惶恐。对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对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都已经学过了,没有多大的兴趣。总复习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仅仅完成一些题目吗?心里的不安让我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来上复习课,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按照总复习中的类别,以“空间与图形”部分为例,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上了一节总复习课。学生热情高涨,我也很兴奋,现在回忆起来还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学生思维的线在他们自己大脑的操纵下越来越清晰,最后是亢奋!真是太奇妙了。

在学生课前整理知识时,知识是凌乱的;师生一起回顾的时候,凌乱的知识是散装的;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知识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已经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穿起了珠子,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思维的魅力!

更妙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不仅如此,总复习上的题目在学生梳理知识后的应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我想数学对于学生的魅力莫过于不知不觉中的恍然大悟,满头雾水时的豁然开朗!

这只是我上总复习课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在和大家分享的时候,还是有点诚惶诚恐,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复习的具体过程

首先是复习课的目标定位问题?就是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位老师的课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个环节梳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的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老师让学生在前面回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把知识用情景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系统化的整理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入心入脑。

第三个环节应用。就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位老师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或者学习的能力就会有得到提高。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复习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位老师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不仅如此,位老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最后,提点小建议: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1、分类复习,突出重点,并注意在分类复习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练习。

2、针对不同知识特点,采用相应的练习形式,以便突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口算练习常抓不懈,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4、本册内容共分四个版块,每个版块以点带面进行复习,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5、利用四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习。

篇6:小学数学怎样复习最有效

找寻问题,分层作业

“日复习”“月复习”“综合复习”是我校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三种途径。我们通过对同一年级不同学生三种复习情况的定期跟踪记录,发现学生在三种类型的复习中存在不同问题,诸如在“日复习”过程中,未预习的学生对当天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月复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月初所学的知识遗忘较高;“综合复习”过程中,70%的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的衔接不扎实。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日复习”“月复习”“综合复习”依然存在着新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内容掌握不牢、知识模块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

针对学生在上述不同阶段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分层指导,引导每个学生做出自己的周学习总结与复习计划,以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同时,要求每周任课教师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模块化梳理总结,然后把这些知识点转化成难易不同的习题,针对学生平时反应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分类别、分层次布置练习,让复习巩固更有针对性。 由于习题针对学生复习中反应出的问题而出,并依据学生存在的不同知识漏洞进行设计,因此每个学生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短板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切中要害,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

双色笔记,错题整理

双色笔做笔记是学生有效复习的重要依据。双色笔记主要是指在练习中、模拟考试上,答题时用一种颜色的笔;而教师讲解时,错题或是当时未能做出的题,则使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做修改或补充。

使用双色笔做笔记目的是强调练习和测试中的错题处理,主要是为后期的复习服务。由于在考前的复习中,大多数学生反应对重点复习的内容不明确,于是,复习变成了漫无目的地翻书。而在翻书的过程中,根本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那么,复习本应能起到的查漏补缺的作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为此时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中“不足的地方”具体在哪里。而双色笔的使用,就是把平时练习中、测试时发现的问题标示出来。把所谓的“漏”与“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记录下来,复习中就能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做到查漏补缺。

2数学复习课教学

题目与题目之间要遵循环环相扣的原则

有的老师上复习课时题目量很大,但题目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是孤立的,这样的课看着很散. 而省锡中老师的课上得就很流畅,一开始他先复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填图了解这四者的关系,然后他说:“既然矩形、菱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们特殊在哪呢?”这样的一句话就把学生带入了下一个问题,紧接着他并没有让学生回答这几个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而是通过具体的题目唤起学生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的回忆.

