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崔峦讲话稿

2024-06-27

整理 崔峦讲话稿(精选4篇)

篇1:整理 崔峦讲话稿

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崔峦

一、课改的原因、愿景

1.改变以往课程陈旧、凝固、封闭、讲话的弊端

2.破三个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实现三级管理:国家、地方、校本,使教学途径、渠道更多样化,特别是母语的学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3.减轻师生过重的可也负担

4.提高各种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的进步和成绩

1.首先是课程理念的进步,不仅语文,其他课程也如此。这次课改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可以与世界先进理念接轨的东西。就语文而言,第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被提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第二,正确把握母语教育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旧方式。第四,努力创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跟生活、自然、社会、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每一个学校、老师都要有这个意识。

2.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进步。一是课改引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将其作为与识字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的综合型学习,更加开放自主,不论体验式、参与式,更能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第二个进步就是对教科书地认识和使用,一方面,认为就开始是罪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普遍引进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把整本书的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3.再次是教学方法的进步。首先,我们 广大老师在认识上,接受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课改,深入人心。老师们也在努力把这种认识转化成教学行为。其次,我们在尝试教与学的方式方面,起初比较肤浅,只做比较浅显的一般性课堂讨论,没有目标性,后来才意识到效果不佳,问题不小,赶紧回头探讨。后来,经过反思,浅层次的自主学习不够用的,还要理性回顾。开展有目的有效果的课堂学习。第三,在局部有突破。比如,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进行儿童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有突破。

第四,教学评价的进步。大家认识到评价非常重要。要做到“三全”:全面,即听说读写宜并重;全程,不能只看期末一次评价;全员,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也参与进来。是指挥棒,柳斌说过“评价是瓶颈”“评价不改革,课改就会夭折”。我的感觉,评价的改革还是比较滞后的。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改以来,一度出现了否定本土教学传统,照搬国外经验的现象。其实,我们有两三千年的教育传统,从孔子到叶圣陶,很多优良传统,在课改开始的那段时间,被丢掉了。

第二,一度出现了重人文、轻语文的倾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度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导致了基础知识技能的被削弱。这情况在小学最为严重。识字、写字等语文基本功被无意中放弃了,只知道分析“人文”。

第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没有内容方面的要求。结果导致语文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分析内容。

第四,到目前为止,全国层面上存在着“重教轻学”的现象。从预设到教学,老师基本上是站在教的立场上而不是学生立场上实施教学,这必然导致教师的过度控制。问得多,讲的多,包办的多。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的时候指导不得法。表现在过度地控制、牵引,老师过于强势。指导学生上,还缺少具体有效的办法。

第五点,我们看到的是课改之后,大面积的师生负担过重,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课改本来想减轻师生负担的,现在的负担没有减少,个别的甚至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不高,我们很敬业,很努力,但是不幸福。我常说,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给我们的不多,但是我们真敬业,真用功。温家宝总理也鼓励我们,面包会有的,一切会有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学习和工作要投入,休息生活的时候也要投入。

四. 关于阅读教学

必须把握年段目标,不越位,不缺位。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孩子大致知道字词句的意思。要积累语言。利用记忆最佳期积累词语和段落,低年级的文章大多很优美,可以背诵。最终要的,要全面打好学习的基础,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基础。读出长句子中词语的停顿,培养语感;了解少量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优秀段篇。

中年级要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明白意思,还要知道表达效果。第二,要重视段落教学。指的是三个意思:要学会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理清段序;初步了解构段的方法。有了这些,在高年级就会自然水到渠成。第三,加强朗读。读熟,读出感情来。还要训练默读。我们成年人不会大声朗读,但是现在孩子训练了朗读,忽视了默读。这是不对的。低年级到高年级,应该是朗读的训练逐步递减,默读则是递增。但是我在各地看到的课堂是充斥着朗读,忽视了默读。所以要关注默读,中年级的孩子要训练他们边读边思考,培养批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读后有感受,有质疑问难的能力。第四,中年级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培养孩子整体把握的能力。略读与精读一个样,是不对的。重点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够关注重点,整体把握。所以,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词句段。

