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2024-05-14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通用11篇)

篇1: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审计署: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http://.cn2012年08月02日 11:06国家审计署网站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18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现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制度建设情况。

2003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截至2006年底,全国所有涉农县均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底,全国所有县均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431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财政部、民政部先后出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及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不断完善监管办法,采取专项检查等措施不断加强医疗救助基金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

2011年,全国医疗救助基金收入合计20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支出合计192.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5倍;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54.06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0.6倍。

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收入中,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其他渠道的分别为131.86亿元、62.19亿元和6.89亿元,分别占65.62%、30.95%和3.43%。

二、主要成效

(一)医疗救助受益人数显著增加。

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城乡,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医疗救助的受益人数显著增加,困难群众普遍享受到了医疗保障。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直接医后救助2367.27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33倍;共计资助6649.35万人参加新农合或居民医疗保险,比2005年增长12.74倍。

(二)医疗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补助标准,减轻了困难群体特别是五保户和低保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2011年,城市、农村医疗救助次均水平分别为669.74元和776.17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27.7元和425元,分别增长371.51%和121.02%。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

——部分地区扩大范围支出387万元,其中:用于基层单位工作经费254.2万元,用于平衡县级财政预算112.8万元,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20万元。

——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套取医疗救助资金,涉及金额32.75万元。

(二)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

——部分地区资金管理不够规范。1个省本级、8个市本级和33个县18 284.59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52 588.3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存在会计记账和核算错误等问题。

——部分地区业务管理不够规范。21个市本级和212个县59 437.1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27个县未及时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265.42万元;部分地区还存在其他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1.48亿元。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的管理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上部分地区社会救助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国家用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在一些地区未得到完全落实。截至2011年底,有2514个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结余126.39亿元,相当于这些地区当年医疗救助资金财政投入的80.28%,但这些地区低保人员中按政策得到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63.69%。

此外,部分地区未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有10 203.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在不同保障项目间相互串用等。

篇2: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是指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等渠道筹集,按规定用于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县级财政部门将原来在社保基金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进行合并,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筹集、核拨、支付等业务。

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三)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四)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需求、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对经济困难的地区给予 适当补助。

第三章 基金使用

第七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其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

第八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分别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首先确保资助救助 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次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等补偿后,救助对象仍难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对因各种原因 未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可直接给予救助。

第九条 救助方式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各地要科学制定救助方案,合理设置封顶线,稳步提高救助水平。要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规定,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弥合 城乡困难群众在获得医疗救助方面的差异,满足其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十条 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范围,细化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具体使用方案。

第四章 基金支出

第十一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拨款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由社保基金专户直接支付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 药店或医疗救助对象。

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保参合的,由民政部门将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的符合救助标准的医疗救助人数、参保参合资助标准及资金总量提供给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后,从社保基金专户中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中将个人缴费核拨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账”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账”中。

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在结算时先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和医疗救助补助的费用,参保参合救助对象只需结清个人应承担部分。基本医疗 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所垫付的医疗救助资金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报民政部门审核后,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直接支付给以上机构。

未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以及需要事后救助的,由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按规定出具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补偿审核表或结算单、定点医疗机构复式处方或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票等能 够证明合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证,在规定时间内

报同级民政部门核批,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对救助 对象个人的补助资金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减少现金支出。

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采取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预付资金额度的方式,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方便其看病就医。

第十二条 暂不具备直接支付条件的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根据需要开设一个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一个统筹地区最多开设一个支出户。全部医疗救助补助支出实行 直接支付的地区,不设支出户。

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支付基金支出款项,包括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不能通过“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医疗费补助支出,对偏远地区和金融服务不发达等不具 备直接支付条件的地区的基金支出,及政策规定的其他可以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的基金支出。支出户的利息收入应定期缴入社保基金专户,并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

支出户除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垫付医疗费用、向医疗救助对象支付救助资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出业务。支出户发生的业务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逐步减少并取消现金支 出。

第十三条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末,民政部门应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 医疗救助基金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第五章 基金管理

第十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各地应进一步完善救助方案,确保基金均衡合理使用,确保 救助对象最大程度受益。

第十五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医疗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 留、挤占、挪用,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第十六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应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等情况应每季度在村(居)委

会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定期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收费情况,对医疗服务质量差、医疗行为违规的,暂缓或停止拨付 其垫付的资金。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民政和财政等部门要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民政部、财政部对各地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和基金使用 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立即纠正、扣回、停拨上级补 助资金外,还应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地财政、民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财社〔2004〕1号)、《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财社〔2005〕39号)同时废止。

篇3: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分析

一、我市城乡医疗救助现状

1. 我市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农村医疗救助, 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城镇医疗救助, 在2009年制定并出台了《黄骅市城镇居民特困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黄骅市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办法》。救助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 因患国家规定特殊传染病和地方传染病及因突发重大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造成的特困人员。对个人在参加完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医疗救助比例从开始的10%提高至现在的20%, 农村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1000元提高到3000元;城镇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金额从2000元提高到4000元。

