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2024-07-03

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精选14篇)

篇1: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新理念 新街中心学校

杨奉环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实施要体现出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关键词

三维目标

价值观

新理念

新课改语文课堂实施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促进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的推动力,呈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舞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这里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本人的体会和观点。

一、知识与技能并重

俗话说得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习技能,把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所指的就是《语文标准》中指出的“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教师在引导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必须把培养学习的技能渗透在其中。要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语文知识,启发领略学习的技巧,培养对知识内容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因势利导,狠抓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如临其境,融情其中,把发自内心的感受倾注到文本中,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当然,还要体会文中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语句、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用在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再者,运用语文中的叙述方法或说明方法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告诉他们今后利用此方法可以运用到写作上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把这些体悟、探知、方法变为己有。比如,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中,诱导学生从课文第六自然中用笔圈出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重点词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等。利用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今后自主阅读的法宝,促进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还要把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技能来抓,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写作、学习、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多做口头表达训练,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相说、互相评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发现表达得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善于启迪、指导,把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多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采访、调查报告等活动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艺术方法 语文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只传授知识,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敷衍了事,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是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的,也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个观念,多渠道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如何分步骤、多角度、深层次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放在重要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探究性学习等方法,以便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爱读、爱问、多想、多练、勤于动手、善于查阅资料的习惯。对于课文内容是理解要学会抓住重点段落,善于捕捉重点词句,对重点词句多反复推敲,再想想作者是怎样围绕课文的思想感情展开叙述、如何表达的。

三、培养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上要激发愿学、乐学的精神,把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乐此不疲。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设疑、讲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播放生动的录音、出示精彩的投影、讲些幽默的语言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还可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来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寓练于乐,把文本内容通过演示体现出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使他们内心生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尝试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价值。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内心情感活动上,有体验、有思考,受到陶冶情操,获得启迪,感受审美乐趣,培养审美意识,形成科学的审美观。从而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乐于奉献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教育,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中,通过了解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于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等本领的,从而激发学生要向海伦学习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三维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道德修养的渠道,是实现教育目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使他们在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2: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篇3:三维目标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一、改变知识呈现、讲述、评价方式, 使知识动态化、过程化。

例如用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 教师边讲边画, 由局部到整体, 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可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 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未讲授的部分,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蛙胚的发育过程时, 随着教师一步步地画出蛙胚的变化过程, 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这一知识。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极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通过简笔画加以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在活动、实践、探究中体验知识的丰富蕴涵。

恰当地运用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能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例如, 在学习有关植物细胞吸水原理时, 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实验, 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显然, 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每个学生都能做得很成功。忽然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 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是这样的, 那动物的细胞也是这样的吗?”这时, 我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果, 做好记录, 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实验材料不尽相同, 有的用羊肉, 有的用猪肉, 有的用牛肉,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与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类似, 但不如植物细胞明显。此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 动物细胞没有液泡。

三、明确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随着高中生物实验的增多, 实验教学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 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生物知识的理解, 必定会事半功倍, 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仍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不到位, 教师仍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黑板上讲实验;二是少数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认识不够, 让学生读实验、背实验, 这都是违背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DNA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用板书、模型和挂图来讲, 虽然也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 但效果不十分理想。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况就大不相同, 就拿“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讲, 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个课件从DNA的相对整体的双螺旋结构开始, 然后到一一分解的结构, 特别是碱基的组成和配对, 形象直观的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而在接下来的DNA复制过程的学习中就能很快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DNA从结构到复制的全过程, 使DNA分子这部分内容从微观世界走向宏观化, 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到解决。通过测评, 85%的学生能回答出DNA的结构和碱基互补。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应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4: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03-01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學

知识和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我在教学前首先了解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然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课标的要求,特别要注意不能摆花架子,为“热闹”而每堂课都“探究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的体验,情感的提升。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这样学得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我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应重视观察和实验,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教学中多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学习。从学生学物理开始,我就应该一直坚持不懈地把学习方法作为重点暗含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要有意识地把物理学科学习特点鲜明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适应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能够从中探索出学习物理的方法。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用好老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追求的是一堂课讲得越细越好,知识面越全越好,教师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定式,故常有讲一题会一题,没讲过就不会做的学习困惑。教师则感到课时不够用,于是“借课”、“抢课”来完成其所谓的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要解决学生思维定式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从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向大力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上课时学生能自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讲会的老师不讲。我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讲解疑难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不但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提高了能力。其次在教学设计中狠下功夫,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层次性、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等规律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采用合理的方法,测量数据,比较研究,得出实验的结果,总结物理规律。且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就理解得更为深刻,解题中便能灵活变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达到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教学始终

