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2024-06-29

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

报告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张家口作为河北省重要地区,拥有民间艺术众多,如地方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在国内外都是享有盛誉的。这些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共同特色是起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的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创新的,最终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有着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

从张家口市有关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张家口市将充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剪纸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六大品牌,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软实力,使张家口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河北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张家口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张家口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我就“河北张家口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蔚县剪纸调查结果

近年来,蔚县紧扣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主题,实施“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战略,以蔚县剪纸为突破口,放大人类非遗品牌效应,争做世界剪纸主人,引领民间文化产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历史来源----传统文化历经悠久

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依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全县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总人口47.7万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泥河湾是二百万年前东方人类发祥地。殷商时期,商汤封代,秦统一六国后,置代郡。至北周宣武帝时(公元580年)始置蔚州,民国年间改州为县。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州深遂的文化内涵。国与郡的数度兴废离合,州与县的几经更改,人类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创造文明的印记从未中断,构成了今天中国北方独有的蔚县特色文化现象。

蔚县剪纸在这种浓郁地方文化土壤的长期熏陶、催化下诞生、成长和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点彩剪纸有据可查最早的一位蔚县窗花民间艺术家叫刘老布,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一位银匠。他把从河北武强输入的木板印刷的糊窗纸(称为草窗花),蔚县刺绣用的花样和十九世纪中叶西欧发明的“合成染料”相融合,雕刻花卉和人物,这是蔚县点彩剪纸发展的雏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吕家和翟家两家剪纸艺人。分别刻制戏人和花卉,被称为“口袋戏”和“五大色”。吕、翟两家的作品,代表了蔚县剪纸初创时期的水平。

民间艺术大师王老赏将蔚县剪纸推向成熟。王老赏(1890——1951年),名清,号赏,蔚县南张庄村人。他对粗笨的“口袋戏”、“五大色”窗花样子重新加工、修改和润色,将古典小说、传统戏曲人物和杨柳青年画、武强木板水印窗花以及当地流传的刺绣花样等艺术特点融合于自己的剪纸艺术之中。又以民间流传的两百多出戏曲中的600多个人物为模特,抓住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动态,进行创作。他刻制的人物,形神兼备,性格鲜明。王老赏的剪纸艺术在构图、刻制、点彩三方面都有创新,逐渐形成了蔚县剪纸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彩色点染的艺术风格。王老赏从事剪纸技艺40年余年,被艺术界誉为农民剪纸艺术家,被后学者奉为一代宗师。

(二)艺术价值——方寸之间见乾坤

蔚县剪纸又叫窗花,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点彩剪纸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用薄薄的白纸,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形成空灵、艳丽的艺术品。因为集中了中国民间艺术质朴、率真、热情的共性和敦厚、阳刚、朴拙的乡土个性,而从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转化为了华夏民族的民间标志。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

蔚县剪纸艺术特色独具一格,构图饱满充实,场面铺置得满满当当,实多于虚,黑大于白,面强于线;造型生气欢活,在写实基础上,进行夸张和变形。渲染形象的生气,捕捉形象的形态,注重形象的神似;色彩浓艳响亮。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在色彩的对比上强调热闹。以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提升响亮的色彩调子。蔚县剪纸表现内容丰富。花鸟鱼虫剪纸是蔚县剪纸作品中份量最大的部分,多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把一些赋予了某种特殊意义的动、植物组合在一起,用物象名称的“谐音”表现吉祥和祝福的心愿。戏曲人物剪纸或是单个人物的造型,或是一场一场小戏及多场次正本戏的完整故事,反映劳动人民扬善抑恶的美好心愿。戏曲脸谱剪纸有一百多种,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忠、良、奸、愚、美、好、恶、丑,表现得活灵活现。新式剪纸是艺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产物,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10月,蔚县剪纸又名列中国剪纸之首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2009年1月与苏绣、钧瓷在北京大学、新浪网等联合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活动中一起荣获“民俗名片奖”。

(三)文化产业——一片锦绣富万民

蔚县剪纸在发展中,保持了蓬勃的生命力。从最初农闲时候的业余生产,到20世纪60、70年代的集体企业生产,再到90年代的厂家林立专业生产。蔚县剪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厂家密集林立,门面鳞次栉比,产品异彩纷呈,流派争相竞技,大师薪火相传,艺人层出不穷。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1名,工艺美术家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1名,一级美术家4名,工艺美术家11名。产业分布上,蔚县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中,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业产值上,蔚县年产剪纸500多万套,年收入2亿多元,产值占到全县GDP的4%,产品畅销美、日、德、新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拳头产品和重要富民产业。产品形式上,发展为镜框、画轴、台历、挂历、明信片、信封邮票等几十个品种,有戏剧人物、神话传奇、戏剧脸谱、风景名胜、鸟兽虫鱼,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等3000多种。发展市场上。成为国内大型庆典活动重要纪念品和接待外国政要的馈赠礼品。众多剪纸作品在国际、国内展览中获奖并被收藏。1998年蔚县剪纸被外交部确定为馈赠礼品,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剪纸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2009年,蔚县剪纸美国总统头像和国防部长肖像剪纸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奥巴马和盖茨。2010年2月,蔚县剪纸《福寿图》送给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理论研究上。创作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有《中国剪纸集成?6?1蔚县卷》、《蔚县窗花的美》、《美丽的蔚县窗花》、《蔚县剪纸艺术宗师王老赏》、《任玉德和他的蔚县剪纸》、《中国蔚县剪纸艺术》等。特别是2003年5月,田永翔先生编著的《蔚县窗花》,被冯骥才先生指出是“对于当前已然启动的民间文化的抢救与研究工作是一种高水平的范本”。

