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2024-06-25

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精选6篇)

篇1: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苏教版八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部分)

1.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基础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和概括。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高阶题】(5)“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基础题】(1)《天净沙 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天净沙”是。(2)《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家、家。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高阶题】

(4)全曲表达了旅途中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3分)(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6)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句子是:。(2分)3.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基础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阶题】

(2)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3分)(3)下阕哪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4.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基础题】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2分)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高阶题】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4)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5.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基础题】

(1)标题中的“乐天”是,写出一首他的诗歌《 》(2分)(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高阶题】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基础题】

(1)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2)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和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3)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4)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表达思慕的诗句是:。【高阶题】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6)“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基础题】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和 则有“小李杜”之称。(2)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3)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4)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高阶题】

(6)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第二个表现的是。(7)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8)“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9)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10)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小练习(课内古诗)答案 1.(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D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天冷,声杂,城孤

(6)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7)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其他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想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可以。

2.(1)小令 曲牌名(2)马致远

戏曲

散曲(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表达了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游子心境。

(5)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1)B

(2)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4.(1)C 别号是鉴湖女侠

(2)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3)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4)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5.(1)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等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4)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6.(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6)“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7.(1)杜牧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B

(6)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突出思亲念归。

(7)“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8)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9)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0)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篇2: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三.识字 四.课文 1 人有两个宝 2 升国旗 3 江南 我叫“神舟号” 5 家 6 东方明珠 7 秋姑娘的信 8 看菊花 五.识字 六.课文 9 大海睡了冰花 11 北风和小鱼 12 怀素写字 13 小河与青草 生字表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春笋 2 雨点 3 小池塘春到梅花山 5 草原的早晨 6 蘑菇该奖给谁 7 骑牛比赛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9 吃水不忘挖井人 10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1 奶奶的白发 12 陈毅探母 13 好学的爸爸 四.识字 五.课文 14 鲜花和星星 15 放小鸟 16 这儿真好 17 世界多美呀我叫足球 19 三个小伙伴 20 蚂蚁和蝈蝈 21 古诗两首 22 司马光 23 鲁班和橹板 24 乌鸦喝水 25 咏华山 26 小松鼠找花生果 生字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秋游 2 2008,北京!3 英英学古诗 4 乡下孩子 5 送给盲婆婆的婚姻 6 一抹紫丁香 7 有趣的发现 8 小鹰学飞 9 青蛙看海 10 狼和小羊 11 狐狸和乌鸦 四.识字 五.课文 12 要好好学字来德扁担 14 梅兰芳学艺 15 大禹治水 16 孔繁森 17 登鹳雀楼 18 青松 19 小动物过冬 20 美丽的丹顶鹤 21 水乡歌 22 云房子 23 夕阳真美 生字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古诗两首 2 蚕姑娘 3 月亮湾 4 快乐的节目 5 雨后 6 谁的本领大 7 蜗牛的奖杯 8 狐假虎威 9 母亲的恩情 10 沉香救母

(一)11 沉香救母

(二)12 木兰从军 四.识字 五.课文学棋 14 “黑板”跑了 15 晚上的“太阳” 16 “闪光的金子” 17 歌唱二小放牛郎 18 鸟岛 台湾的蝴蝶谷 20 欢乐的泼水节 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 猴子种果树 23 会走路的树 24 问银河

生字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3 古诗两首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三.课文 5 北大荒的秋天 6 西湖 7 拉萨的天空 四.课文蒲公英 9 三袋麦子 10 哪吒闹海 五.课文 11 第八次 12 卧薪尝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六.课文 “东方之珠” 15 小露珠 16 石榴 七.课文 17 石头书 18 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 八.课文 20 军神 21 掌声 22 奎子 九.课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 24 孙中山破陋习生字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三.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 四.课文 8 蒲公英 9 三袋麦子 10 哪吒闹海 五.课文 11 赶海 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 六.课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 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七.课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虎 19 放飞蜻蜓 八.课文 20 恐龙 21 槐乡五月 22 海底世界 23 日月潭的传说 九.课文 24 寓言两则 25 争论的故事 26 剪枝的学问 生字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老师,您好!2 但愿人长久 3 古诗两首 4 秋天 三.课文 5 天安门广场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7 虎门销烟 四.课文 8 泉城 9 九寨沟 10 田园诗情 11 桂花雨 五.课文 12 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 14 一路花香 六.课文 15 说勤奋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17 维生素C的故事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七.课文 19 诚实与信任 20 珍珠鸟 21 九色鹿 八.课文 22 雾凇 23 春联 24 古诗两首

生字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走,我们去植树 2 第一朵杏花 3 燕子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苹果里的五角星 6 最佳路径 7 人类的老师 四.课文 8 三顾茅庐 9 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五.课文 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 第一次抱母亲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六.课文 15 鸟语 16 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 七.课文 18 特殊的葬礼 19 沙漠中的绿洲 20 云雀的心愿 八.课文 21 古诗两首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3 黄河的主人 生字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师恩难忘 2 陶校长的演讲 3 古诗两首 三.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6 变色龙 7 金蝉脱壳 四.课文 8 成语故事 9 推敲 10 嫦娥奔月 读书莫放“拦路虎” 12 伊索寓言 五.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 六.课文 16 黄山奇松 17 黄果树瀑布 18 莫高窟 七.课文 19 天火之谜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 诺贝尔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八.课文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24 少年王冕 25 黄鹤楼送别 26 清平乐 村居 生字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早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5 梦圆飞天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 克隆之谜 四.课文 8 海伦.凯勒 9 二泉映月郑和远航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 精读与略读 五.课文 13 秦兵马俑 14 埃及的金字塔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六.课文 16 爱如茉莉 17 月光启蒙 1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七.课文 19 谈礼貌 20 七律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 大江保卫战 八.课文 23 古诗两首 24 望月 25 灰椋鸟 26 水 生字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 2 郑成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5 负荆请罪 6 船长 7 爱之链 四.课文 8 小草和大树 9 轮椅上的霍金 10 生命的林子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五.课文 12 姥姥的剪纸 13 牛郎织女 14 安塞腰鼓 六.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 16 草原麋鹿 七.课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 19 钱学森 20 詹天佑 21 鞋匠的儿子 八.课文 22 古诗两首 23 学与问 24 大自然的文字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生字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长江之歌 2 三亚落日 3 烟台的海 4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课文 卢沟桥烽火 6 半截蜡烛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四.课文 8 三打白骨精 9 词两首 10 螳螂捕蝉 11 读书要有选择 五.课文 12 夜晚的实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4 学会合作 六.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 16 最大的麦穗 17 山谷中的谜底

篇3: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一、生命:高中语文课本人文建构的第一个维度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具体阐述:

第一, “生命”作为人文建构第一个维度的原因。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实施生命教育, 是因为语文本身就包含着生命的因素。首先, 语文是人的符号本质的对象化。其次, 从语言学科的现象来看, 顾名思义, 语文的教学对象是语言文字。汉语是一种意合文字, 汉语文化是一种意合文化, 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 在感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离开了体验, 离开了感悟, 就背离了汉语言的特点, 语文学习就不能实现。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要还原她, 走近她, 拥有她, 以人的全部精神去领悟, 全部生命去体验, 全部智慧去整合, 继而形成精神构建、人格构建、生命构建, 使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发展境界。

第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模块的构成有几大关键词, 名列首位的就是“灵魂”。“大而言之, 育人是整个教科书, 也是模块的灵魂。各个专题则是以人文话题领起。”“必修部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立人’, 体现立体感。”[2] (P38) 专题以人文话题统领, 又熔铸着人文精神, 选择重点指向适合高中生成长需要、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持续起着完善人格作用的命题。从这一点来说, 苏教版课本的确是将生命教育放在首位, 一段段, 一篇篇, 生命的钻石在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笔者粗浅地将课文中有此内容的文章分为以下几类:1.珍爱生命;2.磨炼生命;3.善待生命;4.欣赏生命。如“磨炼生命”,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中提醒学生要懂得“直面人生”, 学会在生命屡遭摧残与践踏时, 勇敢地承受苦难, 体会“苦难有非凡的意义, 生命有崛起的尊严“的真义。面对凄冷的风雨, 屈原奔走呼号, “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 “受极刑而无愠色”, 坚强地活下来, “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并以此“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 岂有悔哉”。培根的《论厄运》告诉我们“好的运气令人羡慕, 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超越自然的奇迹, 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诠释了“坚强”的内涵:“人在自然悲剧面前, 应该坚强挺住, 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阅读了这样的文本, 年轻的学生会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自己的人生感悟:人正因历经苦难而让生命坚实丰盈。