我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始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们在表现出对科学前辈的崇敬之情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如果我们平时也能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虽然不一定能有像科学前辈们那样的成绩,但至少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摩擦起电”教学中,使用“摩擦后带电的气球使易拉罐滚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学生感到有趣,发出疑问的同时,也察觉到物理现象并不一定存在于“高精仪器”之中,体验到物理现象的普遍性,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起到“废物利用”、“节约能源”的教育目的。如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制作潜水艇,制作电动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抓住时机进行渗透。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热情和责任感

篇5: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摘要:三维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最终期望的结果,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在传统的单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来的,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统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一次延伸和拓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有效的兼顾和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三维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教育。在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过程是一个身心统一的过程,超越了过去单纯为了接受知识技能而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学习本身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情感目标得到实现后,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或者是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直接激发学生内心对其活动的积极趋向,在多次的刺激下学生就会把这种积极的趋向转换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后任何教学目标都将有了逐步实现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不同经度、不同纬度、不同高度、不同层面三个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精心选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等。否则是不可能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无论设计科学程度与新颖程度如何,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和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因此,强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于公于私都是一件非常积极的做法。

二、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做法

(一)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分析,以及直观材料的呈现,要让学生知道动作技术真正内涵和延伸含义。其次,通过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在练习中使身体肌肉和神经感官得到反复的刺激,使其感知动作技术的概念及要领,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再次,通练习和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但自己学会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动作技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在相互合作、团结互助中获得积极体验。并最终激发和培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三个层面的目标,既要看成独立个体,又要高度统一看成一个总体。体育课上不一定每次课都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但是从一个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学习阶段的总体上是一定要达到并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毕竟有些动作技术的传授必须经过传统直接教授。因此,在每一个学习时期或者每一次体育课中要从实现每下独立层面的目标开始,一个一个的去完成和实现,最终实现三个层面目标的完整统一。

(三)不要只为教学而教学,要把育人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关注的是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尊严、价值、选择和责任,探讨人的友爱、创造、自我、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生成长、高峰体验等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也同样要遵循这样一个理论,在任何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都要以培养人为出发点的,教学中不能只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看成一个育人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以教学为本,以育人为本进行了安排系统的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内容。

(四)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学习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摒弃传统教学形式主义。也就是要注重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会获得不同的程度的快乐和情感体验,并最终通过对比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获得更深度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建议

(一)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各级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在不同的教学课中,强调教师落实三维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丰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二)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途径及方法多种多样。建议相关领导部门要不断的、及时性的举办教学交流和相关科研活动,丰富其内涵和手段方法,把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去。

篇6: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老师还能结合平时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例如:在案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深入到故事里面,亲自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灰姑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表演课本剧,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去理解文本,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舍不得砍树,对于舍不得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先谈谈平时自己有没有舍不得的时候,再回到文中去理解舍不得的意思,这样,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篇7: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每个教师应该非常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每堂课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自己的任务。

3、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篇8: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1) 明确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 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特别是高考压力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实施都存在一些问题:“知识与技能”的僵化和虚无化, “过程与方法”的流于形式和机械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签化。这些现象一直存在于教学中, 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因此, 如何明确三维目标、物理课堂如何体现三维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维目标一词来源于新课改, 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三维目标”的依据正在这里。可见, 新课程改革下, 我们的物理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

(2) 把握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性。三维目标一词不论是在教师的教案中还是教学过程中常常被提到, 可在实际教学中三维目标却常常被割裂。实施过程中把三维目标分别加以设计, 使教学过程非常生硬, 知识的连续性被肢解,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冲突、使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活动发生混乱, 影响学生的连贯性学习。就像麦圭尔所说:“一个人对在自己感情、思维和行动之间保持和谐的需要, 是他信念体系和全部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统一性、相互渗透性。仅其中的一个方面, 是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的。而想要三维目标全部实现, 在课堂中就要把教学的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学生不是一味接受知识的学习的机器, 而是有独立思维能力、有想法、有感情的人。

