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化合物习题

2024-05-22

高中生物化合物习题(共8篇)

篇1:高中生物化合物习题

生命的物质基础:其他重要化合物

【知识概要】

一、细胞内能合流通的物质——ATP 1.ATP的结构 ATP(三磷酸腺苷)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kJ/mol的磷酸化合物)。ATP的分子简写成A-P~P~P,A代表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大量化学能就贮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结构中的3个磷酸(Pi)可依次移去而生成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2.ATP的作用

ATP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是生物体维持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和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流通货币”。在动物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中,还有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即磷酸肌酸,它也是高能磷酸基的贮存者,其中的能量要兑换成“流通货币”才能发挥作用。

二、NAD+和NADP+

NAD+又叫辅酶Ⅰ,全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又叫辅酶Ⅱ,全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它们都是递氢体,能从底物里取得电子和氢。NAD+和NADP+都是以分子中的烟酰胺部分来接受电子的,所以烟酰胺是它们的作用中心。

这里虽然从底物脱下来的两个电子都被接受了,但脱下来的两个氢原子却只有一个被接受,剩下的一个质子H暂时被细胞的缓冲能力接纳下来,留待参与其他反应。因此,NAD+和NADP+的还原形式被写作NADH和NADPH。【解题指导】

例 如果说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产物只有ATP、氧气和氢,是否正确?为什么?

析 不正确。因为在光反应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的氧原子结合成氧气被释放,而氢则与NADP+结合生成NADPH,NADP+和ATP共同为暗反应所必需的还原剂。【巩固练习】

6.在ATP转变成ADP的过程中,能量;在ADP转变成ATP的过程中,ADP 物质代谢释放的能量,贮藏备用。这些转变都必须有 参加。7.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ATP转变为ADP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D 细胞内贮有大量ATP,以满足生理活动需要 8.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是 A CO2、ATP、NADH+H+ B 淀粉、CO2、NADPH+H+ C 蔗糖、O2、CO2 D ATP、O2、NADPH+H+

9.下列三组物质中,光合碳循环所必需的一组是 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O2 B CO2、NADPH、ATP C CO2、H2O、ATP D 叶绿素、NAD+、ATP

用心

爱心

专心

篇2:高中生物化合物习题

一、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2.核心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1)碳原子结构:一个碳原子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构成。

(2)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与氢、氧、氮及硫等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以单键、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有机化合物:4大类: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二、有机化合物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结构单元:单糖。

(3)种类: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4)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趣味思考: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不能进食,医生用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病人虽未进食,但是不感到饥饿,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实际是为病人补充能源物质,所以病人虽未进食,并不感到饥饿。

2.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

(2)结构单元:甘油和脂肪酸。

(3)种类和功能

①磷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②脂肪:贮能物质。

③胆固醇在细胞中具有重要功能。

趣味思考:我们每天坐在凳子上,能够轻松愉快地上完每一个45分钟,并不感到臀部肌肉疼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提示:是因为臀部有很多脂肪,脂肪有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元素:C、H、O、N,大部分蛋白质含S。

(2)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通式:

②共性: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种类:由R基决定。

④连接:肽键:通过两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

(3)结构: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成蛋白质。

(4)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和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差异,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

(5)功能:催化、运输(如载体)、收缩和运动、有机体结构、防御(如抗体)等。

趣味思考: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时刻需要氧气的供应,你知道是什么物质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到组织细胞吗?它存在于什么细胞中?

提示:血红蛋白,它存在于人体的红细胞中。

4.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种类:核酸可以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

(2)功能:储存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趣味思考:你家养的大猫生了两只小猫,为什么没有生小猪?