2. 资金支出及救助情况。

从2006年至2013年底, 我市共资助困难群众3530人.次, 发放救助金1023万元。从2006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3.6万元, 资助137人.次, 到2013年支出214.5万元, 资助382人.次。城乡医疗救助支出逐年增加, 救助范围也不断扩大。

3. 医疗救助模式为事后救助。

申报医疗救助资金程序, 首先由大病患者或其家属向所在村或居委会提出申请 (附医疗费用单据、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 , 经村委会或居委会审核通过后, 加盖村委会公章, 报乡民政部门或街道办, 填写由民政部门设计下发的申请救助表格, 经乡民政部门认定后上报市民政局, 民政局根据患者医药费用自付金额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补助金额, 报市财政局, 经审核同意后从财政专户拨付民政局发放使用。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救助资金筹措方式单一。

目前我市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仅限于各级财政负担, 资金有限, 给政府制定救助制度带来资金额度限制。

2. 医疗救助方式单一。城乡医疗救助一直采取事后救助的形式, 不能及时解决困难家庭急需资金救助的需要。

3. 医疗救助标准偏低, 作用含糊。

由于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额的限制, 使有限的资金对患特大恶性疾病的贫困群众是杯水车薪,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困难。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推出, 大病医疗救助还要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就我市2013年数据来看,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15万元, 其中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99万元, 占全部支出的46%。随着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逐年提高, 这将是一笔越来越大的支出, 使真正能用到救助大病的资金会越来越少。有限的资金, 较低的救助标准, 使救助资金效用发挥有限。

4. 城乡医疗救助标准不同。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依然平行运行, 对城市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人群实行分类救助机制。

5. 医疗救助范围、覆盖面不够大。

城乡医疗救助有明确的救助对象和限定的救助病种。对没有纳入救助范围的人群, 一旦患上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 将无法得到医疗救助, 又会出现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三、对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市医疗救助资金主要依靠中央、省及本级财政投入, 筹资渠道单一。以后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情况下,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社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实施捐助, 使得大病救助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让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 造福社会。

2. 采取多种救助形式。

完善医疗救助模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加强沟通配合, 推行定点医院和“一站式”服务的救助模式及时结算服务, 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一样, 在病人出院结账时, 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 直接予以补助, 所需资金由医院垫付, 定期同民政部门核对, 然后从医疗救助专户拨付资金。做到救助对象“随来随治, 随走随结”。切实解决看病贵、救助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提升救助效果。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实行“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相结合, 使救助对象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

3. 明确医疗救助资金作用。

应将资助特困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资金, 从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分离出来, 单独安排资金, 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实效。

4. 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和范围。

目前财政专户已经将城镇医疗救助专户和农村医疗救助专户合并为城乡医疗救助专户。但救助标准尚未统一。应适时取消城乡救助差别, 采取统一的救助标准。根据救助资金的总量, 适时调整医疗救助对象的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就我市而言, 医疗救助办法出台至今已经5年了, 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一直未提高,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费用却越来越高, 医疗救助资金与贫困群众承受的巨额治疗费用相比, 只是杯水车薪,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 使得医疗救助资金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医疗救助制度应适时调整。还应在医疗救助上, 突出重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管家庭困难程度和所患疾病所需医疗费用高低, 都采取一个标准, 应有一个侧重, 对急需救助家庭给予及时、大额救助, 体现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真正意义的作用。同时在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 探索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5. 落实医疗救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办管理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现医疗救助与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之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规范性、时效性、针对性。

摘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但是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本文针对黄骅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管理上的几点建议。

篇4: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思考

一、三明市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运行情况

(一)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机制

试点县(市)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主要是通过省、市、县财政拨款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按救助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标准筹集,省财政按照各县(市、区)人均财力状况,分档予以补助。省财政对永安市按每人每年20元补助,沙县按每人每年80元补助,其余所需资金从各县(市)财政预算内安排。2006年两个试点县(市)共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4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按救助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标准筹集,省财政对永安市按每人每年20元补助,其他3县按每人每年40元补助。同时,三明市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对3个转移支付困难的试点县按每人每年4元给予补助,其余所需资金从各县(市)财政预算内安排。2006年4个试点县(市)共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93.92万元。

(二)制定医疗救助基金的直管机制

根据省财政厅、民政厅制定的《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各试点县(市)财政部门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实施细则,从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发放等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实行医疗救助基金的专户管理

各试点县(市)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分别设立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和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进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各项来源的基金收入和支出实行专账核算、专项管理。民政部门根据基金管理的要求,分别设立城市、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办理基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四)实施医疗救助基金的救助机制

