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2024-06-25

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精选11篇)

篇1: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以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高擎开放式创新大旗,政府携手市场“良币驱逐劣币” 看上海求解科技创新“方程式”

2016年 05月 30日 解放日报

一年前, 勇当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 奏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的号角。从科创中心22条到人才新政20条, 从高大上的尖端科学设施到小清新的众创空 间,从最前沿的脑科学到最实用的机器人,从云端之上的北斗应用到万米之下的深海观 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首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使上海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科技与人才资源, 成为扩大有效供给、改进供给质量、提升要素能级的最有力支撑。”

政府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

在一个创业者微信群里,主管科技的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因长期 “潜水” , 被“不明真相” 的群主直接踢出群。“在这个被踢的群里,我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包括创业的艰辛以及创 业者们的需求。”周波说。

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创业创新最大的艰辛是什么?成本!地价高、房价高、商 务成本高——从市场角度看,政府要逆转这种现象很难。

但这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住房是特殊的商品。如果不坚持调控,将影响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会削弱城市的竞争力。”信贷从紧、限购从严,在减少房地产依赖方面, 上海决策层有着清晰的认识。

而对众创空间发展和大工业用地,上海“另眼相待” ,相继出台了明确且量化的支持政 策。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各类众创空间达450家左右,90%由社会资本创办。

如果说房地产调控是“当头炮” ,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堪称上海激活 创新的“杀手锏”。

“今年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要100%上网。不是简单往网上一放了事, 而是要内部流 程再造和改革,目的是简政放权。”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期表示。

增值税申报“月改季” ,是今年上海为支持创新推出的一项简政措施。腾讯科技上海公 司财务总监张琳说,申报“月改季”后,企业可将每季度前两个月的税款“释放”出来,提 高资金周转效率。申报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大大减轻。

与简政放权环环相扣的, 是政府的优化服务。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相距不到1公里,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 遥相呼应。这两个大科学设施, 对国内外 用户免费开放。“不用飞国外,就能用上世界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这对科研人员的吸引 力可想而知。”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说。

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也是科创中心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 第一资源。“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 招揽高端人才的成本反倒不高。” 中芯国际负责战略规划 的副总裁高永岗说。

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GE、英特尔、诺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 上海是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度最高的 地方, 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高质量的外资公司, 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 大底气。问题也随之而来:外资太强,会不会对国内人才形成“虹吸”效应?在高度开放环 境下,如何找到自主创新的路径? 好在, 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让上海找准了一条解决之道——开 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 把体制机制接轨放在第一位。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 更要借鉴国际上已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经验, 让国内创新主体少走弯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上海张江 在国内率先启动生物医药代工试点。研发企业可以将新药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基地生产, 而不 用费时费力自建厂房,接通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只要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产权, 其他 环节都可外包。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推动张江的新药研发进入爆发期。”再鼎医药董事 长杜莹说。

开放式创新,还要善借外力汇众智。今年5月,张江园区联手GE、联合利华等,在国 内率先试水 “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张江管委会副主任王维刚说:“跨国公司内部有一套自 给自足的创新体系,但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岛现象’。所以,有远见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希望 与有潜力的本土中小企业合作,激发自身创新活力。”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马瑞文介绍,通 过参与孵化器, 被联合利华相中的本土初创企业, 不但有机会拿到投资, 还有望得到跨国企 业的庞大市场网络支持。

开放式创新,不但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在更广泛、更前沿的科研领域,上海不 断展示海纳百川的气质: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推进量子通信“京沪新干线” 项目, 与清华大 学合作研发工业明珠燃气轮机„„汇聚全国智慧, 参与国际竞争, 这就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 创新中心的本义。

向监管与创新平衡点迈进

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对假冒伪劣不手软、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在国内, 上海素以监管 严格著称。“上海太规范了。”这是一些习惯了“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企业经常发出的抱怨。毋庸讳言,监管与创新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什么留不住马云?”曾经让上海 反思了好多年。不过, 正是这样的碰撞与交锋, 推动上海向着监管和创新的平衡点一步步迈 进。

上线出租车信息平台、颁发全国首张专车平台牌照、试水出租车服务社模式, 去年上海 在出租车改革领域“三箭齐发”。对于网络约车这种新生事物,不是“一上来就管死” ,而是 “看一看” ,给其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在鼓励创新和依法合规之间,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也力 求“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在上海的监管创新中,正成为一种习惯。

