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控措施

2024-07-05

流感防控措施(通用8篇)

篇1:流感防控措施

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疗的传染病,不必恐慌。本文就猪流感的防控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1、病原体

甲型(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有15个H亚型,9个N亚型,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H3N2、H1N2、H1N7、H3N6、H3N1和H2N3等。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对热敏感,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现代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构成了人流感病毒的大基因来源,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库。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并能在猪体内复制病毒,所以认为猪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感病毒株的“混合器”。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流行,但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气候多变的深秋和早春季节,以及寒冷的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以元旦至春节之间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各种猪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经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传播迅速,2-3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4%。

3、症状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为2-7天,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眼结膜潮红,卧地不起,寒颤,关节疼痛,行走无力,不食。流粘液性鼻涕,咳嗽、喘气、腹式呼吸,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产弱仔,流产率为10%左右,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兰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更大的损失。

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粘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气肿区,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胸腔与腹腔积液,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诊断技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猪流感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不典型,加之出现并发与继发感染而使其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确诊本病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5.1 病毒分离与鉴定:采取发病2-3天的急性病猪的鼻液、气管或支气管渗出液,或者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及其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料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或MDCK细胞。37℃孵育3-4天,收集尿囊液和羊膜腔液,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实验(HI)鉴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5.2 抗体检测:发病猪群的急性期采取血清1份,发病后2-3周恢复期采取血清1份,分别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恢复期血清中的HI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高4倍,即可诊断为猪流感。

5.3 猪流感病毒的检测:可采用RT-PCR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也可用ELISA、IFA、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

6、综合防控技术

6.1 隔离饲养,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管好猪群,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二干(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坚持空气流动),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缴的发生,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6.2 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疫病流行季节,每周消毒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800卫康、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流感病毒及其它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

篇2:流感防控措施

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二、坚持每天早点时间进行晨检,午自习前20分钟进行午检,不检漏一个学生,做好详细记录,体温超过37.5度(含),立即居家观察治疗,并上报年级学校,晨检一定要仔细,做到:一看表情是否正常、二问学生是否有发烧感觉、三测体温是否超过37.5度、四访学生体温检测结果、五汇。

三、每个学生自备体温表一支。

四、加强门禁管理,完善来人来客登记,学生请假登记制度,严禁陌生人员进入学校,对来人进行体温检测。

五、坚持请假师生跟踪回访制度。请假教师由年级汇总跟踪回访,上报办公室,并做好记录,学生由班主任跟踪回访,年级主任汇总上报校团委。

六、坚持昼夜值班制度,确保校园安全,值班答员要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坚持学生来校检查证件制度。

七、后勤处每周对校园环境(教室、宿舍、厕所、垃圾堆)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垃圾池,水笼头前放置洗手液或香皂。每班坚持设置学生专用洗手处,配备脸盆、洗手香皂。

八、坚持每天检查食堂、商店卫生情况及消毒情况,食品安全情况。

九、各班门窗要全开,确保空气流畅,宿舍亦要打开门窗保证 通风良好,班主任每天至少进宿舍巡查一次。

十、校团委要利用校园电视对甲型流感知识进行宣传,制作宣传条幅。

十一、上报流程:班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年级主任----办公室――医院、疾控中心、普教股。

十二、坚持体育锻练,增强抵抗疾病能力,每天锻炼一小时。

十三、加强校园卫生管理,确保校园干净卫生,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卫生进行检查评比。

十四、对防控不严,措施不力,造成流感爆发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尧禾一中

篇3: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1. 病原

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 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粒子直径80 nm~120 nm, 平均为100 nm, 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病毒表面有一层由双层脂质构成的囊膜, 囊膜镶嵌着2种重要的纤突, 并突出于囊膜表面。这2种纤突分别为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HA形如棒状, 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NA呈蘑菇状, 也是一种糖蛋白多聚体。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负链RNA。

禽流感病毒在4℃~20℃可凝集人、猴、鸡和禽类的红细胞, 这是病毒的HA蛋白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但这种凝集可由病毒的NA蛋白对红细胞受体的破坏而解除。

