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2024-04-23

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共5篇)

篇1: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2016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万古代霉素应用指南推荐在下列情况使用万古霉素,使用正确的是:()

A.治疗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严重感染 B.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C.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甲硝唑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时

D.在MRSA和MRSE感染高发医院进行假体或装置植入手术时,万古霉素应在手术前预防给予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A.12~24小时 B.24~48小时 C.48~72小时 D.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24h B.48h C.72~96h D.96h

9、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泄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ˉ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10、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11、青霉素类药物中,对绿脓杆菌无效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羧苄西林 C.呋苄西林 D.替卡西林

12、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1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5、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衰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抗菌药物

16、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7、抗菌药物采购管理规定中同一名称、剂型限()种以内 A、2 B、3 C、4 D、5

18、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19、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G-杆菌有效

20、不属于二线管理的抗菌药物()

A.头孢米诺 B.头孢地嗪 C.氨曲南 D.夫西地酸 E.头孢他定

2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22、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23、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克林霉素 B.利福平C.红霉素 D.头孢他啶

24、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 24 小时 B.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 2 小时 D.术后 2 小时

2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最多不超过()

A.手术后 72小时 B.术后48小时 C.术后24小时 D.用至患者出院

26、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27、卫生部“38 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28、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29、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给药。

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D.以上都不对

3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气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__。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__ 或 __。

3、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__。

4、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__使用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__使用级。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__天。

5、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通常针对_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6、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__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__个月内不得恢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 用和特殊使用。()

2、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

4、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5、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Ⅰ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7、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8、头孢吡肟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10、上、下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手术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2016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1-5 ACCDC 6-10 DBCCB 11-15 ADBDD 16-20 DBADE 21-25 DCDBB 26-30 DCAC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抗菌药物

2、静脉 肌肉

3、避免

4、限制 特殊 1

5、一种或二种 6、3、6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5 √×√√√ 6-10 ×√√√×

篇2: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与制度  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 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特点

抗菌药物管理的范畴 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国家近几年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政策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5月8日 制度与文件

抗菌药物控制目标

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遴选制度

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 抗菌药物公示制度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抗菌药物控制目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 我院现阶段指标:住院---58%,门诊28%,急诊---50%  要加强对门急诊考核

病原学送检率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取样 -----

有样必检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 DDD(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 使用强度计算举例  假如我院某科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3种;分别为头孢唑肟钠1g的2000支,头孢曲松2g的500支,阿洛西林钠2g的1200支,该科2011年共出院600人,平均住院天数15天,计算该科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头孢唑肟钠DDD为4g,头孢曲松DDD为2g,阿洛西林钠DDD为12g 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2000*1/4+500*2/2+1200*2/12=1200  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200*100/(600*15)=13.3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措施 

1、缩短用药天数 

2、采用合适的用药剂量 

3、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 我院现阶段使用强度70DDD,要达到40DDD任务艰巨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目标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药物选择合理

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分类---管理级别  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第一类)

限制使用(第二类)

特殊使用(第三类)

非限制使用级(第一类)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第二类) 与非限制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抗菌药物。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第三类)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管理重点

抗菌药物处方权调剂权的获得  1.医院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 2.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

中级及以上----限制使用级处方权;

副高及以上-----特殊使用级处方权。 3.药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权。

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措施  通过医院HIS系统对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控制。

 不得将第三类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性使用。 特殊使用级(第三类)抗菌药物不得在门

诊使用。

 不得超越权限使用抗菌药物,谁签字谁负责  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合理的使用分析记录

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措施 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应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h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绩效考核------处方权、病程记录、合理性、第三类药物的管理

住院医嘱中使用记录的书写要求  感染诊断(必须写) 预防使用指征  与感染相关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  可能致病菌  病原学有结果必须分析  选用抗菌药物理由

--------切记不要盲目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必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1)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学检测(要求有样必检)。(2)患者需使用第三类抗菌药物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并填写《武汉市普仁医院抗感染治疗会诊记录》。(3)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第三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医嘱,(4)并同时填写《武汉市普仁医院临时用药申请单》,一次申购量不超过5天,由科主任审批。

-----------会诊人员与开医嘱医师不能为同一人

-----------使用第三类抗菌药物也需写病程记录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5)具有抗菌药物调剂权的药师凭《武汉市普仁医院临时用药申请单》对第三类抗菌药物医嘱进行审核、一次性发药。(6)医师监测病人的用药疗效,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病人用药方案进行调整。

