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要求

2024-06-29

课程论文要求(共9篇)

篇1:课程论文要求

设计管理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要求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准确立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文章的撰写是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过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和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符合国家及有关行业(部门)指定的有关标准和汉语语言规范,同时便于同学们的排版打印,现对设计格式等作如下要求:

一、要求:

1、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字,不得请他人代写。

2、图表要求:图表整洁,布局合理,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绘图标准绘制。

3、字数要求:专科字数在5000字左右,本科8000字左右。

4、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打印纸,页边距:左3cm(装订),上、下、右:各2cm;页眉:1.5cm,页脚:0.75cm;

5、页脚格式: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2页格式为“―2―”)。

二、设计说明书(论文)结构和要求:

1、封面 参见附件:

2、正文()

第一章引言(介绍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选题的发展情况及背景简介,方案论证)(居中,宋体,加黑,小二号、段前、段后1行)

1.1

1.1.2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第一章;1.1;1.1.1; 1.;(1);①;

1.2

第N章 结束语

结束语:对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着重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对整个设计达到的水平进行评述,对设计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或未解决的难题做出讨论或探索。

篇2:课程论文要求

1、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①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起止时间等)②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③中文摘要(黑体小二,居中,不少于200字)

④目录

⑤正文(设计计算说明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⑥参考文献

2、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参考字数:2000字

3、封面格式

4、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格式

5、目录格式

①标题“目录”(小二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小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字、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字、宋体、居右)

6、正文格式

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字体:一级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二级,黑体小

三、居左;三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20磅行距;

④页码:底部居中,五号、黑体;

7、参考文献格式

①标题:“参考文献”,小二,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

篇3: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专业要求

一、广博的专业知识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 无论在任何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 它与政治、经济、科学、宗教、文化等等人类存在的领域总是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 因此, 作为教授音乐的教师就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专业知识才能更加适应丰富的教学需要。

音乐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等, 还包括专业技术理论, 如和声、复调、曲式、作曲、配器等, 同时还包括音乐教育理论, 如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这三个层面的专业知识是新课程要求新时期音乐教师必备的修养,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立体化的知识储备, 而且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最终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

二、谙熟的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需要学习者或教学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操作方法, 并经过实际练习形成一定的音乐基本功。新课程对于音乐教师提出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歌唱表演技能:

歌唱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作为音乐教师只有掌握科学正确的演唱方法, 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的进行演唱, 在课堂中能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承担起歌唱教学的任务。

2. 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是音乐教学中除了人声演唱以外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器乐教学有明确规定, 音乐教师至少会奏、会教一件简单乐器。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是键盘乐器, 最好的是钢琴, 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用风琴、手风琴、电子琴代替。

3. 合唱指挥技能:

合唱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都普遍使用。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声音特点, 掌握多声部教学的基本常识、排练方法以及一般合唱曲目的编配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作品、处理作品的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4. 课外活动组织技能: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受重视, 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通常有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小型管弦乐队、民乐队、鼓号队等多种形式的乐队, 还有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歌咏比赛、校庆、艺术节等等。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有过硬的组织能力, 包括艺术指导、总体策划、过程监督、关系协调等方面,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更多层面上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三、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 先进的理念会对教学产生向前的动力, 而陈旧的理念则会阻碍教学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师摒弃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工具或把音乐当作工具的不合时宜的观念, 转而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意味着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需求为出发点, 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是向学生传播美、引导学生感受美进而创造美的普及性实践活动, 而不仅仅只是发现、培养少数尖子生的选拔性活动;同时也意味着音乐教育应该继承中国“乐教” (或琴棋书画) 传统, 使得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等姊妹艺术相互补充和相互营养, 注重作为艺术课程本身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注重艺术能力的生成环境, 注重艺术学习与学生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认识密切结合。除此之外,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摒弃传统教学弊端, 将教学过程由仅仅重视有限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向无限的对人的感性生成、理解和反思过程等整体生命存在特征的关注;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的个性化教学;由孤立性的单科音乐教学转向探讨音乐与其它各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的共同美学价值, 研究如何使各艺术相融合, 以发展学生的通感能力, 使其听觉、知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发生综合作用。

