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1

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领略课改新思路

提高课堂高效率

------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寒假,我有幸参加了安定区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活动。本次活动是教体局特请中国资深教育家高万祥、张四保、李炳亭来我区进行专题讲座。三位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座。让每位教师享受了一次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上的饕餮盛宴,使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比幸福的;也使我们明白了教育改革的推进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更使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不足和教育方法的落后状况。重要的是,在我们推行打造高效课堂的潮流下,几位专家的专题培训从不同程度的解除了我们行动中的困惑,将我们彷徨的心理唤醒,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本次培训中,我感触很多,得到很多,以下是本人对本次培训的一些感触。

一、教师应是幸福的群体,怎样让我们幸福。

“从现在起,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高万祥先生在报告开始就给我们道明了如何寻找幸福,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优秀教师的方法,那就是学习和读书。高万祥教师正是博览群书的缘故,于2004年获得《中国教育报》全国首届十大读书人物。

“阅读给我们带来爱心、良心和好心。”读书能使我们变得优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高万祥身上体现的是多么真实。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是开拓视野和夯实头脑的唯一途径。但是,该怎样学习,读什么样的书才是有效的途径呢?高万祥提出一是读教育类的书籍,他经常读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学家的书,因为教育类的书让教师能读懂教学规律,从中找到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学方法;二是读人物传记,高万祥先生对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魏书生的故事和著作如数家珍,从中受益匪浅;三是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创作情怀,提高创作和写作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讲,读书学习不仅可以陶冶自我,努力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熏陶一批批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会提高到另一个层面。正如高万祥说“教育就是一个正在完善的人带领一群渴望完善的人奔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再优秀的教师,他永远处于自我完善的状态之中,这就需要处于学习和读书中去提升自我,将良好的自我形象去影响学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在教改科研中获得幸福和优秀,也就是高万祥对幸福的教师的一个积极的解读。课改进行了十多年,有的教师和学生更显得疲惫不堪,不知其可。这都是对教育科研的一种消极心理。在报告中,高万祥指出,“90%的当代中小学教师不会写文章,没有发表过文章”、“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异就是有没有教改科研的能力和成果。”而李炳亭先生也明确地抨击了传统教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危害,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不进行教改对教育发展的危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改革中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教改科研,高万祥为我们也指明了方向,他主张“三个一”:“人人有一个个性研究的课题,人人有一个好导师,人人能写一篇好文章”,“三个一”从方法和结果上点明了科研的途径与效果。首先,我们要针对自身的工作需求,寻找适合于自身、适合于学生的科研方向,哪怕是在小小的方面上只要认真钻研,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交流学习,多和自己的模范交流,才能快速地取得进步;再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多读书,多写文章,因为“能不能写作是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分水岭”。

“做一个有使命感的教师”是高万祥先生对我们每个教师的期望,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师德体现,高万祥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用生活去感染学生,用生活的力量去改造学生。他指出“优秀教师应该是拥有大爱的贤人”。学会爱别人、爱自己,对学生视如己出,在生活中懂得真爱,高万祥的确能身体力行,展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大爱无疆。

二、转变观念,寻找症结,创建高效课堂。

如果说高万祥老师让我们懂得了教师是如何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幸福的教师的话,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老师的讲座则让我们具体懂得了如何课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与途径。在讲座中,张四保主任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山西省太谷县的改革历程,具体介绍了太谷县在改革中的创新发展,给我们阐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1、明白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危害。

张主任明确指出“差生是讲出来的,讲得越多,差生越多”,“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晚成才五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干扰好学生制造差等生。”就从本人自身的教学方式来说,唯恐学生学得少,唯恐学生听得少,时常满堂灌。课堂效果自认为良好,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率总是不行,老师强调多次的内容仍然不明白。最后正如张主任说的“教师如牛负重般工作,学生成绩却平平”。听了讲座后,我找到自身的不足与危害。