提示:小猫和大猫的核酸相同。生物的遗传由核酸控制。大猫的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控制猫性状的。

5.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鉴定淀粉

①实验原理:淀粉+碘—碘化钾→变蓝。

②实验步骤:取2 mL淀粉上清液,放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

③实验结果:溶液变蓝。

(2)鉴定(葡萄糖)还原糖

①实验原理: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实验步骤: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加入2 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热水浴2~3 min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③实验结果:砖红色沉淀。

6.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1)实验原理:苏丹Ⅲ+油脂→出现橙黄色。

(2)实验步骤:切片→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

7.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取2 mL蛋白质溶液加入试管→向试管中先加入2 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A→再向试管中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溶液B→观察试管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出现紫色。

8.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1)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②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DNA呈现蓝绿色,派洛宁使细胞质中RNA呈现红色。

(2)实验步骤:涂片→水解→漂洗→染色→观察。

核心解读

1.注意各种能源物质的区分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ks5u 五碳糖 核糖[高考资源网]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

糖 C6H12O6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植物细胞 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脂质

种类 生理功能 元素组成

脂肪 储能、保温、缓冲机械压力 C、H、O

磷脂 构建生物膜 C、H、O、N、P

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H、O

性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和正常的性周期 C、H、O

维生素D 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C、H、O

规律总结

①动植物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②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③动物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元。

④动植物共有的贮能物质是脂肪,植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糖元。

⑤含H多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时产生的`H多,耗氧多,产生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2.氨基酸、肽键和肽链的分子结构特点

(1)氨基酸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该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义,比如当R基含有氨基和羧基时,这个氨基酸分子就不止有一个氨基和羧基了,同时还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直接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规律总结

决定氨基酸种类和性质的是氨基酸的R基。

(2)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CO—NH—)叫肽键。

(3)多肽

①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因其呈链状,也称肽链。

②注意区分肽、肽键和肽链:肽键是肽的连接结构,而肽链是肽的一种形式。

规律总结

①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个氨基,另一端只有一个羧基(不计R基上的氨基数和羧基数)。所以对于一条多肽来说,至少应有的氨基和羧基数都是一个。

②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

③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m条肽链,肽链通过化学键(不是肽键)互相连接,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④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n-m)18(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3.蛋白质结构层次

规律总结

①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蛋白质的种类:因功能不同蛋白质分为两大类: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③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④鉴定: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⑤意义: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4.有关肽键的计算

规律总结

①链状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氨基酸 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 羧基

一条肽链 M m-1 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条肽链 m m-n m-n 至少n个 至少n个

②环状肽: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环状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糖类的种类

【例题1】 (上海高考,5)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元 D.淀粉

解析:蔗糖为二糖,糖元和淀粉都为多糖,核糖为单糖。

答案:B

反思感悟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组成二糖、多糖的单体。二糖、多糖作为能源物质用于生命活动时必须水解成单糖。重要的单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题型二 蛋白质分子的计算

【例题2】(2008上海高考,1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有氨基酸800个,氨基总数810个,羧基总数808个,说明R基团中含有氨基10个,羧基8个,它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800-2=798,氨基数=肽链条+R基团中氨基数=2+10=12,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团中羧基数=2+8=10。

答案:B

反思感悟

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R基决定氨基酸种类,不符合这个特点的氨基酸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也不能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题型三 动植物体内的糖类

【例题3】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是( )

①糖元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核糖 ⑥葡萄糖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①②

解析: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二糖,乳糖是人和动物乳汁中丰富的二糖,核糖是构成RNA的成分,RN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③单糖、二糖、多糖的关系

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五碳糖,葡萄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五碳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为环状结构。

题型四 大分子物质的鉴定

【例题4】 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这说明( )

A.青苹果汁中有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汁中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遇碘溶液显蓝色意味着青苹果汁中含较多淀粉,而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的是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等。由此可推断出苹果由青转熟的过程中,淀粉大量转化为单糖。

答案:C

反思感悟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

随堂训练

1.(2008上海高考,1)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

解析: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两者都不含有S元素。

答案:D

2.(2008江苏高考,1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元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元都属于糖类,都由C、H、O构成。胆固醇、性激素、甘油和脂肪酸都属于脂质,组成元素都是C、H、O,氨基酸、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S,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答案:B

3.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三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四是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组成肽键(—NH—CO—)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考查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A

