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2024-06-26

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精选6篇)

篇1: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关于行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之一,行为文化是通过人的日常行为体现出来的有形文化,既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即习惯性定势的风俗构成的文化层。它包括活动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体现在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中,比如在社会生产劳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婚丧仪式、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这些重复出现的、相似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就是社会风俗。当人们按照社会风俗践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某种自然而然的行文倾向。一个时代的文化集中表现在该时代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但更广泛地活跃在各种社会风尚之中。只有人的行为层面表现出约定俗成的特点之后,文化建设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一、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按照文化的形态结构,在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建设中,文化由内向外分为精神意识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物质生活文化等四个层面。各个文化层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文化体系。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当中,也是按照这四个层面展开的,其中精神意识文化建设时核心,制度管理文化建设是保证,物质生活文化建设是依托,行为习俗文化建设是最终落脚点。

首先,行为是活的、有形的、具体的、可评价的,人的思想观念正是通过行为得以呈现。个体在生产活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娱体育等各种活动中,受到整体显性的或潜在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行为,它是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如果没有行为文化,文化就无法实现。

其次,行为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落地的关键环节,没有行为文化,理念和制度都是空谈,理念说的再美,制度定的再完善,都不如做的实在。在文化构成的层次关系中,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指导一切的思想源泉,制度是理念的延伸,对行为产生直接的规范和约束力,物质文化是人能看到、听到的、接触到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这三个层次都是通过行为文化来表现的。

再次,行为文化是文化中承上启下的中坚部分。行为应该以理念为指导,以制度为准绳,或者说行为是理念与制度作用力 真实结果,行为如果与理念和制度相违背,理念就成了空谈、制度就成了纸上谈兵,而物质又是行为的真实结果,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自然有什么样的物质文化。一般来说,理念和制度文化基本形成之后,通过物质文化把它展示出来。因此,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行为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关注层面,将行为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落地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行为文化是通过整体与个体行为的有机结合体现出来的 组织整体行为是通过每个个体行为展现出来的,同时每个个体行为也集中促成了组织整体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两大类:组织整体和成员个体。从狭义上理解行为。一般是指成员个体的行为,即领导者、模范人物和成员群体等。因为,作为一个组织,其行为也是由人来执行的。比如,企业文化讲诚信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讲诚信,具体体现为恪守承诺、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它是组织的行为,但是它又要通过具体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首先看组织的整体行为,整体行为是指那些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整体行为以行为动机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目标合理行为,即为达到组织目标经过科学决策的行为;②价值风险行为,即为获取更过价值的冒险行为;③日常活动行为,即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的行为;④传统行为,即沿袭传统上已习惯的行为。这些组织整体行为体现在每一个成员个体性当中。

1、领导者和领导群体行为

领导者和领导群体行为时组织的灵魂人物,他们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式文化生成的重要基因,往往主导着本行业的特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引导着文化的个性和发展,组织整体行为展现的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成员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和领导者群体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

2、模范人物行为

模范人物是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来自于组织成员当中,比一般成员取得了更多的业绩。其他成员对他们感觉很亲切,不遥远不陌生,他们的言行对其他成员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群体成员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群体成员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组织应该努力发掘各个岗位上的模范人物,大力弘扬和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将他们的行为“规范化”,将他们的故事“理念化”,使组织整体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得以“形象化”,从而在组织内部培养起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用以激励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全体成员的行为能够完美体现整体文化。

3、成员群体文化

组织成员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当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普遍为成员群体所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实践时,才能形成一个组织的特色文化。群体行为直接决定着组织的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同时,一个集体价值观的实现也最终体现在价值观能否贯彻到这些成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当中,能否贯彻到他们的日常操作和其他行为活动中。

三、行为文化是自觉文化

行为文化是柔性文化,是通过人的行为彰显出来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养成的,是靠一种文化氛围熏陶出来的,它是通过人们对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的自愿践行形成风俗和养成习惯,来维持社会活动的稳定和延续,体现在人的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层面。它的形成一般有三种途径。

1、价值观管理。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即人们对各种事物、职业、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系统评价与认知,是人们对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它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他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对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行为上表现出来。具有合理的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正确价值观引导。行为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不断强化和修正,使成员个人的工作目标同组织集体发展相融合,主动按照价值观的倡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制度化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组织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制度必须从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根本性需求的维护。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严格完善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去规范人的行为,才有可能形成统一的行为文化。因此,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和人情观,那就是要“得到组织成员认可”。制度化管理是“刚性”管理,但还要体现“柔性”的一面才能起到作用。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同时制度执行必须要体现无歧视原则下公平的内涵。

3、习惯养成。当人们按照社会风俗践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某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倾向,变成了对这种特定的行为方式的需要。这种转化为需要的行为倾向就是习惯。习惯对于特定行为方式的熟练化和自动化,可以不假思索地去践行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中,依靠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修炼,这是符合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岗位都有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但对不同的岗位,道德要求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体现在行为文化当中又有所不同。

篇2: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选择题(70分)

1、美国人爱打官司主要体现出:(2.00分)A.美国人际关系重视人情 B.美国人自私

C.美国人重视条文规定 D.美国人相信律师

2、六年一次的圣水沐浴节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宗教节日:()(2.00分)A.伊拉克 B.印度 C.印尼 D.伊朗

3、伦人主义价值观不包括:(2.00分)A.孝、悌

B.敬、忠、仁 C.义、礼、信 D.伪、虚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传统中国人的婚姻均不以爱情为基础 B.爱情的强调会折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C.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情感 D.夫妻关系有一种性爱属性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中国僧侣地位高于欧美等国

B.印度种族制度下有种不可接触制

C.禁欲主义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较为严格 D.纵欲主义制约人的欲望的规范较为宽松

6、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2.00分)A.球状 B.放射状 C.网状 D.直线状

7、交易型交换模式具有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2.00分)A.同时性 B.等价性 C.利益性 D.非等价性

8、主要次级集团的条件不包括:(2.00分)A.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即社会上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参加这种集团 B.必须在历史上呈现短暂性 C.构成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D.集团缔结的原则能够解释社会上其他集团的缔结以及人际关系的特点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任何一种既定的亲属体系都有一种居支配地位的“轴” B.主轴的属性决定不了个体的行为模式 C.主轴的属性决定个体的态度 D.“主轴”的属性影响到亲属体系以外的关系

10、霍曼斯指出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下面哪一项:()(2.00分)A.个人主义、趋利避害 B.集体主义、趋利避害 C.利他主义、趋利避害 D.利己主义、趋利避害

11、下面哪一项不是心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2.00分)A.知觉和认知 B.生理健康 C.儿童社会化 D.文化与人格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以强调人的另一属性“相互性”为特点 B.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人之常态、但是不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关联的人际系统

C.第一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个人” D.第二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间人”

13、价值转换的三个方面不包括:(2.00分)A.交换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转换 B.眼前价值与未来价值的转换 C.物理价值与非物理价值的转换 D.现实价值与非现实价值之间的转换

14、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是由下面哪一项决定的:()(2.00分)A.研究对象的特点 B.人类生存特点 C.环境特点

D.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

15、关于传统家庭理想状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分)A.不分你我 B.没有隐私

C.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D.夫妻关系明显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主要次级集团的缔结原理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历史上非亲属自然性团体缺乏活力 C.中国人脱离宗族集团跟其他次级集团接触时就不再受原宗族集团的缔结原理影响 D.“桃园结义”体现的是拟亲属集团