四、扎实的教学技能

作为教师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 最主要的是如何把自己谙熟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也就是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技能的问题。新课程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要求:

1. 分析与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材内容尽管是大致相同的, 但由于教师的能力不同, 同样的教材却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与教师分析、组织教材并更据教材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关。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合理搭配内容, 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特色。

2.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说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谁就掌握了施教的一半功力。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 准确的表达使学生易于理解, 生动的表达能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喜欢的教师, 往往是语言生动、幽默的教师。

3. 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有序的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组织教学能力强的教师, 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弱, 课堂教学将处于混乱之中, 将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严重时将使教学受到极大的干扰。

4. 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要能透过复杂的现象准确地判断、把握问题的本质, 适时、适度地妥善处理所发生的问题。

5. 引导学生的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宗旨, 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形式,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以自身行为给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在学生个别的突发表现中, 抓住教导学生的契机, 还应在尊重学生的自然状态下, 完成教导学生的目的。

6. 现代化教学技能:

这是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时代新要求。具体而言指在音乐教学中, 能掌握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器材的技能。

五、独立的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古语云,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前进。作为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师, 要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取得进步, 不仅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 与其他同行一同商讨研究教育问题, 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了解当代音乐教育教改发展最新动态, 同时还应该在教研备课活动中独立思考, 不断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 开拓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 进而能够独立地对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流行的一种观点, 就是强调现代教师不能仅仅限于做一名教书匠, 只知埋头教书而不知研究与改造, 而应该作一名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综上所述, 音乐课程的改革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论直到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对新时代音乐教师的挑战。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音乐教师, 只有不断学习、认真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 更快、更好的适应音乐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

摘要:本文所指的新课程是本世纪伊始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诞生的, 是新形势对传统基础教育提出新要求的产物。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课程的改革, 而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又在于教师。如何做一名适应新形势的合格教师, 认真了解、学习并且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老师, 同样需要明确新课程对自己专业的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锻炼、积极实施, 方能适应新时代的音乐教育事业。

关键词:音乐,新课程,专业要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金亚文.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要求

(1)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依据本意见实施。在总体上执行统一的课程教学计划基础上,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学校根据需要可对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提供三年课程实施计划,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我厅备案,且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和学时。

(2)学校要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要配齐各科目师资,安排好选修课程所需的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要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学校要有若干处固定和非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5)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可从高一下学期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市级规范化学校选修学分Ⅰ课程的总体开设率应达到60%以上,省级规范化学校应达到70%以上。原则上30名以上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

(4)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科学指导。学校应建立课程规划、开发、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向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班主任及其他教师都应做好指导学生选课的工作,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规划和选课工作的监管,各高中学校应将每学期的课程规划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选课工作的指导。

(5)逐步废止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要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实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权利,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实行走班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学生集体确定选修课程,不得强迫学生选择文、理或艺、体发展方向。从200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在二年级末以前不得组织学生分科。

(6)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统筹管理,全面协调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各市要对本市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建立电子档案,加强研究、交流和评估。

(7)学校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8)学校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主动开展专业咨询,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对教学实施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和学分制管理特点,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教学时要着眼于模块或专题的整体设计,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教学实践。

(2)尊重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学常规,也要根据新课程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环节的工作,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与同伴、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5)尊重学生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要承队、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设的针对性和活动任务的选择性、灵活性。

(4)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之间要互尊互信、理解宽容,教学相长。

(5)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开设好技术课程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6)改进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要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3考试与评价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是考试与评价的基础。本课程设置与教学意见安排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是对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是学分认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实行学生选课、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作业和作品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学分的认定要基于学生平时选课、学习成绩和模块考试成绩,同时参照有关规定满足修习的学时数。省教育厅对学校实行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3)规范日常考试行为。学生学业成绩考试应注重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和探究的能力。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4)做好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学业水平考试是决定普通高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以必修课程为主,逐步开考选修课程内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实际考分和等第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和省、市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和当年颁布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做好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工作。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篇5: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模块和建筑工程模块)的必修专业课。《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为本次课程设计,并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3)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绘制所设计的基础施工图,并编写施工说明。

