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人物

2024-05-24

乱世佳人人物(精选8篇)

篇1:乱世佳人人物

每每谈及古代美人,我总认为是那张略施粉黛的娇美面庞,是提裙起舞时的婀娜多姿,又或者是拨弦作画的玲珑典雅。而直到我走近李清照,才读懂古代美人的风姿曼妙,找到我内心散失已久的古典之美。

她的美,美在笔墨流动下的悲欢离合,美在歌舞升平后的静谧灵魂,更美在永失爱恋后的彻骨铭心。她的一颦一笑,尽态极妍,让我艳羡进而敬畏。

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少女情思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愁别绪,再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一蓑烟雨,愁恨夹杂。

她,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顾盼神飞,文采精华,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她出身官宦人家,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给予了她美丽的容颜,更给了她一颗内敛含蓄的诗词之心。她豆蔻之年便提笔吟诗,她不但会享受生活之乐趣,还能驾驭诗词之雅致。浑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与诗词的缘分,她一吟便是一生的悲欢离合,她一笔便是整个王朝的更迭蜕变,她一爱便是天地间最长久的陪伴。

而爱情就像一座桥,这座桥从孩童通往青年,从稚嫩走向成熟。在爱情中,一个人从父母温暖的臂弯中离开,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踏上这座桥,我们是懵懂的少年;离开这座桥,我们是饱经世间冷暖的的知命红颜。当李清照褪去孩童时的稚嫩,走向翩翩的赵明诚,情便自此而起了。她与赵明诚的爱情甘甜如水,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那般凄美,也不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那般浪漫,有的只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明诚的每一次离开,她都显得心心念念,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代替情思,寄给远在他乡的赵明诚,表达自己的思君之情和缠绵悱恻的爱意。她享受着蜜一般的生活,以她的情愁和风姿。

可是,上天在眷顾李清照的同时又在考验着她。东京汴梁城在经过176年的繁华盛世之后,经历岁月的无情,历史的嘲讽,昔日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如今都随风跌入尘埃里。游牧民族的入侵使百姓民不聊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巢也在战乱中随风消逝。而此时的赵明诚却亲手在自己的人生行卷中写下了最为耻辱的一笔。他有辱使命,临阵脱逃,而李清照却对他的行为表示羞愧,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含泪吟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抒志感怀。翌年,丈夫赵明诚因疾而终。说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今却只留李清照一人饱尝余下半生的悲凉。

战乱中的李清照默默地咀嚼苦痛和寂寞,她把她的才情倾注进家国的血脉。战争再度爆发,高宗弃都南逃,无奈之下的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和一颗不屈的心追随而去。她看着眼前支离破碎的都城,颠沛流离的百姓和四处逃窜的君王,心中泣然,泪眼婆娑,愁上心头。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面对这样的一片废墟,她一分一秒都未放下对国家的企盼和期待,每当她的愁无处倾诉时,便提笔吟诗,以诗唤心,以笔为伍。待她年纪再增,乡愁、国愁、情愁都涌上她的心头,她又吟下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弥漫在李清照心头的愁早已不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闺怨,不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闲愁别恨,而是“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许多愁”。

当我们品读易安的诗词,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当我们穿越两千年多年,我们似乎读懂了这位乱世美神,读懂了这个瘦削女子流光溢彩却又颠沛流离的一生。

【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李清照的生平娓娓道来,用细致的笔触为我们描摹出了乱世中的美神由外而内的动人气质。李清照的美,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顾盼生姿,是“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的俏皮活泼,也是“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动人,更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有力,“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气势磅礴……李清照的美,美在女子的娇美纤细,美在感情的纯美真挚,更美在乱世中女子柔弱双肩担起的家国情怀。(王珊珊)

篇2:乱世佳人人物

《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飘》改编而来,《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我感动。

郝思嘉:她没有埃伦的温柔娴熟,有教养,她有的是精明能干的头脑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她没有媚兰的善解人意,而是张扬放肆,敢爱敢恨。他继承了父亲的豪爽、暴躁的性格,又接受了母亲大家闺秀的教育,造就了她矛盾而富有特点的性格。

郝思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她的自信,正是因为她的自信赋予了她足够的勇气,她敢于向就要结婚的艾希莉表白,敢于与男人们调情并在冲动之下嫁给查尔斯,敢于抛弃自尊向瑞德请求帮忙保住塔拉,敢于杀死欲行不轨的北佬。她自己深信着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得她神采奕奕、魅力无穷。她有着绝对的责任心,当希礼抛下媚兰参战,仅是一个口头托付,让她在混乱的亚特兰大不顾自身安危照顾她当时打心里不喜欢的媚兰。当她带着刚生完孩子,病恹恹的媚兰逃难回塔拉时,作为嘉乐和埃伦的长女,她又不得不负起照顾两个妹妹和已经失去理智的父亲的责任,她原本是塔拉的小主人,但此时她却得放下夫人的身段亲自劳动,亲自参与耕种,即使如此,她从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她有这个责任,来拯救与重建这个命运多舛的家族。

也许,郝思嘉身上有太多不好的性格,她固执、拜金、吝啬,她背叛当时妇女的道德观;剥削手下囚犯的劳动,但是人无完人,这一切并不能成为否定她的理由,她任何的缺点都不能掩盖她性格中的亮点。

篇3:乱世佳人人物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 为了维持生计, 养活家人, 郝思嘉不得不坚强的走出社会努力拼搏奋斗。长久的艰苦工作和奔波, 使郝思嘉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向生活低头, 向命运妥协, 一直在暗暗的下定决心, 要更加努力地奋斗。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打击的时候, 郝思嘉仍然不退却, 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和坚韧的性格勇于面对并向困难和挫折进行挑战, 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解决各种问题, 并且每次都取得了成功, 渡过了一个个的难关, 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励着郝思嘉一步一步的走了下去, 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成为家庭的核心支柱。同时在与困难和挫折奋斗的过程中, 除培养了她的能力之外, 还让她逐渐深刻的意识到, 要想在残酷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就必须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坚强。

