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积淀五千年

2024-05-28

文化积淀五千年(精选7篇)

篇1:文化积淀五千年

文化积淀五千年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二21班史正阳

悠悠民族情,积淀五千年。翻开那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天骄文墨的壮志豪情;赏阅天下风景篇章,品味多少山山水水的天然之美;倾听华夏品格乐曲,感受多少民族精神的震撼力量。这些文化正如金子一般熠熠闪光。

五千年积淀,汇聚文学之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向往“仁”“恕”,一本《论语》,精辟凝练,流传千古哲思,使我们领悟到众多人生智慧、处世哲学。一千多年前的唐宋,唐诗宋词成为盛世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的豪迈奔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怎样的娴静空远;“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怎样的积极进取;“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婉约凄凉。恐怕只有经过漫长的历史,才可积淀下如此经典的篇章。忧伤的笔触,豪迈的文风,均是心绪的汇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典文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陶醉,更是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要“不废江河万古流”。

五千年积淀,汇聚风光之美。风景亦是一种文化,有人不解。我认为,自然之美本是天成,历史的抹彩,就增添了人文的魅力,因而风景赏来别有韵味。祖国大地,有千丈飞瀑、绿水青山、大漠孤烟、碧波万顷。西北宜是悲鸿点点,江南则是碧水白桥;西北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江南则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烟雨蒙蒙,杨柳依依,点点碎阳,袅袅炊烟,都令人陶醉。历史为风光抹彩,风光为文化,增添几抹别情。

五千年积淀,汇聚品格之美。民族文化,溶于炎黄子孙的精神。吉鸿昌将军在美国,戴着“我是中国人”的小木牌,昂首走在大街上,是民族自尊的表现;敢与美国抗衡,同甘共苦,研制两弹一星,打破核垄断,是民族自信的表现;九八抗洪,汶川抗震,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是民族自强的表现。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是民族责任的表现。我们困难面前要坚忍不拔,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民族文化留得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文学之美,风光之美,品格之美,一朵朵奇葩,组成了民族文化这个大花园。至今,它仍散发着芬芳,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篇2:文化积淀五千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我国着名的学者-孔子在《论语》中所述。其表示,三人一同行走,其中一人的身上,必有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他会是你的良师益友。是啊,人只有不断学习,厚积薄发,才能真进步;取长补短,才能完好自身的不足之处。高山之所以雄伟,是因为他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那些小石子就像是他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他才能屹立不倒:大海之所以一望无际,因为他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它是由无数的溪流汇集而成,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同样,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不断的学习,勤能补拙,虚心请教,让别人的优点,在自己身上同样发光发亮。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代代中华儿女,为我国的的思想政治观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文化,可远远不止这些。

篇3:丰富成语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一、以教材为平台, 引导学生积累

(一) 联系课文学习成语

我以课例中的成语作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认识成语, 初步感知成语的意思, 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联想, 意会成语所表达的意境, 使学生接受并喜欢成语。如《北京》课文中的“各种各样的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对于其中“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的理解, 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 因此要有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于是, 我让学生观察插图——立交桥上有许多车子, 来的来, 去的去, 一辆接着一辆像条长龙, 一直向前开。接着, 再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做手势, 模仿车子在立交桥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然后, 我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看看图上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 一直往前赶, 就像大自然中的 (河流) 一样, 不停向前流, “川流不息”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把车流和河流二者的共同点联系起来, 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比较和联想, 便能进一步感悟“川流不息”所表达的意境了。最后, 我又把这个成语放到生活场景中去, 让学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感受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与人流, 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积累成语。

(二) 借助生字补充成语

给生字找成语朋友, 让学生在扩词中积累成语。扩词是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扩词的过程中, 常以一个生字为基点, 可带出几个学生易读、易懂、常见、实用的成语。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拼音识字”第一课后, 我便在课上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一、二、三……十”进行扩词, 并说说带有这些数字的成语, 让学生开“成语火车”: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通过这样的教学, 当学期结尾时, 学生无形中就积累了许多与生字有关的成语, 这其实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浅近常用的成语, 学生爱听、爱读, 无需教师过多解释、说明, 学生也能耳熟能详。有些成语学生现在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这些成语便会在不经意间“其义自见”, 久而久之, 就达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

