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24-04-11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精选6篇)

篇1: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11年03月17日09:49手机看新闻

“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tourist)是澳洲学者Pearce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一词汇特指旅行时间较长(国际上一般为连续旅行3个月以上),喜好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如青年旅馆),强调与其他旅行者的聚会交流,具有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偏爱非正式和高参与性旅行活动的那些旅游者。具有这些行为特征的人,往往背负大包(Backpack)进行长途旅行,因而被称为“背包客”(Backpacker)。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背包旅游学术上的先行者,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因此本文主要以澳洲为例,适当结合英美,概括国外背包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简述其经验对我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背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

从背包旅游者的规模来看,这一细分市场的人数蔚为壮观。澳大利亚旅游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旅澳的大于15岁的入境旅游者中,背包旅游者占10.2%(Slaughter,2004)。英国每十个国际旅游者就有一个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在英国一年的旅游消费总额达7500万英镑,是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Churchill,1994)。

2.政府支持给力,政策保障齐全

国外背包旅游的宏观环境有利于背包旅游市场的发展。由于较早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可观利润,澳大利亚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对背包旅游者异常重视,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背包旅游的发展。联邦旅游局的出版物《背包旅游战略》为理解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背包旅游市场提供框架。这一出版物敦促政府、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市场提供足够供给,也正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其成为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佼佼者(Slaughter,2001)。针对背包旅游者喜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特点,西澳旅游局(WesternAustra-lianTourismCommission)、北领地旅游局(NorthernTerritoryTouristCommission)和南澳旅游局(South Australian TourismCommission)三局联合推出专门的背包旅游者读物《真正旅行者的真实旅行》(RealTripsforRealTravellers),设计了三条环游三州的不同线路,通过澳背包旅游杂志TNT分发,鼓励背包客探索这片远离东海岸,但资源奇特的旅游温冷区域(AustraliaTourismEx-change,2004)。

工作着的假期制度(TheWorkingHolidayMaker)在澳洲吸引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uqbil,2004)。澳大利亚和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15个国家签订了协议,使得这些国家的“假期工作者”一次入境后在澳旅居时间可达12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最经常从事的工作是住宿业、酒吧和果园采摘。这一方面弥补了澳洲农忙时节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向背包者提供了体验环游澳大利亚最省钱、最深入了解当地的旅行机会。

对于跨国乃至跨洲的长途背包旅游者来说,能否获得便宜的机票成为他们出游选择的重要决策因子。澳洲的交通部门在国家旅游部门的支持下,推出了大量针对背包旅游者的长途旅行优惠项目。澳大利亚的国有航空公司2004年11月起开出Backpacker-sExpress专机。它辗转于澳大利亚国内最受背包客欢迎的五个城市,并有背包国际航线一周两到三班往返于澳洲和澳洲最大的背包客源地——欧洲之间(曼彻斯特-墨尔本,慕尼黑-墨尔本),经停亚洲最热门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印度和泰国的交通枢纽(新德里和曼谷)。考虑到背包旅游者具有旅行时间长、预算紧张、喜交流的特点,飞机的头等舱改为咖啡和酒吧作为乘客的聚聊场所。背包者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该种飞机上乘务人员的职位,合同为期两年,既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乘坐航空器旅行的权利,又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还便于背包者身份的空乘服务人员为机上其他背包旅游乘客提供最个性化的服务——为乘客的背包旅行设计线路和出谋划策。同时考虑到背包者旅游日程的弹性化,这种机票的返程时间随时可签,不需另加手续费,而且永不过期。为节约成本,大多数的预订在线进行,同时网站上有澳洲其他与背包旅游相关的项目链接,如经济型住宿、探险类旅游项目、工作机会等等。这类班机上的服务最省,只提供简餐(AustralianTourismExchange,2004)。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力引导了背包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3.背包旅游配套设施健全,背包旅游服务专业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拥有数不胜数的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背包旅游在这些国家被极大地市场化和商业化,给背包旅游者的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旅馆都加入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青年旅馆协会,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系统。目前世界上共有59个青年旅馆会员国协会,13个附属会员国组织,19个认可业务代理,广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就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办理国际学生等身份证明,在入住不同国家的青年旅馆时享受折扣优惠。在这些青年旅馆中能获得大量的背包旅游信息,不仅因为各种旅游景区和旅行杂志都会把他们的宣传手册和出版物免费定期地赠送给旅舍,使青年旅馆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书面旅行资讯,更因为青年旅馆是背包旅行者集聚的场所,他们在此交流和分享背包心得和旅行资讯,提供了面对面旅行信息交流最活跃的平台。国际上背包旅游者数量的激增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青年旅馆这种廉价住宿形式的迅速扩张密不可分。

在市场化的商业运作中,最能够吸引背包客的商业产品是探险旅游产品。但经营该类产品的单个旅游经营商的规模往往不大,他们便会联合起来招徕背包旅游者。如“澳大利亚背包旅游经营者联盟”(Australian BackpackerTourOperatorsAlliance)是专营澳核心探险旅游目的地的七大经营者的联合网络,而“澳洲探险”(AussieAdventures)则是自助旅行专家的团队联合,专门服务于追求高性价比的背包散客和小团队游客(Muqbil,2004)。

旅行经营商还越来越多地研究运用旅游促销文字。加拿大的旅游经营商不止是商人,而且已成为文化经纪人:他们把加拿大的形象、价值观和理想糅合起来,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梦中假期”(Reimer,1990)。旅行经营商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变化的结果,而且成为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新西兰的旅游宣传手册更是巧妙地利用了探险旅游者,使他们成为新西兰被展示风景的一部分(Cloke等,2002),打造新西兰“探险旅游天堂”的品牌,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对探险怀有浓厚兴趣的背包旅游者。

