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发展

2024-05-25

幼儿游戏与发展(通用6篇)

篇1:幼儿游戏与发展

康 宝 幼 儿 园

游戏与发展论文

专 业:学前教育

姓 名:张 番

日 期:二0一四年六月十一日

游戏与发展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游戏与发展概述………………………………………………4

1.1 孩子游戏的基本特征……………………………………………4 第二章 游戏在发展的作用…………………………………………5 2.1 游戏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5 2.2 游戏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5 2.3游戏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6 2.4游戏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6 第三章 总 结……………………………………………7 参考文献…………………………………………………………9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游戏与发展

摘要: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在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它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符合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的孩子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孩子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游戏与孩子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基本活动

发展

幼儿园

游戏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第一章 游戏与发展概述

在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是幼儿园区别于小学的显著标志。幼儿园如何协调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创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生活,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为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生活,让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游戏的特征和价值,并把游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孩子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1孩子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1.1.1游戏是孩子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孩子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孩子的需要,由孩子的直接需要而产生,由内部动机而产生,不是由外面强加的。因此,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1.1.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孩子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1.1.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人的工作或劳动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的目的,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孩子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1.1.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孩子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使孩子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孩子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孩子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产生了极大快乐。因此游戏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孩子愉悦的情绪。

第二章

游戏在发展的作用

一般而言,游戏在总体上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并实际地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当然,从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一定全部具备上述特征,而且表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游戏的特征却指明在制定园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孩子的游戏,重视游戏者的主体性,使游戏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游戏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1游戏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促进身体的孩子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游戏活动发展了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跑、跳、钻、爬、攀等体育游戏,锻炼大肌肉活动能力;搭积木、穿珠子、棋子分类等游戏,发展了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和眼手并用的能力。例如“老猫睡得香”游戏,练习轻轻地走,轻轻地跑;在“捞鱼”游戏中,练习躲闪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赶小鸟”游戏,发展了钻爬和投掷的能力;“蜻蜓点水”游戏,发展的平衡能力;“逮蛐蛐儿”游戏,练习纵跳触物,发展的跳跃能力。

在户外进行的游戏,使孩子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孩子的许多游戏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例如,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的玩沙、玩水游戏,“踩影子”游戏,“过地道”游戏等。阳光、空气等自然因素对的健康大有益处。

游戏给带来愉快和满足,愉悦的心情是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在游戏时总是快乐的,心情是最放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2.2游戏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孩子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游戏可以唤起的兴趣,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发展。

2.2.1游戏扩展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游戏是认识事物的途径。游戏使接触到各种游戏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各种物体的用途和性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玩水的游戏,不仅认识了水的流动性,还了解到水是有浮力的,同时,在玩水时也认识了喷壶,水桶等盛水工具。在角色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对生活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游戏就是学习。

2.2.2游戏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游戏是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常常会说:“我假装是医生。”“你把它当床。”会把自己想象成医生,把铅笔想象成针筒,把其它小朋友想象成患者。在游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象征性游戏的性质,有利的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2.2.3游戏发展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不断地在思考,不断地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例如,玩角色游戏“公共汽车”,要分配角色,谁当司机,谁当售票员,谁当乘客。当司机的要决定用什么当方向盘;当售票员的小朋友要有票本,并要报站名;当乘客的把自己当成老爷爷或老奶奶,要装作去某个地方。总之,在游戏中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逐渐丰富。

2.3游戏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而游戏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使获得了更多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2.3.1游戏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游戏是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协调和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来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商量分配角色,有当爷爷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妈妈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相互谦让配合,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2.3.2游戏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游戏是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一条途径。在游戏中,经常是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中,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如在“小熊请客”中,学习给请客的小熊带礼物,感谢小熊的邀请。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的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的现实生活中,这有利于社会性的发展。2.3.3游戏锻炼了的意志

自制力差,意志行动尚未充分发展,但在游戏中,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能培养和锻炼的意志。原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要求在空手的情况下,6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保持哨兵持枪的姿势。实验设定非游戏情境和游戏情境,结果表明,在游戏情境中当“哨兵”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下站立不动的时间。

2.4游戏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丰富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的高级情感。

2.4.1游戏丰富的情绪体验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使得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父母的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在“医院”游戏中,会像医生一样给“病人”听诊、开药,关心“病人”的病情发展,在表演游戏中,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竞赛游戏中,经历着比赛中的紧张,又体会着紧张后的放松。

