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2024-05-08

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要点(1)

民法(一)一、一个自物权:所有权。

二、两个他物权:担保物权、用益物权。

三、三个财产权:物权、准物权、债权。四、四个法定之债请求权:不当得利之债请求权、无因管理之债请求权、侵权之债请求权、缔约责任之债赔偿请求权。五、五个共同共有:夫妻财产(包括无效婚姻和被撤销的婚姻)、合伙财产、继承开始但尚未分割的财产、合作开发、共用物。六、六个占有:直接占有、间接占有、无权占有、善意占有、恶意占有、本权(占有)。

七、七个优先购买权:共有人、典权人、房屋承租人、股东、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委托开发的委托人、合作开发的合作人(注意前三者的顺序关系)。八、八个形成权:解除权、变更权、追认权、撤销权(保全撤销权、合同撤销权、要约撤销权)、赠与(任意撤销、法定撤销)撤销权、选择权、抵销权。九、九个取得所有权的方法:买卖取得、赠与取得,善意取得、贷款取得、先占、添附(附合、混合、加工)、生产、继承、依照(准)共有身份取得。十、十个连带责任:1合伙,2恶意串通,3共同侵权(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教唆),4出资不足、抽逃资金,5并存的债务承担,6连带保证,7当事人分立,8分包,9共同“承揽”行为(共同承揽、单式联运),10代理(共同代理、授权不明、第三人明知无代理权、违法代理、串通、转托代理人的过错)。

民法(二)一、一个最典型的有偿合同——买卖合同;一个最典型的无偿合同——赠与合同。

二、欺诈、胁迫的二个典型效力:二个可撤销,二个无效。欺诈、胁迫成立的债权合同为可撤销、胁迫成立的婚姻为可撤销。欺诈、胁迫成立的遗嘱和其他单方行为为无效;胁迫成立的仲裁协议为无效。三、三个典型的有限责任: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继承人以继承的财产为限承担责任,物上保证人,以担保物的变价款承担有限责任以及诉讼时效经过以后,物上保证人以担保物的价值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四、四个典型实践合同:两个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定金合同;质押合同;保管合同。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五、五个典型身份关系:婚姻;收养;监护;亲权;亲属权。六、六个的典型发生债的原因:合同;单方允诺;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缔约过错。

七、七个典型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姓名权。八、八个典型的抗辩: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权利未成立的抗辩;权利已经消灭的抗辩(如经过了保证期间);权利妨碍的抗辩(诉讼时效已经完成的抗辩);先诉抗辩权;免责的抗辩。九、九个典型效力未定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态不相适应的合同;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事先未征求债权人意见的债务承担合同;事先未征求定作人意见的主要工作任务的转承揽合同;事先未征求发包人意见的非主体工程的分包合同;事先未征求出租人意见的转租合同;有可能被(承租)优先购买权人击破的房屋买卖合同;侵犯优先权的买卖和转让合同。十、十个典型的可撤销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因胁迫建立的婚姻关系可撤销;无偿转让、债务免除、不合理的买卖可撤销(保全撤销权);抵押物不合理的折价协议可撤销(保全撤销权)。

民法(三)一、一年除斥期间和一年的诉讼时效。二、二年和两个月的除斥期间;二年的诉讼时效。

三、三年的诉讼时效。

四、四年的诉讼时效。

五、五年的除斥期间。

六、六个月的除斥期间。七、七要了解:除斥期间限制形成权;诉讼时效限制请求权。八、八要知道:超过除斥期间签字——白签;超过诉讼时效签字——黑签。九、九要记住:计算期间时,(从当日开始的)开始的当日不算入;(从次日开始的)次日要算入。

十、十有印象:20年的最长时效不能中断、中止但可延长。

民法(四)

一、一问夫妻对共同共有财产如何行使平等处理权?

二、二问对无效婚姻的判决有没有上诉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三、三问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有无离婚诉讼的胜诉权?

四、四问离婚后的一方有无单独主张探望权的诉讼权;

五、五问按份共有人“过半”有无改良权?

六、六问物的担保权人有无别除权?

七、七问商标法、专利法中的优先权?

八、八问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权?

九、九问胎儿的继承权(权利能力)?

十、十问死而复生的人(被宣告死亡的人),有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婚姻复归权和解除收养权?民法(五)一、一个基本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二、两个过错推定——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建筑物致人损害;两个先申请原则——专利与商标。

三、三个善意取得——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质权的善意取得;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四、一般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过错、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危害后果 五、五个侵权的连带责任——共同加害行为;共同危险行为;教唆、帮助完全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限制行为能力人;故意和重大过失的雇员与雇主。六、六个无过错责任——公务侵权;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产品瑕疵致人损害;被监护人致人损害。七、七个法定免责事由——受害人的故意;受害人的重大过失;自身健康原因;不可抗力;合理损耗;第三人的过错;意外事件(限于定金)。八、八个效力的溯及既往——要约生效,期限的计算溯及既往;专利权的生效,期限的计算溯及既往;效力未定行为的追认,效果溯及既往;法定抵销权的行使,效果溯及既往;一次性给付合同的解除,效果溯及既往;婚姻撤销的判决和决定,果溯及既往;债权合同撤销的判决和裁决,效果溯及既往;赠与的撤销,效果溯及既往。九、九个特殊侵权——公务侵权;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建筑物及其物件致人损害;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产品瑕疵致人损害;被监护人致人损害;雇员致人损害。 十、十个精神损害赔偿——(一)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三)侵害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四)侵害监护权;(五)侵害死人近亲属的精神利益;(六)侵害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权;(七)重婚的;(八)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九)实施家庭暴力的:(十)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民法(六)

一、拟制交付(指示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的一个特点——标的物不实际过手。

二、两个无中生有——侵犯名誉权是无中生有,原始取得是无中生有。两个加倍赔偿——《消法》第49条与《商品房屋买卖解释》第14条。三、三个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婚姻可撤销、注册商标可撤销(不存在无效的问题)。

四、作品合理使用的“四不”——(1)不以盈利为目的;(2)不得侵犯署名权;(3)不必征得同意;(4)不必支付报酬。五、五个区别:——(1)物权体现了财产的归属,债权体现了财产的流通;(2)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4)物权是对世权、绝对权,债权是对人权、相对权;(5)物权一般优先于债权。