4.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是储能的分子 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 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A.①③ B.⑤ C.①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脂质功能的掌握情况。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篇3:解析高中生物的遗传学习题

一、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类型分析

(1) 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习题中, 正交和反交实验是常见的习题之一。习题出现的形式, 往往是体题中给出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结果对实验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涉及到的某种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设置题目。

(2) 遗传基本规律, 细胞的分裂, 特别是减数分裂考察的题目较多。传规律的有细胞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和复习很重要。再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就是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周期、方式和行为等。对其分裂过程图和染色体与基因位置的对应关系要进行牢牢额把握。

(3) 生物基因与性状的表现关系。在这类习题的解析中, 要对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进行分析, 要知道生物的基因型和环境因素是决定生物表现型的主要因素。而且, 成对存在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解题时, 可先将生物的基因型和已知的条件写下来,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生物子代的表现形状, 准确的推测出父本母本的基因型[2]。

二、解析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的技巧

1. 根据遗传学的题目繁多, 解题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 我们可以知高中生物遗传学最有效的学习技巧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基础知识要牢牢把握, 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此外, 还要加强对生物遗传定律的学习力度。平时要注意多看, 多练, 多运用。多看些观遗传学解题技巧, 对遗传学方面的习题要多做多思考, 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解题技巧来完成对题目试题的解答[3]。下面就高中遗传学常见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巧答非伴性、伴性遗传题。

例:有角绵羊 (H) 对无角绵羊 (h) 为显性。某一研究用纯种绵羊进行杂交实验如下, 请根据实验结果, 对回答下列问题。

试验中,

(1) 对于控制键绵羊有角、无角的等位基因存在于 () 染色体上。

(2) F2无角雌羊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

(3) F1雌、雄羊基因型为 () 。

解析:由于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因此把他当做典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因为该题出现的次数较少, 有些考生几乎没有见过。同时该题的出题形式也让有些学生不大适应。但是, 有些考生能够从中看出关键问题所在, 即该题中存在着的同种基因型在公绵羊和母绵羊体内的不同表现。从它们的表现差异中可以看出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Hh, 母羊为无角。那么, 如何判断其遗产方式呢?从试验中, 我们知道公母羊的交配组合方式为正反交方式, 因为F1的表现型与正反交的结果完全吻合。这就证明了该实验中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遗传。学生解答的误区是, 认为公母羊的表现型不一样, 因此应当为伴性遗传, 因此造成失误。

2.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到, 举例来说明正反交结果不同的习题有很多, 并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同

在进行遗传学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 也会有相关的生物实验出现, 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对试验中的各个步骤及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观察, 以便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实验图, 这样一来, 即使考试中因为紧张把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及概念忘掉了, 也会因为这一幅实验图的存在而对其有所回忆, 从而可以找出解答这个问题的入手点。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原因有很多,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例如, 我们可以从实验结果中找出正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 即细胞质遗传、母体影响、雄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等都会导致其结果不同。因此, 要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解析的时候, 要牢牢把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 多注意对出现频率极高的习题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 适当的选题, 练题, 学会知识的转换运用, 对新型题要多思考。面对生题、冷题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对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这一系列措施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对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讲解过程中, 也应该时常提醒学生对其解题技巧进行总结, 并注重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拓展, 引导其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从而对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进行提高。

摘要: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 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在进行遗传学习题解析的时候, 往往会因为习题种类繁多, 解题方法多样化, 而手足无措。从而对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 导致其生物课程学习落后。下面本文就针对目前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的基本类型, 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对其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总结, 以能够对高中学生的生物遗传学习题解析, 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解析

参考文献

[1]李长宇, 高中生物遗传学习题例析[J], 试题与研究 (教学论坛) , 2011, (3) :318-319

[2]孙满慈, 关于高中生物几点创新思考[J], 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12) :42-43

[3]朱丽丽, 李云彪, 化繁为简-巧用分枝法解遗传习题[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2010, (5) :218-219

