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2024-05-06

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精选6篇)

篇1: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2006年9月~2010年12月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组2009年12月10日

填表说明:

此表由“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课题参研教师如实填写。

第1页

请参研教师回顾3年前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情况”和“愿望”,如实填写。

第2页

 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指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达到的目标,开始时间为2006年9月: 自我定位:1.总体发展目标

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空格内;未当班主任的教师不填写“班主任能力目标”这一格;

自我发展: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4.阶段目标  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的空格内;  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项目仅供参考,将内容填入右边的空格内;

 4.阶段目标——以精炼的文字从理论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当年学进行小结;注意突出值得推广的做法。

 达成情况——依据目前的情况,按照“优”、“良”、“基本达成”或“未达成”自我评价,如实填写。

 总结——对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目标的“达成情况”以精炼的文字从理论学习、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突出值得推广的做法。

交表时间:

下周一(2009-12-15)之前,由教研组组长(或课题负责人)收集并交教科室存档。

教科室 2009年12月10日

篇2: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桐子林小学-------陶启华

我校大力开展教师专业三年发展规划整整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我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其中,收获颇丰。我感到,默默的耕耘更使我们敬畏生命的精美和生命开放的价值,平凡的付出增加我们对人的尊重、自豪和挚爱的深深感情。对照规划,回顾过往的这一年,忙碌而充实,平凡而踏实。具体认识和做法如下:

一、坚持言传身教,坚持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坚持爱学生,真诚地担任问题学生的校内家长,能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坚持学习钻研,提高专业能力

虽然我已经是有着36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仍能虚心请教优秀教师,以磨课、听课、评课等方式钻研业务。本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这一宗旨,我最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 和“为什么这样教”。我在备课时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合理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渗透德育教育,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采取创设情境、情感激励、问题导学等策略,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解决其学习动力问题、方法与能力问题。课后做到及时反思,与自己对话、和同事探讨请教。此外,我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

三、坚持阅读,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校本研修中我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同时,我坚持向书本学习,在阅读中学习。我能阅读各类教育刊物,阅读多种教育书籍,在阅读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

四、自觉坚持

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要求教师拥有正确教育观念、职业观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并成为教师日常专业活动的一部分,随着个人实践知识进一步拓展,社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知识结构,同时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五、努力方向

本人工作兢兢业业,有一定的学习愿望,但往往由于繁杂的事务及自身的惰性,不能做到每日阅读。对日益繁重的工作负担有过气馁,在今后的日子里,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有待加强,本人的意志有待进一步的磨练。

总之,一年来,我珍惜每一次的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积极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过去的已经过去,回顾是为了更大的进步,我会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好的成长,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3: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个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蕴含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影响深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领悟一些伦理道德,使之从小养成尊长、爱幼、互助、合作的好品德,尤其要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情感,要唤起学生对生命及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情感和态度,使之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为做一名对祖国、对世界有贡献的现代人奠定基础。

2.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学生个体发展的精神内涵。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基本都与人相连,都与人生意境和志趣相连,是人文精神的写照。也就是说其人文精神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人物形象得以反映,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水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所蕴含的审美情趣是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指南。祖国的语言简约而优美,祖国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使学生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科学知识中逐步吸取,日积月累,感受祖国语言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篇篇课文所记述的内容中,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从各种知识中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从语言所反映的人物的精神之美、景物之美中,提高审美能力及学好语言的情趣。

4.所蕴含的完美语言是学生个体发展的素质外现。语言是个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人文以及情意内涵,而任何精髓的思想只有借助完美的语言才能达到精准有效的表达。学生语言的发展对其成长起决定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5.所蕴含的方法和习惯是学生个体发展的终身需求。我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如识字方法、读书方法、作文方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为今后的读书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一些习惯,如正确的读书习惯、用眼习惯、用手习惯、用口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熟读精思的习惯等,都将会终身受用,受益无穷。

为此“学生个体发展”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旨和归宿。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完成“学生个体发展”这一使命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小学语文“发展”目标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1.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的心灵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就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自己拥有了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帮助学生明理、解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自己拥有了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职业理想和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偶像的伟大;只有在喧嚣与浮躁中保持一种古典主义心情,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学生才会感受到教育的无比崇高。

2.科学文化基础素养。它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它强调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钻研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此素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性知识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学生要求的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多元化,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从“文本的解读”的角度去开拓教学内容,在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内涵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还要有渊博的学识,历史的积淀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艺术的审美能力。