各试点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确定城乡医疗的救助起付标准、救助限额和救助比例以及医疗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等,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有效运行。截至2006年底,两个试点县(市)城市医疗救助55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1.09万元,4个试点县(市)农村医疗救助36人次,发放救助金额5.2万元。

二、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療救助基金规模较小,筹集渠道单一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筹集主要靠省、市、县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而且占大头是省财政的补助资金,慈善机构、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医疗救助基金的捐款几乎没有,按规定从地方留用的福彩公益金中按比例提取的,也没有到位。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试点县大都是享受转移支付的困难县,除了省、市补助外,本级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因此,试点县(市)普遍存在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偏小的问题,给进一步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较少,资金结余过多

一方面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另一方面政府下拨的救助基金又发不出去,以最早开展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永安市为例,2006年永安市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救助4人次,支出救助资金0.75万元,结余20.25万元,占筹集资金的96.42%,筹集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救助35人次,支付救助资金5万元,结余16万元,占筹集资金的76.19%。

(三)救助基全起付线设置高,救助范围较小

由于救助疾病范围窄,救助对象中有大量人群享受不到医疗救助政策。有些地方只开展大病救助(或住院救助)。许多低保对象包括大量慢性病患者,实际上不能享受到医疗救助。在大病‘救助方面,各地一般只限于几种或十几种疾病的救助,在大病的种类中只占极少部分,大量救助对象由于不在救助范围之内,仍然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起付线过高,一次性发生住院费用要达起付线比较难,造成符合条件获得救助的人数少,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的救助对象被排除在救助门槛之外。由于无力支付医疗救助起付线之前的医疗费用,真正困难的群众无法从医疗救助制度中受益。相当多困难群众难以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所以,出现了贫困群众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现象,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加强基金管理,促进城乡医疗救助事业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管理理念

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各地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做大医疗救助基金这个蛋糕,医疗救助基金筹集得越多,就能更大程度地缓解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困难群众生活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各地要根据省里所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标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除了省级财政补助外,其余所需配套资金应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转入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中的城乡医疗救助专户。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金的筹集标准,加大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街头宣传、举办专项捐款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的认同感,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各个人捐款,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

3基金的利息收入应及时转增医疗救助基金。年度医疗救助基金有结余的,应全额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不得抵扣下年度本级财政应安排的资金。

4所筹集的医疗救助资金要全部纳入当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统一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全部用于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不得从中提取管理费和列支其他任何费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保证医疗救助基金的安全。

(二)设立安全医疗救助基金运转机制

1县级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要按季或按月拨至本级财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地方留用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部分,应及时全额划至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社会各界的捐款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及时交存同级财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

2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大病医疗费用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按进度将医疗救助基金核拨至民政部门城乡医

疗救助基金专账,再由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发放。民政部门应尽可能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方便医疗救助对象,缩短发放时间。

(三)完善医疗救助基全支出模式

1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完善便民、利民、惠民的医疗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办法。结合医疗救助实施情况适当降低起付线,甚至取消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最高金额。有效地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除了提取一定比例的医疗救助风险金外,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全部支付出去,避免基金沉淀。要制定二次救助的实施方案,即视当年的基金结余情况来制定补救措施。如当年的基金结余仍然过大,对本年已享受救助待遇仍负担过重的困难群众,实施第二次救助。

3严格按照省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农村困难家庭对象为:农村低保人员(含五保户)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不得擅自扩大救助对象范围,凡自行增加救助对象的,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不得挤占医疗救助资金。

4对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分类救助。针对救助对象中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困难人员,在救助方式上应实行与其他救助对象有区别的政策,尽量不设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最高限额。有条件的地区可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众发放门诊费,实行门诊救助与住院救助相结合,使他们看病难和无钱看病的问题得到切实的缓解。

5城乡医疗救助要做好与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相衔接。在救助對象享受上述医疗保险或医疗补助待遇后,仍造成生活困难,符合当地所制定医疗救助条件、范围的,才能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待遇。

6落实医疗救助办法中所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优惠政策。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治疗期间,应享受住院床位费、护理费减收50%的优惠,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项目减收20%的优惠。这些优惠措施的落实,减少了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支出,相应地降低医疗救助基金的开支。

7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医疗救助办理时间。对于农村低保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在取得相关待遇时,都已经通过申请、审核、审批的相应程序和张榜公布以及职能部门认定。上述人员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可按照当地所制定的医疗救助办法,经县民政部门审核直接给予救助,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建设有效的医疗救助基金监管体系

1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要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篇5: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我区的医疗救助工作在原来的工作模式基础上,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率先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一站式”救助管理模式。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的工作方式,按照边摸索、边推进、边改善、边扩大的工作思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方便了救助对象,使“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并摸索出一些基本做法,现就我区的医疗救助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国土面积2314平方公里。全区共设11个乡2个镇350个村,其中区政府驻地井坪镇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万人,现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享受40%救济的精简退职人员、优抚等各类对象1.4万户2.1万人,全区共有因病因残致贫人员2千余人。

