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崔峦

2024-05-28

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崔峦(精选4篇)

篇1: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崔峦

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

崔峦 2013.6 2013年6月13日下午14:00,在中国教师研修网进行了小学语文第二期网络研修活动专家讲座活动,主题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本期主题活动由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老师做主讲。本文由吴昊、富璐、赵放、马婧、赵晓雪五位教师根据视频整理,供大家学习。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研讨语文教学的问题,今天我们聚焦在“教学的目标的确定与达成”这样一个主题上,老师们,我们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有效性,做到省时高效,最重要的或者说首要的是要把教学目标搞清楚,我认为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我们搞好教学的一个前提,所以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研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要想很好的确定和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准确把握年段的目标,准确把握年段的目标是达成我们教学目标的一个根基。那么课标对小学阶段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习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提出的各个年段的目标做一个梳理,或者说我们把目标再集中一点。

我个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重点是进行字、词、句的教学,那么具体的说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我们要重点抓这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要抓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低年级我们应该把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作为重点,具体的说在小学一、二年级识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左右,还要掌握2000左右的常用词语,学生要有主动学字、写字的愿望,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第一个方面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学习正确的朗读课文,进而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我认为在低年级正确的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进而做到读通读顺,而不要把有感情的读作为主要目标,因为正确的读是基础,一定要训练好,有感情的读我们在今后的各个年级里面还能够继续训练。

第三个要求就是理解方面的要求,能利用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从课文里边提取简单的信息,请老师们注意在课程标准里边低年级的阅读理解方面并没有提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把理解得重点放在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和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能够从课文里边提取简单的信息,不要拔高要求。

第四个方面就是听、说、口语交际这方面的要求,低年级段主要是学说普通话,做到会听、爱说、敢问,有和别人交际这样的一个愿望。第五个方面就是写句子、写话这方面的要求,练习写句子、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局限在是写一句话两句话两三句话这上面。

第六个方面是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喜欢阅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0000字,能够在课内外的阅读当中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的段篇,低年级的课文都比较浅短语言比较好,我们希望老师能够带领孩子把多数的课文做到熟读成诵,在熟读的这个过程当中背诵的过程当中积累语言。

以上就是低年级段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的目标,具体到阅读教学来说,我们当前的问题是在识字、写字、学词的教育方面用力不够,而在分析课文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方面我们又用力过多,前者,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有不达标的现象,而后者理解课文内容这方面又有超标的倾向。

那么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词、句、段的教学,具体来说有这么几项学习的目标:

一、识字20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1600个字,掌握4500左右的常用词语,有一定的识字能力,那么在中年级识字、写字、学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是读的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学习默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画重点,批批感受,注注问题。还要学习略读,通过略读粗知大意,就是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个方面的阅读技能上都要进行训练。

三、是理解能力方面,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内容作出解释,能初步把握课文当中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和构段的方法,这里告诉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段的教学,由自然段到结构段。

那么在段的教学当中我们抓三点: 1.能够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2.了解这一段的叙述的顺序。3.揣摩构段的方法。

如果在中年级我们段的训练比较落实,学生有归纳段意、理清段序、了解构段方式这样的能力,到了高年级迁移到篇的学习当中就比较顺当。

四、是口语交际,听人讲话能够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表达感受并且能够主动的和别人交际。

五、习作方面,学写片段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三、四年级的习作主要的是写片段,还不是成篇的写作文,课标的要求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所以在中年级习作教学当中,我们的主要的任务是鼓励孩子乐于写,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和想象,而不要在作文形式上下太大的功夫。一般的说我们还不讲究开头和结尾,也不一定要分段表达。

六、在课外阅读方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以上就是中年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中年级现在得主要问题是,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区分不开,我们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整篇课文的分析上,特别是分析课文的内容上,对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说引导学生读懂一段话、一个自然段、一个结构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他们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清段序的能力,以及了解构段方法的能力这些方面我们关注的不够。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句、段、篇的教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目标。

一、识字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2500个左右,掌握7000左右的常用词语,有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遇到不认识的不会写的字自己能够通过借助工具书查词典能够解决。

二、第二项目标是读的技能的目标,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文本读出情感和语气,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大约300个字左右,默读之后能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还要学习浏览能够根据需要搜集加工应用信息。