近日, 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开展合作, 向后者提供包括行政 处罚在内的近6万条企业信用信息。而针对市场征信机构反馈回来的数据, 监管部门也将采 取高风险预警、增加检查频次等监管措施。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靠政府大包大揽不行。需要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和公众参与进来, 下好信用监管这盘大棋,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浦东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说。

对于新的技术、模式和业态, 上海保持了一定的监管弹性。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 形之手协调配合,实行“业界共治”。但对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事项,上海坚持 足够的监管硬度,不断强化准入管理。“上海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这不仅指集聚度 高,更是标准高。一款新药,如能在上海市场立足,走向全国也不是大问题。”张江生物医 药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兰忠颇有自信。

正因为监管的高标准, 包括生物医药代工试点、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等重要改 革,纷纷在张江率先落地,这反过来促进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

篇2: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一、碳的单质

碳的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三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金刚石:

1)物性:a、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的固体 b、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不导电

2)a、作钻头 b、玻璃刀 c、装饰品

2、石墨:

1)物性:a、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 b、很软,有滑腻感 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用途:a、作电极 b、润滑剂 c、铅笔芯

3、C60

1)结构:形似足球

2)性质:稳定

3)用途:应用于科学材料,超导体等

二、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物质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1、木炭:

1)结构:疏松多孔,有效表面积大

2)性质: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气体(属物理变化)

2、活性炭

1)性质:具有吸附性(比木炭强)

2)用途

a、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b、用于制糖工业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三、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即不活泼)

2、碳能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篇3: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其目的是还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现实的本来面貌, 以数学课程为载体,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 数学教师有责任对数学教材加以挖掘整理, 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 从全新的角度重新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体系. 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 注重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从它们的实际“原型” ( 源头活水) 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例子, 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 提供观察、实验、猜想、归纳、验证等方面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他们所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 不是硬性规定的, 并非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也不是科学家头脑中凭空想出来的, 而是有其现实的来源与背景, 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学生沿着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就能自然地领悟数学概念的合理性, 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理性思维的意识.

二、高数教学中具体渗透数学建模思维方法

下面具体以讲解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形式为例穿插数学建模思维方法的过程, 对于这部分内容是微分方程这一章节的重点, 也是难点, 有些同学对于如何设特解的形式一筹莫展. 教材书上归纳总结了几种情况下特解的设立, 一般根据方程右边f ( x) 的形式来设取, 归纳表格如下:

数学建模思维方法的步骤是: 提供观察———归纳———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那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这个表格, 看看这几种情况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可否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f ( x) 的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可以归纳在一起, f ( x) = pn ( x) 形式可以转化为f ( x) = pn ( x) ·e0x, 此时的λ = 0, 那么表格右边特解的形式是否也可统一在一起呢? 针对问题大胆提出假设, 针对f ( x) = pn ( x) 形式, 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可以设为y*= xkQn ( x) e0x, 即为y*= xkQn ( x) , 根据λ是否为特征根确定k的取值: 当λ不是特征根时, k =0; 当λ是特征单根时, k = 1; 当λ是特征重根时, k = 2, 这样特解的形式也是与第二种情况吻合的, 如果假设成立, 两者可以归纳在一起, 这样也可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作出假设之后, 就是进行实验小心验证, 结果得到证实就可以加以总结并进行引用, 具体通过例题进行验证.

案例1: 求微分方程y″ + 2y = 4x2+ 6的一个特解.

这是教材书本上的一道例题, 很明显该题中的f ( x) 形式属于表格中的第一种情况, 书本上就是按照上面表格来进行求解的,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该题中p = 0, q≠0, 故设y*= ax2+ bx + c, 特解设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要记住结论有点麻烦. 将设立的特解代入原微分方程中, 得:

解得: a = 2, b = 0, c = 1.

于是原方程的特解为: y*= 2x2+ 1.

下面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统一为假设的特解的设立的结论, 该微分方程中λ = 0, 其所对应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为: y″ + 2y = 0,

特征方程为: r2+ 2 = 0,

λ = 0不是特征根, 故设y*= ax2+ bx + c.