二、主要做法:

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也是妥善解决农村五保、低保及特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法宝。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

服务”的民政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救人为先”的工作宗旨,严格按照 “救急、救难、公开、便捷”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

㈠、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切实为困难群众看病提供便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工作,成立了平鲁区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一站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还组织了相关人员深入乡村、医院进行调研,掌握城乡困难群众患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结算等第一手资料,制定了具有平鲁特色的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全面推行了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工作。

㈡、结合实际,分类施救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对救助的范围、救助比例、年封顶线分别反复进行测算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同步结算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的指导思想、救助对象、救助原则、医疗机构、结算程序、基金的募集及管理、机构设臵、部门职责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为实施同步结算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是定点医院全覆盖。在选择定点医院时,重点考虑四个因素:一是群众就近、方便就医;二是医院有一定的垫付能力;三是依托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医院;四是兼顾区级、乡(镇)不同层次医院相结合,尽最大努力达到“小病不出乡镇、就近能住院、大病及时转院”,满足不同群众不同的医疗需求。

三是不同类别,区别对待。在具体救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坚持突出重点,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治疗费用的高低,实行分类施助。我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地提高了救助标准及救助水平。对农村五保户、城市“三 无”对象在农村合作医疗或城市合作医疗报销后,剩余的医疗费用按100%的比例报销;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享受40%精简退职人员在农村或城市合作医疗报销后,由原来的30%报销比例调整为剩余费用在5000元以内按30%比例进行救助,剩余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按40%比例进行救助。城乡特殊困难家庭在农村或城市合作医疗报销后,由原来的20%报销比例调整为剩余3000-5000元按20%的比例进行救助,剩余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按30%比例进行救助。年封顶线也由原来的5000元改为10000元。

建立与定点医院协调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对救助对象的优惠政策,减免检查、用药等诊疗项目,救助对象可优先就医就诊。

住院期间医疗救助部分的费用均由定点医院垫付;为缓解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医病难问题,实行了适度的医前救助,即在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入院时,根据病情适度减少住院押金的缴纳数量,医疗终结,城乡低保对象的诊疗费先由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给予补助后,剩余部分按比例予以救助。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实行“一站式”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使城乡困难对象在出院时实现医疗费用同步结清,简化了办事程序,简单的办公地点和办事程序的改变,使民政医疗救助工作由“幕后”站到了“台前”,扩大了宣传面,方便了群众,带给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实惠,同时也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被救助对象看病难的现实。

㈢、精简程序,拓宽范围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服务,关键在于解决城乡困难对象的看不起病、医疗救助报销手续烦琐的问题,同步结算工作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切实起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作用。

一是规范各项服务流程。在定点医院醒目位臵制作城乡困难对象就诊、结算和补助公告牌,规定完善就医就诊、医疗结算和救助程序。区级医院开设医疗救助窗口,医疗救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从各个环节为城乡困难对象就医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取消了村、乡证明等手续资料,进一步简

化了审批程序,城乡困难对象只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救助类别证件即可到定点医院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急危重症对象可先入院就诊,24小时内再补办人院手续。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区民政局医疗救助办公室将救助对象的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救助对象身份证明复印件、出院证明、医疗救助结算清单等及时立卷归档,随时接受上级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确保医疗救助档案完好无缺。

㈣、加强管理,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制约和监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检查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定点医疗机构和救助对象家中,采取查看处方、调阅医疗救助信息和走访救助对象等形式,对救助对象的住院情况、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其医疗情况真实及医疗救助合理。

为了解决困难群众参合资金紧张的实际问题,我区从2005年开始每年为城乡困难群众缴纳合作医疗的个人基金部分。其中2009年为13891名城乡困难群众缴纳了33.47万元参合基金,2010年为47182名城乡困难群众缴纳了65.58万元参合基金,2011年为48125名城乡困难群众缴纳了78.12万元参合基金。使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做到了“应保尽保”,实现了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接。

2005年到2009年共为2542名救助对象实施了救助。累计金额为192万元。从2009年以后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政策不断完善,措施更加具体,尤其是2010年出台了新的《朔州市平鲁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后,救助对象覆盖面更广,救助比例和标准也有所提高,到2011年底,两年内共受理了1482名城乡贫困群众的救助申请,共为1445名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累计金额达315万元。其中2011年全年对 152名患有癌症、尿毒症、白血病、心脏病、精神病等大病患者提供了 45万元的大病医疗救助。占全年总救助人数的 27 %。累计金额占全年总救助金额的 40 %。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例如西水界乡大石湖村低保户杨旺,进入报销总额为35850元,合作医疗报销了28440元后,医疗救助又报销了2970元,这样一来,实际上杨旺只需自付4440元,自付部分仅占总医疗费的12%,这样就大大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基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小病拖,大病扛”的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区的医疗救助工作初见成效,贫困群体的就医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无专业人员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救助工作。医疗救助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一项新业务,事关广大贫困群众的