便捷的网络和预订服务也促成了背包旅游的盛行。国际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预订各种旅游服务比例较高,在线的直接预订达39%,间接预订(通过旅行社网上预订)达到19%。网络预订流行的原因除了便捷快速外,价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航空公司推出“互联网机票”战略,吸引旅行者直接在网上订票以得到更多的折扣。电子机票的配合使用也使网上机票购买轻松易行。一些旅游网站还与航空公司等旅游企业达成协议,保证旅行者能在其网站上拿到低价旅游产品。如美国Orbitz与部分航空公司的协议规定,这些航空公司若未在Orbitz.com网站上提供最廉价的机票,就不得在其他地方销售。Priceline是美国另一个为广大自助旅游者所青睐的网上交易平台,其经营理念是“用户定价”的服务模式:允许消费者自行确定机票和酒店房间等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以订房为例,只需旅行者事先在该网站上输入目的地及酒店大致区位,提交自己的价格,由系统自动搜索满足条件并愿意接受该价格的酒店。作者曾在Priceline上以30美元不可思议的低价拿到美国迈阿密市中心四星级酒店的套房(这一价格相当于当时波士顿郊区青年旅馆一张床的单夜价格),全部网上交易过程从价格发出到订单确认,用时仅3分钟。这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旅游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遍布西方国家发达的GDS。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即“全球分销系统”,是应用于民用航空运输及整个旅游业的大型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DS,遍及全球的旅游销售机构可以及时地从航空公司、旅馆、租车公司、旅游公司获取大量的与旅游相关的信息,从而为顾客提供快捷、便利、可靠的服务。另外,国外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如较高的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安全的银行电子交易平台,普及使用的信用卡和广泛的信用卡在线支付手段等等,都促成了背包旅游网络服务的高效和便捷。

4.背包旅游指南类书籍系列化系统化

对国际背包旅游者行前资料准备的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因特网是他们最经常的信息来

源,旅行指南则排在第二位。“在旅途中获得实用信息”是国际背包旅游者使用旅行指南最常见的目的,占83%,完全不使用旅行指南的背包者只占3%,比例相当低(LonelyPlan-et,2005),因而可以把旅行指南类读物作为国外背包客身份的标志和符号。

背包旅行指南之所以会在国际背包旅游者的旅行生涯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国外旅行指南的成熟开发密切相关。以“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为代表的国外旅行指南独立客观、翔实全面、生动可信,非常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所有内容均由作者亲历的旅行经历编写而成,能发挥实时“向导”的实际作用。这些系列丛书的出版商专营本品牌的旅行指南书籍,拥有专业的旅游资讯采编队伍和专门的公关、营销及销售部门,市场调研机构也遍布全球各地。指南内容覆盖世界各地,拥有洲、国家、地区、州(或省)等许多不同级别和套系,并有专属的网站提供相关资讯。有的旅行指南的网站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语言可供选择。这些系列丛书各本都独立成册,方便旅行者随身携带。国外旅行指南的品牌化及其品牌业已树立的良好口碑,对推动国际背包旅游增长的作用不可小觑。以澳大利亚的“孤独星球”为例,其创刊已有34年,获得权威媒体的好评不断,俨然树立起在背包旅行圈内的“圣经”地位。

二、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搭建背包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

由于我国背包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旅游服务的基础配套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的需求。背包旅游者是费用节约型旅行者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他们以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为主,而国内很多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都是以团队旅游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缺少背包客所青睐的设施服务,大多已有的青年旅馆在价格和服务上也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扩张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的数量,保证与国际青年旅馆标准的接轨势在必行。

在背包旅游的流动渠道上,要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和服务,改变我国目前去往景点景区的交通以旅游包车和私人小交通为主的格局,增量自助旅行公交线路和班次;建立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使旅行者能凭借语音或图示导引系统获得准确的自助交通信息。

2.规范背包旅游的管理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建设

背包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兴事物,目前业内对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相应政策制度和法律规章来引导和规范背包旅游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安全保障。探险事故逐年上升,旅行者权益保障乏力。

除背包旅游安全外,背包旅游的基础接待设施、资讯信息、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需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规范行业发展,或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行业建设,从

而引导背包旅游市场的有序前进。澳洲旅游局对背包旅游市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值得中国借鉴。

篇2: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 袁欣(QQ:983966706)摘要:海洋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现在,国外很多海洋旅游目的地达到了高度发展的状态,而中国海洋旅游正处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因此,需要借鉴世界一些已经成熟发展的海洋旅游经验来促进我国海洋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世界海洋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的分析,对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关键词:国外海洋旅游

滨海旅游

发展启示

一、海洋旅游概况

1、海洋旅游简介及中国海洋旅游发展趋势

海洋是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及海底等几部分组成的统一体[1]。海洋旅游不仅包括滨海旅游, 海上旅游, 还有远洋旅游, 其范围极广。弄清了海洋旅游的范围, 再结合旅游的定义, 我们可以给出海洋旅游的概念——所谓海洋旅游,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以海洋为依托, 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它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面积辽阔,开发潜力巨大。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海洋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随着海洋旅游的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海洋旅游产品的研发也亟待创新。

2、海洋旅游资源分类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海洋旅游资源分类,多数学者认同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细化。自然资源分为海洋地貌、海洋气候气象、海洋水体、海洋生物;海洋人文旅游资源分为海洋古遗迹、古建筑、海洋城市、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民风民俗、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科学知识[3]。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地区气候宜人,生产生活资料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色彩,在漫长而广阔的滨海地区广泛分布有丰富的海

洋文化遗存,构成滨海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滨海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初期滨海旅游的主要功能为疗养康复,旅游产品主要为医疗保健及少量的娱乐活动,对气候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这个阶段滨海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滨海旅游目的地距离主要客源地的距离较近。起步阶段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靠近大城市的多阳光地带。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扩张导致人们对喧嚣的城市生活越来越不适应,开始怀念自然世界,去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成为游客的自觉追求和共同向往。滨海旅游已由人类的生理需求转变为一种自觉追求和心理需求。大量的投资转向滨海旅游业,大规模的度假设施和娱乐设施开始形成。旅游产品除了传统的项目外,还出现了一些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项目,如滑水、划船、潜水、帆船以及室内娱乐、陆地体育活动等。出现了新的滨海旅游热点地区,如加勒比海地区、佛罗里达州等。

二战后,大洋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独立运动,一些新型国家诞生,推动了世界滨海旅游的发展。在发展传统滨海旅游的同时,海滨度假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和主要的滨海旅游形式。如西班牙的马洛卡岛、墨西哥的坎昆、美国的夏威夷等。旅游目的向休闲化、多元化发展,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旅游项目,比如度假村、海底隧道、水族馆、高尔夫球、大型游乐园等。同时滨海旅游产业开始形成。滨海旅游业成为一些海滨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或主要创汇来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4]。