在恶劣的生活环境面前, 许多女人都选择了依附于男人, 而逐渐的消沉和堕落下去, 而郝思嘉并没有这样做, 没有去投靠任何一个家族, 她选择了另外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郝思嘉从内心就抵触接受别人的施舍, 不服输的骨气强烈的鼓舞着她必须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无论如何, 她都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抛弃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 那个曾经让她度过美好少年时代的陶乐, 她的生命已经和这片土地连为了一体。生活的种种打击和磨练, 也让她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她开始认识到这片土地的价值, 并充分利用了起来。相比在战后卫希礼对待生活的消极厌世态度以及众多女人选择依附男人的做法, 郝思嘉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一直未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品质更难能可贵, 使得郝思嘉的这种独立的人格魅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 郝思嘉的独立品质不仅仅局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奋斗, 同时还表现在她敢于藐视并向男权社会进行挑战, 她与当时传统的女性不同, 她在艰难的生活中, 不仅能够清楚而又深刻的认识到生活的价值, 同时还能够对现实的世界有着极为理智的思维。随着南北内战的结束, 南方战败, 南方种植园经济难以在维持下去土崩瓦解, 传统的社会习俗也随之瓦解, 落后的道德体系也收到了猛烈地冲击, 但是先进的思维和社会体系仍未完全建立, 很多人都处在极度迷茫和消沉的状态, 厌世心里极为强烈。但是郝思嘉确能够在整个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保持清醒。她深刻的知道自从南方战败以后, 以前的繁华景象已经不会再重现, 而上等社会那种价值观和强烈的自尊心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阻碍, 投靠他们难以真正充实的生活, 难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因此, 在很多人都在缅怀过去, 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时, 郝思嘉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她要自己努力适应这个残酷而飘荡的社会环境, 并赢得机会, 更好地生存下去。同时她也知道只有保持理智的态度, 才能在这种动乱中不迷失自己, 保卫自己的家园。也正是在这种观念以及环境的双重影响下, 郝思嘉逐渐加强了对金钱的重视程度。她认为只有拥有更多的钱, 才可以让她过上富足而又幸福的生活。在这种思想的强烈推动下, 郝思嘉开始拼命的赚钱,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 她忽视那些上流社会和世俗的冷眼, 向男人一样走向商场, 独自收购并开始经营自己的木材厂。南北双方一直是死对头, 政治上的死敌, 但是郝思嘉可以毫无顾忌的与北方商人进行交易, 并且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她又力排众议, 雇佣犯人来增加劳动力。这些行为并不是她迫于生活的无奈之举, 而是她的自我认识和判断, 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逐渐走向了本阶层的对立面。旧社会的打压和迫害她毫不畏惧, 并且敢于迎接挑战, 利用自己的机智果断的采取措施予以反击, 使她逐渐在新的社会秩序上站稳脚跟, 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摘要: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 《乱世佳人》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爱情名著之一。特别值得重视和提起的是, 在《乱世佳人》对女主角郝思嘉这一人物形象的雕刻和塑造。本文主要分析《乱世佳人》中女主角思嘉的人物性格。

关键词:《乱世佳人》,思嘉,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解读乱世佳人的思嘉形象[J].电影文学, 2010 (24) .

[2]张海彦.从意象视角看乱世佳人的人物性格塑造[J].电影文学, 2011 (12) .

[3]兰琳玲.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J].文学教育, 2011 (01) .

篇4:乱世佳人人物

乱世佳人斯嘉丽个性蜕变任性自私勇敢坚强一、引言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还很兴旺发达,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种植园主家的小姐斯嘉丽,她从小就倍受父母的宠爱,心高气傲,任性自私,喜欢出风头,为人处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在经历了炮火的洗礼,三次婚姻的失败,身边亲人的离世,渐渐地完成了她个性的华美蜕变,她最终变得勇敢和坚强,面对困难不折不屈,凭借对土地的深情和其倔强的个性,成为一家人的精神依托。

二、斯嘉丽的家庭背景介绍

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一个表面严厉内心憨厚的男人,他的身份是身上流淌爱尔兰血液的南方种植园主,他对土地有着无限的热爱,他曾对女儿斯嘉丽说过:“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为它奉献、为它奋斗、为它牺牲的事物,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东西!”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是一个温柔贤惠,有涵养,又非常能干的女人。斯嘉丽从下就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总是要求她要温婉内秀,莞尔大方,她在精神上很依赖她的母亲,每当有苦难的时候都想要寻求母亲的庇护。斯嘉丽除了爱她的父母亲外,还有一个从小照顾她长大的黑人奶妈,黑人奶妈非常了解斯嘉丽,对待这个骄横的小姐也始终是不离不弃。在斯嘉丽经历了战争的惨烈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长大的塔拉农场,奶妈依旧用她那坚实的臂膀迎接她的回归。

三、斯嘉丽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大小姐斯嘉丽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的儿子阿希礼,在斯嘉丽的眼中,阿希礼是她理想中完美自我的化身,阿希礼儒雅的风范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斯嘉丽。然而,温文儒雅的阿希礼爱上了自己温柔善良的表妹梅兰妮,并与她结婚。因此,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斯嘉丽全部的人生梦想就是得到阿希礼的爱情,能够和阿希礼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在自己的少年时期还是在自己的青年时代,斯嘉丽一只都把阿希礼看作是自己理想的人生伴侣,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大的磨难,阿希礼都是斯嘉丽人生生存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由此可见斯嘉丽的爱情观可谓是极端的“执着坚定”,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爱情理想主义者。