3.学科性知识素养。它是直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航标。当前不少教师埋怨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写作,其实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师缺乏学生文学素养。这肯定会影响他对文本的解析和处理。学生不会写作恰恰就是学生读文学作品少了,当然这和教师的引导和推荐有关,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读那些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4.教学素养。这里主要指的是开发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首先,教学中应着重在思维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上,教师要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不断提高,通过一步步的提高,学生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其次,文本的一些内在的抽象描写不仅是文本中非常可贵的部分,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表现的,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会读书、爱读书、多读书、读透书、读懂书、懂读书,使学生静下心来,挖掘民族语言的宝库,并从中汲取营养。

5.基于网络资源的应用素养。二十一世纪的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资源也将以最快的方式上网储存和传播。谁不会基于网络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优秀的教师具备出众的教育素养,站在课堂上,穿行于学生间,其折射出的就是一门课程,就是一本书,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给学生以生命的灵性。

篇4:教学目标达成:教师机智的闪现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探究性教学的主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愤悱”状态,问题是一切思维的生长点,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不断思维碰撞的过程。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诱发新的知识成长。同时,教学过程也能彰显老师智慧。笔者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抓手、灵魂。如果教师能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突破口进行问题设计,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反思对话策略与提问方式,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辨力,提升课堂效率。笔者结合一些课堂观察实例对此浅淡几点:

一、问题生成:让学生对问题有思考的热度与深度

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仅仅有点温度是不够的。许多时候,一定的深度更能激发学生持久的求知欲望。如何让一些精彩的问题在课堂中及时的闪现,需要教师恰当铺垫、适时的捕捉。而生成怎样的问题才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思考的力度呢!现以教学片段对此探论:

【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吸”饮料原因时。有几位教师均用消毒过的两只瓶,瓶内各装满饮料,其中一只瓶口用橡胶塞密封,另一只跟平常一样。当实力悬殊的男女PK“吸”饮料后,小女生尽情品尝饮料,而男生却百思不得其解。无论自己怎样用力“吸”,却总“吸”不上一口饮料。還不时的看着自己饮料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脸的迷茫与无奈。

此情景或场景的创设,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中“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有的教师整合媒体,分析清了饮料并非“吸”上而是被大气压“压”上去的。

另有教师利用此情景,对吸不上一口的男生有如下的对话

追问:“你用力了吗?。”

生答:“用力吸了,就是吸不上饮料”。

追问:“有办法吸上饮料吗?”

男生稍作思考并拔出塞子后吸,终于高兴品尝到了饮料。

追问:能说出为什么一开始怎样用力“吸”却不行,现在却可以了?

学生各作出解释

面对课堂上的同一事件,课后教师进行了探讨,哪一种问题设计属于更“优化”的设计?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问题生成上。有老师认为:学生对实验异常问题提出属于“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有教师认为问题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度碰撞,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解决更能提升实验设计能力;有教师认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会占用了原本紧张的教学时间,况且,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在教师正常对话教学。

这样的课堂处理也许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师生、生生、人与情境的多向互动,激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启发:提出有思考兴趣的问题应该做到“贴切”——切合学生的情感,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要适时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可以高效挖掘教育因素,拓展课堂资源。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而不是学生带着一脸无奈与迷惑的表情走下讲台。

二、问题跟进:让学生在质疑处深化

课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连续跟进的过程。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的步步展开、推进与生成解决,就是学生思考力不断深化过程。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事情。而问题跟进,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设置。

现以优质课评比中,几位教师教学时,问题是如何跟进的几个片段。

课中老师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液体因重力而产生压强类比大气压强。

出示一只杯子,上面放一张硬纸片不掉下

师:纸片不掉下的原因 ?

生:受到杯子对它的支持力

教师慢慢地倒置杯子,纸片掉下

追问:纸片为什么掉下?

学生:纸片受到重力作用且没有了支持力

然后显示展示覆杯实验,便有以下问题跟进:

师:通过覆杯实验,你对刚才的认识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纸片受到向上的力!

师:为什么?

生:纸片没有掉下。

师:这个力是谁给的,由此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推想?

生:空气会产生压强。

追问: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吗?