三、世界部分著名海洋旅游目的地发展特征

全球滨海旅游目的地海岸可分为:平原海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等集中类型,每种类型的海岸由于处于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不同的地质作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岸地貌和滨海旅游资源。国外很多海洋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高度发展的状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经典海洋旅游地区的特征。

1、加勒比海

凭借当地良好的气候、清澈的海水、温暖的阳光等滨海旅游资源,以及邻近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因具有投入少、建设周期短、对国家安全影响小、见效快等特点,成为加勒比海地区国家首选的创汇产业。

2、泰国普吉岛

普吉岛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度假胜地。是泰国最大的岛屿,具有安达曼海的“珍珠”的美誉。它的魅力首先在于美丽的大海,岛屿的西海岸正对安达曼海,这里遍布原始银白的沙滩,每个沙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魅力,有清静悠闲的海滩,有豪华的、私人度假的海滩,有海上体育运动盛行的海滩,还有夜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海滩。

3、芭堤雅海洋旅游

芭堤雅地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是岛屿与海洋,芭堤雅以阳光、沙滩、海鲜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新兴海滨旅游度假胜地。休闲度假和民族文化观光是芭堤雅最主要的旅游方式。

4、澳大利亚昆士兰

澳大利亚“阳光之州”的昆士兰州,幅员辽阔,面朝太平洋,且没有很高的山脉。正是在这样单一的自然条件下,动物演化缓慢,大量珍惜物种得以保留。各种奇花异草和稀有树种安静地生长在这里。除了人们熟知的袋鼠之外,这里有多达上百种有袋类动物。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昆士兰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践“生态旅游”的地区之一。

5、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度假地之一。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典范。开发推行“四个一”模式,即:一个海岛只准许一个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个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一座海岛强调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备一套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后勤服务,如天然的海水浴场、迷人的海底世界及令人享受的海上乐园等。将市场定位于高档生态旅游度假地。最大特点在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目前有87个岛被开辟为旅游度假村。每家度假酒店都有不同的品味与风格,有用椰树干做柱子,用树皮、树叶编成席子盖房顶;有用珊瑚、贝壳砌墙等。构思精致,用材简朴,尽可能将一切融入自然。除了提供旅行社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基本服务外还提供游览观光服务、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服务等。如呼吸管潜游、夜间捕鱼、风帆冲浪、喷气划水和乘驾香蕉船等项目,它也是全球三大潜水圣地之一[5]。

四、对中国滨海旅游发展的启示

我国虽然有着众多的海洋旅游资源,但目前对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只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环境破坏严重,可替代性较强等问题,一般为观光、度假等常规项目。亟待进一步的对海洋旅游产品进行创新,需要借鉴国外一些海洋旅游成功发展的经验。

从世界各国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状况看,无论是高端旅游还是中端旅游,生态保护型开发、健康型开发、特色型开发已成为未来滨海旅游旅游发展的理念共识。滨海旅游开发也应基于这三种模式。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上有诸多启示:

1、特色型开发原则

坚持突出自身特色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纵观我国的海洋旅游没有著名的识别度高的景区主要是因为缺乏特色。因此也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在保持海洋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其特色。深层次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自己最具优势和不可替代的海洋旅游资源,在市场上树立鲜明而稳固的旅游形象。突出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打造自身品牌。

2、完善的规划

滨海旅游开发, 要强调规划先行, 拥有完善的规划, 将有利于海洋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例如,马尔代夫旅游业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其有完善的发展规划。马尔代夫在海岛开发过程中特别重视海岛规划, 规划是政府的职能, 规划的设计充分考虑单一岛屿的整体性及与其他海岛的关联性, 以规划指导开发,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使得一岛一风格, 整体如诗如画,而马尔代夫的每一个小岛都是一个天然的景色, 由政府出租给不同的公司经营, 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另外,规划也控制了马尔代夫的工业污染, 使海水清澈见底。

3、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类旅游需求的变化,到大自然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怀旧情结,使自己融入自然中的最高境界的享受已经成为一种追求,人们从身体的享乐为主的旅游转化为精神需求为主的生态追求。生态化作为今后一般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也是海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方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旅游模式。

4、发展体验化的海洋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体验化是指将作为经济产出类型的体验设计成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或者设计成为一种体验式旅游产品,以吸引旅游者参与和消费来获取体验的高经济附加值[6]。一方面,体验化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进行体验和消费并获得精神享受和满足,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化效用;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体验化是旅游经营者围绕满足旅游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价值核心设计和提供旅游产品,是多重体验价值的追加。体验化产品能让游客在差异化体验和活动参与中追求身心享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让经营者在提供体验机会和情感消费中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持续的经济效益,让海洋旅游和经济的互动作用中获得综合效益的最优化,使各主体都能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5、丰富产品层次,加强休闲度假品质

充分利用优良的海域、港口等海洋旅游资源 ,适度发展航海旅游、置业旅游 , 丰富产品层次,满足高中低端消费人群的需要 ;弥补或淡化海滨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缺陷 ,使海洋旅游产品在时间上发展均衡。滨海旅游的产品也应丰富多彩, 要用各种娱乐项目去增强海岛休闲旅游的品质, 同时也用休闲度假的主体功能带动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 使游客在岛中既游又玩, 既休闲又娱乐。例如, 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和人造景观等观光型旅游产品; 3S(Sun, Sand , Sea)享受、美食旅游和豪华游船等度假型旅游产品;展览、办公和会议等商务会展型旅游产品;民俗、博物馆、寻古和学术等文化型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观鸟旅游和海洋公园等绿色生态型旅游产品;水上运动、温泉康复和高尔夫等健身康复型旅游产品;探险游、海底游和极限运动等猎奇刺激型旅游产品。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海洋旅游产品, 让海洋旅游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以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完善海洋旅游管理体制

海洋旅游业需要政府部门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旅游主管机构兼有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市场监督和宣传营销等多种职责,甚至直接参与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经营国有旅游企业。政府要从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推行国际化旅游培训机制和改革旅游资源管理和配置机制等5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

7、加速与国际接轨,建立我国的海洋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现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旅游业利用模式 ,其实质是一种以保护为根本的资源利用模式 ,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良好状态的、协调多功能、多层次资源利用方式的经验总结模式。就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总体而言 ,主要以风景名胜区模式为主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 ,通过改造我国的海洋风景名胜区或建立我国的海洋国家公园来实现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3: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19世纪初,乡村旅游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快速兴起。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自然环境恶化,城里人渴望到乡村观光度假、放松心情。西班牙把城堡改造成饭店,把农场建成度假农庄,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并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1. 重视统一规划及政策扶持