17、需要是一般的、抽象的,而欲望则指向下面哪一项:()(2.00分)A.特殊的 B.非抽象的 C.具体物 D.现实

18、关于“极致个人”四个维度,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亲属体系—父子关系主轴,主要次级集团—结社 B.交易型交换占优势 C.压抑型控制机制 D.独立型自我

19、交往的对象具有下面哪两个属性:()(2.00分)A.单一性和差异性 B.广泛性和多样性 C.广泛性和差异性 D.差异性和多义性

2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里的内容:()(2.00分)A.思想控制 B.集团 C.交换

D.自我认知

21、按照亲属原理连接起来的家庭和宗族,成为人的亲密圈子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面哪一集团层面的特点:()(2.00分)A.极致个人 B.伦人 C.阶序人 D.缘人

22、关于“自然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包括心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的认知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 B.主要通过生物进化而形成 C.具有较大的普同性

D.不同文化里的人的心理多具有相异的自然机制

23、关于社会交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狭义的交换是指:物,在人与人之间除掠夺以外的流动过程 B.广义的交换是指:人与人之间物质的流动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C.交换是构成基本人际状态的一个维度

D.从心理学层面理解,交换是心理、社会均衡的一个重要内容

24、PSH原理的主要内容共有几点:()(2.00分)A.3 B.4 C.5 D.6

25、《论馈赠》作者是:(2.00分)A.霍曼斯

B.马塞尔·莫斯 C.泰勒 D.韦伯

26、关于交易型交换,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交易型交换比较适合个人社会 B.要求双方是自由、平等的 C.交易性交换具有利益性特点

D.交易型交换人情负担最多,带价值转换的交换

27、“古希腊型、古以色列型”属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中的哪一类:()(2.00分)A.强调人的独立性为特点 B.强调人的相互性为特点 C.强调人的个体性为特点 D.强调人的整体性为特点

28、关于“生育主题”,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中国人婚姻体现了“生育主题” B.“生育主题”主张多生孩子 C.“生育主题”主张多生男孩 D.“生育主题”主张多生有出息的女孩子

29、下面哪一项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2.00分)A.环境 B.宗教 C.知识 D.文化 30、“自由结社”的特点不包括:(2.00分)A.自愿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平等性

3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 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 D.“伦” 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32、以下哪项印度、佛教概念不足以为单惠型交换关系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2.00分)A.“法” B.“解脱” C.“神明” D.“轮回”

33、“人与人之间物质与信息的流动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是下面哪一项的定义:()(2.00分)A.广义的交换 B.广义的交易 C.广义的交流 D.狭义的交易

34、安全需要不包括下面哪一项:()(2.00分)A.生物性安全 B.社会性安全 C.情感性安全 D.文化性安全

3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0分)A.在阶序人社会占优势的交换模式是单惠型交换。

B.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 C.单惠型交换是不要求回报的付出 D.单惠型交换是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 判断题(30分)

1、中国的企业、单位仍受中国宗族连带原理的影响。(1.00分)是 否

2、日本人的额交换模式是“好意优先型”交换,其与“缘人”基本人际状态相联系。(1.00分)是 否

3、外部世界层的特点是一般了解很少,无知或存在诸多错误。(1.00分)是 否

4、在多种次级集团中,必有一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个人生活十分重要。(1.00分)是 否

5、文明和文化都是复合体,它们是完全一致没有分别的。(1.00分)是 否

6、印度人用手吃饭比美国用刀叉吃饭显得落后。(1.00分)是 否

7、人际交往不遵循平衡原则,因此卑鄙的人总是占便宜。(1.00分)是 否

8、埃里希·弗罗姆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1.00分)是 否

9、需要与本能是不同的,需要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本能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但未必是真正的缺乏状态。(1.00分)是 否

10、中国宗族所缔结的原理以及在这种原理下人们的行为方式轻易地发生了变化。(1.00分)是 否

11、基准系即规范和标准。(1.00分)是 否

12、伦人主义价值观包括孝、悌、仁、义、礼、敬、忠等。(1.00分)是 否

13、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光宗耀祖是其追求功名的重要动力。(1.00分)是 否

14、中国宗族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性。(1.00分)是

15、家庭规模的表达公式:(n^2-n)/2(1.00分)是 否

16、人的情感性需要是需要的最低层次。(1.00分)是 否

17、台湾学者杨懋春在《中国的家庭与社会》中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有十大特点。(1.00分)是 否

18、“极致个人”通过缔结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组织、控制他人或解救他人、追随他人或获得追随者、帮助他人或超越他人等方式,在非亲属关系中以寻求替代物。(1.00分)是 否

19、父子关系的“连续性”、“权威性”,可以解释孝亲意识、祖先崇拜等特点。(1.00分)是 否 20、平等的意识是倡导独立自由的个体在缔结联系时的一个共识,是人们之间相互受约束的最小公约数。(1.00分)是 否

21、PSH均衡模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1.00分)是 否

22、在信用借贷型模式下,交换的结果是确定的。(1.00分)是 否

23、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社会性格”的概念。(1.00分)是 否

24、认干亲现象是乡村人际关系里的非亲属关系中的其他关系的体现。(1.00分)是 否

25、夫妻关系占优势地位,亲子关系受削弱、出现代沟或“俄狄浦斯情结”。(1.00分)是 否

26、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圈:亲人、自己、熟人、生人四个圆圈依次由外而内逐渐递减。(1.00分)是 否

27、欲望是隐性的。(1.00分)是 否

28、我们应该用技术论的、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文化,比如牛车比航天飞机落后。(1.00分)是 否

29、与欧美人一样,中国人身上有着沉重的人情负担。(1.00分)是 否

篇3: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1、人类对其生存环境进行意义建构

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由文化组织的, 但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从来都不是纯粹自然的, 而是文化的环境, 人类的发展是在同“自然世界”不断疏远的条件下发生的。“自然世界”经过人类的符号解释后, 就变成了充满符号意义的文化世界。

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丛林、沙漠等, 这些原本属于自然的东西, 是不存在“丰美的草地”或者“神秘的树林”的, 但是经过人类个体按照自己的文化经验重构了自然环境, 使得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文化组织下的意义建构下充满符号意义。比如说, 某人在路上看到一只猫, 这个人不仅可以感觉到这只猫的存在和运动, 而且会按照自己个体文化经验去赋予“这只猫”符号的意义。称这只动物, “这是一只猫”, 带上自己感情色彩, “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某人在通过与猫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自己的个体经验去采取不同的方式, 去“抚摸它”或者“同情它”。人们的文化环境不同, 赋予符号的意义不同, 对待“猫”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2、人类是环境构建的“主体”

人对环境给予了文化的解释, 环境文化对人组织起人际关系和个体的人格构建。这种将“自在事物”赋予符号的意义的力量不是来源于自然, 而是来自人类个体, 人类个体通过不断赋予文化意义, 通过与社会环境共同建构, 使得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事物在人类文化的组织下逐渐转变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意义世界。同时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塑造和影响。

二、文化环境诠释下的儿童行为的发展

1、儿童的行为天然地受到文化环境的塑造、影响

儿童是尚未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 从出生之日起儿童的行为天然地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影响。成人作为知晓社会特性和行为方式的成熟个体, 担当着文化符号中介的角色, 将儿童从一个自然的生命体引入到特有的文化系统中, 以便其能够融入社会并安然的生活在社会之中。

