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6-20

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共10篇)

篇1: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成熟,有效吸引了学生投入课堂,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途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依托科学、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确保教学效率;教师要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内容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的特点,积极创新多媒体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 学生成才 高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正确定位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实现多媒体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个不仅仅需要停留在传统的工具教学上,还需要深入到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多个阶段之中。

多媒体辅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也展现出了新的生机,有学者曾经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新时期的阅读活动更加注重快读和略读。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下,需要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模式变为教师――媒体――学生的模式,在该种模式中,教师是设计人员、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多媒体则联系着两者之间的教与学。利用多媒体来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应,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但是这并非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协助教师来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完成的任务。

二、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不同于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通过网络来增加阅读容量,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变成活动的载体,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具体的讲,高中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多媒体来增加阅读文本量。在时代的发展之下,人们已经开始步入互联网社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全面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为了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打破传统应试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更新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活动属于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内容,必须要走出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帮助学生把握好各类作家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建立起相关的资料库。

2、利用多媒体来开展对比阅读活动。对比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比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阅读文本与视频资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声情并茂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素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文本脉络就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时的一种思维模式,指导学生来分析文本脉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结构和艺术构思。在利用多媒体收集到相关的信息之后,可以让学生来整理资料,寻找出答案,挖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的工作完成后,教师则可以及时的与之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分析过程,并为其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来寻找资源,进一步扩展课堂阅读内容。

同时,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需要熟悉各个电脑软件的使用方式,并学会制作简单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些课件。具体的阅读篇目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寻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阅读文本进行筛选,下载出合适的图片和音乐,利用软件进行二次加工,再拿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学生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予以适当的指导,有效的将视频、音频和三维图象合理应用起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利用电子图书馆来扩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出远程教育的优势,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各种阅读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多元化的模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多元化的阅读资源,由于语言篇幅的限制,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较为简单,没有过多的资料,特别是针对科学知识、历史事件等,教材上的介绍是非常少的。针对这一不足,教师就可以将网络资源利用起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收集,既能够开阔高中生的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多媒体资源的情感作用和认知作用,这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让多媒体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够为阅读教学活动开辟出新天地。

参 考 文 献

[1]谢汶欣.关于多媒体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1)

[2]冬梅.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现状及改进[J].中国新通信.2015(06)

篇2: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提要】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运用有效教学理论,从高中常见文体特点出发,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梳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构建了以“五步阅读法”为框架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 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有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每一项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

3.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目标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办法为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师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 2.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方案 3.归纳适用于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4.探索高中阅读教学的序列性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成为这样的课堂:

1.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2.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收集、整理、筛选、交流、评价能力。3.培养创造型人才。包括阅读记忆力、阅读想象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思考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包括主体参与的意识、亲合他人的意识、扬长补短的意识。二. 有效阅读策略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1.关于“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阅读效率=阅读产出(效果)/阅读投入,或阅读效率=有效阅读时间/实际阅读时间;(3)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关于“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五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标可寻,有台阶可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层次概括法。我们归纳了三种常用方法。(1)去枝叶法。通读中可以暂且大段略去文字。在阅读中可以先忽略描写、叙事、举例、引用、解释等内容的句子段落。(2)抓主干法。在一个自然段落中既有可去也有要留的句子,这种情况必须要注意段内的关键句。并归纳出关键句常见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从结构章法角度看,居首可以总起引领下文,居中可以过渡,承上启下,居尾可以小结上文。还有一种是从表达方式角度去看,即在记叙、描写段落中的起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或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往往是段落的关键句。这种情况在记叙文、散文中常见。(3)归并法。从句子内容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和概括,逐句归纳,然后合并。

含义理解法。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文中重要词语”主要是指:能够鲜明的体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的词语;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语;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我们归纳了两种类型:一类是以解释词语使用的作用、效果为重点的。关键是要把握的思维指向,一般可以考虑三个指向:一是指向描述的形象,明确对象,揭示作者着意表现的特征;二是指向情感或主旨,要点明对主旨或情感的表现作用;三是指向表达效果,指出与其他普通词语相比的好处。另一类是以解释某一词语包含的具体内容为重点的,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性词语。这一类词语通常是一个概念或某一类事物特征的总括,具有概括的特点,分析思考不能就句论句,必须筛选文中与之相关的文字信息,用具体的内容去解释。