两种方法设立的特解形式相同, 至此可以说明假设的特解形式得以验证, 即两种情况可以统一在一起, 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而不用考虑p, q是否等于0的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与f ( x) 的第二种形式完美统一在一起, 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性. 重新整理一下, 二元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形式的设立可以归纳如下:

这样在讲解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能力, 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会觉得原来学数学这样有趣, 这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 而数学的发展就是在数学家通过类似的这样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不断发现数学概念、定理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觉出数学的文化底蕴, 以及数学家发现数学定理的艰辛, 那么自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就有了动力与激情, 无意中就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而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毅力等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数课堂融入数学建模思维方法的建议

1. 增强融入意识, 明确主旨

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与现行的数学教学秩序并不矛盾, 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 认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以实际行动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改革气息.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把数学教学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 应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是需要基础 (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的, 缺乏基础的数学应用是脆弱的,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并不是削弱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 也不等同于上“数学模型”或“数学实验”课, 应将教学目标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基础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过程只充当配角作用, 所用的实际背景或应用案例应自然、朴实、简明、扼要.

2. 化整为零, 适时融入

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 根据章节内容尽量选取与课程相适应的案例, 改革“只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融入思想方法”并重的教学模式, 结合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或教材, 在适当环节上插入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案例, 通过“化整为零、适时融入、细水长流”,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 化隐为显, 循序渐进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常常是以隐蔽的形式蕴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中, 这不仅是产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基础, 而且是串联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主线, 在知识体系背后起着“导演”的作用.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把蕴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方法明白地揭示出来,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 难点、重点的突破, 重要定理或公式的应用, 学科知识的交汇处等,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力争和原有教学内容有机衔接, 充分体现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引领作用. 同时, 注意到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融入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必须在基础课程教学时间内可以完成, 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侧重突出建模思想方法的某一个环节, 不必拘泥于体现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即“精心提炼、有意渗透、化隐为显、循序渐进”.

4. 激发情趣, 适度拓展

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教师应结合所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数学问题, 亲自动手进行建模示范, 在学生生活的视野范围内, 针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专业特点, 收集、编制、改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 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适度拓展性, 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合理、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体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总之, 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只有三者和谐同步发展,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 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做一些有效而实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秀兰.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14 (1) .

[2]杨四香.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

篇4: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9月13日下午,AGF亚洲方程式国际公开赛上海站的排位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参加本场比赛的10支车队共20名车手均已准备就绪。

崔岳的杆位一波三折

排位赛分两回合进行。14时整,第一回合排位赛正式开始,代表“中国速递EMS”车队出赛的11号车手张志强和91号车手崔岳以及“上海永久”车队的15号车手张臻东最后离开维修区,而张志强和崔岳仅仅只在赛道上跑了4圈就驶回维修区休息,因为张志强在第3圈就作出1:57,447的单圈最快,而他的老对手崔岳做出的1:58,001只能屈居第二。

根据赛事规则,只有在第一回合排位赛中取得前十名的车手才有资格进入第二回合的较量,这也就大大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

稍事休息,排位赛第二回合15时20分开始。朱胡安率先驶出维修区开始计时,而张臻东、崔岳和张志强依然沉着地排在最后发车。第一个计时圈刚刚开始,崔岳的赛车就在大直道上慢慢停了下来,靠在维修区的围墙边上,裁判、技师忙作一团。几分钟后,崔岳重新启动赛车,并将车驶回维修区,经过技师的重新调整后继续参加比赛,终于在第7个计时圈作出1:57,458的单圈最快成绩,夺取了本场比赛的杆位。

赛后,虽然仲裁认定崔岳将赛车停在赛道边的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危险,但却并没有在成绩上对他作出处罚,只是对其处以人民币2000元的罚款。15号车手张臻东在第7个计时圈作出1:57,526的全场第二快的圈速。排在第三位的11号车手张志强与张臻东的成绩仅仅相差1‰秒。

有趣的是,在排位赛结束后不久,天空就被阴霾所笼罩,空气中仿佛隐隐地散发出火药味儿,真不知决赛会在什么样的天气下举行。到场观众翘首期待比赛开鸣,主看台人满为患,国内赛事罕见的观众热情似乎令每位车手感到更加紧张。

精彩刺激的决赛

AGF亚洲方程式国际公开赛上海站第一回合决赛于9月14日上午11时进行。冠军张臻东;亚军崔岳:季军罗兆峰,这3人都对下午的第二回合决赛充满憧憬。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的存在,他就是第一回合因小小失误而将冠军拱手让出的张志强。第一回合颁奖仪式后,赛会认定张志强“在编队圈结束车辆轧过发车位线”,处30秒罚时,所以张志强跌落第六名,他是第二回合竞争的热门人选。

当日13时,AGF亚洲方程式国际公开赛上海站第二回合决赛准时开始。上赛场的天气相较上午有所好转,温度也有所回升,此时赛道上已经很干燥,所以比赛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按照赛事规则,在第一回合决赛中排在前五名的车手将倒序发车。