2、不同文化引导下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

新生儿来到人类世界, 并不自然地等同于来到社会文化世界, 只有当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是由成人组织和建立的, 并受文化的适应性制约的影响不断与成人互动, 朝着成人期望的方向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意义建构。比如, 喂给孩子乳汁不仅仅是营养物质, 而是有一种集体文化创造的象征性价值。集体文化系统就慢慢引导着儿童步入不同性别的自我发展轨道。对孩子而言断奶也是一个心理意义高度不明确的事件,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必须断奶的, 因为母亲无法再提供母乳。在不同文化引导下, 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在能够提供母乳哺育的情况下, 受文化的影响, 孩子断奶的年龄可能会提早很多。

三、在文化环境影响下儿童行为的建构

1、儿童是其文化建构和行为的“主体”

卡西尔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同样, 儿童作为人类的一份子, 也在不断自我解放着, 成人在自我解放的同时, 更要解放对儿童过度的控制和保护的思想。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也潜藏着创造和诠释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的巨大能量。儿童在建构其文化环境的同时, 也创造了儿童自己。

2、儿童行为具有个体差异性

儿童行为的文化环境, 受到儿童所在的群体文化的影响而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类差异性。在不同的地区, 儿童的同一行为, 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行走。在美国, 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独立运动的早期成就 (独立行走) 是“健康”发展的标志, 从而可以扛到父母刺激他们的婴儿爬动、站立并且尽可能地使他们走出第一步。然而, 在西伯利亚Tuva族人认为个体生命的长度和婴儿从出生到开始独立走路的时间长度是成比例的。由于希望长寿, Tuva人会情愿婴儿更晚开始走路, 而不是更早。儿童行为环境的差异, 首先是来自于最直接的家庭成员的个体文化的差异, 然后是集体文化下的差异。

3、儿童行为是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建构

儿童行为所承载的文化, 是通过他人所赋予的, 儿童行为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文化。儿童行为本身的所携带的文化是父母、祖父母、其他亲属、儿童所在地的具有共同文化成员所赋予的。勒温认为“行为是人和环境的复合函数。”即, B (Behavior) =P (People) ·E (Environment) 。一方面, 儿童行为依赖文化环境, 即“在‘群体依赖’的关系状态下才能走向个体独立。”另一方面, 人类以文化为中介物“把自然世界转化为文化的来调节他们同自然家之间的心理距离。”人类通过创造“符号”将自然的事物和文化的事物相疏离。儿童对于环境的建构, 致使环境产生了相对的新异性, 这种和原环境同质异构的“新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儿童, 使其也产生新异性 (见图1) 。如此, 通过个体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发展会受到这些层层嵌套的环境的影响, 同时个体的行为也重构着这些事物, 赋予其人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儿童是其文化的“创造主体”, 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儿童有力量和能力去建构自己的生活, 诠释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是成人所不能阻止的, 更不会消逝, 成人应该理解和相信他们, 并放下自认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控制权。成人能控制儿童的生存、教育等一切外在的环境, 但却控制不了儿童的思想、儿童的精神、儿童自己创造自己文化的权利。

摘要:人类的环境是文化组织的。人对环境给予了文化的解释, 环境文化对人组织起人际关系和个体的人格构建。作为意义表征的符号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存在, 必须是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的。文化中符号的意义虽然是人赋予的, 但不是单个人的创造, 而是人与其社会环境共同建构的。儿童作为文化环境中的个体, 对文化环境做出行为反应, 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塑造和影响。

关键词:儿童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美]J·瓦西纳著.文化和人类发展[M].孙晓玲, 罗萌, 等, 译.缪小春, 审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 译.西苑出版社, 2003.

篇4: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关键词】儿童 礼貌言语行为 文化性 文化心理学

一、礼貌言语行为的文化性

礼貌言语行为是人们社会交际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种各文化群体共有的社会现象,受一定的交际规则指导和约束的。文化不同, 语言不同, 交际行为和礼貌语言也必然有别,指导言语交际行为的规则也会千差万别。群体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人在礼貌用语及礼貌行为选择上的差异,因而存在着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礼貌原则。同时,同一的社会文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因文化的发展变化也会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1]。

如中国社会礼貌规范要求人们采用各种敬称语和称谓语,以显示对别人的敬重和礼貌,如“令尊”、“令堂”、“大名”、“大作”、“贵姓”、“贵府”、“高见”、“高足”等等,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说话人则可以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称呼对方,甚至直呼对方的大名就可以满足英语社会规范的要求。又如 “尊敬”的行为表现,在哥伦比亚mestizo社区,儿童尊敬成人的行为表现为能够静坐,不在成人面前乱窜,在与成人说话时不能看成人的脸。而对于欧洲或北美国家的社会交往规则而言,这样的行为(缺乏眼神交流)则会被视为不礼貌或是异常情况(如自闭症)[2]。

由此可见,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虽然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方面本质上具有共同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生活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礼貌言语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对礼貌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因其群体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礼貌言语行

为的差异性。

二、儿童礼貌言语行为的获得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化是指一种符号中介,是个体内或个体间有组织的心理机能系统的一部分,发展中的人类个体及其周围世界都是文化现象,依赖于发展过程中对符号的建构。由此瓦西纳在《文化和人类发展》一书引言中就提出,“人类心理机能——一旦自发展中产生——其性质是文化的,其发展受到文化的引导和个人的建构。” “个体自出生之日起便浸淫于人类的文化之中,其发展主要就是学习着以符合社会文化期望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可以说,个体一生中是通过使用符合创造了自己,我们所有的感受、思想、渴望和行为等在本质上都是文化的[3]。”儿童礼貌言语行为是儿童对其所在社会群体的文化这种符号意义的内化,并将意义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投射,也是儿童受到生活其中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而规范化的一种文化模式。可以说,儿童的礼貌言语行为是由其所在群体的文化引导和儿童个人的心理建构而获得的,是儿童与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

(一)群体文化的规范

每个社会文化群体都会建立有自己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规定了人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也是由社会文化组织对人们行为表现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的期望决定的,不同的文化组织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这种期望或评价引导着个体行为的发展方向。如在欧美文化中,认为对曾经得罪过自己的人“怀恨在心”、念念不忘,这不是善的本分。但在提倡记家仇的东方文化圈里,个体人不仅鼓励要有报仇之志,还要以杀敌报仇为荣耀,“有仇不报非君子”,否则自己在父老兄弟面前会把脸丢尽。

儿童是未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儿童生活其中的文化环境对其礼貌言语行为的获得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习得的,是在集体文化的调节引导中不断使自己得到发展,从而使其行为表现出一定社会性,其发展也是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个人对符号意义的内化

各种社会文化信息为个体的发展指引了方向的同时,个体也会积极地分析信息,并对这些“输入的文化信息”以个人全新的形式进行重新整合。这种对信息的分析整合是个体与其文化环境的共同建构,更是儿童行为发展的个人心理建构过程。这也是文化的双向传递,在文化传递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地改变着文化信息。如儿童对礼貌的理解,从言语或行为上,礼貌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到行动中儿童礼貌的表达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取决于儿童生活周围的微观环境及儿童对礼貌言语行为这一符号的理解,由此而进行的意义构建,表现为的不同个体对文化的重构。

三、 儿童礼貌言语行为的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群体的引导作用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通过社会化的完善而不断成熟的,对儿童而言,主要生活在由家庭、学校及社区构成的三种不同特征的“亚文化”中, 正是这些文化以其独特的特性对个体施加着各种影响, 而个体也从中接受不同的文化规范, “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 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取得社会人的资格” [3] , 完成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礼貌言语行为是文化社会的产物,其获得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完成的。儿童最初的礼貌言语行为的获得主要就是来自微观文化环境的影响。

