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2024-04-20

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精选6篇)

篇1: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很多孤独症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不会说话,有时只能像婴儿一样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有的患儿一岁左右有自语现象,只会说少量单音词,无意识的“啊、哇、爸爸、妈妈”等音,过后语音消失。有的患儿在三岁以前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唱儿歌、背诗歌,但是在三岁左右语言开始退化,直至无语。这时,如果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早期语言康复,给予患儿语言刺激,2/3的无语孤独症患儿的语言有可能又开始起步,语言开始向前发展。开始模仿发单音、单词、叠词等,出现延迟模仿的现象。紧接着开始大量仿说。

1、首先对儿童进行模仿训练

1)模仿粗大动作: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模仿训练者触摸身体部位;模仿训练者使用物件做动作;模仿训练者做动物的动作等。这一阶段主要训练患儿的依从性和执行指令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配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这是孤独症儿童走出自闭的第一步。随着儿童模仿能力的提高,可训练连续的两步、三步动作模仿以及听口令做动作。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拍桌子、拍手挥手(象打招呼似的)、握双手、拍腿、摇头、点头、用手把脸捂起来、拍肩膀、跳、抱臂、拍肚子、踏步 伸手敲椅子 插腰拍头 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与强化。

④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2)模仿嘴部动作:有发音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中,大都存在嘴部活动的缺陷,有的不会用嘴呼气(进行吹的活动时漏出口水)、有的不能咧嘴、有的嘴唇合不拢,这些障碍直接影响孩子发音和发音质量。要想让孩子正确说话,必须对他们进行嘴部活动的训练。无语孤独症儿童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只是长期没使用,不灵活、不协调。对他们来说,只有加强嘴部活动练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发音训练。

嘴部动作模仿练习,是模仿练习中比较难的一步。一是他们只看到训练者的动作而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二是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发音器官。训练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孤独症儿童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激发患儿参与的积极性。如呼吸练习,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张合颌关节训练,设计学老虎叫的游戏;设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项技能是发展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所必须改善训练的项目。嘴部动作模仿: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张嘴、伸舌头噘嘴、磕牙齿、吹的动作、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③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④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2、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促进儿童发音模仿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儿童发出某个音节后,立即模仿他刚才发过的音,并且观察他是否对你刚才发出相同的音做出的反应。通常有四种情况:

1、无反应;

2、停止发音,转向其他活动;

3、停止发音,观察对方;

4、停止发音后模仿对方相同的音。第3、4种情况是训练者想得到的结果,尤其是第4种情况。因为可看出儿童对声音的模仿产生了兴趣,儿童愿意跟随训练者发音。这一点非常重要。训练者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让儿童模仿而再次发出相同的音,使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音。

从这以后可让儿童开始模仿一个固定的音,然后转变为另一个音,以至更多的音。在训练中,不要漏过孩子偶然的发音,只要孩子发出声音,就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3、口型和发音训练

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因此在患儿有嘴部动作和一些身体大动作模仿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过度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年龄偏大的患儿,前期训练任务重在口型模仿训练。让儿童与训练者面对面坐着,在确保儿童看着训练者时,训练者用夸大的动作示范发某个单音的口型,让儿童模仿。儿童模仿,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可用手或小棍、木片等之类的物件作辅助协助儿童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训练发“阿姨”的口型,一儿童始终不能把“阿”和“姨”的口型连起来。我就用小棍,当孩子做出“阿”的口型时迅速将小棍放入孩子口中,儿童会条件反射地去咬住小棍,模仿发出近似于“姨”的音,随后拆去辅具,儿童独立发出“阿姨”音。开始儿童可能只有口型模仿,过后就可能同时出现声音,最后可能出现必须看着他人口型才能模仿发出单音、单词、短句。无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的第三阶段,已很不错了,但是要把儿童的模仿性语言发展到有意义的语言,既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表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对年龄偏小的无语孤独症幼儿,重在自然环境中的发音模仿训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使用一些玩具,而这些玩具能发出声音。训练者反复强调某个声音,促使儿童模仿发音。如与儿童一起玩打靶游戏,训练者抠动扳机,同时发出“啪”,“啪啪”声音,协助儿童做“打靶”动作。游戏进行两周后儿童开始出现延迟模仿现象,自玩手枪时发出“啪”音,紧接着出现少量的单音、叠音、双音模仿现象。如玩汽车时模仿发出“嘟嘟”音,玩花生玩具时模仿发出“花生”音。一个月后开始大量仿说双音词、少量三音词。

4、从儿童已会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发音

有些患儿只会说几个词,如“爸爸”、“妈”、“奶”,而且也会应用。让他模仿发b、a、l、m-a音,他就发不出,其他音就更不说了。应从患儿能够发的音入手训练儿童的发音技能,对儿童进行长短音、组合音、声调的训练,同时使用含爆破音的玩具、卡片作为语言训练合音、声调的训练,同时使用含爆破音的玩具、卡片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在认知训练过程中训练儿童发音。先后从六个新音节“棒(bang)”、“葡(pu)”、“马(ma)”、“喇叭(laba)”、“衣(i)”、“菠(bo)”以及ba、ma、a、I的长短音和四声开始。并多用这几个词与训练者进行语言互动。如出示喇叭玩具,问其“这是什么?喇—”该儿童可能会接着说“叭”等。

另外,患儿的注意训练也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这项内容的训练非常重要,他直接涉及到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问题。训练注意,包括目光对视、追视、定位注视、保持注意、变化注意、有意注意。总之,同时无语孤独症患儿,他们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障碍表现不仅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参与程度,训练的接收方式、能力也不同训练者应因人而宜,设计不同的训练情景,使用不同的训练策略,因人而异。有语言自闭症孩子的主动表达训练

如何才能提高孤独症孩子的主动表达能力?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孤独症家长。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所以他不会主动表达。”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想要东西时,就只会拉我的手或拽我的衣服,他不会说出要求。”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语言能力,但你不问他,他就是不主动说任何要求。”……

什么是主动表达?有需求出现时,在别人不提示的情况下,把需求向别人表示出来就是主动表达。

训练孤独症孩子主动表达的方法:

用不同的方式给孩子提问,先训练孩子对提问做出应答的能力。

举个例子:家长拿着饼干向孩子提问“要什么?”有应答能力的孩子回答:“饼干,家长就可以马上把饼干奖励给孩子。

固定一种提问方式孩子学会之后,泛化其它的提问方式。

孩子有了主动应答能力后,就可以教孩子主动提出需求。

当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时,能够主动提出需求:

在孩子看到“饼干”主动想抢的时候,家长就用手挡住饼干不给他,用接话的方式训练孩子表达能力。如,家长问:“要 ?”孩子回答:“饼干”。或者,家长用手挡住饼干时,就用眼睛看着孩子,当孩子主动说出:“饼干”,家长就马上把饼干奖励给孩子。在孩子不能主动表达出“饼干”时,可以辅助孩子说出“饼干”,逐步退缩辅助直到孩子主动表达。

当孩子看到想要的物品,可以主动提出需求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了。

当孩子看不到想要的东西时,能够主动提出需求:

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着自己把“饼干”放到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藏起来。当孩子知道盒子里有他喜欢的东西(饼干)时,就辅助他说出想要的东西“饼干”,然后马上打开盒子,拿出饼干给他做奖励。经过练习孩子看到盒子或书包也可以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逐步把盒子移到离孩子比较远的地方,孩子可以在房间内找得到盒子,当看到盒子时就能够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把盒子放到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放到冰箱里或柜子里。

当孩子完全看不到盒子时,孩子有可能又不能主动提出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做一些运动,当孩子很饿的时候,用示范的方式来辅助孩子说出需求“饼干”,马上就奖励孩子吃饼干。如:在跑步回来很饿的时候,爸爸主动向妈妈提出需求,妈妈就奖励爸爸吃饼干。可以让孩子在一旁观看,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经过多次练习,逐步退缩消失辅助。

使用“不”,主动来表达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回答问题,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主动表达需求时,会减少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的几率。

需求再次出现时,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孩子可以主动提出需求时,就说明孩子具备了主动表达的能力。

训练主动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动机,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如:孩子饿 了,教他说:“饼干”。孩子渴了,教他说:“水”。要外出时,教他说:“衣服、鞋。”等等。利用孩子的仿说能力来训练主动表达也是很好的一种辅助方式。

2、从名词开始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逐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学会使用名词表达需求比较有实用性,会使孩子加深对语言功能性的理解,会使孩子更愿意使用语言来与其他人进行沟通。

3、表达方式除了有语言以外,还有很多辅助性工具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的表 达能力。如:图片、手势、机器等等。不同能力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方式或其他辅助性工具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语言表达能力。但要注意无论选择哪种辅助工具都要伴随语言的存在,这样使用辅助性工具才可以诱导语言的出现。

4、训练中家长要注意强化物的管理与使用。最好随时管理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轻易地让孩子得到,每次奖励给孩子的强化物,量不能过多,每次的强化物不能太单调,让孩子玩够了,吃饱了,强化物失效了,孩子主动表达的欲望就会减少,对孩子主动表达的训练就不会有很好效果。

5、家长要把握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在固定的一种情况下,孩子学会了使用主动语言表达需求后,要泛化多种情况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去交往时,孩子都会使用正确的主动语言来表达需求时才说明这个孩子真正具备了主动语言的表达能力。

气息与口周肌肉的训练

气息的训练:吹纸屑,纸屑由小变大,需要一个过程的。吹蜡烛,由近自远。用吸管吹水,管的直径由粗变细。在此前基础上吹气球。吃气球先放一放,,前边都练好了再练。

压胸每分钟20次,每日2回。仰卧起坐每天20个

短时吸气:把口鼻都捏住,几秒钟后松开,他就会被动的短时吸气,慢慢的就能练深吸气。

搔痒法:给他闹搔痒他,既能处进亲子关系,他笑又能缓解喉部及声带的紧张。

口部肌肉的锻炼:吐水,大量练,把水含嘴里漱口。使劲咕噜。嚼口香糖。吹泡泡糖。按摩口周肌肉

篇2: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

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简单言语指令包括:(1)站起来(2)坐下(3)拍拍手(4)跺跺脚(5)摸摸椅子(6)张开嘴(7)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把门开开

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

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二、发音问题

1、无意义自发发音。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 geyi agou”的音节。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模仿发音。可以用如下10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爸、妈、大、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在这些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1)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2)有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3)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5)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5)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7)言语失用

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被动发音按摩――口舌操――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泛化思维(情景泛化思维)要及时恰当的运用,以使他们能正确理解。

四、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人称代词不用或者混用是经常见到的。为了评价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下简单测试仅供参考: 主试指令提问:

1、这里有三个物品,咱们三个人分,我说,你拿。

(1)这个给我反应(被试反应)

(2)这个给你

反应(被试反应)

(3)这个给他(她)

反应(被试反应)

2、(1)(指被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2)(指主试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 反应(被试反应)

(3)(指第三人的衣服)这件衣服是谁的?反应(被试反应)

生活中可以随时加入人称代词的训练,以上只是一个形式,训练者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改换。

篇3: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一、引言

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 以及基因的病变引起的发展性障碍。其特征表现为: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等, 其中语言发展障碍是他们的最大障碍, 语言能力低下使他们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 缺乏与他人语言沟通的能力, 内心世界无法与他人表白, 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 也严重影响了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 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使其适应主流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具体表现为:少语、不会主动与人交谈、社会语言甚少或无, 听不懂老师的指令, 喜欢重复别人的话 (鹦鹉学舌) , 分不清“你、我、他”, 重复刻板或模仿语言, 无意识的模仿能力很强, 语言音调单一平白, 或出现“自我中心语言”——表现为自言自语、自顾自地尖叫, 有时姿势语言和手势语言也受损。

二、个案简介

东东 (化名) , 男, 四岁半, 入学半年。经过观察, 发现东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语言发展障碍

东东平时很少说话, 只有当他想要某个东西或想做某件事时, 才会发出“嗯嗯”或“咪”的声音。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但“鹦鹉学舌”式的机械重复语言很常见, 发音模糊不清。他不会把语言作为与人交流的工具, 只是模仿别人的语言, 而且对话时不会正视对方, 不会主动与人交流。