三、第三点在阅读理解方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一个方面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方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个方面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再有就是领悟文章的基本表发方法,在中年级段的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到对篇的理解,并且能够对文本的内容、文本的语言、文本的角色人物、文本的写法谈出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四、口语交际。听人讲话,能够抓住要点,在讨论和辩论当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能够在稍做准备的情况下,当众做

一、两分钟的发言。

五、习作。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比较自觉地把书面表达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还能够对自己的习作从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修改。

六、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注意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我们还没有走出繁琐的分析课文内容这个套路。在分析课文内容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有的老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课文教学当中,有在人文性上深挖洞,广积粮,甚至对课文进行文学分析的情况,文学赏析的情况,这不是小学语文的要求,有点拔高了。我们要重视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即得意,也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引导学生来体会作者是怎么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容和情感的,这就是得意得言。做到即得意又得言。我们在得意方面比较用力,得言方面做得不够,以上就是我讲的这三个年段的教学目标。

再强调一下,低年级重点应该是字、词、句的教学,我们要从课文教学中,把时间找回来。低年级,要还给识字、写字、学词更多的时间。中年级的重点,是词、句、段的教学,我们要从整篇课文的分析中把时间找回来,加强段的教学。高年级的重点是句、段、篇的教学,我们要实现从重得意轻得言的阅读教学,向即得意又得言的教学转身,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根据以上三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里边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们来确定各册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每组的教学目标,乃至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比如: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的教学,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主张一课一得两得,不要面面俱到。以上就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准确把握年段目标是根基。

第二方面,精选教学内容是前提。叶圣陶先生在许多年前就讲过,他说:在语文教学当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还常说,要用教科书教,不是教教科书。语文教学要用教科书教,但不是教教科书。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例在何处?用教科书教什么?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精选教学内容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第二方面讲的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我们不妨从低、中、高,这个年段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面各选一篇课文,以它们为例子,来谈谈我们 怎么来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

那么,低年级,我们以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为例,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讲水的生态的变化,课题叫《我是什么》。文章的语言很好,这是一篇传统的课文,那么,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聚焦在以下方面。

第一个,就是识字、写字、学词。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这是教材里的要求。还有积累一些常用词语,比如“漂浮、暴躁、灌溉、淹没、庄稼、灾害”等词语,我认为,这是第一项目标。

第二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我刚才讲了,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我们应该用适合的语调来读,我们小学的朗读教学,有一个毛病,就是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不管什么题材的课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其实不然,像这样说明性,常识性的课文,不必有感情,但要用合适的语言、语调,这篇课文里面有一些长句子,我们还要指导训练学生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通过这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课文是有这样一句话:“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读这样的长句子不能一字一顿地读,也不能拖长声音地读。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恐怕在傍晚的后边,红袍的后边稍微停顿一下,我们老师要针对课文中的长句子进行范读,让学生仔细听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了,然后模仿着读,师生进行评议。这样一点一点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的语感。

第三个目标,就是阅读理解的目标。我刚才讲了,低年级主要是从课文里边学会提取简单的信息。那么,比如:说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你读了这篇课文,知道我是谁呀?我都能变成什么?”那么,学生通过从文本里提取简单的信息,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把课文很初步地读懂了。

第四个目标,说说水在生活中的变化。除了课文里讲到的你所了解的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变化,可以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因为这篇课文里有两处都用上“有时候....有时候....”当然,在说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甚至可以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用圈画来代替。

我认为如果这篇课文能够达成上述的四个目标,我认为就做到教学有效性,教学有一定的时效性。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篇中年级的课文,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叫《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通过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来告诉学生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使孩子有这样的一个认识。教学这篇课文,我拟定了这么几项目标,第一项目标,仍然是识字、写字、学词。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这是教科书里边的要求,还要积累一些词语,比如“富饶、威武、颜色、形状、岛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成群结队、千奇百怪、祖祖辈辈”等。到了中年级,我们要更加重视词语的教学,识字不是目的,我们要更关注学词。因为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用的是词而不是字。我们中年级,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更关注词语的理解、积累、辨析、运用,这是第一项目标。

第二项目标,朗读课文,读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背诵部分段落。那么,在朗读指导当中,我们要孩子从语言当中感受作者表达了对西沙群岛热爱,喜爱之情。我们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种情感表达出来。朗读课文要把握住基本的情感基调,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技术性的指导。这个词怎么读,那句话怎么读,这个句子要轻,那个字要重都不是。要把握住基本的情感基调这样来指导。