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首先是体会词汇的含义、表面的意思、背后的意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等都能搞清楚。其次,是重视篇的教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孩子理清文章的顺序,而且各种文体区别对待。第三,要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关注表达,读中学写。这是解决作文能力不强的办法。第四,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要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教给孩子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千万不能,把不同文体的文章,教成一个味道。

学会浏览,根据需要分析处理加工信息,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要求。信息时代,非得学会浏览不可。培养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四年级的美国小孩可以写20万字的文章,靠的是大量搜集信息。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要求,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还有听记的能力,在中学语文老师那里会发现,小学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中学,跟不上趟了。原因就是不会记笔记,不能提炼信息。比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文章的条理顺序弄清楚,加上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边讨论,一边学习。听,能抓住要点。记,能快速条理记下来。

五、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找准起点,抓准重点。教学上的浪费,不要过于深究课文内容,学生已经明白的地方提问频频,喋喋不休。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孔圣人早就说过

教学的起点应在学生的“愤”“悱”之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悱是极其正常的、时有发生的学生学习的困境。我们老师怎样能捕捉到学生的愤悱之处呢?一定让学生自学,一定要让学生质疑问难。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察言观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学生共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发现,这个愤悱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28定律,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内容里面,有80%是学生自己或和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能够解决,只有20%属于重点难点。这20%是老师需要用力的,是需要指导、引导、辅导、诱导点拔学生学懂学会的。我们老师抓住20%愤悱之处用巧妙的引导点拔,在他们心求通而未得时帮助他们开启意,在他们口欲言而不能时引导达其词。具体地说在学生预习、初读课文以后,在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在他们口欲言不能时引导他们达其词;具休地说,在学生预习或初读课文后他们有所感悟的,有所理解的,我们就不讲不问了,我们的教学起点应该聚焦在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上,从这样的问题开始进行教学,带着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师生共学解决问题,在教学之后,学生可能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是正常的教学。

篇章的教学,这涉及到方法,涉及到能力,涉及到习惯。篇章教学的方法。我们要教给孩子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比如从低年级,借图画阅读逐渐到读文章想画面,到把握主要内容,到学会质疑问难,到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

现在我们存在一个问题,不管什么文体都照一个模式来教。其实课标讲得很清楚。要教给孩子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读诗歌,读一般的记叙文,读小说,读说明文,读简单的论说文,都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什么?根据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语言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来决定我们来怎么教。另外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的技能。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定应该是学生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教学。

我主张略读课文,用几遍读的方法来教。用几遍完整的读来教,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由低到高。

第一遍读,要认识这一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还有少数难懂的词。

第二遍读,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落实。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做一些检测,要落到实处。有的学校搞得很扎实,把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写在黑板上,课上不能达标,课外达标。

第三遍读:通过快速地默读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大意,也就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出现内容不完整,语言不连贯,教学就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每节课都在做这件事,每节课都不落实,时间花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学宁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你训练什么,就要训练实。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会概括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体裁文章概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如一篇写事的文章不能少了时间,什么地方,主要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语言要连贯。概括说明文、概括诗歌的方法另外的特点。我们老师在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有形式主义的毛病,往往流于形式,训练不落实。

第四遍读:让学生快速浏览,你很欣赏的语言是什么?精彩的、给你留下印象深的语言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事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人物是什么?你感到哪方面的写法是可以学得来的,让学生作些交流。我认为到这儿,阅读课文的教学可以了。阅读课文一个课时用几遍读的方法教学,是比较实用的。

还有浏览,这次课标提得很明确,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处理、加固、应用信息。这非常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学会浏览。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这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能力。我们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要初步教给孩子学会、掌握浏览。