抗菌药物的遴选与定期评估制度 品种及品规要求

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

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品种及品规要求 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医院遴选和新引进抗菌药物程序

1、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2、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以上成员审议同意。

3、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抗菌药物的清退与更换程序

1、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率高、性价比差或者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床科室、药学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

2、清退意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1/2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更换意见应当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3、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进宽出 特殊治疗需要的临时采购程序

1、因特殊治疗需要,医院需使用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2、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特殊治疗需要的临时采购程序

3、医院应当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

如果超过5例次,应当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药物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监测的重点 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采用措施  调查超常用药的科室、医师是否有违规  公示药品使用情况  限量、限科室  停药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法律法规要求 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处方管理办法》第44条 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44条

处方点评范围 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  住院病历医嘱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第三类抗菌药物应用

点评依据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国家处方集  药品说明书  各相关指南 点评数量  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

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处方点评结果考核  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  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处方和医嘱一处不合理将扣发绩效工资50-100元 ------加大了点评力度 处方权与调剂权的管理  超常处方:  1.无适应证用药; 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处方权与调剂权的管理 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 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处方权与调剂权的管理 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细菌耐药性监测制度 预警机制 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

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

恢复其临床应用。细菌耐药性信息发布  检验科提供细菌耐药数据  药学部分析,提出预警信息  由院感办发布结果,并监督执行

 至少每半年发布一次 围手术期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I类切口预防性应用的指征 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等; 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使用时需注明原因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手术名称 药物名称 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 

头孢曲松 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可加用甲硝唑

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

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 

肟;可加用甲硝唑

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

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 

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

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曲松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

环丙沙星

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 (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菌素,头孢曲松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 

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 

加用甲硝唑

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 不应使用头孢硫脒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

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 清洁手术不应联合用药

给药方法---术前给药 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

注意医嘱的书写

-----术前()分钟使用

 剖宫产断脐后立即使用

给药方法----术中给药

如果手术时间

>3h

或失血量大(>1500 ml)

预防使用疗程

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预防用药剂量 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

单次使用剂量:  头孢唑啉 1--2g;  头孢拉定 1--2g;  头孢曲松 1--2g;  头孢呋辛 1.5g;  甲硝唑 0.5g。溶媒体积 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ml,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需要监测结果确定)

溶媒体积  克林霉素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600mg的本品应加入不少于100ml的输液中,盐酸克林霉素至少滴注20分钟,克林霉素磷酸酯滴注30分钟。(1h内输入的药量不能超过1200mg)。 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应用抗菌药物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 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使用抗菌药物须注明“感染诊断”

如水痘、感冒、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中毒、月经失调、耳鸣、过敏、痛风、心力衰竭等

都不是使用抗菌药物指针 明确病原菌 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

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社区、医院)、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 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

 正确采集感染标本

正确采集感染标本  局部准备,标本采集病变部位  尽可能在合适的时间采集标本,如痰培养以清晨最佳,血培养在寒战或者体温刚刚开始升高时在不同部位采血培养2套

 尽量采集总量标本,如成人血培养宜采集10ml以上  所有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

根据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 简写介绍  凝固酶阳性的: 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 凝固酶阴性的: 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 MSSE----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

 AmpC 酶---AmpC β-内酰胺酶

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根据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 

对某种病原菌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

肯定无效

即使药敏提示敏感也不应选用 葡萄球菌  天然耐药:氨曲南,多粘菌素,头孢他啶  获得性耐药 :青霉素耐药约95%

 对苯唑西林敏感,可选苯唑西林,一代头孢,克林霉素  对苯唑西林耐药,可选万古霉素,可加利福平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 药敏表现:苯唑西林耐药或头孢西丁耐药  耐药特征:对所有-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对喹喏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交叉耐药;仅对万古敏感。

 治疗:

 皮肤感染:清创(抗菌药物全身应用可选)

 重症感染:糖肽类、利奈唑胺

 特别注意:

 一次血培养检出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0%为污染菌

 痰培养分离的MRSA可能为定植菌,意义不大

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  多为条件致病菌,包括:

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不动杆菌

天然耐药(共同特征)如:

一代、二代头孢、头孢西丁、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

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利福平、利奈唑胺

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对-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天然耐药