2.4.2游戏发展的成就感和美感

在游戏中,没有对成功或失败的担忧,他们任意摆弄玩具、材料,在游戏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又会成为进行游戏、探索游戏的动机。

游戏可以发展的美感。婴儿从小就喜欢鲜艳悦目的东西,初期主要对颜色鲜明的的东西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审美标准,能从美术、音乐等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2.4.3游戏可以消除的消极情绪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游戏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发泄,游戏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为提供了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的愤怒、厌烦、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吗,在游戏中都可以得以发泄、缓和.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符合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中充满了非成人预设的知识内容,游戏活动的不确定性给孩子带来了大量随机学习的契机,活动的兴趣又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游戏的过程正是的学习过程,是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以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

第三章

总 结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喜好玩,在游戏中让孩子们玩,游戏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话动。游戏是园的基本活动。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会导致最佳的学习,可见,游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戏是学习发展的有效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游戏活动中,为创造了一种让想说、敢说、乐说的宽松的环境。因此,从游戏中,的发展状况能充分展现出来。可见,游戏教育是对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

游戏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表现在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就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孩子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孩子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孩子。游戏是孩子的正当权利。对于孩子,社会将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他们的游戏权。因此,不让孩子玩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爱玩的孩子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的孩子。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志。由于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会玩的孩子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好孩子。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游戏与学习对立是实施游戏教育的重要障碍,其实,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学习而是不游戏。在游戏中学是学习的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你看见孩子玩玩具吗?他们在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玩具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问,并努力去摆弄、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怎么会转?火车怎么会叫、会冒烟?这些问题不仅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成了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著名动画片艺术家万籁鸣,从小喜欢和母亲玩手影游戏。他常被墙上晃动耳朵的“兔子”、汪汪叫的“小狗”迷住。形态生动逼真的手影游戏,激发了他对动画艺术的兴趣,长大以后他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成了著名艺术家。因此,游戏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孩子假扮妈妈喂养娃娃,背枪当解放军捉坏蛋。他们用自己去替代角色人物,用玩具去替代真实用具,这一切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的。角色游戏是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孩子们喜欢玩搭积木、串木珠等构造活动的结构游戏,从中他们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了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了审美情趣。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戏、影子戏。这些表演游戏从小培养对戏剧活动和文艺作品的兴趣,培养未来小观众和小演员。以上这些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孩子们自己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的活动。如以唱歌、跳舞为内容的音乐游戏;以走、跑、跳等基本活动为内容的体育游戏;以观察、注意、想象、记忆和思维等为内容的智力游戏。这些游戏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如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用规则编制而成的。除此以外,那些民间游戏也是喜爱的。

同时,指导游戏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爱心。对游戏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它是建立在父母好老师的爱心基础上的,这种爱表现为对孩子的游戏的仔细观察、了解,对孩子的尊重,表现为父母好老师作为孩子的游戏伙伴,平等地参与游戏。

/ 9

游戏与发展论文

参考文献

[1]杜晓玲.学前孩子游戏择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2]赵兴民.孩子游戏与孩子自我效能的发展.[J].学前教育.2007,(3).[3]井卫英,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孩子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2002,(4).[4]郭立平,许冰泉,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孩子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6).[5]闫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6]曹中平.孩子游戏发展的社会心理分析[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7]熊英,赵永伟.游戏对智力开发的作用[J].孝感学院学报.2007,(S1).[8]刘晓燕.游戏与孩子——关于游戏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5).9 / 9

篇2:幼儿游戏与发展

【内容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符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 发展 幼儿 基本活动 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是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的一个显著标志。幼儿园如何协调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生活,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为幼儿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游戏的特征和价值,并把游戏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玩),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由儿童的直接需要而产生,由内部动机而产生,不是由外面强加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儿童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人的工作或劳动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的目的,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使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儿童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产生了极大快乐。因此游戏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篇3:浅谈游戏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

一、游戏的多样性能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每天都在自发地进行着游戏。例如我班孩子, 刚入园的时候, 情绪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大, 新的陌生环境幼儿不适应, 教室里哭声不断。这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开始时, 我们给他们玩堆积木玩具娃娃等,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了一会儿, 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兴致勃勃地玩, 可是没过多久, 我就发现有些幼儿又开始烦躁起来, 一脸委屈的面孔对着我说:“老师, 我要妈妈”。小班的注意力转移很快, 单一性的游戏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 要多种游戏类型让他们来选择, 有能够吸引他们的游戏出现, 就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