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计算书占70℅,设计图纸图面内容及质量占30℅。成绩考核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给分。

4、参考文献

篇6:课程要求

第一,到课

第二,当做拓展视野

二,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三,课程安排

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讲授七次课,主要包括中国与国际法、国际争端解决、全球法治、中国边界问题。同学们讲授两次,联合国改革问题、国际法价值问题。互相点评

四,参考书目(介绍这些书)

1,安东尼奥·卡塞斯(Antonio cassese),蔡从燕 等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伊恩·布朗利(作者),国际公法原理,曾令良 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马尔科姆•N•肖(Malcolm N.Shaw),《国际法》(上下册),白桂梅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7:课程教学要求

(06秋试行方案)中央电大理工部 2006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计算机专业指南(专科)是电大开放教育新推出的两个计算机专科专业,即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中的统设必修课程,整个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2.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课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岗位要求与就业前景能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与把握,以便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个人的学习计划;同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能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课程主要内容

1.课程主要内容

(一)专业概况介绍(必修环节)6学时

1.了解计算机专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内容;

2.了解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发展前景;

目的:明确学习任务,确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学时

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必修环节)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选修)

3.计算机技术前沿介绍;(选修)

目的:认识专业,了解技术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6学时

1.信息时代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教育;

2.科学大师成功之路与企业创新发展

2.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练习(收集,组织整理,表达);

目的:加强职业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做人。

2.课程授课形式与特点

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

采用教授专题讲座,结合学生自学,小组专题讨论和提交学习心得报告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收集、组织整理与表达方面的能力。要做好“讲座+自学+讨论+报告”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文件夹学习,留下学习轨迹。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将老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营造出老师引导学习,学生积极参予,师生互动的生动局面。

教学特点

课程教学采用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以教学内容实用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为原则,(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结合本人的工作和学习背景,自身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相关讲座的学习;(2)鼓励学生参予和积极思考,强调同学间的协作;(3)在教学中结合讲座和自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专题报告,加强师生间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

三、教学组织和实施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介绍(必修)

目标: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学习规划

1.教学内容

(1)专业概况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方案(必)

(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方案(必)

(4)专业前景介绍和就业岗位分析、相关证书介绍

(5)专业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

(6)骨干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课程内容介绍与学习引导

有条件的也可结合专业与方向,请专业人士介绍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学生到岗位参观,进行认识实习。

2.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增强对专业的认识,结合自身特点,提交一个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

个人专业学习计划必须上交电子版和文字稿轨迹

(专业认识,岗位能力要求调查,课程学习安排)

3.教学实施要求

各省校结合当地开设的专业或方向,组织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个人专业学习计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部分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教学内容(采用讲座形式)

建议的讲座内容

(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必修);

(2)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3)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4)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

(5)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6)多媒体技术及其发展;

(7)机器人技术与发展;

(8)工业控制中的计算机;

(9)教育、卫生、企业、军事、农业等的计算机应用与发展。

此外,还可举办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原理、实践和就业问题方面的讲座,如: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组织开发流程;创建企业应用的关键;创建支持Web的应用;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IT的战略作用、制造自动化和控制;信息技术中的技术难题:如安全性、可靠性、隐私、道德规范、数字盗版等等。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学生在必须至少选择参加2个专题讲座的学习,并完成1个学习结合个人工作和兴趣偏好的学习心得报告。

3.实施要求

省校根据当地条件和开办专业情况,组织进行技术专题讲座。要不少于3个专题报告上网。

中央电大将汇集优秀的课件讲座,在省级电大系统内共享,以充分发挥好电大系统的人才和资源优势。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目的:加强职业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学会团队协作,学会做人。

这部分内容将以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

1.教学内容(建议)

(1)信息社会中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必)