对氨基糖苷耐药

首选磺胺类(TMP/SMZ),可选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可联合使用

肠杆菌科细菌 肠杆菌科细菌 产持续高产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 常见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  特点:属于诱导酶,体外药敏试验对三代头孢可能敏感,但临床治疗无效,对头霉素类也耐药  治疗选药:碳青霉烯类、四代头孢

注意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注意抗菌药物在体内组织分布  骨组织:克林霉素  胆汁: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 前列腺:阿奇霉素、喹诺酮类、磺胺  脑组织:氯霉素、磺胺嘧啶、异烟肼  炎症期可透过血脑屏障: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

注意病人生理病理特点  肾功能减退患者:  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 应避免使用,确有指征需使用者应调整给药方案: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伊曲康唑  不宜选用:呋喃妥因

注意病人生理病理特点  肝功能减退患者避免使用:

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

注意病人生理病理特点

新生儿、小儿、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 β-内酰胺类相对比较安全

 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止使用 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 注意给药剂量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应用的适应症 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 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菌 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如两性霉素与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

炎,可使两性霉素剂量减少 联合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注意用药顺序

如磷霉素+万古霉素,先用磷霉素  注意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协同

红霉素+克林霉素-----拮抗  注意抗菌谱

厌氧菌感染:克林霉素+奥硝唑-----重复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 给药途径

轻症—口服

重症—静脉,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

β-内酰胺类不宜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 给药间隔 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 抗菌药物后效应

 特别重要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给药疗程  抗菌药物的疗程因不同感染而异  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给药疗程  血流感染(症状消退后1-2周) 急性骨髓炎(42天) 感染性心内膜炎(4-6周以上)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10-14天) 伤寒(退热后7-10天以上) 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不少于10天) 单纯性膀胱炎3-5天,反复发作性膀胱炎经14日抗感染治疗后,维持4-6周  前列腺炎(1-3个月)

根据不同疾病使用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 抗菌药物更换

 一般使用48-72小时,根据临床疗效调整  不宜过于频繁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肾毒性: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磺胺类

 神经系统毒性:

中枢:泰能、大剂量青霉素、喹诺酮类

周围:氨基糖苷、呋喃类---周围神经炎

 肝毒性:磺胺类、两性霉素  耳毒性:氨基糖苷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血液系统毒性:

氯霉素-----再障、白细胞减少

磺胺类、喹诺酮类(替马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溶血性贫血

头孢哌酮-----凝血障碍  心脏毒性:喹诺酮类(QT间期延长)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 变态反应:

 二重感染:下列品种易引起:二代、三代头孢,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

我院常用抗菌药物特点 抗菌药物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不典型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头霉素类 :头孢美唑、西丁、米诺

单环类 :氨曲南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我院暂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

抗菌药物分类  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庆大、依替米星、大观  大环内酯类:克拉、阿奇、地红霉素  林可霉素类:林克、克林  四环素类:  酰胺醇类:氯霉素类  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抗菌药物的分类  抗真菌药

1、多烯类:两性霉素B

2、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

 其它类:多粘菌素(我院无)

磷霉素

夫西地酸

抗菌药物分类  合成抗菌药的分类

1、磺胺类和甲氧苄啶类

2、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莫西

3、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

4、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 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青霉素类  作用特点: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半衰期短。 分类:

天然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

耐酶青霉素类:苯唑、氯唑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阿洛、美洛、哌拉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类  青霉素G:

目前仍然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但不推荐用于金葡菌的感染,耐药率很高,不建议用于切口预防感染。 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类  氨苄西林:

对金葡菌(MSSA、MRSA)无效,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对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肠球菌感染首选。 阿莫西林: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口服血药浓度约高一倍以上

禁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因用本药易发生皮疹)。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  此类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活性。

 哌拉西林:对中枢感染疗效不确切  美洛西林、阿洛西林:作用弱于哌拉西林  哌拉、美洛、阿洛均可用于铜绿和肠杆菌科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青霉素类  注意事项:  无论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均需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并需先做皮试。(指导原则规定)青霉素类

 大剂量可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青霉素脑病、反射亢进、幻觉或知觉障碍等。 大剂量时分多次给予  在pH6-7溶液中较稳定,溶于葡萄糖中有分解,不能与酸性、碱性药物配伍。 可透过血脑屏障(青霉素G、氨苄西林)。 不可鞘内注射