做第一个题目时先由学生自由说结论,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从边、角、对角线、周长、面积等方面进行回答,这样给下一题的思考就指明了方向,很好地遵循了环环相扣的原则. 而我校老师给的题比较散,题目与题目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 他是先复习性质和判定,然后给学生7分钟时间完成4题,做完后再让学生一并回答,仅是就题论题而已,不像省锡中的那个老师给的题那样,前一题对后一题有指导、导向的作用.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

3数学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要以分层教学为基础

小学数学怎样复习最有效?我们知道班级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在复习课中很好地把“分层教学”掌握好是复习课的关键。对于优等生我们的知识结构系统目标要求要高,除了课本以外,要渗透课外题,做题时要求审题、灵活运用方法解题;中等生的主要目标: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追、赶优等生。做题时细心检查,努力提高;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各个击破,并不断提高。在分层导学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复习课要以归纳个别题型为辅

在复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题型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的类型,也就是所谓的难点。如何把这些出错较多的题让学生掌握呢?我认为教师适时地为学生整理,归纳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中有这样的题:8/13+3/10-8/13,学生在计算时交换位置时往往弄错运算符号,写成:8/13+8/13-3/10,因此我就给学生们举了个小例子“搬家”,问学生当我们搬家时,我们会怎样?需要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那么我们在做题时也一样,也要带着分数的运算符号移动。小小的例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数学复习课教学

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教师角色的转换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一、整体把握,分层要求。

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培养哪些语文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整体把握”的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指的是学生这一头。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中等生,哪些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各有所长所短,他们的长、短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老师来说,也都要了如指掌。“分层要求”是单就学生来讲的。学生既然有优 等、中等、学习有困难之分,在要求上就应该有不同。可以采 取“保底不封顶”的做法,既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而优等生可以“超常发挥”。“保底”还可以不去考虑教材的基本要求,而是从学生自身素质的客观实际中给他确定一个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

二、系统处理,突出重点。

语文复习的内容大体上包括:

㈠、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积累,增强底气。

l.汉语拼音和字词。汉语拼音的复习形式不少,在复习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生字的复习可充分结合汉字的特点,这样,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领悟汉字的内涵。词语的复习在会正确读写的前提下,应注重理解运用,不必死记硬背。其训练形式也很多,可以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组词、改错别字、选字(词)填空、词语搭配、把词语补充完整、写近、反义词、根据意思写词语、词语分类、据词(句)给字定义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发现错误率较高的字词,要在全班指正。

2.查字典。查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更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复习时要教给一些规律。另一难点是给字词选择正确的释义,可让学生切身体会如何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义。3.句子。句子的复习要特别注意语感的培养。无论是理解句子的含义、造句、扩句、还是句式的变换、关联词语的运用、修改病句等等,都不要要求学生强记知识点,而应重在理解,加强运用。

在运用的过程中增强语感,总结规律,丰富词汇。4.标点符号。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标点符号。㈡、段、篇的复习要加强运用,增强灵气。

段、篇的复习是六年级总复习的重点,也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搞好这部分的复习,对于弥补平日教学之不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尤其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提高作用。一方面,可依据课本进行复习,抓住重点课文或典型的段落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而且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进行综合训练。

1、课内阅读 落实背诵和默写

(1)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片断,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2、课外阅读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4)《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

㈢、口语交际的复习贵在走向生活,创设情景。教师在复习口语交际时,可以根据平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实社会、当今世界的时事或现象,创设很多交流情景下进行实在的训练。让学生敢于交流、交谈、敢于走向生活

(四)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具体要求是:

1、能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活动,对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习作

从习作的类型来看,有写记叙文,也有写应用文。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续写等。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记叙一次活动),有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

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指导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

篇8:如何有效复习小学数学

(一) 改变知识梳理的完成形式

由于是总复习课了, 每一节课都是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复习, 因此知识梳理这一环节很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把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 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们在课上是这样进行知识整理的:

首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领域的知识你已经有哪些了解?接着学生零星地站起来想到一点说一点, 由于遗忘, 有些地方学生都想不到了, 这时老师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想起来, 实在说不到的地方就全部由老师自己说出来, 然后在黑板上板书出所有的知识点, 自己再把知识点连起来, 这样一来二去, 不但花去了很多时间, 而且学生始终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在课堂上仅仅是被动地听众而已.其实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 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为了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 我觉得应该改变这种知识梳理的完成方式.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总复习知识整理本, 老师把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在前一天下午告诉学生, 让他们自己回家翻阅书本, 把相关的知识点以网络图、表格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整理在本上,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由于每名学生都是有准备而来, 因此课上可以首先安排小组交流, 相互之间补充的地方集中在汇报员的整理本上, 然后进行全班的分组汇报, 汇报员拿着整理本到实物投影上进行汇报, 其他组的同学仔细听, 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在自己的本上做一个记号, 等这位汇报员汇报结束后, 其他组的同学整理的相同的地方不必再说, 不同的地方可以做适当的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加星表扬, 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而且我们知道国标苏教版教材有个特点, 有些知识点虽然没有在新授课中体现, 但是在练习中进行了下放, 由于学生有准备的这样层层补充, 所以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练习中的知识点也被学生提炼出来, 我想以这样方式的知识梳理才是更有效的.

(二) 改变复习习题的渗透形式

学习好比是一场游泳, 当你不会游的时候, 教练教你腿怎么蹬, 手怎么划, 口怎么换气, 你仍然不敢下水去游, 因为你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 这种技能的形成必须靠一定训练才可以实现, 在学习上就要靠一定的习题训练.有的教师在总复习的时候完全依赖练习, 让学生在“题海”中进行枯燥乏味的操练, 使得学生很反感, 对复习课失去了必要的兴趣;有的教师过于拔高总复习课的难度, 挫伤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益甚少, 复习的实效性不强.如果在复习课上安排一些学生已经做过的题目再次进行练习, 那么学生在上课时会无精打采.其实复习课的练习应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 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 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 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和“精确分化”, 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说,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让每名学生积极地投入复习, 习题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可以改变以往习题全部由老师一手操办的现状, 而是课堂上的习题选择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典型习题, 与此同时在上每节复习课之前教师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写出自己特别想再次复习到的题目类型, 教师把两者结合进行认真备课, 以情境、趣味、发展的形式展现, 由易到难, 这样把学生的意愿带到课堂上, 学生非常愿意接受, 教师再通过鼓励的话语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没有什么关联的题目让学生一题一题往下做, 这样学生会感觉很累, 没有什么意思, 教师应多在一道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化地变题、对比, 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题目,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活学活用.

(三) 改变复习试卷的讲解形式

在总复习期间评讲复习试卷是每个老师常做的一件事以往评讲试卷老师们总是把批阅过的试卷发到每名学生的手中, 然后自己拿着一张空白试卷一题一题往下讲, 讲得口干舌燥, 往往花上两节课的时间才能把一张正反面试卷讲完, 想让学生进行订正可是已经到了下课时间, 学生根本无心订正.而且有些学生就在老师讲题目的时候悄悄地把黑板上的算式抄在试卷上, 有的甚至于根本没听就忙着抄结果, 每到老师评讲完试卷说:“同学们现在开始订正试卷.”话音未落, 下面就会有学生立刻说:“订正好了.”这种传统的评讲试卷的方式不但老师累, 而且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未必能真正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我觉得可以尝试下面的这种方法:老师批阅完试卷之后, 不要先把试卷发给学生, 对于错得不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了, 而对于学生在试卷中出错比较多的题目抄在教案本上, 在课上用投影的形式进行讲解, 然后再针对这类题目变一个形式让学生练习,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评讲完之后再把试卷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订正, 还有困难的可以询问老师, 订正完的试卷教师要收上来进行两次回批或面授, 这样不仅轻重有度, 高效地利用时间, 而且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在学习上的薄弱之处, 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评讲试卷的时候不要包讲, 这时候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请相信总复习时候学生说一遍胜过老师讲十遍.

上一篇:肺心病护理护理查房下一篇:读地震来了怎么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