(3) 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的课堂, 教师的角色地位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是主导者, 可以是领航者, 还可以是参与者。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教师大多时候都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这样的角色就容易把课堂变成填鸭式教学。教师角色的处理方面, 早在公元前300年就已经提到, 在苏格拉底的教学中, 提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 学生围圆桌依次讨论问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老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的控制者, 而是站在中间的导航者, 引导学生们的思路, 其真正作用是使讨论者沿着一条线索有效地进行下去。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应这样的教学。例如:一些生涩难懂的知识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一讲解。如果一味追求课改中的探究式教学, 会使学生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 课程目标无法完成, 浪费时间, 容易造成学生认识错误或者心理受挫。

二、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 对于三维目标的实施, 我们不应该生搬硬套, 使教学过程肢解和虚化。要根据每一种类型知识本身的形成规律, 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

(1) 根据知识与技能的不同建立相应的教学策略, 结合教学环境设计不同的知识呈现方式。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完成不同知识类型的目标, 这样会使教学策略单一和盲目。 (1) 对于陈述性知识, 教师可以采取回忆和再现知识的策略来讲解。为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新授知识, 必须在新授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对原有陈述性知识采取回忆、再现的方式, 以利于学生回顾旧知识、掌握新授知识。例如:必修一中的知识和位移, 因为这节课比较简单,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接触过, 所以可以采取学生阅读课本和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呈现, 而位移的矢量性这一知识点需要老师重点讲解。老师还可以通过设疑“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位移这个概念”来完成让学生学会区分路程和位移这一教学目标。 (2) 对于程序性知识, 教师可以采取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和实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这样的程序性知识, 可以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师生对话共同总结归纳的策略, 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2) 根据过程与方法,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例如:在摩擦力的讲解中, 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 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所以, 老师在讲解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后, 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成正比, 哪些因素成反比。

(3) 教学中恰当处理情感教育, 把握不同课题情感教育的特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目标中, 重点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于不同的课, 可能会体现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 教师就应该重点突出伽利略实事求是, 敢于创新的精神, 注重物理中实验方法的运用;在力的分解中, 可以让学生思考力的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 2008 (2) .

[2]陈志刚.对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2012 (5) .

篇9: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22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展开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的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新课标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并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营造气氛,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揭示物理学内部的规律。例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教师引入新课时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下山容易上山难?为什么向上抛出去的物体还要落回地面,这样的问题源于自然现象,既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又产生了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寻找物理在生活应用中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有效地营造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展现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水在沸腾过程中,沸腾前,下面汽泡大,上面气泡大;而沸腾时下面气泡小,上面气泡大,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如果矛盾无法突破,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点拨与引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高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参与意识。再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引入新课时可以提出“早晨为什么看到树叶上、草地上有露水,半空为什么出现雾呢?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子为什么冒汗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突然觉得物理好亲切,原来就在身边,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其次,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规律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教学为感性教学,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电动机转动时换向器的工作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动机的整个过程以慢速度模拟出来,再有多媒体课件模拟四冲层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尤其曲轴转动及对应冲程间的关系。工作过程学生自然明白,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大气压强”,同学们生活中感受不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抽气机从大铁桶中逐渐抽空气,不一会,坚硬的铁桶被大气压压扁、扭曲变形,同学们惊的目瞪口呆,这么大的大气压为什么没把我们压死,把房子压倒;这么大的气压人们又是怎么自如地呼吸的呢?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高速火车将周围的人吸入轨道的情形,飞机升空的情形及俩艘靠近的行船相撞的情形,使学生去感悟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还有,讲到液体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回放物理学家帕斯卡在1684年表演的桶裂实验,学生们在一片惊叹中明白了为什么深水带鱼不能在岸上生存及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原理,及潜水员下潜水中作业为什么要穿特制衣服;那么,液体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是探究“帕斯卡”实验。还有同学们对波的概念及其传播理解不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模拟水波的形成及传播,这样即直观又形象,学生更易于理解。还有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学生对核裂变、聚变不能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摸拟中子和铀核,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中子碰撞铀核,随着一声巨响,铀核裂变为两个中等大小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同学们在震憾声中对核能的威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核能的利用及危害做一个展现,使学生对核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容量,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课堂上新课讲解之余,利用多媒体课件下载历年同类型典型例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课堂上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比如:“核能”一节中涉及到日本核泄漏;7.23特大交通事故涉及雷电机械能的知识;对于复习课,用投影出示难、中、易试题,更易分层教学,对于部分拔尖同学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好地夯实基础。学生实验课的复习,利用多媒体重现实验过程并把本实验设及到的所有问题再现、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同时,可以把相关的实验容为一体,这样大大提高课堂容量,节约时间,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每班66人分成11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笔者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后,各小组激烈讨论后,提出了很多猜想,如“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等等。此时,笔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把这些猜想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并比一比哪组实验方案最佳。互相商讨后,不少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交了上来,而笔者此时并不评定方案的优劣是否可行,而是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然后就“袖手旁观”实验小组成员的“杰作”。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发现实验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方案是最佳的,所以做实验时个个迫不及待、一丝不苟,仔细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的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是以往教学中很难有的。所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自圆了课本书刊上的缺憾,自悟难辩知识的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加强德育渗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引入科学家们为科学的努力奋斗史。在学习《内燃机》一课时可以引入从内燃机的发展史和火箭事业的发展,物理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物理为整个人类服务。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团体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注意三维目标的统一。多联系实际,从现象折射出物理原理,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新知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篇10: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由于兼职及班额等问题,我在过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会比较简单含糊,比如: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等。现在经研修学习,对三维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新课标,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是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落实情况真是的反映和效果。