六、六个可以并存(除一物一个所有权外,其他权利可以并存)——(1)所有权与他物权可以并存(如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并存、所有权与担保物权并存);(2)用益物权与用益物权可以并存(如典权人以典物为第三人创设用益物权);(3)抵押权与抵押权可以并存(如再抵押):(4)质权与质权可以并存(如转质);(5)抵押权与留置权可以并存(如抵押物被留置);(6)抵押权、质权与留置权并存(如抵押物又被质押、又被留置)。

七、无因管理之债的七个要点——(1)对本人有误解不影响无因管理之债的成立;(2)兼为管理人的利益,不影响无因管理之债的成立;(3)未完成管理事务不影响无因管理之债的成立:(4)无因管理须有为他人管理事务的意思(主观为他人,客观为他人);(5)轻过失免责;(6)请求支付必要的费用;(7)相对于本人,管理人的行为是事实行为、无偿行为。八、八个特殊举证责任的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的八种情形。

九、九个风险负担的条文——《合同法》第142、143、144、145、146、147、148、149条。《商品房买卖解释》第11条。十、十个要掌握的物权法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共有(有人将其与所有权割裂理解);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用益物权;典权;相邻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添附。

民法(七)重点!!

一、一述债务承担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与保证人对于债权人的抗辩权的区别。

二、二述缔约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三、三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异同。

四、四述赠与与死因赠与、捐赠、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五、五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六、六述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的异同(共同加害行为的成立是否有意思联络为必要,也要结合司法解释说明之)。

七、七述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关系。

八、八述融资租赁与租赁的区别。

九、九述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形成权与抗辩权、附条件与附义务(附负担)、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十、十述留置权与履行抗辩权的区别、留置权与质权的区别。

民法(八)重点!!一、一论民法的基本原则(指导性、普遍性、规范性和强行性等)。二、二论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解和适用(结合“四性”,结合案例,结合诚实信用原则派生的禁止权利滥用、情势变更原则等)。三、三论“人权”(结合宪法的最新规定,结合交通事故中的无过错责任、特殊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的无过错责任以及劳动法的规定,批驳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

四、四论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结合宪法、民法等法律的规定)。五、五论自然人权利能力(包括胎儿、宣告失踪之人、宣告死亡的实际尚生存者人)。

六、六论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区别(控制民事行为效力的三种模式)。七、七论物权与债权的关系和区别。八、八论物权(物权法定主义、物权的取得与消灭距离说明等)。

九、九论抵押权的不可分性(结合司法解释的规定,意义及具体情形)。

十、十论无过错责任(侵权法的内容,要结合司法解释)。

民法(九)一、一个出版权(出版权不是邻接权)。

二、二个著作财产权:

1、使用权。

2、获得报酬权。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三、三个要知道:

1、债权让与是无因行为。

2、债务承担是无因行为。

3、《技术合同解释》增加了一个技术秘密的“善意取得”(第12条)。

四、四个著作人身权: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人身权是有例外的永久主义,后三个权利永久受保护。

五、五种邻接权的主体:

1、出版者。

2、演员。

3、演出单位。

4、录音录像制作者。

5、广播电台、电视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6条。表演者包括演员和演出单位)。

六、六个联想

1、不当得利与侵占罪(不)。

2、表见代理权与善意取得中出卖人占有的取得(同)。

3、表见代理相对人的善意与善意取得人的善意(同);表见代理中善意相对人的善意与无权代理善意相对人的善意(不)。

4、主张对方不履行与主张对方有代理权的举证责任(同)。

5、主张对方不履行与主张对方瑕疵履行的举证责任(不)。

6、无权处分委托物与无权处分脱离物的效果(不)七、七个单方法律行为:

1、通知解除。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2、通知抵销

3、通知撤销。

4、通知免除。

5、抛弃。

6、遗嘱。

7、其他。

八、物权法理解上的八项注意:

1、物权的绝对性。

2、物权法定原则。

3、物权优先效力。

4、公示原则。

5、公信原则。

6、物权类型体系。

7、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区别。

8、物的分类。

九、《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的九种特殊责任主体

1、安全保障义务人作为责任主体。

2、教育机构作为责任主体。

3、雇主作为责任主体。

4、承揽人作为责任主体。

5、雇主作为责任主体。

6、工伤赔偿责任主体。

7、无偿帮工人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

8、帮工人自身遭受损害的责任主体。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9、见义勇为行为的补偿与责任主体。

十、无约定时十大成果的归属:

1、无效技术合同、被撤销的合同,成果归完成人(《技术合同解释》第11条第2款)。

2、以技术成果出资,成果归企业(《技术合同解释》第16条)。

3、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专利申请权归单位(《合同法》第326条第1款、《专利法》第6条第1款)。

4、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专利申请权,归完成人(《合同法》第326条第2款、《专利法》第6条第2款)。

5、委托开发合同,专利申请权归研究开发人(《合同法》第339条)。

6、合作开发合同,专利申请权归合作人共有(《合同法》第340条)。

7、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的技术秘密成果,共有(《合同法》第341条)。

8、技术转让合同的后续技术成果,归完成人(《合同法》第354条)。

9、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新创技术成果,属于受托人或委托人(《技术合同法》第363条)。

10、跨单位时,技术成果合理分享(《技术合同解释》5条)。

民法(十)一、一个程序问题: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不能先向外国申请专利。

二、两个适用

1、政府采购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第43条)。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可以适用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6条)。

三、要理解三个基础关系:

1、代理的基础关系。

2、共有的基础关系。

3、无因行为的基础关系(通常称为原因关系)。四、四个邻接权:

1、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的权利;

2、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

3、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

4、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条例》26条)。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五、五个债的担保方式中,只有三个可以作为反担保的方式。六、六个沉默构成意思表示的规定(无法律的规定,单纯的沉默不构成意思表示):