第三, 教学设计策略———创设“对话型”课堂, 实现生命成长。笔者认为, “对话型”阅读教学以“课堂”为特殊的空间, 以文本为凭借, 师生均以主体的身份 (师为教的主体, 生为学的主体, 合称为双主体) 参与交谈和交流的一种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 而且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就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间的对话交流而言, 笔者认为可从五个层面进行操作:1.创设情境, 让学生勇于与文本对话;2.课堂提问, 让学生善于与文本对话;3.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于与文本对话;4.学会质疑, 让学生勤于与文本对话。5.适时引导, 让学生精于与文本对话。由上可见, 课堂所展现的精彩瞬间, 正是学生独立的人格, 自由的意志, 丰富的内心世界, 舒展生命的活力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精妙体现, 正是学生细细体会、领略、发掘和创造而产生的人生顿悟。

二、情感:高中语文课本人文建构的第二个维度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阐述:

第一, “情感”作为人文建构第二个维度的原因。语文与其它人文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情感性, 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是实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渠道。语文课程情感育人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课本即作品的阅读欣赏来实现的。语文课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智能教学和情感陶冶的载体。语文有自身的教育内容和规律, 它把汇聚人类情感的经典文本传递给学生。无论是孔子的大同世界还是老子的小国寡民;无论是王摩诘的空灵山水还是沈从文的纯朴人性;无论是王实甫及第中的大团圆还是曹禺雷雨中的大毁灭;无论是陶渊明的平淡恬静还是辛弃疾的愤懑抑郁;无论是冰心的细腻柔婉还是郭沫若的雄浑奔放;无论是鲁迅的冷峻深刻还是余秋雨的戏谑调侃, 都能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独树大旗, 体现了“回归情感世界”的理念, “情感主题”成为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的价值取向。可以这样说,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 无论是优美的短章小诗, 还是严谨的长篇华文, 都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凭借。可分为以下几类:1.至真的亲情;2.至美的爱情;3.至诚的友情;4.其他丰富的情感。如“其他丰富的情感”, 有对人类的悲悯之心, 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对故土“杏花、春雨”的依恋之情, 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对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祝福之情, 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叹息之感;对自身得不到世人理解的失落之情, 对逍遥于“无穷”的憧憬之心;对好友离世的痛彻之情, 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之心;有历史变迁的感慨,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 “不自由, 毋宁死”的悲壮, “昨夜雨疏风骤”的伤感, 仕途坎坷的悲哀, 爱人离去的失意, 春秋代序的怅惘……当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时, 他们也就能建立起健康的道德感与审美感, 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第三, 教学设计策略———创设“体验型”课堂, 让感悟走向深刻。笔者认为, 体验型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学习有帮助, 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故可从以下六个层次进行操作:1.以摹读求体验, 以声品情。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原汁原味地诵读, 力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作品中流露的情感, 以得到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进而感悟人生的价值, 完善自我的价值观。2.以视听求体验, 以画动情。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语文教学中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难以描述的意境等呈现在学生面前, 达到形象、生动、有趣的效果。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以游戏求体验, 以玩促情。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以采取心理游戏的体验方式, 如教学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 就可以设计盲写的体验方式, 这次游戏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使之对残疾人的态度有了深刻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 是懂得了珍爱自己的生

WENJIAOZILIAO

命, 并对给予自己健康的上苍怀有感恩意识。4.以联想求体验, 以想激情。即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 结合文学作品的“空白”艺术进行适当补白, 利用诗歌创作跳跃性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训练, 结合课文某个细节创设情境、链接生活, 让学生在例举中感悟、表达中述情等等。5.以表演求体验, 以演悟情。苏教版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可以采取表演体验的学习方式,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 本身就是莎翁的经典戏剧, 表演性很强。因而表演方式可以说是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6.以思考求体验, 以问引情。设置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辩论中扩展理性思维的空间, 在思考中求得崭新的人生体验, 是体验型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如《十八岁和其他》, 笔者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诸如面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 作者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他的心情?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 谈谈你读书的苦与乐, 想想它们一定对立吗?为什么?这些问题既源于文本, 又链接学生的生活, 促使他们以思考求体验, 得到对亲情的深刻感悟。

三、民族:高中语文课本人文建构的第三个维度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阐述:

第一, “民族”作为人文建构第三个维度的原因。任何个体都从属于他的民族, 其精神气质必须以其民族性为前提。在教育领域, 必须有一个学科承载起完善与提升民族人格这个伟大使命。在所有学科中, 语文的民族性是最强的, 唯有语文能担当起这个任务, 语文也必须担当起这个任务才成其为语文。我们应该把语文定义为一个民族的人学, 让它承载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涵盖本民族的思想内涵。教育成功与否, 应该看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 在我国, 即是否“中国人”。此处, 中国人不仅是国籍概念, 更是民族概念。如果中国的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让自己“中国人”身份鲜明地表露出来, 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语文课程和语文教科书应当有这样的意义。汉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在这条生命的河流中, 我们的生命形态理应是“中国特色”的。

第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民族观念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类内容:1.民族精神。首先要爱国爱家:苏教版必修三的“祖国土”专题系统地传达了这一要求。如祖国北方原本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炫目的光辉, 而在诗人艾青眼中却是一片暗淡的灰黄。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 使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但艾青相信, “只要用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永远不会灭亡”, 浸润着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其次要学习古人的高尚气节和忧国忧民之志。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用文本诠释了古人的气节之美与忧国忧民之志:如屈原的《离骚》书写着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 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 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他诸如辛弃疾以廉颇自比, 表达年纪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文天祥以磁针南指比喻自己国难当头时锐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这些都让缺少阅历的高中生们在狭小的课堂里感受着先祖们的伟大民族精神, 虽不能“行万里路”, 却在“读万卷书”中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2.民族文化。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名家辈出, 佳篇如林, 让学生在诗海词林里漫步, 陶冶性情, 提高精神素养, 拥有审美的享受和再创造的愉悦:“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透着唐代大诗人李白冲天的豪情;“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流出了杜甫隐隐的同情之心;还有宋代著名的诗人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满腔爱国热忱, 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 以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 至今还使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诗人们以其诗心圣情, 演绎着一幕幕活的社会剧, 把他们对现实的感悟, 对社会的困惑, 以诗的形式流出, 让无数的学生来吟咏、享受、审美、想像和再创造, 感悟出古人的智慧和襟怀、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 也让民族文化在语文课本中绽放, 吐露芬芳。

第三, 教学设计策略———创设探究型课堂, 激发民族情感。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体现民族性的文本, 笔者认为创设探究型课堂是一条高效之路。探究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激趣引题, 自学探究。2.解疑引导, 合作探究。3.总结方法, 实践探究。4.激励评价, 深入探究。以第4点而言,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 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 又要得出结论, 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综上, 探究型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 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决定的,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 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 不要设框框捆绑住学生的手脚, 每步探究都应敢于让学生尝试, 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并且持之以恒, 相信必定可以使探究型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以专题版块组元, 以人文话题统领, 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一缕清新之风, 带来生机与活力。笔者才疏学浅, 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课本为主要研究对象, 仅从生命、情感、民族这三个维度探讨其人文建构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 期望借这样一个研究语文课本的新视角和切入点, 探索语文课本的人文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中原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P78.

篇4: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阅读环境;阅读方式

一、小学语文課本阅读量现状

1.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

每一个学生文字语言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学语文阅读开始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好的基础性作用。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精挑细选那些经典的适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优质课文,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来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应该给予充分的保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背诵优秀的文章来提高语文学习能

力。合理的语文阅读量能为小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提供保证,保证小学生学习的记忆储存量以及阅读信息量,同时,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学习中的观察,也可以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帮助,还可以为今后教材的编辑提供借鉴。对于小学生教学来说,课文阅读量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小学语文课本阅读中,还应该穿插一定的教学任务,例如小学生的识字目标,通过语文课本阅读,也有利于小学生其他教学任务的实现。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要求,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况等实际因素,做出具体的研究和改善。

2.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不同的教材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对于小学生语文课本的阅读量都做出了不同的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对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材阅读量的设置过程中,既要穿插合理的识字数量,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还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负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探索。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阅读量的影响,而且是积极方面的影响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对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考查,可以分析某种版本教材的质量。目前,使用量比较广泛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等,课文数依次由低向高排列。出于对教学目的的考虑和编写思想的不同,各种教材中对语文课本阅读的数量安排也不尽相同,用合理数量的课文,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写作能力,这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思考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变化的外在因素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窥视到整个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更迭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都是影响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在因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编写的,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也决定了语文课本阅读量的不同。现代教育和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发展。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就合理体现了新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精神,因此,在语文课本阅读量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增加,注重对小学生阅读量的提高,促进新课标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认字识字等语文知识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向通过语文阅读来实现语言文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效果的内因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解读,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双方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合作,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增加,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适应、一起配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同时也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课本阅读量的完成任务,适当地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中不同文章的教学时间把握、文章难易度的把握等问题,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的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在教材的编制中也要注意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合理的课文数量情况下的教学质量。

3.让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科学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过程中,要注重阅读量的科学合理

化,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确定合适的教材阅读文章,例如文章的难易度、篇幅长度等,都是需要仔细和慎重考虑的。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更加贴近和适合学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做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增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左右。这就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往往满足不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因此,积极合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本阅读量基本上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语文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好的书籍,拓展阅读知识面,弥补课本阅读学习中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氛围的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设立“家庭阅读角”,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还可以优化学校的读书馆等阅读场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可能和方便;还可以在教室里面放置一定量的报纸杂志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2.合理完善阅读内容

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和合理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3.优化课外阅读方式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合适的阅读和学习方式能大大增强阅读和学习的效果。因为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老师加强有效的引导作用,积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式,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课外阅读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亲近阅读,收获成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2]傅淑婷.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互动新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2(4).