由于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已发现有15种特异的HA和9种特异的NA, 分别命名为H1~H15, N1~N9, 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之间可形成200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有两类重要的抗原, 它们分别为表面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主要指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它们是病毒亚型的基本要素;型特异性抗原主要由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构成, 它为所有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共有。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同时或先后感染动物, 也能导致病毒的毒力增强。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的呼吸道感染可使局部的炎症反应蛋白质浓度增加, 其中的激肽释放酶、凝血酶、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对流感病毒有激活作用。因此, 混合感染细菌后, 流感病毒对宿主的损伤加重。禽流感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

2.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禽类, 家禽中以火鸡最为敏感, 鸡、雉鸡、鸽、鹌鹑、鹧鸪、鸵鸟等均可受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在野禽尤其是野生水禽中较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毒在这些野禽中大多形成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而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毒库。

传染源主要是野生禽类 (尤其是野生水禽) 、受感染的家禽和观赏鸟等。

禽流感是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 被感染禽群的粪便及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的尘埃, 以及笼具、蛋品、种苗、衣物、运输工具, 均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他的健康禽群。带病毒的候鸟和野生水禽在迁徙过程中, 沿途可散播病毒;观赏鸟、参赛的鸽子以及其他参加展览的鸟类都可直接或间接将病毒散播到敏感禽群内;与带毒的人或猪的接触也可能引起病毒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但以冬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几小时至3 d~5 d。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100%的死亡率的显性感染。

一些无致病力的毒株感染野禽、水禽及家禽后, 被感染禽无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只有在检测抗体时才发现已受感染, 但它们可能不断地排毒。产蛋鸡在感染H9N2等低致病力病毒后, 最常见的症状是产蛋率下降, 但下降程度不一, 有时可以从90%的产蛋率在几天之内下降到10%以下, 要经过1个多月才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但却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有些仅下降10%~30%, 1周至半个月左右即回升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产蛋率受影响较严重的鸡群, 蛋壳可能褪色、变薄。在产蛋受影响时, 鸡群的采食、精神状况及死亡率可能与平时一样正常, 但也可能见少数病鸡眼角分泌物增多、有小气泡, 或在夜间安静时可听到一些轻度的呼吸啰音, 个别病鸡有脸面肿胀, 但鸡群死亡数仍在正常范围。再严重一些的病例, 则可见到少数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呼吸音, 精神不振、下痢, 鸡群采食量下降, 死亡数增多, 但如饲养管理条件良好并适当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则不会造成重大的死亡损失。

肉鸡、未开产的种鸡和蛋鸡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 除没有产蛋下降的变化外, 其余的症状与上述产蛋鸡相似。鸽、雉、珍珠鸡、鸵鸟、鹌鹑、鹧鸪等感染低致病力禽流感后, 临床症状与鸡相似。

由高致病力毒株, 如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后形成的高致病力禽流感, 其临床症状多为急性经过。

最急性的病例可在感染后10多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可见鸡舍内鸡群比往常沉静, 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 甚至几乎废食, 饮水也明显减少, 全群鸡均精神高度沉郁, 呆立不动。从第2天、第3天起, 死亡明显增多, 临床症状也逐渐明显。病鸡头部肿胀, 冠和肉髯发黑, 眼分泌物增多, 眼结膜潮红、水肿, 羽毛蓬松无光泽, 体温升高;下痢, 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呼吸困难, 呼吸啰音, 张口呼吸, 歪头;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 蛋壳变薄、褪色, 无壳蛋、畸形蛋增多, 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在发病后的5 d~7 d内, 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少数病程较长或耐过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 包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

4. 病理变化

(1) 低致病力禽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喉气管充血、出血, 在气管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 气囊膜混浊, 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 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 卵泡充血、出血、变形, 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 胰腺有斑状灰黄色坏死点。

(2) 高致病力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包括心肌坏死, 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 胰腺有黄白色坏死斑点, 腺胃乳头、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肌胃角质膜下、十二指肠黏膜出血, 喉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些病例还可见头颈部、腿部皮下胶样浸润, 肝有黄白色坏死点, 其余器官组织则多呈出血性病变。

5. 诊断

对高致病力禽流感, 根据病鸡已有较高的鸡新城疫抗体而又出现典型的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出血的病变, 以及心肌、胰腺坏死等, 鹅和鸭的头肿、眼的血样渗出物和典型的神经症状等可作出初步诊断。在已做过禽流感免疫接种的禽群, 由于症状和病变不典型, 仅凭症状和病变则较难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做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临诊上应注意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病等区分。

