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启蒙的小学作文

2024-06-26

难忘启蒙的小学作文(精选14篇)

篇1:难忘启蒙的小学作文

难忘的启蒙老师

老师像园丁,不辞劳苦地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像蜡烛,不惜燃尽自己,给我们光芒;老师像人梯,让我们踩着他们的肩膀,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是我的启蒙老师侯老师,把我从一个无知、贪玩的小丫头培养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学生。侯老师是个数学老师,有一次,侯老师给我们上数学课,她用温和的声音对我们说:“今天,我教大家算术,你们高兴吗?”我心想:“什么叫算术?一定很好玩吧!”我满怀着好奇心地听老师讲课。这时,侯老师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根粉笔,提问我:“吴雯同学,1+1等于几呀?”我拿出手指比了比,回答道:“1+1等于2”。老师高兴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2+2呢?”我又拿出手指比,可我还没学数数,回答不上。老师不慌不忙地从粉笔盒里拿出了四根粉笔,左右各两根,举着右手微笑着说:“这边有几根?”我想了想说:“有两根”。然后她又举着左手说:“这边又有几根?”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两根”。“那合起来有几根呢?请你数一数。”“一、二、三、四,有四根”。侯老师笑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侯老师就是这样把我这只只知道天有井口那么大的小青蛙,一步一个脚印地带出了井口,让我看到了广阔的天地,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侯老师不仅教我怎样学习,还教我做人的道理。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元钱,便想占为己有,准备拿去买零食吃。被侯老师知道了,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当时非常害怕,可是侯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诚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并让我知道了今后该怎么做。

侯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谢谢您对我的呵护,谢谢您对我的教育。侯老师,虽然您退休回老家了,但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教育我如何学知,怎样做人。

篇2:难忘启蒙的小学作文

朱老师很幽默。有一次,我们学习第六课:东方明珠。朱老师井井有条地讲授完课文后,又说:“你们要是到了东方明珠面前,要想看到顶端的明珠恐怕得把头仰到帽子都掉下来!”我们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朱老师读课文很有感情。有一次,我们学习第二课:春雨的色彩。朱老师抑扬顿挫地教我们朗诵课文。其中,朱老师很有感情地读到:“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全班同学也摇头晃脑地跟着饱含深情地读,仿佛我们正沐浴在轻柔的细雨中。我现在的同学都说我读课文很有感情,他们哪知道这都是跟朱老师学的。

朱老师也很严厉。记得一次上课,我的铅笔断了,便向前面的同学王云借铅笔刀,王云是班里的尖子生,正在认真听课。朱老师正在讲课,见我不好好听课还打扰别人,便拿起教鞭“啪啪”地打在桌角上,并很严厉地批评了我。

如今,我已经转学了,我依然朗读很棒,依然坐在教室里,依然趴在课桌上,依然坐在椅子上……

篇3: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观察生活, 没有写作素材。

首先, 小学生正处于学龄阶段, 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思维不够集中, 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 从而导致缺乏写作素材。其次, 许多学生不求实际, 不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尽选优美的词句放在作文中, 不考虑恰当与否, 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失去了真的本色。

2. 内容空洞, 记叙简单。

许多学生写叙事作文时, 内容不具体, 只罗列一些现象叙事过程简单, 不能生动具体地体现主题思想。

二、启蒙教学的教学手段

1. 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 激发兴趣十分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写作感乐趣, 才能勤奋去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何激发作文兴趣呢?我进行了下列尝试。

(1) 听故事, 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如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完《龟兔赛跑》后, 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学生觉得有话要说, 就是跨出了学习写作的第一步。

(2) 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作文要杜绝胡编乱凑, 不搞无米之炊很重要。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要得法,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写记事文时, 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有利于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详写, 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生动。