篇5: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一年级上册

江南--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古朗月行作者:(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38

小学古诗

一年级下册

村居作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悯农作者:(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锄禾作者:(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 38

小学古诗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江上渔者作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这首语,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咏华山作者: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二年级上册 / 38

小学古诗

静夜思作者: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8

小学古诗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登鹳雀楼作者: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青松作者: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 38

小学古诗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春夜喜雨作者: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春晓作者: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 38

小学古诗

游子吟作者: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忆江南·江南好作者: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 38

小学古诗

三年级上册

山行作者: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枫桥夜泊 作者: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8

小学古诗

夜书所见作者: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

竹石作者: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 38

小学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梅花 作者: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四时田园杂兴·其七作者: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10 / 38

小学古诗

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明作者: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塞下曲 作者:唐代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 38

小学古诗

望庐山瀑布作者: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绝句作者: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38

小学古诗

滁州西涧作者: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

作者: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13 / 38

小学古诗

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望洞庭作者: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38

小学古诗

峨眉山月歌作者: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

风作者: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元日作者: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15 / 38

小学古诗

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江雪作者: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四年级下册

江南春作者: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38

小学古诗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池上作者: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38

小学古诗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小儿垂钓作者: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小池作者: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8

小学古诗

暮江吟作者: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五年级上册

寻隐者不遇作者: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① 寻:寻访。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38

小学古诗

② 不遇:没有见到。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⑤言:回答,说。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⑦处:地方。

所见作者: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①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②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 欲:想要。⑤捕:捉。⑥鸣:叫。⑦立:站立

题秋江独钓图作者:清代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⑪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20 / 38

小学古诗

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扁舟:小船。

⑫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钓鱼用的丝线 ⑬樽(zūn):酒杯。⑭扁舟(piān zhōu):小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⑪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⑫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⑬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⑭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38

小学古诗

⑮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清平乐·村居作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⑪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⑫茅檐:茅屋的屋檐。⑬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⑭翁媪(ǎo):老翁、老妇。⑮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⑱卧:趴。⑯织:编织,指编织鸡笼。⑰无(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五年级下册

游园不值作者: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22 / 38

小学古诗

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⑪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⑫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⑬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8

小学古诗

① 篱:篱笆。②疏疏:稀疏。③径:小路。

④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⑤急走:奔跑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七律·长征

作者;近代 毛泽东 发表时间: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做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24 / 38

小学古诗

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38

小学古诗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清平乐·六盘山

近代 毛泽东 发表时间: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在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望尽。屈指:计算。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 38

小学古诗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27 / 38

小学古诗

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②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③ 毕竟: 到底。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⑤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⑥ 同:相同。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五年级上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 38

小学古诗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杜甫在这首诗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⑪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⑬涕:眼泪。

⑫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⑭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⑮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⑯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⑰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⑱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⑲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示儿作者: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38

小学古诗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4.但:只是。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8.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9.北定:将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13.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大风歌作者:两汉刘邦 / 38

小学古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⑪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⑫ 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⑬ 威:威望,权威。⑭加:施加。

⑮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⑯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⑰守:守护,保卫。⑱四方:指代国家。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 38

小学古诗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⑤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观书有感作者: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 38

小学古诗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哪得:怎么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六年级下册

/ 38

小学古诗

夏日绝句作者: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在乌江岸边自杀。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 38

小学古诗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大醉。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作者: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35 / 38

小学古诗

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③ 西塞山:浙江湖州。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⑦ 不须:不一定要。

石灰吟作者:明代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36 / 38

小学古诗

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墨梅作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37 / 38

小学古诗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马诗作者: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篇6:苏教版八下语文课本

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课前预习

1.quán chōnɡ jǐnɡ 裨 缩 徘 huái 耸 2.(1)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领域。3.(1)亲近阅读 增长 提高 丰富

(2)示例:不管是散步,还是游泳,不管是旅游,还是读书,都使人身心放松。4-5.略

二、课堂练习

1.C 2.(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2)把“改进”改为“提高”。

3.拥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 从不阅读文学作品

4.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5.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6.不能。因为三个加点词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三、巩固拓展

1.(1)参考示例一: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探寻家乡历史文化,这就是我一名文学爱好者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的心愿。

参考示例二:我是青龙河畔一棵小树,渴望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家乡丰饶的土地,汲取家乡的文化乳汁。请允许我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吧!

(2)示例一:追溯青龙源头活水,探寻家乡历史文化。示例二:寻根溯源了解青龙,奋发图强报效家乡。

(3)示例:建议这次活动多走访青龙河沿岸历史悠久的村落,注意收集整理濒于失散的历史资料。建议将这次考察采访的材料整理出版,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她曾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信心。4.四个字,它们竟改变了他的一生。5.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

6.不能,因为“增加”表示数量的增加,“开阔”表示范围的加大,和主语刚好搭配。7.揭示中心。

8.反问 强烈表达出这寥寥数语对达尔科夫一生的巨大作用。二 繁星

一、课前预习

1.nà jì 昧 霎 坠

2.巴金 小说 散文 家 春 秋

3.示例:望着故乡的一切,我就动情地流下眼泪,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老家似的。4.略

5.仙人一般变幻莫测 婴孩一般清新自然 6-7.略

二、课堂练习

l.D 2.D(A项中缺少主语,B项中“一支”与“歌声”无法搭配,C项中“雨露”与“照耀”搭配不当)3.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4.仰望、欲睡、沉睡。

5.一个“看”字,起到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引人注意的作用;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6.“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7.“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是海上观星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巩固拓展

l.(1)B(2)示例:我会选择材料【乙】,因为材料【乙】中的乐刘会不因被困而慌乱,而是根据周围的情形进行判断,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救,充分体现了她珍爱生命的智慧。

(3)示例一:不可以,江中游泳很危险,呵护生命应该从现在做起呀!

示例二:不行吧,到江里游泳不安全,你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呀!2. yǒu jǐ jiǎn yâ qiáo 3.时间顺序 交代了观看海上日出的时间与地点。

4.还写了日出前海面上奇妙的景象,烘托了日出前海上壮观的场面,为下文写日出作铺垫。

5.比喻:如“曙光自然而然地宛如花蕾初绽,如波环散漫,在天空和水上扩展开去。”将“曙光”比作“花蕾”“波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曙光的形态与色彩之美。

拟人:如“随后是无所留恋地将身体一摇,跳出了水面。”这句将太阳人格化,使人感到亲切,“无所留恋”“跳出了水面”写出了日出时充满活力的特点。

6.如动词“拉”“拱”“收”“摇”“跳”等,名词“红点”“金线”“金梳”“金蹄”,不仅写了日出变化之快,也写出色彩之绚丽。三 冰心诗四首

一、课前预习

l. 2.略

3.谢婉莹 散文 小说 诗人 儿童文学 繁星 春水

4.①明亮鲜艳,比喻成功的光彩。②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5.(1)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3)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艺术 工程 历史 7-8.略

二、课堂练习

l.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唱歌是我的心愿。2.(1)(“十七大”)的号召;(2)“研究”与“听取”调换位置

3.因为要将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4.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

5.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的大海,她很孤独,这是思念之泪。6.对母亲的思念之情。7.C 8.B 9.纸船

三、巩固拓展

l.(l)共同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2)示例一:针对的要点: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形式太单一了吧。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他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

示例二:针对的要点:不增加学时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或:不太好。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不能落到实处。