第三个目标,阅读理解的目标。知道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重点理解讲鱼非常多的那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讲鱼的那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先讲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成群结队的穿来穿去——多,然后用四个“有的”来讲“怎么多”具体讲“怎么多”,最后用一句话小结。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里鱼多的数不清”“简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我们让孩子在了解段意的基础上,在理清段序的基础上来了解构段方式。认识“总---分---总”的这样一种构段方式。

第四个目标,知道“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孩子如果把这篇课文读懂了、读出感情了,这个目的就自然达到了。我们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讲解。

第五个目标,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练习用”总-----分-----总“的段落段式写一段话。比如,写课间十分钟。先写一个总起句,然后分述同学的活动,最后再用一个总结句。当然学生对其他的内容感兴趣也可以写。这样我们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也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这样一个改革的方向。这是关于中年级的课文我们怎么选择教学内容来确立教学目标。

下面再举一个高年级的教材的例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叫《圆明园的毁灭》。像这样的课文,我们来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题叫《圆明园的毁灭》但是课文当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的关注。那么,我想提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还是识字、写字、学词的目标。因为课程标准里面讲,识字、写字时一二年级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它仍然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第一个目标仍然提的是这个方面。这一课认识的六个字,会写十四个字。这也是教课书里面的要求。这一课里面四字词语很多,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这方面的我大致看了看,比如“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奇珍异宝”等等。如果孩子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积累下来。甚至能够做到在口头和书面中灵活运用。那么对于他们丰富自己的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个目标,朗读、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讲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段落。

第三个目标,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能够抓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这两个部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两个重点部分来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还有体会课文当中重点词汇的含义。

第四点,在阅读理解上,我们还要关注就是了解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最后一点,运用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凭借课文给的信息和自己搜集到的图画、文字信息,运用一种方式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圆明园。写一段介绍文字可以,写一个介绍圆明园的宣传牌也可以。这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从上述各课的教学目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是怎么样来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识字、写字、学习的内容;朗读、背诵的内容;理解词句的内容;体会写法的内容以及语言运用的内容。我们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语文本体上。要选好三个点,凭借课文我们要选好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这样我们教学实效性可能更强。以上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精选教学内容为前提。

第三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起点。

记得我在若干年前就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年类似的话老师们经常挂在口头上。在报刊、杂志上也经常能看到。但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样的理念还没完全落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我这里有实例为证。2012年上海师大吴仲豪教授做过一次专题调查。主要是对常态化的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课文这两种教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他进行了比较。他用同一篇课文抽样调查大约六个班的学生,老师教读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和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在学生交流时给予一点指导这样两种教法产生的效果怎么样?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自学课文的效果并不比老师教课文的效果差。这就说明老师讲课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是低效的。很多的时候,很多的内容老师不问、不讲、不教学生完全可以自读理解。第二说明学生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一无所知的,往往不是零起点的。我们老师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懂。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是从零开始。这也是造成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第三说明学生有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关键是我们老师让学生自己学。所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找准教学的起点可以减少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听了20多节课。其中有一个一年级的老师教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的识字六,就是用数量词歌来识字。那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课教学有几个亮点。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最值得说的是老师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找准了教学的起点,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现在我们无论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生活的条件、教育的环境都和以前大不相同。可以说入学之前不识字的孩子几乎是零。北京有重点小学,对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做个调查了解能够认200个字的不在少数。认200、300字的孩子很普遍。可是我看一些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认为我们孩子一个字都不认识。如果这个识字课要求认10个字,那老师规规矩矩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其实我们在这里面就做了一些无用的功。我刚才讲的这位老师她不是这样,她了解学生学的实际,找准教学的起点。她是这样做得,在上课之前,她在黑板下方贴了许多很大的向日葵的绿绿的叶子。然后在黑板的中间很大一部分把这节课要求会认的14个字写在田字格里贴在黑板上。然后他用黑色纸把这些字遮住了。一上课,老师说明今天的学习任务以后让孩子从书桌里面每个人拿出一个向日葵的葵花来。这是老师事先放在孩子抽屉里面的。每个人一个,这个葵花一共14个花瓣。这个时候老师把黑纸揭开“今天要学的14个字都在黑板上了。请全班的小朋友认识黑板上的14个生字,你看看你认识几个,认识一个就在葵花上给一片花瓣涂上颜色。认识几个字涂上几片。全认识就全涂满。孩子一边认黑板上的字一边涂颜色。老师下去了解情况。然后老师问孩子,这14个字全认识,葵花的花瓣全涂满的有没有?如果有请举手。”班上有几个孩子举起手来,说明今天老师教的这14个字他们全认识不用老师教。老师说请这几位同学把你的葵花贴在黑板上向日葵的绿叶上。老师心里有数了,这几个同学已经都认得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用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了。老师在刚才巡视的过程中看到有几个孩子认得比较少认识两三个、三四个、四五个,记住了,老师记住了,然后老师就说"我请某某某同学,今天在这节识字课上做我的小助手,认字不多的几个孩子实际成了她重点关注的对象,用什么办法呢,用帮助老师学,帮助老师来教的办法来调动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她在整个这堂识字教学过程当中多次请这几位孩子领读,带领全班孩子读生字,给这些孩子以自信、以鼓励,同时也体现对他们更多的帮助、关注,这样老师在教学仪式心里就很清楚了,哪些同学教学内容是已经掌握了,哪些同学掌握的不是很好,而中间的大多数比好的认得少,比差的认得多,然后老师心里清楚以后,把所有同学都认得的字再读两遍就把这个字卡翻过去了,正面是用黑颜色字写的,翻过来就变成红颜色了,这说明这几个字是我们全班同学都认得了。