(2)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利还是弊

(3)从计算机领域大师的成长之路所想到的(4)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否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

(5)信息时代该如何学习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每个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专题,至少选择1个专题。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在班上或网络上开展讨论,并完成专题报告上交。

3.实施要求

省校结合情况组织相关的讨论性专题报告会,在网上和在网下开论坛。要给学生提供3个或3个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可以提供有素材和网络资源。

学生按照3-5人一组形式分组,完成该专题的策划,资料收集,组织整理,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上网,在网络上交流,搜集素材,参加专题讨论。也可以结合辩论的题目组织教学进行。组织辩论的题目建议:论述“计算机与人类”、“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等问题,提供正反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学会上网学习。鼓励学生上网参加交流和讨论,鼓励加强师生间互动,也积极欢迎师生到中央电大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交流,教师把好的教学设计分享。中央电大课程平台上将开辟专栏,选登师生的优秀设计和报告,形成课程的系统交流空间,做好教学相长。

四、课程成绩与考核方式

成绩通过学生必须完成:

1个个人专业学习计划(要适合自己,25%)

1个对所听或上网学习的技术讲座的心得体会(要有结合个人工作和兴趣的认识,40%)

1份小组讨论报告(小组活动,讨论的情况,对问题的认识和想法,35%)

学生学习结束,要及时提交这三个报告,以上三个报告全交齐通过考核。完成报告的质量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质量,决定成绩的高低。

成绩采用:优、良、中、合格(交齐3份报告)、不合格(没有交齐报告)。

注:小组讨论报告成绩为全组成员的成绩,要求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协作完成报告的策划,资料收集整理,报告演示。小组报告的最后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评判。

五.推荐阅读的有关计算机发展的资料

1.《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吴鹤龄、崔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IEEE计算机先驱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发明史》崔林、吴鹤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硅谷时代――创造计算机生命的英雄》方兴东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9

4.《激动人心:电脑史话》赵奂辉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5.《电脑史话》叶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央电大也将在电大在线的课程学习的平台上及时提供一些学习辅导资料

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崔林

电话:010-66490690

篇8:课程论文要求

担任初中数学教师以来, 遇到过很多“基础差, 态度差”的学生.然而, 正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着这些学生, 要想教好就必须掌握他们的症结所在!那么,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基础差和态度差呢?

当我们仔细了解和分析这些所谓的“后进生”之后, 不难发现, 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面对数学题目无从下手的关键原因是“不会”.这里的“不会”,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会分析问题;二是不会解决问题.由于经常“不会”, 所以时间长了,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慢慢也消失殆尽!没有了兴趣和信心, 再加上本身的惰性, 造成“后进生”的现状也不足为怪了.

就此, 我不止一次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寻找解决的办法《数学课程标准》中, “学生的主动性”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编者很明确地给我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的一切目的就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所谓“主人”, 那就要求学生要会“学习数学”!如果数学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那么, 教师就应该是经验老道的驯马师, 传给学生的就应该是驯马的技巧, 而不是已经驯服的马!也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 我们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 故而就一再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 强调学生多花时间在练习上,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今天,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者, 对“传道授业”的理解应该与时俱进.我想应该把“道”解释为“方法”, “业”为“知识”更为恰当.当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永久目标.一直以来, 中国的应试教育支配着整个教育界, 围绕着“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这样的目标, 我们过多地着眼于对学生知识的输入, 而忽略了“方法”的输入, 没有抓住教学的根本,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很好地教会学生“渔”呢?我觉得,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着手于以下几点:

一、骗学骗做

就像学生迷恋游戏一样, 如果根本不会, 就无从玩起.但一旦清楚游戏规则, 知道游戏方式之后, 哪怕再索然无味的游戏, 也会想去尝试一下.一旦打破了游戏的第一关, 就会去情不自禁地想打下面的关卡.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容易着迷于游戏呢?因为在游戏中, 孩子从简单的关口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正是这种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想要更大的成功, 从而不想放弃, 并且奋力拼搏.