头孢菌素类  第一代:头孢羟氨苄、唑啉、拉定、硫脒  第二代:替安、呋辛、丙烯  第三代:噻肟、哌酮、曲松、唑肟、地尼、克肟  第四代:吡肟、匹罗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 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活性比广谱青霉素强,对MRSA、MRSE无效  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唑啉  血脑屏障穿透性差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 抗G+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稍弱  抗G—菌活性如流感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科、柠檬酸杆菌活性较第一代有所改善,对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沙雷杆菌无效  肾毒性较第一代为低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 抗金葡菌等G+活性不如一、二代  对G—杆菌作用强大,抗菌谱扩大,哌酮、他定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其他品种较差 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哌酮略差,但对ESBLs不稳定  适用于严重感染,G—杆菌所致的中枢感染,不能作为常见感染的一线药物或预防用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 肾毒性很低  曲松、噻肟、哌酮可渗入炎症CSF中  血浓度:曲松、哌酮高  半衰期:曲松7~8h,其他1~2h  排出:哌酮80%胆汁,曲松40%胆汁,他定和噻肟(体内代谢)主要经肾排出  药物使用:肝功能减退选他定、噻肟,肾功能减退选哌酮、曲松 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  对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 对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更强,对bush I组AmpC酶稳定。 对G+菌作用增强  与第三代无交叉耐药性  血浆半衰期约2h,主要经肾排除

头孢菌素类  注意事项 

各代头孢菌素口服品种 用于轻症感染,不用于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MRSA MRSE 感染

头孢菌素类  注意事项 

是否应作皮试,应以法定药品说明书为准。该做的还要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胃肠反应和菌群失调,特别是二、三代头孢  凝血功能障碍、戒酒硫样反应(哌酮) MRSA、肠球菌对所有头孢均耐药 各种头孢菌素特点  头孢唑啉:对G+菌作用较强。除脑组织外,全身分布良好,尿药浓度高。在国外评价很高,广泛用于心血管、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手术感染预防。 头孢硫脒:唯一对肠球菌有作用的头孢菌素  头孢拉定:既可口服,又可静注。SFDA提醒,口服制剂与血尿有关

各种头孢菌素特点  头孢呋辛:  对G+、G—均有活性。 脑膜炎时,脑脊液(CSF)能达到有效浓

度,对金葡菌活性差,对铜绿假单胞菌、弯曲杆菌、脆弱类杆菌无作用。 用于中度感染、大的手术围手术期用药、降阶梯治疗,对正常菌群影响小。 能透过胎盘屏障,羊水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对肾脏损害轻 各种头孢菌素特点  头孢噻肟:

对G+与一代相似或弱,对肠杆菌科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差。可透过有炎症的脑膜。 头孢曲松:

对G+有中度抗菌,抗G—作用强,CSF达到有效浓度。

t1/2=6~8h 一般感染:1g/日,严重感染1g次,2次/日。脑膜炎病人用量<4g,2次给予

各类头孢菌素特点  头孢哌酮:抗菌性能与头孢噻肟相似而较弱,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尿液、胆中高浓度,可透过发炎的脑膜. 头孢唑肟:与噻肟相似,骨中高浓度  头孢地尼:口服类,强大的抗葡萄球菌活性

各种头孢菌素特点  头孢吡肟:

对G+与一代相似或较弱

G—比他定强4倍,对铜绿=他定,对厌氧菌无作用,对MRSA、MRSE、肠球菌无效

化脓性脑膜炎可选用

头霉素特点  头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优异。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的抗菌谱类似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米诺则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

 对ESBLS相对稳定,头孢美唑稳定性高。 头孢西丁易被bush I组AmpC酶水解,有较强的β-内酰胺酶诱导作用,与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合用可发生拮抗  对多数厌氧菌敏感  对铜绿、阴沟肠杆菌耐药  适用于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 单环类特点  氨曲南:  与头孢三代无交叉耐药性、无交叉过敏性  对需氧G—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需氧G+、厌氧菌无作用。 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可被ESBLs水解。 与氨基糖苷有协同作用, 不干扰红霉素、万古、氯唑西林的作用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G+、G—、厌氧菌,包括产酶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难辨梭状菌有良好作用。对ESBLs和AmpC酶高度稳定,对MRSA无效,对嗜麦芽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肠球菌无效。该类药具高诱导性,易产生诱导酶,不宜一线使用。