2、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改进课堂教学。

张主任告诉我们,要将讲堂变学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注重分组。张主任细致地指出了分组的办法和技巧,比如说他主张学校先提出分组意见,以班主任为中心分组的的大的分组方法,两人一个小组,四人为一个大组,大组长坐在后排的小的分组方法。既对分组有了提纲挈领的方法,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得以周全考虑。比如说大组长坐在后排这一小技巧,就避免了差等生干扰坐在后排组长的混乱场面;两人一组则进行小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四人一大组进行大问题的交流,既节约了时间,有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注重学生的评价方式。张主任采用“捆绑式”评价,引导学生资源互补,实现超越自己,明白集体的理念,又使小组的荣誉融为一体,推进了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创建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张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太谷县“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并对其中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为“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在该模式中,仍然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做的六件事是“静悄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课中备课、确定在哪儿去讲、让谁来讲”。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展示,注重学生的训练。所以,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真正体现了在课改中为师生减负的要求。

在上课中,张主任详细地介绍了“新学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四种课型的不同上法。其中,每个课型都有都有不同的措施与技巧,而总体而言,四种课型仍然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负责指导和帮扶。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张主任教诲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转变理念,在教育事业中有所成。

三、不要被课改吓倒,“课改其实很简单”。

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厉的抨击。将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视为课改的敌人,唤醒教师们从角色转变入手进行课改。而一直在教师的心目中,课改是漫长的,课改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将课改当做不易做到的事。而在李炳亭眼中,课改是那么简单,只不过采用的方法独到而已。

1、最好的教学资源是学生。

在讲座中,李炳亭利用更加形象的比喻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在他的眼中,老师是“纵火犯”、“大忽悠”、“哑巴”、“懒人”,主要说明了教师要将课堂和时间还给自主的学生,不要占用和侵犯学生的认知构建。相比教师是“蜡烛”、是“火柴”,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轻松,给学生的空间是多么的大啊!

“课改其实很简单,一分钟学会”。李炳亭指出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不是不相信学生,而是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从而也没有时间让老师相信他。时间长了,学生变成了老师的宠儿,不会学习,不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听,课余后便是大量的练习,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和老师的身心都处于疲惫状态之中。李炳亭利用“老太太打麻将”的形象比喻,讽刺了传统的的教学模式的繁琐与危害。一个老太太,目不识丁,怎样让她学会打麻将,就得从小学拼音学起,先学简体字再学繁体字,让数学老师给她讲解数学,让麻将专家给老太太开展专题讲座。老太太一天麻将没有打变学死了。这就是传统教学方法在环节中的不足和危害。怎样让老太太学会呢?其实很简单,让三个老头带领这个老太太打一下午,变学会了。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的就是将课改还给学生,不解放学生的课堂不会是高效课堂。

2、激发学生,合理操作。

在李炳亭眼中,我们教学的资源不是教材,不是参考书,而是学生。合理的教学资源就是要“利用学生”。他让我们向发动自学的境界迈进,提出“为李大娘报仇”的方式激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学—展示—反馈”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不会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课堂的流程,在课堂中充当“哑巴”。在讲座中,李炳亭举例了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湿柴弄干”,利用“忽悠的方式”激发学生,让学生给学生讲,让学生自我反馈。

3、对课堂操作的认知。

在课堂操作方面,李炳亭提出了几种模式,包括“高效课堂中的五个一”、“五步三查模式”。如“高效课堂中的五个一”中包括“编来一个学习方案、构建一个学习组织、提供一个学习方法、组织一个学习过程、明确一个学习任务”。“五步三查模式”具体为“独学—找出不会的问题、对学群学—尝试解决问题、组长带领—小展示、教师围绕问题大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自我反馈”,每个环节都有其解决问题的比例。

在以上两种模式中,老师从事的工作是十分少的,大部分时间为“自学”、“独学”、“展示”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围绕“问题”学习,在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再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在解决问题。在自学和课堂交流展示中,学生解决90%的问题,而只有10%的问题是教师围绕学生展示的内容向学生反馈,引导学生再次认知解决。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只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方案,真正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和张四保主任的“二十四字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短短两天的培训,我却在三位专家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从高万祥的人格魅力,从张四保的新颖教学模式,从李炳亭犀利的抨击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使教师们迎来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篇2: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转变观念,做一个新型的教师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区于2012年2月18日邀请了资深教育专家高万祥,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实战派课改专家张四保携最新观察与思考做了现场专题学术报告,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对我一个年轻教师而言,我感触颇多,甚至是震惊。