其实, “数学学习”和“打游戏”颇为类似, 数学学习好的同学往往越来越好, 差的往往越来越差.前者不停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断激发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后者则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于放弃的学生来讲, 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仍然研究一下学生玩游戏玩游戏的第一步, 必须先明确游戏规则, 知道游戏的步骤, 然后才会有行动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 往往就会恋上游戏.学习也一样, 学习欲望的激发非常重要, 尤其是一开始“学生想学”的契机, 一定得抓准, 等步入正轨之后, 学生自己就会形成一个“爱学数学”的良性循环.

例如, 遇到过这样的一名学生, 小学数学不及格是家常便饭, 他自己好像也将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不好的学生了.初一入校以来, 课堂上经常走神, 数学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即使完成, 也是错误百出.我及时找到他, 和他攀谈起来.

师:你觉得自己数学学得怎样?生:很差.

师:真的很差吗?那老师出道题给你做做, 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差.生: (我出了一道题:2-1=?)

生:有些疑惑地看着我说:1.

师:那你说2和1谁大呢?生:2.

师:大多少呢?生:大1.

师:好, 那你能再告诉我1-2等于多少吗?

他有些卡了.师:那告诉我1比2大还是小?生:小.

师:小多少?生:小1.

师:那老师告诉你小1, 就说明不够减了, 不够了就自然欠别人的了, 结果就成了负1, 记作-1.

继而, 我将负数的概念顺势讲了一下, 然后问他:“1-3=?”“-2.”他很快地写出了答案, 而且顿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得到了一些回归.可见, 学生的学要经常以不是“学”的名义引进,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知识给他, 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而且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这里我用了一个“骗”字, 那是因为在这里, 作为教师, 我们的确是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让学生自己迈出第一步让他们从第一次的数学学习中, 感受到愉悦, 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向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而努力!

二、导学导做

数学学习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关键的第一步;那么, 有了第一步之后就要我们进一步的“导”了.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已经享受过成功的快乐之后, 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他们不断寻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这里, 我想将“鼓励”提到一定的高度.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 我发现“鼓励”往往是最奏效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促进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促进, 因为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本身就不是很足, 所以就更需要教师去关爱, 去激发.

遇到过这样的一名学生, 我接班的时候, 他初一期末考试是不及格, 课堂上也低着头, 作业也经常拖拉.我针对这一情况, 采取了个别谈话的方式.谈话过程中, 我没有批评, 只是出了两道相对简单的数学习题让他做.

第一道:“ (a+3) (a-3) ”, 第二道:“ (-5-a) (5-a) ”.

他顺利地完成了第一道, 在第二道时还是有点卡住的, 这时, 我没有批评, 只是将 (a+b) (a-b) =a2-b2这一公式的形式变为 (△+○) (△-○) =△2-○2, 将字母公式形式换为更加形象的图形, 然后帮助他一起发现:遇到这样的题型时, 我们只要找出这两个小括号中相同的数值与互为相反数的数值, 然后就是用相同数值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数值的平方.经过这样一讲解, 他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答案.我趁势又给出了第三道:“ (-b-5) (-5+b) ”.他运用刚刚学会的方法, 不需要调整位置, 就很快写出了: (-5) 2-b2=25-b2我表扬了他, 对他说:“其实, 你看, 只要掌握了方法, 数学题目其实做起来又快又简单, 所以我们关键掌握方法就可以了”他开心地离开了办公室, 在我以后的数学课上, 可以看到他眼神的光亮!

这就是“导”学“导”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很大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顺利地抓住每个知识点的关键所在,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率, 从而让他们从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得到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迈好每一步, 直到他们自己可以稳步前进!