二、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等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游戏对幼儿身体的发展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 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 会使他们感觉疲劳和厌烦, 例如我班有个叫小峰的幼儿每次上课时喊口令叫大家都坐好时他是不会乖乖地坐在凳子上, 总是东转西转的, 但当我伸出手做手指游戏时, 他马上坐好参与进来了。这就说明教学也是在游戏中, 培养他们的兴趣, 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特性, 可以运用多种游戏, 可以让幼儿自由变换动作, 也可以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 让游戏能满足他们身体活动的需要而使其喜爱课堂。在游戏中训练他们手眼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能, 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舒展与快乐。

(二) 游戏对幼儿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观察、感知、比较、分类、记忆、想象、思维, 通过对各种游戏材料的适使用, 对各种游戏角色的扮演, 对已有知识的更新、去接触、感受、探索新事物, 了解事物与事物间的关系。

1.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

游戏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游戏, 幼儿开始认识世界, 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游戏时, 他们通过不断的移动、触摸、聆听、观察, 感官的刺激等, 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观察力和判断力。给他一件玩具, 他可能会作多方面的尝试, 找出玩具的特点, 设计不一样的玩法。在玩的经验中都有助于他去认识环境, 去解决问题。

2. 游戏对幼儿创造性的影响。

游戏是以幼儿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进行的创造性的游戏, 让幼儿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无拘无束地玩耍, 在愉悦地游戏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经验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 在上有趣的圆泥时, 我拿出油泥说, 看, 老师要给你们变魔术啦。边说边双手平行摩擦, 变出个大糖果。小倩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她做好圆泥接着把泥放在桌子上摩擦, 弄出长长的泥条, 拿到我面前说老师, 这是面条。我拿起来看, 说:“哇, 小倩, 你把糖果变成面条了, 真有趣, 我们再来变变看还能变成什么。”游戏时, 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而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苗”, 而游戏则是点燃“火苗”的最佳“火柴”, 可以使其燃烧。

3. 游戏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都能在游戏中完全、妥当地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可能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情时, 而在游戏中可以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比如一个孩子可以挑选一种玩具, 这种玩具代表着他所惧怕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 在游戏中解决疑难的问题, 能够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从增强自信心。

4. 幼儿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

游戏需要他人的配合, 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 使幼儿逐步认识自己和同伴, 并能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 社会的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 可以说,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

三、幼儿游戏与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通过游戏活动, 进行跑跳、攀爬、推拉, 需要肌肉的活动, 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并且增强体力, 使他们更结实更健康。除了为幼儿创设合理的物质环境外, 还要为孩子们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心理环境。由于幼儿情感的易感染性, 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应建立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 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真诚相待, 友好合作,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4:区域游戏与幼儿发展

关键词: 区域游戏;和谐发展

区域游戏,我们平时也叫做活动区活动、游戏区活动,它是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指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托,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新《纲要》中还提到: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而区域游戏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则成为幼儿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正符合这一要求。

近两年来,我园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实施”课题研究活动,从材料的收集、内容的选择到区域活动的经验交流,通过这样的区域游戏展示和交流,老师们可以学到很多,收获很多,从而促进全园区域游戏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与实践,我对区域游戏有了新的理解。

1.区域游戏的创设不应该是简单为了区域游戏而开展游戏

区域游戏的创设和开展不光光仅停留在教师组织的区域游戏时间里,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以及提供游戏材料时,要注意空间的合理安排和开放,让幼儿在饭后或课间休息的时候进入个人私密空间,不受别人的影响就能玩了,幼儿活动起来方便自如,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区域活动的价值也得到了发挥。

2.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及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及材料的投放可以是累积性的,要以孩子的角度,尽量体现趣味性。例如有的益智区,虽然说不上益智区里哪个游戏是特别有特色的,但是这里的一些小游戏都是幼儿平时区域游戏中积累下来的,非常感兴趣的一些游戏,而且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动脑筋、花心思, 游戏材料的准备要巧妙、认真,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兴趣肯定就能大大提高了。再如益智区的“棋逢对手”游戏,老师将数学方面的一些概念巧妙地融入游戏情境中, 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又能很好地进行一些数学方面的复习和巩固,非常不错。