斯嘉丽人生中共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次的婚姻是出于对阿希礼的报复,她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第二次的婚姻是出自于对金钱的需求,她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弗兰克。第三次的婚姻则是出自于对虚荣的满足,她嫁给了深爱自己的白瑞德。斯嘉丽总是会从婚姻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除了爱情,斯嘉丽的婚姻观可以说是不成熟的,甚至是盲目的,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婚姻现实主义者。

四、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斯嘉丽对待爱情热烈和执着。当她爱的人拒绝她的时候,斯嘉丽的心都碎了,她痛苦万分,她最后通过选择别人结婚来擦拭自己的伤口,她以为这样做可以摆脱阿希礼的阴影,殊不知她只是通过这场婚姻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南北战争夺去了她第一任丈夫的生命,初次成为寡妇的她还是没有放弃对阿希礼的爱,她在战争期间,照顾着阿希礼的妻子梅兰妮,并信守着她曾经许给阿希礼的诺言,她会代替阿希礼来守护柔弱的梅兰妮。斯嘉丽爱的第二个人,也可以说是她真正爱的人便是白瑞德了。斯嘉丽对白瑞德的爱恋要比对阿希礼的爱恋复杂得多,白瑞德对待斯嘉丽宠爱有加,斯嘉丽对他有爱的迷恋,白瑞德也总是会一针见血地说出斯嘉丽内心的渴望和想法,斯嘉丽对她也有恨的无语。最后,当白瑞德伤心欲绝,并选择离开斯嘉丽的时候,她又勇于并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白瑞德的爱。

阿希礼曾经对她说:“亲爱的,我还从未见过你掉一滴眼泪,你总是那么勇敢,从来不怕面对现实。”战争结束后,斯嘉丽成为一家人的生活支撑,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她赤脚在荒地里采摘棉花,为了生存,她可以抛掉大小姐的尊贵和骄奢,整天像奴隶一样在田里劳作,为了保护家人,她可以举枪杀死闯进家园的北方佬,为了保护自家的土地,她也可以嫁给她根本就不爱的人。

五、结语

斯嘉丽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女性,她虚荣,她自私,她任性,她执着,她勇敢,她坚定。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她完成了她性格的完美蜕变,由一个娇小姐蜕变成一个坚强果敢的女性。面对困难险境,她勇于迎接挑战;面对流言蜚语,她丝毫不在乎;面对生活困苦,她总是会鼓励自己:“无论如何,明天将又会是新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兰琳玲.《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J].文学教育,2011,(01).

[2]杜慧春,吴唯,徐茺蔚.《乱世佳人》中斯嘉丽魅力之阐释[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9).

篇5:乱世佳人影评

AP0803528

罗剑婷

摘要:《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关键字:乱世佳人、爱情、电影、历史、斯嘉丽、瑞德、高中的时候曾经看过《乱世佳人》这本名著,《乱世佳人》又名《飘》,小说描述了曲折的爱情故事,实则蕴涵了某些精神的象征 不仅是人生执着的精神 还有人类的向往的不同精神。小说蕴涵了很多东西的,爱情故事是吸引人的,对爱情也有一些启迪,更深层的还有一些精神的,人类的、斗争的、变化的、思考的,同时背景还衍射出整部美国变革时期的历史 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波动和演变同时还描述了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损失,反战 追求和平,等等,都蕴涵在小说中了,对人生深有启迪。

大学后,我才发现《乱世佳人》这本名著居然有电影版的,于是我又迫不及待的把它看完了。看了介绍,我了解到,影片《乱世佳人》历经三年时间,由三位导演轮流执导,耗资400万美元,横空出世,她的诞生,同样标志着好莱坞电影进入“恢弘巨制”时代。1939年,《乱世佳人》一举问鼎第12届奥斯卡的8项金像奖,轰动世界影坛。这部长达三个小时四十五分钟的影片,以其恢弘的气势,亮丽的色彩(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豪华的场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 完美组合,给人以视觉上又一次《飘》的极大享受。她的原底片被安置再一只金罐里,成为电影史上一件珍贵的文物。该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诗,重现一百多年前繁荣的种植园文明的没落,亚特兰大五角广场遍地的伤兵,不断的逃难,枪杀,大火等场面规模宏伟,色彩雄浑;后半部则是一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

影片上下两部都以土地作结。上部斯嘉丽独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红色泥土,对天发誓决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在雄壮有力的主题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画面从斯嘉丽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对未来挑战的剪影镜头中淡出;下部斯嘉丽望着远去的爱人瑞德,悲痛欲绝,耳边突然响起了父亲郝嘉乐雄厚德声音,“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日月同在。”塔拉!家!塔拉!家!对,回家!她一定能在红色的土地上重新得到力量,一定有办法让瑞德回来,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乐!斯嘉丽德眼睛重新现出了无尽德希望,高昂德主旋律再一次响起。

《乱世佳人》是不朽德,令人难忘的。岁月流金,经典无价。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并未“随风耳逝”,而是在艺术的桂冠上,一“飘”再“飘”。爱情,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断,电影中最动人的题材。我们为了爱情,或许痛苦,或许悲伤,但我们都不会后悔于曾经的心动。希区柯克曾说过,电影就是剪掉平凡后的生活。在我看来,电影是一面双面镜,美国人透过电影看世界,而我透过电影看美国。

《乱世佳人》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社会现实。以“乱世佳人”斯嘉丽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女主角斯嘉丽年轻貌美,但她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残酷、贪婪、自信,为了自己和庄园的利益可以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但同时斯嘉丽又是勇敢、坚强,对爱情有着火一样的狂野。我想这正是吸引瑞德的地

方。而男主角瑞德,则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豪迈却时而透露着绅士风度。不同于平常爱情的爱情,注定会让人难忘。一个像风一样飘乎不定没有根的男人却深爱着一个自信残酷贪婪的女人,只有如此才能证实爱情的伟大。

