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2024-07-01

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共8篇)

篇1: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欣赏自然生命:教师的基础素质

内容摘要: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笔者在此文中,首先界定了自然生命的概念,然后从珍爱每一个学生,挖掘人文学科中丰富的生命资源,感受自然学科蕴涵的生命力量,开发课程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欣赏生命的素质。

关键词:自然生命 教师素质 关注

自然生命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一切高级生命存在的物质前提。

“这种生命的根本特点是:由自然给予,具有自在性质,非人所能自主;服从自然的法则,与肉身结为一体,有生也有死,作为种性同等存在于一切个体身上。

生命是基础,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和生命有关的活动也就会消失,想要生命之树傲霜迎雪,自然生命之根基不可动摇。

教师在教书育人时,首先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来对待,教师要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人,他的教化也是对有生命的人展开的。

欣赏自然生命是教师的基础素质。

欣赏自然生命不仅是关注肉体的存在,还要关心生命的成长,这是欣赏自然生命的延伸。

作为青少年生命成长中的引导者和关怀者,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存的考验和青春期带来的不安与困惑,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开展人际交往的教育,学会欣赏、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尊重自我生命的同时尊重他人生命,和平相处、修己善群,达到相互的和谐与共融。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释人生命内涵都离不开一个共识,即人的自然生命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生命存在,和生命有关的一切活动才能进行,生命是基础。

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生命的质量是第一位的,生命健康的人才能做出对社会的应有贡献,社会才能和谐。

教师作为生命的拥有者,理应懂得欣赏自然生命,生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具雕琢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她,欣赏她。

欣赏自然生命就是欣赏人类的存在,爱惜世界的一切生命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教师欣赏自然生命的具体表现:

(1)珍爱每一个学生

在教师素质建构中,我们把爱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生命力,将其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爱的素质比教师的专业素质更为重要。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自爱,然后应该博爱,而后则应充分体现教育爱。

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孩子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素养的“实质”,是教育艺术的“基础”。

他充满激情地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我们的教育应是对完整生命的关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心,不努力去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只配当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教育者、指导者。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爱,是在理性指导下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爱,是润泽学生生命的爱。

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没有浓厚的从教情感和人文关怀,生命就会在爱的荒漠中枯萎、凋零。

(2)挖掘人文学科中丰富的生命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把“传递”和“保存”当作其主要的任务,往往没有重视或者是忽视了蕴涵在课程中丰富的生命资源,很多教师没有成为课堂上的“有心人”,没有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学科中生命的足音,没有激发自我和学生们去找寻和体验学科中蕴藏的真善美。

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体验和美感的世界。

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可以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人对世界的感知,对自然的赞叹,对美的如痴如醉,对恶的痛心疾首,万般愁绪、千般柔情都融入了语言的世界,融入了生命的血液之中。

有一个小学生在读了语文课文中巴金写的《鸟的天堂》后,说:“这篇写的太美太有意思了。

我最爱读这几句话:‘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个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话真让我感动,使我第一次感觉到树、鸟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一样是美好的。

从而使现在的孩子无法融入那样的感情世界。

教师应该拥有敏锐的生命洞察力、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通过语言感受生命的美好,在美好的生命中升华对生命的情感。

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和充满生命色彩的语言文字给学生一个丰盈的生命世界。

(3)感受自然学科蕴涵的生命力量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即认为只有语文、音乐、历史等这样的人文学科才具有感性的形式,才能够唤醒人的生命情感,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抽象深奥的原理公式无法体现丰富的生命世界。

其实则不然,无论是物理与化学,生物和天文,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类生命的力量密切相关,都是人的生命的创造。

我们往往认同这些学科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它们其中蕴涵的生命力量。

“当爱因斯坦以E=c2的公式表达自己关于质能关系的思考结果时,他就培育出了物理学也是科学最美的智慧之花。

就科学实验而言,它的神秘、精巧、变化、活跃的实验过程裹挟着运动的美,从宇宙天体到矿石标本、从生态系统到原子结构、从基因工程到人工智能、从环境保护到化学元素,无不折射出对称的妙趣和复杂的诱惑。

……这样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难道不正是以想象的方式揭示逻辑的力量,以感性的表达展现理性的规律吗?而且,紧张的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智慧的体操’,思维过程中那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旁征博引的论证、豁然开朗的顿悟等,都可以使人享受到发现的快乐。

如果我们再换一种视角,将自然科学的发现与其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我们更能看到科学家的勇气与智慧,看到历史的需要与时代的进步,看到人类潜能不断开发并不断丰富人类的潜能。

关涉到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冷静严谨的自然学科中引领学生共同感受生命沸腾的脉动声;如何激励学生拥有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生命力。

这一切的要求“都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扎实的知识底蕴,能在科学体系中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能使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教学符号形式存在,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而且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与生命力,能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生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

只要用心、用生命去感受,其实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同样具有生命脉动的旋律,只不过他们传递的方式不同罢了。

(4)开发课程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知识获取的场所默认为教学秩序井然的课堂上,教学的资源来自于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设置。

师生之间的正式交往为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制度化交往或工作交往,交往地点在学校,时间在课堂。

我们往往忽略了师生之间的非正式交往和课堂之外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生命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等待着我们用心真切的发现和体会。

除了课堂之外,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把生命意识活化到这些资源当中,充分挖掘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力,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学校中时刻感受生命的活力,建设立体式的生命教育模式,打造班级、校园、课堂互动的生命教育链条。

于漪曾经说过:教育的特点是细水长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在课堂上从容镇定的发挥;还在于他在课堂之外是否善于判断、捕捉、综合、接通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生命的律动;在于他是否能够在学生心田里撒播生命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版.105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3)[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版.4

(3)姚全兴.生命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123

(4)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001,(1)