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全篇或某一层次的中心句;能够体现或暗示文章写作意图的句子;意蕴丰富的句子;形象含蓄的句子;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也归纳两种类型:一种是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义。在方法上,虽要结合上下语境,但主要是着眼句子本身的分析,思维指向句子的内部,是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把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意蕴丰厚的内容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类句子常常是运用了一些艺术表现手法的,如比喻、借代、反语、双关、象征、类比等。可以用本意还原法。另一种是抽象的概括的,需要从上下文列出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可以用列举法。作用分析法。分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从写作目的探源,它的思维指向范围是句子所在的段落、层次甚至全篇,思维的角度涉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梳理出阅读思考应有的路径走向,形成形象直观的“脑图”。

内容 主旨(篇或段)

形象(特征)

作用

结构(起领、过渡、照应等)

形式—— 表达(效果:深化、强调、突出、鲜明、生动、具体等)思维流程是我们保证阅读路径正确的一个目标指向,能有效地把握我们思考和表述的方向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探究评价法。阅读中的探究活动,可以评价人物性格、行为、作者观点,可以是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虽然带有很强的阅读者的主观倾向,但解答时还是要从分析文章客观的情景出发,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我们给出的思维点是,文章观点与时代背景的交叉点,与现实生活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去探究其合理性,发表自己的观点。

3.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

一、高

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4.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三.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篇3: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1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内容特点, 在教学时往往会因为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的内容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吸收。当前的高中语文以课文为主, 教师通过黑板和课文对学生进行教学, 枯燥的古文教学在这种方式中无法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是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有效渠道之一,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对传统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门对基础知识掌握要求较高的课程, 学习语文要求学生一步一步的积累和掌握, 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 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和作文的学习。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中, 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较高。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 除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外, 还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足, 学生的思维都是教师赋予的, 学生阅读和作文中展现出来的情感都是教师告诉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情感感悟方面没有和阅读的文本产生共鸣, 从而无法提高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效果。

2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近年来在教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个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将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网络、多媒体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枯燥的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化, 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同时,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 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带领学生的思维一起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形成。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那个, 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一个吸收他人写作精华的有效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学习到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 并通过阅读对自我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还可以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 从而进行自我的提升等。

高中阅读学习包括古文阅读学习和现代文阅读学习。古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生涩的字句、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中另类字词的含义和词性等。而现代文阅读则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等,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学目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时就能够更有针对性, 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古文的阅读学习中, 古文的内容是比较浅显的, 难点就在于学生对古文中所使用字的含义不了解, 不能够做到字字对译, 从而无法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等。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古文中“苟不以盐自活, 一旦蜂聚为盗, 则为患深矣。”这些字学生都是认识的, 但由于在古文中, 每一字往往代表的是一个词, 而词性又会有所变化, 从而造成了学生阅读的困难。如“苟”是“如果”的意思。“活”是“养活自己”的意思。字句的难度不高, 但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的专注和认真。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黑板和课本为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将色彩丰富的图片、可爱的卡通, 以及有趣的视频等与枯燥的课本结合了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有趣的课件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视线, 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气氛中, 从而一步一步的学习和积累, 掌握古文的阅读基础和技巧。

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度相对于较高, 除了简单的教学外, 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自我的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从而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与信息量丰富的互联网网络联系到了一起, 教师可以运用相同的情境进行情境的构建, 帮助学生融入到现代文阅读所构建的情境中, 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将现代文阅读构建成了一个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的情境, 并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其他网络资源等将枯燥且抽象的知识变得生活形象, 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积极发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以作用于当前的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革新, 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推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白茂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另类思考[J].语文学刊, 2006 (10) .