3.教师应努力创设、提供区域游戏作品展示的空间

教师们很好地利用起展板、展示柜、作品带、墙面、地垫等道具,对孩子们区域游戏中的一些作品进行呈现和展示,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孩子们的作品不一定要求它是完美的,但一定是真实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创作。如果能将他们的作品在班里进行呈现和展示,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促进孩子们自我成功感的体验。

4.区域游戏不一定是要让老师“教”,更多的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学”

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老师们可以多放一点心眼,看看能否通过一些小图片或小卡片的提示,让幼儿自己来发现、总结游戏的玩法,尝试根据图片提示内容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光靠老师介绍、讲解游戏的玩法。给孩子一个有趣、有效、无约束的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思考。例如:我班的“数物拼板”游戏,我们将一些数学方面的概念,如按数字进行排列、按珠子进行排列、颜色变化的排列等等内容渗透于游戏之中,请幼儿按照各种不同的规律进行游戏。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主探讨、尝试中习得的经验才是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的游戏才是有效而有趣的游戏。

5.遵循区域设置的规则,寻找不同需求的平衡点

5.1色彩谐调搭配

从所周知暖色调会使人兴奋,而冷色调则反之,幼儿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受色彩左右,我们应视各区域性质不同而选择色彩,如,在较需安静思考成份较多的棋类、图书、科学区等就多用浅蓝、灰色等冷色系,而在粘土、音乐等区域则可用暖色调如粉红、黄、橘色等。

5.2难易及活动量高低的平衡

为年龄较小幼儿所提供的环境应较单纯;而接受较快,年龄较大的幼儿应增加环境的复杂性,比如,一个塑料瓶或一个小桶是单纯的玩具,但如果它们配合压力阀、接水管、转轮就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功能过于单纯或复杂都不利于幼儿学习动机的引发和注意力的维持。环境同时也必须提供平衡高低活动量的器材与空间。高活动量,必须有大肌肉运动的空间如攀爬、骑和,低活动量如拼图、拼插等小肌肉运动环境。

在所设置的区域中,不可缺少的,既要关照幼儿与同伴一起协作的集体活动区域设置如娃娃家、积木区等,还要有相对独立的个人自娱的空间或少数两个人交谈、互讲故事等空间,所谓隐退与干预,指室内外的人、物、声音,需要有能与群体分享、具有刺激性环境也要有能避开刺激的环境,如图书、棋类区的设置最好采用隔的半隐设计,这样幼儿会少受外界干扰,增进专心,当幼儿想独自呆一会儿时,有私密室,能让他有隐退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如此丰富的环境中满足不同幼儿需要,避免某些拒绝学习、焦虑等情绪的出现。

区域活动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开展区域活动,有利培养完整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如果大教师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的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我想,我们每一位幼教师都会为此而不断努力、不断摸索,创设、寻找出更多有利于孩子发展需要的有趣、有效、无约束的区域游戏。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篇5:幼儿游戏与发展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

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扬民族文化、吸取民间游戏精华势在必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课程改革,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开展了《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让民间游戏来丰富现代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在当代传承和有效开发民间游戏做一点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以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民间艺术、节日、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目标主要研究 :

1.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充实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推铁环、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钻轮胎、踢毽子、荡秋千等。

3.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4.幼儿室内民间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过家家。

我根据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文献资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9 ——2012.11

(1)调查、分析在社会上流传的民间游戏。(2)搜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归类。

(3)查阅资料,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2012.12 ——2013.11(1)制订实施计划。

(2)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

(3)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4)撰写相关教学笔记、观察记录、论文。

3、综合整理阶段: 2012.12—-2013.11(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2)撰写阶段性报告。