国外政府机构从战略高度对乡村旅游进行扶持,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等。2 0世纪9 0年代的英国面临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成立了农村事务部并采取了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政府每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由于政府支持,英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到英国乡村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0亿。

2. 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国外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品牌化强、可参与程度高、附加价值大,深得游客的喜爱。法国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为葡萄酒、烤面包、黄油、牛奶、鸡蛋等。游客通过参观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了解酿酒工艺,学到品尝美酒的学问,带动了葡萄酒的大量销售。芬兰伊洛拉农场是一处普通的乡村旅游场所。每年5月,伊洛拉农场会安排很多孩子到农场观看田间耕作和奶牛饲养,并让孩子们喂养家畜,练习骑马。

3. 采用“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

国外乡村旅游的供给实现模式主要是“农户+协会+政府”。农户是乡村旅游供给的主体,他们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服务。同时,国外还加强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这些组织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美国1992年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与小商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建立了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从事项目规划、募集和发放资助,提供宣传工作;英国农业、渔业与食品部(M A F F)、乡村署、地区旅游委员会及当地的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给予农户建议,教导他们如何发展和管理旅游业。

4. 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

国外主要使用口碑传播、网络营销、利用节假日促销等宣传手段。口碑传播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营销手段;网络营销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据Jupit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在线旅游市场收入2005年已超过540亿美元;利用节日宣传促销的方式成本低而效果好。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在滨海旅游节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制作指示路标等,在两天内接待了800多位游客,其中有500多名游客乘坐了游船参观。此外,国外往往采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和混合销售等多种模式。法国由于企业条件限制,常选择间接销售渠道,但每次交易要为中间商支付一定费用。还有一点,国外非常重视联营与合作。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的营销总监为对其别墅推销,邀请了该地区竞争对手来公司并参观了ChenilléChange所有景点,随后到餐厅享用鸡尾酒并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的乡村旅游企业,缺乏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处于无序开发状态,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如道路不畅、用水用电不便等;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如:新疆虽有众多度假村和休闲农庄,但大多数无知名度,游客到乡村旅游主要靠口碑宣传和一些经营户散发的宣传资料。

2. 特色不够鲜明

和国外相比我国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品牌化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户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照猫画虎,千篇一律,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休闲的需求。北京郊区旅游的调查显示,1日游的游客占到游客总人次的67.5%,其次为2日游,占23.09%。而美国乡村旅游者1日游比重仅占9%。中国乡村游还远不是一种体验,仅是一种观光。

3. 单一的农户供给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主要是农户,农民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人员。由于农民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外,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组织发展缓慢,很多地区还没有成立乡村旅游协会。

4. 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

我国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管理培训,营销能力有限。主要是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游客,且恶性竞争激烈。经营者对吸引游客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地方特色、服务质量重视不够,宁愿在设施设备上花钱,也不愿在经营特色方面投入,宰客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吸引回头客。

三、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旅游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并落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再次,每年必保一定额度的拨款,用于道路、电、水、住宿等硬件实施建设。最后,各级旅游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和促销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系统宣传乡村旅游。

2. 培育产品的特色化,增加文化内涵

根据国外经验可知,具有品牌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要实现产品的特色化,首先,要因地制宜地设立旅游项目。因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民俗等旅游资源不同,旅游项目也各异。其次,在开展乡村旅游时,要大力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我国各地农村的饮食、穿着、节庆、建筑等乡土文化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再加上专业人员的解说,不仅可以使游客寓教于乐、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采用“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也正从单一的农户供给模式向“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转变。农户利用当地的农业、特产、民俗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体验型服务;乡村旅游协会给农户或从业人员提供旅游、礼仪、规范、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政府应支持并指导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地和教育机构联系,开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工作。

4.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有效地营销策略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除了使用口碑传播、节假日宣传等手段外,还要重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21世纪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营销模式。据统计,国内网络旅游交易额2006年已突破80亿。此外,企业应加强与中间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品牌;企业间可采用竞合方式,相互宣传促销共谋发展。

四、结论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民俗存在差异的情况,在各级政府、乡村旅游协会的支持、引导和农户的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乡村旅游,它才能快速、可持续发展,进而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外开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及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期我国乡村旅游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戴斌周晓歌梁壮平: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田亚平李超文李国兵:基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乡村旅游发展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

[3]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21(4)

[4]方中权郭艺贤:法国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及其经验[J].人文地理,2007(5)

[5]傅德荣: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小城镇建设2006,(7)

[6]刘军萍: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J].旅游学刊,2006,21(4)

篇4: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验;发展;资源环境;能源

中图分类号:F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073-05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它是一种比循环经济要求更高、对资源环境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表面看来主要是为了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质是要求人们活动行为的低投入、优投入、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的统一,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并迅速被诸多国家所关注。[1]如日本,其内阁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正式将低碳社会作为日本的发展目标;此外,日本的低碳社会计划小组进行了预算,认为到2050年日本可能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进入低碳社会。[2]与此同时,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着手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推动政策的研究,这大大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我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一直持积极的态度,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已显示出了强劲的势头,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和潜力。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上,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对低碳经济的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到了会议议程,认为中国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3]在诸多高校、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共同关注下,低碳经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但是,在看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应明白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来提升和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经验

(一)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率先提出的,因此,英国也是最积极倡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此后,欧盟、日本、美国等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积极地为低碳经济发展在努力,且在有些方面已趋于成熟。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诸多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英国。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所以在低碳道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按照《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英国愿意为欧盟成员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承诺减排12.5%,比平均减排8%的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4]为了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主要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其一是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一项实质性的政策手段,即气候变化税。这实质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该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据测算,至2010年英国每年可减少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放量)。[5]

另一种政策是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所有注册的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生产的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配额是逐年增加的。实现配额政策的主要方式是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购买电力的同时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或是从发电商、独立供电方那里只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而购买证书这项政策,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气候变化税”和“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的实施,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为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带来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英国的政策措施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促使了企业主动配合的意愿,这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成本和“阻碍力量”。

2.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面对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积极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出了贡献。如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以及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在2007年5月,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目的不仅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新出炉的行动计划草案写明,从2009年起将就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年前使这些技术实用化。“福田蓝图”还提出,日本太阳能发电量到2020年要达到目前的10倍,到2030年要提高到目前的40倍。[6]