篇4: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与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实施阅读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针对高中语文现行教材的主要特点,对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从教材入手,挖掘范例实施教学

教材是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的主要材料,也是基本材料,其中包含诸多文学名篇,闪耀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认识。例如:《边城》这篇文章,作者沈从文创作出了被神性之光包围的理想人物,即包含人性庄严、美丽、健康、虔诚的一面,也反映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并存的柔美情怀;《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描写了荷塘美景,实则寄予了作者朱自清在大革命失败时期“偷来”的片刻安宁与淡淡的喜悦之情;《故都的秋》和《再别康桥》也是旷世佳作,从这些文章入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鉴赏之路。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取探究式阅读、体悟式阅读、问题式阅读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艺术形象。

1.探究式阅读

所谓探究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自主探寻问题答案。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引发学生迫切得到问题答案的求知欲。

2.体悟式阅读

所谓体悟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悟来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如:《文心雕龙》中有所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文学语言曼妙无穷、美轮美奂,只要学生体会到位,就能从中感悟到作者所指的美妙意境,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通过学生自我构建的文学形象才是最生动、最真实的,因此,当阅读一些文辞优美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从中获取感悟。

3.问题式阅读

所谓问题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阅读方式。每一位学生由于成长背景、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诸多差异,因此,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体会,加之每一篇文章都蕴涵了作品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造空间,因此,每篇阅读文章都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自然学生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以平等、和蔼、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切忌轻易否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畅所欲言奠定基础,教师还应鼓励所有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争取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探究能力,仅仅依靠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悟。在一个大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较强的同化作用,能够在环境中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长期处于该群体中的个人逐渐感染群体的共有气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整体化教学环境,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精神打好基础。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事实确实如此,任何人都无法体会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感悟,不管是天性、禀赋,还是素养和文化差异,都会在阅读过程中表露无遗。但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却使得阅读教学逐渐走向了应试化道路,教师在教学文章时,不自觉地受到了考试题型的约束,将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涵规范成了标准化和唯一化,限制了学生充满灵性的解读方式,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最终使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张扬个性、释放天性,也愿意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文章,从而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那么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读者想象、思考以及情感参与的过程,应该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也有可能产生无数种答案,因此,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小到字词理解,大到文章主旨,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见,使他们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和组织作用,保证正常的阅读秩序,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出及时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产生“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良好感受。

四、把阅读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让学生更深刻理解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高中语文的阅读与生活实际更是密不可分,语文阅读不仅起源于生活,还要合理地应用于生活,一旦脱离了生活,语文阅读也就丧失了其本质意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具体的生活实践,势必造成“小学而大遗”的不良后果;如果教师只是把自己对文章或作品的理解、感受、经验等一板一眼地讲解给学生,学生是不可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的,更不要说提出自己创造性的看法了。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把语文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和感悟。

五、有效引导,让学生对文本作出科学的评价

阅读评价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别和判断文章的优劣、正误、善恶、美丑等多方面的信息。阅读评价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思考水平才能做到。教师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在阅读评价时出现表面性、直线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等评价思路,指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深刻、广阔、严密、全面和灵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会使这个问题产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这也是使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刻的前提基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要充分包容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盘活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开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建松.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师道,2004(12).

[2]李清华.对话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动态过程的构建[J].语文学刊,2005(2).

[3]陈萍.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因素[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篇5: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现阶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这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最大限度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率。文章中具体分析了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性,并且全面论述了这种教学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继而促进多媒体能够更好地辅助英语教学。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整合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他们需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及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意识,继而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改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因素,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其主动探究英语知识,使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还需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拓宽英语教学范围,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将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英语?W习意识。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素质是其从事教学相关活动的重要后备力量,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高中英语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展开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借以强化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有效率,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活动中展开英语学习,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改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这种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学英语采取多媒体设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形象具体化,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让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必然能够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率,增加自主性和创造性。

但是从另一层面分析,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科学选用多媒体设备,从而真正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对英语知识有所掌握与领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不能为了过分追求教学形式,继而忽略到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根据创新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拓展教学思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率,进一步推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快速提升英语教学水平,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