6. 防制

(1) 预防对家禽实行全封闭饲养, 避免鸡群与水禽和野鸟以任何方式接触;搞好卫生和定期消毒 (3~5 d) ;用灭活苗免疫预防。

篇4: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

流感病毒的结构

流感病毒多呈球形,直径在80~120纳米之间,约为万分之一毫米。流感病毒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很像树上结的板栗果。板栗果表面有很多刺突,刺突连在一个软壳上,剥开软壳,能看到一个硬壳,打开硬壳,就是板栗仁——板栗树的种子。流感病毒的表面也布满刺突,刺突有数百个,分别呈柱型和蘑菇型,是两类糖蛋白,柱型刺突叫血凝素,英文缩写为H,蘑菇型刺突叫神经氨酸酶(也叫唾液酸苷酶),英文缩写为N。刺突都嵌在一层磷脂双分子膜上,膜上还嵌有膜蛋白,构成的整体叫病毒的包膜。在这层包膜之下,是病毒的衣壳,由基质蛋白构成,衣壳的作用是维系病毒的空间结构和保护病毒的核心。衣壳之内就是病毒的核心,含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单股负链RNA、核蛋白和负责RNA转录的RNA多聚酶——当这一核心部分进入了活细胞中,病毒的复制就会开始。被病毒侵入的细胞,叫宿主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胞浆)和细胞核组成。

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

普通动物细胞的直径约为10微米,因此,动物细胞约比流感病毒大100倍。在自然界中,流感病毒的宿主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在人生活的环境中,流感病毒能让人、猪、马和禽类动物得病。致病原因是病毒进入了这些动物的细胞中,并开始自我复制,其过程主要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流感病毒通过鼻或口进入动物体内,到达呼吸道(少数在肠道)。在那儿,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刺突(H)与动物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引发细胞吞饮,病毒得以进入细胞;第二步,在胞浆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膜融合,释放出病毒的核心部分——遗传物质与相关酶;第三步,宿主细胞开始按照病毒的遗传信息大量合成病毒蛋白(包膜上的糖蛋白、膜蛋白,衣壳基质蛋白,还有核蛋白和RNA多聚酶),同时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得到不断复制;第四步,新合成的病毒蛋白、病毒遗传物质与宿主细胞膜共同组装新病毒颗粒, 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第五步,新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会经唾液酸与宿主细胞膜相联,在神经氨酸酶(N)的剪切下,新病毒颗粒得以彻底脱离宿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

流感病毒的致病症状与致死性

流感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整个感染过程,会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或脱落,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在人体,症状即是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候。此外,宿主细胞坏死释放的产物、病毒的代谢过程都会激发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释放或浓度变化,导致发烧、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病毒继续蔓延,进犯到下呼吸道,就可能导致肺部炎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病毒性肺炎是最常见的重症病例,经常导致死亡。重症病人一般在出现症状3~5天左右病情开始恶化,恶化速度很快,许多病人在24小时之内就可发展到呼吸衰竭程度。还有报道指出: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死亡,这是由于过强的炎症反应所致。截至到2009年11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的2009甲流H1N1致死病例为至少6071例,已超过2003年非典给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数(共919例)。

抗流感病毒的西药种类

临床应用的抗流感病毒的西药只有两类:一类可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因而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药物叫金刚胺类,包括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但目前在世界上传播的40多种流感病毒中,超过90%已对此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故金刚胺类已不能作为防治流感的首选西药。另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阻止新病毒颗粒离开宿主细胞,因而能阻止病毒的蔓延。有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译名:达菲)和扎那米韦(zanaminvir,商品名:Relenza,译名:乐感清)两种。达菲是片剂,乐感清是吸入剂。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有一题为“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条目指出:“只有在医务人员的建议下,才应服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个人不应在无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药物以预防或对付这一新流感”。为避免病毒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不主张健康者使用此类药物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

流感病毒的疫苗防控

人类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不同而分为甲、乙、丙三型。在甲型流感病毒中,根据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抗原性不同而分出了10多种亚型。抗原性不同是因为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病毒被分别命名为H1N1、H2N2、H3N2等。在甲、乙、丙三类流感病毒中,甲型极具变异性,乙型次之,丙型的抗原性则非常稳定,所以,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来预防流感最适合丙型。当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正在被广泛用于人群接种,但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一旦变异,疫苗激发人体产生的抗体就可能失去作用。世界卫生组织预言: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可能会持续1~2年。