接下来再教大多数同学不认得的字,老师是分类的,她用归类的办法来教,比如三点水旁的,比如其他偏旁的,在归类教认字过程当中,老师就调动那些认字少的孩子的积极性,借助拼音读,领着全班读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随时把认得的字涂上颜色,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兵教兵”的氛围中慢慢的把这十四个字都认得了,那么这些向日葵的花瓣也都涂满了,然后请同学们都贴在黑板上,说明我们全班同学认识这14个生字的任务都完成了。当然老师还用了很多巩固认字的办法,组词语读,词语搭配读,把要求认识的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编成儿歌读、读课文等等。所以从她的课上,我们就看出来了,老师是非常关注学情。(1)上课是做了调查研究,(2)在教学过程当中分类指导,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师学习,上每一次课都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我们吃准年段的目标,我们还要了解教材编辑的意图,(3)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就能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四、设计教学活动是保证。

我们目标明确了,教学内容也选择好了,学生的实际也了解清楚了,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就要设计一连串的、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吴教授在刚才我讲的那个课题调查当中,他所用的自学办法大致是采取以下的教学过程来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自学,第二个环节是自学检测,第三个环节是教师指导。

学生自学,老师拿了二十分钟左右,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来进行自学,比如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

在自学之后,老师做一个检测,这个自学检测的题,不是上课老师出的,是由另外的人设计的、提供的,花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主要检测生字词掌握的情况,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等等,学生就按照自学检测题来回答。

接下来老师用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针对自学的情况,自学检测的情况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包括由学生交流自学的感悟、自学的感觉,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包括教师针对自学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时候我就想起来了,这个自学班的上述的三个环节的自学过程,学生自学、自学检测和教师指导,和叶圣淘先生早年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式,叶老提出的三段论,自学、讨论、练习有相通之处,叶老提出:要学生先自学,再自学的基础上生生、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讨论明白了做一些练习,我觉得这是既简单又有效的教学模式,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先学,学生学习在先,学生要先学,老师后教。

那么怎么来引导学生自学呢,可以用问题引导,可以用自学提示引导,可以用自学提纲、作业纸、作业单的引导,总的思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的任务由简单慢慢到复杂,由单一慢慢到综合,主要围绕着对字词的认识、认读、理解,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以及对课文语言学法的关注等等。

第二点,在自学之后,要让学生做充分的交流,从识字学词的方面,从对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方面,从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方面等等,一项一项的引导学生做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感觉和不同的见解。在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里边提出的重点目标进行点拨练习,特别是在品味语言,了解写法上加以指导,进行示范,展开练习。在交流和指导的环节中体现顺学而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不断的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去年全国小语会在厦门举办了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观摩活动当中,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上课的老师已经有了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但是还缺少办法,我希望我们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动脑筋想办法创造丰富多样的,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办法、措辞、策略,把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厦门活动以后我们也做了一些研讨,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我做了一点归纳,我想我们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比如,文中的词句换一换,在低年级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把课文里的词语换一换的方法来练习,选词用语。