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不用于CNS感染  碳青霉烯类属超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菌群失调,真菌感染最早5天就可出现,如出现加用氟康唑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A、克拉维酸

诱酶能强

不透过血脑屏障  B、舒巴坦

诱酶能力轻

C、他唑巴坦

诱酶能力轻  常用的联合制剂:  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 1:2或1:4  舒普深=舒巴坦/头孢哌酮

1:1  他唑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1:1 氨基糖苷类特点  属静止期杀菌剂。 抗菌谱广,对G+、G—均有作用,对肺链、溶链等作用差,对厌氧菌、MRSA、MRSE无效。 具有抗生素后效应(PAE)4~8小时。 浓度依赖型,一日剂量一次静滴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耳肾毒性、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氨基糖苷类特点  不宜作为门急诊首选用药(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由于其毒性反应,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

 一般以联合用药为主

氨基糖苷类特点

 注意事项  监测耳肾毒性(尿常规、听力电测定)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 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尽量避免应用,必需使用者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妊娠期避免用 大环内酯类特点  药理作用: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快速抑菌剂(生长期抑菌剂)

 广谱抗微生物作用:肺球、溶链、葡球、肠球、白喉、破伤风等,青霉素替代选用药。

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厌氧球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是治疗军团菌、弯曲菌肠炎的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特点

 肝、胆汁、前列腺、痰液中浓度较高

 本类为肝药酶抑制剂,与甲泼尼龙、茶碱、卡马西平、法华林等同用时可使上述药物血药浓度增高而产生不良反应。各种大环内酯类作用特点  克拉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好的作用。在扁桃体内的浓度比血清浓度高一倍,肺脏浓度比血清浓度高5倍,能杀灭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障碍。

2、孕妇禁用,哺乳妇女慎用,12岁以下不宜使用。

禁止与特非那定使用,与氨茶碱联用,注意监测

各种大环内酯类作用特点  阿奇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强2~4倍。 t1/2=41h,每日一次给药。 疗程:连续用药3天,停4天。林可霉素类  药理作用: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克林霉素:不进入CSF(脑脊液);用于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引起的妇科感染(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使用);是金葡菌骨髓炎的首选药。 克林霉素口服制剂吸收良好,可作为序贯治疗的选择。 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林可霉素类  不宜用于胃肠道疾病,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

 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

 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

 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糖肽类  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壁霉素) 0.5万古=0.4去甲万古:抑制细菌细胞壁糖肽聚合物的合成,因耐妨碍细胞壁的合成  抗菌谱:G+球菌,G+杆菌,G—球菌。主要用于MRSA、MRSE和其它MRCNs,在脑膜炎病人,可能达到治疗浓度,用于肺、心内膜炎、败血症及其他严重感染。

糖肽类--注意事项

 局部刺激性大。 输入速度较快,导致红斑样或麻疹样反应,皮肤发红,躯干部为甚→红人综合征(刺激组胺释放)。 有严重的耳、肾毒性(严密观察)与药物纯度有关,但低于氨基糖苷类,应控制疗程(一般不宜超过14d)和剂量。糖肽类--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1)预防用药;(2)MRSA带菌者;(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4)局部用药。 新生儿、孕妇、肾功能减退者避免应用,有指征时TDM下应用。 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

硝基呋喃类 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 主要用于较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注意:

1、空腹吸收好。

2、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药疹),周围神经炎,溶血性贫血。

3、连续用药不宜超过2周 硝基咪唑类  甲硝唑:

1、用于预防或治疗厌氧菌引起的局部或系统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不良反应:

1、有肠道反应,口腔中金属异味。

2、周围神经炎和惊厥。

3、可致白细胞减少。

4、孕妇禁用。

5、在服药期间和停药后一周内,禁用乙醇饮料或药品(氢化可的松)。 奥硝唑:作用比甲硝唑强,用量少 氟喹诺酮类特点  抗菌谱广:G-杆菌,部分G+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但对G+菌作用弱  体内分布广:渗透性好,前列腺、前房、骨组织达到有效浓度。细胞内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既有静脉用药,也可口服,便于转换疗法。静脉和口服血药浓度相似,国外以口服居多。