本人就根据本次高效课堂培训,从如何做一名能够承担高效课堂的教师;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如何做一名能够承担高效课堂的教师

(一)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自己新的思想和方法。未来社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社会,需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和教育模式,不断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摆在教育首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去社会生活中去学习,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获取生活生活知识,在社会大学科中学习大科学,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和社会的需求,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路标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我们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的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无意的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生

作为一名教师,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生活得舒适,学习得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心灵平台,应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谈心交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进而真正感受到学校是我家的思想,从而有一颗热爱学校的痴心,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努力学习,诚实做人,激励他们走向成功的未来。

二: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课堂

通过培训,我认为高效课堂不能只喊在后头,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虽然我们都身处安定区,但我们面对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学校条件的差异,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等种种原因,根据专家的讲座和安定区教体局提出的“3+X”教育教学模式,我就如何打造地方性高效课堂谈几点心得:

(一)备好课上好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就是和以前的备课相比较,高效课堂的备课应该更加充分,老师应每节课上课前给自己提几个问题:打算让学生本节课获得什么?用多长时间,如何获得。

备课应充分备教材,备学生,老师应在新课的前一天给学生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任务,让学生对预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预习设计程度不同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对学生解决问题,探讨交流,共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当堂达标测试,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能够在40分钟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二)教师应成为一名艺术家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就应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在思考中应用先进经验和模式

我认为,我们老师首先应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其次是借鉴先进经验和应用好模式。

我们应以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为指导,切不可死板硬套,更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应转化思想和理念,根据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将学习交给学生;牢牢树立教师为课堂的主导和灵魂的思想,切不可让学生在没有任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自我学习,在教学前和教学中要认真设计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设计,在教学中合理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获取知识,切不可代替学生去思考。我们要用我们安定区的“3+X”教学模式设计课型,使模式应用的灵活,巧妙,实效。

作为教师,每日离不开三尺讲台,应该认真思考,怎么样的课堂,怎么样的老师是新时代的学生需要的,家长欢迎的、社会认可的,当我们总是想这个方向奋斗时,我们的课堂将一定丰富多彩。

篇3: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

1. 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体育教学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3. 体育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创建新的体育教与学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原有的学校教学模式,使得学校体育教师职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突破是体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设计教法要打破由教师一味“教”、学生机械“学”的常规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修课对学生来讲主要从全员参与、能力培养、增强体质、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等方面进行构思备课,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好教学。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2.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在活动中学生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激励,采用一些策略,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它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供学生探究的问题。选取的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的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还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潜能。探究问题的确定可先由学生提出,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讨。此外,探究的形式也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切不可忽略身体练习与思维发展的统一。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教学需要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激情与向往。试想体育课上,一个个激情四射的阳光少年,对学习是满腔热情,课堂绝不会死气沉沉。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创设全新的教学环境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1. 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师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学生都心中有数,即把学生思维和发展定位在教师、教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和区域内。而在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2. 重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

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设计过程中都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但常常出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容易感到疲劳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认为这是体育课中学生承受的生理负荷过重的结果,从而盲目地减轻运动负荷。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承受生理负荷的同时,还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心理负荷。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体育课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来影响学生的,如果能合理处理好它们的关系,那么对推迟和减缓疲劳的出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利用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打造高效课堂。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学生在掌握某一运动技能后,会对具有和它相似运动规律的另一运动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根据影响迁移的方向,运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正迁移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练习的方法技巧,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4. 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加强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中学体育课虽然只是辅助课,但每个学期末都应该进行一次教学总结,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积累经验,使中学体育课教学更加趋于完善,更加适合管理,更加适合学生身心的发展。同样,体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因为它既要完成好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更要树立体育教育以活泼、健康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新时代赋予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为积极促进中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四、结语

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是增强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好归宿。中学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努力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创新心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打造中学高效体育课堂, 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导下, 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意志与情感”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本校实际又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曾庆荣.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8) .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打造高效中学物理课堂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模式;情景;反馈;辅导