(三) 通过分类充实成语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配合新课程标准也十分注重语言积累, 如语文园地辟有“日积月累”栏目, 四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成语韵语、古诗词等内容, 把很多意思相近 (相关) 或结构相似的成语放在了一起, 让学生读读背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课文和课后也有很多成语, 包括与春天有关的、与秋天有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等, 它们大多浅显易懂, 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就地取材, 指导学生加以类别, 然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成语的韵律美, 通过诵读悟其大意、悟其意境, 再背诵以强化积累。此外,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使学生多积累带有数字的成语、带有动植物名字的成语、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通过对成语的分类积累, 学生的成语积累量逐渐增加了, 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 语文素养也明显提升了。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 丰富学生积累

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 我们可以理解到:课内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内阅读之外, 还应该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使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小学生的文化成长。因此, 教师要从小学生入学之初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尤其是阅读成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 使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建立“词汇摘抄本”, 多摘抄优秀读物中的精美语句 (含成语) , 量变变质变, 一学期下来收获就会多多。

此外, 经典诵读也不失为成语积累的一条捷径。我每天利用预备铃响到上课铃响的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背诵《成语速记》《成语童谣》《成语韵文》等经典教材。如《成语韵文》求学篇:谦虚谨慎, 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触类旁通;学而不厌, 稳操胜券。通过诵读经典, 学生既传承了中华经典的精髓, 又积累了丰富的成语, 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以运用为舞台, 沉淀学生积累

语言学家将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语汇称为“消极语汇”, 将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汇”。要把“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 就必须加强运用语言的环节。因此, 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 巧妙运用成语, 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并形成积淀。

(一) 创设运用情境

如利用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 引导学生看图中人物的表情说成语:愉快时眉开眼笑, 失意时愁眉苦脸;看图中的天气现象说成语:下雨前乌云密布, 晴天时万里无云, 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看学校场景时, 如“下课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走出教室, 操场上人山人海;上课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如此这般, 成语就消化了, 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 构筑运用阶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 小学生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善于给学生铺设语言转换的阶梯, 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 有一组描写春天的成语和韵语, 语言优美, 韵律和谐, 词汇丰富。为帮助词语内化, 教师要这样让学生“拾阶而上”: (1) 熟读, 读出韵味。 (2) 结合插图和课件, 想像词语描绘的景象, 感受春天的律动美。 (3) 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你眼中 (心中) 的春天, 说话时要用上文中你认为美的成语。这样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 学生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 出口成章”, 以后习作时就能“文思源涌, 妙笔生花”。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学以致用中得以提高, 文化品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篇4:祈吉愿景,千年积淀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吉祥文化的起源

中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的生活产生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吉祥意识又决定了古人对吉祥符号的选择。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需要借助某一物或神帮助人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驱鬼逐妖,消灾灭害,保佑平安。于是,图腾出现了。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作为精神寄托,图腾可谓最初的特殊吉祥物,是保护神。原始人认为人是从图腾来的,在一种图腾符号下是一家人,进而把原始个体合成氏族,吉祥图腾符号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标志。

我国春秋时期已经有“万寿无疆”、“天子万寿”、“南山之寿”等吉祥文化的图景。到战国时期,吉祥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避邪求吉的心理。随着历史的发展,吉祥意识、吉祥符号逐步凝练成为吉祥文化。其作用范围从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延伸到上至“天庭”,下至“地府”:其外在体现从部落图腾延伸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预示着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等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民族文化方阵中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的永恒主题

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从吉祥的字义也可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据《说文解字》解释:吉者,“善也,从士口。”意在表示善美、顺利,和凶相对;祥者,“福也,从示,羊声,一云善。”吉祥为同义复词,愿义为福与善,那么其预示的当然是好的征兆,这是没有疑义的。又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为事,祥为兆,成于事实。这些都表示出吉祥是一种预兆,是一种象征,是人们对未来的企盼,对美好的向往。