三、精学精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题量繁多, 一直是扼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一大杀手.正所谓“让学生跳出题海, 教师就得跳进题海”.我们平时出题一定要精选精做, “做百道, 不如懂一道”, 关键在于做题的实效;千万不可盲木追求练习量的多, 而忽视了学生厌烦情绪的增长, 久而久之, 不仅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

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 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数学每天作业量一定不能过多, 而且难易程度也要注意调节.课堂作业以基础题为主较好;家庭作业的难度比例一定要根据该班级的情况安排适当, 确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 我体会相当的深———记得是一次“五一”放假, 我布置的量偏多, 结果“五一”回来之后, 我发现第一页的卷子相对最认真, 后面就越来越不认真了, 能全部认真完成的人寥寥无几.这样既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 还让学生感觉数学卷子不全部完成是大众现象, 不是他一个人, 没太大关系的———给以后数学作业的完成程度形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且, 在了解到学生做家庭作业的过程时, 我还发现, 他们往往找量最少的学科先完成, 选择动脑筋少的学科先完成.因此, 数学作业量布置的多少直接影响作业完成的实质成效,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可见, 只有“精”学“精”做, 才能确保学生长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只有教师将“骗”“导”“精”坚持不懈地运用到帮助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演绎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才能很好地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知道自己该如何学.此刻, 我们成就的就不只是一个数学能考好的初中生了, 而是一个自己知道怎么去掌握、运用知识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找出学生成为“后进生”的症结所在;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从“骗学骗做”“导学导做”“精学精做”等三个层次诱导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会学生“如何学”.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如何学

参考文献

篇9:新课程、新高考、新要求

1 熟悉新课程,才能适应新高考。

让我们来看一道高考试题:

(06年广东)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1中P0P0′、P1P1′……),槽间距离均为d。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2所示。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__________。

(3)在图6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广东省是04年启动课改的,课改后的试题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了新课程的气息。本题立意新,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克服实验复习中单纯以做题代替复习或在黑板上做实验的不良倾向有较好的导向。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对中学物理教学具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新课程“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获得平抛运动轨迹上提供了多种实验方法,比如水柱法、数码摄像机法、斜面小槽配合竖直白纸法等方法。这些方案拓展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其所体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兴趣与启发,给学生开辟了充分发挥才智的天地。

2 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标,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学生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学生发展。

2.1 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三维目标。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1)面对全体学生,就应该进行分层教学。新课程理念启发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果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个性差异去统一要求,就会造成学生“吃不了”与“吃不饱”的现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分层教学,首先就应当分层授课。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如“强化班”、“特色班”,针对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活跃的特点,教学中应以学生独立探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为主。教学的起点要高一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开放度、自由度要大一些,使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普通班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的特点,在题目的设计上难度要控制;在基础较差班级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现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多引导、小步子、多激励、勤反馈,多交流。对于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梯度,在后进生提高的同时让优秀生也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07广东)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本题对于中等水平偏下的班级或学生,可侧重于正交分解法的复习讲解。由于不考虑摩擦力,干扰因素少,学生能完完全全地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复习上。

在此基础上兼顾层次较高的班级和学生,可做以下延伸:

①若斜面不光滑,物体m受F1和F2的作用,沿此斜面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加速运动,求斜面和物块间的动摩擦系数μ。

②求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这样一来,原本在高考试题中算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经过一题多变,启迪了优秀学生的思维,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分层教学,就应当分层作业、分类指导。在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后作业应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班级可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同一班中的作业可设置必作题和选作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作业辅导、试卷讲评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例如,在试卷讲评中,根据统计结果,分层确定讲评的重点。“强化班”选题的重点应是个别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压轴题,讲评的重点应放在解题策略的交流上,对部分题目还可进行引伸拓展;普通班选题的重点应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把关题,讲评重点应放在解题策略的研究及查找错因上;基础较差的班,重点是错误率较高的选择填空题和中档解答题,讲评重点应放在“双基”的弥漏补缺、查找错因、规范表达上。

(2)注重三维目标,就是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前面所述“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新课程内容,就必须在“过程”上敢于花时间。复习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对实验原理、思想的加深理解上,原理理解了、掌握了,就能根据自己所学的有关理论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改编和设计。