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礼貌言语行为,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氛围。儿童是在群体文化的引导规范中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对儿童来讲,应从最基本“对不起”“谢谢”“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逐步给孩子建立礼貌的规则。

其次,家庭、学校、社区应有一个统一的礼貌言语行为标准,如同在安全方面对孩子的限制一样,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明确的限制。在儿童的道德感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应该让他们学会在规则的基础上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第三,当儿童刚开始学习运用这些礼貌言语行为时,应给予相应的回应。学校、家庭、社区应形成教育的合力,在统一的行为标准下对孩子的礼貌行为给予相应反馈,否则,刚建立礼貌准则但还不稳定的儿童在相互冲突的言行举止中会无所适从。

(二)加强对礼貌行为符号的理解,促进个体意义建构

儿童礼貌规则的获得,并付诸于外显的礼貌行为,主要取决于儿童个体对礼貌这一符号的真正理解,从而进行个体意义的建构。如让儿童明白礼貌的重要性,自己礼貌行为的价值。孩子都想被人喜欢,告诉孩子友好的方式使别人有好的感受,大家都会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不礼貌、粗鲁的方式会使人感觉不舒服,不会被大家接受和喜欢。让儿童明白行为与获得尊重之间的关系,儿童就会懂得自己的行为与得到的对待之间存在的关系。比如儿童抢了同伴的玩具,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帮助他发现别人对他这种行为的感受:“当你抢走了豆豆的玩具,豆豆会有什么感受?”接着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定,把玩具送还给同伴并道歉。

总之,儿童的礼貌言语行为是在其生活的群体文化引导规范下,通过个体对符号意义的心理建构获得的。我们应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发挥群体的引导作用,并让儿童了解礼貌行为的意义,促进意义的内化,使儿童的礼貌言语行为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铁妹,刘风光,王胜.礼貌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瓦西纳.文化和人类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7.

[3]瓦西纳.文化和人类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45- 248.

[5]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8.

作者简介:

篇5: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中国家庭推崇的形式是()。1.0 分 窗体顶端

A、大家庭 

B、小家庭 

C、组合家庭 

D、混合家庭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 中国传统家庭中夫妻关系受贬斥以及蓄妾制度与父子关系的哪项属性有关?()1.0 分 窗体顶端

A、权威性 

B、包容性 

C、非性爱性 

D、连续性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以下不属于文明造物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物质造物 

B、社会造物 

C、观念造物 

D、情感造物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中国人身上有沉重的人情负担 

B、中国人有强烈的义务感 

C、中国人倾向于逃避人情 

D、人情负担过重会带来负面影响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5 西方社会的共济会,其前身是()。1.0 分 窗体顶端

A、农业联合会  B、家族团体 

C、自由石匠盟会 

D、行业互助协会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国宗族的特点()。1.0 分 窗体顶端

A、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 

B、有关于成员的详细记录(族谱)

C、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

D、有共同的祭祖仪式和祭祀场所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7 在修订后的PSH模型中,“意识谱”指的是以下哪个范围?()1.0 分 窗体顶端

A、第二层以外的诸层 

B、第三层及其以外的诸层 

C、第四层以内的诸层 

D、最外两层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8 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者是()。1.0 分 窗体顶端

A、亚伯林罕.马斯洛 

B、弗洛伊德 

C、荣格 

D、费孝通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9 中国的宗族集团发生变化是从下面哪个阶段开始的?()1.0 分 窗体顶端

A、1966年文革 

B、清朝末年 

C、1949年新中国成立 

D、1978年改革开放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0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亲属连带原理的差序性决定了“分圈子” 

B、“亲人圈”中人与人无需相互依赖 

C、伦人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散分成若干圈子 

D、“亲人圈”中人的亲密程度由里向外逐渐递减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11 关于物物交换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甲与乙在交换的当初都希望从交换中的到好处,这种交换形式就是一种功能性 

B、交换者的地位平等,交换的价值相等,交换过程一般是同时完成的 

C、交换附带情感,交换过程中没有价值转换 

D、相同的行为可以同步发生在不同对象之间,而交换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是随着交换过程的完结而完结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美国人追求和维护权利平等的理念已经融入公民自觉意识 

B、如果毫无理由地给一个美国人特殊待遇,他会觉得不自在 

C、美国人以平等为荣 

D、美国人以拥有特权为荣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3 下面哪一项理论较好地描述了价格形成的机理?()1.0 分 窗体顶端

A、权衡取舍 

B、锚定 

C、供需 

D、杠杆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14 以下不属于人的情感性需要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表达悲欢的需要 

B、倾诉的需要 

C、爱与被爱的需要 

D、延续族群的需要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5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1.0 分 窗体顶端

A、安全上的需要 

B、尊重的需要 

C、自我实现的需要 

D、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夫妻关系具有非连续性与排他性 

B、美国家庭是父系制家庭 

C、在美国家庭中,夫妻关系的性爱属性受到较大强调 

D、在美国人家庭是以兄弟关系为主轴的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7 以下不属于文明的物质造物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机械 

B、运河 

C、社团 

D、道路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8 家庭存在的生物学基础是()。1.0 分 窗体顶端

A、血缘关系 

B、生育机制 

C、父子或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

D、雄性和雌性之间持续的性关系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9 在家庭各种关系中,夫妻关系的纽带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性 

B、情感 

C、契约 

D、血缘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0 日本人的主要次级集团“家元”的缔结原理是下面哪一项?()1.0 分 窗体顶端

A、“缘-约”原理 

B、亲属原理 

C、契约原理 

D、阶序原理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1 人与人之间几种重要的群体连带原理不包括()。1.0 分 窗体顶端

A、“缘-约”原理 

B、亲属原理 

C、契约原理 

D、阶序原理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2 社会心理学中,关于“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需要就是欲望与本能 

B、需要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 

C、需要通常是显性的 

D、人类具有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3 在人类的安全需要中,处于最低层级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社会性安全 

B、情感性安全 

C、经验性安全 

D、生物性安全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4 主流社会科学倾向于把人分割开来进行静态的研究,其原因不包括()。1.0 分 窗体顶端

A、整体的人无法进行科学分析 

B、行为不完全是理性的 

C、人的生理构造不同于其他生物 

D、人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5 心理文化研究的原则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普遍性原则 

B、整体性原则 

C、相对性原则 

D、以上都是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6 “基本人际状态”一说的提出者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泰勒 

B、弗洛伊德 

C、滨口惠俊 

D、许烺光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7 以下哪项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0 分 窗体顶端

A、文化 

B、习俗 

C、宗教 

D、知识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8 修订后的PSH模型增加了以下哪项?()1.0 分 窗体顶端

A、前意识 

B、外部世界 

C、限表意识 

D、超意识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9 关于父子轴的属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连续性 

B、权威性 

C、排他性 

D、无性爱性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0 价值转换的三个方面不包括()。1.0 分 窗体顶端

A、交换价值和情感价值的转换 

B、眼前价值与未来价值的转换 

C、现实价值与非现实价值之间的转换 

D、物理价值与非物理价值的转换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1 以下典故中,体现了“报恩”思想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白云苍狗 

B、草木皆兵 

C、程门立雪 

D、衔环结草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2 “许氏假设”的提出者是()。1.0 分 窗体顶端

A、许荻晔 

B、许悼云 

C、许良英 

D、许烺光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3 下面哪一项不是等意义交换的形式?()1.0 分 窗体顶端

A、信用借贷型交换 

B、雇佣型交换 

C、交易型交换 

D、贸易型交换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4 以下不属于“欲望”的特点是一项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欲望常指向某种具体的东西 