4、结题阶段: 2013.11 ——2013.12(1)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体老师的努力帮助下,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民间游戏的开展促进我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从幼儿发展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手、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一、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当他们能顺利地参与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然而如果在游戏中失败或者受到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处于不安与烦躁的状态之中。但是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只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如:在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玩时,当幼儿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身后时,有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提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幼儿还会忍不住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一开始孩子们很难遵守规则,每次都会不自觉的喊出声音,特别是我们班的朱子健小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别的小朋友丢手绢时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提醒他遵守规则,甚至终止他游戏。渐渐地几次下来他能在游戏时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了。后来在玩“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许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面临失败的机会,而他们一般都能在等待中继续参加游戏,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慢慢形成;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决定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外地的小朋友,学习用方言来念,他们会觉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的也更加认真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外地的小朋友都会用方言说简单的话了呢。这种用方言来念的形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总之,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希望更多的幼儿能参与到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确实如此,有的游戏如《造大桥》和《切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训练幼儿的语音辨识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创造出了“绕口令”的娱乐游戏。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如: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要求幼儿快速念出,反复练习,达到了语言方面的锻炼。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能使他们逐步学会表达。这种游戏形式的学习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游戏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中还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富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如:巩固10以内认识时,我组织幼儿排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然后请小朋友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好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再倒过来,从大到小排好一队,最大10当火车头开火车,让幼儿弄清10以内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使幼儿在游戏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如: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大灰狼”、几只“小白兔”,抓到几只“小兔子”,一只“狼”能分几只“兔子“?这就让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了等分。我经常选择找朋友、夺红旗、跳绳、踢球、赛跑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教幼儿知识,能够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部使用游戏形式,也能够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使用游戏形式,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育了互助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三五成群、结伴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游戏,发展到与同龄幼儿玩游戏,再到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一开始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几个人争一个角色,特别是“头领”这一角色。但是每个游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相互合作发展。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角色的分配不满意,人数与玩具不一致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相互间的商量、讨论,游戏才能继续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例如《编花篮》、《咕噜锤》许多孩子竟然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深入反思,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两周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体察幼儿的心理变化。课题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的自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大家的心理教育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研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优化。

八、研究后的思考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尤其在艺术修养上,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但如何体现整合的有效性、合理性,如何对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觉不够,还期待专家的引领,评价方式还要更科学合理。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著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著

3、《学前教育学》

虞永平著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著

5、《学前游戏论》 丁海东著

《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俞庄幼儿园

戚传兰

一、课题背景

1、时代的呼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扬民族文化、吸取民间游戏精华势在必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课程改革,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需要。《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开展了《开发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让民间游戏来丰富现代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幼儿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在当代传承和有效开发民间游戏做一点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以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以民间艺术、节日、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目标主要研究 :

1.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充实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推铁环、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钻轮胎、踢毽子、荡秋千等。

3.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4.幼儿室内民间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过家家。

我根据本地区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文献资料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吸纳教育教学信息,为课题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等相关资料。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9 ——2012.11

(1)调查、分析在社会上流传的民间游戏。(2)搜集各类民间游戏,并进行整理、归类。

(3)查阅资料,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2012.12 ——2013.11(1)制订实施计划。

(2)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实施课题内容。(3)与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用。(4)撰写相关教学笔记、观察记录、论文。

3、综合整理阶段: 2012.12—-2013.11(1)整理、筛选、加工总结研究资料。(2)撰写阶段性报告。

4、结题阶段: 2013.11 ——2013.12(1)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体老师的努力帮助下,我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收获。民间游戏的开展促进我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发展。

从幼儿发展来看:我们发现孩子们手、脚与全身活动类型的民间游戏中动作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性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

一、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当他们能顺利地参与游戏时,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然而如果在游戏中失败或者受到挫折,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处于不安与烦躁的状态之中。但是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只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如:在进行《丢手绢》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玩时,当幼儿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身后时,有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提醒别人,更有甚者有的幼儿还会忍不住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都要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一开始孩子们很难遵守规则,每次都会不自觉的喊出声音,特别是我们班的朱子健小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别的小朋友丢手绢时喊“丢在我后面,丢在我后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提醒他遵守规则,甚至终止他游戏。渐渐地几次下来他能在游戏时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了。后来在玩“丢沙包”、“踢毽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许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面临失败的机会,而他们一般都能在等待中继续参加游戏,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游戏中慢慢形成;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决定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外地的小朋友,学习用方言来念,他们会觉得更加新鲜、有趣,学的也更加认真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外地的小朋友都会用方言说简单的话了呢。这种用方言来念的形式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总之,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希望更多的幼儿能参与到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来,让我们的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乃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通过游戏,幼儿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确实如此,有的游戏如《造大桥》和《切西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边玩游戏边念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训练幼儿的语音辨识和清晰的表达,还可以利用汉语特有的声韵特点创造出了“绕口令”的娱乐游戏。游戏者稍不留神或舌头翻转不灵,就会出现吐字不准、四声不清的差错,引起人们哄堂大笑。如: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要求幼儿快速念出,反复练习,达到了语言方面的锻炼。民间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能使他们逐步学会表达。这种游戏形式的学习使幼儿觉得很新鲜、有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游戏应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纲要中还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富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如:巩固10以内认识时,我组织幼儿排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把1—10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然后请小朋友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好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再倒过来,从大到小排好一队,最大10当火车头开火车,让幼儿弄清10以内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使幼儿在游戏的教学中加深理解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如:在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大灰狼”、几只“小白兔”,抓到几只“小兔子”,一只“狼”能分几只“兔子“?这就让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了等分。我经常选择找朋友、夺红旗、跳绳、踢球、赛跑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教幼儿知识,能够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积极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部使用游戏形式,也能够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使用游戏形式,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育了互助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大多数都是以三五成群、结伴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游戏,发展到与同龄幼儿玩游戏,再到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一开始玩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几个人争一个角色,特别是“头领”这一角色。但是每个游戏都已经有了固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中心,向相互合作发展。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角色的分配不满意,人数与玩具不一致等。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通过相互间的商量、讨论,游戏才能继续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协调能力。例如《编花篮》、《咕噜锤》许多孩子竟然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民间游戏这一宝贵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深入反思,使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每两周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老师们从过去的片面关注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理解幼儿,分析体察幼儿的心理变化。课题组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知道运动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教师的指导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对待性格开朗、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幼儿要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过度的自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度才是最好的。大家的心理教育意识得到增强,通过研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优化。