2. 行为异常

东东平时总喜欢歪着头, 斜着眼睛看别人。只喜欢吃番茄味的薯片。他对拼图很感兴趣, 被打乱的拼图很快就能将其恢复原状。喜欢听有节奏的音乐, 还会伴着音乐手舞足蹈。

3. 社会交往障碍

东东刚来的时候拒绝任何人的抚摸和拥抱, 缺乏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能力, 对周围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意识, 不会与玩伴建立友谊, 更不会参与集体游戏。

三、测评与分析

为了准确具体地了解东东的现有语言水平和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我们从模仿、语言的认知理解、语言的认知表达、社会交往这四个方面对他的语言水平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评, 并对测评结果作出了如下分析。

1. 语言发展水平低下, 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理解, 表达与交往方面障碍。

(1) 对指令基本不会应答或作出反应, 要在反复提示下才能完成。比如, 听到叫名字没有反应, 要在反复提示下才能完成“起立”、“坐下”等一步指令。 (2) 语言理解能力差, 对单一动作的指令要在提示下完成, 两个以上动作的指令不能完成。比如, “先拍手, 后跺脚”等两部指令, 东东就不能完成。 (3) 自我表达与交往方面的内容基本不会完成。比如东东每次看到其他同伴在玩拼图时, 会一直看着拼图并发出“嗯, 嗯”的声音,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想加入一起玩拼图。

2. 该生视听觉功能正常, 发音器官功能完善。

该生喜欢听有节奏的音乐, 能模仿别人的语言。

3. 该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阶段, 具备语言发展的潜能和基础。

四、训练方法及过程

1. 训练时间

2009年11月-2010年1月

2. 训练地点

南京某儿童潜能发展中心孤独症语训班

3. 训练目标

根据东东存在的问题, 我们制定了四个阶段的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模仿发音 (2009年11月16日—2009年11月30日) , 每天一节课 (30分钟) 。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 所以将模仿作为语言训练的第一步。

(1) 模仿老师发出一些自己已经会发出的简单声音。因为训练的初期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会有反抗的情绪, 训练内容太难, 时间太长会造成孩子厌学, 逃避的心理。训练初期, 建立情感, 稳定情绪最重要。这周主要让东东模仿他经常会发出的一些声音, 如:“嗯”, “咪”, “哟”, “咦”。东东每次听到老师发这些他熟悉的声音, 他就会很高兴并且自己也会把声音发得更大, 好像是和老师比音量。

(2) 接下来, 慢慢地让东东模仿他不熟悉的声音, 如:a, o, e等元音。因为元音是最容易发声的, 它不需要太多的嘴形舌位的配合, 元音在发声过程中其气流也不受阻碍很容易成音。通过这周的训练, 东东会发出a, o, e等元音, ba, ma组合音。

(3) 当孩子能完成元音的发音练习后, 便可以开始向更高级的语言发展了。比如叠音, 叠音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语音都是通过叠音来丰富的 (动物叫声, 汽车鸣笛, “爸爸”、“妈妈”等人称代词) 。这周主要教东东发叠音, 因为东东在上周已经学会发ba, ma组合音, 加上东东有模仿语言的行为。东东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叠音, 刚开始, 东东只会发单音, 叠音发不连贯。这时, 老师先教东东把单音拉长, 当东东学会把单音拉长时, 再慢慢地加一个音, 把单音变成叠音。通过这周的训练, 东东会发出“爸爸”、“妈妈”、“嘟嘟”、“汪汪”等叠音。

第二阶段:语言的认知理解 (2009年12月1日-2009年12月16日) 每天两节课, 每节课30分钟。

当孩子有讲话能力的时候, 我们便可以引导孩子对语言进行赏析了。因为语言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而交流的第一步是要先理解语言的含义, 也就是常说的要明白所说的话的意思。只有当我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 我们才能根据这句话做出相应的回应。这周主要训练东东对一些简单指令的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反应。首先教东东对叫自己名字时有反应。刚开始, 老师叫东东名字时, 他左顾右看。这时, 老师用手固定住东东的身体和头部, 让东东和老师有眼神接触。当东东正确完成时便给他奖励喜欢吃的番茄味薯片。慢慢加入语音, 如:当叫东东名字时, 老师迅速回答“哎”, 刚开始东东会模仿“东东, 哎”。这时老师在他发出“东东”之前迅速捂住东东的嘴巴, 这样东东就只能发出“哎”, 然后奖励。经过反复训练, 东东在听到叫名字时, 会回答“哎”。通过这两周的训练, 东东对一些简单的指令也能作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起立, 坐下, 拍手, 跺脚, 指五官。

第三阶段:语言表达 (2009年12月17日—2009年12月30日) 每天两节课, 每节30分钟。

我们只有建立在对语言的意义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自己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 并且让别人能够理解我们和我们交流。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 实物强化法

实物强化法利用了正强化原理, 所谓正强化原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或刺激的作用下, 某一正确行为发生后, 立即有目的地给予行为者以正强化物。那么, 以后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或刺激下, 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将会提高。我给东东指定的训练内容是: (一) 想要某种东西和想做某件事时要说:“要。”开始时我先问他:“东东, 想要薯片吗?”他也重复我说的话:“东东, 想要薯片吗?”并且发出“嗯, 咪”声。然后我没给他薯片, 重新问他:“东东, 想要薯片吗?‘要’”这次, 我在发指令时, 添加回答“要”并且把音量增大, 让东东把注意力集中在“要”上。当东东发出“要”时就给他薯片。经过反复的训练后, 他能正确回答“要”。 (二) 上课开始时能够跟老师说:“X老师, 你好。”开始时, 我先向他问好:“东东, 你好。”他也重复我的话说:“东东, 你好。”然后我用手指着他说:“东东, 你要说‘黄老师, 你好。’”他试着重复了一遍, 好像理解了我的意思。经过反复训练后, 他的记忆中有了“黄老师, 你好”的印象, 但是他还不会与老师对视, 总是斜着眼睛看其他地方, 头也像拨浪鼓似的摇来摇去, 然后我再强调跟老师问好时眼睛要看着老师, 只靠口头提醒他很难做到, 于是我用薯片强化他, 让他看到薯片时并问他:“想不想要?”他非常清楚地回答:“要。”然后就用薯片强化他, 使他向老师问好的时候要与老师对视。当然, 他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眼睛和头, 我就用双手托住他的脸, 强迫性地使他看着老师并说:“黄老师, 你好。”做得正确就给予口头鼓励:“做得棒!”同时奖励一块薯片。开始的时候他当然是为了想吃薯片才努力, 但是经过反复训练后, 他逐渐习惯了见到老师要问好, 并且知道跟老师问好时应该与老师对视。