基本生存权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多年来一直没有医疗救助专项编制,工作人员大都兼负多项工作,任务繁重,时常忙于紧急事务的处理工作,无法集中精力将医疗救助工作做实做细。由于无专项编制,定岗、定员不确定,身份待遇不落实,且又人员流动性大,已培训人员流失,造成工作中新手多、难以尽快进入角色,对救助政策掌握不彻底,无法做好救助政策的解释和基层矛盾的疏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

其次,医疗救助主体单一。目前城乡医疗救助还仅局限于靠政府救助部门实施救助,其它部门和社会组织不承担救助及互助责任,医疗服务机构未能降低治病成本,以至于救助效果和社会覆盖面不明显。

总的来看,现阶段的医疗救助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救助体系,真正把医疗救助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6: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

情况汇报

尊敬的蔡组长及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您们冒着酷暑来xx检查指导我县城乡低保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根据市政府纠风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工作安排,我县对XX年1月至XX年6月期间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低保工作。我县辖xx个乡镇,xx个村,xx个社区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万人。XX年,全县有城市低保对象xx户xx人,农村低保对象xx户xx人,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对象xx户xx人。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xx万元,农村低保资金xx万元,救助粮xx吨,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为xx元和xx元。通过XX年提标核查,全县符合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条件的有xx户xx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x户x人,占非农业人口数x%,其中三无人员(A

类)x人,重病重残、70岁以上老人、高中以上在校学生、单亲家庭等对象(B类)cc人,一般保障人员(c类)5xx6人;农村低保对象xx户xx人,占农业人口数21.6%,其中长期保障对象xx户xxx人,重点保障对象xx户xx人,一般保障对象xx户xx人,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对象xx户xx人,占农业人口数xx%,其中特别困难户xx户xx人,中等困难户xx户x人,一般困难户x户x人。提标后每月发放城市低保金xx万元,每季度发放农村低保金xx万元,半年来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xx万元,农村低保资金xx万元,救助粮xx吨。

(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从XX年起,我县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模式由原来的手工发放改成社会化发放。按照“对象申请、乡村两级调查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开展工作。经审批对象的医疗救助资金,由县财政局将资金划拨到县信用联社,信用联社根据对象户提供的个人账号直接将资金汇入对象户的个人存折。同时对特殊大病急需用钱对象,按照救急救难的原则,采取直接由县民政局办理的方式进行。XX年1月至XX年6月,全县共收到上级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xx万元,本级财政匹配v万元,XX年结转资金vv万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vv万元,累计救助人次168xx3人次,其中住院救助149xx人次,门诊救助xx人次,资助新农合xx人,目前滚动结存资金cc万元。此外,铜仁市惠民医院xx籍精神病人XX年上半年xx万元医疗费用业务股室正在核对中,除去该项资金后,我县目前实际可用资金为xx万元。下半年,我县将根据《铜仁市民政局关于印发〈铜仁市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铜民发〔XX〕68号)文件要求,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已确定,具体操作程序正在与合医局、定点医院协商中。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启动该项工作,为困难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救助服务。

二、自查情况

通过对xx个乡镇低保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我县城乡低保工作能严格按照“三个环节、十个步骤”评审低保,严格按照低保资金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社会化发放管理使用资金,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低保对象认定准确高。按照《方案》要求,每个乡镇抽查2个村(居),每个村(居)抽查10户低保对象,其中城市低保对象6户,农村低保对象4户的要求,4个工作组共抽查低保对象xx0户。从入户抽查的情况看,农村低保对象中长期保障对象和重点保障对象以及城市低保对象中A类家庭和B类家庭认定准确,而一般保障对象和c类家庭则出现个别对象认定不够准确的现象。根据抽查统计,我县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达x%,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达x%。

(二)低保评审步骤到位、操作规范、符合要求。通过查阅xx个乡镇和xx个村(居)委会低保评审档案资料,每个乡镇和村(居)均能严格按照“三个环节、十个步骤”的程序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榜公示等重点步骤开展扎实。各乡镇在年度提标核查时,都按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包村干部,建立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的目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榜公示达x%。入户调查内容填写完整,数据符合逻辑,能够真实反映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民主评议参会人数达到规定要求,评议时都能够采取无计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的方式评定,并且都做了详实的记录。三榜公示内容齐全,公示彻底真实,公示范围广。同时,一户一档资料收集齐全,档案资料摆放整齐。