中药对流感的治疗作用

在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临床200解》书中,笔者查到对流感的主方:羌活、芥穗、防风、连翘、山豆根、蚤休、麦冬、元参。显然,与单一成分和单一作用位点的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多种成分的特点,这也许正是对付流感病毒的法宝——多位点同时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清除病毒。尽管中药治流感的机理还不为现代科学所理解,但中国长期的实践证明:及时服用中草药,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明显,并能大大降低死亡率。2008年5月《亚太传统医药》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流感病毒致病特点及抗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与部位研究进展”的文章,文中指出:抗流感的中药多为清热解毒类,所含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多糖、氨基酸和挥发油等。依据国内外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文章对此五类中药成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归纳:1、挥发油类 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减轻感染病毒动物肺部的感染体征;2、黄酮类 能抑制流感病毒生长,抑制唾液酸酶活性,抑制膜融合,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感染的干扰素;3、生物碱类 能直接抑制病毒,可诱生干扰素;4、多糖类 有调节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功能,有膜稳定作用,通过诱导干扰素、NK细胞活性来杀灭部分病毒,减轻对心肌细胞的损害;5、氨基酸类 对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抑制效应。从中可看到,中药对流感的医治,不仅能直接作用于病毒,还能通过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来增强机体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中药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所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流感的死亡率。

流感病毒的存活能力

在动物体外,哺乳动物的流感病毒暴露于干燥的热空气中极易失活,但却能在粘液中存活数小时。禽流感病毒能在笼舍粪便中存活两周,但可通过堆肥被迅速灭活。冰冻时,禽流感病毒能无限期存活。脂溶剂和去污剂能使流感病毒灭活,比如:漂白粉、酒精、醛类、氧化剂类和季铵化合物类。加热灭活流感病毒的方法是:在摄氏56度至少保持60分钟。PH<2时,流感病毒也能被灭活。

篇5:流感防控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同志任副总指挥,各包管区(总村)同志、管区(总村)书记及公安、工商、财政、教育、林业、卫生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由副总指挥任组长的督查小组,负责督导落实。同时,以管区(总村)为单位,成立由包管区(总村)领导同志任指挥,管区(总村)书记任副指挥,辖区内各村支部书记、养殖大户任成员的分指挥部。镇指挥部成立了二十人的应急分队,各村也按照要求(500人以下的村不少于10人,500人以上的不少于20人)成立了应急预备队,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调度。

二是大力宣传。各管区、村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畜牧站印发了明白纸,发至每家每户,大力宣传防控疫情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提高了认识,浓厚了舆论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主动性。

三是强化免疫。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对所有家禽普免一遍,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同时,实行严格的免疫备案制度,对所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次、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对各村的免疫情况建立台账(数量、免疫人员、户主签字等),以备查询。截至目前,全镇散户共免疫16.8万只,规模场13.3万只,免疫率均达100%。

四是消毒灭源。所有家禽(鸡、鸭、鹅、鸽子、鹌鹑及各种饲养鸟类)一律实行圈养。各饲养场均设臵了警示标志和消毒池,架设了防鸟网,所有直接接触家禽的管理人员均采取了防护措施;对排泄物定点存放、堆积发酵,并作无害化处理;各散养户由村统一组织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配备一名消毒员,场地及禽舍每天一消毒。

五是流通管理。各村在主要路口设立查报站,每班不少于2人,配备消毒器械。凡涉禽运输车辆原则上不得通行,证件齐全确需进入的,现场消毒并搞好登记。集贸市场由工商所负责,活禽定点宰杀,持证上市,取缔无证经营户,交易点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所产生的废弃物在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后深埋。兽医站对家禽进出严格管理,确保先检疫后出售(进入),并落实销号制度。

六是疫情监测。各管区、村24小时信息畅通,并按照逐级报告的要求,对疫情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3:00前上报疫情动态,由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上报指挥部。同时,充分发挥护林员的作用,配合市监测站开展工作,一旦发现死亡禽类特别是飞鸟等可疑疫情,立即上报。

七是物资储备。镇委、镇政府先后拨付近1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防治工作,并按10个村的标准储备了足量的物资。500人以下的村储备500斤火碱,4部喷雾器,10套隔离服(含口罩、帽子、衣服、手套、防护靴等),500人以上的加倍储备,并根据数量设立了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掩埋场所。各规模场及大户除备足药品外,按每15只1个的标准储备了编织袋及必要的挖掘工具。