(2) 游戏引导法

玩, 是孩子生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 不论是正常的孩子还是有缺陷的孩子, 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每天除了玩, 什么都不用做。所以, 游戏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玩的机会。游戏可以让孤独症儿童在愉悦的、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教师有目的性的语言交往训练, 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语言交往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孩子对这句话所对应的理解, 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受训练。东东开始不会参与集体性的游戏。于是我与东东玩“躲猫猫”、“开汽车”游戏。东东对这样的游戏特别感兴趣, 边玩边大声嬉戏, 还会偶尔叫出“嘟嘟”、“妈妈”等, 非常高兴。

(3) 运动训练法

孤独症儿童要想进行语言训练, 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不可少的, 特别是那些安静的、懒惰型的孤独症就更需要了。运动中能增加肺活量, 促进儿童发音器官的成长, 这是进行语言训练所需要的身体物质基础。运动训练法是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发展的状况, 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生活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训练活动。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是针对那些在前庭觉、本体觉、听觉、视觉及触觉上有问题的孩子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运用一些专门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协调的动作。例如, 通过拍球、抛接球等活动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 同时感觉统合训练还可以矫治儿童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发展障碍及智力发育迟缓等特殊问题。我们的体育课有一项活动是拍皮球, 我发现东东只是喜欢拿着球绕着操场跑圈, 有时会抱着球坐在篮球架下看别的孩子拍球。开始我以为他是不会玩抛接球才抱着球乱跑, 我与他玩过之后才发现他会, 只是不会与人交流表达愿望。于是我又在两人抛接球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位老师, 规则变难了 (东东—我—老师—东东) 。我要求东东抛给我时眼睛要看着我, 仔细听我说“抛给老师”, 反复玩了几次东东就会说“抛给老师”。东东做得非常好, 玩得也很开心。

感觉统合训练法就是用语言或行动鼓励孤独症儿童逐步克服他们在平常教育训练中能力不足, 训练形式枯燥等问题, 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感到愉快。进一步有效地化解他们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

第四阶段:社会交往 (2010年1月1日—2010年1月17日) 每天两节课, 每节30分钟。

(1) 音乐陶冶法

音乐对陶冶孤独症儿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 伴随着轻快、舒缓的音乐有的儿童会拍手说儿歌、会唱几句歌词、会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音乐的陶冶下, 他们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 性情慢慢开朗起来, 从而为进行语言训练奠定基础。东东喜欢听儿歌, 有时边听还边摆动身体。我教给他一首《小手拍拍》的儿歌: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把手伸出来, 把手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 眼睛在哪里, 用手指出来, 用手指出来。东东学得很快, 跟着我反复唱了几遍就能把大意唱出来, 同时还能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经过几次训练, 东东只要看我做动作就能把儿歌唱出来。

五、个案训练的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 东东基本上能完成预定的目标, 测试结果表明东东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1. 发音方面, 能正确清晰地模仿发音并且不需要提示, 能洪亮地叫出“爸爸”、“妈妈”。

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单音和叠音, 如:“要”, “嘟嘟”。

2. 语言理解能力方面, 听到叫名字时有反应。

从只能看懂老师的手势指令到逐渐学习听懂语言指令, 鹦鹉学舌的现象也慢慢减少。能完成一步指令, 如:“起立”, “跺脚”。两部或两部以上指令要在提示下完成, 如:“先拍手, 后跺脚”。

3. 语言表达与交往方面, 从最初的无视他人转变为能主动向老师问好的表现。

如:上课前能主动说:“黄老师, 你好!”在想玩拼图时, 能说“要”。能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喜欢和老师唱儿歌,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

六、结语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定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在有爱心、耐心的前提下一定要有信心。在训练之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起点要低, 从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避免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训练师在训练过程中要设法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 和孩子建立成友情、亲情, 这样孩子才能更愿意配合训练。训练内容应该多样性、灵活性, 避免死板、枯燥, 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

看到东东所取得的进步我感到十分安慰, 同时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特教教师, 我不仅要关心和爱护孤独症儿童, 而且要对特教工作尽职尽责, 因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长期的、艰苦的。有点进步很困难, 退步却很容易, 放松训练就会使他们归回原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 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 迈入新的环境中, 融入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杨霞, 叶蓉.感觉统合训练[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3]赵莎莎.浅谈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J]中山特殊教育学校.

篇4:“有语言”与“无语言”的诉说

正是这样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各个艺术门类如话剧、舞剧、歌剧等很多的艺术家们都就其进行了经典的艺术创作。《雷雨》一打“娘胎”里出来就被排演成话剧,即修成正果。而舞蹈作为一种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门类也曾不止一次地尝试用舞剧的形式来表现《雷雨》。同样是通过舞台行动来展现的艺术种类,一个需要语言和身体行动,一个把语言功能关闭,只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它们之间的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形”与“灵”展示

在话剧雷雨的表现中,无论是哪一代话剧导演都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样虽然可以在形式上此前人稍有突破,或因各自对文本理解有所不同,而在有些人物的情感处理、段落处理上有稍许差异,但都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整个艺术创作完全遵循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法则在舞台上尽可能的真实地、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雷雨》的美体现在它的真实性上,或者说是与文本相一致上,把文本的内容真实地、客观地表现在舞台上。演员真实有机地造每一位剧中角色,使观众感受到好像自己真正地走进了一个复杂的资本家大家族,走进并参与着他们的生活。

舞剧《雷和雨》则是采用现代舞的表现手段,强调形式上的美感。舞剧一开始全场一片漆黑,繁漪、周萍、四凤、周冲、鲁侍萍、周朴园六个人物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听到一声碗碎的声音,六名演员的手开始颤动,这种颤动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这可能是在告诉观众,人物的心灵在颤动,因为舞蹈的表现是人物心灵的外化,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痛楚,折射出每个人心灵都因被压抑已成畸形,这种说明性的、形式化的处理在舞剧《雷和雨》中屡见不鲜。这种形式化的美在于说明性的、形式化的肢体动作体现出的舞台张力,而并不像话剧《雷雨》所表现出的按照文本的逻辑顺序慢慢展开达到剧情的高潮。