(四)地区殊荣——擦亮世界民族品牌

以举办节庆活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活化发展地方文化与产业经济,擦亮“蔚县剪纸”世界民族品牌。2010年8月1日至3日,蔚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确立了“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领头雁地位。中国剪纸第一街盛大开街。街内收集了27个省市43名大师的657幅作品,使中国剪纸第一街成为中国剪纸艺术长廊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观园。在2011年5月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中, “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荣膺“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殊荣。

今年,为进一步引领世界剪纸艺术发展和产业化新潮流,搭建与世界剪纸艺人交流的平台,推动蔚县剪纸走向世界,2011年7月,“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首届中国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将在蔚县隆重举办。艺术节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旅游局、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为支持单位,中共蔚县县委、蔚县人民政府承办,“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首届中国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剪纸艺术优秀论文征集、优秀作品活动”、“‘魅力蔚州’艺术家、新闻媒体记者采风活动”、“ 发行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首届中国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纪念邮折”、“蔚县美食节”等“八大宣传造势活动”及7月6日——7月8日“艺术节开幕式”、“剪纸博物馆、蔚州常平仓博物馆、玉皇阁、南安寺塔、王敏书院等展馆开馆”、“剪纸精品展”、“剪纸艺术交流会”、“打树花和拜灯山节目表演”、“小吃大赛”、“高层论坛”、“项目洽谈会”、“参观中国剪纸第一村南张庄”九大异彩纷呈的主体活动,将全方位展示蔚县独特的文化内涵。

(五)未来发展——打造最后剪纸部落

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建成世界最后的剪纸部落。1 蔚县剪纸发展目标清晰而高远。正在建设的蔚县剪纸产业园区包括中国剪纸艺术博物馆、中国剪纸第一街、中国剪纸第一村、蔚县剪纸艺术学校四个项目,正渐行渐近,勾勒出世界最后剪纸部落的清晰画面。中国剪纸艺术博物馆,精品艺术的展示地。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占地46亩,房屋建筑面积7927.11平方米,停车广场面积2160平方米。作为剪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剪纸艺术博物馆展位面积1000余平方米,预计投资300万元,用于蔚县剪纸展览、展示、研究、创作。中国剪纸第一街,营销交易的集散地。一期工程2010年8月建成,入住商户30余家。二期续建工程预计总投资700万元,包括街区改造、整体装饰装修升级、新建国际剪纸艺术展展厅等。努力把中国剪纸第一街建设成为中国剪纸的交易集散地和旅游购物区。中国剪纸第一村,蔚县剪纸的发源地。蔚县剪纸的发源地南张庄村位于县城南部,是全国最大的点彩剪纸专业村和加工基地。全村从事剪纸行业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来自剪纸,剪纸产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预计投资1100万元,与旅游相结合,建设标志性建筑、剪纸商业街,整修剪纸艺术大师王老赏故居恢复等。蔚县剪纸艺术学校,后续人才的培训地。为传承技艺、培养人才,2010年,蔚县挂牌成立了“党政机关第一幼儿园”、“前进路第三完全小学”和“蔚县职业教育中心”3所剪纸特色学校,《蔚县剪纸》作为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美术课的校本教材在课堂中实施教学。蔚县剪纸艺术学校建设工程,包括与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合建新校舍、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实习基地等。2011年8月,蔚县职业教育中心将开办剪纸专业班,招收剪纸学生100名。

二 蔚县剪纸调查后经验体会

蔚县剪纸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形成的初期,主要是用剪刀剪。后来,慢慢发展到用刀刻,但仍然叫做剪纸。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蔚县剪纸由简单日趋复杂,由粗糙逐渐走向精细。解放后,蔚县剪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剪纸艺人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剪纸的内容和品种由以前的花草、蔬菜、鸟、兽、鱼、虫,发展到脸谱和传奇故事。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蔚县剪纸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剪纸的花样品种有七八百种,年产量达30万套。剪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大大丰富。有古典小说人物、戏剧人物、古装仕女、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名胜古迹等等。此外,还有吉祥图案如“五蝠(福)捧寿”、“鸡(吉)庆有鱼(余)”等,因为图中有谐音的吉祥形象,所以是人民喜爱的题材。

蔚县剪纸的特点是构图饱满,形象优美;结构严谨,连接性强;刻制精细,线条流利;颜色点染得当,浓淡相宜。蔚县剪纸早已突破窗花的使用范围,它已广泛用于书刊的封面、插图,橱窗、专栏的装饰图案,以及壁贴炕围、信笺书柬、包装装璜等。有的还作为年历、日历画进入千家万户。它还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作为工艺品收藏。

蔚县剪纸,这朵中华百花园里的艺术奇葩,在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 蔚县剪纸的理性思考

现在,我国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艺术机构或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国外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早于我国,在民间

文化艺术产业化进程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将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关于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也日趋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讨和落实的重要议题。在这方面,我国西部、云南及浙江等地走在了前列,但河北省内进行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还为数不多。我们可以结合河北省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出适合该省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规律和路径,科学有效地促进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这将对河北省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该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它不仅可以使河北省内的民间艺术资源得以挖掘、拯救、保护和传承,繁荣河北省文化艺术事业,更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促进和带动河北省区域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从而达到一举双收的目的。