女主角斯嘉丽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 她对初恋艾希利的爱是热烈的、纯洁的、执着的,但是热烈中掺杂着虚荣,执着中透着强烈的自私,越是得不到艾希利,越对他念念不忘;便她又是聪明的、勇敢的、能干的,性格中又有冷酷、贪婪的一面。争强好胜的个性导致了她三次婚姻失败的悲剧。正如影片中瑞德所说的那样:“我之所以爱你,是因为我们太像了。。”瑞德和斯嘉丽的确太像了,所以瑞德越是得不到斯嘉丽的心,就越想得到。斯嘉丽从不掩饰自己不是上等人,虽然她出身在一个上等的家庭接受淑女式的教育,但她像她的父亲,深信自己骨子里流的是爱尔兰民族的血而不是贵族的高雅。她会在吵架后,打对方的耳光,摔东西,说脏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和真实的面目。而瑞德同样也是,以走私军火起家的他,看待战争不过就是看做一个发财的机会。瑞德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他眼里,南北战争还没开战,就已定出了胜负。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为也不完美的斯嘉丽付出了感动半个世纪的爱。直到瑞德被斯嘉丽伤透了心,离开后,斯嘉丽才明白与她同类的瑞德才更值得爱。斯嘉丽的爱是错位的,三次失败的婚姻就是最好的证明。她一直认为自己深爱的是艾希利,一个懦弱无能、只会回忆过去的没落奴隶主,因为这个人是她的初恋,一段难以忘却的情怀。因为对艾希利错误的爱,她对瑞德始终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就算住在大房子里,被瑞德疼爱着保护着,心里对艾希利却还难以忘却。三次婚姻失败后,斯嘉丽虽然仍然年轻美丽,但瑞德却累了,他在人生路上已经走得太疲劳、太乏味了。他可以用钱买到女人,可是却买不到心爱女人的心。尤其还是斯嘉丽那颗残酷、贪婪、自信的心。瑞德说过:我的爱已磨灭了……你固执得像一头猛犬,无论什么东西不弄到手,决不罢休。”瑞德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作第三次冒险,决定离开斯嘉丽。在饱经沧桑后瑞德发自肺腑的叹息更是萦人心怀,让人不仅与他那颗受伤而憔悴的心一同哭泣,为他那冷酷强悍外表下的脉脉温情而动容。而此时的斯嘉丽却突然明白她丢掉的灵魂不是艾希利,她苦苦追求的理想中的爱。斯嘉丽一直不知一生的真爱就在身边,在她终于明白时,蓦然回首,伊人已去。战乱总是让爱情不得其所,也许战争才是消蚀他们爱情的真正原因。“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这是《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斯嘉丽的倔强、不屈。其实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两个相像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却还想做感情中的强者,这是行不通的。

动荡的年代,对爱情的狂热追求,主人公在困难与挫折前所表现出的勇气与奋斗不息的精神着实让我们感动。因为战争,爱情更变得弥足珍贵。在战火中的爱情,更让我们感动、难忘。

想用一句话,做这篇随笔的结尾:如果这辈子我有遗憾的话,就是没有为了爱情而死。

篇6:《乱世佳人》新解

《乱世佳人》是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的影片,从筹拍到完成,历时三年,耗资四百万美元。1939年,该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地位。

这部巨片将近四个小时。前半部分史诗般地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亚特兰大城交战、逃难、枪杀、大火等规模宏伟、触目惊心的场面;后半部则主要以令人悲恸的戏剧力量揭示了女主人公斯嘉丽如何在与自己内心冲突中走向成熟。并且影片还以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向我们演奏了一首爱情绝唱,描绘了一幅反映当时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画卷。然而这些都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加以评判,而现在我将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视角。

一、《乱世佳人》奇特的主题、人物性格、视角。

(1)奇特的主题;

我们常常从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这两个方面来评价一部电影。从历史判断方面来看,《乱世佳人》这部影片中,北方战胜南方,实则是指资本主义战胜并代替了奴隶主义,在后人看来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方面。但从《乱世佳人》提供的道德判断来看,北方占领南方犹如野蛮般的侵略,北方对南方进行的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南方的文明和文化,摧毁了南方的秩序

与人际关系,更摧残了南方的生产力;这在道德判断体系中,北方无疑是影片否定的方向。然而从南方农奴庄园自身来看,明明是展示南方落后的奴隶庄园,但在影片中,却是主人公逃避现实,躲避战乱的港湾,获得生机的源泉,俨然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佛教心中的心灵净土。或许这就是《乱世佳人》主题奇特之所在。

(2)《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奇特的人物性格。

从历史角度来看,斯嘉丽在影片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行为,实现了对其生命的维护,扩大了资产,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但从道德标准来看,斯嘉丽谋取利益的手段却是十分卑鄙、残忍甚至阴险。我们知道这在中国,实在不易将其作为主人公的性格类型,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斯嘉丽却被刻画得十分圆满,甚至可以视之为“圆形人物”的典型。

或许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来,《乱世佳人》中更有可能成为主人公的应该是梅兰妮,她温良贤淑,大度宽容,维系着家庭。但在《乱世佳人》中,却将一个脾气怪戾、自私、钻营的女人作了主角。在这一点上,未尝不可以看成历史判断对道德判断的干涉与影响。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梅兰妮这样的淑女只能是孤苦无依,寸步难行,倒是斯嘉丽在乱世中呵护守卫着她,成为其维系生命的重要因素。斯嘉丽在乱世中突显了自己的性格,她怪异的行为是其本性与时代合拍后的产物。在影片中,斯嘉丽大胆地运用着她那天生就善于钻营的本性,如鱼得水地从战争烈火及战后的废墟上,重建塔拉。其中,斯嘉丽的性格并没有转变,而是其本性对于环境的适应。