“福,禄,寿、喜、财、吉”是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彼此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吉瑞主题。典型的传统民艺作品,往往以吉祥图案表现,由于设题机巧,易于上口,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在历史长河流逝的漫长岁月中,由于“福、禄,寿、喜、财、吉”始终贴近民众生活,因而在民俗事象中流传广泛、经久不衰。这些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主题,从祈福纳吉、功名利禄,延年增寿,交合化育、招财纳福、驱邪禳灾诸方面予以表现。

祈福纳吉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五福捧寿”、“天官赐福”,“福在眼前”等:交合化育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延年增寿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子孙万代”,“鹿鹤同春”、“麻姑献寿”等;招财纳福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金玉满堂”、“招财进宝”,“万年富贵”等。功名利禄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马上封侯”,“一路连科”、“加官进爵”等,驱邪禳灾的吉祥物题材主要有:“百事大吉”、“镇宅神虎”,“钟馗捉鬼”等。

“福、禄、寿、喜、财、吉”这六大主题,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耕、手工业时代的吉祥观念,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反映六大主题的吉祥图像,在营造吉瑞环境的同时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我国民俗专家王作楫说,中国的吉祥符号大致分为吉祥神灵,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语言等八大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企盼美好生活、追求心理愉悦心态形成的文化。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的。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吉祥文化在生活中的主要类别

吉祥文化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在生活中的主要类别有:

灵异吉祥。“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恒定认同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中华图腾中龙凤并尊。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麒麟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动物。它有鹿身、牛尾,马蹄,鱼鳞。而这四样动物皆为中国人的崇拜物或吉祥物。有人说,把自己珍爱的动物的优点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出来的动物身上,说明了中国人“集美”的思想和心中强烈的愿望。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性情温和,它武而不危害百姓,勇而不践踏生灵,猛而不折损树草,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为了表现麒麟的仁性,麒麟还与圣人孔子关联到一起。在民间传说中,孔子降生时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即告众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还传说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有人看见麒麟在荒郊野外为人残害,孔子慨叹麒麟“出非其时”,所撰写的《春秋》也就此绝笔,因而《春秋》有“麟经”,“麟史”之称。

动物吉祥。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瑞鹿、雄狮、猛虎、奔马,大象、灵猫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都是吉祥动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在中国,狮子与钱无关,却与威严,权贵有关。这很有趣,掌管金钱,金融的机构如果门前摆放的是财神爷,似乎更合适,而安放狮子,其意味就大不相同了。在中国古代,有太师,少师这样的职位,他们分别是辅佐皇帝,太子的大官,官位显赫,官高禄厚。因为“狮”与“师”谐音,狮子也就与官爵相连。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常有画了一大一

小两只红狮子的帽筒,帽筒是以前用来放官帽的,“大”与“太”、“小”与“少”音相近,大小两只狮子又叫“太狮少狮”,也就是“太师少师”,那么这种帽筒也就成为象征富贵和权势的吉祥物。

植物吉祥。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它们表示吉祥意义多以组合图案构成。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就是用植物来表示吉祥内容的。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杞菊延年的吉祥图,画的是菊花和枸杞。槐象征长寿,红豆象征思念,栗象征立子,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生肖吉祥。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时节吉祥。中国的时节很多,时节吉祥,蔚为大观。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支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俗话说,“二十五,糊窗户”,这是春节民俗中贴窗花的日子。中国人一向认为剪纸、窗花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来年带来好兆头。其实除了窗花,还有年画、春联,福字等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春节有关的吉祥行为、语言,文字等不胜枚举。比如年画,不仅仅是用来看的,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过春节时必不可少之物:院门有门神,家门有财神,堂屋有中堂,墙上有墙画,床上有床画,灶上有灶王爷的画,甚至牛廊马厩都不能落下。年画如此铺天盖地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年画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年带来好兆头。除了年画,还有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衣裙、红窗花、红福字等等。

众所周知,“中国结”是近几年非常时兴之物,很多人把它作为礼物赠送。其实从绳结的角度看,类似的东西早就存在,只不过不叫“中国结”。例如女孩儿头发上系的蝴蝶结,中式服装用的盘扣,都是结的一种。结与吉祥有何关联?用绳子就必定要打结,在文字出现之前,古人要记录某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就以“结绳记事”,并且是“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后来,古人喜用锦带绾成连环回文式的结子,来表达相爱的情愫,并取了个美妙的名字叫“同心结”。