1、《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

2、《担保法解释》第54条第2款。

3、《继承法》第25条第2款。

4、《合同法》第47条第2款。

5、《合同法》第48条第2款。

6、《合同法》第171条。

七、无效后果中七个问题

1、合同终止不影响清算条款的效力。

2、合同无效、被撤销,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

3、效力未定的合同未被追认时,清算条款无效。

4、效力未定合同未被追认时,仲裁条款无效。

5、无效建设工程合同,仍可参照约定价款支付(《解释》第2条)。

6、无效技术合同,仍可按照约定价款支付(在性质上为无效的损害赔偿,《解释》第7、主合同无效,从合同无效。

八、近亲属的范围是一个吉利数字——8: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

6、外祖父母。

7、孙子女。

11条)。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8、外孙子女。

(记忆的方法是:第一、第二顺序继承人加上代位继承人)。

九、财产责任中的九种责任:

1、无限责任(如公司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公司法第3条,进入破产程序时除外)。

2、有限责任(如抵押人就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责任,公司股东就已经履行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3、单独责任(一个责任主体)。

4、共同责任(两个以上责任主体)。

5、按份责任(共同责任的分类)。

6、连带责任(共同责任的分类)。

7、过错责任(如一般侵权责任)。

8、无过错责任(如合同法302条)。

9、公平责任(均无过错时对损失的分担)。

十、十个无资格:

1、国家机关不能作为担保人(有例外)。

2、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能作为担保人(有例外)。

3、公司董事、经理不能以公司资产为公司股东和私人债务提供担保。

4、职能部门不得作为担保人。

5、限制行为能力人无立遗嘱的资格。

6、限制行为能力人无作为遗嘱见证人的资格。

7、当事人不得从事禁止经营、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的项目(《合同法解释》第19条)。

8、拟制直系血亲不得结婚(解除收养关系后可以)。

9、30周岁以下不得作为收养人。

10、建设工程合同的分包人,无权再分包,劳务分包除外。

篇2: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在司考圈中流行着“得民刑者得天下”的名言,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在司法考试各个学科中的重要位置。民法是私法的基础,商法、经济法等学科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都可归结到民法上来。而且民法体系庞杂,民法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民法理论更是博大精深,因此民法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我国今年刚出台《侵权责任法》,势必成为2010年司法考试的重点。因此大家要及早开始民法的复习,并且在第一阶段多花一点时间在民法上。

在大的命题方向上,虽然民法的各部门法在司法考试中都表现不凡,但总体上仍基本维持的是以往司法考试的态势——即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为虎头,以担保法、知识产权法为虎身,以婚姻法、继承法为虎尾。虎头、虎身、虎尾各司其职交相辉映。由此,也决定了我们在复习民法时应以虎头为重心、兼顾虎身、附带虎尾的总体复习格局。司法考试有逢新必考的特点,而且对新增的知识点考察难度不大,考生应特别重视侵权责任法的复习。民法试题与其他学科相比,大量任意规范的制定法往往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法基础理论可能会成为处理法律问题的钥匙。选择题的设置近两年来出现两个趋势,第一是以案例形式出现的选择题增多,并有逐渐要占主体之势,直接考法条的题目越来越少;以案例形式出现的考题,以及在一道考题的各选择项中综合考察一项法律制度、甚至几项相关法律制度的出题思路将可能成为今后出题趋势。第二是民法试题逐渐体现出了民法作为私法存在大量任意性规范的特点,有不少题并无直接法条依据,要求考生依据民法理论作答。

民法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针对不同的问题,各个击破。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巩固,这样环环相扣,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

目的: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以后的民法学习打地基。将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标示出来,为以后复习作准备。

复习主要内容:将三大本中民法部分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的看一遍。将法律汇编中的民法的相关法条也是从头到尾的过一遍。

复习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考生,本阶段的任务有所不同,下面我详细分析一下。民法极具体系性,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与其他问题相联系,因此,全面复习民法是最为明智的做法。过于关注复习考试重点,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一定要打好地基——民法基础理论。2009年的民法试题中,有些题目即使考生不知道具体的法条内容,但通过基本原理也可以推导出正确答案。并且良好的民法素养可以在无形中增加考生的题感,提升答题的准确率和蒙题的正确率。

对于非法本的考生,看教材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民法学科所包含的知识点,掌握民法的基本理论,对民法有一个整体的感官认识。由于从未接触过法律,许多法律名称和术语对你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例如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如果考生连它们的含义都不知道,更不要谈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运用。针对这样的考生,在第一阶段一定要比其他考生多花些功夫在民法上,多看几遍书。可能看第一遍的时候,有许多地方看不懂,尤其是每个部门法的总论部分,例如民法概述、物权概述和债的概述等等,理论性强,不容易看懂。这时不要怕,也不要气馁,硬着头皮也要往后看,后面分则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大家对总则部分理论问题的理解。对于法本的考生,看教材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虽然大家在本科学习中都系统的上过民法课程,对民法都比较了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存在脑海中的只是些零散的片段。通过这个阶段对教材的通读,将零散的片段补全,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民法知识体系。同时将自己薄弱的环节标示出来,为以后的复习做准备。

例如针对“买卖合同”这一章的内容,考生应了解:买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买卖合同

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的原则;标的物的风险责任承担的原则;孳息归属原则;分期付款买卖;样品买卖;试用买卖;拍卖;房屋买卖合同。相关的法条看《合同法》第九章,买卖合同的规定。

例题“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其因没有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你认为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A出卖人,因为货物是在其控制之下B出卖人,因为货物所有权没有转移 C买受人,因为他未能按时提货D双方分担,因为谁都没有过错”

如果考生看书后能正确回答上面这道题,就证明已经掌握了民法的基础知识。

对于已经参加过司考的考生,看教材的目的是全面核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结合《国家司法考试6届真题分科分类讲与练——民法部分》来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到不留下任何一个知识死角。

另外,有余力的考生,在本阶段应当针对卷四的论述题,多做一些准备工作。论述题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可以做到的,所以在第一阶段,复习还不是十分紧张的时间,多看些理论方面的文章,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

第二阶段:系统强化阶段

目的:熟练掌握重要考点,对于所有的知识点,尤其是高频率考点要弄懂、弄透,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每个部门法的脉络,在考生的脑海中能有一个清晰的影像,将书读“薄”。