[4]王海燕, 遗传变异部分的习题教学中统计学原理的运用[J], 生物学教学, 2008 (11) :854-855

篇4:高中生物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有效利用

前 言: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钻研,拓宽学生能力提高的途径。教材是教师教学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上的知识结构以及课后习题都是经过深入研究的,所以教师不能忽视从教材习题入手也是提高学生基础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基础习题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高中生物教材每一章节的后面都会有一些基础性的习题,这些基础习题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做基础习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部分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记忆,把基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节课时,课后有这样的基础习题:测交验证方法:让______与________相交;测交验证的作用:测定F1配子的______,测定F1的________,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______的行为。那么教师对于以上这样的基础习题不能忽视,学生做完习题之后教师要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基础部分进行巩固和牢记,通过对基础题型的认识和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有效利用概念图习题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系统

教材的习题会根据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课后习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练习课后习题,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时对教材上的习题也不能忽视,不仅要认真练习,还要进行观察和总结,教材上的习题都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课后习题的练习和总结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析各种题型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有概念图的习题,教师引导学生的有效应用可以构建进而完善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课时,本章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都涉及到概念示意图,根据教材的习题题型,教师应把概念图重视起来,在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习题时,主要针对概念图习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如:生态系统范围结构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等,都是本章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部分,所以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概念图习题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动笔画图,反复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掌握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3.拓展习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技能

高中生物教材习题基本包括基础题、概念图题以及拓展性习题等,学生对基础部分的巩固固然重要,但是拥有良好理论基础之上要对知识点进一步研究和拓展,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本章节的知识点之后还需要练习一些拓展习题,学生通过练习拓展题才能更好的开拓思维。教师对教材拓展习题也要注重,教材习题是教师和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拓展习题,不断地挖掘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框架,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节课时,其教材的一道拓展习题是让学生研究蓝眼睛的男人和褐眼睛的女人生下一个蓝眼睛的女孩的概率有多大,这就是一个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具有拓展性的练习题,那么根据这个习题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学生的思维,接着向学生提出:生下蓝眼孩子的概率为多少?如果女人的父母均是褐眼,同时又有一个蓝眼的姐姐,那么生出蓝眼女孩的概率为多少等问题,学生思考的思维被教师引导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通过这样类似拓展性教材习题,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生遇到典型的拓展性习题时,也要反复练习,不断归类和总结,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有效的解决教材习题,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材习题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开拓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其教材的基础题、拓展题等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之上拓展提高自身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高中生物教材习题有效利用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反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慕晓茹.高中生物新课程问题化内容组织与教学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解读[J].中学生物教学,2009(4)

[2]慕晓茹.高中生物新课程问题化内容组织与教学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解读[J].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04期

[3]史立平,宋洪兵,房影,于晓亭.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篇5:高中生物典型习题

1、正常温度条件下(25℃左右)发育的果蝇,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即便是纯合长翅品种(VV)的果蝇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长成的成体果蝇却表现为残翅,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30.(22分)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

材料1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2的研究得到: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2的转换为定值;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且6分子

26126(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1K lux时,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2K lux时,植物对外界CO2转换率为___________。设外界CO2浓度为5.4 u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量为_________________ umol/h。

材料2绿色植物的代谢度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矿质元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下图表示水稻叶片中氮、磷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关

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知水稻叶片氮、磷含量与光

合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是植物从土壤中大量吸收的一种元素,土壤每年因此要损失大量氮元素。作物通常从土壤获得氮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生物固氮,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曲线是矿质元素磷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4)下列有关各元素参与生物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马铃薯植株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P是组成磷脂、ATP、NADPH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29.(9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篇6: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习题

A.封闭口器者 B.剪去触角者 C.遮盖单眼者 D.遮盖复眼者

(靠触角接受雌蛾的信息传递)

2.与被动免疫相比较,下列对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主动免疫注射抗原,使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被动免疫注射抗体)

A. 免疫作用在被接种者体内维持时间较长(主动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B. 被接种者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接受什么就是注射什么,上面说得很清楚)

C. 可使被接种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主动免疫:从注射抗原到自身产生抗体需要时间,不会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被动免疫注射抗体,可以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 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既然是紧急就要迅速,哪种迅速C项说得很清楚了)

3. 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细胞免疫产生抗体 (注入的是灭活的病毒,不是灭活的疫苗,疫苗灭活就没用了)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③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淋巴因子进行治疗 (淋巴因子可以使B淋巴细胞加快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④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患者本来就有病毒入侵了,怎么还输入病毒?)