示例三:针对的要点:不设为考试科目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或:不太好吧,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于形式的。

(3)示例一: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示例二: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醇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示例三: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2.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去世的哀悼 3.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4.反复 含蓄地表现了老师已经去世 5.比喻 老师的学生

6.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去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四 安恩和奶牛

一、课前预习

1.D(解析:狗不是反刍动物,不会反刍)

2.“我们”指自己和奶牛。在安恩眼里,奶牛是有灵性的,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反映了她与奶牛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安恩的质朴、善良以及对供应她牛奶的这头奶牛的尊重和爱护之情。点出文章主旨,解开不卖牛的悬疑,巧妙地收束全文。

3.对比 排比 以动衬静,突出了老太太的安闲自在 4.(1)丹麦 诺贝尔文学 漫长的旅途

(2)小说 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的奶牛的感恩、尊重之情 安恩 5-6.略

二、课堂练习’

1.示例:(1)仲老师,您好!今天早上我妈妈突然发病晕倒,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因为我爸爸出差去了,我要在医院照顾妈妈,不能上课。我要请假一天,好吗?(2)爸爸,今天早上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了,邻居已帮助送到医院了。请您安排好工作,早点回来吧。2.B 3.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缘由: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4.“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这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5.C 6.“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

7.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三、巩固拓展

1.(1)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②略(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2)略(围绕班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3.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4.(1)我(燕子)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2)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

5.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己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6.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从前文写 “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代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憾和对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五 古代寓言二则

一、课前预习

1.度 宁 坠 遽契

2.(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2)自己 从(3)到„„去 它(代“量好的尺码”)

3.(1)拿,携带(2)到,等到(3)终于;鞋(4)立即,匆忙;雕刻(5)用、拿(6)到。4.①他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②(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③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6.略

二、课堂练习

1.③②④① 2.D 3.

4.(1)同“座”,座位(2)到„„去(3)到,等到;同“返”,返回(4)迷惑,糊涂(5)立即,匆忙;雕刻 5.“坐”通“座” “反”通“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7.找不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巩固拓展

1.(1)示例:A.桀骜不驯,勇敢机智 B.行侠仗义,有仇必报 C.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D.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坚持写作

(2)略 2.

3.通“悯”,担心、忧虑;生长、发育;拔;告诉;文言人称代词,我;赶去;干枯;不仅,只是。4.D 5.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反而害了它。

6.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7.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8.他的;有人;这(代词);减少;停止;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9.B 10.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

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11.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第一单元检测

1.袤 裨 匿 镌

2.悚-耸 错-措 抱-刨 墨-默 3.①海日生残夜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③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④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4.A 5.①把“成败”改为“成功”,或在句前加上“有没有” ②删去“最多”或“不超过”。

6.①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一样,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

②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7.①示例: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②示例: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8.丹麦 约翰尼斯·延森 《安恩和奶牛》 9.孤独 腼腆羞怯 瘦骨嶙峋 翩然起舞

10.“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反映了她是一位俭朴、贫困但又勤劳活得有尊严的老人。11.依偎 12.略

13.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14.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15.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16.“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17.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

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18.①渡(渡过)②立即,匆忙 19.①他的,指楚人的 ②那,那个 20.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1.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22.(1)回家(2)离开

23.她(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

24.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如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也可);语言中肯,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25.略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一、课前预习

1.徜徉 淼 晦 镂 镌

2.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身临其境 津津有味 悲歌慷慨 油然而生 3.①③②④

4.梦想和理想 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5-6.略

二、课堂练习

1.例句:①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②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中思索。(意思对即可)2.①在“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后加上“举办”。④去掉“多”或“近”。3.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5.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6.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

响之深。7.老师入情入理„„兴趣。国文老师„„更加贴近了。如今„„眼睛。8.略

三、巩固拓展

1.(1)建议:重点突出不良广告对消费者产生的危害;不良广告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2)示例:广告做得好,良心不能少。(3)投诉:XX电视台,我是一位孩子的家长,我家孩子看了你台播出的白酒广告,现在一天到晚闹着要喝,说电视上的小朋友都可以喝。希望你们能和白酒厂沟通更换一下广告片,或者把画面做下处理。如果该广告继续播出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大家都是做父母的,应该相互理解。

2. 3.D 4.比喻 休戚相关

5.①“我”为读书与奶奶发生冲突。

②“我”与妹妹通宵轮流读书。

③下乡期间痴迷读书。

④“我”借了五本书,便要一气读完,百事不管。

6.时间 小学三年级 “文化大革命”时 下乡期间 至今 7.B 七 幼时记趣

一、课前预习

1.浮生六记 沈复 清

2.(1)同“僵”,僵硬;(2)高亢地鸣叫;(3)愉悦,高兴;

(4)碎石;(5)山谷

3.略

4.“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等句。5.示例:纲举目张 昂首阔步 素不相识

6.①因此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②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着。③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掀倒“山”压倒“树”地走过来。7-8.略

二、课堂练习

1.B 2.D(“生命”“思想”“意志”应该与谓语中心词“茁壮”“成熟”“坚强”一一对应)

3.眼力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形容极其细小的东西 暗地里 同“僵”,僵硬 4.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5.青云白鹤 鹤唳云端 6.冲 唳 7.观蚊如鹤

8.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细心观察和奇特的想像

三、巩固拓展

1.答题要点:细节是一些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2.①识辨 ②回答 ③都 ④确实 ⑤除去 ⑥用 3.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牢狱所在的地方。

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儿这虫子就化掉了。4.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5.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八 十三岁的际遇

一、课前预习

1.yâ cháng tián xiã

2.①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②通往幽深之处的曲折小路。

3.(1)比喻(2)比喻(3)排比,比喻(4)拟人 4.作者自己 北大的学习生活 北大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5.(1)①升起 ②涌起(2)①凝聚 ②沉淀 6—7.略

二、课堂练习 1.A 2.(1)崇尚(2)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3.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巨大影响。

4.“我”所向往热爱的北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著名的大学,“我”为之感到骄傲;“我”要在北大学有所成并做出成绩,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5.“涌”字写出作者此时感慨之多之快,自责、愧疚和渴望学习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

6.开始时感到“绝望”是因为400多万册近似天文数字的藏书,展示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我”觉得自己的“誓言”难以实现。后来变得“沉静,愉悦,安详”是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作者觉得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同时也感到了“誓言”的可行性。

7.评价北大对我成长所起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由衷的热爱和赞美。8.略

三、巩固拓展

1.(1)病句: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 修改:删除“大约”或“左右”(2)略

(3)要点:名著等课外书籍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富含人生哲理,阅读这些书籍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应该多读;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谈。

2.苦闷消沉,插班旁听 重返母校,发愤苦读 考上大学,知道真相

3.示例:(1)沉迷网络游戏被开除,让父亲四处求人,他为此感到惭愧和自责;得知能到镇中学旁听,内心十分欣喜。(2)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打动,流下感激的泪,同时也为自己对班主任的误解而感到内疚。4.示例:本文结尾含蓄,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5.示例:班主任是个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对沉迷网络的学生不放弃,讲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师。(分析能结合事例分析即可)6.略 九 伟人细胞

一、课前预习

1.huî xǔ huì cuì jī chī jiáo 2.C 3.(1)居然(2)披露(3)盼望(4)欣赏

4.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但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5—6.略

二、课堂练习

1.这则告示告诉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树,不要带走任何东西。这则告示是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表达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近即可)2.B 3.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4.反衬。显示贾里主动要破书的可贵性格。

5.指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即:“仇人变朋友”、“矮个风度”的失败、“打工计划”的破产。6.要想成为伟人,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意思对即可)7.对,贾里这种行为看似小事,实质上反映出他身上的一种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在目前尚有不少学生缺乏这种意识的环境中,更要大加表扬。

8.略

三、巩固拓展

1.(1)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或:青少年体质下降了。(2)①表层含义是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②深层含义是指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3)示例:①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做祖国合格的建设者;②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2.示例:秦老师让好动的马小跳扮演童话剧中一棵树的角色,并获得成功。3.B 4.他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或“他渴望表达亲情”);生性好动(或:好奇心强,觉得演童话剧有趣)5.李京京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或不好听);想要治一治马小跳的多动症

6.相同:①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②争取机会表现自己(有上进心)。③有执著的精神。④有毅力。⑤天真聪明。(答出两点即可)不同:马小跳较活泼外向;李京京较胆小,性格内向。7.略(说明理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单元检测