3.完善英语教学内容,筛选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充分调动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课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性,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调乏味。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比如:PowerPoint、Flash及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特别是听、说、读、写、应用方面都获得了相对较好的使用效果,而且这些都朝着科学化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行相应的组织及编排,这对于教学而言是长期且长远的工作。因而,从目前情况分析,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英语教学内容,并且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这样能够为教学提供相对丰富的素材,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化的编排是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效因素,同时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情况分析,英语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辅助,他们在进行编排与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拓展作为目标,由此制作的课件才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发挥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课件相互融合,积极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能够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学弊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文章中从多个层面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实际价值,并且分析了其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势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6: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现在已经全面实施,虽然广大教师在实施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但是综观现在的高中阅读教学,仍然有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对优化教学的标准、语文学习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充分地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从强化兴趣意识、主体意识、介入意识、训练意识等方面着手,力求在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达到教学的较高境界.

作 者:方文飞 FANG Wen-fei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镇江,21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G633.3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优化标准   优化策略  

篇7: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1论述高中英语教学中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就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大纲要求,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前提,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对于需要教授的教学知识以一个综合的、独立性的教学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所需要负担的是组织学生学习主体内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主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主体教育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形式产生的,不仅符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规律,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活动中围绕一些主要的教学题目进行的,并且能够辅助一些教学大纲内容以推进教学内容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形成对于知识体系的内在感受过程。

1.2在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通常会深入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加强对于独立思维方面的训练。

1.3对于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明确,能够形成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

篇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1.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需求

近几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对于语文的阅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把目标更多地放在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锻炼方面。语文素质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起着基础性作用, 是高中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高中阅读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整个语文素质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课程改革与传统的课程相比,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方向, 对于当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很明显, 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与新的课程改革有很大距离的, 因此, 新的课程体制改革急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

2. 高能耗低效率的教学现状的需求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言,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和陈旧, 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和枯燥, 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于语文课程改革信息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语文老师通常都能够接受比较先进的阅读教学信息, 同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但是, 很大程度上会由于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 在指导方面可能做得不够全面。例如, 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课堂教学组织混乱的现象发生, 或者是老师过分注重阅读教学的过程而不顾这样进行的教学结果, 等等。面对这样的教学现象和实际情况, 老师应该及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的概念

策略主要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所使用的各种手段或者方法。教学策略主要指的是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方式, 形成自己独特而高效的教学方案。既要体现综合性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较好地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策略就是运用语文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 结合一定的阅读教学规律, 老师通过不断地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任务, 从而形成策略运用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内容

1. 宏观的层面

从宏观的阅读层面来说, 需要总结出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首先要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和介绍, 包括作者和背景等。其次, 要梳理文章的思路, 主要是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以及特征。要求高中生掌握一定准确寻找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概括事情的能力, 要懂得关键词和中心句。再次, 要理解和把握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除了要求高中生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以及在语境中的深层寓意, 还要要求高中生可以分析词语和句子对于文章的主旨和表达的作用。

2. 阅读教学的层面

结合目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阅读能力, 把高中生不同年龄段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划分出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实际的发展状况, 结合他们所学教材的内容, 进行相关的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改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选择、有侧重、有突破。

3. 阅读主体层面

不管怎么样说, 学生毕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有效教学的过程, 高中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的学习和体验, 会更加有效和明显。根据学生阅读的过程以及阅读的层次不同, 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参与程度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

总之, 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就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 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思想的启迪。同时, 阅读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有效的语文阅读策略对于提升高中生的阅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要不断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规律。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12) .

篇9: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然而,兴趣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趣味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心理而引起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而电脑恰好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境和抑扬顿挫的有声语言。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独特性。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出师表》,可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导入。片头放着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文章相近,从而有利于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片头那宏大的画面和气势,更是作者满怀豪情的生动注释和形象再现。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每堂课,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讲解有时也很吃力。这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独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变得轻而易举了。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精讲重点,启发学生突破难点。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大量的说明文,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时很难讲清楚。靠挂一两张图片、投影片有时显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教学《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文时,对古代建筑特点的把握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利用多媒体可以多角度的看某一处建筑照片,然后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艺术传统独特”这一特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花费时间抄写板书,弄得“白发苍苍”,学生还嘀咕看着眼晕;为听一首乐曲或一段朗读,翻来覆去倒带却总也找不到起点;学生直叫悬在黑板上的挂图看不清,而只好举着它周游教室;画路线图示意图因水平实在够呛,常常犯愁……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1.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情境创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官参与,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素雅、朦胧、静美的教学情境,展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的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2.加快课堂节奏,优化认知过程