那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并落实好三维目标呢?结合这次培训,我谈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导教师和专家批评指正。首先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简单明了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其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光有大量需要传授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时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降低了,表现的更加理性。就应运用一些自然地、社会的乃至网络的比较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启发、吸引进而带动学生找到相同点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画笔大胆抒发激情。

最后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认为美术无处不在,生活中不缺少美,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课程标准下这一目标现在是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忽视,并且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很粗浅,放在简单的情绪上,我个人以为应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欣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之美,用画笔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与热爱,教师引导学生将对生活情感与爱升华,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

新的课改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要深刻理解“三维”内涵,明确教育方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在教学实践中,应以美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主线,将三维目标融汇其中形成有机整体。注重美术的人文性,在课堂中 注重引导,使学生得到艺术气质和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学习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情感得以抒发,进取心得到增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篇11: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过程的反思

摘 要:基于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通过设计并修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对该过程进行反思,初步了解了教学目标内涵并进行阐释,总结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反思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步骤;设计原则

一、有关教学目标的内涵

泰勒提出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变化行为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建构过程,该过程难以观察,将这种学习结果的内隐变化通过一些具体的外显行为显现出来,对这些外显行为要求的描述即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指导教学设计实践,能为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最先关注的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1.课标要求分析

包括重点概念、具体内容、活动建议分析。具体参考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具体的要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下简称本节)的分析为:明确“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一概念。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了解水平;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属于理解水平;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属于探究水平;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措施,属于操作水平。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一般从本节内容的定位、本节重要性说明及本节课具体内容考虑。

本节分析为: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内容承接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后连接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初中生物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为本节重点,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说出即可。第三部分是技能训练,重在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3.学生分析

主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入手,可参考教材间相互联系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本节分析为:学生学习本节前,已了解“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等内容,对光合作用有初步认识。思维上,初中生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要提供形象化、层次化学习方案。

4.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上述分析后,本节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准确地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正确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分析给定的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的重要性,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通过光合作用原料的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学者面对众多参考资料,有时参考资料观点并不统一,若参考资料观点有分歧,一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为准。

2.教学目标必须能检验

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学习结果的内隐变化外显出来,所以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就必须可检验,即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之后的行为变化能够确认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3.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

教师方面,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越具体,越能指导教师教学,教学活动更有条理,而且对于某个教学活动进行到哪一程度也有指导作用;学生方面,学习目标越具体,学习过程目标的针对性越强,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就越高。

