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2024-06-03

如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精选6篇)

篇1:如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创建于1914年的的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最初是以生产制表机起家的,后来经过系列购并变成了IBM公司,经过90多年的发展。2006年IBM已居美国500强企业中的第10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第20位,年产值超过500亿美元,2006年利润达79亿美元。IBM公司成功的经营经验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具特色的蓝色文化,给予IBM茁壮成长的永续动力,也是企业的内固外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久盛不衰的传世之经。

一、尊重个人

IBM公司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员工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实现。在IBM学历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决不会是获得最好待遇的凭证,IBM的薪金跟员工的岗位、职务、工作表现和业绩有直接关系,工作时间长短和学历高低与薪金没有必然关系。长期以来,IBM 坚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业时期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企业第二次创业的重要资本,是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企业成员对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企业员工意志的集合。管理学家研究认为:企业发展到今天,其成败已经不取决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也不取决于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管理工具的采用,而取决于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扬。企业精神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支撑意志、鼓舞士气,在企业中保持一种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事关企业创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在于树立企业全员的共同理想,就在于使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动力。通过共同目标的激励,激活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起员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员工就会认识到他们的努力,既是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极大的迸发出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动力,就是企业成就的激励。企业成就激励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成果,包括产量增长,质量提高,单耗下降,成本降低,利润增长,员工收入增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开拓市场新局面等

持每位员工每年必须接受20天的进修。公司认为,像IBM这样的科技公司,每3年技术业务知识需要更新一次,如果业务员不进修,即使是人才也会不成其为人才。对于管理人员特别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能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具备应付挑战的头脑。有能力的员工应该给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他们工作时能够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都愿意为公司的成长贡献一技之长。IBM公司晋升时永远在自己公司员工中挑选。如果一有空缺就由外界找人来担任,那么对那些有干劲的员工是一种打击。公司坚信员工只有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时,才会真正感到公司对他们尊重的具体含义。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它东西,而是员工。每一个人都可以使公司变成不同的样子,在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洗手间也没有写着什么长官使用,停车场也没有为长官预留位置,没有主管专用餐厅,那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每个人都同样受人尊敬。此外多年来IBM的员工受到不公正对待时,都可以直接向高层领导反映,在IBM有四条制度化的通道给员工提供申诉机会:

1、与高层领导面谈。员工可以借助“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制度,与高层经理进行正式的谈话。员工可以选择任何个人感兴趣的事情来讨论。这种面谈是保密的,由员工自由选择。面谈的内容可以包括个人对问题的倾向意见,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等,员工反映的这些情况,公司将会交给有关的部门处理。所面谈的问题将会分类集中处理,不暴露面谈者身份。

2、员工意见调查。IBM通过对员工进行征询,可以了解员工对公司管理阶层、福利待遇、工资待遇等方面有价值的意见,使之协助公司营造一个更加完美的工作环境。

3、直言不讳。在IBM,任何一个普通员工的意见都可以送到总裁的信箱里。通过这条通道,可以使员工在毫不牵涉其直属经理的情况下获得高层领导对员工关心的问题的答复。

4、申诉。这是一个非常悠久的IBM民主制度,IBM用这条途径来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意见。员工如果有关于工作或公司方面的意见,应该首先与自己的直属经理恳谈,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员工认为工资涨幅问题不便于和直属经理讨论,便可以向各事业单位主管、公司的人事经理、总经理或任何总部代表申述,这种申述会得到上级的调查和执行。托马斯•沃森之子小托马斯•沃森说:“作为一个事业家,我们要考虑到利润,但是人员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当一位员工作出杰出的业绩后,IBM公司会为他个人举行一场专场庆祝仪式。一位员工这样回忆他的那次受表彰的经历:“仪式刚开始就用大屏幕播放我的家庭和我的事迹,伴随着屏幕的播放我走上了讲台,由高级领导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之后又做了一场演说,内容以我的业绩为主。经过这次仪式,我激动的心情三个月内不能平静,它促使我不得不努力工作。”