民族艺术在我国艺术大花园里奇葩独秀,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古老的乡土人文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河北省地处华北中原,民间艺术形式种类多样,但普遍具有北方汉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的特征,可以此为优势,打造河北民间艺术形象和品牌,通过科学手段研究总结其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首先,要以历史悠久、资源较为丰富、地方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尊重其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品牌特色;民间艺术资源普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以某一个区域作为民间艺术资源的试点,形成特色形象,推出特色品牌,是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可以以保定或唐山等区域为试点,了解发掘现存的民间艺术资源,就以保定为例,因为保定自古便是燕赵文明的重要传承之地,其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二)其次,要在现有民间艺术资源基础上,继续挖掘闲置在民间的艺术资源,整合该省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资源,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以多种产业化路径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1、同各地市的文化部门密切联系合作,使最朴素、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够在采取积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得以挽救。还可将现有的民间艺术资源与有关企业进行产业化联合,形成民间艺术团或民间艺术社团。

2、同各地市的旅游部门密切合作。民间艺术团可以民间歌舞团的形式与相关旅游景点联合,形成民间艺术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相促进的产业化联盟,将河北省的人文景观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这些优秀的资源同时得以充分展示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有效价值,使民间艺术资源得以传承。

3、建立民间艺术传媒产业。经过加工特色化后的民间艺术形式,可以聘请专业化的设计和包装将各地区所整合的优秀民间艺术资源艺术化、产业化,依靠前期的媒体宣传,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表演,并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培训进一步突出其艺术性和特色性,进一步形成品牌资源,代表河北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4、开办相关的民间艺术专修学校。开办相关的民间艺术专修学校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学习,学成后的学生补充到民间艺术传媒演艺公司、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和相关学校,这样不仅使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后继有人,而且使河

北省民间艺术资源发展更加规模化、系统化、民俗化,还能增加就业渠道,形成产业链。

5、建立民间艺术研究部门。随着河北省民间艺术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影响和规模的不断壮大,可建立相关民间艺术研究部门,比如民间艺术研究院或研究所等。

6、定期举办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节。比如一至两年举办一次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节,鼓励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积极参与,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风格鲜明的河北省民间艺术形式集中表演,以进一步促进其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进程。

7、建立健全法律机制。民间艺术资源往往经过数代人的传承、生产、生活、实践而成,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一旦流失,便不可再生,为保证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路径的畅通,日本、韩国等国就出台了无形文化财产和文化财产保护法,避免了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珍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这一举措值得借鉴,所以在我国应构建健全的法律机制等等,以确保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完善的保护和发展。

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对其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而民间艺术产业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民间艺术资源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所以对于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及落实,是时代和历史发展所需,刻不容缓,它不仅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我们主动顺应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大势,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县”理念,并确定为四大主体战略之首,把培强蔚县剪纸产业作为“文化立县”的破题之举,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强力推进,通过剪纸产业这个传统的、富民的产业引领,牵动民间文化产业跨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助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文化力形成凝聚力、发展生产力、激发战斗力、提升竞争力。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蔚县实际的,而且成功实现了 “黑色”向“绿色”、“挖煤矿”到“掘文矿”、资源到资本、绝艺到创意、产品到产业、民俗到民富的嬗变,并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肯定。“京西明珠非虚夸,蔚州文化灿若霞,巧夺天工剪纸艺,激情四射打树花。”这是今年8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孙家正来蔚县考察时,赞美和激励蔚州文化的感慨之言。

以蔚县剪纸产业为“龙头”,是由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品牌影响和产业优势决定的。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具有系统性、传承性、广泛性、群众性、包容性“五大特点”,从殷商至今,随着技艺的传承、材料的变更、工具的演进,经历了单色剪、单色刻、点彩刻、套色刻四个发展时期,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是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国粹”。

四 关于蔚县剪纸的问题和建议

张家口市今年也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开展了剪纸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申报,形势很好。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日新月异,缺乏应有的科学方法,更没有成套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正视剪纸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和现实。我认为,保护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弘扬蔚县特色文化,在我省尚无民间艺术保护立法的情况下,必须从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的保护、流传、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研究并

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蔚县剪纸的艺术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文化的支持。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可以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标志,可以成为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品牌,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的抓手。在某种意义上,民族民间艺术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亡。因此,蔚县剪纸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保护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不仅是保护蔚县的民间艺术,更是重建蔚县人文形象与精神内涵的客观需要。

(二)要解决地位问题,继续突出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的特色地位

对照民间表演艺术类保护项目必须具有浓郁的地方(或流派)风格、艺术特色鲜明、在较大范围内流传、在同一艺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历史悠久并在全国或省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濒临消亡的应首先列入抢救与保护名录等评审条件,继续做好蔚县剪纸文化的研究、开发、保护和宣传、公关工作,进一步凸现的特色和价值,赢得认同。

(三)要解决责任问题,不断明确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的责任主体

根据民间文化艺术保护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方针,主要靠分级保护。因此,蔚县剪纸除了要争取省一级的保护名录以外,更要在市、县一级的保护名录中列为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建立“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承诺制度,随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落实分级保护责任分解。

(四)要解决保护问题,切实保护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的传承保存

蔚县剪纸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保存;属于民间艺术,需要特定区域内人群的呵护和参与;属于地方特色文化,需要政府倡导与弘扬。因此,我市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做好以下保护和流传工作,把蔚县剪纸发扬光大:

1、建立专门机构或专业协会,配备蔚县剪纸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专职人员;

2、改善现有蔚县剪纸艺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鼓励年青一代继承蔚县剪纸艺术;

3、处理好艺术创作权相关问题,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手段,加大蔚县剪纸资料的收集和留存工作力度;

4、建立蔚县剪纸艺术工作坊,研究、评估并完善蔚县剪纸技艺;

5、设立蔚县剪纸文化节,展示蔚县剪纸文化精华,发动群众传播剪纸文化;

6、蔚县剪纸进校园,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设“蔚县剪纸”课;

7、保留蔚县剪纸的传统,做好点评赏析,通过VCD、多媒体等方式公开传播;