八、研究后的思考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尤其在艺术修养上,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但如何体现整合的有效性、合理性,如何对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觉不够,还期待专家的引领,评价方式还要更科学合理。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著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著

3、《学前教育学》

虞永平著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著

篇6:幼儿游戏与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的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常常让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回味无穷,幼儿也在游戏中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幼儿也通过游戏促进了其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让游戏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既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想,又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每个幼儿教师期望并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大分支,它在给幼儿带来快乐、丰富幼儿游戏生活的同时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等的发展。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作为民间游戏中的一种,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它以大地作为棋盘,以小石子、小树枝、土块作为棋子,图形简易、规则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只要闲来有空,两三个人划地为“方”、拾枝为“棋”,便能使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本论文主要在阐述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规则,并探讨了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问题。

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特点

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产生于民间,具有一些民间游戏的特点,同时,它属于棋类活动,又具有棋类活动的一些特点,当然,它还有着与其他游戏都不一样的独特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其一、取材简便。在乡间,“棋盘”是大地,“棋子”是石子、土块、树枝或树叶,这些材料到处都是,根本不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和买取,这和围棋、象棋这些专业棋有很大的区别。在家里,也可用废纸画棋盘,用碎石子、玉米子、豌豆或蚕豆等材料作棋子;在学校里,可以用雪花片或积木块等玩具当棋子,而这些材料都不用专门购买,只是让原来的材料多了一项功能而已,既经济又方便。

其二、随机性强。两三个人围蹲在一起即可进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可见,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它没有特定的时间,不要求场地的大小,两个人即可进行,无论小孩和大人都可以参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玩就可以在教室、操场、活动区域、走廊和家里利用空余时间自由地开展[1]。

其三、容易学会和传播。民间少儿棋类游戏产生于民间,是民间的人们自己创编的,相对于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而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就简单得多了。它的棋盘小、棋子少,规则也简单易懂,一般的幼儿在老师边讲解边在棋盘上作示范后就能下棋了,多玩几次后就能牢记规则并思考棋步了。由于该棋的简单易会,加上幼儿们感兴趣,一传十、十传百,传播速度快,面积广,对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的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四、竞争性。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属于棋类活动,它和所有的棋类活动一样存在着竞争。下棋的几个人中必定存在着输赢,虽然它棋盘小、棋子少,但是棋盘上的棋子也可以千变万化,下棋的人必须时刻注意防守和攻击,虽然它不是正规有记载的棋,但往往下棋的双方把输赢看得都非常重要,下起棋来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人们可以下了一盘又一盘,总要分出胜负。有利于训练少儿的自信心和受挫力,此类棋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

其五、趣味性和娱乐性。民间少儿棋类游戏是一种智力游戏,也正因为它是游戏,才使得让农村的幼儿们深深迷恋,才会让儿时的我常常过于投入其中而丢了牛。小棋局因不同人的思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再加上多种棋的不同玩法,更增添了它的趣味性,它虽然存在着竞争与输赢,但它是游戏,是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幼儿没有压力和负担,仅仅是用来娱乐的。