其实细想一下,吉祥文化岂止在过年时。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是其他国家所比不上的。

篇5:五千年历史文化故事

南北朝时,北方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叫侯景,坐镇河南,拥有十万军队。因为与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东魏,投降西魏。高澄指派韩轨讨伐侯景,侯景担心与西魏的联系被切断,又转身向南方的梁朝投降。

梁朝许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千万不能接受他的投降,而损害了与东魏的友好关系。但是垂垂老矣的梁武帝却认为这是统一国家的征兆,便不顾群臣反对,接受了侯景的投降,还封他为河南王。

同年八月,梁武帝派萧渊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九月,萧渊明的军队逼近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高澄指派高岳和慕容绍宗率军救援彭城,派杜弼担任救援大军的军司。慕容绍宗用诱敌之计,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然后以伏兵夹击,活捉萧渊明,梁军伤亡逃走的有数万人。

大胜之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给梁朝的檄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好。如今逆臣侯景生了背叛之心,先投靠西魏,后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宋国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将来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

篇6:中国五千年的茶文化作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西南一带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温暖、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至今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已发现的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已800多年树龄。这些大茶树与我们今日在茶园中能够栽种的茶树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我国茶叶的生产也和茶树的栽培历史一样久远,尤其是我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啜,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有益人体健康。

最普通的的花茶是用茉莉花窨制的茉莉花茶,根据所用的鲜花不同,还有玉兰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玳玳花茶等。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

花茶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以茉莉花茶为例:因为茉莉花茶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香味,制作时将采摘来的大批含苞欲放的鲜花,堆放于清洁场所,入晚待花半开呈虎爪形,吐香正浓时,将其掺入绿茶中窨制,待鲜花萎缩时除去花朵,烘干茶胚,再用鲜花复窨,如此再三而成。茉莉花每年分三期开放。第一期为初夏时节盛开,乏为“头花”或“霉花”;第二期于暑期伏天盛开,是为“伏花”或“夏花”,用伏花窨制的茉莉花茶,其品质最为清香宜人;第三期则为入秋后盛开的“秋花”。

如何选购花茶呢?据了解,好的花茶主要看其色泽、香气、风味、水分、清洁度等项目。温度高、水分和光线照射过分,都会影响花茶的风味,使花茶中的芳香成分挥发散去。因此我们在选购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新鲜干燥:果实、花朵或花草需具干燥感;

2、色泽鲜美:花朵果实有颜色及光泽;

3、香味浓郁:摇动之后花茶散发香气。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闻一闻,一方面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味道,另一方面是否新鲜也可以闻得出;

4、包装紧密:密闭包装最佳,尽量不要接触空气,潮湿的空气易使果茶变质。包装材质也以不易受光线曝晒为主。

5、一定要小心保存,不要与受潮、发霉的产品摆放一起。

花果茶与花草茶的保存期限不同:坊间贩卖的果茶只要密封好,就可以保存到两年。花草茶的寿命与保存方式、密封程度非常相关,保存环境佳可保存一年,保存环境一般则约半年。一般的保存方式是用干燥的容器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开封后尽快饮用,才可保证新鲜度。取用时,要用干汤匙。建议将花茶放入冰箱冷冻库里,注意储藏时应远离腥味,避免与鱼、海鲜等食物摆放在一起。

篇7:文化积淀五千年

 赞  评论  转载  分享  复制地址

 收藏夹按钮收藏

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又一批“问题食品”...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12.知耻近乎勇。(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64.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子)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70.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77.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8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86.听其言,观其行。(论语)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88.吾日参省吾身。(曾子)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孔子)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9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10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10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10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11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11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孟子)11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孟子)11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孟子)1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1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1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120.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1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1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12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孟子)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周)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1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1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1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1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1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1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1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136.流言止于智者。(荀子)1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韩非子)1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1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1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1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1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145.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146.挂羊头卖狗肉。(晏子)14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1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15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1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15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15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15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15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15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1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15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1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16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老子)老子)((16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6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6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165.行千里者半九十。16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16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上一篇: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二年级作文下一篇:房地产奠基仪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