比赛开始,朱胡安切线发车守住第一的位置,排在第三位的罗兆峰挤到第二的位置,谢荣键、崔岳、张臻东和张志强也都顺序通过一号弯。而排在队伍最后的“联合利华一清扬”车队的两名车手戴皓然和梁欣荣再次“故伎重演”,自相残杀,与第一回合一样,双双退赛。不知此时车队及车手做何感想。

比赛进行到第3圈,朱胡安依然排在第一位,而张志强此时已经超越到第四位,第一回合幸运得到冠军的张臻东因为赛车轧到草地而跌落到第七位。一圈过后,罗兆峰超过朱胡安升至第一位,张志强超过崔岳排在第三位,崔岳排在第四位。之后,张志强超过朱胡安追到第二位。范高翔此时已从发车时的第十二位发车追到第六位,张臻东排在第七。罗兆峰越跑越快,比赛进入相持阶段,前八位的车手虽然相差不远,但是谁也没有机会超越前车。就在此时,罗兆峰在入弯前犯错了,赛车发生横滑,张志强顺势超越升至第一位,崔岳和朱胡安随后超过了罗兆峰,罗兆峰无奈落到第四,范高翔第五,谢荣键第六,张臻东第七。张志强越跑越快,逐渐拉开与崔岳的距离,两车之前的差距已经到了3.4秒。张臻东在最后时刻终于超过了谢荣键,排到了第六位。

篇5: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一、考点考纲分析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考点知识梳理 ◎

知识结构 质量守 恒定律 与化学

方程式 ⎩⎪⎪⎪⎨⎪⎪⎪⎧ 质量守恒定律 ⎩⎪⎨⎪⎧ 内容 微观解释 验证实验 应用 化学方程式 ⎩⎪⎨⎪⎧ 书写 ⎩⎪⎨⎪⎧ 原则 步骤 意义 考 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如体积等。(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不能(“能”或“不能” 计入“总和”中。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保持不变。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 反应必须在 密闭 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书写原则(1(2 2.书写步骤(1边,中间用短线连接,并在短线上方注明反应条件。(2数相等,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3若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该在该化学式右边注明 “↑”或“↓”;如果反应物也有气体或不溶性固体, 则无须注

明。如:点燃

4P + 5O2 === 2P2O5 124 160 284 4 5 2(1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如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 氧化二磷。

(2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质量比。如:每 124份质量 的磷与 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微:每 4个磷原子与 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三、中招典例分析

例 1(2009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2题下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O 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D.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 +1 变式 1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

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例 2(2011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3题 “ 岩盐之都 ” 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 由 离子(填 “ 分子 ”、“ 原子 ” 或 “ 离子 ” 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高温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2H2O =====2NaOH+H2↑ +X↑,则 X 的化学式为 Cl2 变式 2 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 4+2NO 2===N2+X +2H 2O , 则 X 的化学式为(B A.CO B.CO 2 C.O 2 D.C 例 3(2010·自贡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B A.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 加热 Fe2O3+CO2===2Fe+2CO2 B.甲烷的完全燃烧: 点燃 CH4+2O2===CO2+2H2O C.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CaCO3+H2SO4===CaSO4+H2O +CO2↑ D.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 NaCO3+H2SO4===NaSO4+H2O +CO2↑ 变式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O 2=====点燃 CO 2;(2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H 2+CuO=====△ Cu +H 2O;(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 CaO +CO 2↑;(4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

篇6: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或能量变化。以下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讲解,请考生认真掌握。

一、定义

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也可以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中学化学中的四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所有反应都遵守。能量守恒:所有反应都遵守。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遵守。电荷守恒:离子反应遵守。

二书写原则(从左往右进行)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___ 气态,l___ 液态,S___固态,aq___溶液,由于已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篇7: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考点图解】

【学法透析】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归类

(1)解释现象

例如:某同学在探究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中发现,称得生成的白色氧化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之间存在时大、时小、偶尔相等的现象,于是认为化学反应不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出现的三种情况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MgO)=m(Mg)+m(O2),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要产生白烟,所以,当白色氧化镁被全部收集时,MgO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而当MgO有损失时,收集的MgO的质量会等于或小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

(2)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如:若有a克KClO3与b克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_______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_______克。

分析:KClO3在加热和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成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KC1和MnO2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故答案分别为(a+b-c)、(c-b)。

再如: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中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C和D的质量总和一反应物A和B的质量总和= 1