复习主要内容:《民法60讲》、《重点法条解读及配套练习》《国家司法考试8届真题分类解读——民法卷》

复习策略:参照《民法60讲》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看专题讲座的内容,记忆各个民法基本概念,理解相近知识点的异同。第二步,看本章节相应的重点法条,在理解法条背后所蕴含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记忆重点法条。第三步,做《国家司法考试8届真题分类解读——民法卷》中相应章节的真题,学会对知识点的运用。同时也是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检验。第四步,将书读“薄”。写总结笔记,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作为以后快速复习的基础材料。学员以强化阶段老师的讲义为纲,增加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第五步,对知识点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已应对司法考试题中综合性较强的难题和案例分析题。

例如针对“买卖合同”这一章的内容,考生应当重点掌握买卖合同的四个主要法律问题: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交付的四种类型;风险负担;孽息的归属;瑕疵担保责任和分期付款买卖和试用买卖中的特殊规定。另外可以将买卖合同与善意取得和无权代理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将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和赠与合同中瑕疵担保责任相比较。

第三阶段:考前突破阶段复习策略

目的:重复记忆高频考点,达到胸有成竹的状态。

复习主要内容:老师的讲义,自己在第二阶段总结的笔记,《重点法条解读及配套练习》《国家司法考试6届真题分类分科讲与练——民法部分》

复习策略:本阶段的复习原则是放弃,司考是一门放弃的的艺术,由于民法内容繁多,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将知识点全部学习一遍。我们要提高效率,将剩下不多的子弹全部命中到敌人的身上。这就需要我们放弃一些历年考察频率比较低的知识点,和相对来说比较难的知识点,只重复的复习高频考点和今年新增考点。

在第二阶段我们做的工作是将书变“薄”,本阶段考生则需要将“薄:书变“厚”。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复习每个部门法前,先不要看讲义和笔记的内容,用笔在纸上画出每个部门法的脉络图。例如民事权利脉络图

第二,看着老师讲义中的各个小标题,在脑中回忆标题下包含的知识点。如果能快速的、准确的回想起知识点的内容,这说明你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这时考生就可以用笔将这个标题划掉了。如果只能回想起部分知识点,用笔在标题前画一个星号。如果完全没有搞懂,用笔在标题前面标两个星号。然后查找民法60讲、重点法条和笔记,再仔细的将具体内容过一遍。通过以上的步骤,考生就可以放弃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做《国家司法考试6届真题分类讲与练——民法部分》中相应章节的真题。每做一道真题前,先司考一下出题者想通过这道题考察什么样的知识点?

例如“甲公司在2005年至2007年间连续与乙公司签订了三份煤炭买卖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分别向乙公司的六个子公司发运了货物,但乙公司及其六个子公司迄今未支付货款。关于本案,下列哪一是正确的?”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合同相对性原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考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防止考生只是盲目的搞题海战术。作完一个章节的题后,对照答案,将做错的题画出来。看解析,对照专题讲座和自己的笔记,找出做错的原因。

考生按照以上的步骤多看几遍,每过一遍就会解决掉一定数量的知识点,这样每次花费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经过以上几次重复的复习后,对于民法学科的内容,考生应当胸有成竹了。

第四阶段:查缺补漏和冲刺阶段

目的:查漏补缺,集中记忆一些知识点,到达临阵前的最佳状态。

复习主要内容:《重点法条解读及配套练习》、《国家司法考试2002-2009年真题分年详

解》和考前的模拟题。

复习策略:本阶段考生应将精力放在记忆性的知识点上。例如,合同风险转移、合同履行地等相关法条规定。如果参加考前串讲班的考生,可以反复的看几遍老师总结和预测的考点,加深记忆。另外考试可以将本阶段的重心放在婚姻家庭与继承这两个部门法。因为针对这两个部门法的考题相对来说都不太难,可以说是给考生送分的。因此考生应当力争这两部分不失分。

这两部分以法条为主,结合老师的讲义或自己总结笔记进行复习。《婚姻法》考点:结婚条件与无效婚姻,离婚的财产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可撤销婚姻,离婚过错方的赔偿责任,准予离婚的法定情形等。《继承法》考点:遗产继承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与受遗赠人的默式推定效力,同时死亡的继承确定等等。它们还可能在民法的试题中出现,尤其是宣告死亡之后的夫妻关系处理以及遗产处理。另外,婚姻法有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规定,因此将婚姻法和继承法结合起来考试的可能性亦较大,同时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确定亦可能涉及遗产如何继承的问题。

本阶段另一个任务就是按照司法考试的形式进行模考训练。民法通常安排在上午8:30分到11:30,为了培养考生良好的考试感觉,考生应当在同样的时间做卷三的真题和模拟题。对于做错的题要分别对待:如果是因为考点没有记清楚而做错的题,考生可以通过查看法条、讲义和笔记将内容补充全,集中记忆一下;如果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因为没有理解原理而做错,考生就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考前的时间寸土寸金,我们力争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高的分数,所以该放弃时就要敢于放弃。放弃是一种取胜的策略。

篇3: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1 现行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规则之规定演进

男女双方自愿组建成家庭成为夫妻后, 表明夫或妻一方对另一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 但不可推断出夫或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所有夫或妻一方所负债务都承担共同清偿责任。自从我国首部《婚姻法》1950年颁布以来, 便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规则作出相应的规定, 该《婚姻法》第24条规定,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担的债务, 以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偿还”, 在2001年《婚姻法》第41条中基于同样的民法学原理得以同样规定:“离婚时, 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 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 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该规定的立法原理是从夫妻一方所负债务的目的考虑, 也即当夫妻离婚时, 夫妻一方或双方所负债务,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一方个人债务, 以所负债务的目的和内容作为区别标准。凡所负债务是为了夫妻双方家庭共同生活之用, 即可明确为夫妻共同债务, 反之, 则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这就是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多年来坚持的夫妻债务共同承担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11月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 其中第17条明确规定, 夫妻为共同生活需要或者履行抚养、赡养等义务所负债务, 在离婚后, 应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只有夫妻一方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对外所负债务, 才能在法律上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后才能由夫或妻承担连带责任。该司法解释确定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的基础上, 根据司法实践实务的需要, 确定了夫妻双方对夫或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的承担规则。由此也可推断,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不应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也即不存在夫或妻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 该解释第23条规定, 债权人就夫妻一方在婚前所负个人债务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不予支持, 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除外;第24条规定, 债权人就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则予支持, 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所负债务一方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或者能够证明属于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从文字文义上解释, 对夫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的确定规则, 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取消了债务用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规定, 只要在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实施法律行为所负债务, 离婚后, 夫或妻就应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但从婚姻法立法目的和民法学基本原理进行解释, 该条规定应解释为是在夫妻共同生活需要大前提下所负债务才归责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阐释, 请容稍后详述。