B、欲望通常是显性的 

C、欲望是一种缺乏状态 

D、欲望通常很难被完全满足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5 以下哪一层的关系产生不均衡时,会给人带来心理紧张感?()1.0 分 窗体顶端

A、潜意识层 

B、可表意识层 

C、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层 

D、外部世界层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6 亲属原则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窗体顶端

A、自动性 

B、血缘或拟血缘性 

C、包容性 

D、差序性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7 隐私跟人的()有关系。1.0 分 窗体顶端

A、潜意识 

B、前意识 

C、可表意识层  D、限表意识层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8 传统的师徒关系是以下哪种关系的延伸?()1.0 分 窗体顶端

A、夫妻关系 

B、兄弟关系 

C、母子关系 

D、父子关系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9 以下属于影响人心的客观因素是()。1.0 分 窗体顶端

A、人的情感 

B、人的意志 

C、人的信仰 

D、人的内酚酞分泌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0 以下哪种关系是最典型的单恵型交换?()1.0 分 窗体顶端

A、夫妻关系 

B、父子关系 

C、人神关系 

D、朋友关系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1 集团这种社会造物的构成元素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情感 

B、血缘 

C、人 

D、文化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2 契约原理在以下哪个国家得到了最为精致的发展?()1.0 分 窗体顶端

A、日本

B、中国 

C、美国 

D、印度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3 PSH模型中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最大区别是下面哪一项?()1.0 分 窗体顶端

A、意识的表达 

B、情感的投注 

C、文化的规范 

D、法律的制约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44 对PSH模型中的远离的社会与文化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0 分 窗体顶端

A、是紧贴着外部世界的一层 

B、这一层的人和物与实际生活没有功能上的联系 

C、是PSH模型的第一层 

D、我们对这一层的人和物有情感的投注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交易型交换追求利益性的交换 

B、现代交换理论完善于日本社会 

C、极致个人的人际关系有明显交易化倾向 

D、交易型交换模式在美国社会占优势地位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46 家庭的功能不包括()。1.0 分 窗体顶端

A、生育功能 

B、生产功能 

C、补偿功能 

D、消费功能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7 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1.0 分 窗体顶端

A、在印度教社会中僧侣的地位最高 

B、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而文明废 

C、罪恶的根源来源于人内心的需要 

D、巫术对人的行为没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8 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1.0 分 窗体顶端

A、点状 

B、矩阵状 

C、放射状 

D、网状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9 在阶序人的社会中,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形式是()。1.0 分 窗体顶端

A、雇佣型交换 

B、交易型交换 

C、信用借贷型交换 

D、单惠型交换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50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窗体顶端

A、连带感是宗族中个人向上奋斗的重要心理动力 

B、连带感是一种对荣誉和责任的分担 

C、宗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离开宗族集团的人,都有一种回归宗族集团的倾向 

D、一般宗族中的人没有明确的定位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家庭是初始集团的典型代表。()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 基本人际状态有个体的差异,也有文化的差异。()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 家庭至少是需要由一组夫妻关系来组成。()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 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家庭,家庭规模通常较大。()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同宗者必定同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6 在伦人的“生命包”中,神明偶像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7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纯主观的过程。()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8 通婚也是一种交换形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9 极致个人的人际关系具有明显的交易化倾向。()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0 我们对PSH模型中的外部世界层的理解,通常比较无知,会存在诸多错误。()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1 基本人际状态和国民性是一致的,重点是对人的性格和状态的研究。()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2 人的身体进化过程也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之一。()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3 缘人是日本的基本人际状态。()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4 四合院这种住宅方式,强调家庭内部的凝聚和向心,强调家庭内部与外部的分割。()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5 在中国传统家庭语境中,提倡夫妻间应当互相表达爱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6 世界上各种族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7 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关系网。()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8 交易交换是平时交换中的极端形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9 区分限表意识和可表意识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提供了空间。()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0 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关于人类的行为心理的知识。()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1 在契约原理影响下,人际关系的交往是一种去感情化的交往模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2 信用借贷型交换仅存在于伦人社会。()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3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力比多性仅存在于母子之间。()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4 PSH模型中的第四层指的是人的限表意识。()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5 日本人的主要次级集团“家元”具有半血缘半契约的性质。()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6 信用借贷型交换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交换过程的完结而完结。()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7 用条文和规则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直接关系。()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8 有序的生活、相对稳定的生活和收入都属于社会性安全层面的满足。()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9 美国人的PSH模式是一种多样、动态的均衡模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0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在传统家庭中,夫妻关系常常要让位于父子关系。()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1 文化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2 在美国人的社团中,缔结社团的个体都是相互依赖的。()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3 潜意识这一概念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4 狭义的交换是指:物,在人与人之间除掠夺以外的流动过程。()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5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最重要的五种情感性关系是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和朋友之间的关系。()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6 主轴的属性无法决定个体的行为模式。()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7 以契约原理建立起来的团体会影响其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8 在信用借贷型模式下,交换的结果是确定的。()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9 “宗”指的那些有共同祖先的人。()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0 印度教徒之间占优势地位的交换关系是信用借贷型交换。()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1 在美国人的家庭中,公开示爱是一种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2 美国人最主要的次级集团是以契约连带相联系的各类社团。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3 传统中国的家庭模式中,夫妻关系占优势地位。()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4 法律、道德、宗教都对人的行为有规范和制约作用。()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5 潘光旦认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6 意义价值相等时要求交换价值必须相等。()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7 兄弟关系是一种代际关系。()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8 “生命包”是对人与人相互认知和交流系统的统称。()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9 美国社会中的大多数俱乐部都具有排他性特征。()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0 大量的自由结社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缺乏亲密联系的表现。()1.0 分 窗体顶端

篇6: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五)1动态均衡指的是“生命包”与人际关系、和谐心灵的关系。正确答案: √ 2《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生现象》的作者: A、泰勒

B、路易·杜蒙 C、霍曼斯 D、韦伯

正确答案: B 3伦人是哪个国家的基本人际状态: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正确答案: A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以强调人的另一属性“相互性”为特点

B、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人之常态、但是不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关联的人际系统 C、第一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个人” D、第二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间人” 正确答案: B 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里的内容:()A、思想控制 B、集团 C、交换

D、自我认知 正确答案: A 6下面关于PSH理论与基本人际状态——新范式的特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态均衡的概念 B、超意识 C、“场”的概念 D、潜意识 正确答案: D 7下面哪一个例子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中的“间人”:()A、中国型 B、日本型 C、现代美欧型 D、印度型 正确答案: C 8“间人”这个概念是中国学者首创的,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正确答案: × 9“心理社会均衡”和“基本人际状态”是心理文化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新的研究范式。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六)1“差序格局”是谁提出的: A、泰勒 B、费孝通 C、韦伯

D、麦克利兰 正确答案: B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 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 D、“伦” 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正确答案: A 3PSH均衡模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正确答案: × 4关于伦人“生命包”构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亲、熟人、朋友是“生命包”的永久居民 B、亲属关系至高无上 C、人的系统是“个人”

D、人的系统是一种“关系体 正确答案: C 5“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朋友、父子、兄弟、夫妇五种人伦关系。正确答案: √ 6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下面哪一项:()A、极致个人 B、阶序人 C、伦人 D、缘人

正确答案: C 7PSH均衡模式具有下面哪两个特点:()A、动态、平衡 B、静态、平衡 C、动态、稳定 D、静态、稳定 正确答案: D 8下面关于伦人的“伦”的基本含义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同辈