4.三维教学目标表述ABCD四要素都要体现,缺一不可

ABCD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根据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主体是学生,表述中应避免“使学生”之类的词出现;行为动词的使用可参考课程标准中附录2;行为条件表述要准确表达出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表现程度要以能够检验的程度副词为首选对象。

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要设计好一节课三维教学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了解教学目标内涵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设计步骤,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不断地反思改正,才能设计出好的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2: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读了《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颇深,这位美国老师共设计了七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积极参与,受益匪浅。老师的点拨句句在理,角度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一节课的得到的道理也许成为学生一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做人要守时,要诚实守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各式各样的朋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容易,难的是爱别人的孩子;即便是所有人都不爱你,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为自己喝彩,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听到的语文课永远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简介,索然无味。如果现在的语文课都能上成《灰姑娘的故事》一课,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出现一派新气象。

自从我校开展“自主学习”以来,我的历史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还通过教案、学案认真落实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但我知道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相对比较侧重后两个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而且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鼓励同学们多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再认识,多角度客观地去评价,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13: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前言部分:“制定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 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 为不同的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所以,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值得我们思考。在一堂美术鉴赏课中落实好“三维目标”应体现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评价上。

一、备课要深入考虑制定“三维目标”。

首先分析教材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 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简单明了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 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其次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光有大量需要传授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是不够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 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欲望降低了, 表现的更加理性。就应运用一些自然地、社会的乃至网络的比较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以及作品创作的过程启发、吸引进而带动学生找到相同点产生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画笔大胆抒发激情。

最后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认为美术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课程标准下这一目标现在是越来越被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常被忽视, 并且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很粗浅, 放在简单的情绪上, 我个人以为应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欣赏, 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之美, 用画笔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与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将对生活情感与爱升华, 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

二、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中把握“三维目标”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环节, 课前备课, 制定了“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 如何把握好“三维目标”, 一直以来是教师最头痛的事。提前备好课, 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 按照设定好的教学环节, 注意知识与技能的教授, 过程与方法的使用, 还要注意知识的升华, 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创设课堂氛围, 改变教学方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 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 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 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 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我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 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 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 他们有着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够敢于质疑, 敢于发言, 敢于冒险, 学生的潜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做到与学生亲切、和谐、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一个和谐的、美的环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中, 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标, 教学的重点、难点, 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讲授中,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联想、比较、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美术活动。因此, 我在教学中以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 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 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 鼓励学生交流, 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 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 寻找一些教学策略,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 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 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三、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并达成“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多方面的, 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 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 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 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 不断改进教学, 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 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 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 新课程开设以来, 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 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 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 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 不知所措, 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 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 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 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 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 但基本上处于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 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 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 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总之, 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不是很容易的事, “三维目标”是课程理念和方法的重大改变。它要求我们从原先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转向学生对美术这一特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关注、转向通过美术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弥补其他学科的不足,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适应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未来社会。同时, 通过落实“三维目标”, 也能使我国的美术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视觉文化时代中, 显示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价值。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应在备课时深入考虑制定“三维目标”, 深入分析教材, 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堂教学中把握“三维目标”, 创设课堂氛围, 改变教学方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要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 鼓励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感受并提高审美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并达成“三维目标”, 通过多元的评价,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鉴赏,三维目标,备课,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14: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通用技术;三维目标;技术素养

三维目标的提出把我们从对纯技术的顶礼膜拜中解脱出来,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因此,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值得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认真研究,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一、知识与技能:注重回归生活,以生活中常见的技术产品为载体

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习惯都存在不同,所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把握教学过程,多联系生活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许多例子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而已,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他们学习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条件,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设计合适的手工作品任务贯穿于整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我安排的设计内容是课本中的多功能学习盒,首先利用设计实验室配备的画图工具按课本要求绘制设计图,再利用制作实验室配备的木工工具进行原型制作。当实验室中的木材紧缺时,我就用电脑包装盒作为材料给学生使用,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以及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的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必然要求。

当一名通用技术教师热爱他的本职工作并处处为学生着想,他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确信,任何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做到了上述各个方面,他必定会广受学生欢迎,而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全民技术素养”这个教学总目标。

参考文献:

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2007.

上一篇:区卫生局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思路下一篇:明德项目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