在理论上, 夫妻一方对外作出法律行为所负债务, 包括婚前作出和婚后作出。问题是, 由于大量存在双务、有偿法律行为。夫妻一方在婚前以自己名义对外所负债务所产生的法益归属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则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由夫妻双方共同清偿。因为在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共有法定财产制原则下, 尽管表面上作为夫妻一方个人债务, 和夫妻婚后所得共同财产没有关系, 但若夫妻一方在婚前实施法律行为负债, 婚后把该负债产生的利益用于夫妻家庭生活, 则应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就是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3条规定的立法目的, 这也从反面推断出, 只有用在婚后家庭共同生活情况下, 不管是婚前夫妻个人或婚后夫妻个人所负债务, 都应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由夫妻双方共同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无独有偶, 浙江省高院在2009年9月公布了《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其中第十九条规定,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 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日常生活需要是指夫妻双方及其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事项, 包括日用品购买、医疗服务、子女教育、日常文化消费等。但夫妻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 应当属于个人债务。由此可以看出, 浙江省高院在总结司法实践和判例中对下级法院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责任承担规则, 应严格按照我国婚姻法立法目的, 紧紧围绕婚姻日常生活需要并对日常生活需要作出更细化规定这个大前提, 有利于各级法院对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判决和操作。

从上所述, 对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则在体系上存在一体唯一性, 在历史解释上, 不管是我国法律规定, 还是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时, 都遵从了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债务这个基础。

2 现行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规则之目的解释

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3条规定的用于“日常生活需要”这一立法目的非常明确, 在市场经济中平衡保护第三方债权人利益, 保障社会交易安全, 对债权人起到一定程度有条件的保护;加强我国《婚姻法》中确定夫妻共同财产制为原则, 表明民法理念中民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在婚姻法学中的应用。但对该解释第24条规定, 各地法官囿于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造成司法司法实践中案件判决结果的相异以及实质上不公平。如仅从文字表层意思理解, 抛开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前提所负债务, 将非负债一方配偶置于被告地位并让其最终承担责任, 这会损害其财产权益, 出现社会不公现象。

笔者认为, 应从民法理论中的代理权理论出发, 以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作为解释基础。对于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 尽管在我国《婚姻法》及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但在第18条夫妻共同财产制中规定了“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怎样理解平等的处理权?如何正确理解平等处理权以及日常家事代理权和平等处理权存在什么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平等的处理权应当理解为: (一) 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 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 夫或妻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 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 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我国婚姻法学理论界多数派学者认为, 关于“处理权规定及其解释”就是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定的雏形。日常家事代理权在我国学理上只是一种法定代理权, 而非经意思自治一只形成的委托代理权, 但该法定代理权只是限于日常家务或者为日常生活需要。由于夫妻组成家庭后, 不是所有日常生活交易法律行为都有夫妻双方名义作出, 如法律要求婚后家庭所有法律行为必须由夫妻双方作出, 于经济和实践也是不可能、不现实。因此, 夫妻之间的法定代理权应运而生, 除了大件交易法律行为之外, 日常生活需要法律行为只需要夫或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作出即可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 不管是积极财产还是消极财产行为, 所以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第一项直接规定对于因日常生活需要处理积极财产, 任何一方都有权决定。尽管最高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二十四条只是泛泛做出了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规定, 但根据日常家务代理权理论背景以及立法目的解释,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该内含“日常家务”限定词这个大前提。因此, 法官对该条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考虑“日常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才由夫妻共同承担清偿责任。正好浙江省高院根据社会实践以及民法学原理, 其颁布的《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指导意见》第十九条规定了只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夫妻日常生活需要而一方对外作出法律行为而负债才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并在第十九条第二款对“日常生活需要”作了切合实际的界定。如果否认日常家事代理权, 不管夫妻一方对外负债是为了日常生活需要还是非因日常生活需要, 把这样一种负债归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债务, 明显违反了民法关于民事交往中的公平原则, 更常见的情形是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经常出现伪造一方债务达到不法目的。这种以身份附属关系确定夫妻共同债务唯一要素违反了现代民法人格独立和自己责任基本原则。这对并不参与法律行为负债的另一方配偶来说, 极其不公平, 也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和睦和信任, 违背了人伦的诚信基础, 不利于社会稳定。

如果不深入了解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立法目的, 法院在审理案件中, 苛刻地将举证责任强加到非负债一方配偶的身上, 往往会产生不知情负债一方败诉后果。因为法院不合理分配的举证责任对不知情的配偶一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特别是对法律观念和证据保存意识不强并习惯于按照习俗和习惯做事的夫妻一方。因此, 应从立法根本目的上对该条款进行解释适用, 要从“日常生活需要”举债进行举证, 否则会不顾法律正义和民法原理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失去了法律应有的公正和平衡。

综上所述, 对最高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理解和适用, 应以法律解释学原理中的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为角度, 按照民法理论中的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 只有从日常行为所负债务角度出发, 才能把以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归责责任得以确定, 也即只有夫妻一方是为了家庭日常事务所负债务才能把最终债务承担责任归责与夫妻双方承担, 这正是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表现, 也是民法总则所确定的民事交往中的公平原则。

摘要:夫妻共同债务连带责任的承担, 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碰到非常多, 特别是当夫妻离婚时, 夫或妻一方是否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承担责任, 尤其重要。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责任承担规则是由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组成的, 它从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转换到一方单独承担责任。单纯从文义解释角度看, 现行的夫妻共同债务连带责任承担规则从保护交易安全出发, 注重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非负债一方配偶的合法权益实际上受到了损害。但从目的解释和司法实务操作中, 应从民法学原理日常家事代理权以及立法本意出发, 需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代理权,日常家事代理权,连带清偿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3]李永军.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薛宁兰, 金玉珍.亲属与继承法[M].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 2009.