话剧语言与肢体语言表述

在话剧版的《雷雨》演出中,演员虽然也在寻求一种舞台化的、艺术化的表演,但是离不开生活的原型,是在生活化的语言、动作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而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艺术门类,他最强调的是身体语言的美感。这种肢体语言要与“常态”有所不同,它是美化了的,艺术化的具有技术性的舞蹈语汇。在《雷雨》一剧中繁漪与周萍曾有一段乱伦的旧情,可周萍又偏偏爱上家中的佣人四凤并且要带四凤出走,在话剧《雷雨》中,这一段繁漪与周萍的一大段对白是非常精彩的。这大段对白体现出了繁漪走向死亡的合理性,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想求得周萍带她走,并甘愿为他做牛做马,她已经抛弃了一个人,一个女人应有的所有自尊与人格,她的语言行动一直是在恳求,透过语言观众甚至能想象到她试图想用身体紧紧地缠住周萍不要他走。可在一翻恳求之后她却从她爱的人口里听到了“我要你死”这四个字,这是多么刺激她的一句话,这段表演会让观众看到心碎。一个女人落到如此地步真的是太可悲了。

而在舞剧《雷和雨》中,编导设置了这样一段双人舞。舞台上的繁漪急速地奔跑追赶周萍,夸张的动作,披散的头发,扭曲的表情,而周萍的动作则是挣脱,只要繁漪碰触到他的身体,他立即就挣脱开跑掉。编导要求饰演周萍的演员在受到碰触和做出反应之间的动作要非常快,舞台调度跑满舞台的各个角落,预示着繁漪已经没有选择,只能竭尽所能地去抓住周萍,哪怕是只从指尖划过。一个为爱情付出全部所有,又为爱情所伤的女人的疯狂与无助,乞求与无视,阻拦与抛弃,两个人之间的纠葛,重复地表现,一次次地加深。舞剧在这段肢体动作的处理上,运用了大量的重复,速度的变化,空间的多重调度,体现了两个人的人物关系。

无论是话剧《雷雨》还是舞剧《雷和雨》在这一段落的处理上都是非常精彩的,一个主要用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一个用身体来传递人物的内心。表现方式虽不相同,但都能强烈地展现出人物的张力与舞台的张力。

创造角色与我想“说”

在话剧《雷雨》中戏剧家们都在遵循曹禺先生的文本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表现的作品与文本十分贴切。但是舞剧版的《雷和雨》则赋予了剧中人物很多编导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在处理周朴园这个人物时,创作者认为周朴园是无辜的,所以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周朴园一个人在中间,其他人围着他用一个手指不停地快速的指点,周朴园在大家的压力下,慢慢地抱着头蹲下去。”创作者认为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周朴园是无辜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认为自己的决策永远是对的,即使是错也是迫于外界压力而非自己。剧中每一个人物都与他有着“深仇大恨”,这种仇恨不是他能左右的。所以编导采用了上述的处理,来体现他的无辜。

在舞剧《雷和雨》的处理上,有很多段落是创作者将个人对文本的主观感受进行夸张地处理,繁漪、侍萍、四凤——女人的灵魂之舞,周冲——热情如阳光之舞,六人群舞——灵魂突破之舞等等,这些都是创作者就《雷雨》来表现她想“说”的话。

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同一部经典作品,不止发生在《雷雨》一部作品上。话剧在人物关系的体现、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更为细腻、真实、自然一些,而舞剧从情感的主观感受上,身体散发出的人物内心情感碰触上带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哪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我们也期待着各种艺术方式,都通过自己独有的艺术媒介传达出更好、更美的《雷雨》。

篇5: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1 语言训练的意义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然而, 遗憾的是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有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 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 有些儿童尽管有少量语言, 却不会运用, 而且经常用词不当, 因此, 无法正确表达语言, 与他人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语言通常被喻为思维的外壳, 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人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传达信息, 通过语言相互交流、增进沟通和学习、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孤独症儿童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部分, 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就一定要了解被训练儿童的各方面的特点, 了解他们的语言状况, 通过家长、班主任老师以及个训老师的相互沟通制定出准确的训练计划、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个别化训练计划的制定的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会影响学生语言训练的效果。训练内容的选择通常依据班主任指定的个别化训练计划, 大多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知识, 服从于培智学校生活化课程的研究;因为训练最终目的是能够让这些不幸的孩子自理、自立、最大限度的融入到社会中。所以以生活化内容为依托, 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障碍程度, 选择不同的选择训练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某学校针对某学生的语言的状况, 选择了与语言相关能力的训练, 共包括6个内容:注视人与物;听从简单指令;动作模仿;交流愿望;借用手势;理解物品的名称。语言相关能力的训练时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只有条件准备的充分, 引导她讲话的可能性才越大。

2 语言训练的方法

2.1 一般的孤独症儿童。

2.1.1通过对孩子正在从事的活动进行描述, 为孩子师范如何运用主动的语言。如当“小明”正在画画时, 您这时可以说:“小明画画, 拿笔画画, 在纸上画画, 画直线...”。这样示范主动语言, 比向孩子提问, 再由孩子回答, 对孤独症儿童更有益。2.1.2在和孤独症孩子进行沟通时, 适当的等待或期待是有用的。您在等待时, 可以通过您的表情, 让孩子知道您在期待着他说些什么或者做什么反应, 一旦他说就给与他强化。您的表情可以包括目光对视;您的头、身体略向孩子靠近;眉毛往上等。2.1.3在您和孤独症孩子沟通时, 运用丰富的手势和激动的、夸张的表情是很有用的。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因素。由于您的活泼或好笑孔乙已引起孩子的注意。加上您利用的视觉方面的线索, 来帮助他理解语言的含义。2.1.4对孤独症孩子说话时, 您的声音、速度、语速要很夸张。2.1.5通常歌曲里, 语句简单, 有重复的词语, 有孩子喜欢的节奏。因此歌曲对刺激孩子的早期语言很有用。给孩子唱歌时, 唱一句, 留下最后一个词不要唱出留给孩子等他说出。2.1.6示范。主动示范孩子应该说的语句。不要等他说错了才纠正, 要说他说错了。2.1.7用简单的语句做示范。在孩子学说话的初期, 尽量不要用太复杂的语句, 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他也更有可能模仿。您所示范的语句应该在您孩子语言相应的水平。2.1.8强化。在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当您的孩子发出任何沟通的声音 (不一定是词汇, 知道是一个有目的的, 有意义的声音, 哪怕是Maaa或Yiiii) , 都要强化。不要不理睬您的孩子的主动沟通, 不管是有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当儿童发出一个沟通的声音或其他沟通行为 (如用手指着东西, 等等) 时, 一定要及时的对他做出反应, 这有利于孩子的说话。