A.①②③ B.②③ C.④ D.①②④

4.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5.在38°C环境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

A.辐射(安静状态) B.对流 C.蒸发(高温环境) D.以上都是

人体散热主要有四种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1)辐射散热:将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给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即散发于低温空气中,称为辐射散热。这是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则辐射散热就失效,体温升高,如中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天,人们爱待在阴凉的地方,就是在运用“辐射散热”的原理呢。(2)传导散热:是将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至人体表面的皮肤,再由皮肤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衣服等物。由于衣服等物品是热量的不良导体,传热极慢,加上人体皮下脂肪的热导率低,所以通过传导散发的热量是很小的。不过在医院里,医生却常常应用冰帽、冰袋等对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这也是一种传导散热,因为水的传导率大,故传导散热已成为临床经常使用的降温方式之一。(3)对流散热:这是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方式,是借助空气不断的流动而将体热散发到空气中间。对流散热受风速的影响较大,如在夏天炎热的骄阳下,一阵清风所送来的凉爽,这是我们都有体会的。我们也可以借助对流散热的原理,为高热病人宽衣,把他们安置于通风良好的居室或用电扇(避免直吹)进行物理降温。(4)蒸发散热:是在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而不能借助辐射、传导、对流散热时可以采用的方法。通常人体内每1克水蒸发成水蒸气时要吸收约2.5千焦热量,所以可以借助汗液蒸发而带走大量的体热。蒸发散热是一个很主要的散热途径,平时我们虽然没有感到有明显的出汗现象,但在不知不觉中,24小时间人体可以有汗液量400-600毫升,医学上称之为不显汗。医生也往往利用这一机理给高热病人进行药物降温,如给予退热剂等。退热药品都有发汗作用,病人发汗后,可以由汗液的蒸发水分而带走大量体热,达到退热的目的,汗出热退而身凉的现象是我们经常可以遇见的。

6.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为使其复苏,可适量注射(胰岛素使血糖降得太低了,用下面哪项可以使血糖升回来?)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7.阉割幼兔以利育肥,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激素 D. 信息激素

兔的发情及生殖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其育肥。所以幼兔切除性腺,兔体内因缺乏性激素,其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都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减少了兔体内的能量的消耗

8.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的DNA主要分布于拟核中的染色体上(有染色体?)

B.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线粒体?)

C.细菌抗药性状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基因重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有染色体?)

D.细菌能作为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必须有抗体的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是第几道防线?抗体是第几道防线?)

B.同一人体的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来的,它们是基因不同?)

C.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

D.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谁分泌的?)

10.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引起部分线粒体功能异常,虽有能量释放但不能转移到ATP中。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

A.食量小,肥胖,冬天比正常人更怕冷 B.食量小,肥胖,夏天比正常人更怕热

C.食量大,消瘦,冬天比正常人更怕冷 D.食量大,消瘦,夏天比正常人更怕热

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热量散失,可以使人体获得热量,另一部分生成ATP,根据题干,能量不能转移到ATP了,只有都热量散失了,这样的人怕热还是怕冷?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有三个作用,其中一个是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样的人会瘦还是会肥?

ATP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缺少ATP的人食量大还是少?