2. 注重说话、写话训练。

(1)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儿童说话训练的基本形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训练的目的要求, 安排好训练的步骤。有些说话、写话课, 教师不但要注意备好课, 而且要写好例文, 设计好板书词语, 这样才会使学生有话可说, 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好看图说话, 还应进一步教给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是不可能把图意看明白、说清楚、说连贯的。细致就是对画面上所表现的时间、地点、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及画面色彩等全面观察;准确, 就是分清主次, 辨认哪些人物、景物是主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抓顺序, 就是对画面上的多个景物能够有层次地观察, 或由近及远, 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部分, 或由部分到整体。这是训练儿童说连贯话、说完整话的主要条件。

(2) 增设“说话课”。从一年级起, 每周设两节说话课, 从多方面选择话题。如观察植物、动物、物体;还有整理短文、读范文等多种形式的练习, 并让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写下来, 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

(3) 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主动参与。广义地讲就是生活实践, 积极参与的心态, 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投入情感积极参与的意识。具体讲就是在确定的在具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体验性活动, 如具体观察什么事物, 参与某种活动, 了解一些知识, 等等, 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活动, 为学生说话、写话积累感性经验。

3. 注重培养学生“看”的能力。

这里说的“看”的能力主要是指“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看的能力, 实际就是为学生的“说”做好铺垫。见多识广, 学生看得多才有得说。培养学生“看的”能力仍要以学生熟悉的人或物作为观察对象。把“看”和“说”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学生的说和看的能力就会同步提高, 为书面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锻炼“写”的能力。

用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 既是对已积累的字、词、佳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 又是自己已有情感的一种释放, 是基于学生自身的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首先, 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日记一旦养成习惯, 就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所以在日记中, 语言基础知识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得到最广泛、最自觉的实践运用。其次, 能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达到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这与记日记的基本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同时, 日记与作文相比, 在实现上述要求上, 还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记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记写, 学生对事件的感知、认识等记忆得清楚, 写来所费工夫不多;二是记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 基本没有什么约束, 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 非常自由, 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 日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直接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三, 日记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陶冶。学生要写出一篇日记, 必须有自己的感知、认识、情感等因素的参与。这就决定了记日记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情感陶冶的过程和认识深化的过程, 能起到塑造学生独立自主, 不断向上的健康人格的作用。

5. 让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对小学生来说, 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 老师在批改习作时, 不能用自己的眼光衡量学生习作, 将其批得“体无完肤”, 改得满纸通红, 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望而生畏。因此,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颗童心,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多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写评语,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对待每篇习作, 让习作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篇4:《难忘的启蒙》选段

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版 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 悔),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

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同(坐 座)的同学说(悄悄 俏俏)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1.用“ / ”划掉括号里的不恰当的字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申斥—— 难堪——

3.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本文第一段话与后面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在下面三种答案中选出一种,在“( )”里打“√”。

总—分—总( ) 总—分( ) 分—总(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写了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一次是因为:_____;一次是因为:_____。从中可看出陈老师是个_____的老师。

(2)文中的“我”不明白老师批评的含义就去问,说明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怎么样?平时你是怎么对待作文批语的?请简要地写出来。

篇5:难忘的启蒙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

记得在六年级的上个学期,有一天中午用餐时,我一心想着和要好的同学说话,可是,我们并不在同一个餐桌,我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换座位。可是老师就在不远的餐桌,终于我还是决定换位置了。于是,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换到了符合心意的位置。

虽然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可还是假装镇定的开始吃饭。这餐饭吃的香极了,和同学说了很多话。可是小小的害怕却纠缠着我,害怕如果被老师发现怎么办。

时间慢慢过去,大家准备排队回教室了,就在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好像不会有任何状况发生时,老师起身,响起那威严无比的声音:“今天换座位的人留下来!”我的心中如天打五雷轰,无措占满内心,顿时后悔感涌了上来。

直到同学们都走了,留下的几位同学和我一起来到老师面前,等着老师制裁。没想到老师好像心平气和地让我们坐到想换的位子上。我们战战兢兢的小心坐下来,看着此时已经空空荡荡的餐桌,我的心中后悔莫及。老师用平静又带着几分严厉的语气出人意料的没有训斥我,而是向我们说着道理。