[5]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4年8月14日签定《合作出口协议书》,约定合作出口DVD产品。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有部分货款未按该协议约定时间向甲方支付。2006年2月25日,甲乙双方及中信实业银行该市支行(简称丙银行)签订《三方协议》,约定乙方以其出口退税款经丙银行直接转入甲方账户的方式,支付《合作出口协议书》剩余未支付款项,但未约定具体支付日期。2006年5月25日,甲方在乙方尚欠部分货款未支付的情况下,向该市仲裁委申请仲裁。

申请人(甲方)述称:《三方协议》是乙方支付货款的一种方式,甲方除此之外仍拥有主张乙方及时支付货款的权利。

被申请人(乙方)辩称:《三方协议》重新约定了乙方支付货款的方式;甲方也应受其约束,无权在《三方协议》之外要求立即支付款项。

仲裁庭裁决认为:《三方协议》系双方当事人就《合作出口协议书》履行过程中对付款方式作出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当事人应信守承诺,按照《三方协议》的约定履行。同时鉴于《三方协议》未明确约定付款期限的实际情况,被申请人应善意地履行《三方协议》,在合理期限内向申请人支付款项。基于公平合理原则,认为被申请人应当自《三方协议》订立之日起一年,即在2007年2月25日之前付清所欠申请人款项,逾期仍未付清所欠款项的,申请人有权主张被申请人及时支付。

二、评析

本案中《三方协议》变更了《合作出口协议书》所约定的乙方支付货款方式,已无异议。问题关键在于《三方协议》未明确约定乙方何时向甲方支付剩余款项,而是将付款日期表述为“乙方收到税务局出口退税款之后”。仲裁庭能否以“公平合理原则”为由,要求乙方在一定日期内付清货款?

为此,首先要弄清公平原则的含义。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作为民事法律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与“平均主义”有很大区别。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思想已有很大转变,但对于公平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模糊阶段,常常将之混同于平均。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官无法根据现有条文决定双方当事人利益取舍时,就各打五十大板,以为这就是公平。事实上,民法基本原则不仅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贯穿始终,而且作为一种立法技术手段弥补成文法条的局限性;所以,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法官可以根据民法典所确立的基本原则裁判具体案件。于是,对于基本原则内涵的解释、界定与掌握就变得尤其重要。否则,这些高度抽象概括的法律原则可能真的成为法官们肆意妄为的工具。这一点对于立法技术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尤其重要。

然而对于什么是公平,是否有一个合理确定的标准,却是很难说清楚的。徐国栋教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兄弟俩人分蛋糕,至少有七种分法,且都不失公平。两人平分——从人头的标准看是公平的;哥哥多分,弟弟少分——从年龄的标准看是公平的;谁更饿谁多分——从需求的标准看是公平的;谁是家长谁多分——从地位的标准看是公平的;谁先看到谁多分——从先来后到的标准看是公平的;用掷毂子决定多分少分——碰运气的标准看是公平的;谁肯多出钱谁就多分——从付出代价的标准看是公平的。公平标准如此之多,若要选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确定的标准,恐怕是不可能的。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辩论证明了没有绝对的公平。因而,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在多数情况下达到利益平衡。

但法律忌讳模糊的标准。尽管蛋糕有七种分法,法律只能明确选择其一。在兄弟俩人为一块蛋糕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法律选择了最后一种分法:谁肯多出钱谁多分。这是因为:若选择俩人平分,就有平均主义大锅饭之嫌,这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是不允许的;若哥哥多分弟弟少分,或谁是家长谁多分,就有以大欺小之嫌,违背了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人生而平等”之理念;若选择谁先看到谁多分,则有以习惯法取代成文法之嫌,因为先来后到毕竟带有“民俗”色彩;若选择掷色子碰运气,这就更不用说了——禁止赌博!若选择谁更饿谁多分,这种按需分配的方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得到认同。于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只能以按劳分配的方式选择谁肯多出钱谁多分——市场经济时代金钱正是劳动价值的象征。民法通则与民法理论在共有物的分割问题上也承认了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平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体制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官在运用公平原则裁判具体案件时,不能单纯的以利益平分作为衡量公平的标准。民法通则所确立的公平原则有其深刻法律内涵: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要均等②民事主体在民事权利的享有和民事义务的承担上要对等,不能显失公平,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义务和权利是相互对应密不可分的,通常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承担的民事义务,正是另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反之亦然③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注意资源占有和收益分配的合理化与平等化,在现有社会条件及其发展所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做到分配正义④民事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要公允,不得从事不正当经营,搞不公平竞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来调整⑤民事主体对民事责任的承担要合理。公平原则不仅适用于合同责任,而且适用于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对于公平责任已有规定。

从外延上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为情事变更原则和公平责任两项民法具体制度上。情事变更原则指作为法律关系存在前提的情事,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事先不可预料的变更,从而导致原来的法律关系显失公平时,应变更原法律关系的原则。适用情事变更原则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必须有情事变更。所谓情事,指法律关系成立时作为该法律关系存在前提的客观情况。情事必须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②情事变更必须是在法律关系成立之后消灭之前。③情事变更必须是当事人不可能预料到的。④情事变更必须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而发生。⑤若原有法律关系继续保持下去将显失公平。

公平责任,就是在损害既非高度危险来源所致,加害人又无主观过错,导致受害人既不能根据过错责任原则,也不能按无过错责任从加害人处获得赔偿,造成显失公平时,授权法官基于公平原则考虑,斟酌加害人与受害人双方的经济状况,判决加害人赔偿受害人一部或全部经济损失的法律规定。公平责任目前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堆放物坍塌致人损害;二是为双方共同利益而付出劳动或遭受损害;三是为他人或社会利益而遭受损害。