此外,日本还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宏观规划、管理创新等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7];同时,日本还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规划的有效制定,这为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

3.法国。除英国和日本以外,法国、加拿大、韩国、瑞典等国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就拿法国来说,法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欧洲平均水平要低21%。2000年1月,法国开始实施“预防气候变化全国行动计划”,同年12月,法国又出台了“全国改善能源消耗效率行动”方案,根据这两项计划,2001年法国政府又通过了节能规范标准,即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评估不同建筑材料的能源利用效能。

即便如此,法国还在朝着更高的绿色发展目标迈进。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法国政府尤其注重在环保、航天和纳米等尖端技术领域的投入,将各方面科技政策向环保倾斜。如4月30日,法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草案,涉及建筑业、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方面:一是对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业,提出了对旧房进行大规模改造,争取到2020年将能耗降低至少38%的标准;二是对于交通,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2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连接各主要省会城市,到时将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三是对于农业,提出到2013年将生态农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从目前的2%提高到6%,到2020年争取达到20%;四是对于有关产品安全方面,要求30种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农药产品在年内退出市场。[8]而在12月2-5日法国第23届全球清洁技术设备展览会上,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压力,清洁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尖端科技领域。据统计,本届展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共有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750家企业参加展会,数目较上届增长11%。法国在会上积极的进行着引导和宣传,如在可循环和生态技术为主的零碳排放公司方面,法国共有150多家公司进行了参展。[9]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法国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决心。此外,法国还向人们提出了诸多具体的低碳生活方式,如开车时减速行驶,既可降低耗油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者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来降低环境的压力。

4.其他国家。如前面所说,除了英国、日本、法国,还有瑞典、韩国、加拿大等诸多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特色与优点。

瑞典在对低碳经济的执行,可谓是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2006年拨款3850万美元发起为期3年的“绿色汽车-2号”计划,推动本国汽车制造商研制环保型汽车;同时,还为鼓励国民购买清洁燃料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瑞典政府还推出奖励措施:从2007年4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凡购买1辆环保型汽车,可免税1万瑞典克朗(约合1400美元)。[5]目前瑞典各地的加油站都出售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以方便环保型汽车用户。经过努力,目前瑞典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对于韩国,其政府2008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以实现增长模式的转换,重新找到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动力”,其正在拟定的《气候变化对策基本法》将为低碳绿色增长战略提供法律依据。《第一个国家能源基本计划(2008-2030)》是韩国首个20年长期能源规划。按照该计划,2030年韩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11%,为此将在设备和研发方面共投入111.5万亿韩元。韩国还计划2030年前新建10座140万千瓦级核电站,将电力供应中核电的比重从26%提高到41%。[10]此外,还计划将新能源的生产量分别增加到目前水平的十数倍或数十倍。

2008年,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11]尤其是在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两个方面:(1)在环境科技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加政府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加政府与国外伙伴一道制定了泛北美温室气体限排量及其贸易计划。为此,加政府分别拨款6600万加元支持制定工业废气排放法规框架并对生物燃料排放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另外,政府承诺5年内拨款2.5亿加元支持汽车工业执行汽车工业创新计划,主要开发环保型汽车的战略性大项目。(2)在能源领域:继续支持开发更清洁能源,政府计划到2020年90%的电力需求将由零排放能源,如水电、核电、清洁煤和风能提供。为此,政府将继续支持生物燃料、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拨款2.3亿加元执行生物能源技术计划。另外加政府还拨款3亿加元支持核能发展,包括开发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通过对英国、日本、法国、瑞典、韩国、加拿大等国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当前在低碳经济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特征,且成为其他国家值得学习的经验和借鉴的做法,具体如下:

第一,环保目标明确,管理体制完善。如英国、瑞典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环保目标,且为实现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比如提出相应的鼓励政策,以保证目标的到达。

第二,方式灵活,政府采用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注重环保。如日本,采用了法律、政策宏观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企业成为中坚力量,环保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这在法国体现的最为明显,法国大约有200多万家企业从事垃圾循环回收事业,这大大推动了低碳经济的推广。

第四,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环保。如瑞典,将环保真正的落实到了现实生活的细处,这大大的贯彻落实了低碳经济。

第五,积极进行开放,加强学习交流,注重国际合作。发达国家不断地通过学习,如欧洲国家,互相促进且注重合作,使得当前欧洲环境有了质的提高和变化。

第六,加大投资力度,重视技术研发。如瑞典、韩国、加拿大,在环境科技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资助计划和方式,以便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

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据我国的现实状况,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应当做好制度、法律、技术、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激励政策,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以保证其落实。对于激励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费,二是补贴。对于那些不采用低碳经济模式发展、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资源的企业征收费用,促使其改变发展模式(当然,对于情节严重的求助于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约束机制来制止其行为);对于那些积极采用的企事业单位,应给予补贴,鼓励其表现和示范效应,以便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补贴方面,包括项目资金补贴、损失补贴、低息融资、免收或减免相关的税费、支持低碳企业进行相关的商业融资(如发行公司债券、股票上市等)、以及支持企业利用低息贷款方式。

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行规则,如规定企业准入市场的条件、规范项目的竞标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果考核机制等,以便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心,提升企业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完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发展

这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日本通过制订《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等法律,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日本低碳经济的迅速开展。而当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一些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等。所以,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如《促进建立低碳经济基本法》等,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机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大大有利于环保事业的落实和开展。

(三)重视技术研发,加强国际合作

技术是低碳经济实施的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如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诸多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应当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这就要通过多渠道的融资,包括BOT、发放债券、上市、设立碳基金融资等方式,为研发(R&D;)所需资金做好准备。

同时,还应当积极地整合和利用国际资源。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技术总的来说要先进于发展中国家,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大部分又来自发展中国家,且发展中国家限于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这大大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因为,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技术的自然扩散带来的溢出效益或者商业性的技术贸易都是不够的,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但实际是,受到一系列壁垒和障碍的干扰,技术转让进展十分缓慢。所以,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环境的治理,非常有必要寻求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以期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借助一些国际化的组织及机构来推动其合作的进程,这些组织包括联合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IDI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以及众多的非政府组织(NGO)和研究机构,如世界资源研究所以及多国发展银行。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联合国的相关部门,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者是全球环境的领导机构,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多边技术合作和投资前的渠道。

(四)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由于环境与资源的公共物品性,产权的不清晰,人们肆无忌惮的滥用资源、任意污染环境,这给资源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导致大量的增长是依靠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截然相反的。而在此情况下缺乏法律法规,更是助长了这种不合理、不理性的发展行为,这也明显对低碳经济的推动缺乏有效的激励。因此,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以及其它媒体,加强教育宣传,尤其是应当将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引入教科书,从学校的孩子们入手,以全面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有效地引导广大公众的参与,这对于低碳经济理念更为广泛地被接受和其模式的推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娜,何瑞.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J].王伟,译.现代电力,2005(8):90-91.