回教室的路上,我的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百感交集。只是明白了一点:我很庆幸我在我的启蒙老师这儿受业。

篇6:启蒙的作文:难忘的启蒙

我初上小学时,学习并不非常优秀,带我的是两个年纪差一些的老师——一个是熊老师,快四十了,另一个是桂老师,二十几岁。

我的母校叫实验二小,它坐落在一条叫兴教路的`路里头。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七色光彩的舞台,还有巨大的操场……

那大概是二年级,我生平第一次周末做了一项作业,星期一来了我急得慌,于是就胡乱地将书塞到了书包底下,就说找不到了。没想到老师会亲子搜查书包,于是我那好不容易藏好的书,就这样被搜出来,显现于“室”了。结果当然是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站在后面补完了。不过我也没怨气,毕竟我的记性不好,总会把一些事情忘记,批评一下也是应该的。

在班上我的字写得挺好,老师总表扬我。可是有一次我同桌的手总是过界,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用的又是钢笔,墨水都掉在上面。于是我怒气冲冲地对他吼道:“你有病啊,总是撞我干什么!”于是就把他的本子撕破了一点点。我那同桌也不是吃素的,他见我撕了他本子,便拿起笔来,在我本子上划了两画。眼看大战一触即发,老师眼疾手快地把我们拉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两个心胸怎么这么狭窄呢?不就是字写歪了吗,下次再得“A+红旗”不就行了吗?值得动手吗?”老师说得让我们低下了头,也对,一个“A+红旗”而已,根本不值得同学之间伤了和气。

老师平时发的作业有些多,但大部分给了我们时间完成,回家的作业并不多。但马上要小升初了,作业多了起来,每周一张奥数卷那是少不了的。有一次有一个男生试卷没做完,老师也没有立马挥起棍子打他,就严肃却轻描淡写地说道:“现在是紧张时期,你付出的多,回报就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可以不做,但是你没有考上理想中学是你自己的问题。”这一段话把那男生的脸说得一会红,一会白,羞愧不已。是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付出的多,回报才会越大。

篇7:难忘的启蒙作文

老师曾教育过我:做人要谦虚。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理解能力可谓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可唯一的缺点就是——骄傲。有一次,我的数学考得不好。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是你还这样骄傲,成绩一定不会稳定的。”我听后,脸顿时涨红了起来——我从上学到现在从没被数学老师说过。我低着头对老师说:“噢,我一定不会再骄傲的。”可现在想起当时说的话,又想想自己现在,我忍不住羞愧起来,我努力想改,可就是改不掉这坏毛病。

老师曾教育过我:要热爱祖国。有一天,我上学匆忙,忘记带红领巾了,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身为少先队员怎么能不戴红领巾呢?”老师气愤地说,“国旗是国旗的一角,你怎么能把红领巾东扔西扔呢?”我不敢正视老师,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老师这么说我也服气,因为学校要求少先队员要带好红领巾,对国旗表示尊重。

篇8:浅谈小学作文启蒙教学

一、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生搬硬套课外阅读范文和平时的习作

许多学生不求实际, 不顾自己的真实感受, 尽选优美的词句放在作文中, 不考虑恰当与否, 生搬硬套别人的作品,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失去了真的本色。

2、内容空洞, 记叙简单

许多学生写叙事作文时, 内容不具体, 只罗列一些现象, 叙事过程简单, 不能生动具体的体现主题思想。

二、针对问题, 尝试作文教改

1、明确教学任务, 遵循教学规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说话的延续, 是用来济说话之穷, 有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 就是作文“。可见小学作文的基本任务应该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 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情达意的能力”。小学作文以叙事为主, 教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从较简单到较复杂、从实物到想象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去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激发作文兴趣, 提供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 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 才能勤奋去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何激发作文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不搞无米之炊, 我进行了下列尝试:

(1) 听故事, 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如老师绘声绘色讲完《龟兔赛跑》后, 让学生复述出故事情节, 许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学生觉得有话要说, 就是学习写作跨出了第一步了。