一、强化课堂改革,推行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让他们“会学习”,这也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强化学习模式改革,推行自主性学习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受古代的教育思想和前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以教材为本,通过老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大脑,然后是考试,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機器,“克隆”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现今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这种主体作用往往因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的制约而大打折扣,学生依然在固定的时间学习统一的内容,而课余学习也是课堂学习模式的延续,学生从课堂到课外都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这是较普遍的现象。自主性学习中,需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自主性学习,绝不是放纵学生自由学习,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每节课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对课堂上具体细节以及时间安排都要尽可能周到。

三、创设物理情景,让物理问题回归生活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完“半导体及其应用”后,我问道“在现实生活中,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有哪些应用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有的学生利用热敏电阻的特性设计了简单的电路用于控制鸡窝的温度。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学生充分体味道了物理的乐趣,并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当堂训练,做好作业反馈

当堂训练是指教师在课上要留出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把知识转化成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形式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提示,也不允许学生互相讨论。这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针对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作题、选作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五、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单一媒体”课堂教学走向“多种媒体”齐上阵的模式,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在教学“人造卫星”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饶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发射过程可以看作什么运动?飞船是饶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上课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的欲望,很快师生就进入了教学过程中去。在物理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比如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原子核裂变等过程,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即时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物理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六、强化课外辅导,做好知识深化。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课外辅导的时间和地点最好能固定。物理教师利用学生自修课时间深入班级进行辅导,也属于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有几个方面的工作:①给予学生解答疑难问题;②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③指导学习方法;④对尖子学生做提高性指导;⑤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⑥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⑦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课外辅导的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因为毕竟是在课外,而课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广阔活动天地。

[参考文献]

[1]闫金铎主编.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民生主编.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5: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 张晓琴

2012年4月7日我学区开展了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培训,一天的时间里,我听了由赵家铺陈永玲老师带来的八年级英语、常川学校的高有禄老师带来的八年级语文、巉口中心小学王学文老师带来的三年级英语、巉口中心小学马艳霞老师带来的四年级语文、巉口中心小学李婷老师带来的四年级数学。从五节高效的真实课堂教学中,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改实效性和实施课改的必然性,回顾以往工作,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改变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每位教师的那儿是没有讲桌的,老师和学生是融入一块的,学生有不同见解也是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的”。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个个展示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听了几位教师的课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沼驳

在此次培训会中我觉得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篇6: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体会与反思

新建路小学王燕红

5月9日到10日,县教育局进校组织全县四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在自己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一直比较迷茫,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总是四不像,同时在教学质量的压力下自己也放不开手脚。通过刘宏武校长的培训,给了我一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让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摒弃了过去对高效课堂片面的认识与做法,不论从理念方面还是实际操作上,如同走上了阳光大道一般,眼前豁然开朗,的确是受益匪浅。

在培训的过程中听到了张莉老师的示范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怎样的引导,时机如何把握,深度如何挖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篇7: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专题>培训>心得体会: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马存斌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堡中学)

2014年8月10日至13日,由原州区教育局组织我们参加了《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高效课堂》专题培训,主讲的专家团队有李炳亭(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高效课堂倡导者),杜金山(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山东省十大创新校长,中国教师报特聘首席专家),王红顺(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李平(北京市房山二中校长助理),何文(安徽铜陵都双语学校副校长),韩世文(中国教师报区域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报 区域教育周刊》主编,全国区域课改共同体秘书长),郑骊君(中国教师报总编室主任、《中国教师报 区域教育周刊》执行主编)等人员组成。

通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听李炳亭教授的《课改——教室里的革命》,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角色应变化,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要确立先学后教的课堂结构,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教学观、生命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性格、诚实执着的品格和自尊自信的人格。我学习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为主体、师退生进、评价先行模式跟进等课改共性经验。对我的课改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观摩韩世文老师的“小组初建”活动课,使我了解了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就是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保证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起着组织作用、帮扶作用和氛围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观摩我了解了小组初建的方法步骤,懂得了小组划分的原则。这对我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方法指导。