八是加强督查。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成立了两个督查组,采取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对全镇防控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直接对接到责任单位,并在全镇通报,切实增强了单位负责人和各级包保人员的责任心。截至目前,已对11名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

九是落实责任。逐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分工系统负责人及包管区领导干部,指导好分管系统及部门单位开展好工作;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大户、小组长包生产组制度;林业、工商、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对发现疫情不报、迟报、瞒报、谎报、漏报的,或因措施不力、处臵不当造成经济损失或影响的,除给予经济处罚外,追究党纪、政纪及法律责任。

安庄镇多措并举严密防控禽流感

安庄镇把禽流感防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各级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落实措施,要求全镇各级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按照超前防范的要求,精心组织,全面动员,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1、建立组织网络。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由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同志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由副总指挥任组长的督查小组,负责督导落实情况。同时,以管区(总村)为单位,成立由包管区(总村)领导同志任指挥,管区(总村)书记任副指挥,辖区内各村支部书记、养殖大户任成员的分指挥部,具体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镇指挥部、各村成立了以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应急分队,并将队员名单全部上报,并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调度。

2、营造舆论氛围。各管区、村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畜牧站印发了明白纸,发至每家每户,大力宣传防控疫情的重要意义,浓厚了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主动性。

3、强化免疫。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疫病不发生、发生不扩散。结合市里要求,根据镇指挥部的意见,所有家禽免疫一遍,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同时,实行严格的免疫备案制度,对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次、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对各村的免疫落实情况建立台账(数量、免疫人员等),以备查询。

4、消毒灭源。为加强管理,所有家禽(鸡、鸭、鹅、鸽子、鹌鹑及所有饲养鸟类)一律实行圈养。防控期间,所有饲养场实行封闭管理,并每周两次消毒;对直接接触的管理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感染;对排泄物堆积发酵,搞好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场地环境的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凡发现运输禽类及其产品的车辆,要求其必须出具检验检疫证明,运输粪便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同时,实行大户包保制度,凡养殖数量在100只以上的,明确专人盯靠,并定期报告情况。

5、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各管区、村24小时信息畅通,并按照逐级报告的要求,对疫情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3:00前上报疫情动态,由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上报指挥部。同时,一旦发现死亡禽类特别是飞鸟等可疑疫情,立即上报。

6、确保物资供应。镇委、镇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防治工作,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物资。各村至少储备500斤火碱,4部喷雾器,10套隔离服(含口罩、帽子、衣服、手套、雨靴等),并根据情况,购臵了一定数量的药具和器械。

篇6:流感防控措施

疫情特点

 鸟类感染H7N9病毒不会引起严重症状,故该病毒在鸟类中的传播难以监控;  暂时没有人传人的确切证据(家庭聚集性疫情?);

 人类感染会导致严重症状(病毒致病?免疫损伤?基础疾病?年龄?);轻症病例未被发现?(有地区ILI已监测到1例轻症病例)

 多地出现零星病例意味着病毒可能已在鸟类中扩散(农业部已在鸡、鸽、环境中检测到)

 初步数据显示,该病毒会影响肺部深处的细胞,这一般意味着引起严重的症状,不过也一般意味着不易人传人(不易影响鼻、喉,不易被咳出和喷出);  没有确切证据证明H7N9比H5N1更具感染人的能力 提示关注重点

 患病或携带病毒的禽类/家禽是传染源(禽间疫情的关注) 农贸市场是高危感染场所

 公园、广场等树木多,禽、鸟易聚集(禽鸟粪便多等场所,也可能是老年病例感染的场所

 禽类从业人员 我省疫情形势

 春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我省有多条候鸟迁徙通道,发达的家禽及产品销售链,禽类的疫情可能会蔓延至我省

 病毒对禽类的低致病性,禽间疫情的难以察觉,人群暴露机会、范围增加,出现病例可能性高

 基于目前的认识,人传人可能性较低 防控工作重点

 加强不明原因肺炎、ILI监测(我省暂不在ILI监测中开展H7N9常规检测)

 加强与农业、林业部门信息交流,了解禽间疫情情况、禽类的分布、迁徙情况、从业人员的主要分布情况等

 做好技术、物质储备(现场调查、检验、防护……)