1.淼 婵 惆 荟

2.梅须逊雪三分白 海日生残夜 休将白发唱黄鸡 铜雀春深锁二乔 3.D 4.B 5.略(言语得体,指出危害,提出倡议,言之成理,在规定的字数内即可)6.(1)略(可以结合课本选段归纳概括)(2)略(肯定、否定或者一分为二均可,结合作品内容分析)7.③②④①

8.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 《千家诗》 9.对比 10.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1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12.千山鸟飞绝 处处闻啼鸟

13.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14.(1)少年时代(2)青年时期 15.①怀恋 ②向往 ③称羡 ④饱尝 16.C 17.(1)夏日没有劳作,秋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2)空谈阔论结不出殷实的果实,长吁短叹唤不来丰饶的金秋。为了秋日的收获,夏日只有不停地劳作,它是累人的季节。

18.不一致。突出重点不一样,前者承前文,“高谈阔论”“长吁短叹”,皆不足取,该取什么呢?突出“选择”是劳作。后者也承上文,上文强调夏日是“累人的季节”,必须“永无休止的付出”,因为“劳作”是惟一的选择,突出“劳作”。

19.夏日充满了希望,希望秋日的收获,要想秋日能有所收获,夏日必须为之付出,不停地劳作,只有这样,才能有丰饶的金秋。(意思对即可)20.蚊群 二虫 癞蛤蟆

2l.(1)原来是(2)鞭打(3)土山(4)正 22.群鹤舞空图 神游山林图 鞭打蛤蟆图

23.下列答案供参考,其他答案只要意思符合题意,也是对的。

(1)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4.D 25.略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 戏

一、课前预习

1.xǐnɡ háng cuān fú wēn chán 2.B 3.害怕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明亮洁白 回家探望父母 在潮水里搏击嬉戏

4.鲁迅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旧时祭祀土地神之所在 区域名称 5—6.略

二、课堂练习1.D 2.A 3.心理描写 夸张

4.“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5.A C 6. A.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B.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急切)C.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陶醉)7.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三、巩固拓展

1.(1)适度竞争有助于种族的繁衍。(2)竞争能提高自身的能力。2.姿态柔美。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3.表现人们对久享盛誉的艺术家的出场情不自禁爆发的热情。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形容歌声字正腔圆,与珠子似的,故能将无形的歌声比喻为有形的珠子。②梅兰芳的歌声令观众如醉如痴,好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虽然听不见,但很有冲击力,能淹没那股狂暴的掌声,使周围鸦雀无声,让人们沉醉。

5.是为了烘托心情,渲染气氛,表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赢得了观众深深的喜爱。

6.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又能表明梅戏的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十一 端午日

一、课前预习

1.dînɡ zào lâi xuã qiú 蘸 桨 裹 呐 2.(1)B(2)B 3.A 4.(1)沈从文 现 边城 长河 5.略 6.略

二、课堂练习1.C 2.B 3.描述全茶峒人端午日到长潭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 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 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船竞赛的盛况 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4.(1)对端午日的重视。(2)很有分量。5.用虚写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6.略

三、巩固拓展

1.批评许广平的论文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或“好的论文要善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或“不能充分阐明自己观点的不是好论文”)2.(1)平庸鄙俗。(2)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3.描写了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4.①灯数量多、种类丰富。②人多,拥挤不动。5.揭露了旧社会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

6.①场面描写注重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②以叙述为主,详略得当。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一、课前预习

1.捅 粘 阖 祟 扣 渍 烙 疙瘩 2.略

3.当 《运河的桨声》《夏天》《春华》《小荷才露尖尖角》《京门脸子》《柳敬亭说书》《蒲柳人家》等(答出其中三篇即可)。4.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④对偶 5—6.略

二、课堂练习1.C 2.D 3.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

4.“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因而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也吃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样写真实又富有情趣。(意近即可)5.D 6.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的特点。7.略

三、巩固拓展

1.国内粮价可能持续上涨。

2.第一件事是20年前,“我”为刚刚出生的端端踩生;第二件事是20年后,端端的来信坚定了我继续从事教师工作的决心。3.端端之所以考师范当老师,是因为她一直把“我”当作成长的楷模,并从小立志,将来像“我”一样当一名教师。两件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20年前,“我”为一个刚出生的女孩“踩生”,20年后,这个长大了的女孩,又为未老先衰的“我”踩生。“踩生”这个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两个主要事件,也暗示了中心:人是靠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相互鼓励而生存发展的。(意近即可)5.与开头段相照应。用故乡的清纯与朴实,洗去污垢,净化心灵。

6.我认为他仍然选择了从事教师工作,结尾段暗示出:“我”告诉端端,自己在端端的感召下继续选择了教师工作,这个决定使“我”心情格外舒畅,就像战胜了冬天的严寒,走进了绿色的春天一样。(意近即可)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课前预习

1.qī yàn chán quâ qǐ qiïng 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3)端,拿(4)雕花的窗户(5)驾(6)玩弄,欣赏(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好的月光

3.(1)唐 王建(2)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3)艾青

4.①今夕是何年②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③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④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⑤冷露无声湿桂花⑥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5—6.略

二、课堂练习1.B 2.D 3.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5.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月光的意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的祝愿。7.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等。

三、巩固拓展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中学生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高中生阅读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的人数比起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来已有大幅增长,科普类及其他类也呈增长趋势。2.深秋晚景图(意近即可)。

3.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第三单元检测

一、积累运用 1.B 2.尝(赏)接(截)符(副)明(名)3.①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②不知秋思落谁家③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4.(1)第一句后面的“!”改为“。”(2)“勇跃”改为“踊跃”

(3)“气氛非常热烈得很”一句中删掉“非常”或“得很”(4)“精彩纷成”中的“成”改为“呈”(5)“喝采”中的“采”改为“彩”(6)最后一句删掉“通过”或“使” 5.B 6.杯中酒口口香甜

7.(1)我不是令人炫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广阔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大地带来一点亮色。(2)我不是驰骋疆场的骏马,也不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而是沙漠中的骆驼——驮载着探险的人们走向绿洲。

二、阅读分析

8.夜航看戏 月夜归航

9.正面描写: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侧面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0.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描写了船行速度之快。后句不仅描写了船行速度之快,还表现了少年们摇船技艺的精湛。11.急切的心情。既表现了他们对戏子的一些表演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戏子的一些表现赞赏的快乐心情。12.模模糊糊 夜间捕鱼

13.所见:两岸的豆麦;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似乎听到歌吹了。所感:我却还以为船慢。14.“我”心情急切

15.chuî mãnɡ lïnɡ diān bǒ pú fú 16.迷

17.幽深、荡人心魄、清冷、神秘。

18.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

19.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20.(1)去往(2)做宰相(3)罢了(4)保全

21.(1)你在船桨中间困着,没有我你就死了,你怎么能到大梁做宰相?(2)你在船桨中间,那么我不如你;至于安定国家,保全社稷。你和我比,就像那还没睁开眼的小狗罢了。22.有雄才大略,却不懂得尊重他人。23.略 期中试卷(一)1.遐想 荟萃 端详 犀利

2.⑪中庭地白树栖鸦⑫萧萧暮雨子规啼⑬东风不与周郎便⑭潮平两岸阔⑮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每题1分,错一字1分全扣)3.B 4.② 将“首次”移到“航天员”后 ④ 在句末加上“的研究”或“研究”。

5.(1)“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柳色”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惜别之情1分,祝福之意1分)6.(1)赏析丰富语言、认识作品人物等。

(2)浓缩故事情节(1分),点出人物性格(1分),两者要能够对应起来,即情节与作品本选段中折射出的人物性格要一致。(3)探讨情感如沐春风等(能对仗即可)。(4)注意称呼,请求时语气委婉,要有礼貌。7.龙舟赛或赛龙舟。

8.主要是动作描写。作者运用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写出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龙舟赛上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突出了龙舟竞渡的热烈和激动人心。9.提示: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实写和虚写。

10.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意思相近即可。但答案中必须有“母亲”或“妈妈和女儿”“回家”)11.关心女儿(疼爱女儿、关爱女儿、爱护女儿)。细心体贴(周到细致)体贴妈妈(关心妈妈、孝顺妈妈),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聪明善良)12.不好。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

13.不能删。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战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情节,描写人物。14.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游子归家心切,归心似箭,对回家过年的渴盼。(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15.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烘托(突出、强调)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喜悦。(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16.对故乡、亲人的爱 落寞(忧愁,孤单等)温暖(快乐、安逸等)17.从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情感的归宿与依托、思乡与团聚的情怀、过节意识的逐渐淡漠等任意一个角度谈。表述要流畅。18.眼力 原来是 派 违背