(2) 剪纸贴图, 说话、写话。让学生自己剪出一幅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教师选出一些富有童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让他们展开想象, 编成童话, 讲给大家听, 再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很高, 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充满童真和童趣。

(3) 写家政劳动。对于农村的孩子, 干家务是少不了的。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每周最少做一件家务事, 写出一篇自己参加家务劳动的作文来, 要求真实、具体, 还要写出感受。然后在班里宣读, 由于是自己的亲身体验, 而且是带着任务干的, 所以这些习作特别真实感人。其中王超群同学的《我给妈妈当助手》还获过校级一等奖。

(4) 写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作文要杜绝胡编乱凑, 不搞无米之炊很重要。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要得法,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写记事文时, 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重点突出中心的事件要详写, 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生动。如我班的任维同学写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曾获《重庆市第一届新课程作文大赛》三等奖。

3、将身边的生活引进写作训练

在生活中, 一件偶发的事, 一堂精彩的课, 一次有趣的活动, 一件小制作, 一次小试验等都可拿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引导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点, 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写作。

比如深秋的一天, 刮起了风, 落叶纷飞, 树上的黄叶飘然而下, 地上的叶子也追着、赶着往前跑, 好一幅大自然的美景。我马上把正在早读的学生叫出来观察。同学们一出教室就开始唱着, 跳着追拾地上的落叶。我顺势点拨,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此时看到的, 想到的写成一段话。同学们来兴趣, 激情高昂, 回到教室并开始习作, 同学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不到一节课, 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而且在大人眼中司空见惯的落叶竟被学生形容得妙不可言。有个同学写道;“那一片片美丽的落叶, 它们互相追逐着, 在空中打着旋儿,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树妈妈, 极不情愿地落在地上。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 脚一着地立地又飞起来, 直到飞累了才投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4、让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对小学生来说, 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 老师在批改习作时, 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习作, 批得“体无完肤”, 改得满纸通红, 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望而生畏。因此,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颗童心,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多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写评语,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对待每篇习作, 让习作批改为学生习作引航。

5、融合写作, 锻炼思维

(1) 发挥想象表童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在创新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常让学生写一些命题、半命题作文, 如《云娃娃到沙漠》、《自编童话故事》、《小珊迪来我家》等等。这类题目趣味性强, 想象空间大, 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畅想。

(2) 引水找源, 归真返璞。农村学生, 一方面他们的生活面不如城市学生宽广, 写作素材不如城市学生丰富;另一方面, 对于散发着浓郁自然风情的农村景观却又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丰富的写作原料就被浪费。因此, 我在教学中总是设法将学生的视点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在这些空间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总之, 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我们小学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小学生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 小学生的文章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生活及客观现实, 是小学生“用笔说话”的一种练笔活动, 不能脱离实际强求小学生的文章要像作家一样“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只要求学生用笔反映他们的思想认识, 用童手写童心, 把要表达的事说清楚、写明白, 仅此而已。

篇9: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 ; 启蒙教学 ; 听 ; 说 ; 读 ;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来为小学作文的启蒙教学做准备。

我们知道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汲取“营养”;说和写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提高表达的能力。而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与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先听读再说最后写,这就是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注重听、说、读、能力培养以促进写的能力的循序提高。

1 以听促写

正常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听后说,先听后读,先听后写。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不善于听懂别人说话的人,其读说写能力不可能很高。听说训练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交际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如读听记的训练方式、读听述的方式、问听学的方式、读听测的方式、读听评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听"。好的课文不仅要读、要看,还要听;听别人读,听艺术家读,听出感受来,听出味道来,在听的过程中真正深切地领悟文学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有人曾提出“语感教育”的方法,认为语文教学应从语感入手,让学生在听觉感受中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写作,这才能真正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这不失为一种尝试。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 以说促写