 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可疑暴露情况尽可能全面、深入收集  指导医院做好发热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工作 监测病例定义

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发现与报告1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与报告2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病例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

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 2.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包括甲流),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2)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鉴别诊断

 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 设立发热门诊,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 普通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隔离病区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尽量设置在医院的最前沿,且明显标识  以对入院病人及早辨识分流 

 发热病人尽量通过人员稀少路径到达留观室或诊断室或转院等待区,为病人发放口罩;发热门诊尽量设置拍片设备

 尽可能减少通道上与其他人员接触的可能;同时减少发热病人在医院穿梭的可能,尽可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

 发热门诊、留观室等发热病人集中的房间,尽量采用通风良好的房间,条件有限,尽量设置排风换气设备,但要注意排放周围的环境  尽可能减少发热病人间的交叉感染     

篇7:流感防控措施

近期,实验幼儿园关于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普及

近期,我市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4月18日,市政府正式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三级响应。幼儿园是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确保师幼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加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保证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我园综合了世界卫生组织、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区教育局等专业机构的防控要求和知识问答,现就近阶段H7N9 禽流感防控主要工作汇总如下:

一、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制度

1、认真执行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加强来园洗手工作的管理,确保每位幼儿来园都先洗手,后晨检。一旦发现有流感样症状的师幼,如发热并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症状之一且排除其他疾病因素的老师幼儿,不应进入教室,已进入的应劝其立即离园前去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开窗通风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2、加强全日观察制度,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送保健室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幼儿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尽量劝说其在家休养,避免交叉感染。幼儿体温在37.5℃及以上劝阻在家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体温正常来园时,请家长带好幼儿的病历,证明其完全康复后方可入园参加活动。

3、加强缺席幼儿家访制度,对于缺席幼儿,认真做好每日电话家访工作并认真登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保健老师联系。

二、加强健康教育和普及宣传

为了帮助家长及教工了解禽流感防治知识,现将相关问题整理如下: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流感病毒。

3、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我省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4、人禽流感病毒传染源是什么?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是否有不同?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径是接触病禽,即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于人。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5、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6、人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病毒加热到100℃经过1分钟就会灭活,同时它对干燥、紫外

线也敏感,常用含氯消毒剂均可破坏病毒传染性。

7、如何预防H7N9流感?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预防禽流感,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3)买回家的禽类制品要洗净、烧熟后方可食用,加工时要注意手部是否有伤口,如有伤口应带橡皮手套操作。

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5)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6)疾病流行期间希望家长能够尽量避免带幼儿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三、温馨提示

1、早上家长送孩子,请送到门厅处,让孩子自己走进幼儿园;下午家长到班上接孩子,接好孩子后,请及时离园。

2、外地回郑幼儿在家观察3天,无异常可来园。

篇8: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

1.1 当前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新动态

1.1.1

H9N2亚型仍为当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H9N2亚型禽流感呈地方性流行、持续存在, 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发展

传染源的存在及疫源地的根除十分不易, 疫情隐患长期存在;市场开放、流通频繁、检疫工作滞后等给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不免疫或不按免疫程序免疫;疫苗保护力达不到理想效果;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1.1.2 临床表现出多样性

典型暴发:突然发病、感染率高、传播范围大;非典型流行:没有特征症状, 主要引起产蛋下降、育雏及育成鸡ND等疫苗免疫失败;条件性发病。

1.1.3 H9N2亚型禽流感抗原性在漂变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抗原漂变、基因重组的现象十分普遍, 已形成一个遗传分支。有研究资料表明:1998~1999年间的毒株抗原性无变化, 疫苗保护率为100%;2000年后毒株间抗原性发生了变化, 疫苗保护率在下降。现在使用的疫苗毒株 (如1994年、1998年毒株) 过旧, 非常有必要筛选新的疫苗种毒, 以防变异毒株突破原有疫苗保护而出现新的大流行。

1.1.4 较高致病力的H9N2亚型毒株的出现

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 1998~2011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已发生了较大变异, 有进一步从低致病性向高致病性转变的可能, 病毒的复制能力也增强, 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1.2 H9N2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1.2.1 感染率高, 传播范围广

发病时间普遍在11月至来年3、4月;15~40日龄雏鸡多发, 死亡率较以前增高;传播快, 多日龄共存大型鸡场一旦受污染, 很难将其清除。

1.2.2 高发病率, 低死亡率

非免疫鸡群感染后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免疫鸡群部分鸡在免疫效果差的情况下发病, 但如果不继发细菌病, 死亡较少。