多媒体辅助技术是语文教学的“力量倍增器”。比起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科学、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教学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使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

3.扩展信息渠道,优化备课内容

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已普及,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它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师搜集到更丰富的、更新的资料,同时又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短时间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新鲜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在书店、软件店也有许多的专门的教学光盘。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切都可以充实教师备课的知识准备,提升备课质量。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篇10: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既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通过阅读研究思考其他民族的经典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走进人类文明殿堂,初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世界情怀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他们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38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1589人次。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又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他们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所写的书。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

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

农村中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根据调查,家长“批评制止”学生阅读这些名著的占26.2%,而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占24.2%,“不提倡,不反对”的占49.6%。农村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很关心子女的学习问题,让子女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经济意义,即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经济生活;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社会效应,即给自己的脸面争光。农民家长把受教育和学习看作读书,因此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担忧课外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分和前途。在调查中,父母不支持不指导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中,76.7%的学生家长认为是因“影响功课和升学”,7.3%的家长认为因为“耽误帮忙做家活”,16%的认为是“家里条件不富裕,没必要浪费钱买书”。家长们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期望值,最终也破坏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阅读的“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人类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的基础上积极从世界文明宝库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功尽弃,扬弃人类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教会学生认识和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名著和文学名著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是教与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有效推进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调整、修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有效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个性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新的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人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已发生转移。时尚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有很多读者正是从时尚阅读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没有对琼瑶小说的痴迷,很可能就没有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推崇。再者说,也的确存在一些所谓“时尚的经典”或者说“流行的经典”,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围城》、《文化苦旅》等都是集经典与流行为一身的好书。所以,在倡导阅读文学名著的之前,要适当关注社会文化热点,合理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出自苏轼《东坡文集事略》)这里还有一个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要博,精读要深。时尚就是可泛读的部分,而文学名著就是要精读的部分。

3、名著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就更为有效。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王熙凤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接见黛玉的一笑一哭的刻划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泼辣能干、工于心计、八面玲珑、机变逢迎、圆滑世故。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整部《红楼梦》一开始就对王熙凤的性格通过特别的肖像、特别的言行进行了界定,对其一生的命运给予了暗示。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

4、探究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大家都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让同学们讨论,以提高同学们质疑能力。如:《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道,王熙凤使用了调包计将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这样的设计有背于曹雪芹先生的原创意图,王熙凤的最大目标就是掌贾家在权,而贾宝玉是贾府下一代掌门人,贾宝玉的夫人势必会影响到她的地位和权力,薛宝钗无论从哪方面都不输给王熙凤,相比之下,她应该更乐意林黛玉才是,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合理吗,学生可以面对这样的问题,并讨论,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时间长了,阅读名著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5、阅读感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需要快速从外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提取和整合,最后为己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对学生提供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向的具体指导的同时,还应把泛读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导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泛读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课前5分钟演讲,每节课伊始都拿出5分钟,让学生演讲,内容不局限,可以是他们喜欢的美文、诗歌、寓言等等,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第二,组织集中阅读,各个班级每周有一次阅读课,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集中阅读,每次读前确定一两个阅读专题,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

第三,倡导假期阅读,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中外文学名著选读活动,借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典名著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典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四、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2、启动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

3、实践阶段(2014.3—2015.3)

4、交流、反思、推广、总结阶段(2015.3—2015.6)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研究,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有了一些认识。具体认识如下:

(一)高中名著教学的价值

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民族艺术瑰宝。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思、给人启迪,使我们终身受益。阅读名著,可以扩大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便有了重大的意义。

1、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优秀的阅读材料是进行阅读训练必须的物质前提,名著大都是文学性和思想性完美统一的,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多方面的切入点,语文的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单靠教材内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叶圣陶先生在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时说:“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训练语感的最好阅读材料就是名著。”