我想,《乱世佳人》没有兴趣去表现一场历史的大动荡对一个女人的再塑与重造,而是表现了一个女人的性格天生地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把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实际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这应该是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独特与别致之处。正所为性格决定命运,斯嘉丽用自己的性格,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乱世佳人》独特的视角。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影片中的南方视角。这个视角是扭着历史走向的,是违背历史判断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前清遗老编写的《清史》,在这个历史文本中,革命党人统统是一副丑恶的嘴脸。但这样的历史观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乱世佳人》以一个消亡的南方的视角,表现着曾经遗失的场景和所谓的失传了的文明。这使得影片中设立的背景,别具风味和意义,流露出伤感基调。并从一个历史负面的角度,看待历史前进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小说中也逐渐借用了这样的视角,从一个被淘汰的阶层的视角,观察历史的流变。比如,较为典型的就是《尘埃落定》中,就以一个汉藏交界处的农奴主的视角,反观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这种视角中,共产党挺进西北,也成为对他们美梦的破坏。小说的主体基础是违背历史判断的,但是在道德判断上却肯定了文中的主人公,就是那个傻子。对照这种傻子,小说中的解放军倒是丑陋不堪,那个参加了解放军的石匠更是一个不择手段、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这种小说其实只是唱历史的反调,而没有性格上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对照《乱世佳人》,影片中的斯嘉丽至少她的性格吻合了南北战争时期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时代需求,而

《尘埃落定》中,一个荒诞不经的傻子,却似乎天生地具备了人道主义的情怀,弱智使他背弃了中国传统中的残酷统治方式。这种完全是天方夜谭的想像,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幼稚。所以说中国电影与西方文学中始终把人物置于典型的生活中予以体现的镜像般对称的映射风格的确有着很大的距离。

二、影片中流露出资本主义人道思想。

南方军节节败退,北方军即将攻进亚特兰大,所有人都在忙于逃亡,斯嘉丽也想逃跑,而此时梅兰妮却要分娩,斯嘉丽完全可以弃之不管,然而唯利是图的她却冒着危险留了下来,救助生产的梅兰妮,我认为这是影片中最为感人的部分。为何自私、自利的斯嘉丽能向自己的情敌施以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照顾情敌,并将其从死亡线上强拉下来。我想,这里恰恰反映资了本主义体系下对人性的重视,对人道的张扬。

我们不妨以鸦片战争来加以对比说明。当时英军攻占浙江三城,入城后,中国官员杀妻害子,这显然在西方人看来不可理喻,他们实在不懂,一个战败的官员为何还要加害自己的至亲。所以,当英军冲入中国的庭院时,看到中国军官把自己的妻子推入井中,英军劝之无效,无奈之下,执枪崩了这个执迷不悟的中国人。

也许,历史的复杂性就在这里。斯嘉丽是体现出一种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她的这种本性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人道的本质。比如她严格地对待自己的亲属,为的就是“他们不再受穷。”手段上的残酷,换来的是结果上的解脱;斯嘉丽用斤斤计较赚来的钱,养活了一个家庭,一帮朋友。在对待梅兰的问题上,她更带着资本主义发展期间也在不断发展着的人道精神,所以,她能在关键时刻,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自己情感的抉择。毕竟,人文主义是当年资本主义壮大时的一种精神力量。所以,斯嘉丽对梅兰妮嫁给艾希礼虽抱有嫉妒与不满,但最终还是帮梅兰妮脱离了险境。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人,最终却成为了挚友,这实在是一个奇迹,也是构成影片中最美好的部分,丰富着斯嘉丽性格的深度,体现着她最可爱的一面。这种人性的光辉,掩盖了斯嘉丽不择手段时的恬不知耻,至少使她的性格,富有了一种众说纷纭的弹性,令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感受到她不同的性格魅力。

篇7:乱世佳人影视鉴赏

她没有埃伦的温柔娴熟,待人谦逊而又富有教养,她有的是精明能干的头脑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她没有媚兰的善解人意,宽厚慈爱,深得别人喜爱,而是张扬放肆,敢爱敢恨。他继承了父亲嘉乐的豪爽、不拘小节、暴躁的性格,又接受了母亲埃伦大家闺秀的教育,造就了她矛盾而富有特点的性格,她就是——郝思嘉。

郝思嘉出生在美国的南方种植园家庭,理应生活无忧无虑,所要做的就只需向一个名门闺秀一样,嫁一个如意郎君,生一群孩子,然后相夫教子,平淡地度过一生,然而她的性格与命运决定了这一切的不可能。她的美丽与豪爽使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许许多多正当青春的男孩子,而他则倾心于看似风流倜傥的卫希礼。希礼的拒绝使她赌气嫁给了她不喜欢的韩查理,也就在这时,南北战争开始了,查理的死让她婚后一年就成为了寡妇,而她也来到了查理的家乡亚特兰大。当战事临近,亚特兰大沦陷,她再回到家乡塔拉时,塔拉早已物是人非,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崩溃,她一个年轻姑娘用瘦弱的双肩承起塔拉的一切,她打死过一个来偷盗的北方士兵,独自勇敢面对闯入塔拉劫掠的北方军队。战争结束后,她又肩负起重建塔拉的使命而在塔拉受到要挟,一家再度面临流离失所的危机时,她回到亚特兰大,毅然将妹妹小有资产的男友弗兰克夺来,挽救毁灭边缘的塔拉,即使是面对许多人的职责。思嘉再嫁给弗兰克后又一次拙出了一个旁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举动——买下一家锯木厂,她运用自己的才能在流言蜚语中使生活重新变得井井有条,她的经营也如日中天。当生活看似又回到自己所希望的轨道上,却谁知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灾难接踵而来,弗兰克的死、再嫁白瑞德、爱女夭折,最终当她发现自己深爱的是白瑞德而非卫希礼时,白瑞德已经心如死灰,执念离开了,但是面对这一切,坚强的思嘉依旧不放弃“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也许,郝思嘉身上时有太多为人诟病的性格,她固执、自私自利、拜金、吝啬,她背叛当时妇女的道德观;剥削手下囚犯的劳动,甚至是狡诈,但是人无完人,这一切并不能成为否定她的理由,她任何的缺点都不能掩盖她性格中的亮点。