目前的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最不好的就是说的能力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口头语言与思维能力基本是同步发展的,这个时期,学生掌握的词汇很少,说话语无伦次,难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因此,这个启蒙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对低年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其思维观察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基础。小学低年级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最佳时期,有效的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带动听、读、写能力的提高。所以低年级应鼓励孩子大胆、大声、大方地进行说话训练。首先,在拼音教学中将拼读与说话有机融合。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次造句和多词造句训练。另外,为了拓展孩子的训练空间,要求孩子每天把学校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事说给父母听。其次,利用课本插图,将读图与说图相互渗透。低年级语文课文中配有大量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新颖活泼,富有儿童情趣,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又给了学生训练说话的好机会。

教育学家认为,一个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很强。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语言必须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思维能力培养。首先,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图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图形、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仔细看图,引发思维。第二步,说主要内容,发展思维。第三步,展开想象,扩展思维。从教学过程中发现,语言和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一步步深入训练而提高的,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以读促写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小学低段段,要加强朗读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但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有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读就是对课文的读,这种见解失之偏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读,我认为也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在课内,低年级的朗读能力训练很重要。因此,我注重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读。在此基础上加上感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对于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优美句子我采用引读法,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多读读背背,并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品评词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习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在课外,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经常去阅读,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出过硬的语文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而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循序渐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听、说、读三方面的积累,最后落实到“写”上。要使学生的听读说能力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做好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工作。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先让学生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采用汉字加拼音的方法学习写话;等学生的识字量增多,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想象写话、观察写话等;由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上升到写意思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几句成一段话。

最初的简单有效地写话训练可采用给字组词,用词写一个句子的方法;在学生说、写出较简单的句子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想象,把这句话写长(写具体、生动)。等学生掌握的字词及学习的句型多了,就可以让他学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不同内容和句型的句子,如用一词写一个疑问句、一个感叹句;用上几个词写一句话、一段话。训练时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写错别字,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意义,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我特别注意总结肯定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并鼓励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脱离家长的帮扶来完成写作。虽然这样的习作可能非常粗糙。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样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发展过程。

篇10:难忘的启蒙作文

对于这6年可以说班主任李老师对我就是很好,该表扬的就表扬,6年来李老师的特点有很多最令我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有一个就是心软。心软这毛病连李老师自己都认了但是在我看来李老师对我们班的同学是最好的。我知道李老师为我们班的同学糟心了不少,对于我们男同学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女生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李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

记得一次有一次李老师气冲冲地拿着一大叠的新课程作业对我们说:“这次全班的作业都不过关。”这时我在心里想为什么要让李老师那么生气呢。接着李老师又说:“今天的作业只有两本合格,就是黄森浩和黄倩露过关。”李老师接着说:“你们这种作业有答的没答,有些同学有答了但是答不完整,组长上来把作业发下去。”组长去把作业发下来,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作业本发现老师叫我们自己订正。所以我二话不说就拿出红笔马上修改,马上按着老师的要求来改。这时李老师说:“这本作业要给领导检查的,所以我希望你们要认真对待。”修改完了我们陆陆续续的上去交本子。我们去上体育课了。我们还是放心不下,这时我们也没有想到李老师把每本作业重发下来要我们翻工。我们改一遍又一遍。终于过关了。这就是启蒙老师给我的启示:做任何事要细心,都马虎不得。

我在六年的学习生涯里,上课有时听课,有时不听。这可急坏了老师,她总是想办法激励我。老师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但这些我已经淡忘了,可我对老师的批评及惩戒这些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末曾忘却。它永远激励我前行。

篇11:难忘的启蒙作文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拨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作一个正直的、知错就改的人。

几年过去了,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启蒙学堂叫做二十中学,它坐落在四公司院内。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班主任肖丽君老师。就是她,教会了我一个有一个使我终生收益的道理……肖老师为人很正直。那次班会课,老师正在询问体育课的情况。体育委员说,付文欣穿凉鞋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给版里扣了两分。大家都向付文欣看去。肖老师生气地说:“付文欣,你身为一班之长都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还怎么管理这个班级?今天回家写一篇保证书,明天交给我。放学。”说完,肖老师就走了,只留下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咚咚咚”的声音。肖老师不仅为人正直,而且只错就改。