篇2: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英语师资 素质培养

论文摘 要: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和有力的推进者,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全面理解和全力支持,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发展的。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才能一路走好。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十余年发展实践表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主要取决教师素质的整体水平与层次,其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教学质量的高效性,都是决定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对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状况进行理性分析,从纵向分析中发现缺失,在横向比较中发现差距,着力于提升与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一、基础教育改革中英语教师的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政治活动,加强国际区域间的经济与政治合作,加快吸引国际资本投入,加速行业的对外开放。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需要两类外向型人才的支撑:一类是熟悉国际制度、了解国际惯例、精通国际业务、长于国际交往、获取国际职业资格、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类是具有高超技术技能、了解国际国内职业标准,又具备域外交往、工作、生活能力的外向型劳动者。按国际标准大批量培养国际通用型专业人才和外向型高素质劳动者,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刻不容缓的重任。然而,大批量的外向人才培养绝非一朝一夕

之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具有自身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基础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所需合格人才的培养摇篮,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整体层次与水平,进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也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紧迫的任务和要求。

实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革新,好的教材固然十分重要,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则必不可少,但就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队伍状况而言,其整体素质水平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一是掌控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整体偏低。在我国特别是县以下广大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以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现代教育科技难以进入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作用下,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年龄特征或心理特征,以填鸭式或满堂灌作为普遍教学方式,此时学生学习英语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难以提高。二是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队伍教研水平偏低。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大多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普遍缺少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许多知识在教学中感觉到苦于找不到理论依据,特别是在知识更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方面整体欠缺,表现出整体教学研究水平偏低。影响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因素来自历史的惯性与现实的影响。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行业发展不平衡的惯性作用,社会两极分化不断扩大。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待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待遇显得十分微薄,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失衡。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包括专业师范院校培养的英语教师,大都把经济发达地区或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较好的行业作为自己今后发展的首选目标,这些骨干师资的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化程度与学历水平的偏低。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主干课程,英语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

任务十分繁重,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两个以上班级的教学任务,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提高学生应考成绩是工作的最紧要的目标,不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边角时间,甚至休息时间,去督促学生“听说读写背”,难得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新课程改革的新规律、新教材、新体系,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并以此作为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主导平台。长期如此,提高教学质量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也只能是理想目标了。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评价

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教育方针与新教材确定之后,教师素质的优劣就成为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英语教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凸显出素质要求的重要性。

一是教育事业的忠诚者。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英语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首要素质。英语教师应以从事这个职业为荣,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并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作为忠诚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石。其中,政治上的敏感性、原则问题上的辨明性、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等等是核心素质,主动把教学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与现代社会转型联系起来,进而生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政治视阈,并以此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认知指南,为忠诚教育事业奠定政治思想基础和保障。当然,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以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道德操守,坚守“以基础教育事业为荣”的职业信仰,坚定“舍我其谁”的敬业意识,坚持“淡泊宁静”的职业态度,把做好教学工作作为展现自己价值的主要社会平台。

二是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英语教师都要成为教学工作的探究者,这种探究,不仅要转变英语教学的视角,借鉴相关的专业知识,吸纳他人的教学成果,强调专业知识的扎实深入,通识知识的开阔贯通,更要求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在科研与实践的互动与碰撞中,创立现代化的研究风格,打造个性化的教学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要开展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必要的访谈、交流与观察,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或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动力和心灵园地。二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要把教学方法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运用启发性、多样性、趣味性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对不同教学情境所获得的教育成效的比较,寻找最适宜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三要开展教材体系的研究。教材内容的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新教材体系的研究是教师教学科研的主要任务,教师既要研究新教材的结构是否合理,又要研究新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还要研究新教材的不足与缺失,尽可能全局性的把握新教材体系,吃透新教材精髓,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三是课堂教学的驾驭者。英语教师要把教材上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一方面,要设计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成为教学与情感的协调者。通过设立多样化的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共同进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热情,其中,要特别关注有性格偏差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享有同一片教学蓝天。另一方面,要营造“快乐教与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活跃”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课堂气氛活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就会大幅降低,师生关系将得到进一步融合,在学生们“乐学”的融洽学习氛围中,师生之间的真情和友谊将得到极大发扬,教与学将由一种负担和任务,变身为一种享受与快乐,从而产生高质量教与高效率学的教学效果。[2]

三、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首先,构建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动态培训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培训的固态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化的培训机制,使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培训呈现多样化、多层化、多路径的态势,充分整合利用政府教育资源、社会培训资源、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甚至名牌大学的师资培训资源,使这些资源与基础教育领域现有的培训资源有效融合,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多方参与、多路并举、多项选择的社会化师资培训体系,将过去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以行政指令性培训为主,变革为政府与社会多元并举的培训格局,从而在全社会范畴内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培训质量。以此相适应,培训方式的市场化运作也势在必行,其中以“培训上超市、选课点菜单”的培训方式最为相宜。这种培训方式,既尊重教师的个人需求和个体差异,注重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权,又让教师按需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激活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政府教育部门也要给予必要的监控,建立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内容审查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刚性管理,大力整改那些资质不足、管理不善、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乃至撤销某些整改不力培训机构的资格。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推出,必将有效地转变以往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一些弊端,英语教师也将从被动的“受训者”逐渐走向主动的“学习者”。

其次,建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新机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应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尤其是要遵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国内外有关成功的经验,去除以往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与真实评价。目的在于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新机制建立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真实评价指标、成功经验、重要成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咨询,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良性发展。二要拓宽监控结果与信息反馈的渠道,让广大英语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与培训成绩见面,从中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进步的空间,鞭策教师们更加全面的认知自己,进一步调整培训方向、改进培训目标、增加培训内容,引导教师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培训观,最终达到推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第三,要建立发展性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是一种前瞻性和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其核心理念是立足现实、关注目标、重视过程、着眼未来、促进发展;其运行形式是,主张在和谐向上的语境中,以动态与发展的眼光,对教师素质进行反馈性与持续性的评价;其基本目标是,既关注教师的素质基础与专业背景,更关注教师的教学表现与点滴进步,以教师的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过程评价来促进教师对自身素质的反思。通过过程评价与发展评价的信息反馈,让广大教师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素质状况,进而发展优势、巩固成果、弥补缺失、完善自我,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质、教学素质、心理素质进行深度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运用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之中。同时,发展性评价还具有鲜活的时代个性,突破过去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固化的瓶颈,以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主要依据,来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在将评价的结果与教师原有基础相对比后,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前瞻性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发展目标、培训要求等等,使教师在前进的意境中不断取得成功。最后,发展性评价彰显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评价内