140g,所以m(B)=140克×4=80克,故答案为80克。7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如:在化学反应2X2+3Y3=2R中,若用X、Y表示R,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

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这个关键进行分析。观察该反应可知:反应前,每2个X2分子含4个X原子,3个Y2分子含6个Y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后生成的2个R分子中也应含4个X原子和6个Y原子,因此R的化学式X2Y3,故本例答案为X2Y3。

(4)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如: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可燃性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

D.只含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则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也不变。从燃烧产物H2O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有机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要通过计算来确定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有机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有机物中所含氢元素质量相等。碳元素质量为4.4g×

212=1.2g,氢元素质量是3.6g×=0.4g,1.2g+0.4g=1.6g<3.2g,故

1844该有机物中还含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3.2g-1.2g-0.4g=1.6g,故本例答案为B。

(5)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与分析

例如: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I:称量镁条,点燃并在上方罩上罩子,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Ⅱ:将盛有二氧化锰的小试管放入装有过氧化氢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Ⅲ:将盛有铁钉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铁钉和硫酸铜溶液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上表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别是:实验I(填“增大”、“减小”或“不变”)_______,实验Ⅱ_______,实验Ⅲ_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_体系中进行。

分析:在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全面考虑,系统分析,既不能漏掉生成物,也不能漏掉反应物,既要能认清反应的过程,又要从整体上把握。答案:(1)增大 减小 不变(2)实验I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还应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实验Ⅱ中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散逸掉的氧气的质量(3)Ⅲ(4)密闭(或封闭)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编造(如编造客观上不存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际上就是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2)书写步骤(以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说明):

①“写”:左边写反应物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

KMnO4-K2MnO4+MnO2+O②“配”:在化学式前添适当的数字,使两边的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③“改”:把“-”改为“=”。2KMnO4=K2MnO4+MnO2+O2

④“注”: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2KMnO4 △ K2MnO4+MnO2+O2

⑤“标”:反无生有标“↑”和“↓”(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就在气体化学式后标“↑”;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就在固体化学式后标“↓”)。2KMnO4 △ K2MnO4+MnO2+O2↑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一般比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用观察法即可配平,而略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则可用奇数

高温Fe2O3+SO2为例说明如下。变偶数法或定“1”顺配法配乎。现以配平FeS2+O2 

(1)奇数变偶数法

第一步,找出在反应式中出现次数最多且原子总数在反应式两边奇偶不等的元素——本例应为O;

第二步,在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前添计量数“2”或“4”等,把奇数变成偶数;

高温2Fe2O3+SO2

FeS2+O2

第三步,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在FeS2前添4,在SO2前添8,在O2前添11,最后把“”改成“=”。

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2)定“1”顺配法

第一步:找出反应式中比较复杂的化学式——本例可定为Fe2O3或FeS2;

第二步:把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定为“1”——本例可把Fe2O3或FeS2前的计量数定为“1”;

第三步: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出现分数添分数——若把Fe2O3前的计量数定为l,则FeS2前添2,SO2前添4,O2前添

1111:2FeS2+O2高温Fe2O3+4SO2; 22

第四步:在反应式两边同时乘以2,并把“-”改为“=”: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提醒:配平复杂化学方程式时往往需要几种方法同时运用。

【名题精讲】

考点1 质量守恒的综合运用

例1 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生成物中水分子数目一定比二氧化碳数目多的是

()

A.C2H4和C3H6

B.C2H2和C3H8

C.C2H6和C2H5OH

D.C2H4和C2H6

【切题技巧】 从表面上看,本题要写出每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通过比较生成物中水分子数目和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得出结论,若这样解题就比较复杂了。其实,本题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反应物中的C、H原子数与生成物中C、H原子数相等就可以了,具体分析如下:A中C2H4→2H2O+2CO2、C3H6→3H2O+3CO2;B中C2H2→H2O+2CO2、C3H8→4H2O+3CO2;C中C2H6→3H2O+2CO2、C2H5OH→3H2O+2CO2;D中C2H4→2H2O+2CO2、C2H6→3H2O+2CO2;很显然,A中两种物质无论以怎样的比混合,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水分子数目与二氧化碳数目相等;B中C2H2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一定比二氧化碳数目少而C3H8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一定比二氧化碳数目多,则其混合物燃烧后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与二氧化碳数目可能多、可能少、也可能相等;用同样的方法分析C和D.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规范解答】 C、D

【借题发挥】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这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质量⑤元素的种类⑥元素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同类拓展】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