19.(1)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2)老虎认为(它的话)是对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20.示例:狐狸,你虽然能够蒙骗百兽一时,但不会一直蒙骗下去的,你最终不会有好下场的。21.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童真童趣等(一点即可)。要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谈,没有经历和体会扣1分。22.略 期中试卷(二)为“接受” ③将“消费者”移至“呼吁良久”前(有其他合理改法也可)5.(1)冰雪融化,土地松软,燕子正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水暖沙温,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十分可爱。(2)反映了诗人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6.(1)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或: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而喜欢看卡通画)(2)开放性试题。

7.着重说明了城市视觉污染的危害。(或:建设美观的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性)8.应从城市色彩、城市建筑(含园林雕塑)、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或“形象面貌”)、居民精神 面貌等几个方面加以预防和治理。

9.不能删。因为句中加了“一定”二字,让读者对“视觉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更明确,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前面所谈的效果就会减弱。(说明:所答理由只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意思相近即可计分)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答要点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1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1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1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1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1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16.盖、造、建造 办、备办 放下,放弃 急忙

17.记(写)下,寡人不贤,喜欢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18.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19.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20.略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一、课前预习

1.yùn niànɡ sǒu 嘹 hâ hōnɡ zhǎ cuì 晕 2.D 3—5.略

二、课堂练习

1.A拟人B比喻C比喻、排比D拟人 2.D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披着蓑戴着笠 4.表现了春雨轻盈、细密的特点

5.写了树叶儿,特点是“绿得发亮”。写了小草,特点是“青得逼你的眼”。6.黄色的光圈 陪衬 不说话,不发出声音

7.A.春雨之多 B.春雨之多、细、亮 C.春雨之轻

8.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9.一点点 10.C 11.比喻、排比 B A C 1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3)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4)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5)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花多,生动而有人情味。

三、巩固拓展

1.相同点:两文都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写春景,如《春天》也同《春》一样,描绘了几幅春景图:春在田畴、春在河畔、春在天空、春在果园。不同点:《春》寓情于景,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蕴含在写景之中;《春天》中除了描写外,还有直接抒情,例如第④段中“热爱春天,播种春天,灌溉春天吧!”

2.“神奇的魔力”:例如上一句所说的“一丝毫不起眼的绿„„荡漾幸福的涟漪”。“生命力”指下面第②③两段所述内容,例如:“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第二问略

4.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抓细微之处写,如:春天是河边柳枝婀娜多姿的倩影。5.略

十五 三 峡

一、课前预习

1.lì zhànɡ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shānɡ yǎn 2.(1)完全没有 同“缺”,空缺(2)到 漫上山陵(3)正午 半夜(4)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5)冲荡 它们,指怪柏 3.水经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 4.略

二、课堂练习

1.(1)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2)重重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3)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4)山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2.(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写水是按照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来安排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拓展

1.(1)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2)略(可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可从人力的伟大等角度谈)2.(1)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下江陵》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其余作品可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过的书籍中说,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长江之歌”解说词的有关部分等。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去进一步寻找有关文章来阅读。3.(1)的确,实在(2)寂静(3)连续(4)快

4.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6.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十六 济南的冬天

一、课前预习

1.jǐ qí jì zhù zǎo chãnɡ 2.C A B 3.(1)C A(2)B(3)B 4—5.略

二、课堂练习1.A 2.A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4.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5.D 6.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 7.D 8.A 9.B

三、巩固拓展 1.D 2.听 视 触 雾 树 人 3.略

4.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 5.北国的冬本是 下雪的 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意思对即可)6.本文主要赞扬了冬雨,冬雨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赞扬冬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济南的冬天》则通过写济南“温晴”的特征,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之情。十七 夏

一、课前预习

1.宰 贮 迸 憾 致 礴

2.(1)草木茂盛(2)柔美 躲藏(3)秀美 逐渐形成 向上升起(4)红 最终,最后 3—5.略

二、课堂练习1.C 2.A 3.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4.匍匐 蒸腾

5.示例: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6.那泛着红晕的番茄,那挂在枝头的葡萄

7.这是一句带哲理性的话,写出了夏季在一年四季中的地位,这也是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8.拟人,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瓜秧的腰肢抖动,把它们的“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出来。

9.一是从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白天劳动时想着快割、快打,半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二是写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给秋苗追肥、浇水。

三、巩固拓展 1—2.略 3.biāo rú

4.文中指事情的严肃性。

5.路边盼信 撕通知书(意思对即可)6.描写了八月的阳光,突出天气酷热,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

8.可从两方面理解:“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9.略 第四单元检测 1.黛 曼 潜

2.棉—绵 应—映 偏—扁 踢—剔

3.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 ③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 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①ACDB ②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美好前景 ③略 5.略

6.(1)秋日的山多么明丽,秋日的水多么纯净。经历了一夜的霜染,山树愈见深红,而林间那一簇一簇的浅黄色,清淡高雅,令人赏心悦目。

(2)同:都由对秋景的赞美转入对人品和人生的感悟。异:前者重在抒写冲天豪情和远大志向,后者重在抒发对教人轻浮若狂的繁华浓艳的鄙弃和对清澈入骨、思想澄净的君子风度的追求。7.D 8.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9.A 10.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11.“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突出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

12.因为麦子打完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3.这句话有衬托(或对比)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文中引用的话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

14.因为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16.以梅比喻,表现了山中教师真诚质朴,热爱生活,不怕艰苦寂寞,献身山区的教育事业,追求美好幸福的未来。

17.春风如约而来,实践它唤醒百花的诺言;春天带来了雨水和温暖,和善地对待所有新的生命;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激之情。18.用少女穿着的单薄反映她们迎接春天的热情。《春》中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一句。19.①同“缺” ②冲荡

20.①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②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2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翻译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22.按照先夏再春冬再秋的顺序写水。这是根据水势大小给人们不同的美感而精心安排的。夏水最盛,给人凶险迅疾感;春冬水势减弱,尽现水之灵气,给人以清秀美;秋天则枯水“空谷”,猿声能“哀转久绝”,给人以悲凉感。23—24.略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一、课前预习

1.cāo jī hâ qí dǎo xiã zhuì jiànɡ xiâ

2.(1)心不在焉(2)不折不扣(3)一劳永逸(4)默默无闻(5)窃窃私语(6)天高地厚 3.(1)指天文学。这是采用比喻的说法,既形象生动,又紧承上句。

(2)交代了伽利略学医的原因,照应开头。

(3)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莱特兄弟见飞鸟而最终发明了飞机,等等。4—5.略

二、课堂练习1.B 2.②⑥③①⑤④ 3.① qí ② dī ③ bï 4.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5.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表现了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考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6.不能,“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7.指微小摆动的等时性

8.例如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的飞行等,言之成理即可。9.从上文可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问题,并用实验来检验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三、巩固拓展

1.(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促进各地区的交流。

2.第一篇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篇侧重于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3.意指阿基米德利用自己的智慧换得了叙拉古斯城三年的存在。(意近即可)4.表明自己热爱科学,为科学奋斗之心永不会变。5.表现了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6.他们都视科学为自己的最爱及最终追求。(意近即可)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课前预习

1.yuān qiâ 蒂 汲 孜孜

2.(1)比喻根基深厚稳固,不容易动摇。(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以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坚持做一件事情。

(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3.然而 即便 也 相反 往往 甚至 逐渐

4.答案示例: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知道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要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要探求新的思路;还要锲而不舍地去做。5—6.略

二、课堂练习1.B 2.B 3.找到一个正确答案,人们就容易止步不前,从而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4.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5.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6.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7.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8.提示: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具体事例略。

9.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三、巩固拓展

1.举行写字比赛;举办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书法展,同时也请社会上的书法名家到学校搞书法展览;组织学生在校内或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写春联活动。

2.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字。中国有句古活“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3.① kuànɡ ② ào 4.种上庄稼 用美德

5.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6.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7.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谷子。

8.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9.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它。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一、课前预习

1.shuî mî zhuï bï mî ɡã xuàn zài 2.溶—熔 绚—炫 砾—烁 崖—涯

3.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4.(1)不能。“至少”在这里表示最低是三千摄氏度,还可能远远超过三千摄氏度。去掉后表示仅有三千摄氏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绝大多数”在这里表示很大部分是恒星,但也有极少部分不是恒星。去掉后表示我们看得见的星星都是恒星,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6.略

二、课堂练习

1.(1)老师,也许是我记错了,我记得都德好像是法国作家。

(2)我的发言权当抛砖引玉,谢谢大家。或:我的话说完了,请多指教。(注意语言的得体,第一句要委婉,第二句要客气,有礼貌)2.D 3.广漠 4.B 5.“至少”说明三千摄氏度是最低限度,而“左右”说明比三千摄氏度可能高、可能低,二者表示的范围不一样,所以不能换。6.小星星