二、顾客至上

IBM公司认为,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是企业长久不衰的重点。“IBM就是服务!”是美国IBM公司一句响彻全球的口号,是IBM企业文化之精髓所在。IBM公司的服务体现于诚、信、情、礼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IBM企业文化,它已向人们清楚证明:服务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多么重要,优质服务(早已被视为企业最佳管理法的一把利刃)是企业信誉的关键因素及可靠保障!IBM以服务充实了自身企业文化的内涵。这种旗帜鲜明的企业文化,被滴水不漏地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发展乃至财务会计、员工培训之中。

老托马斯•沃森为了使IBM成为一个“顾客至上”的公司,他特别强调,IBM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以顾客需求为前提。

IBM从顾客或用户的要求出发,帮助用户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定期检修,培养技术人员,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提供产品说明书和维修保养的动手资料,听取使用产品后的评价和意见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服务,使顾客或用户达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从而建立起企业有口皆碑的信誉,营造出独特的IBM文化。

IBM“集中服务”的现象也很可观。IBM的客户,LANIER公司资料处理的负责人回忆道:“记得有次我们发生问题时,他们在几小时之内赶到了,为了我们的问题,他们请来了八位专家,其中至少有四位来自欧洲,一位来自加拿大,还有一位是从拉丁美洲赶来的。” IBM主管行销的副总经理罗杰斯特先生特别指出了IBM提供服务的金科玉律。他说:IBM对客户提出的每一项提案计划,都必须符合顾客成本效益的要求。他说:IBM是以顾客、市场为向导,绝非技术!罗杰斯特别要求每一位业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就要像拿他薪水似的为他做事。”这位副总强调:售后服务才是真正关键之所在。为了确保经常和顾客有联系,IBM每月定期评估顾客满意的程度,评估结果是对于员工,尤其是资深主管的资金报酬的多寡,具有相当大的决定性。此外,每隔九十天,他们要作一次员工服务态度调查。IBM总公司的高级主管也需要经常拜访客户。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的客户,那么他怎能订出一套受客户欢迎的政策呢?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公司在全球所属公司投下了大量钱财,对业务人员进行密集的训练及各种培训,基础业务训练长达十五个月,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用于各分支机构接受实务训练,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则花在教室里上课。此外,还有定期举行的各种高级训练。每年有1000人以上,参加所谓“总经理班”的训练课程,由八位哈佛大学教授与六位IBM教授负责指导。他们还主办“财务主管班”,也是与哈佛大学合办,每年大约有1000人左右接受训练。主要是学习各公司负责采购的财务主管的想法。IBM规定:不管年资地位多高,公司每年每人都必须接受十五天的在职训练。

三、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IBM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尊重个人”和“顾客至上”得以有效贯彻的精神力量。对一个企业来说,有人说优秀是一种负担——有许多责任和压力;有人说从优秀到卓越是一种追求,永远不可能达到。IBM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建立了三方面竞争优势:

1、战略与执行要融会贯通。战略与执行是鱼与水的关系,相互依托,不可分割。战略包括市场洞察、战略方向、创新重点、和业务规划。执行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它涉及到人员、正式组织、关键任务以及气氛和文化等诸多因素。作为一个目标明确、愿景清晰的公司,一定要在制定战略的同时去考虑战略的可执行性。

2、创新和转型的融合。创新是态度,转型是手段。很多企业重视科技的创新,但是创新不只在科技创新,还在于创新的业务模式。成功的公司应致力于发明与行业洞察力结合,用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能够改变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转型则要求不断变化。这两件事同时关系到战略与执行,企业家们必须在制定战略和价值观时就注意强调创新,并致力于使业务模式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配合,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来调整自己,向着一流企业模式和流程进行转型。

3、用高绩效的文化来吸引优秀人才。除了需要持久以恒的价值观,高绩效的文化是留任并激发潜能的关键。IBM的做法是找到最合适的人,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得到锻炼和培养,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工作。IBM从挑选员工计划开始就注重从全国最好的大学生里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再让他们接受公司的密集训练课程,在日后定会有优异的工作表现。IBM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它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可以培养出许多优异的人才。在IBM公司里,同辈竞相竞争取得工作成绩,因此每个人都不可以自满都要努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认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一定能做得到。这种态度是IBM员工追求优秀业绩的一种表现。小托马斯•沃森写道:由于我们工作力求完美的精神以及我们勇于担负那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使得公司内很快便形成一种最好的称之为基调的精神,这便是乐观、热诚、兴奋和进步的使命精神。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战略与执行、创新与转型、人才与文化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