2.2 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

2.2.1做轮流游戏是个很好的交流练习。比如, ;轮流在纸上或黑板上画画、写子等等。开始时训练者和孩子的座位要靠的很近, 手把手的铺助帮助孩子加入游戏, 并对孩子任何有关游戏的动作给与强化。游戏中采用的玩具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2.2.2教孩子打招呼。孤独症孩子一般不主动说“老师好!”也不会挥手说“拜拜”。当您跟他玩玩具时, 您可以向玩具挥挥手, 并说“拜拜”.如和娃娃、动物、朋友、其他人, 您都可以手把手的铺助他, 练习挥手。您铺助他挥手, 并说“再见”。2.2.3指点。孤独症孩子一般不想其他孩子那样, 用手指点一个他想要的或他喜欢的东西。当他们需要某物而又对某物感性趣够不着时, 通常他们会拉着别人的手, 拉您到那个东西的附近, 或将您的手放到那东西旁, 而很少或无指点动作。然而一般孩子就会有指点东西开始与他人的沟通。所以, 当他拉您手时, 您应把您的手挪开, 并同时问他:“什么?”并做出“什么?”的手势, 然后手把手教他做指点东西的手势, 当他指着那个东西时, 您可以随着他走到那个东西的旁边, 在给与相应的帮助, 但是不要让他拉着您。2.2.4有适当的沟通方法替代问题行为或不适当的沟通方法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利用摔东西来告诉您他不要玩了, 不要学习了, 这时您要教他摇头, 用摇头来表示不要。您示范做出摇头, 同时说:“不要”。2.2.5一定要建立交流机会, 如建立一些他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情景, 这是鼓励主动语言的很有效的方法。他必须说话才能得到那个东西。比如吹泡泡, 吹一吹, 然后把瓶子关起来, 给儿童。他因为想要你再吹, 如果他想要你知道他还要, 但是没有说话, 示范“pao”让他模仿。2.2.6增加儿童目光注视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个他想要的东西以前, 先把东西放在您的眼睛附近。

2.3 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

2.3.1增加主动语言:在这个阶段, 训练者的目的不但是教孩子回答问题, 对刺激有反应, 更主要是增加主动语言。如:要求一个物品, 吃饭时给孩子吃一口他喜欢吃的东西。把剩下的他喜欢的东西放在一个离他稍远的地方, 他能看得见。目的是让他说“还要”。他去拿的时候用您的手把东西盖起来。不要和他说话, 而只是看着他, 做出期待着什么的表情, 等待。如果他哭, 还想要, 这时您用一只手把东西提起来, 另外一个手指着那个东西, 同时叫孩子的名字, 让他知道您在等待他的一个反应, 等待。如果他还是不说话, 把东西移到离他稍微近一点的地方, 还在您的手里, 再指那个东西, 提一下下巴, 嘴巴的形状是“yao (要、要、要) , 但是还是不要自己说, 期待着看着孩子, 如果他还是不说话, 继续刚才一样, 但是开始要发出yao的声音。逐渐增加你给的提示, 到你全部示范多一点, 当他终于说出, 再把东西给他一点, 并表扬他。然后再继续 (每次强化的少一点, 多次进行) 。每次都要从最少的铺助开始, 用最期待的表情。2.3.2建立交流机会 (创造情境) 。⑴如果孩子用非语言方式表示他想要喝水, 不要因为他指着杯子就给他。相反把一个盖的紧紧的杯子给他。看着他等待他说话。等他来说要求你打开, 或者他用语言表示请你帮忙打开时才帮助他打开。⑵如果孩子想要画画, 给他纸但不要给他笔。看着他, 并等待。不要问问题 (不要问他, 你需要什么?) 因为目的是提高他的主动语言。如果他不说话, 把他要的东西拿起来给他看, 用视觉铺助, 直到他说了他要的东西, 再给他。⑶吃饭时, 桌子放一只筷子, 或者没有他需要的勺子, 穿衣服时就给他一只袜子等等加强训练。2.3.3促进评论, 表示抗议的能力:这里, 我们的目的是教孩子观察环境里的事情, 并且对这些事情做出相关的评论。先从环境里不平常的事情开始, 这些事可以是自己设的也可以是自然发生的。比如;故意使东西掉下来, 然后同时示范的说:“...掉下来了!”当孩子看着你的时候, 把牛奶放到柜子里 (应该放到厨房或冰箱) , 给他机会评论你的行为, 等他说:“错了”, 如果他不说你就示范说“错了”, 同时你自己摇摇头, 用表情表示这是很好笑的事情。如果孩子想喝牛奶, 或其他的饮料, 你只倒一点点在杯子里, 就给他, 当他看着杯子时, 还用同样的表情提示他说“不够”。学会自己说出“没有了”。2.3.4声音;孤独症经常说话很低, 可以利用玩音量大的玩具来改变。先让孩子大声的说一句, 然后在小说说同一句。你说:“大声一点”给他示范, 然后在示范“小声一点”,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游戏。

2.4 有语言比较好的孤独症儿童 (可以说三个字以上的句子的孩子) 。

2.4.1增加新词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都是学习新的词汇的机会。如做饭、洗碗等都包括生词, 所以你在进行这些活动时, 都让你的孩子与你一起参加, 常常用新的词汇, 给他机会练习这些词。还有家庭以外的活动, 如公园、饭店等, 都是练习新的词语的机会。可以一边走一边指着所看到的东西进行评价。如“我看到了一棵树”。告诉孩子这个词的意思, 多用实例。2.4.2预习练习。在去一个地方之前如公园, 先看一本有关的书, 这样可以先学会书里面的词, 到了公园后就可以用同样的词汇练习。也可以和他讨论所看的东西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然后回到家在看看那本书, 对比一下, 巩固词汇。再换一个人和他练习提问有关词汇的情景, 这样可以不断的强化。2.4.3在随便玩的时候, 可以作一个分类练习游戏, 一个人提出一个类别。比如服装、然后大家来说出与这个分类有关的东西。如裤子、袜子等等。