7.①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 ②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8.D

三、巩固拓展 1.总—分—总

2.木星能够自己发光。木星释放的热能是其从太阳处吸收的热能的2.7倍,说明其内部存在内热源。3.特别 大大 4.是指木星的卫星。

5.(1)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木星体积和质量特别大。(2)打比方,说明木星的卫星多。6.D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一、课前预习

1.(1)huì(2)ránɡ(3)fàn(4)yí(5)qū qiâ(6)lǚ

2.(1)遮盖(2)年成(3)嫌,担心(4)所以(5)赠给(6)走,踩踏

3.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子方虫正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应运而生迅速消灭了它,年成因此而获得了大丰收。4.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5—6.略

二、课堂练习

1.(1)将“经常”移到“出现”前。

(2)在“朴素”后面加“的品质”,或将第二个“而”改为“和”或“与”。2.今年国内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3.《梦溪笔谈》 沈括 存中 北宋 4.①遮盖 ②全,都 ③十天 ④庄稼丰收

5.①语气助词,无义,可不译。②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6.围绕子方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7.①子方皆尽 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8.①铺、排 ②遵照 ③因为

9.①正在建造的木塔 ②他的,指匠师的 ③他的,指喻皓的 ④这,指解决塔动的问题 或 固塔这件事 10.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11.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三、巩固拓展

1.(活动一)只要是平时观察到的环境污染的情景即可。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撒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变得污浊不堪;镜头二:学校旁边的菜场,到处是废弃的塑料袋与垃圾,连空气里也弥漫着各种“怪味”。

(活动二)示例: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活动三)只要办法可行,且叙述清晰即可。2.C 3.李惠让相争的两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4.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5.提示: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遇事要善于动脑筋。第五单元检测

1.帙 赫赫 蒂 锲

2.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3.A 4.D 5.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减少。

6.绿色技术;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7.是指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食品。

8.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很快。

9.目前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而绿色能源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10.(1)无污染(2)指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没有暴力、凶杀、色情等危害内容。11.选文第一段 或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摆事实(例证法)12.真理常常在你身边,存在于一些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 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思考,有探求真理的勇气 13.问号是:美国的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放洗澡水时,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叹号是:经过研究,得出了结论,找到了真理——这种漩涡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不会形成漩涡。

14.见到一点苗头就能见到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只要意思对即可)15.紧跟 一起 转头看,看见 注视的样子 闭眼 神情、态度 屁股 大腿 16.(1)绑,捆绑(2)跑,逃跑(3)善于,擅长

17.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

18.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并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19.(1)以舟载民(2)聚其里人饲之

20.略(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行壮举,要求答到两点,只要答出大意即可。示例:有勇有谋.既健且勇;体恤民情,仗义疏财)21.略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一、课前预习1.piāo miǎo xián 2.①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②不很、不太的意思。3.(1)浅浅(2)珍奇

4.(1)想像。因为所想内容是不存在的。(2)联想。因为本题由一物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物。5.郭开贞 《女神》 《星空》 《屈原》 6.(1)√(2)√(3)×(4)√(5)× 7.B 8—9.略

二、课堂练习1.D 2.修改一:在“运动不足”后加“问题”;修改二:把“收到”改为“达到”或“实现”。3.《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郭开贞 四川 《女神》 《星空》

4.不行,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5.对读者说。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与“不信”相呼应。6.作者想像中: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神话传说中: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美的追寻,反衬出诗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7.诗人用天上街市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丑恶,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的追求。8.黑暗的旧社会。9.B 10—11.略

三、巩固拓展

1.示例:所有的年龄都美好,因为生命意味着拥有 2.叙事诗 3.wâi zōnɡ rǔ

4.拟人,如“微风与牧人们耳语”。5.C 6.排比、反复 四节诗中都有“那、那一„„该不是„„” 7.①一溜金黄 一团火红 一片雪白 一块绛紫 ②骆驼 骏马 羊群 乳牛 ③奋鬃长鸣 腾空跃起

④摇着 缓行 长鸣 跃过 挨挤 追逐 嬉游 吊着 走进 ⑤起伏的沙梁 积雪的山峰 牧草肥美的湖滨 新圈棚 8.代 第二人称 读者

9.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晚霞的赞美及对草原牧民幸福生活的赞叹之情。二十三 七颗钻石

一、课前预习1.涸 澈 瞬 唾 2.略

3.(1)表现了时间很久远。(2)说明了小姑娘非常孝顺。

4.俄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意近即可)6.略 7.D 8.“七颗钻石”象征着小姑娘晶莹剔透的爱心。9—10.略

二、课堂练习1. C 2.(1)删掉句②(2)句①中“一次”移到“有意义”之前。句③“想到”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在“我们班”后面加上“的”。句⑤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句⑥删掉“精疲力竭,”或“,疲惫不堪”。3.tiǎn hã 4.①(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②清而透明。5.干涸 干枯 焦渴

6.地球上旱灾非常严重,水对每个生命的重要意义。

7.第二次:当小姑娘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满满的。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银的。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变成了金的。

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 8.略

9.小姑娘有一颗比金子、钻石更宝贵的爱心,这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

三、巩固拓展

1.提示:可以从成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或成功后应如何珍惜等方面来谈。2.zhîu zhuàn 3.①忧伤,愁闷。②人家和住户很少。4.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5.原因:他通过学哲学觉得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意图:为小说后面写年轻人真正明白人生意义作反衬。

6.例如:第八段“再死也不迟”与第四段照应。第十段“你不是一直要死吗”与第八、九段照应。第九段“一天天推迟死期”与第四段照应。第十二段“他决定不死了”与第四段照应。第十三段“他又开始画画了,画得非常好”与第三段照应。„„ 7.A 8.情节构思曲折又浪漫神奇,很巧妙地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人公的思想发展过程服务。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一、课前预习

1.(1)wâi(2)shuî(3)xù(4)châ(5)yì(6)xián(7)chïu(8)lì(9)wǎn 2.(1)精美绝伦(2)无忧无虑(3)五彩缤纷(4)近在咫尺 3.(1)蔚蓝 光明 青春 幸福(2)年轻 快乐 幸福(3)飘动 潺潺 倾诉 无比(4)爽朗 愉快 神仙 4.D 5.应该是光明、青春、幸福、自由的王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具有象征意味,是充满幸福与爱情的海。6.点明是想像中的情景,非实写;它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表明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与追求。7.鸟在天空为船护航,船在珍珠般的浪花和各种花瓣簇拥下自在飘荡。

8.“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栗起来”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尤其“情不自禁”表明海洋也被我们所吟诵的诗深深打动了。这里显出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9.头顶上是云海碧空,因为太阳在那里。作者采用了想像,表明船儿处在一个上下左右都是蔚蓝的美妙王国之中了。

二、课堂练习1.A 2.D(A词序不当,应为先“发现”后“解决”;B缺主语,删去“经过”或“使”;C项“过分”与“溺爱”重复,删去“过分”)3.

4.①毫不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②飘舞着落下来。5.大海上见到的神奇世界。

6.小船 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7.形和质 色 味 白玫瑰花和铃兰花 长翼的鸟儿 8.不是。思游万仞,想像无限,完全是意念所操纵。9.“她”指大海,是海之神,爱之神。蔚蓝的王国。

10.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船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地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11.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可爱,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和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三、巩固拓展 1.D 2.