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内,广泛开展儿童阅读。

低年级以读古诗词、蒙学读物、童谣、儿歌、绘本为主。中年级以读古诗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高年级以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外名著为主,建立一个儿童阅读的序目。总的我主张:厚今薄古,厚中薄外,阅读经典,养成习惯。让读书陪伴终生。

篇2:整理 崔峦讲话稿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 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崔峦讲话

各位亲爱的老师,我还想说一句感谢的话,我真诚地感谢坐在会场里坚持两天半来认真听课、认真的思考,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平时辛勤地操劳,这几天认真地学习的可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大会总结,本来不想讲什么话。这两天有不少老师希望最后大会要有一个态度,有一个看法,我们评委在议课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也有必要说上几句。那么,我们临时加了一个环节,由我代表评委们来做一个听课感言。

讲得对的,是大家的意见,讲得错的,由我个人来负责。这个发言很简短,老师们不会太辛苦。

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兴奋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2.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

1.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像字词教学,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与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区别不大。

2.一些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理解的,已经懂得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上这样的课的我们为学生感到痛惜。

3.有的老师,或者说相当多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学霸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

4.依标扣本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些课上,或者说相当多的课上,利用相关资源,又显得不够。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5.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 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加强。

6.关注学生,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目中无人,也就是目中没有学生,走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地存在。因此,我们难见到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生成的课,其实效性大打折扣。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少有实效。刚才看了香港老师的课,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

7.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我们看得出老师是想努力挣脱内容分析的桎梏。但是,课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又落入了内容分析的圈套里。我们老师的提问有许多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琐碎、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我以为,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

8.我们的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警惕那种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指导。我们比较提倡的是,根据课文整体的情感调子(基调)来读出自己的感情。

9.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比如说,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其他的课型,应当有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

10.字词教学有所重视,因为我们在长春会议上强调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有些改观。但是,字词教学的年段性、阶段性还不够明确。有的在教学中,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比如,中断教学的思路来进行识字写字,这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字词训练还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3:崔峦老师的讲话

一、回顾与展望——课改十年反思

(一)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反思 1.课程理念的进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崔老师讲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但又是语文能力所概括不了的。他盛赞淄博潘南小学的学生敏锐的语感,决非一日之功。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①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多读、多写、多积累。②遵循并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加强汉字的书写,阅读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② 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③过程中关注个体的差异。综合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④倡导自主探究,又不排斥的有意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4)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设。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

通过大家的努力,语文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有所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密切关注学生实际),来不断关注语文课程的内容、途径,加强各科融合,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使语文课程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2.教学内容的进步。

(1)课标精神列入语文教学内容。(2)引进教科书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

只教教科书是不够的,还要引进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多读多写多练,特别是读整本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做到针对学习、生活的需要,为需而学,为需而用。3.教学方法的进步。(1)学生是主体(2)单元整体教学法(3)拓展阅读法

观念在变化。

1、学生观在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生本”教学。

2、教师观在变化,主导作用,服务的角色,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教学行为在变化。追求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努力地在教学中体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局部上有突破,有新鲜的经验。4.教学评价上的进步。(1)全面原则(2)全员原则(3)全程原则

师生教与学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全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员的评价。

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课程资源方面,不加选择地引进甚至丢掉了教科书,丢掉了文本;学习方式上流于形式;阅读教学一度重人文轻语文轻训练等,导致效率不高。还有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期积累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强势,牵引过度,学生缺少主动性,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没有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根本改变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有效性、时效性还不是很高;师生负担还比较重。有调查表明,师生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的累,学的累,幸福感不强,幸福指数不高,有人说,本次课改,认同度高,满意度不高。还是需要深化改革。

(二)课改以来的问题

课程的认同度高,但满意度不高。

1.课改初期存在否定传统,照抄别人经验的错误。2.重人文轻语文。

3.弄不清语文教什么学什么。4.重教轻文

5.课改后师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

(三)失误原因 1.对课改性质认识不清,摇摆不定。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一体两面。