教师当场用六面体的透明盒,其中六面均有一挖去一孔,用橡皮膜密封来展示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然后针对实验动画展示。学生领悟其中原因。于是又有了以下的问题推进。

师:刚才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下面大家用上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由此可见,在学生力所不及时跟进问题,要追求“适时”,提出问题切忌大而不当,切忌指向不明,提出问题不要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跟进的问题要让学生步步上台阶。

三、问题调控:让学生思维在核心处展开

所谓“核心”,就是课堂诸多问题中最能体现教育教学价值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势必要求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究上。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处碰撞,以深化思维。

现以科学优质课评比中几位老师上的《大气的压强》教学片段来探讨问题如何调控。

当学生观察烧瓶中气球除了可以吹气鼓起来,还可以抽气鼓起后,学生分析其中原因。

随后学生分组活动:利用所给器材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强存在,并对相关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当学生纷纷进行实验中,执教教师便对问题进行调控。对学生器材分成三类别给予,一类针筒,袋装饮料等,第二类:小烧杯、滴管、水等;第三类:吸盘钩、玻璃片(两片)、水等。

在学生器材给予上,预设了实验展开的方向主要是用“吸”液柱来展示,另一种用力“拉”来体现大气压。

当学生观察记录实验后,便让学生交流本组实验及作出相应的解释

生:用手指按压胶头滴管,松手后液体被“吸”上去了,再按压液体被济出来了。

师:液柱是被“吸”上来的吗?

学生思考后教师让两学生“吸”饮料。每一瓶内各装满饮料,其中一只瓶口用橡胶塞密封,另一只跟平常一样。

随后学生分组讨论饮料被谁送到嘴里,明确大气压的作用。

另有小组展示用吸盘钩相互吸住的方法时,用力拉而拉断了钩却仍拉不开时。

师:能对实验作简单解释吗?

学生作出解释后,师生之间对话明确原因。

随后便以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阐述大气压的存在问题。此时,学生对大气压有了进一步真切的了解。

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求“精”,不能对所有的问题平均用力,尝浅辄止,否则就“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执教教师多次根据学生课堂情况与教学目标预设问题可能发展的方向,调控课堂节奏,把学生思维紧紧围着“发现问题—设计方案—作出解释(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展开。

清代画家戴醇士说,作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作画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由此看来,在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须在思“切”、求“精”中,一定要凝“思”,使学生有思考的欲望与能力,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这期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

篇5: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书法教学;目标达成

书法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教学任务和目的上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大专的书法教学不是培养学生书法家或者书法学者,主要是为了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只要把字写端正、正确、清楚并有一定速度即可;二是认为不能把书法当作简单的写字教学,应该充分挖掘书法的美育功能,在提高学生精神品格和学识修养上担当重要角色。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不能偏离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实用的目的是首要的,但不能仅仅定位在实用这一最浅层次,如果是这样,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都不会得到发挥。因而,正确的观点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实用和审美两者兼顾,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专门人才。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上述目标。

一、制定完整的书法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教育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还是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必须依靠教材,但至今为止,全国没有统编教材,只有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当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不能照搬美院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毕竟在时间上和学生接受能力上受到限制。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书法教学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理论基础教学,包括书写技法理论(笔法、结构、章法)、书法史、书法流派和书法鉴赏;二是基本技能,包括书具选用、执笔、点画书写(起笔、运笔、收笔的动作要点)、结构布局、临摹技法等;三是书法创作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内容分步实施:文字的发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笔法(点画的书写)、偏旁部首及其写法,基本临摹方法(双钩、单钩、满摹)、选帖等;结体练习、准确临摹、对临;对临(主要是风格的掌握)、中国书法史、临帖展览;分析性临摹(强调对字的认识)、行书基本技法、书法流派介绍、篆刻学;意象临摹(对字的再认识)、脱帖临写、章法;书法创作、作品鉴赏,考核、总结。

二、优化课内外教学环节

第一,以楷书为主、行书为辅。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书法教学,都必须立足于楷书教学。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坚持楷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笔法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字的结体布局。行书教学则有利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讲、练并重,临、摹并重,学、用并重。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的写字教学,也不是一般的技法训练,它应该是“讲、练并重,临、摹并重,学、用并重。”。“讲、练并重”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训练的方法。只有学生的训练得法,才能把教师传授的技法转化为学生的技能。“临、摹并重”,是讲两种训练方法都要坚持,临摹,一为临、二为摹。临,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将帖字的用笔、点画、笔意先进行读帖。摹,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进行描摹,或双钩、或单钩、或满摹。临和摹的主要目的是求“形似”,而后到“神似”,逐步达到“形神兼备”。“学、用并重”是讲要籽学过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来,学中用以巩固,用中学以提高。在四个并重中必须以练为主线、按照写字技能形成过程的规律来设置教学环节和程序。