容确定、评价过程实施,变身为广大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激励的成长过程。[3]参考文献:

[1]、郭婷,曾青云.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英语教师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04—21.[2]、郭婷.现代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认知[J].继续教育研究,2006—08—15.[3]、李建平.《中国教育报》,2005—06—21.http://xxkx.cersp.com/ktyj/200605/992.html

篇3:析农村基础教育中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素质,农村基础教育,提高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一) 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德高为范。教师为人师表, 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的精神境界愈高, 道德品质愈好, 就愈能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就愈能使教师自身素质更上一层境界。

(二) 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 因而责任心便成为影响其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一旦具有了较强的责任心, 就成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 它能使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但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机械地教, 那么, 教学水平与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再好的教师, 再好的教育方案, 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

(三) 专业知识素质。

21 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经济和科技的竞争需要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的发展, 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这是世人的共识。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首先, 教师应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 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应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 然后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给学生更好地讲解。其次, 老师还应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 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 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 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了解高新技术的发展, 站在高科技的前沿, 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之范畴,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性、阶段性、法制性、自主性、多样性及其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②等方面既具有共性, 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③我国农村教师职业专业性不强的状况依然是制约着我国教育发展的因素。④

(四) 教学能力素质。

为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仅仅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不够,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转化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逐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 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品质。二是创新能力。教师的工作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新人, 为此教师应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能力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三是科研能力。一名合格教师应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把教学科研作为主课题,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并解决新问题, 从而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

二、农村教师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学教师基础学历层次偏低, 与达标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小学教师中民师转正占有相当比例。前几年经招、转等途径转正的民办教师大多数集中在教学第一线,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 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 这部分教师教法陈旧, 观念落后。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据统计, 2003年全市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专任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分别为25%、34%、44%。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存在先天不足, 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加以弥补。另外, 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 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

(二) 中学教师“层层拔高”现象在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

近几年来, 由于高中扩招, 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 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 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 这种“层层拔高”现象, 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 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 以致造成农村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整体水平的严重下降。另外, 由于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差,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 致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市, 使农村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 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低下。

(三)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致使大中专师范毕业生在农村无法“落户”。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 各级政府为缩减财政支出, 压缩编制, 使近几年的大中专师范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 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作为教师要有较强的思想素养。定期或不定期地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及当前形势的学习, 这样, 不仅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 还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每一个教师都应把提高思想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从“树形象、铸师魂、做表率”出发, 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 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

(二) 形成、完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要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就必须促使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为此, 应形成、完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充分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 外出学习。农村中小学校制订本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规定派送教师参加培训, 并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 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相关条件。 (2)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立足校本, 覆盖全员, 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使教师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 培养教师的创造素质。

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 必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牢牢把握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这一主体。教师的创造素质包括: (1) 创新意识。即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客观事物的刺激下, 自觉产生积极改教师创造素质的形成, 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发挥, 会使教师十分看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疑, 这是教师继续教育中十分渴望实现的价值。变客观事物现状的创造思想和欲望, 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2) 创新精神, 即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自信心、坚持力、探索精神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的品质, 是创造力的源动力, 决定了人们对创造寄予无限的希望。 (3) 创新能力, 即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 它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一般来说, 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地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构成的。

(四) 教科研资源的共享, 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实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备课、教学案例、课后反思、论文、课题研究等教科研资源的共享, 也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教师间的联合备课为例:联合备课打破了教师的个体备课方式, 使教师的备课行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的, 而是集体的、共同的。它把教师备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 使备课的结果不再是教师个体享用而成为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成果。除了共同研究备课的人数增加、过程展开以外, 对备课关注的提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备课的深入研究。联合备课实现的是资源共享, 即教师间互相合作、互相探讨、互相借鉴。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更促进了教师备课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的举措, 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 使学生能享受到最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在全面实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充分调动教师的合作意识, 实现教师间教科研资源的共享, 是改变农村学校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07年10月15日) [N].中国教育报, 2007-10-25 (1-4)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7.46.

[3]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新动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 40-41.

篇4: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关键字:公共音乐欣赏;专业声乐教师;素质;体现

中国分类号:G451

伴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大多数高校以及高职高专均开设了公共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并且这门课程已经被列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所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兴趣爱好,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各大院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很差。然而,公共音乐欣赏课程仅仅只开设一个学期,如果想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让学生听懂音乐的内涵,这就对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一般情况下,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并不是由专业的音乐教师代课,而是由非音乐专业的其他专业音乐教师代课。本文将以音乐专业的教室为例子,对如何上好公共音乐欣赏课程进行探讨,以及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音乐教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公共音乐欣赏课程教师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一是其思想觉悟很高,可以严格遵守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原则,热爱自己的岗位敬业,具备教师应有的思想品德。二是要对音乐教育充满无限的热爱,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以身作则,为学生负责,尊重学生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要具有奉献精神,关心班集体热爱所从事教育的学校,并且服从学校的安排。四是要性格外向、活泼,有较高的修养,善于与他人交流。

二、专业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1、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实实在在的声乐基础。首先,作为一名声乐教室必须具有较好的唱歌技巧以及示范唱歌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示范演唱是通过自我声乐技术进行展示的,其是直接形成教学以及音乐艺术的一种欣赏教育的形式所在。对音乐欣赏作品进行好的翻唱可以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歌剧作品的分析以及介绍均起着好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较早的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爱好。其次,必须具备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在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老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明了的发生方法和技巧,指出学生发声时的错误所在并且进行纠正,尤其是要让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发音方式有一个大体的概念认识,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演唱音乐以及欣赏音乐的习惯。最后,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视唱能力。音乐中的旋律是通过七个不同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而形成的,其具有非常独特的主题风格以及独特的音型,可以使人产生共鸣。