A.a/(a+2b)

B.a/2(a+b)

C.a/b

D.a/2b

2.12C和14C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质子相同,中子数不同,已知14CO2与

2CO,”表示14CO2和C反应既可生成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CO,同时CO又可分解得到CO2和C,现将14CO2与碳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最后得到的

混合物含14 C的微粒有

()

A.14CO

2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例2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 C.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12.4g

D.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4.2g

【切题技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B由4g→20g,说明B是生成物,且生成B的质量为16g;C由4.6g→23g,说明C是生成物,且生成C的质量为18.4g;D由1g→4.2g,说明D是生成物,且生成D的质量为3.2g(D错),由此可见,生成物的总质量为16g+18.4g+3.2g=37.6g<50g,故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待测处的质量为50g-37.6g=12.4g;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应为18.4:3.2=23:4。

【规范解答】 B、C

【借题发挥】 在“技法透析”中,我们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了归类整合,一些难度较大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题常常是这些题型的变化、加深或组合,解答时,一般要把复杂的问题分割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各个击破。

【同类拓展】3.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考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3 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两种气体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的验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纯净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题技巧】

(1)要先定物质,再定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则该反应是硫在空气中燃烧;(2)要先定反应,再定物质。联想我们所学的分解反应,有生成两种气体反应是水电解;(3)要看清实质。氢气的验纯实质是收集少量的氢气燃烧;(4)要简单分析。实验室可用三种物质制取氧气,若用双氧水或氯酸钾,则均要加适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该反应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规范解答】(1)S+O2 点燃 SO2(2)2H2O 通电 H2↑+O2.(3)2H2+O2 点燃 2H2O(4)2KMnO4 △ K2MnO4+MnO2+O2↑

【借题发挥】 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犯的错误:(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4)写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如C+O2 燃烧 CO2、2KClO3 MnO2 2KCl+3O2↑;(5)漏标了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同类拓展】 4.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单质和氧化物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固体混合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依照下列化学方程式:

2H2S+SO2=3S↓+2H2O

NaH+H2O=NaOH+H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NH3和N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H2和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题技巧】 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寻找解题规律。第一个反应的规律是:,第二个反应的规律是:氢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碱)和氢气;

【规范解答】 8NH3+6NO2=7N2+12H2O;CaH2+2H2O=Ca(OH)2+2H2↑

【借题发挥】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题型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基本型,取材于教材,如例3。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整合和熟记教材上的反应;第二类是信息给予型,根据信息给予的形式,此类又分为直接提供信息、提供范例型(如例4)、和模型展示型等。不管那种形式,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收集、处理信息,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答题。

【同类拓展】 5.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受热分解时,作出了两种假设;

(1)假设它按KClO3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假设它按CaCO3受热分解的方式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事实上由于FeO被氧化,故FeSO4的分解产物是一种红色固体及两种硫的氧化物,故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CD 4.(1)3Fe+2O2 点燃 Fe3O4

(2)2KMnO4 △ K2MnO4+MnO2+O2↑

(3)2H2O2 MnO2 2H2O+O2↑

(4)2KClO MnO2 32KCl+3O2↑

△5.(1)FeSO4 △ eS+2O2 ↑

(2)FeSO4 △ FeO+SO3↑

篇8:上海高考英语作文讲解

1、你的选择

2、图片的简要,描述

篇9:上海外滩导游词讲解

现为和平饭店南楼,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属边门,19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落成于1908年,因其设计于19,故建筑的门楣上刻有“1906”字样。建筑共6层,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当时,无论从豪华舒适还是规模或建筑高度方面,它都占据了上海第一的位置,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的大楼。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楼屋顶曾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则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人们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眺望上海城市和黄浦江对岸乡村的景象。可惜的是,198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把屋顶花园烧得面目全非。

192月1日至26日,第一届反毒品大会在上海召开,刚落成不久的汇中饭店被选作主会场。1912月29日下午,中国同盟会本部就借汇中饭店召开欢迎孙中山回国大会,孙中山出席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巧合的是,当天上午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

篇10:上海城隍庙导游词讲解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为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谕:“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请命也”,因而,海浜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篇11:上海科技创新方程式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然而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点。

一、审清题意:

审题,理解题意。即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

二、确立未知数:

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若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则找出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分别将它们表示出来;

三、寻找等量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是“等式”是列方程比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等量关系有以下几种:

1、总量相等;2、成倍数相等;3、按公式相等;

小学常用数量关系总结:

【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① 合作行程:速度和×时间=路程和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甲的速度×甲的时间+乙的速度×乙的时间=总路程

(注意:总路程是指已经行走的路程,未走的路程要扣除)

② 追及行程: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路程差

甲的速度×甲的时间-乙的速度×乙的时间=路程差

(注意:路程差是指二者相差的路程,分为先天形成和后天形成两种)

③ 流水行船: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是指船在不受外力影响的作用下,由船本身决定的速度,一般不会改变)

【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① 合作工程: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甲的工作总量+乙的工作总量=总的工作总量

甲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时间+乙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时间=总的工作总量

(注意:总的工作总量是指已经完成的工作,未完成的工作要扣除)

② 追及工程:工作效率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甲的工作总量-乙的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差

甲的工作效率×甲的工作时间-乙的工作效率×乙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注意:工作总量差是指二者相差的工作量,分为先天形成和后天形成两种)

【商品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售价-成本=利润

利润÷成本-利润率

【植树问题】(一)在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间隔数+1。

2、如果植树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段数相等,即:棵数=间隔数。

3、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棵数=间隔数-1。

(二)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间隔数。

(三)在正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则棵数=(每边的棵数-1)×边数。

【鸡兔同笼问题】鸡的头+兔的头=总头数

鸡的脚+兔的脚=总脚数

【图形问题】

图形 周长 面积 体积

正方形 C正=4 a     S正 =a2

长方形  C长=2(a+b)  S长=ab

平行四边形 S平行四边形=ah

三角形 S三角形=ah÷2

梯形  S梯=(a+b)h ÷2

正方体  S正=6a2  V正=a3

长方体  S长=2(ab+ac+bc)  V长=abc

圆柱 S圆柱=2S底+S侧=2πr2+Ch=2πr2+2πrh  V圆柱=S底h=πr2h

圆锥    V圆锥=1/3V圆柱=1/3S底h=1/3πr2h

【基础训练】

(一)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三角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高是6.4厘米,底边长x厘米。

=25.6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分米,它的底面半径是x分米,高是6分米。

= 25.12

3、李娟同学买了2支圆珠笔与3本练习本,共付7.2元,每本练习本X元,每本练习本Y元。

=7.2

4、水果店运来苹果42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箱,装了x箱后还剩下20千克。

=20

5、洗衣机厂今年每日生产洗衣机260台,比去年平均日产量的2.5倍少40台,去年平均日产洗衣机多少台?

解:设                          。

6、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还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解:设                          。

7、两艘货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出发,各往东西方向行驶。甲船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42千米,航行几小时后两轮船相距252千米?

解:设                          。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建筑队修筑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56米,15天完成,实际上每天多修4米,实际用了几天?

2、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一车间调出50人,这时一车间人数是二车间的 ,二车间原有多少人?

3、甲筐苹果的重量是乙筐的3倍。如果从甲筐取出20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就相等。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4、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5、新江县新开通的公共汽车实行两种票制,普通车票每张2元,通票每张5元。有一天售票员统计车票收入时,发现这天共有乘客880人,通票收入比普通车票收入多1740元。问这天购买通票的有多少人?

6、苹果、梨、桔子三种水果共100千克,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桔子的重量比梨的一半少8千克,其中有桔子多少千克?

7、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原打算每天做50个,为了提早10天完成,他把效率提高,每天做75个。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8、 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常见的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走,3.5小时后两人相距38.5千米。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3、两地相距66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4、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相背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5、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城相距77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210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客车、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7、一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两地相距500千米,摩托车上午8点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轿车上午10点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问几点两车可以相遇?

8、两地相距400米,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相距960米,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多少米?

9、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相距630千米的两地同向开出,4.5小时快车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行7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向行驶,4小时后甲车追上乙车,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3小时已驶过中点30千米,此时甲车与乙车还相距6千米,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某地相对开出,经过8小时相遇,已知甲火车每小时行85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240千米,求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13、一只小船要行216千米的路程,逆水航行需要12小时,顺水航行需要9小时,求船速和水速各是多少千米?

14、一只货船顺水行800千米的航程用20小时,已知水速为每小时4千米,如果逆水返回需要多少小时?

15、顺水行船,2小时行36千米,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7千米,求逆水行船返回出发地点要多少小时?

16、两码头相距540千米,一货船顺水行全程需8小时,逆水行全程需要4小时,这货船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17、逆水行船9小时行44千米,已知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问这只船顺水行330千米的路程用多少小时?