8、开辟“蔚县剪纸”旅游,在旅游名胜区开办“蔚县剪纸”现场会,“蔚县剪纸”展示厅;

9、举办蔚县剪纸艺术大赛;

11、编写《蔚县剪纸发展史》、出版《蔚县剪纸汇编》、《蔚县剪纸欣赏》等书刊音像资料;

12、在蔚县及其县市区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蔚县剪纸栏目。剪纸文化艺术资源是张家口市文明发展的代表,对其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民间艺术资源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所以对于剪纸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及落实,是刻不容缓,它不仅为张家口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同时也促进了我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录》——“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辽宁民间艺 2009年出版

2《蔚县剪纸》—— 河北张家口出版社 2010年出版

篇2: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化产业协会(二0一0年七月)

为摸清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探索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规律,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文化产业协会共同开展了民营文化企业调研活动。

调研期间,先后在张家口市、邯郸市召开了有各市委宣传部文产办负责人及民营文化企业代表参加的北、南两片座谈会,并深入到2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实地调研。随后到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省进行了学习考察。在调研活动中,省统计局给予了大力地支持和配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省民营文化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9093个(不包括个体)。由于目前统计口径尚不统一,省统计局提供的以上数字与各市上报的数字有较大的距离。根据各市提供的数据,全省各类民营文化企业已近32000家。比如,承德市现有各类民营文化企业2200家,80%是近5年注册的。唐山市现有民营文化企业2800家,比2007年增长7%。其他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是企业的增加值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的增加值209.8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30%、占全省整个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32%),以上统计数字也是相对保留的。比如,石家庄市2008年民营文化企业的增加值约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廊坊市2008年民营文化企业增加值约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4%。

三是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仅全省登记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每年吸纳从业人员21.6万人。邢台市宁晋县工笔画产业,年产值超亿元,使3600多名昔日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被誉为中国剪纸第一乡的张家口蔚县,全县16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从事剪纸业,从业人员2.1万人。保定曲阳的雕刻业,从业人员达3万之众。衡水市的内画艺术,吸纳从业人员4万多人。

四是企业的规模和素质不断提升。在2008年全省评选的十强文化企业中,有7 家是民营文化企业: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省环渤海湾经济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馆陶思月陶艺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省评选的文化产业十佳品牌中,有9个品牌是由民营文化企业打造的,比如三奇帝紫铜浮雕工艺品,2004年获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东南亚等国家。金音乐器,2001年10月正式商标注册JV,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中国著名畅销品牌。一壶斋内画工艺品,1994年获得第五届亚太博览会金奖,等等。

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营文化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缓慢,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为跟上全国飞速发展的形势,以上问题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我省民营文化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保证。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5-2010)》,召开了建设文化大省工作会议和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北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成立了省、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和领导保证。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力。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人文化构成了河北文化的血脉和脊骨,京畿文化增添了河北文化富丽堂皇的气派,长城文化张扬着河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红色文化铸成了河北文化的主流和亮点,民间文化展现了河北文化多姿多彩的无穷魅力。我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0处,有世界级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7项,有2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民间资本投资欲望的增强,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从事制造业、矿业、房地产的民营企业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把投资重点转向文化产业这个潜在市场。唐山市近年来推出的114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313.46万元,其中近三分之二为民营企业投入。另外,秦皇岛的生态观光园、沧州的纪晓岚文化园区等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也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而搞起来的。

市场主体的不断壮大,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我省民营文化企业涵盖了出版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及演艺业、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动漫游戏业、体育健身业等多个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批优秀的民营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比如,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创建的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占地1200亩,总投资24.74亿元。他们依托动漫捕捉系统、大型渲染农场、录音棚、摄影棚,后期剪辑合成等先进的设备资源,为国内动漫业发展建起了服务平台;承德绿世界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带动当地40多家活性炭企业,形成了从农业产品加工、到工业产品加工、再到炭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链条。目前活性炭文化产业园区的总资产近3亿元,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衡水河北金音乐器制造集团,是一家中美合资的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萨克斯、簧管、小号、吉他、提琴等系列西洋乐器,已跻身于全球乐器音响产品供应商225强的第131位的国际型企业。

总之,只要领导重视,发挥优势,政策对头,方法得当,河北的文化产业完全可以后来居上。

三、关于促进我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顺应发展趋势,强化组织协调。文化产业是当今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朝阳产业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和转方式、调结构的牛鼻子。民营文化企业具有超强的市场敏感度,敢为人先的灵活机制,往往能够创造出市场奇迹来。浙江省民营文化企业,2008年投资规模23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文化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是建议以《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对列入《规划》中的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及时检查督导落实情况。二是建议以省、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资金投向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级文改办(文产办)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三是建议以石家庄、保定、邯郸等改革试点市为重点,突出其改革发展实验区的功能,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其在改革发展上率先突破。等等。

(2)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浙江省在国有文化单位改制时,坚持非禁即入的思路,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资本进入国有文化企业。浙江横店影视产业集团参与杭州电影公司改制,参股39%,组建了新的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我省可以放得更开一些,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探索金融服务政策,破解发展的资金瓶颈。据了解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江苏省政府每年安排2亿元的引导资金,用于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建立了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初始规模20亿元,通过贷款贴息、补助、投资参股、无偿使用等形式,对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企业给予扶持。2009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比全省GDP增速高出23.7个百分点。建议我省借鉴外省市的做法,研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基础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投融资体系。三是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各类文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既包括人力、厂房、设备等有形的资产,也包括产品品牌、知识产权、市场影响等无形资产。由于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文化企业价值难以评估,致使在兼并、联合、重组过程中造成种种障碍。建议借鉴深圳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经验,打造相应的文化生产要素交流平台,促进文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更有效地打造旗舰型文化企业集团。