[2]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3]朱志胜.不要让低碳经济成为“纸上谈兵”[J].环境科技,2008(11):71-73.

[4]潘家华.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6(18):51-53.

[5]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11-18.

[6]刘浩远.日本内阁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EB/OL].[20080729].www.ce.cn/xwzx/gjss/gdxw/,新华网.

[7]蓝庆新.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借鉴[J].经济导刊,2005(10):90-93.

[8]李学梅.法国公布新的环保法律草案[EB/OL].[20080501].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新华网.

[9]科技日报.第23届全球清洁技术设备展在法国举行[EB/OL].[20081208].www.slbhw.com/xsdt2.asp?bh=117.

[10]韩国启动“低碳绿色增长战略”[EB/OL].[20080920].news.hexun.com/20080920/109020436.html,中国经济网.

篇5: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07 年 8 月 第 21 卷第 4 期 旅游科学 To uris m S ci e nc e Aug., 2007 Vol.21 No.4 tary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ponses on China with the purpose to provide Chinese backpacker tourism construction with helpful references and lines of thought.Key words : backpacker tourism;backpacker;countermeasures;literature review;applicability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575(2007)20420072207 1 1 2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 — 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朱

璇 吕 帅 2(1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 200234;2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摘

要 越来越多背包客的出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 ,而面对这一另类旅游大潮 ,我们的反 应却迟滞无力。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各国针对背包旅游市场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分析了他们发展背包旅游 的战略、策略和学者们的相关建议 ,评述了这些应对给予我国的启示 ,期望能够给当前国内背包旅游的建设 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关键词