IBM的蓝色文化为人才的发挥、市场制胜搭建了平台,追求卓越体现了顾客至上的企业精神,增强了IBM公司长期保持蓝色巨人形象的生命力。IBM蓝色文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要用好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人,好的人才战略来培养人,好的人才用在为顾客服务上,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做,头可以伸到云彩里,但脚必须要踩在地上

篇2:如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1)基本的道德观念,诚信不可缺,没有基本的诚信,讲再多的文化也没人信。

2)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长期的东西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象在日本的某些企业,每周一次的训话,上面部长讲,下面老板也在毕恭毕敬地听,领导人的以身作则,是推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3)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沟通与交流,上司与下属,员工与员工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尤其是领导人与下属的沟通与交流,从来不嫌多,多多益善。

4)建设开放性的文化,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建设创造性的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参加,没有大多数人参与的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成为老板的个人想法。

企业打好了文化基础,才容易学习吸纳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重视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法,但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常常使这种努力付诸东流。

企业管理的手法,是在一定企业文化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象品质管理,没有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没有管理人员敢于面对现况的勇气,就象缺乏品质的土壤,再好的qc手法也生不了根,发不了芽。

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学理论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出

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透过行为,形成一个共同远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各方面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 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中国现有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众化不够的现实,使得中国 90%以上甚至 99%的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所以,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责任重大,它要求企业领导者将其宏大抱负,统一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和求变的共同意志,贯穿于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于市场终端。

韦尔奇先生是全世界公认的此类企业精英。他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诠释其为“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他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掌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满足”。韦尔奇先生运用其超前的意识和精心塑造的以“求新求变”等信念引领的公司文化,最终使得“追求卓越精神”化为现实。

篇3:如何构建建筑企业企业文化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其特有的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 然后通过一定机制, 正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 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 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 不是最直接的。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 建筑企业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建筑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相比有其特殊性, 具体体现在这样六个方面:

(1) 建筑产品施工的流动性, 决定了企业文化必然是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以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为目标, 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 建筑产品设计施工的独特性及成果的共享性, 企业文化又以其高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 来获取, 社会的赞誉与认可。

(3) 由于工程项目可能相对庞大或地处偏僻, 施工环境艰苦, 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又以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在恶劣的环境中团结协作、善打硬仗, 作为建设的基本内涵。

(4)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性企业, 生产力构成中人的因素比例大, 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大量的隐蔽工程除靠有限的检查把关外, 主要靠员工的负责精神和自觉性,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上。

(5) 施工现场的分散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由于临时用工多、异地施工多、工作强度大, 使得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大, 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灵活、更有声势、更富有感染力, 因此,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施工现场去。

(6) 建筑工程的持久性决定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项目的外部环境分析、市场需求预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交付与使用、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是时间跨度很长的工程。企业经营活动的长期性就决定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充分认识建筑企业文化的特点, 有益于理解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 由此, 建筑企业文化的含义可表述为: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建筑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是一种具有建筑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 它贯穿于建筑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 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建筑企业文化是维系建筑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包括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3 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笔者认为,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建筑企业管理上都有不少能为我们所借鉴的内容和经验。而我国建筑企业贵在推进企业改革。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 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作进一步深层的研究和思考, 为建筑企业文化构建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般地说,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和分析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企业的内外环境, 如财务状况, 人才结构, 企业所属发展阶段等, 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

(2) 分析建筑企业的弱势和优势, 如市场行为不规范、存在严重的混乱状况以及改革不到位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行业门槛高, 资金要求大, 外行也进人困难。

(3) 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 它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每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旗帜。而且, 每个企业又都有自己的个性, 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文化模式,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突出自己的个性, 创造自己的特色。

3.2 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选择、定位和分解。

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考虑建筑企业的属性、行业特性、历史特点。建筑企业文化构建分两个层次, 一是与企业员工信念、意识相关的核心价值观, 着力于培育“勤俭创业和勇于拼搏”的企业精神:二是与具体业务行为相l美的操作层面的文化。从企业文化的阐释中可以看到, 在建筑企业文化的两个层面中, 核心价值观是最主要的。它决定着建筑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 因为它不随具体的业务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它可以统配于各个子公司和各属地公司,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而操作层面的文化却因各自的业务范围不同而有所不同, 也因各个时期的各种政策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操作层面的文化是随企业的生长不断调整和积累的, 具体地讲, 就是要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和项目文化。