(3)实行项目带动,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文化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有效的切入点。各级政府在抓好工业、农业项目的同时,更要注重抓好文化项目。一是要对传统的文化项目改造升级。比如蔚县的窗花、藁城的宫灯、馆陶的黑陶、衡水的内画等等,这些传统的文化产品深受群众的欢迎。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下,必须积极地改造工艺设备,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产品更具时代感和市场冲击力。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个手工扎制宫灯的小厂,在董事长张风军的努力下,积极聘请技术创意人才,大胆引进数字化先进设备,使工艺纸雕彩灯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国内市场

占有率第一,并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二是要对新兴文化业态项目大力扶持。动漫游戏、电子图书、手机报纸等等新兴文化产品,一面世就受到市场青睐,市场潜力很大。我省要在现有基础上,筛选几个重点新兴文化业态项目给予大力扶持,以迅速地形成生长能力,占领市场,打开局面。总之,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文化产业项目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催生一批批有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文化企业的涌现。

(4)促进企业集聚,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目前我省大多民营文化企业,由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致使创新能力较低,发展余地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已成客观要求。我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园区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在品牌效应等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领导。省一级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扶持政策以及审核评优等事项。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立项、指导和管理等工作由各省辖市负责。二是把握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原则。从省内外的经验看,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要把握以下原则:以政府支持,企业自建为主、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宜、以盘活资源,打造产业链为要。三是确定文化产业园区的基本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园区难创品牌。文化产业园区起码的标准可否有以下几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入驻企业面积应占园区总面积的50%以上;园区拥有3家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或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环境优秀,公共关系和谐;园区经营业绩好,经济效益逐步提升。等等。四是对文化产业园区开展评选活动。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建议在明年适当时候开展河北省十佳文化产业园区评选活动。对入选者授予牌匾和证书,并享受资金、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篇3:河北省曲周县龙灯文化调查报告

关键词:曲周龙灯,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一、曲周龙灯的生存环境与历史起源

(一)曲周龙灯的生存环境

曲周县是坐落在太行山东部,位于邯郸市东北部的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性的小城,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也十分便利。总面积有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十分丰富,约73万亩,占总面积的73%,南北最长跨度约45公里,东西最大跨度约23公里。由于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属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干旱、暴雨、雹灾、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和蟋蟀、棉铃虫、小麦吸浆虫等虫灾,曲周龙灯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转移了灾害所带来的苦难。

(二)曲周龙灯的历史渊源

曲周自古就有喜好歌舞杂耍的传统。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邯郸至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为游乐之所”。曲周位于邯郸和沙丘(今广宗县)之间,自然在游乐之所之内。人们将龙灯、歌舞、杂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曲周龙灯。

宋朝时期,舞龙灯蔚然成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演出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每逢天旱,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求龙行雨,也经常进行演出。之后各个朝代世代传承,并不断的交流、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曲周具有标志性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

(三)曲周龙灯工艺特点

曲周龙灯开创了竹制龙体的先河,弥补了我国圆身龙灯的空白,全龙共长25-30米,龙角下粗上尖,龙目怒瞪,龙张巨口,龙齿坚韧,锋利如剑,龙须纤长,随风飘动,工艺精美,十分威武。龙身一般由八个竹笼作为龙节,每个龙节内都要放灯,龙节下用长1.7米,直径5厘米粗的木棒作为把手,供舞龙人所执。(如图:1龙头、2龙节)

(图一:上色前的龙头,拍摄:薛莹。)

(图二:龙节,拍摄:薛莹。)

二、曲周龙灯的分布及演出形式

(一)曲周龙灯的种类及分布

龙灯的属性分水火两种。火龙的背部鳞片为绿色,腹部为蓝色;水龙的背部为蓝色,腹部为红色。水火二龙交相辉映,气势威武。

曲周龙灯的分布情况

(二)曲周龙灯演出形式(以2015年元宵节曲周前龙灯河东村活动记录为例)

2015年,正月十五下午,前河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不约而同的来到村民于小科(前河东村普通村民,2014年申请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龙灯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父辈一直主持村中龙灯活动)家中,准备晚上的活动。很小的院子里,大家坐在小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商讨着晚上的路线、队形等一系列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商家为求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便邀请龙灯队伍在商店门前进行演出。今年,前河东龙灯队便收到了很多邀请。夜幕渐渐降临,于小科带领大家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请出龙身,放在院中,摆出香炉和毯子,祭天祭祖,并祈求活动一切顺利。龙身出门前,要在门前点一挂鞭炮,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龙头必须先出门,依次是龙身,龙尾。队伍最前面是一辆小型货车,上面载着大鼓、锣、钗,以及演奏者。车斗上插着印有“前河东”字样的红旗,代表着前河东龙灯队。乐队齐鸣,敲着与步点相同的节奏,龙灯队伍须绕着村落游行一圈,寓意保佑村子及村民,龙头龙尾摇摇摆摆,龙身鳌制鲸吞,一节跟着一节上下起伏,十分威武。村口处早已聚集了大量人群等待着龙灯出村,人们比肩继踵,有些年幼的小孩儿,看不见龙灯,便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龙灯队伍前呼后拥,好不热闹。

表演的地点是在一个大型超市门口,很多人已站在街边等待。只见舞龙艺人手持巨龙踏着锣鼓钗的节奏跑步入场,这意味着表演正式开始了。龙头追着由铁丝网制成的大红蜘蛛龙身一节牵着一节上下起伏划着弧线,左右冲撞,让拥挤的人群向后撤退,借以打开场子。随后才进入正题——狂舞,龙口追随着红蜘蛛若即若离,欲吞不得,欲弃不舍,舞龙人用尽全身力气,吆喝着,左右挥舞龙把手,使巨龙上下翻滚,左右盘旋,远处望去通身火红的巨龙犹如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此时烟花炮竹齐声作响,火光照天,烟雾缭绕,光线忽明忽暗,观众的叫好声、口号声、震天的锣鼓声汇成了强大的声浪,一波波响彻云霄。

