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2024-06-22

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精选7篇)

篇1: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小学体育优质课观课有感

今天非常有幸 城阳区实验第二小学听了几位体育老师的省级优质课比赛。在课堂中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出新出奇,而且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一共看了三场,也可以说用了三节课的时间看了四场,分别是投掷、前滚翻、篮球和快速跑。

在教学中老师都采用了情景教学,虽然有几个老师在情境教学中没有贯穿整个过程,但是教学的整个流畅性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教学中各有特色,在投掷项目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当今中国在南海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学生要爱祖国、锻炼好身体,即使我们没有枪我们也要拿起我们身边的石头砸向敌人,今天我们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们要成为保护我们的南海,通过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激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有激情,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鸡游戏做准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另一场前滚翻教学中,体育老师运用了情境龟兔赛跑,贯穿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一直很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能力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力。在教学中他们又有共同点。

一、每个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基本功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涉及到的方面更广。基本功是青年教师必备的条件,而老教师在基本功上表现出来的成熟与老到,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基本功对于各学科教师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能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体育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是多样、多面、多能的。

二、对音乐的选择和运用很到位,体育课堂上音乐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成为了体育教学中,调节课堂气氛,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本次现场教学比赛课中,教师都运用了音乐,有的在准备部分使用,使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有的作为练习中的背景音乐使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活动氛围;有的在放松活动中使用,使学生感受到身心的舒展和疲劳的缓解。老师们的构思非常巧妙,在这次的优质课比赛中,巧妙的设计和新颖的创意也使我感受到教师在准备期间确实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

三、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几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都是通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教学、互相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另外,以小组位单位的教学比赛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取胜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合作。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要总以为上体育课很简单,要清醒的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其实很不容易,要做到课的每部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考虑清楚使用的教学手段最终能否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要上一节有特色的课,还要看你本次课是否存在亮点,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特长,作为一位教师要有一定的掌控力和激情,这样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体育课。

2016.10.28

篇2: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观看了

老师的《现代生活中的设计艺术》一课,收货颇大。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严谨,结构合理,教师综合素质比较高,多媒体技术运用熟练。教学内容设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课件制作精美、大气,色彩鲜艳夺目,彰显了美术的魅力,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联系。特别在导入时,教师利用各种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通过视频的播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快高涨起来。

唯一稍显不足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太少,课堂参与度不够。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作为美术教师,我说说我对美术鉴赏课的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新课标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的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二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台湾苏振明先生指出:“鉴赏是一种逆行的再创作;创作是一种鉴赏后的表现能力,欣赏与创作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在创作之前安排欣赏,可更好的启发学生画出好作品前,学生有了绘画实践之后,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欣赏更多的名画明作、同龄优秀习作,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渠道,也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联想和创造。

篇3: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性,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学习。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有毒、有害实验的模拟,抽象化学概念、理论的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等内容,适合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利用其超文本、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功能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选取鲁科版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课践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一是本节课内容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 ” 等等化化学学理理论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便于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本、图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二是合成氨反应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而且是学生自开化学课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化工生产,学生对其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是陌生的,适合于在网络平台上对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三是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变,基本上具备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初步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的能力;四是学生已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 足以胜任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要求。

二、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表现力,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已进入课堂,但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用PPT课件及电子白板代替粉笔和黑板的模式,学生学习依然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信息接收是单向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环节。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电子学习包,内含本课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三类。本地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的学生学习时参考查阅的资料,有Word文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导学案”“什么是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PPT课件“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远程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准备的网络链接,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有“合成氨厂生产的实地视频”“合成氨生产的主要设备的动画模型”等网址。泛资源指的是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的资料。为方便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在学习包中为学生准备了网络搜索的关键词,有“如何提高合成氨产量”“合成氨生产安全”“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合成氨催化剂及发展前景”等。如此丰富的信息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只需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工业合成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更多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融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转变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效益