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  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精神症状。 抑制GABA(r-氨基丁酸),可诱发癫痫(左氧、加替) 升高血糖(左氧、加替) 动物实验表明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18岁以下禁用  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导致肝损害。 光敏反应、皮肤潮红肿胀。司帕常见、洛美、培氟也可发生,服药期间应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照射。 跟腱断裂、QT间期延长、肺囊性纤维瘤 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

1、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2、抑制茶碱的代谢,使茶碱血药浓度升。

3、利福平、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作用降低。

4、合用抗心率失常药(Ⅰa、Ⅲ)、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延长QT间期 如何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

一、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经验性治疗不一定作为首选,如上感,急性感染性腹泻

有报道某些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可能引起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腹泻患者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如何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

二、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三、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其他类  磷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为杀菌剂,对G+、G—均有作用。t1/2=30分钟。 特点:

1、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无过敏性。

2、尿药浓度高。

3、体内分布广泛,不良反应轻微。

4、有一定量透过脑膜。

5、与万古等联用于MRSA、MRSE。

6、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有协同作用(因造成细胞壁缺损,有利于其它药物渗透) 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先使用磷霉素 其他类  夫西地酸:  用于葡萄球菌感染,包括MRSA  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 联合用药耐药性发生率较低  一般不做首选用药,适用于较重病例或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深部抗真菌药  二性霉素B特点:抗菌谱广,活性强,但肝肾毒性大,输液相关副作用多。对土曲霉和放线菌不敏感。 剂量:从0.1mg/kg/d开始逐日增加到普通注射剂0.5~1mg/kg/d,如果治疗中断7天以上,需重新自小剂量(0.25 mg/kg)开始用药,逐渐递增剂量。

 本类药物需缓慢避光静脉滴注,常规制剂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4~6小时或更长;含脂制剂通常为2~4小时。给药前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或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推注,以减少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反应。 给药方法非常重要

深部抗真菌药  吡咯类抗真菌药

 氟康唑:对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效果好,对克柔、曲霉无效,对光滑呈剂量依赖。 可透过血脑屏障。深部抗真菌药  伊曲康唑:抗菌谱包括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和部分曲霉,对毛霉无效。

 因胶囊剂口服吸收差,现较少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本药口服液适用于粒细胞缺乏怀疑真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治疗和口咽部、食道念珠菌感染。 伊曲康唑注射及口服后,尿液及脑脊液中均无原形药,故本药不宜用于尿路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伊曲康唑不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

深部抗真菌药  伏立康唑:抗菌谱广、作用强大。 轻中度肝功能不良者负荷剂量不变,维持量减半。 中度肾功能减退者,建议口服用药

篇3: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关键词:处方,抗菌药物,点评

处方是医师为患者治疗的文字凭证, 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 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及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合理干预, 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从处方书写、调配、审核等多个环节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 旨在确保合理用药。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本研究对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处方2 919张, 对处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处方基本指标, 见表1。

不合格处方分析, 见表2。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见表3。

讨论

从表1看出我院本月常用药物品种数与上月 (228种) 有所提高, 患者人次及处方量却略有下降, 门诊总药费用及其较上月份也略有降低, 平均处方费用比上月 (118元) 略有增加。这些数据间接反映出本月因当前经济形势低迷, 有些药物不能如期到达, 确实影响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另外, 新系统运行还不够完善, 抓取数据不太准确, 处方张数的核定和划分与以前仍有出入。但该月在公司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形势下, 医院仍想尽各种办法在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充分地保证患者工伤、慢性病的药品数量上的供给。处方把关不严, 不合格率与上月相似, 不合格处方的发生与不熟悉新系统的使用和医生不及时更新知识及责任心不强、开方时用法用量不准确有关。基本药物使用率60%与上月相同, 在严格控制下基药率一直高, 达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要求, 这与药品关管理人员严格控制密不可分。各门诊科室还需要按照基本药物管理制度的要求遴选药品, 提高或保持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门诊医生开中成药时应严格遵循中成药联合用药基本原则。我院在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只有经过查血或者其他手段确定有感染指征才能用药、发药, 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控制得比较好, 抗生素的使用率为6.8%, 比卫生部规定的20%要低得多, 急诊科本月外伤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比上月有所增加, 抗生素的使用率20%。主要是更严格地把所有外用抗生素 (包括滴眼液、膏剂和洗剂) 都作为抗生素使用所致。这是我院一直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结果。我院门诊患者病情较轻时, 抗生素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 而注射剂在急诊患者中应用得相对较多。因此口服抗生素使用频次和数量远多于注射用抗生素。门诊注射剂应用率12%, 门诊医生也遵循了先选择口服、再肌注、最后选择静脉给药的原则。

