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2024-06-29

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精选3篇)

篇1: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的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科学,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指导高校学生社团的工作,达到二者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生社团 共青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号召下,高校团组织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亟需适应当今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实,按照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且蓬勃发展,这为共青团组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提供了可能。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思想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这成为新时期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结合、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以“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为主要特点,社团成员志趣相投,主动性强;活动靠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能发挥广大青年的创新思维,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社团适应了高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呈现出茁壮成长的态势。但是,在学生社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引起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社团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展不平衡

学生社团的功能在增强,作用在扩大。但一些社团在成立之初自身定位不准确,仅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形式创新的情况。这种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必然导致发展方向产生偏颇,致使工作中困难重重。如此既浪费了时间,耗费了资源,更会让这些社团的成员感到灰心丧气,倍受打击。

1.2 内部管理不科学

如今,高校学生社团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社团的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自身建设有待完善。学生社团的领导者是学生,成员是学生,面向的群体也是学生,这不免给管理增加了难度。而社团中广泛存在负责人更新快、低年级化的状况,必将导致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在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更有甚者,偶遇挫折便灰心丧气,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1.3 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

活动质量是社团的生命。社团活动中不乏有特色、高品质的主题活动,这些正是构建社团文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社团中普遍存在着活动层次不高的问题。诸如“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把活动本身作为社团工作的最终目的。造成活动形式、内容重复,缺乏各自特色。

另一个方面,学生社团正在逐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其活动范围在扩大,拉外联、找赞助、与商家合作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有泛商业化的趋势。应该看到,社团接触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社会不良风气、腐朽思想也趁机而入,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使这些坏风气、思想污染校园。

1.4 经费使用效率低

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已步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良性运作,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入会费以及社会或商家的赞助。大多数社团的经费掌握在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的手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部分社团干部利用社团自由、自主的特点,独立支配社团会费,致使社团出现经费挥霍浪费、周转欠佳等现象,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造成了“社团收取会费积极、服务学生怠慢”的现象。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共青团在组织动员青年学生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能更广泛的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其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角色,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共青团组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这都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然而,团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如何增强,也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团的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活动载体正逐步弱化,给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发展模式老化,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普遍采取校、院(系)、年级(班级)这样单一的组织模式,存在着覆盖不到位、实效性不强、针对性差、深度不够、观念滞后和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团组织建设模式亟待创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共青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学生,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

服务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学习、就业、维权等领域需要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青年学生的服务需求和团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应该看到,目前团组织活动阵地单一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团的服务能力。要缓解这一矛盾,使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在团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范围建设上采取新颖的、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社团建团”双赢模式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工作的领导,是确保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学生社团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作为学生基础性组织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其广泛而生动的活动形式为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提供了条件。共青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和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在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组织对社团统一领导,才能使其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如果没有长期有力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社团的生命力就无法长久。因此,加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团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保障社团的稳定发展。从学生社团的产生、成员组成、组织结构、活动性质来看,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团建团”重要性不言而喻。共青团组织进社团,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其“适应青年特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利用其多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导社团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从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角度引领社团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利用优秀社团的经验帮助边缘社团,进行广泛而统一的学习教育;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缩小不同社团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篇2: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一、营销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的背景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推进, 目前, 高校专业实习遇到诸如实习经费不足, 实习单位难寻等诸多困难, 实习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实习质量难以保障。针对这些困难, 各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 主要有三类:

1.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式实习。

这类模式以企业对专业实习的利弊权衡为前提, 合作的前景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实习学生人数多 (1 0 0人左右) , 实习基地的数量毕竟有限, 接待能力有限, 一次性统一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而且, 对于营销专业实习而言, 一、两个实习企业明显单调。

2. 松散式实习。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分散到全国各地。这种方式由于老师不能亲临指导和监督, 类似于“放羊”, 同学们缺乏实习的压力和动力, 甚至出现大量虚假实习, 实习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3. 情景模拟专业实习。

通过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的场景, 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 进行模拟实习。不可否认, 模拟实习对于程序性强的专业及课程实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会计业务模拟实习等。但对于程序性不强, 环境错综复杂而实践性很强的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而言, 需要实习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亲身经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作岗位压力与挑战, 是软件情景模拟难以做到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以上三类实习模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 存在着很多缺陷, 必须对另辟蹊径进行创新, 走市场化道路, 探索出适合营销人才培养的新型专业实习模式。

二、“合作双赢”模式的运作思路

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不足, 存在大量的营销和管理问题亟须得到解决;而另一方面, 学校拥有一定的资源但缺乏大量的实习场所和项目。为了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 于是我们提出了“合作双赢”的专业实习模式。

“合作双赢”模式的主要特色在于把高校学生的生产实习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按市场的需求来组织高校学生的专业实习, 使高校与企业的关系, 由过去单纯的“依赖”型, 转变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的具体思路是:利用营销资源 (师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供有偿服务给有需求的顾客 (各类企业如工业企业、旅游企业、贸易公司、服务企业等) 。作为卖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帮助企业做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促销推广等服务;作为买方,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解决部分经费缺口。交易的结果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企业低成本地解决了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