她有着绝对的责任心,当希礼抛下媚兰参战,仅是一个小小的口头托付,让她在战火纷飞、混乱的亚特兰大不顾自身安危照顾她当时打心里不喜欢的媚兰。当她带着刚生完孩子,病恹恹的媚兰逃难回塔拉时,作为嘉乐和埃伦的长女,她又不得不负起照顾两个妹妹和已经失去理智的父亲的责任,她原本是塔拉的小主人,享受荣华富贵,只需要让下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此时她却得放下夫人的身段亲自劳动,亲自参与耕种这些曾经只需要黑奴干的苦活,即使如此,她从没有选择放弃,因为她有这个责任,来拯救与重建这个命运多舛的家族。

在思嘉的所有性格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在面对灾难与痛苦时坚强与勇敢的精神。从小说的开始直到结尾,她面对过太多的痛苦与失意,却从未因此而崩溃。就像故事中写的,当战火降临,她试图回到生养她的塔拉,找到可以容身的避风港时,她看到的是无尽的悲伤,她面对的是一无所有,可是这一切并不能使她气馁,因为自暴自弃不能起任何作用,她下定决心要保护塔拉,她能做到曾经只属于黑奴的苦活,为了挺过这一切的艰苦她可以不择手段,虽然这会为她招致非议。她从未向命运低头,无论面对多么深重的痛苦,她都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事实证明,天无绝人之路,她战胜了每一个对他这么一个弱女子来说不可能的挑战,也势必会战胜未来不可预见的更多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和开放的时代,我们不必去为生计担忧,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坎坷呢?我们也许会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失意;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样,勇敢地面对它们,而不是退缩、放弃。很多时候,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对它哭,它只会让我们觉得更痛苦;我们对它笑,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已不能再改变的过去,来把握一个属于你的明天?毕竟,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明天只属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不论思嘉选择的路正确与否,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气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正是要用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纷扰与失意,成为生命的强者。

合上厚厚的书本,回想似是与郝思嘉共同经历的那段艰苦岁月,不禁感慨万千,为她的欢乐而欢乐,为她的悲痛而感伤,为她的勇敢坚强而钦佩,这段岁月属于生命真正的勇者。感谢作者米切尔·玛格利特用她精湛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形象,给于每一个被生活所困的人生存的信念。

抬起头,遥望今夜无星的天空,明天是这样得不可预知,但是我仍要向她微笑,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乱世佳人》影评无论他们是在守望什么,他们都是一群守望者。思嘉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瑞德守望着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守望着一个男人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爱。希礼守望着过去的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媚兰守望着爱,爱每一个人,爱亚特兰大,爱生活,她守望着丈夫和儿子,守望着希礼有一天真正的站起来。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起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描述美国内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作品中虽也有对战争恢宏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但女作家始终是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也许,文学性格可以用现实颜色来描述,来形容,那么,就赋予思嘉,黑色的坚毅;瑞德,冰蓝色的深邃;媚兰,粉红色的善良;希礼,青灰色的忧郁。思嘉的坚毅一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一面,如思嘉对生活终极坚定的信仰;黑色还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雾中奔跑的迷茫,因为她一直看不清真爱的对象。思嘉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激情,却又吝啬,迷信,欺侮弱小,还无意地把几个人送上西天。但就是这种褒贬不一的性格使她更为迷人。现实中人无完人,文学中也应如此。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饿。她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郝嘉乐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家园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所以思嘉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仅仅建立在为己的基础之上,她为了很多人,为了塔拉十几张要吃饭的嘴,为了她爱的人和他的妻儿,为了白蝶姑妈,远房的姨妈们,甚至还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思嘉的自私眷顾了很多人在挫折袭来之时,她也曾无数次的失望过,但从未绝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说的,她们是荠麦,风一吹,低头,弯腰,吹过之后,又挺起腰板,继续更好的接受阳光。始终有勇气站起来,高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而支撑她这么做的只是一件金灿灿的光环下笼罩的完美礼服,一个虚无的灵魂,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思嘉对爱情的执着是她一生坚不可摧的信仰。她拥有对爱情的绝对信仰,只是搞错了对象,在守望爱情的征途中。瑞德说思嘉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弃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强地死不回头,我想在黄道十二宫中,她一定是狮子座的。只是思嘉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礼服”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围的空气都潜藏着对她无边幸福的追求和热爱。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德因为她的固执而筋疲力尽,黯然离去。但她也终于成熟了,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对于她来说,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着思嘉能再一次从塔拉得到力量,让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边。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不是大团圆的,带着点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悲剧,因为有希望存在,在思嘉心里,也在我们心里。对于思嘉来说,其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她从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学会满足是对她生命的亵渎,也预示着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够不停的追求,猎取下一个目标,最早是爱情,守望希礼;然后是温饱,守望金钱;接着又是希礼,最后是瑞德,她刚刚意识到的自己的真爱。所以思嘉注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爱是瑞德,而一定要在爱女夭折之后,媚兰去世之后,瑞德因为彻底失望而要离开之后,才能明白。生活仿佛与她开了一个无以伦比的玩笑,却又是真实的存在,她需要为自己的执拗和任性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在一切都随风飘过之后,思嘉成熟了。《飘》是思嘉的一部成长史.瑞德是冰兰色的,是火焰最外层的颜色,是火与冰的交界。我喜欢他曾经的执着,更喜欢他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离开。他都做的完美到让人议论纷纷。

乱世佳人赏析

岁月流金,经典无价。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并未“随风而逝”,在文艺的殿堂上,一飘在飘……

影片《乱世佳人》历经三年的时间,由三位导演轮流执导,耗资400万美元,横空出世。她的诞生,同样标志着好莱坞电影进入“恢弘巨制”的时代。1939年,《乱世佳人》一举问鼎第12届奥斯卡8项金像奖,轰动世界影坛。这部长达三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影片,以其恢弘气势,亮丽色彩,豪华场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永恒的爱情蕴于宏大的战争中”的主题,细腻深刻的心理和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完美组合,给人以视觉上《飘》的极大享受。它蕴含着爱情,战争,土地,信仰,灾难,反战和和平。这部影片中的斯嘉丽与白瑞德的“史诗之吻”让人震撼不已。《乱世佳人》关于南北战争期间的一部爱情史诗,一部电影史上的千古绝唱!