18、有甲、乙两只船航行于720千米的江河中,甲船逆水行全程需要36小时,乙船逆水行全程用30小时,甲船顺水行全程用20小时,乙船顺水行全程几小时走完?

19、一只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每小时行48千米,顺水返回,比逆水提前5小时到达。已知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20、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2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共花去了8小时,水速每小时3千米,问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22、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工程问题】

1、师徒两人在15天中共完成465个零件。师傅每天制造18个,师傅每天完成的件数比徒弟多多少个?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具隧道。15天共开凿了2070米,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3、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个隧道。开凿了15天,甲队比乙队少开凿了120米,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4、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个隧道。甲队每天开凿65米,乙队每天开凿73米,铺了多少天后,甲队比乙队少铺120米?

【商品问题】

1、5个足球比5个排球贵62.5元,已知每个排球52.5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2、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3、学校买了18个篮球和20个足球,共付了490元,每个篮球14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平均数问题】

1、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某学校五年级有两个班,半期考试平均分为90分。已知五年一班有45人,平均分89分,五年二班平均分91分,问五年二班有多少人?

【鸡兔同笼问题】

1、王老师圆珠笔和钢笔共买了15支,圆珠笔每支1.5元,钢笔每支4.5元,共花了49.5元,圆珠和钢笔各买了几支?

2、小刚买回8分邮票和4分邮票共100张,共付出6.8元,问,小刚买回这两种邮票个多少张?各付出多少元?

3、鹤龟同池,鹤比龟多12只,鹤龟足共72只,求鹤龟各有多少只?

4、大油瓶每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

5、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2)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图形问题】

1、王大爷准备用400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果长是宽的3倍,这个养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王大爷准备用400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如果长比宽多80米,这个养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3、把一块长31.4厘米,宽20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钢坯熔化后烧铸成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4、某学校有一梯形方队,已知第一排有25人,最后一排有55人,整个方队有400人,问这个反对有多少排?

5、已知一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562平方米,长为25米,宽为13米,求此场、长方体的高为多少米?

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见错例评析

一、把算术解法当作方程解法的错误

例1 两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应从甲袋里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袋?(用方程解)

错解 设应从甲袋里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x=(65-45)÷2, x=20÷2,x=10。

分析 以上计算并无错误,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义和要求。这种解法虽然也含有未知数,但实际上是一种算术方法。纠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数设为x,暂时把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使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处于同等的地位,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样做比起用算术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确解法:设从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

65-x=45+x,65-2x=45,2x=65-45,x=10

答:应从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评点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简易方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有的同学由于受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错误解法。

二、等量关系的错误

例2 学校分苹果,五年级老师分50千克,比四年级老师分的2倍少2千克。四年级老师分多少千克?

错解 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列方程得:

2x+2=50,2x=48,x=24。

分析 本题在列方程时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四年级老师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于五年级老师分的。

正确解法: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

2x-2=50,2x=52,x=26。

答:四年级老师分26千克。

三、单位不统一的错误

例3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下底比上底多0.6分米,求梯形的上底。(用方程解,注: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错解1 设梯形的上底是x分米  (x+x+0.6)×4÷2=24,2x+0.6=12,2x=11.4,x=5.7。

答:梯形的上底是5.7分米。

错解2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

(x+x+0.6)×4÷2=24,2x+0.6=12,

2x=11.4, x=5.7。

答:梯形的上底是5.7厘米。

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统一题中各个量的单位。题中告诉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高是厘米,下底却是分米,如果不加以统一,所列出的就不是等式,也就不能恒等变形。所以我们在列方程时首先要将题中的单位统一起来。

正确解法:0.6分米=6厘米

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

(x+x+6)×4÷2=24,2 x+6=12,

2 x=6,x=3。

答: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

四、设句不写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4粮仓要运进250吨粮食,已经运了8天,每天运进18吨,余下的要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进多少吨?

错解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根据题意列方程:

18×8+4 x=250,144+4 x=250,

4 x=250-144,4 x=106,x=26.5。

答:平均每天运进26.5吨。

分析此题错在所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名称,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数量意义不明确,从而导致错解。正确的应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吨,否则不能认定该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带上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5某站运来3车黄瓜和6车芹菜,共重2 580千克,每车黄瓜重260千克。每车芹菜重多少千克?

错解 设每车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

260×3+6x=2580,780+6x=2 580。

6 x =2580-780,6 x=1800,x =300(千克)。

答:每车芹菜重300千克。

上一篇:银行职员的述职报告的下一篇:金钱与时间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