(2)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要用课文、阅读教材本身感染、熏陶学生。(3)语文教学应该既得意又得言。2.思想方法的原因 3.教学内容上的原因

(1)教材本身有问题、阅读独大,习作指导被严重削弱。(2)深层原因是人才观的问题,唯高学历是举,导致竞争下移。

(四)怎样改进 1.深化语文课程标准

(1)吃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超标也不降低。(2)回顾各学段的目标.低年级目标:

①识字、写字、学词;

②初步的朗读训练,读正确,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指读,不唱读,会停顿。

③大致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④积累语言。

中年级目标:

①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②重视段的教学(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体会构段方法。)③加强朗读训练默读。④略读课文粗知大意。⑤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目标:

①体会词句后面含着的意思,体会感情色彩。②理清文章的顺序,表达方法。③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④根据需要来处理信息。

2.加强识字、写字,重视词汇教学。

3.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扭转只分析教材的局面。4.大力加强习作教学。随堂练笔常态化。5.让儿童阅读走进语文课程。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

总结我们的“十年课改”是:“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在新课改实施的第三、第四个年头时,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字体潦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课改以来,我们对低年级教学的忽视、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研究有所放松。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作为。因为低年级在基础教育中处在最基础的部分,处于语文教学“金字塔”的最底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这个比喻形象直观的说明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十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崔老师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习语文打牢基础。他说道,修订后的“新课标”有几个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

反思:一直以来,许多老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很普遍;更不知道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在,学习课文也如中高年级一般条分缕析、感情朗读;许多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正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没有遵循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效率极为低下。

2、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崔老师指出,新修订后的“课标”规定,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习生字,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教学要点是:学会拼读;只要抄写,不要默写;教会学生查字典;加强运用。

反思:以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新修订后的“课标”重新明确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希望我们认真领悟课标精神,能准确把握这个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三)坚决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做到“主动记,记得牢,写得好”

崔老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坚持识、写分开的原则,鼓励多认,体现少写。他指出新修订“课标”识字、写字指标: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明确了识字、写字的具体要求,操作性强。

如对要求认识的字,崔老师强调要整体记忆、反复记忆。第一次学习,要给以强烈的刺激,不必进行繁琐详细的的字形分析,要把字放在词语、短句、句子当中学习,学生记忆更牢固。要根据造字的方法(形声、指事、会意等)。识记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要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近平段时间学习的生字(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阅读等巩固生字);要引导学生辨析和记忆同音字、形近字;学过的字词要放在词语、句子、文段中巩固;要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少做“亡羊补牢的事”;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识字)成果,鼓励建立自主交流的机制。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逐字分析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然后让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能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或者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生字的老师有,但还不是很多。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汉字的研究,对汉字造字文化知之甚少,故而无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去识记生字;其次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意识,故老是用老一套单一的方法去教学。此外,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生字,故而学生的生字回生率很高。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只重视教课书上的生字,结果学生的识字量极为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识字教学,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写字方面,崔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要求):要按照写字规律来教写字,加强书写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笔的占位、结构比例,各部件的穿、插、避、让;一次练习,书写不超过3个,要写的一个比一个好;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写,做到天天练。另外,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要求学生写词语,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在这里,崔老师提出非常具体的写字教学要求,老师们只要按照这个要求落实好,学生就基本能写好字了。

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对写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错字多。我们应该给予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写字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育人工程,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品格,它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和专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它能让学生感受美并创造美。而且,一手好字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正如崔老师所说“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

(四)朗读训练重点:正确、流利。

崔老师指出:一年级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不合适,这并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一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而“正确朗读”则包含:读准字音(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出长句词语的停顿,诗歌中的韵律„„语感的培养要靠训练、积累。另外,崔老师提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默读,默读能简单提取信息。他指出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在存在问题是:重朗读,轻默读。他向我们阐明了默读的许多好处。反思:这些年,我们一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都把握不准。教学课文时,总是让学生“读出感情”,学生读不出感情,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启发、点拨,极力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是“超纲”了,真难为我们的孩子了。