3 个别化训练

在实习期间我对一名患有孤独症儿童进行了有关语言方面的个别化训练, 针对他的语言特点制定了一套训练计划表。张某某, 8岁, 2003年初经医大二院诊断被确诊为孤独症患儿。有语言但不够主动。刚开始时他针对我的指令十分不能配合, 注意力及反应能力差:注意力分散, 几乎没有有意注意, 即使偶尔能有, 时间也很短暂;有时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吃惊的反应, 对很痛苦的刺激反映不明显, 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行为障碍:表现为多动、爱蹦、经常玩手、晃手、长时间摇摆自己偏爱的物品;情绪较稳定, 喜欢长时间总拿着某件东西;对周围的东西喜欢触摸、闻气味;当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 就伴有哭泣反抗的行为。

3.1 在给她做语言训练的时候, 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手段:

目光接触法:其目的是让她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提高, 能够有目光对视。让她坐在椅子上, 和我面对面坐下, 让她看着我, 只要她能够看到我的眼睛, 就鼓励她, 给予奖励。或者把她喜爱的东西放到她的面前, 让她看着, 并且由近及远移动或左右移动, 同时要求她的目光不要移开。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她有目光接触, 每天早上问好的时候、和告别的时候、或者对她说话时一定要求她和老师有目光对视。口舌的训练:目的是增加口舌肌肉的柔软度, 增强舌头的灵敏度。主要是模仿老师做舌操、口部练习。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来鼓励她开口说话, 如:给她一瓶打不开的水, 让她说“打开”;把食品放在她拿不到的地方, 让她说“拿”。图言配对法:通过让他边看图、边配上相应的语言, 来理解发音。如:认识厕所、吃饭、喝水的图片, 结合生活实际及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对着儿童感兴趣的人物和事物说话, 告诉他:“这是爸爸、这是妈妈”等并用手指给他看。模仿法:做动作给孩子时有目光对视并对她说:喝, 要等鼓励他照着做, 或者指着自己的五官告诉他这是头、这是眼镜等以游戏的形式互动, 并引发孩子发音;也可以学习动物的叫声:“小鸡、小鸡、叽叽叽, 小猫、小猫、喵喵喵等模仿练习。另外, 在与她说话时, 运用丰富的手势、和夸张的表情, 来帮助她理解语言的意义。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 张某某在注意力、听指令、模仿能力、语言方面、沟通交流方面都有了进步。注意力方面, 能够对老师的招呼做出反映, 而且能够有短时间的目光对视, 能够执行简单的指令;行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上课集合、主动站排;语言方面可以模仿简单的舌部、口部运动, 而且有发音的意识, 还能够发出单个的音节如”不、是“;交流沟通方面, 能够在有要求的时候去拉别人, 在提醒下能够向老师问好, 还能够主动亲近其它同学;生活自理方面, 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去厕所、喝水、用手绢擦嘴、收拾书等。

3.2 经验总结。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 我发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3.2.1一定将孩子的行为控制住, 儿童与教师的配合才是做个别语言训练的前提, 任何训练只有在孩子情绪、行为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3.2.2注意训练的步骤一定要明确、有顺序、节奏不宜太快。训练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程度, 计划不能太高, 以免欲速不达。3.2.3语言不能太复杂, 鼓励儿童说话, 并能用愉悦的语调回答, 尽量增加儿童与普通人的交往机会, 而且不能讲”娃娃话“, 一定要清楚完整地讲话, 为儿童提过你用语言的机会, 家长、教师切勿包办代替, 并争取尽量多的机会与儿童交谈。3.2.4在训练过程中, 注意孩子的兴趣, 必要时可以以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的语言。切忌置孩子的兴趣于不管不顾, 那样就会事倍功半, 孩子什么也学不进去了, 一定要有计划的慢慢转移孩子对某种单一事物的依赖。3.2.5家庭训练也十分重要, 尤其是家长更不能溺爱孩子, 学校训练的时间毕竟有限, 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够取得进步。

4 结论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及其表现形式不仅与正常儿童有极大的差别, 就是与听障儿童、智障儿童及其它言语障碍儿童也有很大不一样。因此, 他们的语言训练一方面应遵循正常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借鉴其它残疾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 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 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在我参加语言训练这段时间里, 我个人认为做好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首要一点就和孤独症孩子建立好和谐的关系, 让孩子能够接纳训练者。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之一就是对特定训练者的依赖。曾经, 我在某康复中心就见到过这种现象, 某学生的训练一直由A老师担任, 当他见到B老师来给他上课的时候, 就出现了哭闹的行为。直到经过了几天的磨合, 这个孩子才习惯了B老师来上课。在对孤独症的训练过程中, 如果在训练人员或者对训练环境有所改变的时候, 一定要实现和孩子打好招呼, 让他又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其次,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 切记计划不要定得过高, 训练时一定要有步骤、有节奏。 (步骤要明确, 要有顺序性, 节奏不宜太快) 再次, 训练者注意自己的语言, 不能使用复杂、难懂的语言, 多用口语和贴近生活的语言, 避免使用书面语言。注意训练内容因该有一个的“泛化”的过程。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训练过程中, 注意孩子的兴趣, 必要时可以以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的语言。切忌置孩子的兴趣于不管不顾, 那样就会事倍功半, 孩子什么也学不进去了, 一定要有计划的慢慢转移孩子对某种单一事物的依赖。某个孩子, 只对一种教学软件特别感兴趣, 其它的一概不闻不问, 在某节课时, 我把他喜欢的软件关掉了, 他就什么也不学, 甚至是胡言乱语。后来, 我把他喜欢的软件打开了, 以那个软件作为奖励, 中间穿插一些其它的知识, 他学习的就很好。所以由此我看到了兴趣对他们的重要性。