三、曲周龙灯本体分析

(一)表演队形

曲周龙灯表演形式有如下几种:

二龙戏珠:又称“二龙对舞”,二龙同戏一蛛,争先恐后,左右争斗。

龙门阵:又叫“群龙共舞”,游行过程中,各村龙灯队遇到一起,便各自起舞,势要争个高低,热闹非凡。

盘头:舞龙人叠起罗汉,龙头在最上方,龙身绕圈盘起来,龙头高高举起,形同仰天长啸,加上周围鞭炮等烟雾缭绕,似腾云驾雾,欲一飞冲天。

盘尾:舞龙人叠起罗汉,龙头俯地,龙尾冲天,模拟蛟龙入水的神态,煞为壮观。

滚龙:龙在地上翻滚,舞龙人手执把手,依次绕身体画圆,人从龙身上跳过。

钻龙:舞龙人从龙的身下钻过,使游龙看起来像在伸缩开合。

(二)演奏乐器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龙灯的演出过程中,经常只有三种乐器伴奏,分别是鼓、锣、钗。下面将具体分析三种乐器在龙等表演中的作用。

鼓: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用于模仿雷声和炮声时也恰到好处。曲周龙灯的表演中,演奏者必须根据队伍的变化和舞龙人的步伐来控制时值。鼓低沉的声音给整个队伍提供了节奏,使表演在游行、挥舞、走队形等的过程中整齐划一。(如图三)

(图三:曲周龙灯乐器——鼓,拍摄:薛莹。)

锣:主要配合鼓,增强节奏感。

钗:在表演中处于次要地位,需轻打来配合鼓的节奏。

(三)曲周龙灯节奏

曲周龙灯的节奏型比较简单,基本分为以下三种组合

用于进场的游龙以及狂舞(多用于二龙戏珠、龙门阵、滚龙、钻龙等)。变换队形的过程也常用此节奏。

进行曲节奏,一般用于队伍的行进过程中,使舞龙队伍整齐有序。

用于盘头、盘尾完成后的展示。

(四)传承人分析

舞龙:2009年东街村年近古稀的郑玉华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郑老先生年事已高,气力稍减,而舞龙极其费力,单单龙头就有三十多斤重,家中子女外出工作,并无人传承老人的手艺,偶尔元宵节前会有寥寥几个小伙子来向老人家请教,应如何舞龙。

制作龙灯:东街村82岁老人刘绳义是龙灯制作的传承人之一。现在,他专门制作龙头。秦振中老人是东街村另外一位制作龙灯的老艺人,已79岁高龄。北铺村的王金玉已87岁高龄,90后小伙儿安源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学糊龙灯,王老人说:“我糊了60多年龙灯,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趁现在还能糊,我得多教教年青人!”后河东村民于小科负责本村的龙灯,糊龙灯时他常带着自己十来岁的儿子,他说:“我爹是玩龙的,我也喜欢,到我儿子这,不能断了,从小得让他学着怎么玩!”

四、结语

听刘绳义老人说,制作一个龙灯,十几个人一起做,要做十几天。整个龙灯近三十米长,仅龙身用绳索串联要500多个竹圈。龙灯制作要126道工序,编、剪、染、晾、粘…如此复杂的工艺,无一处不体现着曲周人的智慧。怎么将这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几年的元宵节只看到经典的游龙以及狂舞,祖辈传下来的那么多舞法,现在只留下了一两个。按照现在调查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以及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传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为延缓龙灯艺术消亡的脚步,更应发展新的传承方式。

建议当地教育部门开展“龙灯文化入校园”,让老艺人手把手教孩子们糊龙灯、耍龙灯,既锻炼青少年动手能力,又培养青少年对龙灯的兴趣,更有利于龙灯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除此之外,呼吁相关单位创建专业的龙灯队伍,系统的学习舞龙、制作龙灯的艺术。可经常组织龙灯队进行文艺演出,宣传龙灯文化。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载体,使龙灯文化更大众化,培养龙灯文化的受众群体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4: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摘 要: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载体。通过了解唐山,沧州,保定居民对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变迁的看法以及他们文化行为的变化,分析出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关键词: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变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3302

1 研究背景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吃”上。同时,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设立,为人们营造传统节日氛围,使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发展更有利。另一方面,当今全球化发展日益明显,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度降低,传统的文化节日变成了单纯假日,其文化意蕴在人们心中日趋淡漠。

2 传统文化节日习俗变迁情况调查結果

我们选取“唐山,保定,沧州三个城市”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查同时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进行辐射,共发放1021份问卷,回收1000份,回收率达98%。

2.1 节日度过方式分析

由图1看出,72.5%的被调查者选择根据不同的节日选择不同的过节方式,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走亲访友增进感情,多数被调查者仍保留了传统的过节方式,但是8.5%的被调查者也选择不过节。

2.2 节日习俗方式改变的看法分析

由图2看出,随新兴事物的出现,大众过节方式发生了改变,26%的被调查者认为改变非常有意义表示赞同;26.5%的表示这些改变有意义,便捷生活,其中3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意义,14.5%表示认为这种改变无所谓。

2.3 节日习俗变化的看法分析

由图3看出,66%的被调查认为洋节日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52.5%表示自己想坚持传统文化节日习俗,但是缺乏氛围,29%的被调查者认为传统的庆祝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24.5%的被调查者认为传统节日习俗太过繁琐,受到束缚。