好的句式练一练,低年级的课文当中,编者往往有计划的在课文里面出现一些基本的句式、常用的句式,在表达上有特点的句式,老师们在背课,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把他们拎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关注、让学生进行一些口头的或笔头的练习,句式的练习,文中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

第三,抓住留白补一补,在课文里边经常会有一些留白的地方,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一补,在这里补几句话。

观察插图写一写,语文教科书里面有很多插图,特别是低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插图,借助课文里的叙述描述展开想像,写一写插图的图意,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

段篇内容归一归,文章的结构理一理,归纳段意,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很重要的阅读理解的训练,也是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中年级要重视学生归纳一段话、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我们要针对不同段落不同文章来交给学生最合适的办法,我们要孩子掌握方法策略并且用合适的办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归纳段意或者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前的教学当中,高年级比较重视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还不够落地不够落实。一我们老师往往要孩子熟读课文以后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张三李四说了就过去了,老师也不加指导;二关键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这一类课文怎么概括,那一类课文怎么概括,说明性的文章怎么概括,叙事性的文章怎么概括,要教给孩子方法,现在我觉得这一点我们还不够,文章结构理一理,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孩子把握内容的同时要帮助她理清楚,港澳台的老师她们有一些好的经验,就是让孩子画结构图,用各种办法来画文章的结构图,用画结构图的办法帮助孩子理清课文的思路也理清自己的思绪,这是五六两个方面。

文章结构理一理,画文章结构图,帮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写一写。变换结构写一写,迁移写法仿一仿;

比如,我们学了一首古诗,特别是有情节的古诗,我们可以拿来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写成一个小故事。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如赠汪伦等等。我们还可以组织中高年级的同学把短浅的寓言童话改变成课本剧,在编和演的过程中,来体现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

迁移写法仿一仿,前面我提到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仿照总分总的写法,来写一个片段,课文里面有特点的段式,有特点的写法,适合孩子学习的我们都可以拿来用一用。比如《赵州桥》那一课,写的具体,它还一个特点就是过渡句的运用,先写赵州桥的坚固,后面写赵州桥桥栏的美观,中间有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那么我们也可以给一段文字啊,前面讲一个意思,后面讲一个意思,你在中间加一个过渡句。这个过渡句怎么写啊,总之我们要找准中高年级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写法上有特点适合模仿的部分让孩子迁移写法来仿一仿。

最后两点,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加工信息编一编,比如我在前面《圆明园的毁灭》那一课里面设计的目标,就是利用文本里给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你写一个圆明园经典的介绍,这就体现了加工信息编一编。当然,其他的内容其他的课文,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比如说人教版中年级有一篇课文叫《燕子专列》,在一年候鸟迁徙的季节,燕子飞到暖和的地方去过冬,结果飞到瑞士这一年忽然遇到寒流,有些燕子冻僵了,有的冻死了,瑞士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通过广播电视,号召瑞士人民抢救燕子,发现冻坏的燕子,搜集起来,交到指定的地方,瑞士政府要用专列把它们送回到温暖的地方,讲了这样一件事情。那么在教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请你代瑞士政府写一个公告,号召全国人民来抢救燕子,那么这个公告怎么写。这也是利用课文里已有的信息来改编。