听专家王红顺的报告,学习了高效课堂誓约和特征,使我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操作的原则,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学习了高效课堂的八个流程,使我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习高效课堂流程的注意事项,为我们今后实施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减少了失误。学习了导学案的编制,让我重新认识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认识到自己对导学案编制的不足,为我们今后编制导学案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观摩了李平老师的高效课堂,更加直观地看到高效课堂的操作流程,即: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对子对学,小组群学—展示(个展,组展,班展)—学生总评,教师点拨—小结,拓展,提升—反馈检测(检学习目标)—小组个人自我反思。这对于我们实施高效课堂提供了实践指导。

听杜金山校长的“高效课堂的动力机制及评价原则”讲座,使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人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警示,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评价一堂课应该是“学生学得好、学生发展得好、教师发展得好”的“三好”合一的课堂。

通过学习后,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篇8: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培训心得体会

在初中教学中,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 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往往是学校、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和实践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途径, 对实施学校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众多教育工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特别在教学方法上更为突出,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江苏特级教师邱学华的“数学尝试教学法”、中央教科所卢仲衡教授的“数学自学辅导法”、上海青浦县顾泠远的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是典型的代表.他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然而, 每所学校因为各有自己发展的特点,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着教师的头脑, 虽然有好的教学方法、经验, 也无法予以实施.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 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草塔镇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 (班级多, 班额大) , 认为找出高效率的课堂数学教学途径是关键.所谓高效率的课堂数学教学途径就是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以年级明确课堂教学落实的改革重点, 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结构, 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此, 我们迫切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概述

(一) 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和实践, 分析影响本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因素,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营造愉悦生动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开放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研究方法

在研究组织上, 以教研组为龙头, 以三个备课组为支线,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 边研究, 边实践, 边总结.

(三) 研究步骤

1. 前期阶段 (2005年10月~2006年8月) :确定课题, 成立课题组, 制定方案, 学习查阅相关文献, 进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因素调查分析.

2. 组织实施阶段 (2006年9月~2007年9月) :进行数学教学和学法的研究分析, 提出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并作实践操作尝试, 进行后测.

3. 研究总结阶段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对照研究,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完成课题.

三、研究的依据

(一)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 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 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他认为, “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 而“最优化教学, 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 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教学所规定的标准”.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 “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 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 (最优化的) 发挥效能.” (《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 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 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实质上是反陈规旧套、千篇一律, 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 (同上P50) 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 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 因此, 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师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使用上, 能影响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不仅仅是学生学和教师教分配的时间占多少的问题, 这只是表面的现象, 根本在于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学术学习时间”.研究表明, 学术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 学术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看来, 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 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 有效教学理论成为了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二) 信息时代下的学习心理观

1. 元认知学习心理理论认为,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在元认知体验的作用下, 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 实施对学习方法的调用, 主要是通过元认知监控来实现的.具体地讲, 元认知在学习策略中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景有哪些变量, 并且意识和体验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二是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 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变量的关系;根据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能够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三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情景的特点, 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情景的变化, 及时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的效果,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 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元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 营造课堂心理气氛的理念.在《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关于课堂心理气氛是这样解释的——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 心理氛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 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 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心理背景, 又是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和发展的.

要构建高效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必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互动, 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因此, 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就成为本研究的依据之一.

四、研究内容

(一) 作好调查研究, 分析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首要的工作, 课题组分年级各抽取两个有代表性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进行听课、学生座谈.通过分析归纳,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案例1一位初一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上, 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与教学: (1) 复习旧知, 做得面面俱到 (没有新信息的刺激, 思维难以兴奋) . (2) 范例讲解, 注意例题的解题方法, 书写格式的可模仿性 (疲于理解与消化, 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 (3) 模仿练习, 练习设计与范例配套 (机械模仿) . (4) 反馈矫正, 强调标准答案, 突出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受抑制) . (5) 归纳小结, 强化知识记忆, 总结解题规律 (好奇心、想象力被削弱) .

这是一堂典型的机械模仿, 以取消学生的探索过程, 扼杀学生创造能力为代价的所谓条理清楚的课, 不可否认这种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们的课堂.

案例2问卷调查卷中, 在“上课拖堂”一栏里, 数学教师拖堂率达30%多, 究其原因一是课内松弛, 教学内容没来得及讲完;二是满堂灌, 想通过延长时间以提高45分钟效率.这种苦教模式最终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以学生厌学为代价.