11.纤维素和雄激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

A.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质、糖类 D.脂质、蛋白质

12.能够使被阉割公鸡恢复公鸡特征和行为的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它作用的靶器官是性腺,被阉割还有性腺吗?) B.生长激素 C.睾丸酮(这是雄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3.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对不起,本题应该改为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静息电位不是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电--化学)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也可能产生抑制)

14.研究表明,突触小泡膜上蛋白通过与突触前膜上的S蛋白结合而引发膜的融合,进而释放出神经递质。此过程与下列中的哪一项直接有关( )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载体的功能

C.ATP的消耗 D.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篇7: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5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2.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B.80个

C.120个D.180个

4.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

A.4140B.1204C.460D.604

5.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含有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问:该DNA分子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A.三次(第四代)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D.六次(第七代)

6.设某DNA的碱基为m对,其中A为x个,那么胞嘧啶个数为()。

A.3B.4C.5D.6

7.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

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6000个

8.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A.复制B.转录C.翻译D.转录和翻译

9.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ma/6B.na/31)

C.na1)D.na/61)

10.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③④⑥⑦D.①③④⑦

1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D.eeffgg×EeFfGg

12.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体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

A.1/4B.1/6C.1/8D.1/16

13.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如果把黄果植株花粉授到红果的柱头上,所结果

实的颜色和果实内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A.黄或红,rrB.红,Rr

C.红,Rr或rrD.橙黄,Rr

14.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4∶1B.3∶1C,2∶1D.1∶1

15.某聋哑人的父亲是六指症,母亲正常,已知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正常(D)对聋哑(d)是显性,问该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他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

A.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B.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C.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D.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16.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预测,他们的儿子色盲的几率是()。

A.1/2B.1C.1/4D.1/8

17.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B.1/4C.0D.1/16

18.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A.XX×YYB.XX×XY

RrrRrRC.XX×XYD.XX×XY

19.科研人员利用γ射线辐射种子使其产生变异,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机理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20.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21.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

A.1组B.2组C.3组D.4组

22.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B.4C.2D.1

23.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植株开花后,经适当处理,则()。

A.能产生正常配子,结出种子形成果实

B.结出的果实为五倍体

C.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可形成无籽西瓜

D.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

篇8:糖类化合物生物传感器研究

关键词:糖类化合物,生物传感器,识别

糖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庞大的化合物, 它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原材料中。这类化合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体系方面的应用。糖类化合物在解释生物化学过程以及鉴别新的药物方面已经作为新的领域展开。除了众所周知的核酸和蛋白外, 糖类化合物在检测生物功能和影响病理方面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而其研究和表征就显得非常重要。生物传感器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多功能聚集体, 这种多功能聚集体由基体结合生物活性物质构成, 通过物理化学方式转导专一识别的输出信号。然而, 随着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传感器”这一术语有了更深刻的含义, 包括在特定的体系中被表述为一种特定的“排列”。本文所讨论的生物传感器指的是一类生物分子之间的专一性识别, 比如植物血凝素与糖类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糖类化合物被固定在传感器上。对于这类生物传感器来说, 等离子表面共振 (SPR) 技术就属于这个范畴。这几年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过程中, 其中就包括糖类化合物。

1. 糖类化合物的识别元素

在生物传感器中, 糖类化合物经常是基本组成部分。在这种基本组成部分中糖类化合物或者构成识别元素, 或者构成传感器基体的支架部分, 以上主要是利用了糖类化合物的2个主要特性:一是大量糖类化合物的参与使其成为理想的靶向识别转移分析物, 另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糖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刚性, 这个性质成为生物传感器设计的首选。由合成的单糖类衍生物构成的膜组成的生物传感器已经构建。这个研究提供了详细的油脂和糖类化合物有序排列的物化表征。研究者们进一步提出了利用这种混合膜的分子识别特性构建以糖类化合物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相类似的糖类聚合物共聚体沉积膜也已制备。其他具有创新意义的糖类共聚体单分子层和膜构建也被报道。P糖蛋白嵌入平面油脂双分子层中, 在无定形碳表面成脂质体或者LB单分子层的研究尤为重要, 研究者们发现这些糖蛋白仍然保留其功能性和识别性能。