(五)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教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会上,崔老师向我们明确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他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好词好句、常见句式、优秀诗文、精彩片段„„;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学会读图,做到图文交互使用;诵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体验感情;读后能提出问题。他强调: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反思:因为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结果我们的低年级老师教学课文时,竟也像高年级那样条分缕析,逐段教学。这完全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学习了

一、两年了,说、写一句话还是不通顺、没条理。

(六)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儿童的生活的幸福感,能提高儿童的思想精神。“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要求“要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把阅读纳入我们的课程里。”

反思:对此,我是万分赞同。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令学生终生受益。另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我们就要付出10倍、100倍的气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期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我期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书香里,在书香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七)全面提高学生的会听、爱说、乐问的习惯。

崔峦老师指出: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说活动占了全部言语活动的75%,可见听、说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他建议(要求):要教学生讲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要教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从别人的说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有问题敢问,有意见敢发表;能复述故事,能讲见闻,在交流中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和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能力,可与写结合起来,如听写词语、句子等。

反思: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个人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有极少的说的时间,而且有机会说话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成了“沉默的一群”;而且,即便是口语交际课,因为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当,能得到说话训练的学生也是少数。同时,老师普遍觉得听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会的能力,于是往往忽视了听的训练,结果,读了几年书,学生仍然不善听、不会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了,课堂上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生为主”,要指导学生听,鼓励学生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八)鼓励写句子、写话。

崔老师要我们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每天摘记一句;写自己的见闻、想象,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问别人,查字典,用章节或画画的形式都行。激活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他讲到有的学生写到:云是天空中的棉花糖。风是一个爱吹口哨的小伙伴。这是多么新颖的想象。

反思:因为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没有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自由、大胆表达,没有千方百计给孩子展示、表达的机会。于是,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热情日渐消退。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所以,我们应多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画画写话、写日记,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有大的发展、提高,达到他们应有的高度。

9、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崔老师建议,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学习语文。

反思:这一点,我们做得尤为不够。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把教科书当做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一切学习都围绕教科书展开。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视野极为狭窄,见识极为有限,思维极为僵化。其实,我们每天都处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身边的一切事物皆可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例如,报刊杂志、广告招牌、电视媒体、广播新闻、药品说明,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交往中„„学习语文。这是学生学习母语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

(十)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崔老师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倾听、讲普通话、正确的写字姿势、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

反思:习惯改变命运,习惯从娃娃抓起。好的习惯终生受用,坏的习惯遗恨终生。崔老师在报告伊始就说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许多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故我们的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老师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低年级教师常常缺乏这个意识。如学生写字时,有的趴在桌面上写,有的甚至歪着头写,有的斜着身子写等等,姿势各异,很不规范,但我们的老师竟视而不见,不提醒半句,可见这些老师脑子里根本没有“习惯培养”这个意识。至于其他的良好习惯,如讲普通话、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他们更加不重视。这样的结果是,年级越高,我们的学困生越多。这除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外,忽视良好习惯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重视培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但有助于学困生,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

三、阅读教学的改革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1.三种能力:

(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由显性的到隐性的,进行简单的推测。

(2)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由词句到段篇,由浅层到深层。

(3)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老师阻碍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习惯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变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阅读教学需要改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自我,不能独立思考了。要加强鼓励孩子对文本作出评价,培养评价文本的能力。比如从文本内容上,表情达意上,对语言,对写法谈自己的评价,对人物作出评价等。

2、四种技能:“

(1)朗读:即放生有感情地读,传达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2)默读:即不出声地读,独立思考的、沉下心来的读,能从整体上了解内容,读出初步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少看到静静地沉下心来的读。建议加强默读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默读是比朗读更重要的、更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技能。