案例3问卷调查中在“作业量”一栏里发现, 数学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普遍超标, 有的一天布置七、八十道题, 这种作业往往是在“练三反一”, 试图利用“题海战术”这个法宝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这实属一种把学生当做解题机器进行训练的恶习.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价值, 充分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 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 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思维的质量,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全面、系统地探索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认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诸因素关系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诸多, 课题组在调查的基础上探析了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相关因素,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发现相关因素来自:

1. 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的那种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 重习题操练轻探索归纳的传统方法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那种采用拖堂、延长教学时间的手段其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因此, 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 注重分析、归纳、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 多设计一些开拓性、创新性、发散性的数学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注重教师情感投入, 说话有亲和力, 趣味性强, 机智、幽默, 使学生将愉悦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 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2. 学生的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是促进数学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并且每一名学生存在着数学学习的差异, 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找到了感觉, 就有了兴趣;一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 就会倍增信心;一旦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性, 就会克服困难, 发奋学习.有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体验, 持之以恒去探求, 从而数学学习个性得到张扬, 能够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3. 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研究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形式化、严谨化、抽象化使学生感到厌倦.而那些趣味性强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特别有吸引力, 如股票走势图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复利”、“利润”、“有奖销售”等都是学生饶有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内容.学习论中的一条原则是:学生只有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时, 学习的效率才最高.

因此, 我们把调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作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途径, 努力使各方面得到优化.

(三)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知识结构特点, 分年级切入进行操作

初中阶段学生是生理上发育的迅速期, 心理上成长的“断乳期”, 每个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明显的区别.而数学学科各年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课题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特点明确研究的侧重点, 分阶段重点突破.

初一年级:培养学生自主.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人中学, 习惯于教师的管, 学习依赖性强, 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们将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模式,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把学生被动的听讲课堂教学改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 营造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二年级:鼓励学生自信.初二学生心理水平明显提高, 但发展绝不平衡, “学困生”加速增加, 为此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出发, 采用悦纳教学法, 一方面教师注意本身的感情投入, 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趣、生动、丰富、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 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初三年级:引导学生自强.初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为此以问题探究为主, 创造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例题的变式训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寻求“中间量”, 经历知识迁移, 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 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 三个年级虽各有侧重点, 但不否认相互交叉, 三个年级是一个有机整体, “自主、自信、自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贯穿始终.

五、初中数学高效率课堂教学途径研究的结果

两年多的研究证明, 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

1.创设了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才能获得主动发展.初一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分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1) 自学新课, 变巩固性练习为主的课外作业为预习新课为主的课外作业, 使预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让学生先自学尝试的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引进竞争机制, 互相争辩, 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变教师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梳理、归纳为主的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的活动和体验, 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增加了, 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具体以下表作一说明:

2.创设了愉悦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二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 采用愉悦法教学, 用心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1)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使单一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饶有趣味, 引人入胜, 诱发求知欲; (2) 分层定目标, 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潜能, 使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体验; (3) 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以人格塑造人格, 以心灵赢得心灵, 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 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通过以上研究,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正向心理体验, 快乐愉悦地接受数学知识.特别是暂时后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发展.

3.创设探究型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接受智力挑战, 从机械的封闭型学习状态中进入到开放性的创新型学习状态.初三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以为学生创设动态研究性有效学习为条件, 强化独创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

(1) 将课本例题、习题改造演变成非常规题, 开放性题, 激起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 从而开拓学生思路, 扩大学生视野.

(2) 利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逆向思维, 激励学生求异、创新,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鸣别人所不能鸣, 为别人所不能为.

通过以上研究, 初三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特别是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是扩大了发展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了有数学特长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中考成绩突出.

概括起来, 我们不仅基本找到了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而且予以实践, 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具体见下图:

六、结论

通过研究,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现实初中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结构不合理, 教学效率不高.

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最基本的相关性, 这也是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自身结构特点, 采取以年级重点突破的方法.其中初一学生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二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初三年级的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操作界面.

上一篇:学校后勤主任就职讲话下一篇:人音七年级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