第三,建立“五环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着力于整体上调控和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示范与模仿、知识与技能、练习与指导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师生双向互动、有机结合,使之有效地提高书法教学的整体效益。根据这个思想,课堂教学应逐步建立“五环教学模式”,即讲解新课一一精讲领悟——示范模仿——辅导自练——品评巩固。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练字课模式,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又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和意志,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第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应强调普及,又要注重提高。首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其次,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展览、开展书写比赛、书法专题讲座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优秀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以点代面,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再次,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环节,给学生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在实践中找寻写好字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三、构筑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以临摹为主线、分阶段实施书法教学

学习书法,必定要临摹,事实证明,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在书法教学中强调临摹,是对经典的消化和吸收。在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临摹要贯穿始终。在训练中要先摹后临,以王羲之《兰亭序》教学程序为例可以这样安排:第一阶段主要介绍王羲之生平,分析《兰亭序》风格、技法,时间安排为4课时。第二阶段强调以临为主,这是主要阶段,先进行准确临摹,逐步到分析临摹和意象临摹,时间安排为32课时。第三阶段进行《兰亭序》集字训练、实践运用(创作)、评价等,时间安排为8课时。

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知、认知、领晤等认识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二)以创作为训练的最终目的

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不仅要把字写好,而且还要学会怎样去创作。创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审美、心理、观念等内容。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创作的素质。因此,在进行基本临摹后,就要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式创作,要求用四尺或四尺对开宣纸完全以临摹为技法依据,构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格式。当然这不能定格为创作,只是要求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集字或创作训练(即以字帖的某些字为依据,将许多字收集在同一副作品中)、鉴赏式创作训练(即照搬书家作品,从形式、章法、用材等方面加以模仿)和专题性创作训练。

专题性创作训练是整个创作中难度最高的项目,在训练中可以规定内容、格式、书体和风格,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总的要求必须做到章法合理,格调一致。

四、规范考核标准

确定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机制,这是书法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教学特点,可以建立分段、分层、分级的书法考核标准,考核等级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第一年为初级考核,第二年为中级考核,第三年为高级考核。初级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执笔、姿势、笔法等技法;中级主要考查临摹的准确程度、风格结构的把握;高级阶段主要考查章法、行款、藝术构思、创作水平等

篇6:课题组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达成情况表

【关键词】教师 自我效能感 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具有特定的行为规则和高度的自主性。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自我效能感是重要内部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对于其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所具有的信念,是个体行为改变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低效能感的人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任务,在工作时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常设想失败的后果。这就导致过度的心理压力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影响问题的解决,不良的结果又进一步降低自己的自我效能感;高效能感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它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这是造成教师教学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高效能感的教师对教学活动更投人,更易采取民主、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自己沉浸于教学技巧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可从教师那里习得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影响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强化,从而学会学习。

2.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人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自我效能感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最终决定自己能否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生活的自控感强,常常设置较高层次的目标,尝试高难度的工作,并表现出较强的目标承诺,从而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恰恰相反。

3.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的心理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自我效能感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调节能力越强。自我效能感较低或者无效能感的个体,常常在工作中引发其焦虑和恐惧。相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面对工作信心十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旦遇到挫折,也能够游刃有余处理所处的环境,具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和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常常会感受到一种胜任感、成就感和战胜困难的满足感。健康的心理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是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三、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专业能力的自我培养。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高职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获取其他学科的知识,构建多领域的知识体系。

2.将科研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从整体来看,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师资力量不足,抑制了学校的发展。开展研究型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能够促进教师成长。高职英语教师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在合作交流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3.探索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著名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认为,教师的工作过程难以观察,工作成果不易衡量,工作的顺利程度有赖于其自主性的发挥。由于教师的这些工作特点,如何激励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学校要统一规划,不断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设公平的评价环境。同时,利用短期激励机制教学竞赛,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竞赛为契机,推动教学改革,尝试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断的增强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形成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校园气氛。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教师在学校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来体现教师的价值。学校管理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宽松民主的学校氛围能够给与教师充足的发展空间。管理者要时刻关心和信任教师,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

[2]花蓉.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7).

[3]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上一篇:第08章学校德育论下一篇:学生迟到检讨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