(1) 技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不同技术与产品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 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 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 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但更重要的是形成技术创新的全员意识, 这样技术本身就赋予了生命力, 进而形成建筑企业的技术文化。技术的存在是有时间局限性的, 一项技术不可能永远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积极的技术文化却能长久地使企业走在同行的前列。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技术文化决定企业技术进步机制, 并使其有效运行。同时, 技术文化是决定技术的组织和管理特色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 企业发展还必须高度重视人本思想, 突出人的价值, 注重提高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技术氛围, 促使员工在企业科技进步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2) 质量文化也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主要指质量方针、质量哲学、质量管理风格, 包括价值标准、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质量激励和质量精神、质量形象等。质量文化是一种渗透在质量经营活动中的文化, 包含着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 也包含企业质量教育培训, 是建筑企业文化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建筑企业, 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靠的就是质量。要以抓质量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把质量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赛出质量就是突出文化的竞争力功能,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3) 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更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随着中国加入WTO, 逐步与国际接轨, 制度的国际化、规范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从长远发展来看, 建筑企业必须形成信用文化。首先, 必须形成全体员工的诚信度;其次, 必须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以良好的信用来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4) 项目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的重点与特色, 应结合起来建设, 将新的经营理念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 创建创新的项目文化, 确保项目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进而实现管理升级, 树立了良好项目形象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并且赢得业主、占领市场。创新项目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项目管理文化创新, 夯实管理基础。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建筑工程微机管理系统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 实现现场办公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无纸化”的项目管理, 使施工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2) 项目制度文化创新, 抓住关键问题。专门给项目经理建立一套既能保证项目管理顺利进行又能反映、维系和弘扬项目文化的规章制度, 强化他们创建项且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 项目精神文化创新, 实现人心凝聚。以人为本, 尊重、理解项目人, 充分调动项目人的积极性, 尽可能最大利用他们的创造性使之为项目尽职尽责;适时加强岗位培训和文化教育, 提高项目人的综合素质。

(4) 项目业主文化创新, 产生品牌效应。将项目文化积极向业主延伸。工程竣工后主动配合业主的善后工作, 有效宣传自己的优势,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实施无投诉回访制度, 建立与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

(5) 把施工现场管理纳入企业形象战略。施工现场既是连接社会和企业的结合部:又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推动施工现场企业形象化管理是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强化项目管理的需要。实践证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企业开拓市场的成败。市民往往通过施工现场的外观、进度、是否扰民来认识企业, 而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 除在招标、开标前对企业的资质信誉作大量调查, 有的还会深入到施工现场或施工企业明察暗访。因此, 作为窗口的施工现场的形象必须在整体上选到一定的水平。

3.3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操作和实施。

建筑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其运作方法也应进行创新。一定要有明确的执行部门和明确的程序, 明确的程序即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调查研究—用确切的语言和符号将肯定的企业价值观表示出来—实施新文化机制—完善新文化机制。尤其要注重企业形象的CIS设计, 重在确立CIS策略的规范操作, 要有鲜明的行业性、突出的时代性。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倡导创新和竞争精神;孕育出良好的产品形象、员工形象、管理形象、经营形象和服务形象。

在具体运作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要有历史的继承性, 企业文化要植根于自身的土壤, 从历史中继承, 由经营实践中提炼, 在发展中创新。 (2) 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基础。企业文化是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个极富现实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塑造企业文化要特别重视与企业日常管理的紧密结合, 经营有理念, 管理有制度, 服务有标准, 现场管理有准则, 在导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和约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3) 企业文化建设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各种活动来倡导和传播企业文化, 把企业精神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分解传达给员工, 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 使其成为凝聚和鼓舞全体员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4) 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新意,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企业文化应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风格, 面对变化的市场竞争, 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观念和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再塑和优化、发展和创新。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文化的培育, 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它经历着发育、形成、鼎盛、更新的过程, 需要把握市场发展的各种趋势, 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提高产品、经营管理的文化含量和员工的整体素质, 不断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使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 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篇4:浅谈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构建;企业;职工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60-02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企业员工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激励员工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文化兴企”也是近几年提出的口号,铺天盖地的理念和专业运营公司雨后春笋般一夜诞生。但是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估计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并全心拥护,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文化的倡导者和落实者自以为然,没有从文化对象的思维环境进行探索和体会。