3.①像蚯蚓爬行那样动。②扔在一旁不管。③本意是盘旋,这里形容树的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4.纤弱(纤细、纤柔、轻柔)刚强(坚韧、勇敢、坚强)5.若用“白蝴蝶”就不能体现出作者那种怜悯、同情、喜爱的感情。6.寻觅春光之美。(或寻觅阳光下的自由翱翔,或寻觅火、热、光明、生命)7.①暗示白蝴蝶命运的变化(或烘托白蝴蝶的形象);②间接表现“我”情感的变化。

8.①这是抒写“我”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表达了对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依恋,对春日生命复苏的赞叹。②略(感叹话语要体现出怜悯、失落和依恋的矛盾情感)9.怜悯(同情)→喜悦→关切(自责)→赞叹→失落(怅悯)10.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的勇敢。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一、课前预习1. 2—3.略

4.①狐假虎威 不假思索 假公济私 假:借。②虚情假义 假仁假义 假模假样 假: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5.(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2)病重到无法用药物救治的地步,比喻人或事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3)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4)(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

6.《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安徒生 丹麦 童话作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7.(1)骗钱。迎合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抓住人们的虚荣心理。(2)喜欢穿新衣。夸张。愚蠢,昏庸。(3)不一样。大臣为保官,百姓为保命。(4)小孩子天真无邪,没私心,无顾忌。(5)略 8—9.略

二、课堂练习1.D 2.C 3.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愚蠢的、不聪明的。

4.表示孩子还没有受社会坏风气的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5.括号内均填感叹号。6.C 7.虚伪,愚蠢。(意思相近也可)8.D 9.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0.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表现皇帝的虚伪和愚蠢。11.略(要有合理的想像,能用上夸张的手法更好)12.心理

13.怕被说成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而丢官。14.虚伪透顶,怕人家说他不配当皇帝。15.反问 恐惧 骄横 16.D 17.写皇帝在随员的陪同下亲自看织布,皇帝由内心恐惧到嘴上叫好,揭露出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

三、巩固拓展

1.甲同学的观点,实际上是要学会取舍;乙同学的观点,实际上是要学会在吸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无论赞同或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 │ │ 最初的愿望 │ 最后的结局 │ ├───────┼──────────────┼────────────────────┤ │ │ │它落在屋顶的水笕里去了,在一个鸽子的嗉囊│ │第一粒豆子 │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 │ │ │ │ │里躺下来 │ ├───────┼──────────────┼────────────────────┤ │ │ │落到水沟里去了,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 │第二粒豆子 │我将直接飞进太阳 │ │ │ │ │而且胀大得相当可观 │ ├───────┼──────────────┼────────────────────┤ │ │我们到了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 │ │第三、四粒豆子│ │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 │ │ │方睡 │ │ ├───────┼──────────────┼────────────────────┤ │第五粒豆子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它长得枝叶茂盛 │ └───────┴──────────────┴────────────────────┘ 3.D 4.指小姑娘。

5.(1)小姑娘的姐姐已经死了。(2)豌豆发芽开花给小姑娘带来了愉快和生机。6.C 7.第五颗豆子虽然飞进了长满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但它顽强的生命力给一个生重病的小姑娘带来了生机,这是最值得称赞的。第六单元检测

一、积累运用

1.纶—伦 复—覆 壁—碧 腹—腑 2.C 3.B 4.B 5.(1)款收到照办敏(2)要购买一台价格5000元左右的23寸索尼彩电,有货吗?务请帮忙买到。

二、阅读理解 6.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 7.C 8.D 9.①②③④ 10.B 11.B 12.B 13.D 14.C 15.D 16.第一节是实写,其余三节是虚写。

17.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想到街灯,进而想到美丽的街市,再仔细想像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由街市到人,想像牛郎织女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18.既是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坚信不疑的态度,又是对理想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向往。19.B 20.①在餐馆,女侍把鱼汤洒在“我”的皮包上,“我”很生气,女儿却原谅了她。③女儿在为顾客倒酒时,不小心把酒倒在了顾客的衣裙上,却得到了她的原谅和安慰。

21.A处示例:“阴霾”原指空气浑浊,这里形容脸色阴沉,写出了“我”此时的愤怒和不满。B处示例:这句话通过对女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形象传神地描绘出女儿急于保护女侍的迫切心情和真诚态度,表现了女儿善良、宽容的品质。22.示例:感觉压在心头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心中涌动着对她的感激,我明白,生活中也要学会原谅他人。

23.示例:听到女儿的经历,“我”被陌生人对女儿的原谅深深打动了;为女儿能有这样一份原谅别人的爱心而欣慰;为自己差点伤害了那位女侍而愧疚。

24.示例一:对比的写法。如文中“我”和女儿对待女侍态度的对比、“我”前后情绪变化的对比等,更好地体现了原谅之美。示例二: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女儿两次被他人原谅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更好地突出原谅之美,更为真切感人。示例三:设置悬念。文章第④段写女儿眼中闪着泪光,为文章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女儿叙说得到原谅的故事,使文章情节跌宕,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5.示例一:原谅是一种美德,原谅他人的人,舍弃了个人的私利,获得的是他人的尊重。示例二:原谅是一种境界,原谅他人的人,驱逐了心头的阴影,收获的是灵魂的净化。26.鼓励孩子,严格要求孩子。27.焦急等待 28.C D 29.D 30.B 31.受到这两种态度中的任何一种的负面影响 32.满怀信心 紧张 失望 感到 幸运

三、作文 33.略 期末试卷(一)1.经典 开阔 桥梁 2.略 3.B 4.① 在“文学名著”后加上“的活动”;② 删去“使”。5.江枫渔火 寒山寺 夜半传来的钟声 幽静 愁

6.略(推荐理由应结合文学名著的具体内容,从内容、主题、人物、写作手法、阅读启示等任意一个方面去写)7.(1)将硫黄撒进大气层(2)在地球轨道安装透镜(3)以“太空盾”遮挡阳光(4)把二氧化碳埋进海底 8.硫黄在大气中扩散会提高地球对太阳光的反射率。硫黄所发挥的作用类似于在空气中设置无数“小镜子”,使一些阳光无法到达地面,从而产生为地球总体降温的效果。(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9.比较说明每个小镜子重量非常轻。(说清作用即可)10.保护地球环境,从节约资源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少开汽车,多用节能产品和节制使用空调„„(意对即可)11.想让父亲充分感受儿子出息带来的“虚荣”。

12.父亲取钱的前后过程犹如登上人生的舞台给别人表演的过程,半生的谦卑,受人鄙视,如今终于扬眉吐气了,儿子的出息给自己带来了无上荣光,这正是自己想要的,当然要“浓墨重彩”。

13.不了解。儿子认为在汇款单附言栏里写问候的话不是父子间表达情感的习惯,可结果写了祝福语言的汇款单却被父亲当成了永久珍藏。儿子认为父亲不是细心的人,可结果父亲心细得让儿子吃惊。14.略

15.瑞雪兆丰年,来年的丰收与富足更让人满怀希冀充满喜悦。

16.刚出锅的年糕、馒头、花卷上点上红红的圆点,炸鱼与熏肉的香味感染着空中的雪花;在漆黑的角落里燃起火龙一样的爆竹;宁静的夜空里,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院子里贴满猩红的剪纸;路上穿梭着赶早拜年的人;倒贴的福字里;墙上的对联。17—18.略

19.(1)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2)我们本民族好的传统文化习俗不能随便丢弃,应继承发扬光大。(3)国家和老百姓都非常重视传统节日习俗,成为法定节假日后让人们有时间去庆祝这些节日,以实际行动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的风俗习惯。(4)传统节日也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创新,融入一些新的元素。20.(1)劝说(2)只(3)他,代指武帝(4)于是,就 21.D 22.你应该马上离开这里,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怎么会想起你对他的哺育之恩呢? 23.帝忍而愎 聪明机智、言词敏捷(言之成理,答对一点即可)24.略 期末试卷(二)1.径 谨 淌 舵

2.⑪我寄愁心与明月⑫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⑬折戟沉沙铁未销⑭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⑮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⑯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每小题一分,错一字本小题不得分)3.B 4.示例:如果你种下的是希望,秋天你将收获成功;如果你种下的是玫瑰, 秋天你将收获浪漫;如果你种下的是荆棘, 秋天你将收获伤口;如果你种下的是诚实,秋天你将收获信任;如果你种下的是善意,秋天你将收获友情;如果你种下的是谦卑,秋天你将收获高贵;如果你种下的是坚持,秋天你将收获胜利;如果你种下的是体贴, 秋天你将收获温馨。

5.〖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赏析〗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像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本题得分尺度适当放宽)6.A.批评小林说话不懂礼貌。B.老大爷,请问到白云湖该怎么走,还有多远? 7.示例:追江赶海到南通。江风海韵醉游人——魅力南通欢迎您!8.(1)爸爸让我唱歌(2)将“乌秋”误认为是“燕子”

9.第一件事虽与“燕子”无关,但同样表现出了“思念家乡”这一主题(1分),也为她后来理解了父亲的苦衷作了铺垫(1分)。10.语气表达一步步强烈,很有力地表达出作者激动万分的感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1.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12.作者“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勾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勾起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因为作者想借“燕子”把自己思乡之情传递给祖国,传递给家乡的亲人。

13.此细节不仅呼应前文,而且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作好铺垫)。14.阿纯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善解人意、活泼清纯的少女。

15.“天空灰暗”指身处困境;“阳光”指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对困难;“百合花的美丽”指幸福美好的生活。16.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③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17.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18.不满,看不起。后来回想起自己的罪过,“我”愧疚,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19.对家和家人的爱。

20.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上一篇:友谊之路作文下一篇:三年级一字多义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