网络教学平台最突出的特性是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那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其交互方式的广延性和多样性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难点:一是学生不熟悉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过程;二是如何综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相关信息, 最终选择出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自由控制信息的呈现,有的通过播放器对动态图像(动画和视频)的播放、停止、回放来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有的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合成氨的资料,也有的通过学生电脑交互功能相互交换所选择的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推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有目的性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如学生发现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条件产生相互矛盾时,有目的地追问几个问题:合成氨生产的压强怎么选择?温度怎么确定? N2和H2的体积比为何是1∶2.8?原料气为什么要循环利用?为什么要在适当的时候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又如,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的反馈作业中找出两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发送到学生机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在解决生成物浓度对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一组学生认为增大浓度,另一组学生则认为要降低浓度,顺势引导学生查看课件中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共同得出结论:降低氨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

篇4: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篇5:王颖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泰安市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湖屯镇中心小学

王颖

2016年之初夏,泰安市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评选在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拉开帷幕。这两天的课堂教学展示给我们分享了一场“翻转课堂”教学的视觉盛宴。两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自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感觉自己越学习越迷茫,不知道到底如何运用“平板电子书包”、“微视频+导学案”教学生学语文?不明白课上该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此次听课活动,犹如醍醐灌顶,让我理解和明白了在翻转课堂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同时,也被参赛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感动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关于本次优质课课堂解读

(一)“混合式教学”的解读。

在现代这种教学形式下,“混合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

(二)本次优质课中展示出来的“混合式教学” 模式。1.课前自主学习:

⑴推送“任务单”,导学,设计教材自学步骤、方式、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⑵微课助学,突破重点

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掌握新知识的结构,突破重点。2.课堂互动学习

⑴直接导入,课前学习检测:字词认读书写、课文的朗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小组互学,合作探究。⑶全班共学,交流展示。教师助学,精讲点拨。⑷拓展延伸,读写结合。⑸提升拓学,总结评价

三、听课体会

(一)角色转换,互动“师生不息”。“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资源的制作者,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本次参赛教师的课堂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通过泰安市云平台的网络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彼此帮助、交流、学习。一方面是是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不息,一方面是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有力地打破传统,淡化了课的形式,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参赛教师都很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快乐。努力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更加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无论课堂怎样改,我们都必须抓住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训练扎实。这次参赛的15位教师几乎都运用了平板进行教学,都在课前推送了微视频和任务单让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而这一环节的学习,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读通课文,记住字词的预习内容。而是把这一环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联系起来。通过网上的预习检查,了解学生在生字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文本的疑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杨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杨老师通过对预习卡的检查,发现“港”“徽”这两个字学生在书写上出现错误,于是,在课堂教学开始,老师就把这几个生字词展示,通过让学生检查评价进而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三)朗读训练与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所在。朗读,更是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讲课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对孩子的朗读训练。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从读中学,从读中品,从读中悟,悟感情、悟写法。除此之外,几乎每一节课,都注重了孩子们的写作训练。例如辛刚老师在上《威尼斯的小艇》时,通过对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深入体会,引到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状物文章的结构以及文中运用到的抓特点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等。接着让学生结合家乡的“樱桃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及微视频的提示来写一写夸一夸自己家乡的樱桃。从学生展示的作品来看,学习效果是非常成功的。

(四)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是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共有的特点。教师满怀期待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喝学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每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失时机的赞美,使课堂气氛十分和谐,连听课的老师也融入到了这愉悦的气氛中了。

篇6:小学英语优质课观课心得体会

前记:(这是我第一年工作教书时写的心得)

201*年3月17日我们学校集团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张槎街道骨干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教学示范指导。我,作为民办的一名英语教师,很有幸地聆听了来自禅城区张槎小学的李会敏老师的英语课,对此,我深有感受,受益匪浅。

李会敏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Unit9Adventures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教态自然,衔接得当。

有句话说:师者,“为人师表,师高为范。”教态,作为衡量我们是否有资格当老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态自然大方,我们很多老师可以做到,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老师。但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当,层层紧扣,甚至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这一点就有很多人做不到了。这节课教的主题是Adventures,内容是有关感觉感受,有关表达“我害怕或我不害怕······”,李老师一开始就在与同学的问候中互动,拉近距离,并在谈话中巧妙引入主题Adventures。课堂进行到一半,出现了学生配合不给力的情况,但是李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教态自然大方,淡定,从容。