2.4 节日习俗变化的态度分析

由图4看出,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变迁65.5%认为随时代发展风俗被人们淡忘,61%认为我们因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习俗发生改变。45%的被调查者认为节日习俗的改变更好的贴近生活,39.5%表示传统节日习俗的改变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2.5 节日习俗变化的建议分析

由图5看出,78%被调查者提出在宣传上弘扬民族文化,74%认为应从现在创造有趣的活动,54%的表示对于外来文化应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425%的被调查者表示应开放更多的节假日。

2.6 节日习俗变化态度的分析

由图6看出,未来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传承415%表示有危机感,39%选择了比较乐观,14.5%的被调查者表示很乐观,其中有5%的被调查者表示节日习俗在未来的传承令人堪忧。

2.7 不同职业被调查者对不同节日习俗的方式

由图7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人群对于节日的度过方式也不尽相同,大部分的人们会依定不同的节日而过节,通过职业不同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人群对于度过节日的不同喜好。

2.8 访谈分析

我们对唐山、保定和沧州政府部门负责人、文体局方面负责人和一些民俗博物馆,唐山市丰润区民俗专家周学军,香涛华学社负责人等进行了访谈,我们针对三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归纳,对下列三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对于现在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变化,对于当地居民的影响有哪些?

伴随节日习俗的变化,居民的节日习俗也发生变化,人们之前繁琐的礼节变得简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拜访方式更加有亲和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交流更多的依赖电子信息产品,加大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传统文化文献方面的参观宣传较弱。

(2)对于现代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构建,相关部门有没有相关政策?

有。在传统文化节日方面的政策,部门与国家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断改革创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下去。

(3)对于未来的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变化,有何创新性建议?

相关部门会深入贯彻国家政策,在节日习俗方面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节日的习俗应更多被大众人们知晓,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3 意见及建议

通过我们的调查,对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抵住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节日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方节日渗入中国,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节日进行保护。

(2)政府等部门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宣传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节日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以后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加大对传统节日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以促进传统节日更好的发展。

(3)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组织相关活动,为传统文化节日进行创新。例如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等,政府应针对不同节日开展相关趣味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树立人们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意识。

篇5: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2月26日至3月2日,受部党组委派,社区文化调研组一行5人在政策法规司司长高树勋的带领下,赴北京市和河北省唐山市,就文件的落实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孙家正部长、周和平副部长亲自参加了在河北唐山的调研活动,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考察社区文化建设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谈,了解情况。调研组在为期5天的调研过程中,实地考察了北京市和河北省唐山市10个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建设情况,召开了有当地党政领导、文化、计划、财政、民政、体育、卫生、教育等社区建设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社区居委会、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关同志参加的多次座谈会,深入了解了两地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落实文件精神的举措、在落实文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有关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为落实国办发〔2002〕7号文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调研中感到,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获得了长足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落实国办发〔2002〕7号文件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与协调机构,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工作,专门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文化局是成员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唐山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和市委、市政府30多个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他们还探索了“1+5”社区建设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文体活动站在内的5个社区工作站,初步构筑起以区为中心、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唐山市路南区成立了以区主管领导为组长,各乡街主管副书记及文体局、民政局、教育局、老干部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社区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各街道和居委会也组建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在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两地基层文化设施在数量、质量、水平、设备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北京市近几年文化馆、站的建设力度较大,除宣武区正在筹建过程中外,23个群艺馆、文化馆都建成了新馆。街道文化站总面积5.6万多平方米,比“九五”之初翻了一番多。基层文化站软硬件设施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全市各区还投资兴建或开辟了贴近社区百姓,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露天文化广场,2001年全市新建、改建、扩建了百余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唐山市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元投入,推动了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确定了国办文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将社区文化站的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纳入社区建设规划,集中体现在社区建设的“1+5”模式中,社区文化站是五站之一的必达要求。同时以项目吸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倡社会文化社会办,鼓励群众集资兴办文化设施,出现了社区居民自发投资兴建社区文化活动站和露天文艺舞台的现象,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对新建小区在规划审批中,市、县两级政府严格把关,新建小区如果没有配套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场所,方案就不能通过。北京市崇文区也有类似的规定,而且文化部门在新建社区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上有审核和验收权。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的特点与优势,一年中文化活动连绵不断,高潮迭起,春季有“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夏季有娱乐纳凉的“广场文化年”活动,秋季有围绕国庆、重阳等节庆纪念日开展的金秋系列文化活动,冬季有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庙会和拜年、联欢活动等,每年都吸引了上百万群众参加。河北省在城市持续地创造性地开展“彩色周末”这一特色工程,以此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从起步到现在,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应该说,国办发〔2002〕7号文件的出台正当其时,抓住机遇,狠抓落实,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确实至关重要。

二、两地落实文件精神的措施

国办转发三部委文件的通知出台后,在各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两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他们均表示要抓住这次机会,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认真学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件下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办公厅立即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将文件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传阅,并将文件翻印到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求认真抓好贯彻和落实,要求省文化厅会同计委、财政厅、人事厅、民政厅、建设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意见正在起草过程之中,出台后拟以省政府名义批转下发。河北省已确定今年上半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河北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以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目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北京市在文件出台之前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见》,计划以社区意见为基础,补充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按照三部委文件的要求,结合北京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和下发《北京市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作为全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突出重点,抓好规划,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北京市对社区建设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对2002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社区建设工作做了详细规划。2001年6月出台的《北京市“十五”时期社区建设规划》明确规定了繁荣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对“十五”期间的社区文化建设做出了规划部署,明确了文化建设在整个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02年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2002年社区建设工作要点》和《北京市2002年社区建设工作任务指标分解书》,规划了今年的社区工作重点,并将社区建