2.2 立足基础,处理好模块的选择性问题。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在课程结构上要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课程设计应通过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扎实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根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上,否则物理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综合等各种能力的提高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07年山东19)如图4所示,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评析 本此题考查的是静电场中的基本知识。区域内电场的分布,就是两个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空间的一部分,是课本图示中所涉及的电场分布的运用和延伸。

(07年山东17)下列实例属于超重现象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

C.跳水运动员被跳板弹起,离开跳板向上运动。

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

评析 本题对于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分析都选择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并为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运动背景下把握物体受力的情况,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属于基础题。

我们看到,新高考试题不少都是教材内容的转化和改编。物理复习必须要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狠下工夫,创设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的氛围,多一些深入的思考,少一些雷同的练习,在走向融会贯通的道路上多迈几步。

教师对新课程中设置的附加版块如“思考与讨论”、“演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课题研究”等都要给予全面的重视和理解。这类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取材点。

(2)对选考模块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情况处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物理学科的考试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类试题,选考模块是从“物理3-3”、“物理3-4”和“物理3-5”中三选二,试题的呈现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首先,让学生自己决定复习哪个选考模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选考模块的选择,要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帮助其鉴别兴趣所在、优势所在。

其次,处理好选考模块的教学。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决不能把选考模块都学习一通,复习一把。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需求,分组进行针对性复习教学。而且,在难度上要把握好。

07年广东选做题:

第一组(9-10小题):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

图5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评析 本题是从选修3-3内容“焦耳的实验”而来,考查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组(11-12小题):适合选修3-4模块的考生。

关于光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B.双缝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C.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评析 本题考查的是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容易题,送分题。

图6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cm,则比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评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得分率高。

不难看出,两个模块试题难度相当,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看来,高考命题在选考部分突出的是能力立意和考查考生的物理素养而不追求偏题、难题和怪题。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深度,防止过度复习,浪费精力。

2.3 注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维,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06北京理综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如图7所示。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gB.200gC.500gD.550g

评析 本题取材于命题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试题叙述的过程清晰、语言简捷、科学、提供信息准确,解题方法巧妙,反映了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动态。物理的许多规律和定律就是物理学工作者对现实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得来的。

(07年山东36)某压力锅结构如图8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V0,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1J,并向外界释放了2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P0(1-αH),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的温度有何不同。

评析 本题以压力锅这一日常生活用器的使用为背景,考查热力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凸显STS精神,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07年山东22)2007年4月24日,欧洲科学家宣布在太阳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G1iese581c。这颗围绕红矮星G1iese581运行的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距离地球约为20光年,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绕红矮星G1iese581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假设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临该星球表面附近轨道,下列说明正确是( )

A.飞船在G1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的周期约为13天。

B.飞船在G1iese581c表面附近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C.人在G1iese581c上所受重力比在地球上所受重力大。

D.G1ises581c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小。

评析 本题以07今年4月刚刚发现的G1iese恒星系中运行的类地行星为研究对象,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内容,并指出这一星球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凸现时代性和创新性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对新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崭新的考查方式。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较有效地考查考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因此,新高考还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

3 适应新要求,处理好“两轮”复习。

新课程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科技结合点多,设置的附加版块多,光靠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不够的,方法上也是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挖掘新课程中的探究因素、创造因素、创新因素、科学方法因素、科学态度因素、情感、态度、兴趣因素、操作技能因素等;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重点要放在夯实基础上,在选配题目时要注意基础性,不要急于将难度大的“好题”、高考题一轰而上。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第二轮复习才会有后劲。在第二轮复习中要突出思想方法,重视交叉综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物理思想方法。第二轮复习教学与第一轮复习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不能零敲碎打,搞成第一轮复习的重复。如,在第二轮的动量复习中,不能像第一轮复习中那样按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动量定理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顺序进行复习教学设计,而应站在用动量和能量分析处理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这一角度进行复习。将动量和能量的知识贯穿整个物理学,放到“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里综合复习。

我们要在高考复习中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课程对高考的影响,把握新高考对新课程教学的导向,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栏目编辑邓 磊)

上一篇:浅谈助学贷款还款拖欠问题下一篇:模式识别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