2、公共音乐欣赏教师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就好比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而对音乐表现要素的了解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对音乐结构的通晓是对音乐形象进行认知的基础。音乐具有自身的逻辑思维发展过程,其对情感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意义,而构成音乐的基础就是音乐的材料,通过这些相应材料的有机结合从而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清晰了解音乐语言,结构以及组成要素,才能更加的了解和懂得聆听和欣赏音乐的内涵。

公共音乐欣赏教师只有通晓了音乐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高的音乐境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传授一些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作品的表现方式,音乐的表现的要素以及音乐的结构等等,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他们才能懂得欣赏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所在。

3、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师应该对中国以及外国的音乐史精通。追溯到中国音乐的起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同时将中西方的音乐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同,对中外的音乐史进行精通学习,了解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这已经成为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三、专业音乐教师应掌握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

音乐欣赏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对音乐进行聆听的时候充分的感受其音乐的意境所在,音乐教师语言通用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需要对音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进行描述,从而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另一个审美境界,可以真正的进行体验。首先,音乐教师需要用有感染力的语调和旋律在课堂上进行有声有色的讲解,这样才能起到美感与情韵二者合一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善于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适时的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活跃的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才能将音乐的抽象具体化,脑海里的模糊更加清晰化。最后,教师要习惯运用体态语言进行表达,体态语言具体包括手势、目光、表情、肢体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各种动作体态语言来表达和诠释音乐的中群体找出来的旋律美、韵味美、层次美,从而使得音乐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

四、专业音乐教师应该学会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影响、动漫、视频、图片、音频文件等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个渠道给学生传递音乐信息,从而唤醒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他们由被动的进行学习变成主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片和文字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专业音乐教师的其他素质的要求

俗话说的好:健康是一切的保证,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拥有一切。如果公共音乐欣赏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对其本人有不好的影响,而且对教学、学生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也应该多参加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使自己可以肩负起繁重、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追求美、鉴别美和不断的创造美,使自己具有优雅的姿态和人格魅力。

总结:

尽管以上内容知识介绍了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声乐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但其与音乐是相通的,专业声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公共音乐欣赏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素质,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感染更多的同学走进音乐的世界,爱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完善学生的的人格品质,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音乐欣赏素质

音乐知识是人们音乐欣赏必备的前提条件。如何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音乐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个缺乏音乐知识的人,不仅无法欣赏到音乐的内在本质,而且会导致迷茫的欣赏情绪。因此,音乐欣赏要求人们:要在能够认识乐谱和准确地视唱乐谱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例如音程、调式、转调和旋律等;要能熟悉各种音乐语言,知道主题的发展,并在主题的发展过程中感觉到它们在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2、音乐欣赏需要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是人们欣赏音乐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应该知道: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文学知识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有助于人们对各种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严格地说,提高人们音乐欣赏素质,贵在提高人们的文学水平,而要提高文学水平,首先要加强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坚持做到阅、听、写运用四个方面。还有善于鉴赏各种文学作品,诸如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并将它们认真地加以领会。

3、音乐欣赏需要揣摩

篇6:基础造句欣赏

2. 他的这篇著作为他成为著名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础。

3. 姐姐小学没打好基础,上了中学感到学习吃劲。

4. 楼房的基础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砌成的。

5. 我课外书读得少,语文基础比较薄弱。

6. 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7.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小林一年级没打好基础,字写得歪歪扭扭的。

9. 王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传授基础知识。

10. 凡是具体的概念都是从事物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11. 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12. 如果基础不好,想考个好成绩也只能是画饼充饥而已。

13. 无论干什么,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都会后患无穷啊!

14. 我根据小林平日的基础及努力情况,估计这次考试成绩不会好,果然不出所料,他考了个不及格。

15. 他决心从点点滴滴做起,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

16. 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7. 由于他文学基础好,说话时名言警句常常脱口而出。

18. 基础课都没学好,还想当科学家,这简直是水中捞月,镜中拈花。

19. 学习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先掌握基础知识。

20. 任何工程的基础都要建得牢固,才能一劳永逸。

21. 他尽管基础很差,却不甘后人,正在努力学习,争取赶上并超过别人。

22. 十载寒窗的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连基础知识都没学好,还想当科学家,这不是白日做梦是什么?

2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去官留犊,但必须把发展农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25. 行为模式是理解千变万化的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础。

26. 他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

27. 从善如流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能够做好工作的基础。

28. 开展体育运动,首先要做好普及工作,同时还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基础造句精选

1. 根据他平时的基础,这次高考他必能取胜,最后果然不出所料考上了北大。

2. 盖房子关键是打好基础。

3. 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做到深根固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4. 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呢?

5. 有雄才大略,能深谋远虑,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6. 革命先烈们舍身求法,奠定了新中国建国的基础。

7.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上打好基础是至关紧要的。

8. 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构成了国家独立的基础。

9. 老师正在耐心地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做习题。

10.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11. 自私自利认为道德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道德观念。

12. 他在青少年时期焚膏继晷,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他虽然基础差,脑子反应慢,但他很用功,以勤补拙,所以成绩不断提高。

14. 现在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我们要因利乘便,加快我省交通、能源、农业的建设步伐。

15. 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不能有空中楼阁的想法。

16.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17. 比赛结束后,我们要认真总结一下这次运动会的经验和教训,以往鉴来,为下一次比赛打好基础。

18. 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不求甚解造句。

19.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0.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损兵折将,为我军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21. 这样,儿童就可以从小通过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成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影响,为形成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

22. 读书是创造的基础,这个结论是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

23. 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我钢琴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进步也很快。

24. 他的天生丽质对他能够走上这个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 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都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26. 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团和气,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革命团结的。

27. 因此,精心的弹性预设是预设与生成比翼双飞的基础。

篇7: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内容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音乐特长生极其重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会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欣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把视唱练耳基础扩展到音乐的每个细节,深入的对音乐作品进行听觉分析,注重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的基础。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和听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音乐特长生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此外,视唱练耳也是声乐、器乐及各门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视唱练耳基础的训练,并进行有效的实践策略,是必要的。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乐特长生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听觉分析 实践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练耳基础训练的实践策略