B、道德,修养 C、同类

D、条理,秩序 正确答案: B 9基本人际状态可以比作描述人存在状态的分子式,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小单位。正确答案: √

10基本人际状态和国民性是一致的,重点是对人的性格和状态的研究。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七)1关于PSH均衡模式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2或1层:将情感关系的层面提升并扩大,并缩小角色运作的空间 B、第0层:对“内部世界” 的态度 C、第5层:不可表意识(隐私)

D、第6层(潜意识)和第7层(前意识):没有动员 正确答案: B 2追星现象是个人生命包里面均衡出现问题,需要偶像出来弥补。正确答案: √ 3伦人主义价值观不包括: A、孝、悌 B、敬、忠、仁 C、义、礼、信 D、伪、虚 正确答案: D 4伦人主义价值观特点不包括: A、基于人的相互性

B、更受推崇的人格有重视家庭、重视人际关系、稳定、谦逊、中庸、节制等优点 C、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轻视个性独立、依赖他人和权威等特点 D、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过于自负等特点 正确答案: D 5从PSH均衡角度探讨”对外征服“是出于: A、不均衡发生,需要借此来弥补 B、过分均衡,需要调节 C、对外界的好奇 D、潜意识的占领 正确答案: A 6征服、探险、传教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正确答案: ×

7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稳定的,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不会发生变化。正确答案:8伦人主义价值观包括孝、悌、仁、义、礼、敬、忠等。正确答案: √ 9下面哪一项不是伦人具有的优点:()A、中庸

B、重视个性独立 C、谦逊 D、节制

正确答案: B 10下面哪一项是中国人基本人际状态发生变化的表现:()A、农民工进城现象 B、东部用工荒现象 C、地沟油现象

D、都市人养宠物现象 正确答案: D 11在PSH均衡模式中,中国人的第三层是下面哪一项:()A、隐私 B、外部世界 C、亲属关系 D、潜意识 正确答案: C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八)1“极致个人”通过缔结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组织、控制他人或解救他人、追随他人或获得追随者、帮助他人或超越他人等方式,在非亲属关系中以寻求替代物。正确答案: √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国家和政府,对其感情的投注表现为美国人对政治的热心、以竞选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重视个人意愿表达为特点的民主政治体制的表达 B、“极致个人”对0层有强烈的情感投注 C、“极致个人”强调个人独立的结果使美国人难于在亲属集团中缔结亲密联系 D、“极致个人”在伙伴中寻求社交并不是一种及其重要的生存手段 正确答案: D 3关于“极致个人”指向PSH内侧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个体需要刻意组织、精心策划社交活动 C、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D、有时候可能还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正确答案: B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人的PSH模式是“极致个人” B、“极致个人”是“个人”基本人际状态(西方社会)的一种精致形式 C、“极致个人”生命包特点是个体有一个 不确定、不稳定的第3层,亲属成员只是PSH第三层短暂的成员 D、“极致个人”均衡模式是单

一、稳定的均衡 正确答案: D 5在伦人的集团维度中,亲属体系是以下面哪一项为主轴的:()A、父子关系 B、母子关系 C、兄弟关系 D、姐妹关系 正确答案: A 6美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极致个人”。正确答案: √ 7美国人的均衡模式是多样的、静态的。正确答案: ×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极致个人”对外部世界层的情感投注的表现:()A、对外传教

B、探索未开垦的处女地 C、个人独立 D、援助活动 正确答案: C 9下面哪一项不是“极致个人”指向PSH的内侧(“潜意识”和“前意识”层)的表现:()

A、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C、有时候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D、推崇高尚品格

正确答案: D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

(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致个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独立、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民主等

B、“极致个人”个人主义价值观特点是基于人个体性

C、“极致个人”更推崇的人格是积极、进取、自信、实际、坦率、自尊等

D、“极致个人”更推崇的人格同时具有内心稳定、宽容的优点

正确答案: D 2

关于“极致个人”四个维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亲属体系—父子关系主轴,主要次级集团—结社

B、交易型交换占优势

C、压抑型控制机制

D、独立型自我

正确答案: A

3哈佛大学“幸福课”的建议有:从你内心释放热情,学会失败,摆脱完美主义,表达感激等。

正确答案: √

4构建健康生命包遵循的原理不包括:

A、人是一个“场”

B、动态均衡

C、稳定性

D、融合不同基本人际状态的特点

正确答案: C

5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心生活、思想、行为都比较自然、率真

B、都较常经历神秘或高峰经验

C、较能够且喜欢群处,不倾向于独立自主

D、较能够接受与欣赏新奇的事物或经验

正确答案: C

6提出“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是:

A、韦伯

B、亚伯林罕·马斯洛

C、弗洛伊德

D、费孝通

正确答案: B

7哈佛大学“幸福课”理念的不足是过分强调了人的内部的某种“心性”,而不是某种基于社会文化脉络。

正确答案: ×

一种高质量的心理社会均衡状态,即所谓的:()

A、心理平衡包 B、心理最高境界

C、最佳健康状态

D、健康生命包

正确答案: D 9

下面哪一项不是哈弗大学“幸福课”的建议:()

A、拒绝失败,提倡完美主义

B、睡眠

C、从内心释放热情

D、勇敢

正确答案: A 10

“自我实现”的人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具有较强的民主性格特质

B、较能建立久远的人际关系

C、对现实和环境的认知能力很差 D、比较具有创造性

正确答案: C 11

“极致个人”具有的缺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内心不稳定

B、实际

C、孤独

D、不宽容

正确答案: B

12个人主义价值观包括独立、自由、平等、仁爱、忠孝、公平、竞争以及民主等。正确答案: ×

13在“极致个人”的交换维度中,交易型交换占优势。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一)以下哪项不属于“极致个人”四个维度之一:

A、集团维度

B、个性维度

C、交换维度

D、情感控制维度

正确答案: B 2

“家庭就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到保护和供养而造下的文化设备。”出自:

A、《文化模式》

B、《种族:科学与政治》

C、《菊花与刀》

D、《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正确答案: D

3功能学派认为出于产生后代的需要才产生家庭。

正确答案: √

4跟动物相比,人出生以后不能马上独立,需要很长时间的保护。

正确答案: √

集团按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下面哪两类:()

A、高级集团和中级集团

B、初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C、高级集团和低级集团

D、初级集团和中级集团

正确答案: B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二)被誉为人类最后的母系社会的是:

A、磨挲族

B、高山族

C、朝鲜族

D、回族

正确答案: A 2

一般家庭居住形式不包括:

A、从夫居 B、从叔居

C、独立居

D、双方居

正确答案: B

3现代家庭的生产功能已经丧失。

正确答案: ×

4家庭规模的表达公式:(n^2-n)/2

正确答案: √

家庭存在的生物学基础是:

A、雄性与雌性相互依靠

B、雄性与雌性持续的性关系

C、原始社会沿袭下来的

D、生育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6

大小家庭划分依据是:

A、家庭中人数多少

B、家庭中年龄的加总

C、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组数

D、家庭中威望人士的人数

正确答案: C 7

亲属集团是由下面哪两项或它们共同联系起来的集团:()

A、婚姻、亲情

B、婚姻、爱情

C、血缘、婚姻

D、血缘、感情

正确答案: C 8

下面哪一项不是家庭的主要功能:()

A、生育功能

B、性生活满足功能

C、消费功能

D、精神寄托功能

正确答案: D 9

一个家庭中只有一组夫妻关系,即所谓的下面哪一项:()