情事变更原则与公平责任呈互补关系。前者适用于合同之债,后者适用于侵权之债。在缺乏有关公平原则的立法司法解释、相关学术论著也不多见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指望法官与仲裁员们对公平原则有多么深刻准确的理解。因而,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笔者更主张对公平原则的限定适用。也就是限定在情事变更与公平责任两项具体民法制度上。

就上述案例而言,仲裁庭以《三方协议》未约定具体还款期限显示公平为由,裁决乙方在一年内还清欠款。这一做法明显与公平原则的立法意旨相违背。当事人之间虽未约定具体还款日期,但已约定“由乙方取得税务局出口退税款之后还清剩余款项”。至于税务局何时退回出口退税款,实属不可预测之情事。甲方在订立《三方协议》时不可能不清楚该情况,因而可以推断甲方已接受这一不确定的还款日期。此时仲裁庭若强行按照公平原则要求乙方按时付款,无疑是对合同的强行变更,置当事人意思自治于不顾。所以,本案中仲裁庭对公平原则的适用是不正确的。

唯一能够支持该仲裁裁决的理由就是诚信原则。对于诚信,古人谓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民法学上的诚信含义要广得多。简单的讲,诚信要求行为主体主观上不得有加害于他人的恶意,客观上不得有加害于他人的恶行。就上述案例而言,虽然协议并未约定乙方还款的具体日期,但乙方基于合同诚信履行原则的要求,必须尽早的、在具备履行条件之时及时充分的履行还款义务,而不能以合同未约定期限为由懈怠履行合同。从徐国栋教授的主客观诚信的角度出发,即要求乙方主观上要有为甲方着想之意愿,不得恶意拖欠款项;客观上要尽快的、在收到税务局退还出口退税款之时即偿还与甲方。事实上,仲裁庭没必要担心乙方会无限期拖欠,因为税务局退还出口退税款都是按照会计年度退税的,所以《三方协议》并非没有约定期限。

申而言之,对于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不仅要求法官对各基本原则的内涵有一定掌握,而且要求在适用时要注意各基本原则相互区分,不能张冠李戴。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公平原则与诚信原则之区别。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概念,诚信原则主要从主观心理状态方面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而“公平”作为调节人相互间利益关系的价值尺度,主要反映了调节相互利益关系所应达到的客观标准;诚信原则作为民法之帝王条款,具有高度抽象性,是民事立法最高准则,其立法地位高于公平原则。二者在民法中体现的具体内容不同。公平原则主要体现为:①机会平等化②权利义务相对应③公平责任④情事变更⑤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诚信原则具体表现为:①不为欺诈②恪守信用,尊重交易习惯③不得规避法律曲解合同④正当竞争⑤不得滥用权利。

但从本质上看,诚信原则与公平原则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诚信也好公平也好,追求的都是一种利益平衡。诚信,要求人们在主观上要符合“善意”、“诚实”、“信用”的要求。 “善意”按照民法有关过失责任的规定,要求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主观上不能有损人利己的心态,并且要以应有的注意程度防止损害他人利益;“诚实”要求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实事求是,对他人以诚相待,不得为欺诈行为;“信用”要求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讲究信誉,恪守诺言,严格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这些内容与公平原则中的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所持的“权利义务相对应”、“兼顾他人利益”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从追求利益平衡的角度上看,实现公平正是强调诚信的目的所在。