目前为止, 医学上对孤独症尚未有根治的方法, 然而通过教育及训练, 还是有可能帮助他们克服孤独症障碍, 逐步适应生活及学习的要求。虽然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语言训练的时间很短, 但是我了解这是怎样一个严肃的课题。总之,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个长期的过程, 这期间需要各届的大力配合, 尤其是家长。学校的训练毕竟是有限, 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那些孤独症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争取早日使他们走出孤独。

摘要:在最近50年里, 孤独症的研究、教育与治疗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成为关注的焦点。“孤独症”源自于古希腊语中的“自我”一词, 在有些地区也被称作“自闭症”。它是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 该障碍影响到患儿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从而导致患儿在社会行为、语言交流和学习性活动方面有严重的障碍, 其结果是制约了患儿与亲人之间关系的发展, 使他们难于介入正常生活。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然而, 遗憾的是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有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 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 有些儿童尽管有少量语言, 却不会运用, 而且经常用词不当, 因此, 无法正确表达语言以及与他人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孤独症儿童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部分, 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个长期的过程, 这期间需要各届的大力配合, 尤其是家长。学校的训练毕竟是有限, 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那些孤独症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争取早日使他们走出孤独。

关键词:孤独症,语言,语言训练,语言能力,个别化训练

参考文献

[1]戴淑凤.sos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5, 7.[1]戴淑凤.sos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5, 7.

[2]杨霞, 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1.[2]杨霞, 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1.

[3]张俊芝,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广东省, 2003.[3]张俊芝,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广东省, 2003.

篇6: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语言训练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言障碍,训练策略

患有孤独症智障的儿童不但智力方面有所欠缺, 往往都伴随患有其他疾病, 其中语言方面的障碍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现象。孤独症智障儿童语言障碍使他们不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无法与常人进行正常有效的交流, 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机会, 这样使得其他在各种残疾表现的更为明显, 被社会这个大家庭所排斥在外。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让那些孤独症智障儿童更加自卑, 对生活也没有信心和希望。所以, 对于这些儿童而言, 搞好语言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一、孤独症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表现

很多重度的孤独症智障儿童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有欠缺的地方。他们的发音器官虽然正常, 可是在阅读连续的词语上一般都说不清楚, 只能清晰的发出单个的字词, 对于连续的三个字或者四个字的词语很难说出。在语言方面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存在发展缓慢的缺陷, 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都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正因为这些原因,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掌握的词汇也相对贫乏而且质量不高, 在表达自我意识时语法简单, 很多情况下表意不清。还有另外一个特例的情形, 就是孩子自己想要表达得可以很清楚的表达出来, 说得到也很流畅, 但是要是自己的不想表达的无论如何去加以引导都难以完成, 他们也不会理会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这样的情况是最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

二、孤独症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策略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孤独症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如果得到良好的训练是可以康复的, 这需要家长的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否则孩子最终也会失去康复的可能。

1.利用周边环境激发孩子语言表达的动机

很多孤独症智障儿童对语言学习了无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是说话的动机薄弱, 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兴趣。很多孩子听到别人提出的问题时表现出不理睬, 让人很难了解到他是听到了不理解还是就没有听到问题, 还有个别的孩子即使会说话也不说。所以, 在对于这样的特殊孩子进行训练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 因势利导去激发孩子们的说话动机, 在个别场景下即使我们明白了孩子的意图也先不去满足他们, 刺激他们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更完整, 让学生们确实体会到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比如在用餐的过程中, 我们要求孩子先说出今天所吃的饭菜名称然后再卡是吃饭。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要求孩子必须先说出所要物品的名字然后才可以给他们。只要我们把握好引导的时机, 对孩子在语言训练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语言表达。

2.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强化语言刺激训练

对待孤独症智障儿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实践中的表达经验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 只有多听多看才可以做到多说。语言的表达是随时随地的, 有很多的孩子虽然不喜欢说话, 但是从单字的发音到简单的语言表达是都可以掌握的, 需要的学习过程也不是很长, 这就说明只要对孩子运用正确的语言训练方式, 孤独症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是可以得到良好刺激并最终完全激发出来的, 经过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比如教师与孩子在一起时, 把正在做的工作用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孩子百语言和所做的动作联系在一起, 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 在说的过程中, 用不同的语调表达出名字和动词的区别, 增加动作的强度, 这样就可以给孩子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定的经验了。

3.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语言康复训练

在对孤独症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摸索他们的具体语言张爱表现, 与孩子多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 找到他们心里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 从而生层次的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例如在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可以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做起, 从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周边事物做起。我们在康复训练中就有这样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一个学生平时的话语很少, 但是非常喜欢跑步, 在常规的语言训练中即使教师再引导他们也难以开口, 但是在一个周末, 当所有的孩子都被接走了, 只剩下他自己时, 老师对她说:“今天妈妈有事, 不来接你了。”他却迅速的回答了句:“爸爸呢?”“爸爸也不来了。”就这样, 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从这次以后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会过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完全可以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对于简单的问题也都可以回答出来。

三、孤独症智障儿童语言训练当中的扩展训练

语言的扩展训练主要是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中, 把简单的字连接成词, 再把词语扩展为句子。这样的训练模式对于岁数较小的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十分有效, 比如我们再进认读字词的课程的训练中, 教孩子学习“鞋”字, 老师出示实物“鞋”, 让孩子学会这个字的发音之后, 利用看图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鞋类, 比如皮鞋、拖鞋、凉鞋等, 最后让学生们互相观察周围的同学穿的是什么鞋, 利用语言句子的方式表达出周围的某某同学所穿的鞋子, 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字词,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又增加了运用语言的概念, 从而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 作为特教教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要时刻把握学生语言训练的时机, 有步骤、分阶段地对智障儿童进行交叉训练, 因势利导, 触动他们说话的兴奋点, 使他们逐渐从不愿说到敢说、想说、会说、争先恐后地说, 从而提高口语水平, 补偿他们的语言缺陷。

参考文献

[1]王永红.运用感觉统合疗法开发中度智残儿童学习能力的研究.粤港澳弱智人士康复服务研讨会.

[2]张爱芬.中重度弱智学生体育康复课模式探求.粤港澳弱智人士康复服务研讨会.

[3]协康会.青葱计划.

上一篇:上古天真论读后感下一篇:“漫画”老师作文400字五年级上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