(3)略读:即比较快的读,读后粗知大意,不要用精读的方法,要更快的读,一目十行地读,主要通过浏览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4)浏览:更快地读,一目十行,与需要无关的不读,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3、五种习惯:

(1)自学和预习的习惯。中高年级:先学后教,自学在先。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和伙伴自学。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由查字典,到查词典,到查阅各种资料。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一画,批一批,注一注,高年级做一做摘记。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即听记的习惯。、从低年级听写字词句训练。由读一个写一个跳出来,到读两个,三个,到读一组写一组,培养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到听一段话,抓住要点写下来。中高年级,结合训练点做一点随堂笔记。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修订后课标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小学最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儿童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篇4:崔峦老师给江西教师的讲话

点评江西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各位江西的老师们,上午好。我上一次来江西是两年前,两年后,借全国小语会在南昌举办小语会,又一次来到江西。一是想见大家,二是向大家贺喜的。

此次赛事,我们江西拿回了两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我对江西小学语文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刚才我们听了这节课,从大家的掌声中听出了大家的评价,评委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堂课的成功有一半是五一班学生的功劳。

我说简单说说我的印象,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老师是从这样一个高度进入到这篇课文的。老师是从整体入手的。他先从整体入手,抓课文的主要内容。中高年级的教学,对一般文章来讲(诗歌除外)都应该这样做。可贵的是在参赛中没有忘记词语的教学,巧妙地引出一些词语,说明他对字词教学的关注,处理得很巧,从图片引出这几个字词。

接下来,从整体到部分,他想抓二,一抓了不起的父亲,二抓了不起的儿子,这堂课主要抓了不起的父亲。教学的层次是从事情到心情到情感,先弄清事实,让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来找一找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父亲是了不起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抓了三个语段。

一是“警察„„”,二“挖了„„”三是外貌描写。从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写出当时的心情,用朗读,再通过外貌描写在头脑中树起伟大父亲的形象,体会一切源自父爱,最后通过一些资料拓展,通过小练笔强化学生的印象,比如你父亲,你想对儿子说什么,用进入角色的办法,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这是我觉得值得学习的第一点。

第二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强。这一次有不少的课,教师过于强势。老师话多、问题多、活动多,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就少。周老师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的时间和训练的时间。如: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自主读书。再如,进入部分时,让学生默读、画批,体会这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我看到全班学生真读了,真思考了,进入了很自觉很主动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学需要这种状态。

第三点,周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孩子理解第一个语段的时候,他用的方法是,先仔细读,再找出主要的句子,特别是关键的语句“谁愿意帮助我”,这个一共出现了三次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父亲心情的变化,由恳求到急切到近乎崩溃。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语段的方法。

第四点,在短短40分钟里,学生十分投入,教师方法、手段都比较多,学生活动比较充分,读、思、议、写,融为一炉。特别是最后的写,从两个学生,可见一斑。

第五点,也是次活动比较欠缺的,就是拓展。这次老师们依标扣本很好,但很多老师仅仅读这一篇,而周老师用了两个资料。一是插入洛杉矶的图片,这是很好的背景资料,把学生带入情境。二是介绍父亲外貌描写的那一部分,插入汶的资料,又加入一些精彩的语言描述,在孩子脑中留下父亲的伟大形象,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对学这篇课文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还有一点,我很欣赏,周老师有个问题提得好:理解第二个语段时,周老师抓了一个“挖”字,他的精彩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他挖了36个小时,而是这样写”,这个问题好就好在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有什么作用,是这样一个提问。我主张老师们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尝试着进行运用。这是体现语文味的很重要 1 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周老师课的不足,我想说:没有十全十美的,尽管是特等奖的课。因周的第二课时我没听,不敢下结论,如改进的话,还可在理解内容,感悟语言中渗透一些表达的方法。如外貌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课的外貌描写很简单,为什么要这样写,应让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上是我对周老师课的简单看法。

