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二教案

2024-05-18

认识图形二教案(精选6篇)

篇1: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

(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 “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三分钟)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名称。生:我拿的是……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些图形客人,这些图形你认识吗?(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生:认识。

师:那你们知道的名字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评价:真厉害,看来大家在幼儿园的时候对这些图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师:今天这节课啊,蒋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让他们来课堂做客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22分钟)

(一)找一找、摸一摸,体悟图形特征。(10分钟)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客人啊,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组织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楚是在哪块积木上的哪个面上找到的,边说边指)交流长方形:(4分钟)生1:我找到了,我在长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教师:你们找到了吗?一起来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的面,感觉(平平的。)

再摸一摸长方形的边线,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边线直直的。)

长方体除了上面是长方形的,还有哪些面也是长方形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再任意找一个面,摸一摸边线,感觉一下,是不是直直的。(是的)

教师:我们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是平平的,边上的线是直直的。(指着长方形说。)

交流正方形:(3分钟)师:谁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正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摸一摸,正方形的面和边上的线,摸的时候想一想,摸正方形的时候,感觉跟长方形一样吗?(面平平的、边线直直的、长方形的边线有长有短,正方形的边上一样长)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感觉真厉害,摸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感觉。正方体的这个面是正方形,那其他的面呢?(都是正方形。)师:哦,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交流三角形:(2分钟)教师:谁找到了三角形?

生3:我在这个物体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三角形摸上去什么感觉?(面是平平的,边是直直的。)三角形和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条边线,三角形只有三条。教师评价:小朋友们越来越厉害了,感觉越来越好了。教师:这个积木,除了这个面是三角形,还有哪个面是三角形。你在这个积木上,还能找到什么图形? 交流圆:(2分钟)

最后一个图形朋友谁找到了? 生4:我在圆柱的上面找到圆形。摸起来什么感觉?

师:圆摸的感觉和前面的三种图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圆的边线不是直直的了,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

(二)画一画。(10分钟)

师:刚才啊,小朋友们在积木上找到了这些图形小客人,那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从积木上走到白纸跟大家见见面呀? 谁有好办法?

教师:同桌合作,一个人负责按紧积木,一个人负责画,把四个图形朋友都请到白纸上。比一比哪人合作的最棒,画的又好又快。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长方形: 出示三种不同的画法:

上面或下面

前面或者后面

左面或者右面 师:同样的长方体,怎么出来了不同的长方形呢? 生:因为用的不同的面出来的。

师: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上面或者下面? 那这个长方形呢?(前面或者后面)那这个长方形呢?(左面或者右)

教师:用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画出几种长方形呢?(三种,不要追问为什么?)教师:我们用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可以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前面和后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左面和右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交流正方形:

教师:你的正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他是用正方体的上面画的,有跟他不一样的吗?(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教师:用这个正方体,画出来的正方形一样吗?(一样)有办法了比划比划吗?学生拿着正方体,任意选一个面比划一下。交流三角形: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么画出来的?

教师追问:用这个积木的上面和下面,画出来的三角形一样吗?自己用比划一下。交流圆:

教师:圆,谁来介绍一下。

追问:他用圆柱的上面画出了圆,谁要补充? 圆柱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画圆,画出的圆是一样的。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合作,把积木上的图形朋友都请了下来,同时还发现了每一种积木中的秘密。

我们把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把这种积木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把圆柱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体”转移到“面”;“描一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面”从体上剥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物体某个面的形状,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一)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题)5分钟。

处理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点鼠标,一种图形请一个人,并用完整的说一说。

教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等等。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学生举例说。

(二)围一围。想想做做第2。(5分钟)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好吗?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

(1)出示钉子板,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块钉子板,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很多钉子,想这样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能未出不同的图形。你想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吗?

(2)提出要求:请你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学生动手围一围,(3)启发: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围不出来?

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来,圆的边到处都是歪曲的,所以钉子板上围不出来。

(三)玩一玩。(弹性练习:三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图形朋友朋友来“玩一玩”好吗?(好)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讨论:怎样涂色?(同一种图形,用一种颜色,涂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涂到图形的外面。)请你先涂一涂,然后把下面空格里填一填。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哪些新的认识?

五、动手做。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你能用我们学到的这些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吗?(播放音乐)

篇2:认识图形二教案

1.知识技能: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数学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问题解决: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复习铺垫。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暗示出立体图形留下的脚印也不尽相同,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操作

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我摸的三棱柱,它的每个也是平平的„„

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除了圆柱的侧面以外,其余的立体图形上的面都是平平的,构建了“平面”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的含义。】

(二)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5.揭示“平面图形”的意义。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的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面从体生”、“面在体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情况: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了五类,这几个图形是同一类,这几个图形是另一类„„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

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

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 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点呢?(手指着平行四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也是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但它跟长方形、正方形不同的是有两条斜斜的边„„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 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思考方式,才能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分成一类,这样各种图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四)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1.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早上去上学,小区里的篱笆上有平行四边形,到店里喝早茶,糕点上有平行四边形,吃饱了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门口都能找到好多平面图形:伸缩门上有平行四边形,地上画线区域里有黄色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找一找的活动,能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分层作业、拓展提高。

过渡语: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如果我遮住它们的一角,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 1.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师:你能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图形。