让我震撼的不是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伤亡人员,而是斯嘉丽在如火的黄昏中握着拳头说:

“上帝为我作证,上帝为我作证,北佬休想把我整垮。我要挺住,等熬过这一关,我决不再忍饥挨饿。也决不再让我的亲人挨饿。哪怕我去偷,去杀人——请上帝给我作证,我无论如何不再忍饥挨饿了。”她的决绝给我最大的触动,为了生存,她什么都做的出来。如果她不嫁给弗兰克,活下去的或许只有她妹妹一个人,她毁了妹妹的幸福,却挽救了很多人,甚至是德园。她只是为了她的信仰而活下去。她牺牲了一切,名誉,爱,自尊,她没有错,她不想要战争,可是她也要生存。

瑞德的魅力远远超出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嘴角那一丝挥之不去略带嘲讽的微笑是他的金字招牌。他仿佛永远都用置身事外的目光冷眼旁观着迷宫中横冲直撞的局内人,他最了解斯嘉丽,就像了解自己一样,他们太像,都是骡子,既不是淑女,也不是绅士,但他们可以活其所活,因为他们实际,为现实而活,直到他在一片浓雾中消失。斯嘉丽终于赶到了他的可贵,感觉到了他对她多年的爱,也感觉到了其实自己真正爱的人是他。

韩媚兰,她是个传统的女人,在重建家园之时,她们这种人被视为南方心脏,因为有她们存在,南方文明就不会湮没。她宽宏大量,她爱着斯嘉丽,百般感激她。看起来媚兰最伟大,实际上她却没有太多的谋生能力,我觉得媚兰是最幸运的,她认识了斯嘉丽,她可以继续她的仁慈,继续她的伟大,继续在战争中生存下去。

卫希礼,只属于随风而逝的年代,逝去的将永不再来。卫希礼是一个绅士,他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战争打破原有的梦,焚毁了他的家园,让他难以站起来,难以接受事实。他留恋的不是过去的奢华生活,而是曾经的高雅。他也想拥有斯嘉丽对生活的那种狂热激情,却又做不到。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根本就不属于乱世的人,守望着一个已经随风而逝的年代。

媚兰不听医生的劝告又一次怀孕,她的身体迅速恶化,媚兰去世,卫希礼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他比任何人都更感到害怕。只有在这时,斯嘉丽才明白卫希礼不值得她的爱,她爱的只是她理想中的那个人。在浓雾中,斯嘉丽拼命地往家里跑,雾中的她好像又重温着多年前一直困扰着她的一个噩梦。终于,她看见自己住宅的灯光,霎那间她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为世界上还有白瑞德,而她最爱的就是瑞德!斯嘉丽后悔向瑞德告白:“瑞德,我想我一直爱你,只是,只是我现在才发现。”可是正如一切都“Gone with the wind”,瑞德是不会再回来了。即使斯嘉丽意识到自己的所爱,可正她在梦中一直看不清自己想要的一样,但是,这一切都太晚了。她不会再得到瑞德的爱了,不过她最终还有土地,她回到德园去。

她有一种力量,来自德园这片红土地,就像白瑞德对她说的,“土地是最重要的,土地是最宝贵的,你的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斯嘉丽最需要的是土地,没有它,一切都只不过是幻想,永远是幻想。那随风而去的,应该就是我们所谓的信仰吧。

又是一片如火的黄昏,斯嘉丽站在风中,望着一切都随风而逝。那些随风而逝的,却是斯嘉丽追求一生的,但最终她才明白,结果并不是如她所愿,弄得遍体鳞伤。“尽管最终她失去了所爱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这一切只是因为她费尽心思想得到幸福。”追求幸福是没有罪的……

她赶到太累了,再也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她自言自语地说:

篇8:乱世佳人人物

天下人称曹操奸雄, 主要是因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不择手段, 心狠手辣。首先在其逃避董卓通缉时, 由于其多疑, 错杀了吕伯奢全家, 并当着陈宫的面, 叫嚣了一句:“宁天下人负我, 莫要我负天下人。”从此, 曹操在天下人眼中就成了疑神疑鬼, 忘恩负义的典范。接着曹操在其生命中又犯了第二次最大错误, 当其父被陶谦部将张阖杀死后, 曹操率军直逼徐州。在战争中由于丧父之痛, 曹操显然有些丧失理智了。他扬言进入徐州后要将徐州之地夷为平地, 鸡犬不留。并在战争途中大肆杀戮百姓和战俘。此事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到:“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 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 徧屠城邑, 则惨毒不仁, 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 术也, 非道也。”这事使曹操的名声真正到达了罪恶的极点, 甚至有人开始称曹操为魔王了。真正让他才为汉贼的事件是其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视汉天子与无物, 由于此中事件过多, 我只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件进行说明, 例如:《三国演义》中记载:打猎之中, “转过土坡, 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 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 扣满一射, 正中鹿背, 倒于草中。群臣将校, 见了金鈚箭, 只道天子射中, 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 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天子是天下之主, 作为臣子必须向尊敬自己父亲一样去尊重他, 曹操虽位极人臣, 但始终是大汉王朝的臣子, 对天子如此无礼, 肯定不是一个忠臣应该有的作风, 如此大不敬的罪名奠定了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称谓。再加上曹操毒杀伏皇后, 强行立自己女儿为后;屈杀大贤杨修;梦中杀死自己的近卫;为了鼓舞自军士气不惜利用无罪粮官的头颅。这些种种虽然助曹阿瞒成就了千古霸业, 但也让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号称“奸绝”的第一号奸臣, 为天下人所唾弃。