背包旅游;背包旅游者;应对;综述;启示 The Backpackers : A Revie w of Some Countries’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Backpacker Tourism and the Implications ZHU Xuan ,LV Shuai 2(1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34 , China;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4 , China)Abstract : The climbing numbers of backpacker travelers hits the traditional mass travel patterns of China and to this wave of alternative travel our responses appear to be slow and ineffici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licies and mea2 sures taken by some countries to regulate backpacker tourist market and analyzes their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革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模式。大量的户外俱乐部和驴友协会 等民间组织蓬勃发展 ,网络飞速扩张 ,自助旅游资讯日益丰富 ,各种虚拟旅游社区和论坛规模壮大 „„,这些 都催生了一支新兴的现代旅游大军 —— — 背包旅游者。他们具备一定的野外知识和户外装备 ,坦然地去挑战 自身极限 ,从容地去学习己所未知。而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中国旅游热潮 ,我们的反应却仓促迟缓 : 学术界 的注视才露端倪 ,旅游部门则漠然视之 ,旅游企业更是应对无力。而国外对背包旅游的研究发源较早(Cohen , 1972)。笔者以 “背包旅游” 为主题 ,用滚雪球追溯式的文献 检索方式 ,在 Science direct ,Blackwell 等十几个有相关类型文献的数据库中 , 得到论文(含硕士、博士论文)近200 篇。对著作、论文集、国外机构研究报告和其它少量未公开的文献 ,笔者通过海外购买和联系相关部门、收稿日期 : 2007203227;修订日期 : 2007205230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40571054))作者简介 : 朱璇(1975 ,男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 : 旅游发展与管理。developing backpacker tourism ,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scholars.It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commen2 To u ris m S ci e nc e 旅游科学 73 项目负责人及文献作者获得。因此笔者对背包旅游的文献收集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的国外背包旅游研究文 献(截止到 2007 年 3 月)。由于已有专文论及国内外背包旅游者的内部动力机制及其演进轨迹(朱璇 ,2007a)和背包旅游的影响(朱璇 ,2007b),本文主要回顾各国针对背包旅游的应对战略和策略 ,希望能借鉴他国发展背包旅游的政策和 举措 ,对我国的背包旅游建设起到借石攻玉的功效。一、背包旅游的定义(“背包旅游”backpacker tourism)在本世纪 90 年代才作为学术专业用语逐渐固定下来(Pearce ,1990)。从 构词上看 ,它是以从事这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 — 背包客(backpacker)为核心来命名的概念术语。因此对背包 旅游的界定 ,取决于对背包旅游者概念的廓清。背包旅游者是以其随身高过头顶的大背包为标志区别于其他旅游者的。背包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由与流 动性特征的旅行方式 : 大背包作为行李装备 ,比传统的手提箱更有力地支撑着旅行者四处游走的活动(朱璇 , 2007a)。现代意义的背包旅游者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会 ,他们肩负所有行囊 ,自由随性地行走 在远离常规旅行路线的地区 ,是当时发达国家主流文化的叛逆者。在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 ,背包旅游者曾被 冠以不同的称呼 ,诸如 “漂流者” 流浪者” 预算节约型旅行者”。正如 Pearce 一开始提出 “、、“ 等 “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 tourist)” 概念时所指出的 ,对它的科学界定应当是从社会的角度 , 而非经济或人口统计学的角度 出发的。衡量背包旅游者的社会尺度包括 : 他们对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的偏好、强调与其他背包者的聚会交 流的行为、一个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相对较长的旅行时间、对非正式非结构化和高参与性的 旅行活动的偏爱。从早期的背包旅游研究者 Cohen(1972)、(1976)、Vogt Adler(1985)、Riley(1988)到近期的 Pearce(1990)、2Murphy(1995)等 ,在他们的观点中 ,这五大社会尺度基本上可以概括背包旅游者的典型特 Loker 征。虽然目前中国的背包客呈现出一些异于西方背包旅游者的特征 ,但他们的背包旅游基本上也可以定义 为 : 旅游者在整个行程中以背包为行李、经济预算较节约、旅行日程具弹性、喜好在途中结交旅友并与之沟 通、喜好深入当地、自助性和活动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另类旅游方式。二、直面背包旅游的挑战 1.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对策 澳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政府部门最早认识到背包旅游的重要性 ,他们有专门针对背包旅游者的统计并 推行相应促销政策。根据澳大利亚旅游调查局(Australian 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的数据 ,在恐怖事 物强调了政府、业界和学界要共同努力 ,了解这一市场并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者提供充足供给。澳大利亚 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得澳洲 ,尤其是澳大利亚 ,成为全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学术领头羊。(“工作着的假期制度” The Working Holiday Maker)在澳洲吸引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uqbil ,2004)。澳大利亚和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 15 个国家签订了这一协议 , 使得这些国家的 “假期工作者” 一次入境后在澳旅居时间可达 12 个月之久。在此期间 ,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 ,最经 件和健康事故最多发的 20023 班往返于澳洲和澳洲最大的背包客源地 —— — 欧洲之间(曼彻斯特墨尔本),经停亚洲最热门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印度和泰国的交通枢纽(新德里和曼谷)。考虑到背包旅游 者具有旅行时间长、预算紧张、喜交流的特点 ,飞机的头等舱改为咖啡吧和酒吧作为乘客的聚聊场所。背包 者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该种飞机上乘务人员的职位 ,合同为期两年 ,这既可以让他们免费乘坐飞机旅行 ,又 To u ris m S ci e nc e 旅游科学 75 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 ,还便于背包者身份的空乘服务人员为机上其他背包旅游乘客提供最个性化的 服务 —— — 为其背包旅游设计线路和出谋划策。同时考虑到背包者旅游日程的弹性化 ,这种机票的返程时间 随时可签 ,不需另加手续费 ,而且永不过期。为节约成本 ,大多数的预订在线进行 ,同时网站上有澳洲其它与 背包旅游相关的项目链接 ,如经济型住宿、探险类旅游项目、工作机会等等。这类班机上的服务最省 ,只提供 简餐(Australian Tourism Exchange ,2004)。关于在目的地内部的交通方式 ,Vance(2004)指出 ,即使是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交通网络配套齐全的小型 背包旅游目的地 ,背包者的交通选择也很复杂。苏红霞等(2006)的调查显示 ,来华的国际背包客采用的交通 工具以火车硬卧和公共汽车为主。火车硬卧用于较远的各城市之间 ,公共汽车则用于短途城市和城市内交 通。由此可见 ,旅华的背包旅游者对车况和路况有较大的容忍度 ,大多数愿意最大地牺牲舒适度去换取更低 的价格。因此要推进背包旅游的交通配套设施 ,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 首要的不是追求道路和车辆的舒适 性 ,而是保证交通信息的畅通 ,比如改变交通换乘信息混乱、没有英文指示牌等状况。对于发展背包旅游来 说 ,这项建设投资很小 ,但见效最快 ,可以让背包客更多地深入到边远落后的地区。(2)住宿部门 在背包旅游方面 ,澳大利亚不仅是学术上的先行者 ,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国拥有数不胜数的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 ,背包旅游被极大地市场化和商业化 ,给背包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了 巨大便利。在国际背包客的圣经 “孤独星球” 所组织的几次大规模调查中 ,澳大利亚一直名列世界背包旅游 者最喜爱的目的地国家首位。而背包旅游者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巨额回报 : 来自这一细分市场的旅游收入 一直以来占到澳大利亚国际旅游收入的 20 %以上。澳大利亚联邦旅游局对该国背包旅游的市场研究也导 致了许多针对国际背包旅游者设施要求等的研究的产生。由于国外的青年旅馆分布较为普遍和广泛 ,一些学者在实地和定量调查的基础上 ,揭示了它们作为背包 旅游住宿设施 ,今后可以改进的方向。Slaughter(2001)把旅澳的背包客按其住宿偏好分成 4 类 : 经济型混居 者(budget minglers)、豪华型混居者(luxury minglers)、豪华型同类居者(luxury loners)和经济型同类居者(budget loners),指出他们对背包住宿设施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在苏格兰青年旅馆协会的支持下 ,Nash 等(2006)调查 了苏格兰的青年旅馆使用者的特征及满意度。在满意度的重要性排序中 ,清洁、经济性、自助服务设施等因 素名列前茅 ,他们建议背包住宿设施应多在提高清洁度和自助性上下功夫。Firth 等(1999)通过对澳大利亚 热门背包旅游地拜伦湾(Byron Bay)的全部青年旅舍的调查 ,揭示了 : 尽管价格是背包客作住宿决策时最重要 的因素 ,但客人也关心旅舍在可持续旅游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所以应宣传设施利用中的环境亲善行为去吸引 背包客 ,因为背包旅游者一般都是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绿色旅游者。但加拿大大多伦多(Hecht et al ,2006), 背包旅游者按照性别、地区的调查也显示 年龄和客源地区分 , 对青年旅馆需求的差异性 显著。随着背包客年龄的增大 ,他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上升 ,而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有趣的发现是 ,并非所有的旅馆经营者都希望做大自己的生意。Ateljevic 等(2001)指出新西兰的小型 青年旅馆业主(许多曾是或仍是背包旅行者)刻意避免自己的旅店被录入旅行指南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细分 市场定位 ,希望维持旅馆的原有规模 ,保护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追求。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旅馆 都加入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青年旅馆协会 ,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系统。资料显示(蔡晓梅等 ,2003), 目前全球 共有 59 个青年旅馆会员国协会、个附属会员国组织、个认可业务代理 ,广布在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13 19 这些国家就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 ,办理国际学生等身份证明 ,在入住不同国家的青年旅馆时 享受折扣优惠。在青年旅馆中能获得大量的背包旅游信息 ,不仅因为各种旅游景区和旅行杂志都会把他们 的宣传手册和出版物免费定期地赠送给旅舍 ,使青年旅馆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书面旅行资讯 ,更因为青年旅馆 是背包旅行者集聚的场所 ,他们在此交流和分享背包心得和旅行讯息 ,造就了面对面交流旅行信息的最活跃 的平台。国际上背包旅游者数量的激增和 90 年代以来全球青年旅馆这种廉价住宿形式的迅速扩张密不可 分。但到 2006 年 6 月底 ,我国大陆仅有青年旅馆 31 家 ,而且主要集中在广州、北京、上海和云南等地区 , 数 量少分布稀 ,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无论在量还是质上 , 都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对经济型住宿设施的需求。76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篇6: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王国华毕帅辉