二、词不离句,招展语言知识。

从语言的本质上看,英语是一种交际的语言,因此,教师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而不应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在许多民办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大多数采用仍是传统教学,大多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今天李会敏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这是一场非常值得我们民办老师学习的地方。这一节课使我意识到:学生的连词成句表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重点。在五年级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学习基础上,将新单词在旧句型中灵活运用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今天,李老师将这一理念运用的淋漓尽致。在教学中,将之前学过的有关感觉的五个单词引进来为下面学习新句型I’m(not)afraid of```作铺垫,既生动又达到复习的目的。正是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这是我比较欣赏的。

三、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李老师非常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学生兴趣的激励培养。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游戏,ChallengeOne,ChallengeTwo,Challenge Three 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课堂开始时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三个游戏的设计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英语。总之,这几个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我经过思考发现,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中心的。并且,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那就好像是我们的学生学生到了天堂,在天堂中快乐地学习英语。没错,那就是,那就是是我们理想的课堂!

四、媒体辅助,课堂效益更佳。

多媒体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是通过图片与声音的结合助于学生增加其感受,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李老师的课件精美又实用,可操作性强,能够很好的为语言教学服务。

五、教师的自身素质。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体现了她的自身素质,不管是英语能力水平,还是其他方面的文化修养,都是相当好的。

不足之处:李老师的一堂课是设计可以说十分精彩的,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她在实行多种方法操练时,特别是在ONEBY ONE环节中,没有做到个别朗读纠音,而是一带而过。总之,李老师一节课设计的不错,流程非常自然,但师生配合默契上有所欠缺等等因素,她向我们展示的课堂未能达到她的预期效果。

参加工作以来,有一年多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还不够,听课使我认识到了本身的存在的问题和与别人的差距。作为初涉教学生涯的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绝不满足于自身的现有的水平,我会努力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首先,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良好素质,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水平和方法,把“因材施教”发扬光大!

篇7:心理健康课观课有感心得

传统的“听课”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这种方式对课堂的理解是单一的。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觉,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

站在教室前方观课

我曾经在国内中小学观过很多课,也到日本去观过很多课,还带过日本的教师来中国观过课。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课景象,这引起了我对观课视角和观课目的的反思。

中国的观课者大都坐在或站在教室的后面,面对着上课的教师。而且上公开课的教室大都在教室后面事先摆好几排位置,让观课者可以舒服地坐着观课。虽然人多的时候,一些大教室也会在两侧摆放一排椅子,但是嘉宾的位置绝不会设在旁边。而在日本,观课教师如果能赶在别人之前先到观课教室的话,就会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教室前方侧面的位置,每次公开课,教室的两侧总是先站满了人。站不下的时候,或者不想看完整一节课的时候,才站在教室后面。而且除非身体不舒服,大多数教师都是站着观课。日本的教师即便来到中国的教室,往往也不去坐给他们预备好的后排座位,只要教室两侧有通道,他们就会径直走到侧面观课。用佐藤学的话说,“不在这个位置上看,就看不到孩子们学习的样子,看不到他们的动作、行为,也看不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站在这个位置上,观课者就不能在时刻发生变化的课堂时空里与教师或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

观课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当然也不同。从教室后方观课,看到的是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坐在前方或侧面观课,看到的就不只是教师了,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细节。观课位置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观课视角的不同,以及这一视角背后教学观的不同和教研目的的不同。

谁是中心

如果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态的话,那么观课者关注的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释方法,教师对教具和材料的运用,教师设定的教学步骤,教师运用语言、肢体和表情驾驭学生的技术。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多处于静听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状态,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也不会提出疑问或者反驳,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观课者几乎没有必要去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关注最多表现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上,而这些只要站在教室后面就能感受到。

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带着什么样的经验,教师是否应对了学生的需要,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课堂里是否成为一个主体,是否每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等等。而这些都要从学生的发言、动作、行为和表情来判断。

此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活动多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了,且学生的兴趣往往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进程。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他们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他们之间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应对才能改变他目前的状态……这些不仅是执教教师在课后要反思的,而且也是所有观课教师必须关注并思考的。观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在课堂中把握的信息反馈给上课的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教师的课来提升对学生的认识,积累教学的机智。

分工合作

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角度说,观课就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更确切地说,观课是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观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反思性的活动。观课时教师要带着研究的目光、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和捕捉课堂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和事件与事件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一部分带到教师集体中交流研讨,从而补充、更新自己以及整个教师集体的“实践性学识”。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提高。

上一篇:现代生物进化论教案下一篇:谈谈你对创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