人首先解决了吃穿住用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而对于企业,要正视职工不同层面的需求,而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需求,否则一切文化高论都是空谈。笔者在延长油田走访中,与许多干部职工交流。很大一部分干部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标准,无非是宣传和学习,或者是制度文化和各种培训。职工也认为是空的,因为他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牢骚之余,对文化理念的贯彻执行就流于应付。还有一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领导的思路就是文化指导思想,而这都走进了文化的误区。“文化”者无非以文教化。“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家和企业的文明进步,要以最广大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为从政出发点,以民生为本职追求,才能形成巩固凝聚力。而在企业现实中,部分企业把民生作为“户外招牌”,放大式宣传。职代会上提案年年解答,管理类97%以上都付诸实施,民生类最高不超过30%,职工最关切、最敏感的问题年年提,年年以各种理由搁浅,致使企业信任和职工安全感下降。有的企业以上级意向和爱好为民生问题解决方向,花大价钱搞修建、搞活动,上悦领导、下堵民意;有的企业把民主文化变相为推脱责任的温床。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把文化简单化、工具化、形式化、肤浅化。

企业文化首先是职工文化,需要用满足职工基本需求的福利来聚人气、凝人心。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推动进步的是最广大的群众,在企业团队中,职工是庞大企业机器运转的主动力。企业要以中国5000年文明为师,树立民本思想。从实处着手,让职工吃的安全舒心、出行便利、医疗无忧等等得以解决。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转变思路,企业的盈利来自产品,不是职工福利。让职工安居,有的企业高调宣传重视人才,但是仍有很多大学生和业务骨干自己租房子住,怎么会爱这个企业,结果学到一技之长后另谋高就。有的领导一味强调奉献,强调精神和境界,但绝大部分劳动者处于底层,他们为生存和生活奔波,要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过高的要求并不适合,甚至适得其反。

企业要树立荣誉感。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会给职工另一种福利,这是一种隐性福利。职工因企业的形象而受尊重和羡慕,得到心理满足,从而自觉维护企业声誉,珍惜身份和工作机会,更加努力的工作。笔者曾听工人感慨,前些年,穿着企业工作服出门上街,特有面子,现在街头乞丐都穿着带有企业标志的工作服,自己穿上感觉很寒碜。这种企业荣誉不仅仅是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外因,更关键的是要规范企业干部职工言行,通过深化教育和氛围培养,使职工时时处处表现出企业的文化素养和文明,脱离低级趣味。

企業要形成人性化制度体系,有温情的制度才能被职工接受并不打折扣的执行。部分企业简单移植其他企业制度流程,有的聘请专业机构组建制度体系,看似完备,但不符合企业实际,造成规章制度和执行两张皮,有的业务流程需要打印多套资料,要纸质版和网络平台双层审批,领导反复批,业务员跑断腿,让时效打了折扣,也催生了推诿扯皮,反而制约工作效率。

企业要给职工一个未来。我还要拼命干下去吗?很多干劲十足的年轻人数年后变成了 “老油条”,得过且过中迷惑的自问。人都有趋利性,这并无错。要合理利用这种趋利性,给职工一个舞台和发展空间,让他看到自己距离目标不远。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企业公平环境,不要让潜规则伤害了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应设立专门文化机构。企业文化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包含着企业对内的执行文化和对外的品牌文化,以及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社会层四个层次基础上扬弃、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将企业文化工作由某一个传统职能部门兼负企业文化工作,每个部门都有其业务,就将企业文化工作摆在了第二位,很容易造成企业文化一阵风的现象,也往往会存在片面性和认识的狭隘,使企业文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淀的普遍认同的精神和观念,不是阶段性的“企业家文化”,如因领导更替而朝令夕改,必将使得职工无所适从,也将使文化流于形式和空洞。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只有真正抓住了职工这一关键。领导干部折下身子替职工着想、听得进牢骚话,办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实事才是文化落地,也才能破解企业“瓶颈”,保证干部职工齐心合力谋发展,在危难时拉得出一支忠诚可靠的队伍。