社会管理理念先后经历了控制思想、社会规管思想和社会管理论的演变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利益矛盾“凸显期”和突发事件“频发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和实践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汲取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完善现行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值得探索和总结的课题。

一、国外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西方,社会管理往往以“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或“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的名称出现。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新公共管理及福利国家改革运动的兴起,社会管理及公共管理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新理论——“多中心理论”、“合作网络”、“政策网络”、“福利社会”、“社会资本”、“公民社会”等等。政府主要是对独立于政治、经济领域之外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稳定的基本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扮演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现代社会管理倡导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提倡政府权力的下放,改变层级式的集权管理体制为平行网络状的互动管理型态,形成一种政府、公众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充分体现了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角色的重要性。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韩国“新村运动”,主要目的是解决当时韩国城乡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运动的初始阶段,政府向全国所有3.3万个行政里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0年代末,政府逐渐退出“新村运动”,全国各地组成以村为单位、以全体农民为会员的开发委员会;80年代,“新村运动”逐渐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为保障“新村运动”的顺利实施,韩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新村运动”的性质、组织关系和资金来源都作了详细规定;设立“新村运动本部”、“新村运动指导部”、“救持会”三级指挥机构,形成了高效的指导网络。“新村运动”成为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广泛的社会互助发展运动,有力推动了韩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二)依法进行社会管理

相关法规的完善,是社会管理决策科学化、实效化及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发达国家一般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用以规范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举止,并配以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健全的法制环境维持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有形之网”。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体系完备,法律监督机制健全。首先,立法完备、详尽、具体。为创建一个秩序井然、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国会和政府制定了从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公民权利与义务,到酒店管理、停车规则、公共卫生的一整套详尽、具体的法律、法规和禁令,在是与非、罪与非罪问题上都界限分明,使政府行为、公民举止均有法可依。其次,执法严格,处罚严厉。新加坡对违法犯罪者严格依法处罚且相当严厉。公务人员犯罪不仅会受到刑事处罚,其公积金也将被全部没收。第三,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新加坡建立了严密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并充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

(三)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社会管理

非营利组织在发达国家社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在对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这22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是一个1.1万亿美元的产业,它雇佣了相当于近1900万个全职工作人员。”

发达国家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的优势,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首先,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签署发布了“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在黑人与少数民族志愿组织、咨询和政策评估、政府采购、志愿活动、社区等五个方面确立了合作原则,并适度放宽一些政府补助的政策限制。到2004年,所有的英国地方政府都实行了这一协议。其次,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直接拨款、税收优惠等措施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合作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效率。第三,政府通过采办、发放公民票券的形式购买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采办形式、向公民发放票券改变了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双重角色,建立了社会管理的“准市场”机制。英国在福利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曾大力推行政府采办;德国在就业管理中发放就业券,而政府负责对提供者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四)重视社区发展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社区发展程度较高,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是发达国家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首先,制定社区发展计划,给予社区组织制度和资金支持。在荷兰,一些社区发展计划的组织由政府赞助,地方社区发展组织依靠地方机构获得资金;在英国,为实施某些社区发展计划,内政部激励社区机构建立了社区发展基金。其次,扩大社区发展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与内容。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突破了城乡的限制,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得到了延伸,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得到了扩展,环境保护、治安维护、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大都依托社区开展。第三,建立政府与社区志愿

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社区发展合作组织一直是社区发展的主力军,建立了联邦、州和城市社区三个层次的组织网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项目,为搞好社区关系和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发挥网络媒介信息交流和舆论引导独特优势

美国政府在甲型H1N1爆发后,充分运用网络媒介和手机短信平台,传播事件相关信息和最新进展,构建官方电子舆论平台,实现了对公众舆论的合理引导。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美国政府职能部门与Google合作,完善搜索引擎和关联政府网站(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中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信息,满足公众的认知需求。其次,直接与民众沟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首页设有醒目的甲型HIN1流感专题栏,与民众交流疾病的预防措施、最新疫情等。第三,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和运作规律,以“软服务”代替“硬控制”。疾控中心和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为需要获得流感信息的用户及媒体合作伙伴提供成套的社会媒体工具,以鼓励草根媒体传播官方信息。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纵观国外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审视我国政府现阶段的社会管理,最明显的差距在于社会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的无力和不健全,社区管理薄弱。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念建设:以人为本

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最根本的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达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与制度设计、方法创新和具体执行的有机结合,使人民群众真正享

受到全面社会建设的成果。社会管理是社会服务的基础,社会服务是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人们对高水平生活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二)体制建设:多中心化

现代社会管理倡导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中心化”。我国自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机构组成,适当下放政府权力。但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寻租、腐败等行为的出现,这种分权式的改革并不彻底,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管理发展的要求。因此,由体制内调整向社会分权推进,创建政府、公民、社会三大主体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应成为我国政府未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多中心治理体制,创建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相互合作的制度框架,实现了对社会事务的共同治理。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推行的“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组织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就是对“多中心治理体制”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发展和创新。

(三)资源保证:合理配置与广泛动员

第一,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政府公共资源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资源保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一要不断加大公共资源对社会管理的投入。保持政府公共资源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领域投入的增长趋势,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财政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二要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社会管理公共资源配置体制。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公共资源投入向基层政府倾斜,充实基层政府实力,提高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第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从国际经验看,政府社会管理投入、非营利组织社会投入、社会捐赠是社会管理资源的三种主要来源。而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资源投入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源投入十分有限。因此,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多元化渠道,提高社会资源投入占总体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比重。

(四)加强和改善网络社会管理

互联网为人们的相互交流、意见表达提供了更为宽广和便利的平台,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如何应对一个以匿名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为特征的网络社会的崛起,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成为了现代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

第一,要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网络社会关系。网络制度建设是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网络社会关系的基石,更是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互联网、政府、公民之间的关系。网络制度建设应使互联网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应对政府信息公开、公民诉求表达等做出规定,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第二,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促进网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和网络互动平台交流沟通的优势,及时了解民众诉求;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创造公民监督政府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行网络问政、网络反腐等有效监督手段。同时,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政治参与的组合化程度,建立政府治理与网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路径,引导网民有序政治参与。■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要素分析与政府治理研究”[批准号10BTQ046]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政治:4.12《实现人生的价值》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下一篇:一年级植树节看图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