2、涵养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

人的审美品位与人的思想境界直接相关,这是文学名著的一大特点。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具有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名著丰富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阅读文学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来讲,名著阅读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有了兴趣,才可能日积月累,养成一有闲暇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名著阅读的教学,提倡“学生自读,教师引导”的原则,而作为整本书,必须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才可能完成以上要求。

阅读名著,可以扩大知识范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便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名著阅读教学的特征

名著阅读板块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著,顾名思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优秀著作。即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堪称名著的作品,往往花费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和精力,作品是作者用最优化的艺术手段创造出来,而且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受到了世界公认。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它们都是出类拔萃的,这样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更深刻,更广阔,更具有典型性,为读者提供的价值更巨大。

大量阅读名著可使学生终生受益,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对塑造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名著阅读被纳入教材编排体系。

“名著导读”作为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的风向标,它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服务的。因此,编者在编排“名著导读 ”时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核心理念。

新教材选编的名著体现了以下特征:

1、侧重经典

2、灵活多样

3、适应性强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内容不是每册书后的摆设,它的设置及其结构特征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探讨农村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深知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名著教学不仅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更是一个盲点。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探讨,对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求提高武胜县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升学考试的压力让师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涵养性情” 有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对提高学业成绩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碍作用。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什么不读名著时,一位中学生抱怨道:“哪有时间啊,读名著既耗时又耗力,本来压力很大了,要放松还不如读些娱乐八卦新闻来的快。”由此推知,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仍然很大,学生重视考分甚于重视自我修养。国家的考试内容如果不做一些调整,名著阅读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一味地指责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是不现实的。

也有部分语文老师认为:不读名著,常常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读了名著反而可能因为分去了一些学时而影响了应试训练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降低了班级的语文考试成绩。

另一个调查显示:有81%的理科老师则不认同课外阅读,认为浪费时间,不如做理科练习,这样提高平均分更快。

这些调查和观点,充分反映出名著阅读的软指标,在遭遇到升学考试分数的硬指标时的被动和尴尬。

2、教师指导缺失

有调查认为,学生普遍渴望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指导。

在“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时,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在“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现在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指导”一项中,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在“你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来进行阅读”一项中,有82.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3、受各种新奇读物冲击,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

由于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导致农村中学生从阅读的质量还是阅读的数量都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本课题组成员我校300名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高一学生读完“名著必读”书目的仅为65%左右。另据本校高三一位教师调查发现,新课标实施以来,在高中三年规定必读的10本推荐名著中,只有48%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其中的3本左右,有11%的同学每学期读言情或武侠小说的数量达到20本以上,28%的看4—10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我们感到震惊的数字。而在这些小说中,孩子们所看到的都是爱情、暴力、复仇、格斗、凶杀。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读一本课外名著,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热衷于那些猎奇的、恐怖刺激、情节曲折的书籍。我们并非让每一个中学生都成为名作的欣赏家,然而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更多的是因为其深藏的内蕴。

此外,名著与学生存在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虽然经典是经过历史淘洗和时间筛选的作品,是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可经典 往往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人物的痕迹,这和生长在现代的学生肯定有一些距离。

4、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阅读名著的质与量。

家长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少,家长读书看报者甚少,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我觉得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在家长层面上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家藏名著匮乏(2)功利思想严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对名著冷漠,没有兴趣,导致推广名著阅读活动无法深入。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和督促离不开家长的特别关注和长期支持。农村家长对阅读名著更存在功利性,如果拿不到高分,读再多的名著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由于受到自然、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条件限制,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尽人意。

(四)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按照《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的途径及方法。

1、转变观念

应转变的观念一: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没有关系。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上,引导学生激发起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对读书成效显著的学生进行鼓励,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书刊的侵入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发挥好这些作用,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才能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否则,学生可能没有读书的兴趣,读书活动可能就根本开展不起来,学生的精神生活可能会极度贫乏,精神世界可能会极度单调无味。

应转变的观念之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事,我不是语文教师,与我没有关系。

应该肯定,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是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教师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就课外阅读而言,语文教师可能在文学阅读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文化阅读方面、科技阅读方面、理科阅读方面就可能没有优势,这就需要班主任、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应转变的观念之三:课外阅读影响学习。