A、复合家庭

B、小家庭

C、核心家庭

D、大家庭

正确答案: B

10家庭规模的表达公式是(n2-n)/2(n代表家庭中的人数)。正确答案: √

家庭存在的生物学基础是下面哪一项:()

A、血缘

B、遗传基因

C、雄性和雌性持续的性关系

D、生育生产

正确答案: C 1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家庭的主要形态的分类:()

A、多妻多夫

B、一夫一妻

C、一夫多妻

D、一妻多夫

正确答案: A

13摩梭人的家庭形态采取一夫多妻的形式。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三)家庭对人类影响的特点不包括:

A、直接接触

B、停留在表面的和谐

C、全面、深入,达到情感层次

D、不是靠某种明确的规则进行接触

正确答案: B 2

心理人类学对亲属体系关注的侧面不包括:

A、家庭中占优势地位的二人关系是什么

B、家庭关系怎样被用来界定社会群体的性质和类属

C、二次群体的特点与家庭的区别是怎样的

D、家庭关系与人的心理社会均衡模式有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C 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既定的亲属体系都有一种居支配地位的“轴”

B、主轴的属性决定不了个体的行为模式

C、主轴的属性决定个体的态度

D、“主轴”的属性影响到亲属体系以外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4

关于父子轴的属性,以下不正确的是:

A、连续性

B、排他性

C、无性爱性

D、权威性

正确答案: B 5

关于夫妻轴的属性,以下不正确的是:

A、非连续性

B、包容性

C、性爱

D、选择意向

正确答案: B

6家庭关系与人的社会化不属于心理人类学对亲属体系关注的侧面。

正确答案: ×

7在家庭中包含着社会文化的“遗传基因”,文化的传承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完成“转录”的。

正确答案: √

“家庭就是为了保障孩子得到保护和供养而造下的文化设备”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

A、费孝通

B、许烺光

C、马克思

D、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 A 9 下面哪一项不是夫妻关系的属性:()

A、性爱

B、排他性

C、连续性

D、选择意志

正确答案: C 10

父子关系的权威性是由下面哪一项决定的:()

A、生活习惯 B、传统习俗

C、心理原因

D、生理原因

正确答案: D 11

家庭对人类影响主要是靠下面哪一项:()

A、某种明确的规则

B、直接接触

C、道德规范

D、家长管理

正确答案: B

12夫妻轴和父子轴是不同的,前者是先天形成的,而后者是具有选择意志的。

正确答案: ×

下面哪一项不是父子关系的属性:()

A、非连续性

B、包容性

C、权威

D、无性爱性

正确答案: A

14复杂的社会集团和气象万千的社会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之的,大部分社会关系都可在亲属关系中找到其雏形。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四)1在中国家庭,夫妻关系为主轴。

正确答案: ×

2母子轴属性中的包容性是指一体化行为或态度。

正确答案: √

关于兄弟轴的属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连续性

B、排他性

C、平等

D、竞争

正确答案: B 4

关于母子轴的属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续性

B、力比多性

C、依赖性

D、扩散性

正确答案: A 5

关于亲属体系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导是夫妻轴的亲属体系规模小

B、主导是父子轴的亲属体系凝聚力大

C、主导是母子轴的亲属体系权威被淡化

D、主导是夫妻轴的亲属体系代际关系是以老一代为中心

正确答案: D 6

母子关系为主轴,父子关系为亚轴是什么家庭的特征:

A、中国家庭

B、北美、北欧家庭

C、印度教徒家庭

D、日本家庭

正确答案: C 7

北欧、北欧白人家庭以下面哪一项关系为主轴:()

A、兄弟关系

B、父子关系

C、母子关系

D、夫妻关系

正确答案: D 8

下面哪一项不是母子关系的属性:()

A、非连续性

B、包容性

C、独立性

D、扩散性

正确答案: C

9所谓力比多性,就是扩散了的或潜在的性爱。

正确答案: √

10个体在心理上与父子型、兄弟型、母子型这三类亲属类型的纠结最为深刻。

正确答案: ×

11电影院里一起看电影的一群人就是一个典型的集团。

正确答案: ×

下面哪一项不是兄弟关系的属性:()

A、连续性

B、包容性

C、平等性

D、竞争性

正确答案: A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五)岳庆平概括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不包括:

A、父家长制

B、尊老敬幼

C、多子主义

D、父子世袭

正确答案: B 2

台湾学者杨懋春概括的中国传统家庭特点不包括:

A、复式家庭

B、男系制度

C、重男轻女

D、财产私有

正确答案: D

3台湾学者杨懋春在《中国的家庭与社会》中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有十大特点。

正确答案: × 关于“生育主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婚姻体现了“生育主题”

B、“生育主题”主张多生孩子

C、“生育主题”主张多生男孩

D、“生育主题”主张多生有出息的女孩子

正确答案: D

5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强化了亲子关系。

正确答案: √

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强化了下面哪一项:()

A、大家庭制度

B、重男轻女

C、亲子关系

D、父子世袭

正确答案: C 7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台湾学者杨懋春概括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

A、复式家庭

B、男系制度

C、重男轻女

D、财产个人所有

正确答案: D 8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

正确答案: √

中国家庭推崇的形式是下面哪一项:()

A、和谐家庭式

B、大家庭式

C、小家庭式

D、综合家庭式

正确答案: B

10日本人的婚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叫做生育的主题,即多生孩子、多生男孩子,多生有出息的男孩子。

正确答案: ×

11集团是人们通过一定持续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集体。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六)“奥狄浦斯情结”是谁提出的:

A、韦伯

B、弗洛伊德

C、马林诺夫斯基

D、卢梭

正确答案: B 2

关于郭巨埋儿,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孝亲意识

B、凸显了父子关系

C、强化了代际联系

D、在现今看来是愚孝

正确答案: C 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强化了代际联系

B、父子关系的“权威性”可以解释中国人的权威人格和忠君、尊老敬宗之特点

C、父子关系占优势地位,强化了亲子和母子关系

D、父子关系时代,孝是社会道德之本

正确答案: C

4父子关系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可以解释孝亲意识,祖先崇拜等特点。

正确答案: ×

5《郭巨埋儿》是我国《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

正确答案: √

祖先崇拜是下面哪一项的延伸形式:()

A、孝

B、善 C、仁

D、爱

正确答案: A 7

中国人的权威人格、忠君以及尊老敬宗的特点可以通过父子关系中的哪一个属性来解释:()

A、无性爱性

B、权威性

C、包容性

D、连续性

正确答案: B 8

“恋母情结”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

A、马克思

B、康德

C、弗洛伊德

D、黑格尔

正确答案: C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七)1一个大的群体会受到“性爱关系”的忽视。

正确答案: √

关于传统四合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家庭成员没有固定的自己的房间

B、四合院体现了家庭内外的区分,而不是家庭内你我区分

C、家庭的隐私可以适当向外诉说

D、一般葬礼、婚礼都在四合院的院子里进行

正确答案: C

3父子关系的“非性爱性”可以解释中国家庭中夫妻关系受贬斥以及蓄妾制度。正确答案: √

关于传统家庭理想状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分你我

B、没有隐私

C、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D、夫妻关系明显

正确答案: D 5

大禹那个时代的家庭属于典型的哪类家庭:

A、父子关系家庭

B、夫妻关系家庭

C、母子关系家庭

D、兄弟关系家庭

正确答案: A 6

中国家庭中夫妻关系受贬斥以及蓄妾制度可以通过父子关系中的哪一个属性来解释:()