最值得注意的是不规范用药和不适宜用药。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合理用药中, 开方前记缺项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给药、给药途径不适宜、与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不一致、适应证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等是不合格处方的几大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 有些医生对新系统电子处方的使用不熟悉、不适应和对有些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其所含成分及药理、药性不熟悉而出现重复用药, 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洛索洛芬钠片、三七伤药片+附桂骨痛颗粒。 (2) 责任心不强, 开方前记缺项不规范、药物用法不明确, 甚至有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宜。a.开药时, 无诊断、诊断不全或模糊不清;b.用法不明确、不准确, 如多关节炎给予玻璃酸钠静脉滴注, 开布地奈德喷雾剂用法只注明外用;c.处方上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完全不符, 如克霉唑阴道片用法为口服;d.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药品不宜及抗生素的使用与指导原则不一致。如诊断为截肢残端溃疡开麝香壮骨膏, 及矽肺开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克肟胶囊及手挫伤、皮肤外伤开头孢克肟胶囊等。 (3) 大多数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及用量超限。明显无适应证用药包括矽肺开诺和灵及陈旧性骨折、脑外伤、截肢残端溃疡开云南白药气雾剂, 及陈旧性骨折、小腿骨折开康复新液。在同一张处方中开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洛索洛芬钠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龙血竭胶囊3次/d+龙血竭胶囊1次/d、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等。用量超时限用药主要表现在工伤和慢性病两方面 (工伤一般规定不超过半个月) , 如开双氯芬酸钠2盒24片 (24 d) 、麝香壮骨膏3盒 (30 d) 等。而慢性病超过2个月的处方也有出现, 如氨氯地平片1次/d、2片140片 (70 d) 。这几种不规范开方为有些医生心不在焉、不负责任或是碍于工伤及慢性病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开人情方大处方所为。 (4) 专业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 用药频次及用量明显不对, 如银黄胶囊应该是4次/d, 却开成3次/d, 或1次/d, 盘龙七片、龙血竭胶囊、多潘立酮片、银杏酮酯滴丸应该是3次/d, 而开成1次/d, 枸橼酸铋钾胶囊、氯唑沙宗胶囊应该是3次/d或4次/d, 却开成1次/d, 三七伤药片应该是3片3次/d, 却开成1片3次/d, 消炎利胆片应该是6片3次/d, 却开成3片3次/d等。这样用药血药浓度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治疗浓度, 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作用和治疗效果。附桂骨痛颗粒、黄芪片、藿香正气液、藤黄健骨胶囊、头孢克肟胶囊、蛇胆川贝液应该是2次/d, 却开成3次/d, 依巴斯汀片应该是1粒1次/d, 却开成1粒2次/d, 咳必清应该是1片3次/d, 却开成2片3次/d。超剂量用药治疗作用不增加, 不良反应会大大增加而致患者中毒, 结果不治病反而致病。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a.遴选药物不适宜、与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不一致。如矽肺、外伤挫伤开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 一般非感染性的矽肺及轻伤挫伤等也无需过度预防使用抗生素。经检查后有感染的情况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及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即可。而头孢克肟胶囊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不属于首选药物。单纯煤矽肺及其他无适应证开头孢类和喹诺酮类等, 滥用抗生素, 必须严格控制。b.超说明书用药。如小儿感冒发热开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用法为雾化吸入, 而该药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中根本没有雾化吸入这一用药途径。如果遇上特殊体质的人群, 很可能会发生意外危险而抢救不及。因此, 这两种用药值得警惕, 应该避免。

从表3看出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中急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多是外伤预防和治疗用药, 且多以单药使用。二联药所占比例4.04%, 比较低, 通常主要体现在妇科抗厌氧菌感染和急诊科门诊, 几乎没有三联药。这样用药比较科学,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常常不如单独应用安全有效, 且联合用药越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类别较集中, 主要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为主, 大环内酯类为辅, 喹诺酮类仅用于妇科盆腔炎、肠道炎症及尿道感染。通过多方努力干预, 我院门诊处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发现我们药学工作中也存在不足, 一级岗时间有限, 工作任务较重, 难免有疏漏之处, 还有待改进。