篇5:司法考试民法复习资料

甚至有些题目,是不存在直接的法条依据,需要结合民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司法考试以参加人数之多、难度之大、淘汰率之高被誉为全国第一大考许多考生跟我抱怨说,司法考试实在是太难了根据司法考试辅导的经验,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难度无论什么考试,如果一张试卷的满分为100分,我们拿到60分,换算成满分150分,则是拿到90分这只能说我们的水平一般甚至是比较差但是,如果在司法考试中,卷一卷二卷三和卷四每卷的平均分达到了考90分,那么四张卷的总的成绩为360分,结果是什么?考生已然顺利通过司法考试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实例,司法考试的难度可见一斑我们中国人擅长考试,托福、GRE我们一不小心就考了个满分,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司法考试能考到600分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司法考试的难度如此大,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内容的庞杂性司法考试考查民法、刑法、行政法、法理学、法制史等共计14门学科,每一个学科都会有所涉及其二,考点的变化性司法考试是一场名副其实与时俱进的考试,只要新法出台,一定会有所反应,例如2005年公司法修订,在2006年的司法考试中公司法考查的分值达到了40分左右其三,参加考试的人员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司法考试已经考过了近十个年头,考生和培训机构对司考规律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但是,司法考试,是一场精英考试,其通过率不可能高,如果高,那么它的含金量与价值则体现不出来因此出题人需要在难度上不断深入根据我的司法考试辅导经验,虽不敢妄自断言得民法者得天下,但是,失民法者失必天下这一点是十分笃定的纵观历年的司法考试,每一年的民法考查的分值如下:2002年,民法考查了80分;2003年,考查了65分;2004,考查了118分;2005年,考查了101分;2006年,考查了78分;2007年,考查了97分;2008年,考查了95分;2009年,考查了96分总体而言,民法占到了整个司法考试分值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司法考试考查的科目为十四门,由是观之,民法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民法除了具备司法考试总体的特征之外,相对于其他部门法尚具有自己的特性:其一,民法所包含的内容多,其内容涉及总则、物权、债权、侵权、婚姻家庭、继承以及知识产权并且每一个部分在司法考试中都会无一例外地考查到,每年都会占有一定的分值其二,民法的理论性强,并且理论难度在不断加深可以这样讲,在现今的司法考试中,直来直去地对法条进行考查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了例如,2005年卷三第1题考查的关键点即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对这个题目的精准把握,需要考生对意思表示理论有透彻的理解其三,在民法领域不断出台新的法律,需要我们不断地“喜新厌旧”我对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法条做过一个统计,2007年《物权法》出台;2008年《专利法》进行修改、司法考试司考易http:司法考试资料司法考试论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出台;2009年,《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2010年,《专利法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出现如此多的新增法条,我们尽可放心,司法考试一定会考到,并且会着重去考因为,司法考试喜欢考“重要的、新增的和例外的”例如,上文提到的2008年《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出台,那么2009年卷三第5题单项选择题考查的就是《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10条的规定2009年卷三第52题多项选择题考查的就是《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1至4条的规定,4个选项分别对应4个条文毋庸置疑,这些新增的法条的确给我们增加许多新的负担一方面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复习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新旧法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使得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并且,民法仅仅掌握法条是绝对不够的,即使考生能够将法条全盘背过,未必能应对司法考试法条仅仅是一个基础,考生必须领悟其所蕴含的真意,法条所反映的理论,才能够答对题目其四,民法题目的综合性强,民法中的一道试题,绝对不会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涉及到几个相关的知识点,这就提示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从不同的层面对知识点进行把握针对司法考试中,民法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品格,结合司法考试辅导的经验,特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将相同的、相似的、相反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复习例如,合同法中当事人的解除权解除权是司法考试中比较喜欢考到的知识点其出题方式往往是将不同合同的解除权放在同一道题目中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在哪些有名合同中规定了解除权、解除权的行使主体是单方还是双方进行总结例如,在著作权法中,哪些著作权人享有出租权、哪些主体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如,在专利法中,在哪情况下行为人享有侵权的抗辩对于类似情况都要进行总结第二,学会融会贯通一道考题往往蕴含几个知识点,因此,应当从各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例如,“一房数卖”的问题,司法考试中十分容易考到此类问题因为其所包含的知识点十分丰富,横跨物权法与合同法等部门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房屋买卖合同何时生效、数个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界定、何人有权最终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买受人的占有是否属于无权占有、一旦发生风险,究竟应当由何人承担、未能获得房屋所有权的买受人能够要求出卖人承担何种责任、责任形式是什么等等如果一道题能将这些知识点全方位掌握,则在考试中是十分不容易失分的第三,对重点的问题的复习要进行“地毯式搜索”,也就是说,对于重点问题的复习程度的要求是没有盲点例如,合同法中,债的保全问题,无论是债权人的代位权,抑或是债权人的撤销权,每年都有考到,并且考查的相当细致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对于这个知识点,不能抱有丝毫侥幸心理对于此制度,《合同法》、《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以及《合同法司法解释二》都进行了规定,因此,考生应当从其构成要件到其法律后果等要进行全盘的掌握其四,学会回避由于民法本身博大精深,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经常会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皆具备其合理性但是,司法考试不可能将所有的观点都考查到,司法考试采取的观点一般为通说这就告诉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要在这种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有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存有争议,没有形成通说,这种情形下,考生更不要为此类问题伤神此类争议的问题,在司法考试中出题人会尽量避免的,即使没有避开,其所占分值亦会很低,不会影响大局,因此,对此种问题,可大胆地放手第五,不要轻易放弃这一点是强调,民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对某些方向有些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畏难情绪,因此,就想到放弃例如,对于知识产权这一部分内容,绝大多数考生觉得其过于抽象,并且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总是把这一部分省略过去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民法的各个部分都会考到,我们复习的时候可以甚至我们也鼓励考生放弃一些,但是,放弃的内容都是小的知识点,对于放弃某一个方向,这种情形是要避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说过——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衷心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自己的奇迹,通过2010年的司法考试

篇6: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试备考资料

一、时效的概念与类型

(一)时效的概念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实。时效是一种期限,但又与一般期限不同,须有下列三要素:

1、一定事实状态的持续存在。所谓一定的事实状态是指占有某物、不行使权利等事实。

2、经过一定的期间,即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期间,这一期间谓之“时效期间”。时效期间为多久,应依法律的规定,故属法定期间。

3、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即发生权利得失的效果。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的期间后,当事人或因此取得权利,或因此失去权利。时效对民事权利所生的得失效果,是时效的功能之所在。

时效的法律性质是:

1、就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而言,时效属法律事实;而就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作用而言,时效属事件。

2、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所以时效期间属法定期间。

3、期间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发生一定的效果,亦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无时效的.效果存在。

(二)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

依时效的事实状态要素和法律效果要素划分为两类: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

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于时效期间届满时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时效。因其事实状态须占有财产,故亦称“占有时效”。取得时效的命名是相对于法律效果而言的。我国现行民法没有关于取得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持续不行使权利而于时效期间届满时消灭其请求权的时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是丧失请求权,亦即使权利人丧失依诉讼程序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权利”,该“权利”学理上谓之“胜诉权”。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但其权利的受领保持力仍存在,即义务人自愿履行义务时,权利人仍有受领权,义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以不知道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已给付的履行。故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是消灭权利的最主要的效力,而非实体权利的全部消灭。就其消灭的最主要的效力,亦即请求权效力而言,诉讼时效又谓之“消灭时效”。

二、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意义

诉讼时效的意义主要在于促使权利人即时行使权力,便于人民法院以司法审判的方式更好地保护民事权利。长期不行使权力,一旦发生争议,会导致司法审判对有关事实、证据认定困难。诉讼时效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人民法院及时解决其他民事争议。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所谓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某种权利存续的法定期间。权利人若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除斥期间届满后,该项权利即告消灭。例如,《合同法》规定,对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权利即消灭。这里的1年期间就是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是因为时间的经过而引起权利变动,两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1、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满的法律效力是某项实体权利消灭;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是消灭胜诉权,不消灭实体权利。

2、适用的条件不同。除斥期间届满,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有关规定,无需当事人提出主张,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也可以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再要求返还。

3、期间不同。除斥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法律规定多长时间,就固定为多长时间,不能变动;而诉讼时效则可因各种原因中止、中断甚至延长。

(三)诉讼时效的种类

我国民法设立了两种诉讼时效,即普通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

1、普通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规定的,适用于普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民法通则》的规定,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

(2)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四种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适用短期时效的情况看,多属证据容易灭失或现物(钱)交易,其纠纷宜从速解决,故时效期间较一般为短。

(3)长期诉讼时效,指期间为20年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它和2年的一般诉讼时效不同之点在于起算时间不同,而且适用于“不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特殊条件下。《继承法》第8条关于“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的规定,除了起算的时间外,其延长也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

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法律上认为有必要适用更长一些或者更短一些的诉讼时效期间,因此进行了特别的规定。比如,《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上一篇:你是一片美丽的云彩诗词下一篇:如何上小学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