那次发考试卷,我和三个学习好的都没有卷子,而老师那儿正好还有四张卷子。老师让我们一人拿一张类似自己笔记的卷子,问“你们写自己的名字了吗?”“写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肖老师说:“还撒谎。一人敲一下。”我们一人挨了一棍子。尽管我们心里有一百个不服气,但看到肖老师生气的表情,我们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电话铃响了,我去接电话“喂……”“喂,是陈雨馨吗?我是肖老师。

篇12:难忘的启蒙作文

我的启蒙老师姓王,他待人和善,从来不发脾气,慈祥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记得老师经常教我们唱儿歌。虽然他没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但他经常教我们唱歌,唱着唱着就跑调了,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这时,他便从办公室里拿来一个小录音机,装上一盘磁带,录音机里便传出一阵阵优美的歌声。当天热的时候,老师拿出他的录音机,给我们讲故事,什么《香蕉娃娃》呀、《太阳山》呀,故事里的人物有的除恶扬善、伸张正义,有的贪财图名,给我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老师还常常教我们排话剧,我记的最清楚的是老师根据一首儿歌改成的。我记得儿歌是这样唱的:“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欢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我在里边演的是一个小警察,演后老师直夸我演得好呢。

篇1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里的创新启蒙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 主动学习, 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引路人。要想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起来, 作为老师, 我们自己首先就要与时俱进, 多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 打破陈规, 活化思想, 真正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一直以来,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 许多老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中, 思维逐渐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 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 思想僵化、照本宣科, 使课堂变得单一、死气沉沉。一言堂的教育模式, 使学生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继而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展。长此以往, 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 我认为, 只有教师自己首先坚持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加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 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才有能力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民主平等, 在相对自由的师生互动中,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诚然, 只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师生才有可能以民主平等的方式, 在课堂内围绕一些问题做出有效的探讨, 只有这样, 学生的探索、质疑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老师讲、学生记的一言堂式的教学行为, 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 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 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 与学生一起演好一场情节生动、思维活跃的“大戏”。其实,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却不容易。首先, 就是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 老师上课前一定要备好课, 在对知识的重、难点吃深吃透的基础上, 要认真“备学生”, 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 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 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 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 主动“表演”。要全面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 让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感悟、思考和钻研, 并在有所得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践, 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三、走出教室, 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 传统的语文教学, 一直是概念化的。这种模式化的教学, 大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 我想, 真正的语文创新教育, 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解读上, 在学生理解了整个文本的意思后, 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实践。大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才能让孩子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一文时, 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 都真正成了剧中人, 想过把“演员”瘾, 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 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 在开始表演前, 我又选定了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孩子担任评委, 以此给他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就这样, 所有的孩子全都快乐地参与到了课堂实践中去。这些做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互动教学

如今,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育机构都引进了先进的教育设备, 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以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其中有不少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互动”, 尤其是对于小学学段的孩子, 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花花绿绿的图片所吸引, 从而大幅提高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率。因此, 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 使一部分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更好的集中精力, 提高听课效率, 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这一方面解决了课堂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 另一方面解决了课堂上师生之间“不完全”互动的问题,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这些仪器, 我们就可以把许多抽象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感受, 使得学生更快、更直观、更真实, 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例如, 在上三年级的《恐龙》一文及六年级的《大自然的文字》两课时, 由于这部分知识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 如果仅靠文本的解读无法带给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 这时候, 若是引入电子白板, 就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使一篇比较枯燥的科学小品文变得生动有趣,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的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 小学, 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 有着入门启蒙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更可谓是举足轻重。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植入创新的种子对孩子未来成长道路中创新精神的萌发壮大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我们作为小学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 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多种手段, 多种技巧, 多种途径, 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 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为祖国的未来开创一片创新的蓝天!