篇5: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员工的贡献,员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企业这

个平台,二者是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员工做

出牺牲来成就企业,这只会挫伤员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人是

有欲望的,只有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自我也得到利益人们才会源源不断的做出贡献。在西方的“理性文化”时代,忽视了人的利益,因此,在这种企业文化指导下的管理实践的成效是有限的。相反,二战后的日本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十分强调组织归属、团队意识,使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在企业的运作中,体制和制度是行动的标准和依据。一个企业

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要制定出正确的制度,关键是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和谐企业文化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对人性更多的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首先,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现代企业

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

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知识、智慧、审美、生态

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

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

需求。这不仅使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另外,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代发展理论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念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经济、科技、文化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协调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观念变革和文化创新,使发展超越单纯的经济增长层面而提升为文化创造和人自身的发展过程,赋予发展以明确的人文价值导向,从而不仅使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得以解决,而且使发展过程的社会问题和精神文化“困境”也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要求。

1.形式与内涵的结合:不管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在改革开放后被引入到我国后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近两年随着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从而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来看,许多企业只是从表面和形式上模仿和学习,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等等。然而,却缺乏对和谐企业文化内涵的真正理解和内化。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因此将“和谐”理念和价值观内化后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和谐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

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对和谐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丰富,就很难有正确而客观的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从另一方面来讲,不能对理论的很好运用,也就没有达到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更谈不上对理论的完善和充实。只有二者结合,相辅相成,最终才能互相促进,同时发展。

3.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尽管我们提倡的是以和谐为主流的企业文化,但是文化的生成和运用,最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共同的基础上要有自身特色。完全的同一,并不是和谐社会的面貌,多形式的和谐更能丰富和谐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大范围、大力度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以提高职工素质和推动科技进步、知识创新为重点。必须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网络,强化在职培训,提高

员工素质,开发和发挥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同时要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高技术、高科技含量和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增长。为此,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建立企业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知识、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环境。

篇6:如何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构建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能否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成了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

一、序言

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讲到“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能否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成了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逐渐被介绍引到国内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国情和母体文化的不同,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特色不够鲜明。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培育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合金“文化。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提炼,严肃确立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能概括本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最富有本企业的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文化”。而一旦提炼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就要经过企业员工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有一种认同感知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企业文化。

(二)大力宣传,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标语式,即把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鲜艳的大幅标语,或体现企业文化的张贴画悬挂或张贴在厂大门口或办公大楼、生产车间等引人注目的地方,使员工随处可见,在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2)活动式,即经常开展各种为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自始至终体现企业文化,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艺术节和运动会,在艺术节上通过厂歌比赛等形式,艺术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3)广告式,即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在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时,巧妙地把企业文化融汇其中,使员工和大众一样在接触媒体宣传时接受企业文化的教化,将企业文化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三)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我们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也要处处、事事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真正把企业文化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上下同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综合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三、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共创和谐社会

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必须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和谐和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建设正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它必须充分体现和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求。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特别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运动,有助于建设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最终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和谐”既是企业谋求发展道路上必须承担的神圣社会责任,也是作为科学和艺术的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最美境界。

(二)发挥企业自身特点,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企业组织实际上就是行政组织的分支,企业组织的目的就是按照指令进行生产和销售。改革开放以后,不同形态、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存在,当代企业管理有句名言”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公司要做一流企业就得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推广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求我们要从行业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更加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和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思想大解放中站位入局,不断增强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

中国企业的特点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在西方称为义务。同时,很多时候是依靠政府而非市场,完成一宗交易的成本不仅体现在产品成本,还有很多看不见具体形态的成本。同时,中国的企业更注重道德约束而非内部管理。在中国企业推动人与人互信互助比推动执行内部操作规范更有意义。很多时候,在企业执行指令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非岗位责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创建更有效和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三)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的和谐企业文化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和谐社会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和谐社会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不断创新发展。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主导和支撑作用,对员工起凝聚思想和激励斗志的作用,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起塑造和宣传作用。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强大。

四、总结

企业文化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所以要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益的文化成果。在认真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招商专员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2011圣诞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