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由于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只要你全心投入去玩的话,不难发现:一个小棋盘、几颗小棋子看似很简单的它想要胜出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需要你专注的观察、快速的思考等智力因素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配合、努力。深入探究,会发现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吸引幼儿、使幼儿快乐的同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

“让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之下进行其智力开发”是现今幼儿教育所提倡的一个教育理念,很多研究也表明: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好时期。民间少儿棋类游戏正顺应了这一理念,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其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幼儿天生好动厌静,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可自然而然的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首先,民间少儿棋类游戏相对简单,幼儿易学、易会,这就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地去做,去下棋;其次,棋局千变万化,稍分心就会输,这使得幼儿不得不聚精会神地注意棋局变化;再次,幼儿的好胜心很强,不分胜负不肯罢休,输了还要再下,直至满意为止,而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就下了很长时间,慢慢地,幼儿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也越来越集中。

想要赢棋,光靠集中注意力是不够的,在投入下棋的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观察自己的棋子,而且要观察对方的。民间棋棋盘虽小,但每次下棋都千变万化,每走一步都关系全局,所以不仅要关注几颗子,而且要总览全局,保证每颗子都在自己的眼底,幼儿就在这目不转睛的探索中大大锻炼了对事物的观察力,对观察其他事物是很有帮助的。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的中心,它作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整个过程,幼儿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就是怎样”,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2]。而下棋能弥补这一不足,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具有明显作用的。

从走第一颗子开始,下棋双方就开始了思考,走子的人要思考怎么走才好,怎么走才能既防守又能吃子,而对手要思考他这样走有何用意,是要准备吃子还是要设下陷阱让你跳。在这个思考的过程,棋手要不停的动脑筋,不停地分析棋局,判断走向与对错,推理出下一步棋的可能,就在这玩玩想想中棋手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逐渐养成了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的头脑越来越灵活,智力水平也随之越来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要有成就,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下棋也一样,想要赢棋,光靠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自制力、独立性、坚持性、抗挫能力等,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虽然简单,但它具有棋的性质和特点,它对幼儿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1、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现在的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很多该幼儿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心疼他们的父母包办代替了,幼儿的独立能力就显得很差。而民间棋的趣味性和简易性会深受幼儿喜爱,被民间棋吸引的幼儿就会自己找他人下棋,而且在下棋过程中旁人是不能说话和指手划脚的,只有棋手自己独立思考,无论走哪步棋都得自己决定、自己动手。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依赖性会慢慢消失,而独立性会越来越强。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完成既定任务而持之以恒并坚持到底的一种意志品质[4]。成功人士的坚持性、恒心、毅力往往是超出常人的,要想赢棋也需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并坚持到最后。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贫乏,在遇到困难不易解决的时候往往容易放弃,不能坚持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为无恒心和毅力弱,而民间棋的娱乐性和相对简单会减小幼儿对下棋中困难的恐惧,幼儿们会为了赢棋而努力思考,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不到最后定输赢的时候誓不罢休。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就被吃掉好几颗子,似乎就要全盘皆输了,但只要不灰心,不畏惧,想方设法用少有的几颗子去战胜对方,奇迹是很可能出现的,而且以少战多是如此的具有挑战性。相反,如果一开始下得很好、占上风的棋手如果骄傲轻敌,不坚持认真思考,那最后的胜利是不会属于他的。玩过民间棋的人会发现:胜利不一定属于一开始下得好的人,而往往是属于无论棋多棋少都坚持下到最后的人。由此可见,下民间棋可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3、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民间棋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这就意味着一定会有输赢。别小看它的简单,当赢棋时,他们会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下输了还是会难过,而且就因为民间棋很简单,下输了就更感到难过了,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民间棋所带来的挫败感不亚于平时感到的失败,好胜心强的幼儿们是不会轻易认输的,而且趣味性强的民间棋会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忍受下棋中遇到的挫折,克服困难继续下棋,他们会一盘接一盘,只到赢了才甘心,在输的时候会为下一次的赢棋而问很多个为什么,会不停的回忆棋局找答案,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总结失败的教训,下棋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同时,一次次的输棋也使幼儿们的抗挫能力增强了。

4、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下棋要讲求棋规,各类棋的棋规不一样,但是所有棋的棋规里都有“落子无悔”,也就是一旦走子之后就不得反悔,无论那一步棋对你多重要,只要反悔就能胜出也不行,规矩就是规矩,要下棋就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否则将会停止你下棋,或被别人看不起。在这种条件对等、规则明确的竞赛中,幼儿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能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同时也教育幼儿做任何事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出尔反尔,近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5、培养幼儿的好胜心