综上所述,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达到合理标准, 这与我院在原卫生部颁布《全国抗生素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后加大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执行、监督力度等分不开, 但应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工作。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产生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 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滥用抗生素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 监控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很有必要。

篇4:2016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B.药品监督管理局 C.执业地点D.医院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20%

B.30%

C.40%

D.50%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A.30%

B.40%

C.50%

D.75%

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5、肝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A.去甲万古霉素B.头孢他啶

C.利福平

D.头孢曲松

6、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7、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可()。

A维持24-48小时B维持24-72小时C维持72-96小时D立即停药

1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题

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E.疗程不合理

2、以下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可以联用的是()。

Ⅰ.繁殖期杀菌剂;Ⅱ.静止期杀菌剂;Ⅲ.速效抑菌剂; Ⅳ.慢效抑菌剂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Ⅲ+Ⅳ

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预防呼吸道感染D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E预防消化 道感染

4、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非限制使用B限制使用C特殊使用D随意使用E.经验 使用

5、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

()。

A.选用品种B.剂量C.给药次数D给药途径、疗程E.联合用药

6、以下抗菌药中,属浓度依赖性的有()。

A.β-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氟喹诺酮类

7、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

A.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肠道感染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8、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 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

9、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

部真菌病。

E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10、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A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B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C 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D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E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处方书写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要在修改处签医师

并注。

2、用药错误是指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

3、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应当由

部门统一采购供应。

4、为门/急诊一般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

次 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日常用量。

5、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 时,应当 注

并再次。

6、《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

7、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

,不得退换。

8、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

9、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总预防用时间应不超过。

10、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

用量。

四、简答题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外科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单选题答案:1.C 2.B 3.C 4.D 5.C 6.B 7.D 8.B 9.B 10.D 多选题答案:1ABCDE 2.AB 3.ABD 4.ABC 5.ABCDE 6 DE 7 BCD ABCD 9 ABCDE 10 ABCD 填空题:

1姓名

明修改日期

2.用药不当

3.药学

4.一

5.注明原因

签名

6.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

7.一经发出

8.30% 9.24小时

10.1日

简答题答案:

一、(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篇5:2016年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力争将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二、严格履行抗感染药物使用申报审批手续,凡越级使用抗感染药物或联合用药,必须填写审批表,科主任批准并报药事科备案。

三、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组织管理,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

四、成立由药剂科、感染管理科、检验科组成的临床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感染药物管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通报相关情况,定期向全院提供院内抗生素使用情况。

五、完善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制度措施,制订适合本院实际的具体的感染药物使用范围、使用细则、考核指标、管理要求,明确抗感染药三线划分目录和三级医师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权限。建立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认真贯彻落实。

六、临床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规范培训,并纳入继续教育学习范围。

七、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抗感染药物专家应是有经验的医师,负责指导全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八、检验科和药事科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向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九、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留取和送检工作。

顺庆区人民医院手卫生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诊疗活动时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或消毒双手;手术人员应执行外科手消毒方法。

二、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三、当手部有血液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四、医务人员手被传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净,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五、各科室应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室、血透室、感染疾病科、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烧伤病房、检验科等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液及干手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手术室应制定外科手消毒流程,并督促执行。

七、外科手消毒的原则,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等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规范》注意事项及要求。

九、院感科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指导与监督,随时进行洗手时机的抽查,每月对手卫生一次性进行调查并总结,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十、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顺庆区人民医院医疗器具消毒管理制度

一、医院应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

二、医院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医院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医院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分类收集并送指定部门进行处理。

五、医院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七、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九、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顺庆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体)液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任何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迅速报告院感办(电话2250880)。

二、院感办应迅速了解患者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指导医护人员填好血(体)液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对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情况,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三、输血科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报告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五、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六、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七、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八、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九、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十、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顺庆区人民医院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制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并用三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一次,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放等应分类放置,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六、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定期更换、消毒,并注明日期。七、一次性医疗用品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管理,一次性用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

八、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包装严密,标示清楚,交接记录存档。

上一篇:变,在悄悄地发生作文700字下一篇:《叫我第一名》观后感:努力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