在音乐院校的招生中,视唱练耳是任何专业的考生必考的课目之一。音乐特长生大都是抱着对音乐的喜爱与向往才来报名参加音乐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大多数都只是从喜欢听音乐,唱几首流行歌曲,弹奏一段简曲开始,相对一些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时间较晚也较少,而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了解更是一片空白了。视唱练耳教学是当今音乐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内容,是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视唱练耳这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听觉力,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体验音乐的美,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任教的十几年里,一直从事着音乐特长生的教学培训工作,每次在给学生上课时,也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让我在一边执教的同时一边寻找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经过学习、思索及与同行的交流、探究后,我发现视唱练耳课在音乐特长生的训练教学中,普遍都存在着情况:1.音准模糊,2.节奏型模糊,3.节拍调号模糊4.识谱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特点和十几年的教学摸索,结合我校 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如何训练学生视唱练耳的基础,针对不同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时间及学生作出不同的调整和实践策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会用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元素欣赏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训练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把视唱练耳基础扩展到音乐的每个细节,深入的对作品进行听觉分析。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身居空城,城楼饮酒抚琴的故事,故事颂扬了古人非凡的审美才能,真挚而纯洁的友情,深谋远虑的过人智慧。音乐给人带来了什么?在人音版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保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如何欣赏音乐,学生要从学习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去了解音乐的语言。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这其中就包含了学生学习训练视唱练耳的基础内容,包含了视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速度、分句,练耳练习中的节拍,音位,节奏,调性很多方面。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训练学生的视唱练耳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如:在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中,比较《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及《长江之歌》的音乐主题,分析其相关形式要素上的特点,说说这些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艺术作用?学生在欣赏、积极聆听音乐作品的同时,也注重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音色,分析三个作品的特点及其发挥的艺术作用。

一、音乐欣赏拓展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单音、音阶、大小调式、调性的基础训练。

单音听觉是指:以la(标准音)为中心用旋律音程进行的一种训练形式,这是听觉训练最重要的一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学习,结合七声自然音阶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单音听觉的练习训练。学生应先把C大调音阶唱准,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轻松和自然的声音来练习,注意连贯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准确性。识谱练习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可以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在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拓展与探究学习中,唱一唱《嘎达梅林》,判断它是属于长调呢?还是属于短调?学生在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时,训练学生学习音阶,唱简谱,单音,练音阶,唱出民族调式调性的特性。

二、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和声音程和和旋的基础。

在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中,学生除了学习克隆宗歌曲的特点,同时学习演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片段,在演唱歌曲时,用固定句型“啊,星星索”来作歌曲的伴唱,采用四声部固定音型合唱作为歌曲的伴唱。

在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歌曲过程中,训练和声音程和和旋。出现两个音高的多声形态,从纯一度、纯八度入手练习,三度、四度、五度基础训练,学生在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时训练时注意不同音程的性质,掌握音响色彩和特征,还要同时听辨两个不同的音高。一个声部保持同音进行,另一个声部斜向进行。在教学音程的模唱与构唱时,要先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宽音程训练最好先采用搭桥练习。如纯五度1 5,先在心里唱1 2 3 4 5,或心想唱和弦1 3 5;小七度3 2,可以先唱和弦3 5 7 2,然后套出3 2的音准。这一阶段还可辅以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在一般节奏型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在节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这样就成了旋律听辨。这时候学生头脑中就可以储存一些音汇了,要注意多培养学生视听的内心感觉。结合乐理在各个音级上构 唱三和弦与七和弦。在课堂中经常指定一个音要求学生向上或向下构成指定音程与和弦,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即几个人合作,每人一个声部,进行和弦连接练习,可作I──IV──V──I 的大小调的和弦连接,分别在各个调性调式上用固定调练习。为了更深层次记忆音程与和弦,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听辨音程、和弦的基础能力。

三、音乐欣赏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基础的节奏和旋律记忆。

音乐中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过程中, 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节奏美的存在。比如雨水的滴答声、小鸟的叫声、装修工人的敲打声等,都带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出一双挖掘灵感的耳朵.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我节奏、感受节奏、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利于学生音乐节要感的培养,也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还要尽量改变以往简单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 应该将节奏训练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将机械性的节奏训练,转化为体验式的节奏感知训练, 这样不更可以愉悦孩子的心理,也可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作为一名音乐老师,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可以利用生活和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节奏元素, 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及音乐感受力, 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在音乐欣教学活动中可交叉进行。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拓展与探究活动中,采用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此乐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滑击、扣击、点击、刮击等手法,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通过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以及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旋律,敲出情节,打出音乐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鸭子嬉戏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勾画了鸭子的性格和神态。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老师可以考虑将简单的节奏与复杂的节奏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口听觉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来说,简单的节奏能够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到音乐意境当中,并能够更加高效地接收到音乐节奏所传进的思想情感而复杂的节奏,虽然听上去会比较难懂,但是这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具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在面对复杂的节奏时, 更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出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旋律记忆模仿或听写是将单旋律的音高与节拍、节奏的综合。同视觉的表示法联系起来,变成清晰的听觉印象,以乐谱的形式将材料的各个部分用记谱法纪录下来。欣赏音乐教学中,学生在对音乐各种因素的理解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通过熟悉的音乐作品,循序渐进,先易 后难,用简谱或五线谱纪写音乐的旋律,从一小节到多小节。将音组与节奏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顺序结合练习,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视唱训练从易到难,贯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视唱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唱就要唱出曲子的音乐性,作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来做音乐上的处理。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学习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唱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不要看到谱例张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调号、拍号,再看看有无难点,这样对视唱谱有一个总的结构概念,唱起来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会控制得恰到好处。培养学生视唱的基础,练得越多,学得越扎实,强调练习的数量,这需要它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使学生的音乐感觉越来越丰富,识谱的速度越来越快。

注意视唱的线条美,视唱时培养学生用手击拍或按指挥图式划拍。视唱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及音乐感受能力。视唱不同于舞台演唱,只要中弱声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注意强弱,保持整体的完整性,用轻巧、柔美的声音把每个乐句唱清楚、唱连贯、唱流畅,以达到最好的视唱效果。所以唱是一种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活动,最直接地感知音乐。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直接推动作用,在音准、节奏、乐感等多方面都会得到提高,对音乐特长生音乐专业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音乐特长生由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其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不同,还需要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断的观察和思考,结合音乐特长学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有效地实践训练视唱练耳的基础。参考文献:

篇8:教师的基础素质论文欣赏

一、《教师职业标准》的制定背景

(一) 新学校, 新教师

2010年2月, 俄总统Д·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基础教育现代化战略性方案《我们的新学校》。所谓“新学校”, 是指向所有儿童开放的“全纳性”学校, 它将保障包括孤儿、流浪儿童、生活困难儿童及健康问题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顺利社会化。它要求根据儿童成长特征组织个别化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搜索信息、表达思想、提出倡议、做出决定、相互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确定目标、提出意见、丰富理论等。[1]因此, 在“新学校”里, 面对新学生和新事物, 接受和理解他们成为了“新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随着“新学校”方案的实施, 2010年9月, 俄政府发布1507令《批准2011~2015年改革普通教育举措计划》, 要求2011~2013年间逐步实施“第二代”基础教育的联邦教育标准。[2]新标准提出了改善教育环境、创造优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并针对“新学校”提出了相关的系列新术语:“跨科目教学”, 即破除原来单一科目框架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传统,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教科书系统”, 即设计一套系列教材, 一个题目同时在多科目教材中出现, 旨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学科知识、领悟学科间知识的贯通性, 形成综合性的世界观及发展跨学科的学习技巧;“单独设计”, 即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一个主题在一门或几门科目范围内, 让学生独自探究。[3]显然, 新的联邦教育标准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二) 解放教师, 推动发展

俄教育界认为,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预备性、主动性及学习性的品质, 因而新型职业标准不同以往的重要之处便是解放教师, 即“新教师”应摆脱繁琐的规定、职务评定、旧大纲的束缚等, 将注意力转移到直接与儿童相关的工作层面上来, 以符合时代的要求。[4]获得自由空间的教师要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负责, 为自身的职业水平提出要求, 并做出评估。换言之, 教师资格的评价将由外在性转为内在性, 教师由评价客体转为评价主体, 以确保其职业水平全面、协调的发展, 从而真正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毫无疑问, 《教师职业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俄罗斯构建现代教师队伍的工作迈入新的起点, 体现了俄罗斯基础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意志。

二、《教师职业标准》的内容体系

《教师职业标准》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概论, 明确了《教师职业标准》适用范围为学前、小学、初高中教育机构的教师职业活动, 以及按照普通教育大纲提供教育服务的基本宗旨。第二是教师综合职业活动种类, 包括基础教育教师工作的两大板块:其一是实现教育活动过程的教学、培育、发展三个职能范畴;其二是实现各阶段普通教育大纲 (暂不含学前教育) , 以及数学和俄语科目教学的职能领域。第三是综合职能特性, 即对第二部分教师综合职能活动中培育者与教师职能规范的具体诠释, 包括工作活动、必备技能和必备知识。第四是研制说明, 指明研制者为莫斯科市教育心理学大学和莫斯科第109教育机构。

(一) 组织教育过程的职能规范[5]

1. 教学工作的要求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工作活动———依据基础教育各阶段联邦教育标准开展职业活动;创造安全与舒适的教育环境、设计和实现学校发展计划, 以及教育大纲的课程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系统分析教学方法的学科效应, 形成自己的教学动机、多元教学行为特别是信息技术技巧;评价学生对大纲的掌握。

必备技能———掌握包括课外教学、实验及野外实习设计等教学法;能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教授包括有特殊需求、才华优异的、俄语为非母语的或有健康缺陷的所有学生, 并验证实施成效。根据现实或虚拟环境中个性发展与行为规律设计运用现代心理教育工艺;能依据学校、居住点、区域历史文化的不同特点组织教学、游戏、艺术文化休闲等活动。

必备知识———包括了解联邦教育标准与普通教育大纲, 所授学科在世界文化与科学中的历史发展与地位;教育大纲中所授科目的教学法、教学效果达成途径及评价方法;教授法与行为原则、现代教育工艺种类与方法;联邦教育体系中儿童与年青人教育优先发展权的各规章条例和劳动法;儿童与年轻人教学与培育法令。其中, “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多种检查方式客观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 是教学的工作活动与必备技能的共同要求。

2. 培育工作的要求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工作活动———制定和实现培育大纲, 并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培育目标;在课内外采用多元互补的现代培育方法;根据学校规章条例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帮助学生组织自我管理活动, 监控学生行为以保障安全教育环境, 设计有利于发展儿童情感与价值观的场景和事件;创造和支持学校文化生活;借助家长的建设性力量帮助家庭解决儿童的培育问题。

必备技能———能依据儿童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特点差异设计培育活动;探究知识和信息的价值, 并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感受;掌握开展观光、行军、探险等活动的方法。分析小组学习的实况, 营造儿童友好互助的氛围;吸引学生参加培育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启发求知欲;同儿童交往, 理解他们, 肯定其优点, 维护其信誉与利益, 援助陷入冲突和不良状态的儿童;创建家长及教工参与的学习小组 (教室、分组、协会) , 与其他教工及专家合作解决培育问题。

必备知识———了解教育法规和联邦教育标准、学科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培育方法与行为原则及现代教育工艺种类, 等等。

此外, 教学工作与培育工作的必备知识都要求知晓:教育体制的历史、规律、理论、创建原则及功能, 教育在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元文化教育的心理教学法;儿童互联网行为规律、年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与危机, 儿童社会化指向特征及可能性偏常行为及其心理诊断;儿童权利法。

3. 发展工作的要求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工作活动———观察并解决学生个性与行为发展的相关问题;针对不同背景 (天赋、弱势、移民、孤儿、生活困难) 和需要特殊教育条件的儿童, 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及发展矫正的专门技术与方法;必要时与心理、医疗及教育专家合作, 开展援助。与家长及专家共同设计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大纲;形成综合教学行为, 比如利用社会榜样的影响力, 进行行为价值探讨, 开辟虚拟空间及使用互联网技巧等。筹划和评价学校教育空间的心理安全与舒适度, 实践防治暴力大纲;形成调控学生行为与活动的机制;设计诊断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与方法。