摘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作为冲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 更应该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篇14: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提起写文章,不如变婆娘。”这句俗话道出了多少年来人们学写文章的艰难。八、九岁的孩子初学写文章,更是觉得难了,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他就不想干,当然也就干不好。写文章也是如此。所以,对于初学写文章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在上第一节作文课时,我对学生这样说:在坐的每位同学都会说话,是不是?老师相信每位同学也都能学会作文,因为作文就是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出来告诉别人。我们不是常常有许多话要说吗?把它写出来就成了文章。怎么写呢?你打算对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写,跟说话一样,只不过是用笔来代替嘴罢了。当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写出来就都成了文章。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当学生懂得什么叫作文,不害怕作文了,教师就要想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当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浓厚兴趣时,他的思维就处于活跃状态,各个器官就能发挥最佳作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名人所言“兴趣是伟大的导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在作文起步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寻找春天。学生从路边的小草发现了春天;从道旁的杨柳看到了春天;从小河的流水,归来的燕子找到春天;从花园里、果园里、田野里感受到了春天。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就会有感而发。这样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鼓励学生写日记,使学生尝到作文的甜头

八九岁的孩子,别以为他们年幼无知,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跟成人一样,也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写日记,使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吐到日记里。有的孩子往往把对家长保密的内容,写在日记里。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批阅日记的机会和孩子交流思想感情。这样,既起到练笔作用,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体会到写日记的甜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作文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避免瞎编捏造,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教师要学生描写的人、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或亲眼看到,或亲耳闻到,或亲身感受到的,这样才能写得真切,譬如在指导写人的文章时,我让学生写《我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要求学生必须仔细观察我的外貌、衣着,观察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谁写得最真最像,看谁把我写成了别的老师。这样一限制,学生既不能胡编乱造,也不敢抄袭应付,只有动脑子了,再譬如写小物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物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最后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评论谁写的形象,谁写的生动。这样做不但克服了学生不动脑子、东拼西凑的毛病,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又如,鲜嫩的黄瓜上市了,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吃,这时我就布置写观察短文《黄瓜》,并作习作提示:一、外形(包括长短、粗细、颜色、表面等)。二、内质(肉汁和心)。三、味道。四、食用方法。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察黄瓜,因而就都有话可说,就有可能写得具体、生动。例如,在一次习作中,有位学生这样描写黄瓜的外形:……黄瓜那翠绿翠绿的皮上,布满了小米点儿大的小刺,(不过这刺并不扎手)。这些小刺的顶端还有小小的白点儿。刚刚摘来的黄血,头上还戴着一朵黄灿灿的小花,好看极了。我想:黄瓜是翠绿色的,可它不叫“绿瓜”,而叫“黄瓜”,是因为结果前开的花是黄色的?还是因为它头顶戴着这朵漂亮的小黄花呢?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描写熟悉的人、事、物,那就等于帮学生开发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源泉,避免了瞎编捏造、抄袭拼凑。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四、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八九岁的孩子,初涉世事,初学作文,教师切记,不可急躁,不能要求过高。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知识面很窄,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很肤浅,在作文中往往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想象不合理等毛病,甚至会闹出一些笑话,这是常有的事儿,也是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板着面孔进行训斥,指出这儿不通顺,那儿不具体,什么开头不新颖,结尾不精彩等,似乎通篇文章都不理想。这样做,只能加重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丧失作文的自信心。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想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成人而是八九岁的孩子,要努力发现文章中的优点。或是文章写出了真实感受,或是选材新颖,或是语言优美,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一句话描述得形象,都应及时准确地给予鼓励。即使在提出缺点时,也要考虑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改正。假如文章空洞无物,可以这样指出不足:如果你能观察更仔细些,写得更详细点,文章就会具体生动。假如发现文章有照抄现象,可以这样提出缺点:如果这儿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章就会更感人。总之,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美,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事物,学会用正确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让学生学会修改,参与评改,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批改文章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精批那一篇篇起步学作的文章,我们往往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真可谓呕心沥血。然而八九岁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作文本发下来,学生们感兴趣的只是分数,至于老师为什么这样改,这样改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则很少去想。鉴于这种情况,让学生学会修改,参与评改很有必要。

上一篇:其他作文300字下一篇:华夏幸福基业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