最后一点就是学习所得记一记,就是引导我们中高年级的老师,重视培养学生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这一点我们普遍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大问题,不知道老师们关注了没有。我们小学一些学习很好的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中不适应了,上课听课,顾了听顾不了记,会听课做笔记,结果过一段时间就慢慢掉队了。不仅语文掉队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掉队了。学会听课做笔记,听要抓住要点,记要能够用很少的字表达比较多的内容。这是一种能力,我希望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听记的能力。有时候我们也在训练,比如听写词语,听写句子,但是我见得多的,是老师读一个词语老师写一个,听一句话写一句,我更主张是听多个词语写多个,听几句话写几句话。上海特级教师袁蓉早年就重视听记的训练,记得她教《狐假虎威》这一课,在教学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从这篇课文里提取出三个重点的句子,让孩子练习听写。老师不是读一句让学生写一句,是听着三句话,听若干遍,让学生去写,第一遍老师读大家仔细听,听内容,老师讲这三句话分别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读第二遍,你听顺序,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读第三遍你关注标点,这三句话停顿的地方都应该加什么标点符号。好,老师再读第四遍,请同学们听完之后把这三句话都写下来。这就是培养学生听记能力很好的办法。我希望老师们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听记的能力,比如我们刚开始听写词语的时候,开始可以读一个写一个,慢慢读两个写两个,读三四个写三四个,读句子也是一样,我们逐步培养孩子听课做笔记的能力。开始做笔记老师带着学生做,我板书你在下面写,慢慢的培养孩子自己听课的时候捕捉有用的信息然后记在本子上,记过之后我们可以做一点交流和评价,这个同学记得好好在哪,那个同学有点不足不足在哪,我们今后再怎么改进。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听记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成绩对于孩子今后的各科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以上是我讲的第四个方面。就是设计教学活动室保障。

最后一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追求。我们以上的种种努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关注这几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兴趣盎然的积极主动的学,积极主动的学和被动的学态度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还有我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呈现真实的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我们老师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给足学生时间,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真读书、真思考、真讨论、真交流、真练习。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老师的努力老师的水平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他通过您的教学是不是有提高、有发展,所以老师的一切努力都落实在学生身上,教学出彩,应该出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老师身上。

除了以上我说的五点以外,我还要说一个意思,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母语学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优良的母语教育的传统,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指学习的资源,非常的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外语学习所不能比的,学习的环境可以随时随地的用语文,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要用好用足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我们继承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这是我们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手抓儿童阅读的推广,我以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是有限的,而儿童阅读的推进,使孩子的收益是无限的。它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主张,要让儿童阅读进课程、进课堂、进评价。课外阅读量仅仅写在课标里,挂在我们口头上是不成的,一定要进语文的课程,一定要进我们语文的课堂,一定要进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当中,刚才能落实。课改十多年以来,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变化很多的变化,其中我觉得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儿童阅读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的改革,凡是重视儿童阅读的地方、区域、学校、老师,孩子的成长非常的快,我们有一大批的孩子已经做到每天必读课外书,甚至睡前不读几页书睡不着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成绩。当然,这也是我们最大遗憾,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方面很不平衡。六年期间,有些做得好的,我们的孩子课外阅读量不是145万字,而是几百万字上千万字。做得好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还只是6年时间还是这12本薄薄的教科书。有足够量的积累,一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变化,而是孩子学习的变化,孩子一生发展的变化,一位名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我认为还能改变人生的高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来一定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无论现在成绩如何,我坚信这一点。

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实现成人成才的梦的过程中在助推我们国建实现强国富民梦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梦,我祝愿大家能够做一名快乐的,成功的语文教师。做一名人师,名师。今天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篇2: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崔峦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次思维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旅行要到达的目的地,一堂语文课首现要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

一堂语文课的目标怎么来确定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首先得对课程标准有个精确的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学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给出相应的要求。7-9年级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实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行了目标规定。一堂语文课到底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在这里面都有界定,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研读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自己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将目标在文本的研读中得以实现。

其次是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目标是三年的目标,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三年的目标,每年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也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同样的年龄的不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以本校的情况来说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老师所教的班级不一样,学生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文本的单元目标的设定是解决没课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语文教材的每册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单元说明和要求,这是我们分解实现课标目标的基础。以七年级下册为例,7个单元分别有不同的单元目标,这在单元提示中有所显示。比如第五单元说明文的教学要求是:“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有很多,在初一下期我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这单元的要求,而依据自己的学生的情况又可以适当的调整,将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说明文的结构等知识适当加入教学目标中。

总之在我看来目标的确定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三点。而确定目标之后课堂应该怎样来实现目标呢?