二、“治世之能臣”的表现

曹操的前期生活, 应该是一个全力为维护汉朝统治的贤吏。例如其在做洛阳北部尉时, 几根五色大棒, 执法无情, 不畏权贵。在其治理下辖区安定繁荣。在董卓作乱之时, 曹操散尽家财, 组成义军力讨国贼。当董卓撤离洛阳, 挟持天子迁都长安时, 只要曹操一人敢率军前往追击, 当各路诸侯为自身利益不在进兵讨贼, 各自吃光粮草后就领军散去后, 悲愤的曹操写下了千古名篇《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李傕、郭汜作乱, 汉天子蒙难, 天下诸侯确无人问津, 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天子为难之时, 是曹操主动站出来奉天子于许都, 结束了献帝饥寒交迫, 身无遮体之衣, 头无挡雨之瓦的悲惨生活。就算这是出于某种目的, 但是作为臣子, 他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 进而统一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期的战乱局面, 让北方的人民免受战火蹂躏, 使他们能专心发展经济和农业。曹操“治世之能”在此时表现的游刃有余。在曹操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 天下那些想趁乱自立为帝的人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袁术之流的皇帝梦想便是被这位大汉王朝最后的守护者捏碎的。本来实力足以定天下的曹操最后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宝座, 只是将自己立为魏王, 这种表率作用在天下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就如曹操自己所说:“设使天下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曹操之举无疑让本来已经成为空壳的大汉王朝皇帝威仪延续了几十年。虽后来曹操的行为有所僭越, 但是那只是顺应实事罢了。曹操所为昭示了其作为汉朝丞相为大汉做了最后努力。曹操用人不拘一格, 只要你是人才, 不论什么出身他都会予以适当的重用, 就算你是降臣, 如果你有才, 又真心效力的话, 曹操会毫不犹豫的重用你, 贾诩等人就是例子。这符合曹操:“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的选才原则。就是这种“用人唯才”的用人方针才使曹操拥有了一支让他纵横天下的谋士团队。

三、曹操生命在后世的延续

曹操不光影响着中国的某些君主, 在后世日本也为一位伟人提供了指导。这位为伟人就是首先结束日本战国时代的大英雄织田信长。我私人觉得织田信长的成长历程甚至和曹操几乎一样。织田和曹操都是通过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一个是桶狭间之战, 一个是官渡之战, 且两次战争都是以少胜多) 。织田信长也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主, 为了一个谣言, 其就逼杀了德川家康的长子德川信康。信长为了报复一向宗的背叛, 率军直逼比睿山。在夺下比睿山后, 织田下令杀光所有和尚和比睿山的居民, 并且一把火把比睿山延历寺这个日本佛教的的圣地烧的个精光。此事之后, 他也落下个“第六天魔王”的恶名。为了奠定自己的地位, 他扶持空壳将军足利义昭上洛。从此织田家成为了日本挟天子以立诸侯的第一大家, 在用人方面, 织田信长摒弃了以前世家武士的用人方针, 大胆启用贱民出身的木下藤吉郎 (日后日本的关白大臣丰臣秀吉) 等人, 使本家人才团队更加广阔, 这些被破格提升的人才也为日后织田家成为日本第一家立下了汉马功劳。而且两位英雄都为感叹时光飞逝, 生命短暂而留下墨宝: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织田信长则留下了:“人生五十年, 与天地长久相较, 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 岂有不灭者乎?” (日本传统戏剧《敦盛》) 的名句。通过简单对比, 我觉得这两位英雄太相似了, 我甚至怀疑织田信长是跟着曹操的脚步走的。他们有着相同的毛病:残忍,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在不同的时代里, 确有着两个如此相似的大人物, 我不禁想问是不是所有的成功人物都有这些坏毛病啊?或者说曹操的处事原则已被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英雄所接受, 甚至被推崇为他们做事的准则。

四、综述

曹操这个人物至古以来就是一个被毁大于誉的悲剧英雄。他用自己的一生来平定乱世, 虽后来不服王统那也是无可非议的。汉朝早在黄巾大起义时就已经根基尽毁, 加之董卓之乱, 大汉的天下已经不姓刘了。既然刘姓已无天下, 曹操又何来篡汉之说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假, 但这样做, 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 那么, 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 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三国演义》是封建时期的小说, 那么封建礼教就是它用来区分好坏的尺度。当时的天下是属于汉朝的, 汉家就算不行了, 没有能力来管理国家了, 皇帝也必须有姓刘的来做。别姓不能问鼎!万一汉家被别姓所篡, 而别姓中有姓刘的起来, 则姓刘的就是正统, 别姓的就是反贼, 天下人人得尔诛之。第八十回回目:“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就是这个意思。就因为这, 本来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被后人当成了奸贼的代表!这对曹操不公!曹操的一世英明不是毁在了自己所做的事上, 而是毁在了封建传统的君臣价值观上,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给曹操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最后我想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论文:“曹操还还算一个英雄”。

摘要:曹操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被贬得最惨的人物形象。在世人眼中, 曹操就是一个心狠手辣, 叫嚣着:“宁我负天下人, 莫要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就连编撰《三国志》的陈寿也还不客气的送给他“历观古今书籍所载, 贪残虐烈无道之臣, 于操为甚。”的光荣称号。但是, 曹操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吗?在我看来这只是封建时代强加给这位英雄的恶名罢了。作为一个现代人, 我们必须用我们的分析来给古人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我仅想通过此文来表现我心目中的曹操。

关键词:曹操,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宝鸡2016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下一篇:2016独生子女费发放条件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