1.“合作双赢”模式实践情况。

自2003年我校第一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我们就开始了实习市场化“合作双赢”模式的探索。各年参加营销策划的同学和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实习涉及的企业类型丰富, 包括手机卖场、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百货超市、旅游景点、物业管理、房地产销售、机械制造、餐饮和文化培训等。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督促学生的实习, 我们要求实习单位在青岛开发区范围内 (学校所在地) , 原则上不超过青岛地区。

2.“合作双赢”模式实践探索的两个阶段

(1) 启动、摸索阶段。2003-2004年, 由于刚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有许多需要摸索的地方。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为以后的实习积累经验,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老师事先联系好实习单位, 商谈合作项目和合作条件, 由指导老师全程陪同同学与企业合作。我们要求各小组在实习结束后, 将策划书送交实习单位, 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 并作为实习成绩主要评判依据, 真正做到实习从市场开拓开始, 到市场评定结束。这个阶段, 我们的实习项目基本上都是由老师主动寻找企业进行洽谈。

(2) 逐步成型阶段。从2005年开始, 基于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独立开展业务的情况, 为了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实习单位的联系开始演变为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和由教师联系企业两种, 另外, 经过前两年的工作, 我们的专业实习在开发区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和我们联系。对于由学生联系实习企业, 我们的做法是:在实习前一个月对实习同学进行分组, 由各小组在实习开始之前主动联系实习单位, 之后交指导教师审查企业和课题, 审查合格方可进行正式实习;对于主动找上门的企业, 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平时与企业的交流, 将企业要求的合作课题登记在册, 根据时间要求, 将与专业实习时间相匹配的课题交学生实习;对于时间不匹配的项目, 我们另外安排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四、“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合作双赢”模式的实践, 学生、企业、教师和学校各方多受益匪浅, 具体情况如下:

1. 实习学生的收获。

(1) 学生由当初被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型逐渐转变为主动的积极进取型。学生普遍反映,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习, 和企业打交道不再打怵。这无疑对以后营销同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拓展业务搞好客户关系增强了自信度。 (2)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专业实习, 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问题中, 熟悉了营销问题的解决程序, 当他们提出的营销方案被企业全部采纳或部分采纳时, 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这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 (3)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实习, 同学实习获得了企业的经费支持, 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一般而言, 企业都会承担实习的资料查阅费、材料费和交通费, 有些企业对于一些很有价值的策划方案会给出一定的价值体现 (用同学们的话就是“盈利”) 。 (4) 良好的专业实习为营销专业毕业求职增加了砝码。当今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营销专业毕业生将自己完成的营销策划书作为重要的证明材料。在强大的求职作用显现下, 营销学生自发地重视了专业实习, 从而形成了“我要实习”的良好风尚。

2. 实习企业的收获。

(1) 通过“合作双赢”模式的实习, 企业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起码是获得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如李新小组做的“青岛高校物业管理业务营销策划”为新时代物业进入山东科技大学项目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可行的策略, 梁德山小组做的“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开园营销策划”为动物园的顺利开园提供了很好的策划方案等等。这些策划方案被公司采纳和应用,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基本上提供的是基本的实习成本费用, 相对于聘请专业公司大大地节约了成本。 (3) 通过“合作双赢”实习, 企业获得了与高校交流的机会,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3. 教师的收获。

(1)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 教师获得了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对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 通过学生的实习, 教师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 学校的收获。

(1) 校方获得更多的实习资源。 (2) 通过这种方式的实习, 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有好处。 (3) 节约了教育经费开支, 尽管现在的效果尚不明显, 但这是一个趋势

五、“合作双赢”实习模式亟需完善的地方

“合作双赢”实习模式迄今已经经过5年的探索, 模式框架基本建立, 校企双方按市场规律结成合作关系。现在亟须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校企双方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习资源的丰富和动态化。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将固定的实习实践推广到整个学习期间, 而不是仅仅固定在实习时间段。为了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交流平台, 我们计划实施两大措施:一是完善合作企业数据库, 二是加强网站建设, 依托网络扩大信息覆盖面。

结束语

专业实习如何顺利高质量地实施是摆在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工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走市场化道路无疑是必然的选择。各种专业实习模式之间不存在排斥, 而是应该基于不同的专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模式组合。我校的“合作双赢”专业实习模式是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和我校所处的地理和经济环节, 尽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6)

篇3:对社团建团双赢模式的实践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的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不科学,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指导高校学生社团的工作,达到二者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生社团 共青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43-02

在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号召下,高校团组织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亟需适应当今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现实,按照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且蓬勃发展,这为共青团组织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提供了可能。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思想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这成为新时期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自愿结合、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以“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为主要特点,社团成员志趣相投,主动性强;活动靠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能发挥广大青年的创新思维,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社团适应了高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规模急剧壮大,数量不断增多,呈现出茁壮成长的态势。但是,在学生社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引起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社团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发展不平衡