客观地说,课外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是个常量,用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时间多了,用在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就可能减少,这是一对矛盾。但我们同时应看到,如果我们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这一对矛盾会得到妥善的处理。更何况,学生读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书中高大人物的思想肯定会启发教育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这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可能促进学习。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本课题组成员尝试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久远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尝试着选用观看精彩影片、出黑板报、课前5分钟名著精彩片断朗诵、阅读名著交流会等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名著时刻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名著阅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大量的名著阅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当这些知识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时,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理解名著。所以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作文课中,也可不失时机地穿插名著阅读指导。如在讲人物描写时可选择《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刻画的语段作为范例,学生在感叹人物形象彬彬如生的情况下,教给他们人物描写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这部名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在写议论文的例证段时,也可引导学生多选名著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论据,既有说服力,又促使学生自主去阅读。作文的谋篇布局同样可借鉴名著。

(3)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还可以学生相互推荐,读孩子们心目中的经典好书。名著的种类繁多,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4)让阅读名著落到实处,“读”出成效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时间有限。要让阅读名著落到实处还得靠我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同时还得督促检查。

每周我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集体阅读名著,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另外定期做好检查,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学生为了能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定会下功夫阅读,只有真正融入到作品中去阅读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活动的开展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很快乐很光荣的事情,一举多得。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内外阅读实效。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是方法的指导。下面举例说明以读写结合的方法尝试。

(1)理清条例,写出特点

古典文学名著中经常用一些简练而又琅琅上口的韵文来描写环境、事物、景物或器物等,语言极其简单,然而却能仅仅抓住所被描写事物的特点,虽然简练但是传神。可以采取诵读、分析、总结、仿写的方式进行训练。如 „„都拖男挈女,呼弟唤兄,一齐跑来,瞬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帏。

这首诗选自《西游记》,描写的是水帘洞外的瀑布的特点。首先是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不但写出了自己看到的瀑布,而且写出了由不同的景物所派生出的想象;其次作者运用了视觉、听觉、感觉等写出了瀑布的颜色、声音、给人的感觉等不同的特点;再次就是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的安排,让人感觉清楚明了。

(2)名著阅读与写作对接

通过评析佳作,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如出作文题: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 顾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先采取佳作赏析的方式,介绍美文《红楼泪眼·湘云》,分析其手法:

一、故事新编嫁接法:以自己熟悉的湘云为依托,把湘云比喻成雨燕,湘云成长的历程即是“雨燕减肥”的历程,吻合话题,从而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二、.精彩细节传情法:成功的细节往往能达到“ 一瞬传情,一目传神” 的艺术境界。本文精心雕琢三个细节,传达出作者对湘云的同情、敬仰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寂寞庭院”、“西风卷帘”、“莺愁蝶倦”等细微处倾注着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自如,语言在情感的波澜里涟漪不断,读者的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得以净化。

三、人物品质励志法:《红楼梦》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再让学生训练。(3)阅读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阅读名著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利用名著素材作文,是一种翻新的艺术,也是创造性运用的体现。引导学生知晓名著素材的运用途径。

欣赏如何改编名著的技巧,或根据文章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将读者熟悉的历史故事、神话寓言等拓展延伸,变形夸张,重组新构,赋予新的含义,使之成为新颖、奇特、蕴籍、耳目一新的文章。如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一文,大胆的将《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反向立意,原故事中纪律严明、执法如山的诸葛亮在此文中成了虚伪造作、毫无主见的人,从而有力的讽刺了那些宽容甚至怂恿下属违禁的社会现象。这种写法不拘泥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的盖棺定论,而从另一个角度或反向立意,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的采用故事新编法、情景再现法、跨越时空法,让名著“旧瓶”装进了生活和时代的“新酒”,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令人啧啧称赞。