民间棋是一种竞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竞赛性,这也是它深深吸引幼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天生有好胜心,有取得成功的愿望,这种愿望毫不亚于成人,因为幼儿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与风雨,好胜心还没有被磨损,在下棋的时候赢棋是他们的最大目标,而且幼儿不仅有想要赢过对手的愿望,而且会挑战自己,他们不会满足与水平一般的棋手下棋、赢棋,他们会选择和自己实力相当或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并且会竭尽全力地使出全身解术来战胜对方,可见幼儿的好胜心之强。而且好胜心可以给人以很强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相对简单又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民间棋容易吸引幼儿,幼儿就在小小的棋盘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下了一盘又一盘,输的想赢回来,赢的还想再赢,就在这想方设法攻败对手间,思维越来越灵活,好胜心越来越强,所产生的内趋力也就越大。

6、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民间棋不受年龄的限制,它不仅是小孩们的游戏,也是成人们的娱乐方式。在乡村,不难看到成人和小孩对棋,小孩之间的对棋更是随处可见,看似无言语、无对话的无声游戏会觉得很无趣,其实不然,小小的棋盘,你退我攻之间有太多的语言和交流,只是这种交流是用走子的方式来表达,在这走子过程中两个棋手就会相互了解,多下几次后就会成为朋友,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下棋就会有不同的朋友。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有很多的棋友,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就在这无声游戏中得以发展。

三、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民间棋不仅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年龄和材料的限制,而且简单易学,人人都能学会,在下棋的过程中又能开发智力,以及促进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么多的优点很值得加以利用,而且它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开展是完全可能的。

(一)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幼儿的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的很多发展是与老师息息相关的,老师所组织的活动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将民间棋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们的生活,而且可以发展幼儿们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增进幼儿间、幼儿与老师间的情感,是很值得探究和开展的。

1、将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于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和自由游戏环节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相对自由的环节,例如餐前等待等,可在这些环节里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民间棋的材料,让感兴趣的幼儿自由选择,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的坐在摆有棋盘棋子的桌子两侧即可下棋,老师也可参与其中,这样会更增添乐趣和营造民主氛围,彼此的了解更深入,感情更亲密,同时也丰富了幼儿们的游戏生活。

2、将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在区角活动中。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属于智力活动,且民间棋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占位置,可将民间棋投放进益智区,并投放民间棋的棋盘、棋子的相关材料,爱好民间棋的幼儿即可自由选择到该区域下棋,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们的兴趣,丰富幼儿们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区域活动。

3、将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运用于户外活动中。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交往很受限制,仅限于班内幼儿的交往,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每个班有每个班的场地,班与班之间是隔离、划分开来的,这可便于老师们管理以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伴随而来的是幼儿们被圈在一个范围里了,更广的交往受到阻碍,而民间棋很安全,它需要的是幼儿们专注的下棋和思考,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在公共场地上找到其他班的小朋友下棋,这可扩大幼儿的交往面,也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二)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家庭中的运用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家庭也是幼儿游戏的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玩伴、朋友。茶余饭后,纸画棋盘,亲子对弈,这样的下棋不用花费任何金钱,但家人的参与会让幼儿心里很温暖,感情自然而然加深。同时,下棋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爱动脑筋、集中注意力等很多好习惯,父母也可以借机加深对幼儿的了解,细心的父母还可以记下比分、胜负的次数,激发幼儿的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爱动脑筋、更细心。在这其中,父母很占优势的话可以偶尔故意输给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可给予引导和提示,让幼儿获得更大进步。

(三)楚雄州民间少儿棋类游戏在社区中的运用

每一个社区的公共场地都有供人们休息的石桌石凳,看着这些,脑海里总会涌现有人坐着凳子、围着桌子在下棋的画面,这是一个很好的下棋场地,对于不受条件限制的民间棋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只要在桌子上刻画个棋盘,再把规则刻写在旁边,识字的人都看得懂,都可以下,它既可丰富人们的生活,又可以更有意义的打发闲暇时光,还可以锻炼大脑和开发智力,同时和社区里不同的人下棋还可以进行交流,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小结

上一篇: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及安排-工作计划下一篇:传统文化伴我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