学生社团的功能在增强,作用在扩大。但一些社团在成立之初自身定位不准确,仅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形式创新的情况。这种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必然导致发展方向产生偏颇,致使工作中困难重重。如此既浪费了时间,耗费了资源,更会让这些社团的成员感到灰心丧气,倍受打击。

1.2 内部管理不科学

如今,高校学生社团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社团的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社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自身建设有待完善。学生社团的领导者是学生,成员是学生,面向的群体也是学生,这不免给管理增加了难度。而社团中广泛存在负责人更新快、低年级化的状况,必将导致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在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更有甚者,偶遇挫折便灰心丧气,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1.3 活动质量低、泛商业化

活动质量是社团的生命。社团活动中不乏有特色、高品质的主题活动,这些正是构建社团文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社团中普遍存在着活动层次不高的问题。诸如“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把活动本身作为社团工作的最终目的。造成活动形式、内容重复,缺乏各自特色。

另一个方面,学生社团正在逐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其活动范围在扩大,拉外联、找赞助、与商家合作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有泛商业化的趋势。应该看到,社团接触的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社会不良风气、腐朽思想也趁机而入,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使这些坏风气、思想污染校园。

1.4 经费使用效率低

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已步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良性运作,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的入会费以及社会或商家的赞助。大多数社团的经费掌握在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的手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部分社团干部利用社团自由、自主的特点,独立支配社团会费,致使社团出现经费挥霍浪费、周转欠佳等现象,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造成了“社团收取会费积极、服务学生怠慢”的现象。

2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共青团在组织动员青年学生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能更广泛的发动广大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共青团组织可以利用其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角色,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共青团组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这都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极其珍贵的财富。

然而,团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如何增强,也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团的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活动载体正逐步弱化,给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发展模式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团组织普遍采取校、院(系)、年级(班级)这样单一的组织模式,存在着覆盖不到位、实效性不强、针对性差、深度不够、观念滞后和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团组织建设模式亟待创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共青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学生,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

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学习、就业、维权等领域需要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青年学生的服务需求和团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应该看到,目前团组织活动阵地单一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团的服务能力。要缓解这一矛盾,使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在团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范围建设上采取新颖的、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

3 “社团建团”双赢模式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工作的领导,是确保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学生社团以学生共同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作为学生基础性组织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其广泛而生动的活动形式为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提供了条件。共青团组织的正确引导和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3.1 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有利于社团的发展

在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组织对社团统一领导,才能使其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如果没有长期有力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社团的生命力就无法长久。因此,加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是社团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团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职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保障社团的稳定发展 从学生社团的产生、成员组成、组织结构、活动性质来看,没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团建团”重要性不言而喻。共青团组织进社团,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发挥其“适应青年特点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利用其多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导社团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从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角度引领社团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利用优秀社团的经验帮助边缘社团,进行广泛而统一的学习教育;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缩小不同社团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实现社团的科学管理 团支部建在社团,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将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通过团支部深入到社团活动中,推进社团和谐发展。团组织的凝聚力可以使社团中松散的组织形式变得坚固有力;团组织的监督和引导可以使社团管理更加民主有序。以共青团之长,补社团之短,通过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来引导社团活动,强化社团管理制度,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

在社团建立团组织,为社团活动注入活力 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可以更大程度的带动最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其加入到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中来。利用共青团思想的先进性引导社团活动,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社团活动和团员教育紧密结合,提高社团活动的品位。与此同时,充实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社团成员的加入,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增强社团凝聚力。

3.2 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有利于共青团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社团中设立团组织是推进团建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 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符合“品种多样、不拘一格,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模式,通过社团这个载体“延伸手臂”,拓展空间,更是团组织在新时代的发展特色。共青团要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凝聚,加强社团中的组织建设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开展工作的新阵地,可以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

学生社团能为共青团提供工作载体 学生社团日益壮大的影响力,必然使其在未来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学生社团正逐步成为学校团组织拓展工作空间、扩大组织覆盖、构建新工作格局的重要支撑。当前社团发展的形式,是区别于以往的、具有多样化、覆盖更广领域的发展形式,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而且深入到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等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将社团作为共青团工作的载体,无疑能将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扩展到最广,将其服务能力发挥到极致。

3.3 在社团中建立团组织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班级的概念不断淡化,班级团支部的作用相比过去已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更多学生参与社团,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社团的作用则更加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青年群体,受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或片面。社团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以及广泛的服务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共青团组织进社团等措施,恰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进行调控,从而引导学生社团,乃至学生个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桥梁作用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可以把班级团支部的部分职能转移过来,实现班级团支部与社团团支部对学生团员的双重覆盖。通过团支部的建设更加有效的推进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团支部对学生社团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使学生社团—团学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为培养与凝聚更多优秀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1-18.

[2] 陆昊.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中青发[2008]24号.2008-8-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4] 胡春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在共青团十五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R].中青发[2007]2号.2006-12-19.

[5]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2008-12-24.

[6]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M]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1995-11-23.

[7] 陆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8-6-10.

作者简介

李菁,1987年生,男,河北唐山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本科生。

张正武,1980年生,男,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初三语文备考方案下一篇:团总支副书记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