(三)低保资金管理规范、拨付及时、足额发放。我县城乡低保资金建立了财政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按时拨付。农村低保资金按季度发放,城市低保资金按月发放。城乡低保资金均由信用社代发,农村低保对象资金由各乡镇按审批的名单在季初造册,经乡镇主管领导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查、汇总,由县级财政部门划拨资金到信用联社,信用联社则根据各乡镇低保资金额度汇入各乡镇信用社,再由信用社根据乡镇社会事务办的清册汇入对象户的“一存通”账户上。从抽查情况来看,我县城乡低保资金均按照《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XX〕171号)要求管理使用,没有出现贪污、挪用、乱支、虚报、冒领的现象发生,也没有出现低保资金长期滞留在金融机构的现象发生,低保资金拨付及时。

(四)制度健全、管理到位。为保障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低保政策。一是出台了《xx苗族自治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的通知》、《xx苗族自治县城乡低保家庭挂牌救助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我县低保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建立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和“一户一档”管理模式,特别是建立了低保对象挂牌救助制度,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三是低保资金发放台账健全,不仅有领导审核签字的清册存根,而且还将发放对象信息录入专门系统。每个低保对象均持有低保证和低保存折。建立了退出低保对象和新增低保对象登记制度,将退出低保的填入《待遇取消表》中,把新增的则填入《待遇审批表》中。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城乡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工作人员少,力量薄弱。我县一些乡镇社会事务办编制少,大多数乡镇社会事务办只有1至2名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一人多岗,不仅要做民政工作,还要做好计划生育、小城镇建设等乡镇中心工作,而且还承担乡镇其他工作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二是乡镇社会事务办力量薄弱。乡镇社会事务办没有像财政部门要求掌握财务知识,部分乡镇社会事务办的账目不规范,做账与报账不及时,未及时让领导掌握底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政工作的开展。

三是个别村干部责任心不强,政策观念淡薄。在低保评议过程中,个别村对一般保障对象和c类家庭评审过程,存在优亲厚友等违规现象。

四是专项工作经费少,工作开展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为切实做好低保工作,实现低保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实现低保“公平、公正、公开”目标,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同时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县城乡低保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全县城乡低保“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工作目标,确保低保和医疗救助资金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群众手中。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同时,利用好市级配备乡镇社会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机会,进一步充实基层民政事务工作队伍力量。

二是进一步加强财务业务培训。一是请县财政局对xx个乡镇社会事务办主任进行财务业务知识培训。二是要求乡镇财政所对乡镇社会事务办的人员加强业务指导。三是县民政局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导,进一步规范乡镇社会事务办财务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干群连心室”的联动作用,组成低保政策宣传组,进村入户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低保政策知晓率,让低保政策真正惠及需要保障的人民群众。

篇7:贫困医疗救助基金

2012.3.11

为了特殊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有效缓解城乡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而导致的生活困难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特殊贫困户医疗救助,以解决无钱就医的燃眉之急。

一、救助原则

(一)坚持量力而行,救急助困,实行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二)坚持制度统一,管理规范,公开公正原则。

(三)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二、救助对象

(一)在本市区域内持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城乡居民。

(二)其他重症疾病贫困群众。

三、救助条件

(一)患一类大病人员:指患有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含白血病)、重要内脏器官植术后排斥等3种疾病。

(二)患二类大病人员:指患有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度以上)、高血压病II期及以上、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精神病维持治疗期(①器质性精神障碍②精神分裂症③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病)、结核病活动期、帕金森氏病、慢性肾炎、子宫内膜异位病、运动神经元病等14种疾病。患病人员家庭经核实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原则上不予病前救助。

救助标准

(一)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特困对象救助标准。

1、一类大病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委会(居委会)申请最高额度5000元的病前救助。

2、二类大病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委会(居委会)申请最高额度4000元的病前救助。

3、患其他重大疾病或因重大意外事故,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委会(居委会)申请最高额度3000元的病前救助。

(二)城乡其他困难群众救助标准。

1、一类大病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委会(居委会)申请最高额度3000元的救助。

2、二类大病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委会(居委会)申请最高额度2000元的救助。

3、患其他重大疾病或因重大意外事故,可凭相关证件及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书等材料,向村仁爱公益申请最高额度1000元的救助。

申请、审批程序

(一)救助对象实行申请制,每年救助一次。

(二)救助对象申请医疗救助,应由家庭户主向仁爱公益提出申请,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经所在村(居)委会初审后,开出证明、申请人须居实提供如下材料:

1、《低保证》、《五保供养证》等证件。

2、医疗诊断书、转院治疗证明书、必要的病史材料和证明。

(三)仁爱公益要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

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准确无误后由仁爱公益载决。

(四)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报仁爱公益审核,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

(五)救助对象及金额确定后,将资金拨付仁爱公益 《特殊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会,统一办理相关手续,领取、发放救助资金。

七、资金的来源、管理

(一)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社会,群众,事业单位等。并根据救助情况适当追加预算指标。

(二)医疗救助资金在仁家公益设立专户管理

(三)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监察。附录:

一:凡参与基金 将会得到投入资金五倍的救助补贴

二:凡是特殊贫困户,证实以上六项情况属实者 可得到500-5000不等的特殊救助补贴

三:凡参与基金发生了重大疾病都均可申请补贴

南充仁爱公益“医疗救助基金”捐款帐号:管理人:南充仁爱公益内务组后勤财务:张燕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会

6210 3311 1001 3008 517

开户名:王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嘉陵支行

6221 5067 3100 0593 074

帐户名:王庆

支付宝帐号:

Wke1984@vip.qq.com

帐户名:王庆

为给捐赠者放心,给受捐赠者以透明特此出此办法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嘉南路一段十四号下

网址: http://renaigy.lingd.net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06198123

邮件:renaigy@163.com

电话:***0817-6833901

篇8: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一、救助对象

1、城市低保户;

2、农村低保户;

3、农村五保户;

4、百岁老人;

5、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困难对象

二、救助类别

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慈善部门救助)

三、救助标准(住院救助)

1、在乡镇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100%救助;城乡低保户、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65%救助;

2、在区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10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60%救助;

3、在市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9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55%救助;

4、在市以上医院或市外医院的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按救助基数的80%救助;城乡低保户及百岁老人按救助基数的20%救助;

5、未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不分医疗机构级别均救助基数的15%救助,但一个内最高救助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6、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一个内最高救助金额不得超5000元。

四、办理程序

救助对象需要住院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凭住院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薄、城乡低保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或百岁老人补助金额额领取证)办理入院手续,并将证件复印件留存。同时救助对象到所属乡镇(办事处)民政办(社会救助站)开具《住院救助认可书》,在区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住院救助认可书》需到区社会救助局备案和确认,救助对象出院结算时须将《住院救助认可书》交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在扣除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计算出医疗救助金额和个人缴纳部分,一次性为住院病人结清医疗费用。

五、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一)、救助对象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以及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对象。

(二)、救助病种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2、儿童白血病

3、妇女宫颈癌、乳腺癌

4、终末期肾病(限透析)

5、重性精神病

6、人体器官移植

7、急性心肌梗死

8、结肠癌

9、直肠癌

10、脑瘫

(三)、办理程序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农村参合救助对象,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合作医疗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向区合管办提出申请,同时填写《湖南省农村参合儿童重大疾病救治审批表》。经区合管办审批和区社会救助局审批备案后,符合条件的批准转诊至定点救治医院进行复审、诊断和治疗。住院治疗费用先由定点医院全额垫付,再由区合管办按规定的费用结算标准予以结算。区合管办按月将救治患儿转诊审批及给用结算手续提交区社会救助局,经审核后按照医疗救助分摊支付标准,拨还区合管办。

城镇参保救助对象,住院治疗费用先由患儿家庭先行垫付,出院后先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后,再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低保领取证(五保供养证)、医保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到所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机构填写《零陵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审批表》报区社会救助局按规定实行医疗救助。

2、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限透析)、重性精神

病、人体器官移植、急性心肌梗死、结肠癌、直肠癌、脑瘫救助对象住院治疗费用先由患者家庭先行垫付,出院后先到医保中心或合管办按规定报销后,再由其家长(监护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低保领取证(五保供养证)、医保卡和区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历资料,到所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机构填写《零陵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审批表》,报区社会救助局按规定实行医疗救助。

篇9: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缓解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摆脱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境况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国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都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一些困难群众等。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主要是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对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过高者,再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在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主要对因患病个人负担较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对象,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够规范,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工作薄弱,与新型合作医疗及其他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医疗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篇10: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二是合理资助参保参合,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A、B类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资助;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救助窗口,在办理医疗费结算时,可按规定直接获得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是加强资金筹集与管理使用,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方面统一城乡标准,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获取医疗救助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待遇公平。明确配套比例,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四是建立重特大疾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依托慈善协会和慈善组织多渠道筹资,建立重特大疾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适当扩大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凡参加新农合的参合人,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布鲁氏杆菌病等,其发生的医药费用均列入大病保障范围,且实际保险比例不低于70%。

篇11:盐山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发〔2015〕26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冀政办字【2016】131号)和沧州市人社局等六部门《关于转发关于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方案(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沧人社字【2016】449号)和省、市、县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县医疗救助水平,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救助对象

(一)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养对象、一般建档立卡户,以上三类人群为主要救助对象;

(二)因病导致家庭困难的重病患者;

(三)县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救助对象;

(四)因打架斗殴、酗酒、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等原因就医的,不在救助范围之内。

二、救助范围

(一)对主要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纳部分给予补助;

(二)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救助;

(三)对无责任人的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伤害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给予救助;

(四)对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给予门诊救助;

(五)既是城乡低保对象又是特困职工的,不重复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三、救助病种

主要救助的重大慢性疾病病种:

1、恶性肿瘤放化疗;

2、白血病、3、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4、重性精神病。

门诊救助病种为:

1、高血压3级高危以上;