A、权威性

B、包容性

C、非性爱性

D、连续性

正确答案: C 7

下面哪一项住宅方式强调中国家庭内部的凝聚性和向心力:()

A、蒙古族蒙古包

B、西北窑洞

C、傣族吊脚楼

D、北方四合院

正确答案: D 8

夫妻关系是以下面哪一项为纽带的关系:()

A、爱情

B、性

C、婚姻

D、血缘

正确答案: B

9在中国语境中“夫妇有别而父子亲”,夫妻示爱被认为不妥。

正确答案: √

10与中国传统亲属集团类似,日本的亲属集团也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向心力。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八)以下哪项关系不属于乡村人际关系下的亲属关系:

A、亲子关系

B、同学关系

C、平辈关系

D、婚姻关系

正确答案: B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中国人的婚姻均不以爱情为基础

B、爱情的强调会折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C、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情感

D、夫妻关系有一种性爱属性

正确答案: A

3美国人的家庭中夫妻关系的“性爱”属性与浪漫爱情受到较大的强调。

正确答案: √

在美国人的家庭中,下面哪一项关系占优势地位:()

A、母子关系

B、兄弟关系

C、夫妻关系

D、父子关系

正确答案: C 5

美国家庭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体现了夫妻关系中的哪些属性:()

A、性爱性,连续性

B、连续性、排他性

C、包容性、排他性

D、非连续性、排他性

正确答案: D

6认干亲现象是乡村人际关系里的非亲属关系中的其他关系的体现。

正确答案: ×

7在西方,大家庭(或称复合家庭)既不是文化上的理想,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流行。答案: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乡村人际关系中的亲属关系:()

A、邻居关系

B、平辈关系

C、亲子关系

D、婚姻关系

正确答案: A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九)正确 1

强调夫妻关系的美国家庭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弱化亲子关系

B、“下一代中心”取向

C、“青少年崇拜”

D、对独立的强调来源于“连续性”属性

正确答案: D

2美国人对自由、平等的强调与美国人夫妻关系的“选择意志”属性相联系。正确答案:

3古希腊家庭也强调夫妻关系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的数据显示:强调爱情的婚礼反而是不稳定的

B、调查显示:不以爱情为基础的乡村婚姻异常稳定

C、在强调夫妻关系的美国,公开示爱是正常家庭所必需的

D、爱情是人类最稳定最不易变化的感情

正确答案: D 5

《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分别表现的是下面哪两种关系占优势地位的故事:()

A、夫妻关系,父子关系

B、夫妻关系,母子关系

C、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D、父子关系,夫妻关系

正确答案: A

作业标题:集团:亲属体系

(十)1美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放射状。

正确答案: √

2在美国,房间不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

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

A、球状

B、放射状

C、网状

D、直线状

正确答案: C 4

关于美国人的家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短暂性

B、对个体束缚力大

C、离心性

D、对个体提供的保护少

正确答案: B 5

关于美国亲属体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稳定、最长久

B、个人有一种更不稳定、更靠不住的内心世界

C、人们生活的重心必须转到以个体为中心

D、倾向于发展出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A 6

日本的模式是:

A、夫妻关系占优势,父子关系占亚优势

B、母子关系占优势,夫妻关系占亚优势

C、父子关系占优势,夫妻关系占亚优势

D、父子关系占优势,母子关系占亚优势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

8美国人的家庭具有短暂性和离心性。

正确答案: √

美国人的亲属关系呈现的是下面哪一种结构:()

A、正方形

B、椭圆状

C、放射状

D、网状

正确答案: C 10

下面哪一项不是美国亲属体的特点:()

A、夫妻轴占优势地位的亲属体系是最不稳定的

B、人们的生活中心以集体为中心

C、对个体束缚力最小

D、发展出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B 11

在印度教徒家庭中,下面哪一项关系占亚优势地位:()

A、兄弟关系

B、夫妻关系

C、母子关系

D、父子关系

正确答案: D 12

以下面哪一项为基础的婚姻是不稳定的:()

A、财富

B、权力义务

C、浪漫爱情

D、家庭责任

正确答案: C

作业标题:集团:次级集团

(一)关于初级集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明确目标

B、规范章程一般不明确

C、强调血缘或婚缘

D、强调推选的领导体系

正确答案: D 2

关于次级集团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射

C、部分

D、较不深入

正确答案: B 3

造成不同社会的次级群体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

B、历史

C、血缘

D、制度

正确答案: A 4

人与人之间几种重要的群体连带原理不包括:

A、亲属原理

B、契约原理

C、阶序原理

D、“缘-约”原理

正确答案: D

5次级集团的目标和职能很明确。

正确答案: √

6初级集团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深入但不全面的。

正确答案: ×

7初级集团与次级集团是有差异的,前者有目标和明确的职能,而后者无明确目标。答案: ×

8次级集团就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缔结起来的集团。

正确答案: √

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的群体连带原理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亲属原理

B、缘-约原理

C、契约原理

D、阶序原理

正确答案: B 10

正确

构成“器物”的基本元素是下面哪一项:()

A、文化

B、社会

C、物质

D、人

正确答案: C 11

下面哪一项是造成不同社会的次级群体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A、文化

B、经济

D、宗教

正确答案: A 12

下面哪一项不是次级集团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A、投射

B、间接

C、部分

D、原发

正确答案: D 13

下面哪一项是美国家庭中夫妻之间维持婚姻关系的重要条件:()

A、赡养老人

B、不断示爱

C、财产分割

D、子女教育

正确答案: B

作业标题:集团:次级集团

(二)主要次级集团的条件不包括:

A、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即社会上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参加这种集团

B、必须在历史上呈现短暂性

C、构成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D、集团缔结的原则能够解释社会上其他集团的缔结以及人际关系的特点

正确答案: B 2

美国社会的主要次级集团是:

A、自由结社

B、宗族

C、种姓

D、家元

正确答案: A 3

印度教社会的主要次级集团缔结原理是: A、亲属原理

B、契约原理

C、“缘-约”原理

D、阶序原理

正确答案: D 4

关于次级群体与文化的假设、亲属体系与文化的假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两个假设都是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论假设

B、这两个假设具有逻辑上的联系:人们的心理能量向什么地方投注,与亲属集团的性质有关

C、这两个假设的关系可归结为人类社会的三种最重要的关系—夫妻、父子、母子关系及其属性对人的纠结上

D、这两个假设不属于心理文化学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 D

5美国社会的主要次级集团缔结原理是连带原理。

正确答案: ×

6中国社会的最主要次级集团是宗族,缔结原理是亲属原理。

正确答案: √

7在多种次级集团中,必有一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个人生活十分重要。

正确答案: √

8中国社会的典型次级集团及其发达,他们通过在不同的结社中来巩固生命包的平衡。正确答案: ×

日本人的主要次级集团“家元”的缔结原理是下面哪一项:()

A、非亲属原理

B、阶序原理

C、契约原理

D、缘-约原理

正确答案: D 10

下面哪一项属于阐述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论假设:()

A、次级群体与文化的假设

B、亲属体系与次级群体的假设

C、亲属体系与初级群体的假设

D、初级群体与文化的假设

正确答案: C 11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次级集团是下面哪一项:()

A、宗族

B、宗教

C、自由结社

D、种姓

正确答案: A

12夫妻关系占优势地位,亲子关系受削弱、出现代沟或“俄狄浦斯情结”。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集团:次级集团

(三)1拥有共同财产是中国宗族的特点之一。

正确答案: √

上一篇:员工加班登记汇总表下一篇:临床医生的求职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