篇3:教学目标的确定于达成崔峦

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路径

准确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需要仔细解读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教科书, 准确分析学情。课程标准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性的根本依据, 教科书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学情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必要依据。

(一) 解读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规定了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因此, 它是教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进行全面解读, 在对课程标准有了总体把握之后, 重点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解读。内容标准中内容目标部分规定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但它的表述比较概括笼统, 不能直接用作课时教学目标, 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分解细化。下面以教学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进行分析。

1.解读核心概念

分解细化内容目标首先要解读内容目标中的核心概念, 因为核心概念规定了教学内容, 即“教什么”的问题。核心概念由核心名词及修饰它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构成。教学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是: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通过解读核心概念我们明确了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应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2.剖析行为动词

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规定了教学目标的能级要求, 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有些行为动词还表明了本课能力目标的内容。如本课中的行为动词是“归纳”, 通过“归纳”一词, 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标准对“影响价格的因素”的能级要求是“理解”层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行为动词的界定:理解所对应的行为动词———懂得、明确、解释、阐释、说明、归纳、概述等) 。明晰这一点可在后面叙写课时教学目标时, 为每个知识目标选择相应的行为动词打下基础。另外, 通过“归纳”一词我们还可以推断出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应是本课能力目标训练的重要内容。因为要“归纳”, 所以就必须搜集材料, 分析、比较材料, 概括材料, 这也为后面能力目标的确定明确了方向。

(二) 研读教科书, 确定三维目标范围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 它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理念和要求的最好诠释, 因此它也是教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在解读课程标准明确了“教什么”的问题后, 需要认真研读教科书, 把“教什么”进一步具体化, 这样才能使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1.梳理知识点, 确定知识目标范围

学科知识是贯彻执行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 学科知识落实不到位, 课程标准就成了空中楼阁。研读教科书时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梳理出每节课的学科知识。如通过“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教学内容的梳理可得出以下知识:影响商品价格的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和渠道、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等。

2.分析能力训练点, 确定能力目标范围

在梳理了学科知识后, 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一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经历了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 需要用到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哪些能力, 从而确定能力目标范围。如通过研读教科书, 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能力训练点:一是通过观察一些间接因素影响价格的现象, 归纳供求影响价格的结论, 可以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认识能力;二是通过分析可知决定商品价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挖掘情感培养点, 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围

在能力目标范围确定后还要进一步思考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情感以及应有的态度等, 即挖掘教科书中蕴含的情感培养点, 确定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围。如通过研读教科书, 我们发现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知识背后蕴含着情感教育的契机, 据此可以培养学生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学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学生可增强时间观念, 树立竞争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 教科书总是相对稳定与滞后的, 教师不应拘泥于教科书, 而是要不断超越教科书, 联系社会热点, 选择新的教学资源, 确定具有时代感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从而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此外,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构建课程总目标的宏观思路框架, 并非每一节教学目标制定时都必须具备的要素。因此,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范围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机械地从以上三个维度来确定, 应根据教科书灵活选择。

(三) 分析学情,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实际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后要达到的结果的预期, 要使预期的学习结果更准确, 就必须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学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才是最好的目标。因此, 教师面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这样课时教学目标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依据学情, 筛选教学目标

经过研读教科书, 我们确定了目标范围, 但上述目标范围的内容并不一定都要列入课时教学目标, 至于哪些内容需要列入, 就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进行筛选, 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和高于学生“可能发展水平”的目标都不要列入。目标过低, 学生不用学习就能达到,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过高, 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 则会挫伤学习的信心。如上述知识目标范围中,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 超出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 就没必要列入教学目标。再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这些知识尽管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和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但由于本节课是新授课, 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讲, 难度也较大, 也没必要列入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探究, 课上只要让学生理解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2.参考学情, 确定每项教学目标的能级要求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能级要求即明确每项教学目标“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这是制定教学目标最关键最复杂的一步。通过解读内容目标中的核心概念, 可以明确“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是本课的两个重点目标。通过行为动词“归纳”一词, 可以将这两个目标确定为“理解”层级, 因为“归纳”与“理解”是同一级别的行为动词。本课的教学不能低于这个要求, 因为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是最低标准, 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 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达到这个标准, 这是教学质量的底线。对于教科书中引申拓展的其他目标则要根据具体学情确定每项目标的能级要求。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高, 目标的能级要求可以定高些。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低, 目标的能级要求可定低些。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目标, 若学生学习水平较高, 就可定为“理解”层级;若学生学习水平较低, 则只需让学生“了解”即可。又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目标, 尽管在学科中的地位很重要, 但考虑本节课目标较多, 且是高一新授课, 对这一目标可降级处理, 定为“了解”层级即可。