下面我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我想给大家添一把火,我希望两三年后,我再来这里,希望出现更多的好课和优秀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春预备会上,我提出:要把目标搞明确,要提出整合的三维目标,要突出年段的语言训练的目标。

我们一定要把语言训练点、能力训练点、方法习得点搞得非常明确。这三个方面不一定每一课都有,但要根据年段、课文的特点来体现。

第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有所创新。坚决摒弃繁琐内容分析的做法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作法,把教法、策略铆定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

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在这方面在观摩活动上也是有进步的。繁琐分析不是很多了。

第三,学生要真学,充分地学,老师要善导,有效地导,展现真实地教与学的过程。积极投入„„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学生要全体投入地学习。

我还希望语文课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实效性、语言训练、善导、真学。

加强语言训练,必能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这是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课改七年来,我们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其中一点,就是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投入和达到的效果不成比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师生幸福指数都不高。

我们的理想境界是轻轻松松地学,我特希望学生学得幸福,老师教得幸福。为什么会不幸福,我试着分析分析原因。

1、前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偏向了人文性。许多专家都这样说,不光是我。就是那些游走在全国的名师,他们的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表现在重内容轻语言,重文学,轻文章,重感悟,轻训练,得拨高,轻基础。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是基础工具的学科。他的基本功能是教学生学语言,是教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语言本身承载着文化,不需过分挖掘,语言训练得好,必然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掌握工具的同时,必然会体会人文性。

2、教学的阶段目标不明,各年级都在分析内容,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存在。我们上课时定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对准年段,有时还两表况还同时存在。有些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这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得必有失。低向高靠,造成字词教学不扎实。课标明确规定,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整堂课都去分析课文,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领导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所以现在开始修改课标。低年级要牢牢地以识字、写字、学词语为主。掌握3000汉字,会写2500,是整个小学阶段的硬任务,硬道理,不然会出现,中高年级错别字连篇,词语贫乏。

中年级应该重视理解词句,加强段的教学。

高年级抓篇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写法。

现在的情况是,在人文内涵上倾其全力,结果是学生得意忘言,在语言上没有提高。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老师们要依照年段目标,把不好的不教的搞明白,这才能知道应在哪些地方用力。

3、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不高。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特别是一些观摩课,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看来没有问题的课,实际上是问题很大的课。我们教学的浪费,一方面在于深挖内容上,另一方面是在学生已经心领神会的问题,老师还喋喋不休。

如有学生初读时谈理解和学完后再谈理解几乎没有差别,那么,我们这节课做了什么呢?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老师问来问去,答来答去,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评委说,真为孩子痛心,宝贵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地浪费过去了。

教学的起点在哪?应在学生的奋非之处。奋非是学生时有发生的学习的困难之境。老师要让学生自学、质疑,查颜观色。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奋非之处。这是学生在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境界。任何一篇文章,包括《猴王出世》这样的半文半白的文章,也不是学生一点儿都读不懂,而是有80%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始阶段,学生谈感受时,已经懂得了就不要弄了,要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一番风顺的,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

现在口号很多,这个语文,那个语文,有20多种,我以为,任何的定语都不能完整准确地概括语文,语文就是语文,任何限制,都是窄化语文。我主张,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教学风格的精彩纷呈,不能轻易提口号,立名目,立山头,从一开始提某某语文,就是在给自己画地为牢。我以为,小学语文,就是语言,就是文章,不会过去地拔人文,语文不是文学。

语文不同于大学的文学教育。这是第5.6、从面上看,儿童阅读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在课内外广泛阅读,还没有成为小学语文天经地意的事情。美国就很重视阅读能力。中国老认为抄抄写写才是作业,看课外书不是作业。而在美国,课外阅读才是最重要的作业。美国四年级学生的暑假作业是读40本书。我们的阅读少得可怜,因此也就无法期待学生有更高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智力、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惯。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也告诉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在近60年的教育历史中,左右摇摆。

比如:

教育大革命,把语文上成了政治课、思品课。这也告诉我们,上成政治课、思品课的课不是语文课。

1953年,在全面学苏联的时候,一堂著名的课《红领巾》教学,告诉我们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加强学生的活动。负面影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分析课。小学语文课有文学化的倾向,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961,文汇报有一场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1961年,文汇报发表社论《试论小学语文的目的和任务》,并提出了实现目的的途径。

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社会人文精神丧失,也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上。1997年《北 京文学》有三篇文章,引起讨论,这一次讨论人文性胜利了。专家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人文性。小学语文过分强调人文性,是受这个时期的影响。

昨天,我说我们处在调整期,是要告诉大家把握住小学语文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咬住语言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语文教学要描准目标和任务,要追求实与活的统一,实是基础,活是我们的追求。

小学语文要教什么,学什么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内容。图文、资料等有助于小语学习的,都可以引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六年只教12本书是不行的。远远不够。阅读一定要增量。不能教什么,学什么。阅读一定要增加数量。

小学语文仅教课文行吗?叶老的那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现在看来,台湾和香港的老师理解这句话更到位。他们在内容理解上花很少的功夫,而是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

既然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小学语文的能力的,我们就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怎样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呢?就要把握住年段任务要求,找准三个点(三维)进行有序的训练。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老师们就要不断教给识字的方法。再比如,利用偏旁归类等方法进行巩固识字,我遗憾的是这次大赛中没有看到。

在掌握识字方法、主办识字、写字的习惯方面,需要老师细心、潜心、耐心地辅导。比如,阅读学习,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若干方法),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在表达中准确地选词、用语、潜词、造句。

句子的教学也一样,有训练的次序。先要教给理解句子的方法(若干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名子的含义,在中年级编上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要理解句中含着的意思,理解弦外之音。

再从方法上说。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要有基本的相同的规律,又要有不同的方法。读一篇文章也要有方法。如一年级如何借助图画来读,看图想画面,质疑问难提问题等,都需要培养。

还有,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阅读的方法,这也是精读教学的目的。

略读的目的是,粗知大意,抓主旨抓大意的能力,才设略读课。这次,浙江的课上得非常好,本是略读课,他上得比精读还精,而孩子对课文整体的印象没抓住。

这节课抓住两点就能成功。

第一,它是半文半白,要抓住词语,如“虫”的意思,与现在不同,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要关注学生,知道古今词义的不同。疏通文字是要做的。

第二,要整体把握。一定不要教精读课文不一样。它与精读课文不一样。我建议要用几遍读的方法教,要抓整体。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肯定有学生不理解的词和老师认为值得关注的词,老师要提出来做检查,做指导。

第二,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办法是同位互相检查。

第三遍读要抓主要内容。很多课都抓主要内容,但都抓不住,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语言不好,教师要帮学生修改。到了五年级,学生应可用两三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表述清楚。

第四遍我们再做一点点提高。有美的、好的句段,我们要欣赏地读一读。到此为止,我们略读教学就完满了。不宜用抓住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方法来处理略读教学。精读、略读、浏览,它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这一次浙江的课是很可惜的。

小学语文怎么教,怎么学

为什么学生学着学着就不爱语文了呢?首先教师要喜欢。让学生读的、背的、作的,一定自己先做。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要相信您认为比较差的那个学生。舟舟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1、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别人肯定他。

2、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四个太阳

3、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低年级要加强写字、朗读、写字;

中年级要加强自学、诵读、练笔;

高年级要加强自学、写法的迁移,少讲少问。教师要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提出几点要求:

1、提高精读课文的教学实效性。

2、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提高教科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把课外阅读尽可能挤进课内,广泛开展儿童阅读。低年级读,中年级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高年级要读他们喜欢的文学名著。

4、激活表达欲望,鼓励表达和练笔。可写循环日记,画与写话。

上一篇:案件警示录心得体会下一篇:激动人心决逐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