师:学生可真会辨别啊!一下子就猜中了白云下面的图形。要是老师都把他们混在一起,你还能辨认出来吗?(课件出示第二个练习)2.填一填。(书第5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页,自己独立完成第2题,做完后请在小组里交流做法。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如:为什么觉得4号图形是正方形呢?那6号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3.数一数(书第5页第3题)。

师:平面图形还可以拼出美丽的图画呢!看,这是一只„„蜻蜓(课件出示练习3)。你知道它分别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种图形又有几个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个别学生点着图案数出各种图形的个数。【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层次的3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区别、辨认出它们。】

四、创意图案、延伸创造。(书第3页第2题)。

1.师:用立体图形上的不同图形,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欣赏。(课件出示图案)

2.师:请同学们用立体图形上不同图形,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学生自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小组里交流画法。4.展示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主要是让学生继续经历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篇3: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名师箴言】

几何研究的是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比如,“三线八角”只是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但并不一定有大小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往往与“三线八角”有关,注意体会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往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证实等过程. 本章中“探索直线平行线的条件”“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内、外角和”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解决某个复杂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先退到更为简单的情形、更为特殊的情形,然后利用问题的特殊情形所获得的结论或解决方法来探索问题的一般情形,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里“以退为进”、“进退互化”的求解策略是值得积累的.

平行线———志同道合的伙伴,青梅竹马的一双,携手而来,并肩而去,相伴天涯.

篇4: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辨认、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 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建立空间观念,树立美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童话情境引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童话中感受数学美。

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住着一对美人鱼公主,听说她们的家园可美了,大家一起去瞧瞧吧!(出示主题图)

师:在美人鱼的家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建筑物和风景,感受图形的美。

【设计意图】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美丽的童话世界。

二、自学新知,感知表象

1. 抛却图画中非本质属性,获取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都带上一双数学的眼睛。在这幅美丽的图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取图画中的平面图形,配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平面图形,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这五种图形。学生也许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称,但只要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来,就行了。让学生带上数学的眼睛,切入本節课的学习主题,为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2. 融入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作铺垫。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不错,可是这些图形摆放得好乱啊,没关系,老师有办法将它们整齐有序地放置。

课件展示:

师:这样放置之后,你们觉得有什么好处?(整齐,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将杂乱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同时渗透分类的思想。

3. 引导自学,提高学习能力。

师:这些图形在同学们的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例如,圆圈、三角尖等。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在数学上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名称,请大家翻开数学书,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准确认识这些图形的名称。

师:大家都来说一说,你们对这些图形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书中你们还知道这些图形是怎么画下来的吗?

学生充分表述自己对各种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然后通过观察书中画面,汇报:是用各种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把物体压在白纸上,用笔沿着物体的轮廓描下来的;也可以用印泥来得到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书永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要引导学生看书进行自学,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别人告诉的,远没有自己的主观获取来得印象深刻。

4.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小组分工合作,每位同学不重复地各画出其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探讨出每种图形的特征。(发给小组操作单)

要求:1. 请各小组分工明晰。

2. 填好操作表。

3. 小组各成员轮流发言,并选出中心发言人为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提升一个团队的力量,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给他们一个规范的合作学习形式,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利用立体图形来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体”中抽象出“面”,领会几何中面构成体的关系。

师:大家来汇报各种图形有什么特征?

不要求学生能说得非常完整,只要能初步地认识这些图形,达到辨认、区分的水平就可以了。

5. 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

建议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去寻找,然后再回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感知,到动手创造出平面图形,这时候,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有提升的。作为教师,教学中给学生发一张走向分数的通行证的同时,一定要记得给学生发一张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只有将知识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知识的运用才是有生命的,有价值的,通过对身边物体表面特征的辨认,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掌握。

三、图形组合,展示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今天认识了这些新图形,也发现了它们的特征,现在你们能利用学具,自己组合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吗?

(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让他们小组合作,拼出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能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出来的,并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图形的特征与生活的实例相联系,亲手拼组漂亮的图案。但这只完成技能操作的层面,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其中学习的情感是最应该调动的。

师:各个小组的同学们都拼出了美丽的图案,也在汇报中表达了图的意思,很有创意!你们知道吗?如果将你们组的图案拼组起来,就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小故事!来,老师边讲故事,你们边将故事的主人公请过来,贴到黑板上,行吗?

配合教师讲童话故事,各个小组将自己手中的图案配合故事的情节,组成一个完整的挂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将各个独立的图形拼组出一个身边熟知的图形,再将各小组的成果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挂图。一是为了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二是在拼组中,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组合美;三是在运用中,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在大脑中完善关于图形的知识。一幅完整的童话故事挂图,具有让人欣赏的功能,可以让学生爱数学,喜欢上数学课。

四、梳理总结,内化新知

1.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2.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它们的特征?

3. 在这节课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全课的总结,是在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本节课的知识,让点状的知识成为线状知识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篇5:《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它就是“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

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

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师: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

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师: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准确的数角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

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自己找,自己认。

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篇6:认识图形二教案

教学目标

.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教师出示下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出示例3题目要求):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这里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这节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先做什么,又做什么?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反思

上一篇:感恩节为题目的作文下一篇:桥梁土木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