必备技能———考虑学生个性与年龄特点设计并实现个别化发展的教育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行为特点、心理状态、身心状况提供援助;形成跨科目教学能力及其效果评估。工作实践中运用文化、行为和发展的心理教育方法;与心理专家等共同实现教育大纲的心理指导要求, 设计学生个性心理教育评价指标并监测其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儿童缺陷、言语矫正的专业知识;掌握诊断学生个性特征的心理学方法, 正确划分儿童和成年人界限。

必备知识———知晓并掌握教育过程组织理论;儿童个性发展特征及规律、心理发展阶段与危机及其社会心理特征;考察儿童发展特征的理论与技术;心理诊断基础与儿童发展偏差诊断的理论及技术;能划分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界限;与家长有效性合作, 正确处理儿童与家庭成员关系。

另外, 培育工作和发展工作的必备技能均要求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及创造性, 形成公民立场、劳动与生活能力、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心态、宽容品质及行为技巧。

(二) 实施教育大纲的职能规范[6]

1. 实现小学普通教育大纲的要求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小学教师的职能内容是:工作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从游戏向教学活动过渡的特征, 以及个人发展的背景特点, 按照联邦教育标准筹划设计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依据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差异、性别特点及教学活动中发展进程, 客观评估其成绩与能力, 以此修改教学计划。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采取措施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教学和培育活动;教学行为注重跨科目教学、教学多元化,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初中教育大纲新要求的能力。

必备技能———观察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回应儿童的需求;根据学生认知与个性发展水平确定个别或集体化的教学任务 (认知, 实践, 游戏) ;依照科目、跨科目、个别化的不同教育要求, 与家长、教师及心理专家合作制定和调整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途径。

必备知识———掌握现代教育制度的小学教学、培育和发展理论;联邦教育标准与普通教育大纲;小学教学教育任务, 教学和培育过程的教育工艺、教学法和综合性活动法;自然、社会、人类、技术的系统知识。

2. 实现初高中普通教育大纲的要求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中学教师的职能内容是:工作活动——形成多元文化观, 知晓各国对所授科目的教学状况, 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以确定教学和发展方法;与学生、家长及教学过程参与者 (心理学、儿童缺陷学、教学法的专家) 确定“最近发展区”, 设计和实现个别化的教育途径及发展大纲。依据大纲为班级、小组或个别学生 (有单独需求的或能力杰出的) 设计专门教学过程;使用专门语言教学大纲 (对外俄语) 并提升语言文化, 发展多元文化交往技巧;组织校内外数学奥林匹克赛、研讨会、教学和语言游戏竞赛等;与学生共用外文信息资源、翻译和发音工具。

必备技能———能运用信息、数码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育和心理学最新成果、年龄心理学、学校卫生学、信息技术、教学法开展教学;按照教育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过程;能根据联邦教育标准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使用科目教学的各种形式与方法, 安排学生独立学习, 开展探究活动, 设计和实现问题教学, 与学生讨论时事, 促进科目教学与现实相结合;能熟练使用文本编辑程序、电子图表、电子邮箱、浏览器等, 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文件、电子教室、日志及学生手册等监查与评估教育过程;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与各年级学生、家长、教工建立联系;掌握诊断冲突的技术与方法, 并预防和解决冲突。

必备知识———知晓教学组织相关理论;教科书与大纲;教育体系管理、教学与培育理论与方法、教学设备使用;学生年龄阶段特征, 现代教育工艺与实现学生发展;多元文化与发展性教学工艺;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

除上述职能要求外, 《教师职业标准》将遵守法律、道德、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资格要求, 同时规定被法院取消教育活动权利的、犯罪人员、无行为能力者以及特别规定的病患者, 不得从事教师职业。

3. 实现数学和俄语科目教学的要求[7]

基于数学和俄语科目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并且它们是中学毕业的国家统考科目, 因此《教师职业标准》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职能规范。

(1) 数学教学领域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数学教师的职能内容包括:工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及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模式及其过程, 掌握数学和信息学知识、技能、技巧, 构建思维模型;能运用现代教学原则构建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物质与信息教育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信息教育技术, 提供并运用其他教育机构的补充信息, 深化数学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学会数学论证的方法, 使用数学模型 (数学公式、几何布置、算法) 来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 以及预测后果;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积极态度;协助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探究活动、棋赛、研讨会和智商竞赛。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学习动机以发展其数学能力;与其他数学教师乃至信息、物理、经济、语言等学科教师合作, 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的主动性;给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布置任务, 组织小组学习、选修课等;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任务的能力, 并尊重其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 引导学生互相积极认同;与学生探讨有关数学的职业与专业, 形成对数学知识适用性的认知。

必备技能———具有与学生一同构建逻辑推理的能力;具有在数学及其他背景下理解学生的推论, 分析推论是否正确及其原因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精确性观念, 鼓励学生的多元化解题思路及掌握数学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划分证据;能完成本阶段的教学任务, 与学生一起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能解算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赛题目;能安排实验、规律及证据探索等探究性教学;掌握数学相关软件, 如直观数据、过程图、几何项目、数字与符号计算、数据统计、实验数据的概率学和信息学处理以及熟练输入数学文本;能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并修正;指导未能完全掌握的学生, 如有需要引入助教或其他教师援助;能与学生共同运用数学文本及其分析、分类、改组的方法与手段;能与学生共同分析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工具 (动态图表) 等;确保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交流、理解基本术语及练习的意义;关注期刊、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就数学文化与家长、社区进行交流。

必备知识———掌握数学基本理论、现代数学发展方向、数学教学法理论;掌握多种数学文献, 帮助学生认知文献的数学元素;掌握针对俄文为非母语学生的专门数学教授方法与信息资源运用。