设的任务详细分解到市直40多个单位,文化部分也有非常具体的规划。河北省也依照文件精神,对基层文化建设规划作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明确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四基”建设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与城镇社区建设规模相适应。

(三)积极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北京市对2002年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作了详细规划。提出要加强街道、社区文化站室和文化广场建设,建设100个社区示范文化室。办好市政府“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之一的“在区、县图书馆中全部建成电子阅览室,实现网络服务,建立城近郊区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实现联合检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发展街道社区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延伸到30至50个社区。河北省在两馆建设方面,与省计委联合制定了《河北省“十五”县级两馆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五”期末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重点完成对61个面积在0至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新建、改造和扩建,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唐山市政府为落实文件精神,明确提出2002年市级财政要设立基层文化建设启动基金,专项补助城市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唐山市文化局近期要组织全市文化系统,对市中心区和各县区基层文化设施、社区文化场点等硬件建设进行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与使用。

(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队伍。

北京市提出要在全市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志愿者队伍,采取文化部门委派和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聘请的方式,鼓励居住在社区内的名人、学者或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担任本社区的文化指导员,力争在明年内建起一支400人的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五年内实现每个社区有1至2名文化指导员的目标,今年要开始试点工作。扶持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培养业余骨干,全市在两三年内要建立起万余支业余文艺团队,今年内要使业余文艺演出团队达到5000支。每个街道文化站要设专职干部3人以上,两年内解决全市文化站的编制问题。

(五)加大文化法规建设力度,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两地都把文化法规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来抓。《北京市图书馆条例》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河北省也要修订《河北省文化先进县标准》,规范省级文化先进县评选活动,争取起草出台《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河北省文化馆条例》和《河北省社会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修改《河北省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

三、文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一些地方领导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认识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有些基层领导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领导重专业,轻业余,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和人员编制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的建立缺乏法规指导。

(三)投入不足依然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有很大差异。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有的图书馆藏书不足,缺乏购书经费,设备老化,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四)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领导重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比较慢。城市建设中新区与旧区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区注意了新城建设和新建小区的设施建设,忽略了旧城中的文化设施的改造和提高,更加大了旧区与新区在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五)对社区的资源共享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社区内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是满足广大人民需求,完善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去年已经以政府令的形式规定了社区内单位的内部资源,能开放的都要向社区居民开放。目前,在这方面还缺乏资金补偿、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扶持政策,以进一步调动辖区内各单位的积极性。

(六)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社区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四、有关落实文件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前后,应当出台贯彻执行文件的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将文件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要切实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投入问题,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条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文化市场费改税后,应确定适当比例返还文化部门。

(三)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力度,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队

伍的具体办法,包括资格认定和确定等级等,应参照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立制定相关标准。

(四)文化先进县的评选应实行动态管理。一些已经评上文化先进县的地区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五)利用社区辖区内各单位在资金、人才、设备、管理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区内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五、几点体会

(一)明确社区文化服务的主体,不断探索新的文化活动形式,以适合不同人群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社区进行文化活动的,老年人和儿童占了很大比例。社区文化建设要适应这样的现实,适应这些人群的要求,使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内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丰富晚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这对于我国建设健康的老龄化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少年儿童也要能在社区中找到课外活动场所,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活动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二)充分发挥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功能。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也很惊人。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文化馆、站今后

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三)社区文化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但在当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社区文化设施对市民开放,本着低偿的原则,收取一定费用,可以更好地维持自身的运行,为市民服务。

篇6:关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识。抢抓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下硬功夫,做大文章,见真成效。

做大产业规模,筑牢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根基

近三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的“领跑”产业。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文化产业总量仍相对较小、实力仍相对较弱。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产业上规模,发展上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我省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应当说,我省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印刷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未来发展应当以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城市为重点,以三河国家级印刷装订基地和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为依托,整合区域印刷资源,建设2至3个印刷产业聚集区,打造环京津现代印刷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聚集区域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出版传媒、文化会展、版权贸易、发行物流等相关产业,逐步形成与珠三角、长三角并驾齐驱的环京津文化产业隆起带。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必须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和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推动文化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发展新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实施项目引领战略,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所确定的“出版产业创新工程”等30个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应抓住我省推进正定新区、黄骅新城、曹妃甸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实施一批高水准的文化产业项目,切实提高新兴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产值。

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建设文化强省的主导力量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省骨干文化企业的数量还不多,综合实力还不强,影响力还不大,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使优秀文化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机制。

一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企业机制创新。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一方面,抓紧建立和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以适应国有文化企业在转企改制后对资产管理、干部管理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机制创新,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不断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

二是整合资源,扶优扶强。打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文化企业,不仅需要企业内生活力,积聚实力,也需要政府外加助力,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在研究制定下一步文化改革发展战略规划时,应当像整合钢铁、煤炭和港口企业那样,制定实施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做大做强骨干传媒集团的战略举措。

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上市融资是做强骨干企业、做响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近50家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而河北尚无一家。我省应切实把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急事抓紧抓好,争取使1至2家文化企业早日上市融资。

做响文化品牌,打造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支撑

我省虽拥有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但缺乏深入挖掘、精心打磨和不断创新,迫切需要通过全方位努力,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品牌优势,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一是深入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精品力作,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文化市场主体倾力打造河北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出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佳作,尽快形成能够代表河北水平、燕赵风范,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集群。

二是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提高河北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要把文化走出去纳入全省对外开放大格局,支持优秀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河北、走出国门,支持和鼓励我省文化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贸易、办厂、办店和开发项目,组织或参与全国性、世界性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上一篇:项目经理如何处理好各方关系下一篇:四上语文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