二、选取适当模式, 科学规范叙写课时教学目标

叙写就是把已经确定的目标用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 目标叙写愈明确愈有利于目标的达成。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叙写模式有多种, 但各有其特点与不足。我国学者根据国内外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探索性的目标叙写模式, 即行为性目标叙写模式, 简称ABCD模式。该模式流程清晰, 可操作性强, 非常适合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行为目标叙写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 明确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目标是否达成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预设任务。因此,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应是教师。以往我们习惯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叙写方式都是不符合叙写要求的, 要改为“学生学会……”“学生发现……”“学生能够……”等方式。目标主体可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区别来叙写, 如形容词+ 主语: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百分比+ 主语:85%的学生、60%的学生等;表示范围的形容词+ 主语: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

(二) 选择行为动词

为便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测评和评价, 课时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要尽量选取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 避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行为动词。

(三) 设定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影响的特定限定条件或范围。设定行为条件便于课时教学目标的操作和评价。叙写时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人的因素, 包括独立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如“能独立指出……”“经过小组讨论后能说出……”。二是时间因素, 包括速度、时间限制等, 如 “在5 分钟内, 能……”。三是信息因素, 包括视频、教科书、笔记、图片等, 如“通过观看视频能……”。

(四) 制定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即教学所要求达到的水平, 标准的确立使教师评估学生的行为有了依据。一般可采取以下叙写方式: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5分钟内完成……”, 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准确无误地说出……”。

当然, 并不是所有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都必须严格按照上面四个步骤。有时为了叙写简便, 省略了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 前提是要以不能引起误解为标准。根据ABCD模式我们可以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叙写为:

区别影响商品价格的不同间接因素, 归纳它们影响价格的途径和渠道, 增强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认识能力。

能举例说明供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运用反证法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因,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初步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能准确说明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并能区别供求、价值对商品价格的不同影响。

阐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增强时间观念, 树立竞争意识。

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总之, 准确确定并规范叙写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情理解和把握的精准程度, 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它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 又是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确定和叙写课时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水平,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准确确定并规范叙写课时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要遵循解读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方向, 研读教科书, 确定三维目标范围, 分析学情,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路径。目标确定后, 还需要选取适当的叙写方式表述出来。行为性目标叙写模式流程清晰, 可操作性强, 非常适合思想政治课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 它包括明确行为主体、选择行为动词、设定行为条件、制定行为标准等四个步骤。

篇4:巧用“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在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任务要合理、有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说得好

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

一次,教务处临时让我上一节课,我正愁没有准备,不知上什么内容,无意间得知那班上的一名同学今天生日,突然我有了主意,何不让他们进行一次关于生日的话题讨论呢。

一进教室,我就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Miss zhou想对她说一声Happy birthday!”接着又为他唱了一首英语生日歌。看见老师在祝贺学生生日,同学们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我就问:“你们也愿意祝贺他的生日吗?”“愿意!”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你一句“Happy birthday!”他一句“Happy birthday!”,伴着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想这句话已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我又抓住机会,顺水推舟,问大家“生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说“生日蛋糕、生日礼物、生日蜡烛、生日面……”我就让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顺势教了“cake, present, candle, noodle”这些单词,同学们学得兴趣盎然。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别人生日的时候,用英语说一声生日快乐和唱一首生日歌。

不久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顿时大家一齐对我说“Happy birthday”并唱起了生日歌,是啊那天是我的生日,可最让我高兴的是同学们已经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生活去,这怎能不让我感动。

这节课虽然是一个即兴的任务型教学内容,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但我感觉它是成功的,它是教师与学生真实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的自然流露,学生就是这样简单的学会了语言并能正确使用起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学生生日这一有利条件,它是完全真实的,又是从学生那儿来的,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即使是即兴的,也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如打电话、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任务活动型教学,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让孩子们扮演其中每一个角色,成功地做每一件事情,他们会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很大激励。

二、紧扣教学目标,降低难度,设计任务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尽量成功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

比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对话稍加改编后并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三、任务布置尽量提前,让学生明确目标,做好预习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就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

四、教师要尽量做导演,而不是主演,变主讲为主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因此教师担任着“主讲”和“指挥”两个角色。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模板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下一篇:没有工作经历怎么写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