(2) 俄语教学领域

《教师职业标准》规定俄语教师的职能内容包括:工作活动———掌握分析、分类、改组、变换, 比较信息以提取所需内容与理解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语言变化及社会反应, 形成“语言变化”敏感性;与学生共同运用语言信息以解决认知与实践任务, 了解言语科学研究与民间方法的区别。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组织口语和书面讨论;为学生拓展交流空间;鼓励学生演讲, 参与各种研讨会、论坛会和网络座谈会;促使学生关注时事和信息, 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与描写方法;与学生共同讨论文学、科学、新闻、诉讼、优秀广告作品;鼓励学生独立或集体进行文学创作、戏剧表演、动画片和录像片制作;规划学校报社杂志、电视、广播、戏剧设计、纪录片剧本等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口语及现代标准俄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援引文献、对比、与作者对话的文化, 树立学生反盗版、反剽窃的意识。

必备技能———掌握对俄语为非母语的学生的教授方法;掌握健康问题儿童的言语矫正方法;对反映区域文化历史发展特点的语言现象及学生母语给以积极态度;鼓励学生交流。以审美视角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互联网、亚文化、大众媒体等语言现象;明确方言与国语的差异, 就形成标准语言文化与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常态交流。

必备知识———掌握语言学理论和现代语言学发展趋势、教学法理论、语言标准;标准俄语教学理论、标准发音、词汇与方言的差异, 以及多种语言学文献, 帮助学生认知文献的语言元素。

三、《教师职业标准》的价值取向

(一) 以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为职能的引领点

转型以来, 在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 俄罗斯始终秉承教育的发展性、民主化、人道化等系列苏俄现代教育理念。这些理念要求教育面向所有个体、公正对待每个学生、承认个性的唯一性, 承认儿童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被“修理”的客体;主张教学过程中以个体特点、天赋、潜力为出发点, 针对性地确定多元化的教育大纲、教学计划与方法等, 保障每一个儿童的个性都能得到共同的、更高水平的发展。基于这些理念, 《教师职业标准》在实现教育过程活动中, 要求培育工作模块针对儿童的文化及个性特征的差异开展培育活动, 要求发展工作模块为各类学生制定个别化的发展大纲。同样, 实现教学大纲活动中则提出, 小学要根据学生认知与个性发展水平来组织个别化或班级化的学习活动, 而初高中应按大纲要求来组织不同年龄的小组合作学习, 并为有单独需求的、有天赋的学生专门设计教学过程等。这一系列职能范畴充分凸显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实践者角色, 同时体现了《教师职业标准》将其作为教师职能要求的价值取向。

(二) 以凸显教育教学技能为职能的着力点

扎实的教师实践能力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坚实后盾, 也是各国制定教师职业标准所遵循的核心准则。依据新的普通教育大纲, 《教师职业标准》各职能范畴中均提出尊重与激励学生、交流协作、注重心理咨询、个性化教育等多元教学方式等现代教师的职能元素。概括而言, 它要求教师具备基础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科目教学”活动应掌握的技能特性, 如创造性地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关键概念、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等学科学习技能;同时在“跨科目教学”中掌握科目间知识整合、教学秩序、交流合作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关键能力。后者体现为积极与家长、同仁、社会合作伙伴互动, 组织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及社会活动, 发掘和利用区域文化来组织教育活动, 独立地或与其他教师配合同所有学生共同学习, 如心理、医疗、教育等领域专家合作给学生提供援助, 特别是运用心理辅导方法,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8]

(三) 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职能的落脚点

《教师职业标准》将教师职能水平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其一个鲜明的特征。具体而言, 按照“第二代”联邦教育标准对教育大纲实施效果的要求, “标准讨论稿”指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以多种的教育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其具体定位为,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激发其对教学和求知的动机, 确立个人的价值取向, 使学生形成基础的公民认同感;[9]初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能力, 激发其对学习和求知的动机, 形成有意义的人际和社会交往关系、有价值的公民立场、社会实践能力和法制观念, 培养学生确定目标、规划个人发展的能力, 使学生确立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俄罗斯公民认同感。[10,11]因此, 可以认为, 《教师职业标准》是一个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并追求教师职业活动成效的教师职能规范。

参考文献

[1]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Ф.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инициатива“Наша новая школа”.[EB/OL]http://xn--80abucjiibhv9a.xn--p1ai/%D0%B4%D0%BE%D0%BA%D1%83%D0%BC%D0%B5%D0%BD%D1%82%D1%8B/1450, 2010-02-04/2011-06-10.

[2]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Ф. О плане действий по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общ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 2011~2015 годы[EB/OL].archive. government.ru /gov/results /12130 /, 2010 -09 -09 /2014-05-02.

[3]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Ф - Live Journal.ФГОС для начальной школы[EB/OL]. http://mon-ru.livejournal.com/6122.html, 2011-08-25/2014-04-26.

[4][8]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Ф.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обсуждение проекта концепции и содерж -ания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стандарта учителя[EB/OL].http://xn --80abucjiibhv9a.xn --p1ai/% D0% B4% D0%BE% D0% BA% D1% 83% D0% BC% D0% B5% D0% BD%D1%82%D1%8B/3071, 2013-02-15/2014-04-22.

[5][6][7]]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труда и социальной защиты РФ.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ый стандарт Педагог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в дошкольном, начальном общем, основном общем, среднем общем образовании) [EB/OL]. http://www.rosmintrud.ru/docs/mintrud/orders/129, 2013-10-18/2014-04-20.

[9]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Ф. Федерал -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стандарт начального общ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1 -4кл.) [EB/OL].http://xn--80abucjiibhv9a.xn--p1ai/%D0%B4%D0%BE%D0% BA% D1% 83% D0% BC% D0% B5% D0% BD% D1%82%D1%8B/922, 2009-10-06 /2014-05-02.

[10]Федер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й стандарт основного общ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5 -9 кл.) [EB/OL]. http://xn --80abucjiibhv9a.xn --p1ai/% D0%B4% D0% BE% D0% BA% D1% 83% D0% BC% D0% B5%D0%BD%D1%82%D1%8B/938, 2010-12-17 /2014-05-02.

上一篇:外资股权转让相关政策下一篇:方案设计阶段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