2、风湿性心脏病;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心肌梗塞、5、各种慢性心功能衰竭;

6、脑血管病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

7、慢性中重度毒性肝炎;

8、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9、慢性肾小球肾炎;

10、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

11、再生障碍性贫血;

12、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肢体障碍或有严重脏器损伤);

13、系统性红斑狼疮;

14、癫痫;

15、精神障碍;

16、活动性结核病;

17、帕金森病;

18、器官移植术后治疗。

四、救助标准

(一)参保救助标准

主要救助对象参保参合救助标准。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一般建档立卡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纳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二)住院救助标准

(1)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因住院治疗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的个人缴纳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2)农村低保户和一般建档立卡户因住院治疗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在年度救助限额 内按8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累计救助限额7万元。

(3)城镇低保户因住院治疗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每人全年医疗救助累计不超过10000元。

(4)对一般困难家庭因住院治疗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在30000元以上的给予救助,每人全年医疗救助累计不超过5000元。

(5)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对农村建档立卡人员患重特大疾病住院,因住院治疗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和住院救助后,对超出住院救助年度最高限额以上的自付医疗费,由医疗救助资金按90%的比例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年度最高限额为20万元,特困供养人员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和住院救助后,对超出住院救助年度最高限额以上的自付医疗费予以全额救助。

(三)门诊大额慢性病救助标准

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具有18种普通慢性病和4种重大慢性病资格的人员,在规定的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合规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按政策报销后,合规医疗费个人年自付部分超过1000以上部分,有医疗救助资金按70%的比例救助,年度救助累计限额不得超过2万元。其他医疗保障救助对象门诊大额医疗救助除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 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在30000元以上的给予救助,每人全年医疗救助累计不超过5000元。

(四)对未参合患者医疗救助待遇:对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人员的住院医疗救助设置起付线,起付线标准为6000元,救助标准为自付费用的15%,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不超过2.5万元;对患22种重特大疾病患者,经住院救助后,自付费用超出部分按10%比例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为5万元。

(五)确属特殊困难的救助对象,经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研究后可适当增加救助金额。

(六)在主要救助对象中,对重病、重残儿童、优抚对象、60周岁以上老年人给予重点救助。

(七)跨年度享受医疗救助的,医疗费用以周年年度累计计算,按标准给予救助。医疗终结后,应及时申报、核准救助金额,及时发放。

(八)审核发放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1、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2、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费用;

3、参加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4、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规定可支付的部分;

5、社会各界给予帮扶救助的资金。

五、审批程序

(一)大病医疗救助和门诊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居委会)要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申请人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同时如实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个人申请;

2、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人就医医院出具的正式票据或城镇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出具的报销证明;

4、申请人就医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原件和病历首页原件;

5、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证明;患者参加商业保险报销的医疗费用理赔证明;

6、患者一寸照片一张;

7、户主或患者银行账户及联系方式;

8、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认为需要的其他证明材料。

9、门诊救助程序同上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居委会对上报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及时上报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乡镇人民政府或居委会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给予及时审批;对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由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研究,并签署审批意见;对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已获批准的医疗救助对象,按规定核准救助标准,并在每月10日前由县财政局通过银行发放到户。

六、医疗救助服务

(一)医疗救助对象应由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卫计局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二)城乡困难居民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特困供养证》或县民政局出具的证明及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低收入家庭成员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出具的证明 和本人身份证在“惠民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就医的可享受“一免三减”(即免收挂号费,减收5%治疗费[不含材料费]、减收10%检查费、减收50%住院床位费)的优惠政策。

(三)城乡低保对象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本人身份证、低收入家庭成员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出具的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就业的,卫生防疫、卫生监督部门免收体检费;对城乡困难居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免收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和免疫疫苗接种服务费等。

(四)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城乡困难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时,参照当地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的规定,超出上述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不享受医疗救助。

七、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县财政每年拨付城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20万元。

(二)上级民政、财政部门拨付的城乡医疗救助专项经费。

(三)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数额作为医疗救助补充资金。

(四)从社会捐款中列支5万元。

(五)设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医疗救助资金结余部分转接下年度使用。

八、组织与实施

(一)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民政局、扶贫开发办公室、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局、审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由民政局具体负责城乡医疗救助组织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居委会)和县民政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城乡医疗救助人员情况认真调查核实,并定期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财政和民政部门要共同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

(四)县定点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应对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纳治疗。

(五)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对医疗救助基金实施财务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按时拨付和使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九、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十、本办法从2016年 8月 1 日起实施。

附:盐山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件:

盐山县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马景政(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张叔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赵建勇(县民政局局长)

成 员 :肖连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刘凤台(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

宫金德(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国强(县财政局副主任科员)

李泽松(县审计局副局长)

马明亮(县人社局副局长)

魏世君(县卫计局副局长)

上一篇:国企薪酬改革方案下一篇:《井冈山下种南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