2. 糖类化合物支架

大量糖类化合物分子已经作为刚性组分用于生物传感器中。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天然糖类聚合物, 这种糖的刚性结构使它大量被使用在生物传感器中。Hartmam等人构建了一种纤维素抗体膜, 用来制成高度专一性渐消波免疫生物传感器, 纤维素膜作为基体沉积在传感器表面, 形成稳定的刚性膜。甲壳质也是一种纤维素糖, 也被用作生物传感器表面的识别元素。甲壳质和它的衍生物脱乙酰壳多糖有着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化学惰性, 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酶传感器基体的首选。与甲壳质相似, 右旋糖苷作为模板和骨架部成分也被用在生物传感器中。右旋糖苷有重复未电荷化的葡萄糖链结构, 这使得该糖类化合物被用作生物传感器的嵌入结构元素。右旋糖苷衍生物的聚合物也已经被用作亲和性传感器的基体。右旋糖苷其他有代表性的生物传感器应用包括:作为β-环糊精免疫传感器的基体, 作为电子传感器中碳纳米管的原料以及作为酶固定传感器的原料。

3. 利用蛋白—糖类化合物相互作用作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

在许多生物化学过程中, 分子识别以及糖类化合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专一性寡糖序列在蛋白靶向中的参数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产生感染和传播, 这些过程日趋明显, 对这些作用的研究也用来发现和发展理疗物质, 用这种物质模拟和干涉识别过程。各种各样的方法被用来研究糖类化合物与蛋白结合过程, 利用识别过程研究生物传感器的作用机理, 然而生物活性的解释和说明正面临着生物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挑战。

从生物传感器的设计观点出发, 蛋白核糖类化合物的结合一直被用来分析和提纯各种各样的蛋白。在大多数应用中, 生物传感器操作主要依赖糖类化合物种类的固定。糖类化合物改性识别表面的构建主要根据合成要求, 这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羟基基团的转移结合是有困难的。2种最普通的糖类化合物固定技术被利用在高亲和性与抗生素的生物传感器上或者在金表面沉积带有巯基的烷基链。

通过非共价键固定在玻璃表面上的糖类化合物的精巧实验的报道, 研究者们在硝基纤维素覆盖的玻璃片上聚集右旋糖苷聚合物, 并且使用荧光扫描右旋糖苷与抗体的相互结合。利用玻璃基片上固定的糖类化合物进行测定, 其实有着重要的诊疗作用, 包括快速测定生理溶液中的专一性抗体, 鉴别交联反应的抗体和抗原, 定量测定微生物范围内糖类化合物的多样性。

蛋白和糖脂之间的反应在以糖类化合物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方面特别重要。糖脂的油脂部分普遍埋入疏水膜双层中, 寡糖部分暴露在溶液中, 因此糖脂的这种结构特征在糖类化合物与蛋白结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脂目标物在生物传感器表面的有序排列将是固定化能力的自然延伸。

4. 表面等离子共振在糖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对于评价和量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反应过程,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SPR) 成为强有力的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SPR主要通过检测传感器表面同周边溶液折射指数的改变来反应固定在传感器表面的分子与对应物的相互作用。SPR生物传感器芯片被用来捕获和检测含有糖脂的囊泡和其他糖类化合物受体。这个应用要求首先用物理方法产生囊泡, 随后加入相应的受体以便SPR检测信号。这种SPR技术的扩展很重要, 因为大量的糖类化合物在细胞表面都是通过疏水残基结合分散的, 对于这样的应用也有难点, 即囊泡的有效固定和不能损坏囊泡。

SPR技术常被用来检测糖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如糖脂和糖蛋白、血小板和纤维素蛋白之间的结合和动力学图形。糖类化合物与植物血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经常利用SPR技术检测。SPR通常也被用来检测糖基化在蛋白中的改变。SPR对糖蛋白的检测是通过把蛋白固定在传感器上, 然后通过抗体和糖类化合物的抗原决定基对植物血凝素进行结合测定, 在这样的实验中光学信号的灵敏度能够便于轻微的变化。

5. 总结

上一篇:我爱老师作文600字下一篇:市场突发事件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