名著深刻的思想性常常令人回味无穷,而名著中的“留白”和悬念也给读者再创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充分利用原作中的“留白”或悬念设计出另样的续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技法。在写“环保”一类的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大胆的采用了续写,让取经回来的孙悟空几百后重游故地,借用孙悟空途中所见所闻,写出花果山、水帘洞等一系列风景区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流露出对环境污染的焦虑和对蓝天碧水、白云清风的向往,从而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通过研究总结,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课题组成员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学名著导读,不能忽略课堂教学这块主要的阵地。因此,课题组老师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形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化发展。老师们还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1)课堂上精读、品读。名著之所以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它的故事美,更在于它的语言美、形象美。课堂上可选取一些经典故事的精彩描写片段,让学生精读、品读,品味语言、品味形象。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问题,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争论、想象、探究。在思考争鸣中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提出颇具创造性的见解。

(2)课后必读、选读。对一部名著而言,可指导学生分为必读部分和选读部分。必读部分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必读部分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探究书中的疑难问题,领会书中的深意。引导学生课下选读时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方法:a、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能静心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b、圈点评注法: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评注的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c、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d、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

知或情感体验。e、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5、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名著还不够。为了促使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文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活动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个性、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组织学生展开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为了落实名著阅读,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一直积极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名著阅读的内容,同时开展与名著有关的知识竞赛,并在全校展开。这些比赛的方式以及内容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比赛以班级为单位,一学期二到三次,每一次比赛都有一个结合目前阅读内容的主题。学生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对名著的内容、主题、人物、艺术手法等都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阅读的能力也不能提升。学生在手抄报中写的读后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反映学生较深刻的思想认识,也体现出学生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

(2)晚自习播放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最精彩部分,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见好就收,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设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并将自己的设想与原著进行对比,激起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3)开展名著阅读心得交流会。每一个月开展一次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事先设计一些交流探究的题目,学生因为对话题有足够的兴趣,都想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就能在课外来阅读和了解相关的知识。有几期学生交流得很热烈,甚至出现了当庭对抗的激烈状态。能过这种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意识提高了,阅读能力上升了,阅读途径多样了。虽然学生们的见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展示的时间和机会也不充足,但是学生阅读交流的氛围逐渐形成,基本达到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我们把《三国演义》的交流会设计成为一场辩论赛:正方:曹操是一个盖世英雄!反方:曹操是一个奸诈佞臣!

(4)利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在班级群共享空间分享读书感悟。课题组成员发现在现代社会,网络已以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上网等网络手段已普及,我在课题博客上上传了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心得,为学生获取阅读知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扩展了交流的范围,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5)将文学作品转化为其他艺术作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集中阅读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等节假日时间,于是我们利用这个时间给学生布置篇幅较长的文学名著。比如,高一暑假布置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为了避免作业的枯燥性,同时布置学生每人开学时上交一幅敲钟人“夸西莫多”和美女“爱斯梅达拉”的人物绘画。通过阅读把学生要写的东西变成画的东西,要把人物画得惟妙惟肖必须把文章读懂才能画出感觉,开学后收集作品哩,每个班都出现了不 少绘制精美,人物形象逼真的作品,让人欣喜不已。可见,只要我们老师能有合适的引导,学生会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排演话剧的形式加深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学校每一学期都有一次文艺汇演,利用这个平台,我们组织学生对名著的内容进行话剧排演,在全校师生中公开演出。通过话剧的排演学生对剧情以及人物理解得就会更深刻,也有助于激起别的同学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5、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名著阅读管理机制

(1)提高家长认识 争取家长支持

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互动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明白良好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产生的影响,让家长了解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从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家长应该有远大的目光,从孩子一生着眼,对孩子适当管理,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a、发挥学校主渠道的作用,构建书香校园

本课题研究成果通过推广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用读书名言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应有作用。开设课外阅读课。b、坚持多元而开放的阅读评价

课题组成员在名著阅读评价上开动脑筋、采取措施,形成名著阅读的良好氛围。名著阅读不仅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应对过程进行评价。

六、课题目录:

(一)课题方案(1篇)课题研究方案

(二)读书心得(4篇)

(三)研究论文(5篇)

(四)、摘抄引用(3篇)

(五)、故事随笔(2篇)

(六)、心情随笔(2篇)

八、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仓管员岗位操作基础知识(培训)下一篇:心理话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