1.2.3 多器官损伤, 引起免疫抑制、产蛋下降

鸡群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后主要呈现呼吸、消化、生殖系统和全身组织器官轻度出血等症状和病变;可破坏免疫系统, 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而易继发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 (IB、ND等) 的感染, 造成家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引起产蛋鸡产蛋下降, 病愈后难以恢复原有水平。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杜绝病原侵入鸡群、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剂应选择重信誉、讲品质厂家生产的具有杀菌谱广、作用快、无腐蚀性、残留少、使用方便者。如欧福、碘制剂、甲醛等。同时做好进出物品的消毒处理。

2.2 做好粪便的处理

尤其是冬季发生过禽流感的粪便、污物等一定要堆积发酵, 不允许旷野处理。

2.3 注意家禽饲养品种的分开

散养的家禽要圈养, 鸭、鹅、鸡混养的要分开。

2.4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鸡体抵抗力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鸡体的抵抗力, 特别防止冷应激, 鸡群易发病的临界温度为16℃, (4周以后22℃~24℃) 当免疫或天气变化时, 鸡舍温度要适当提高0.5℃~1℃。努力保持昼夜温差不超过3℃~4℃, 特别注意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经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 以减小应激影响。冬春季节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2.4.1进鸡前:升温后用欧福 (主要成分:季铵盐+戊二醛) 喷雾消毒1次 (因为春季温度低, 消毒效果不理想) , 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降低感染几率。

2.4.2进鸡后:饮水中加含有黄芪多糖类药物, 增强机体抵抗力。

2.4.3病毒的侵害和感染, 因此, 这段时间应用泛意能, 起到免疫补位的作用, 有效避免免疫间隙带来的损失。

2.5 合理用药, 进行细菌病的预防

添加保健药物, 减少细菌感染的压力从而减少禽流感的发病以及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2.5.1应用枝立清 (主要成分:替米考星) 、红美净 (主要成分:红霉素) 等, 有效控制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2.5.2应用优力峰H、亚易林控制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与禽流感病有很强的协同作用) 。

2.5.3病毒病易发季节, 饲养前期预防性的使用抗病毒中药-黄金康 (双黄连口服液) 或清热止咳 (桑仁清肺口服液) , 尽可能降低或清除体内各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子, 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的含量, 弥补免疫空白期, 减少禽流感的发病。

2.5.4对于肉仔鸡15日龄后每周用益肝护肾口服液饮水2~3天, 预防肾肿、保护肝脏。疾病和药物损伤鸡的肝脏和肾脏, 造成了肝脏的造血功能、解毒功能、消化功能等降低, 春季鸡舍的环境恶劣, 也同时加重了肾脏的废物排出功能、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功能、抗应激功能等各种能力降低, 从而导致机体抵抗感染和恢复健康的能力降低。

2.6 制订鸡群免疫程序,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控制病毒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在流行季节宜尽早免疫和多次免疫。选择优质禽流感多价灭活苗-优瑞康+倍诺林, 并结合本鸡场的实际情况, 母源抗体、疫苗的性质、疾病流行的特点及家禽的种类制定适宜免疫程序, 可以多次强化免疫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

优瑞康产品说明-瑞普公司诊断研究中心进行了H9亚型禽流感分离株的致病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和交叉保护HI及攻毒保护试验, 筛选出1株免疫原性优秀的流行毒株 (RP2株, 2010年分离) , 并联合1998年分离株Hp株进行制备疫苗 (Hp株是河南农业大学王泽霖教授于1998年在河南分离和筛选的1株免疫原性佳, 保护范围较广的毒株) , 临床应用表明, 两个毒株联合应用, 能有效抵抗当前流行毒株的感染。

2.7 合理监测

建立本鸡场免疫检测机构, 定期检测免疫状况, 以确定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补救。

2.8 及时的药物治疗

2.8.1病毒药物的合理预防及治疗对H9N2亚型禽流感, 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毒感清 (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烟酸等) 、康替优A (干扰素) , 起到早期预防、减轻症状和减少损失的作用。使用毒感清或康替优等药物防治禽流感时, 用药要早, 在鸡群刚有症状时即用药, 效果较好。

上一篇:小学作文-我的小相册下一篇:出纳专员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