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2024-05-28

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精选6篇)

篇1: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文献综述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07级1班 作者:陈建荣 指导老师:邓秀英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复杂,在内部管理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其中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类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难题,成为阻碍企业集团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主要屏障之一。寻求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运作途径,如何保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己成为我国各集团公司在发展历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财务控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也是当今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要使财务控制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首先要准确地领会财务控制的内涵,其次,根据财务控制的内涵界定财务控制的内容与范围,并对此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陈烨在《中小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的探讨》中指出 传统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现阶段的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空的现状

刘波在《浅谈我国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及李晓玲在《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控制》都有谈到我国企业集团的目前情况

(一)财务战略不明确,财务控制协同效应差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财务都是多元化的,并借此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但许多企业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忽略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企业很难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致使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形成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很多公司彼此之间并没有业务上的联系,造成了资源分散,使企业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二)财务控制缺乏全过程性和一体性

目前部分企业集团未能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财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机制,表现在:

(1)财务控制各自为政,母公司较难从集团战略的高度统一安排投融资,经常出现投资结构失衡、内外举债失控、资金流动不畅问题,使集团公司陷入财务经营困境而难以自拔;(2)集团公司不能全面客观地考查子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当多的企业内部财务考核指标仅限于对合同额和利润额等总量指标的考核,子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既不能反映子公司的经营效率,也不能促使企业资金快速收回。

(三)法制制度少

我国企业所形成的管理惯例中,财权的获得和利益上的分配更多的靠资历和关系,企业在成长中,涉及多种利益关系人,规模巨大,管理层次多,管理活动复杂,而其本身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财务监控往往各自为政。企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后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其业绩和贡献使其有了更多权力和利益的诉求,加之其贡献和能力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

(四)管理能力滞后于企业发展

在企业不断涉足多种行业的并购、组建过程中,集团控制的资产增多,产品多样,行业陌生,资金需求剧增,融资困难,人才奇缺等等,企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投资只追求收益,却忽视投资项目与本企业的协调性和互助性,结果却使投资收益的实现变得虚幻。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差、发展时间一般不长、受自身体制和外部环境影响大,财务控制方面,通常存在一些问题: 邓平玉《 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09(04).黄亚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研究与体系构建》《现代会计》.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都一一进行了总结。

(一)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在企业的财务控制中,企业公司把控股子公司当成没有成本的提款机。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时,有的企业公司又违规为上市公司作巨额的担保,骗取银行的信用。

(二)数据提供困难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预算成为虚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预算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人为参与使预算管理随意性大,难以使管理“硬化”。

(三)资金效率低目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如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很多,使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的随意性很大,有时甚至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企业资金沉淀现象严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显露。

(四)财务控制人员素质差财务控制的制定、执行无不与人息息相关,员工的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控制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以及执行的效率。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财务控制执行人员,比如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委派人员等,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控制的执行效果。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解决的对策

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的措施在对现阶段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我们必须提出强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控制,从而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李玉芳.《市场经济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探讨》周密,张曾莲《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孙运清,张丽文,孙世臣在《完善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对策》都谈到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一些决策。

3.1 优化和健全资金综合控制管理系统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资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包括构建固定资金控制系统和流动资金控制系统。加强企业固定资金控制管理一要对固定资产建账、设卡,及时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进、出租、出借、转让、大修以及报废的情况;二要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和市场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以及时进行更新改造,或购置先进的,淘汰落后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三要建立固定资产利用率的考核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始终保持适当的负荷率,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租、出让,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3.2 建立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重视标准成本管理,却忽视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预算是标准的反映和优化,标准的执行结果反映在预算上。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3.3 构筑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一)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二)构建风险控制系统,规避财务风险。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2.制度控制的电子化。

(三)建立相应的激励奖罚制度。

3.4 完善财务控制对策

(一)加强财务战略控制。

(二)建立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结合的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四)利用财务网络进行全方位控制。

4结语

集团公司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企业集团刚产生时,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中国企业集团生成的过程往往不是源于市场的自然选择,而是仰赖于行政的捏合与强制。由于没有经历一个渐进的市场自然选择过程,更加上被强制撮合为一体的成员企业彼此间缺乏应用的胶合力,这样的企业集团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借助一种统一的强权力量才能驾驭,我国的企业集团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的解决与对待。

参考文献

[1] 陈烨.中小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的探讨[J]经济与法,2010(第39卷)第4期:97~99

[2] 刘波.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财经纵横2010(6)119~121

[3] 李晓玲.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控制[J]现代会计,2009(1):28~31

[2] 高俊颖.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9(02):45~47

[3] 陈建明.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8(5):37~38

[4] 邓平玉.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4)37~39

[5] 黄亚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研究与体系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56~58

[6] 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8)34~36

[7] 李丽伟.财务控制[J]现代会计2010(6)43~52

[8] 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商业经济,2006(6)43~45

[9] 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6~37

[10] 李玉芳.市场经济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探讨[M]中国科技信息,2008(12):15~17

[11] 周密,张曾莲.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J]现代企业教育,2010(4):27~29

[12] 孙运清,张丽文,孙世臣.完善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对策[J]商业经济,2006(6):41~53

篇2: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摘要:所谓民以食为天,餐饮业的出现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自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餐饮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综述各个学者对我国餐饮行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餐饮业的概念和我国餐饮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我国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以期我国餐饮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餐饮业;发展;现状;特征;

民以食为天。“我国改革开放30年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0多倍,餐饮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1]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餐饮业是起步最早、开拓发展最快、收效最明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2]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餐饮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走过了具有历史性、跨越性和巨变性的30年,在行业规模、企业水平和社会地位影响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

一、餐饮业的内涵

科学认识餐饮业的内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定义: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3]

按欧美《标准行业分类法》定义餐饮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3]

著名饮食文化学者陶文台给它的定义是“餐饮业是行业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从事该行业的组织(如餐厅、酒店、食品加工厂)或个人,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满足食客的饮食需要,从而获取相应的服务收入。”[4]

文志平认为:“餐饮业是指以从事饮食烹饪加工和消费服务经营活动为主的行业。主要包括宾馆,酒店,度假村;各类独立经营的餐饮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餐厅及一些社会保障与服务部门的餐饮服务机构。”[4]

孙勇涛认为:“餐饮业是指在专门场所,通过经营有关餐饮及其服务等内容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相关组织和个人。[5]

综上所述,餐饮业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经营与之有关的服务、盈利等活动以满足顾客饮食需要的一种行业。

二.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

(一)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历程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餐饮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走过了具有历史性、跨越性和巨变性的30年在行业规模、企业水平和社会地位影响及经济拉动作用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具有非比寻常和巨大历史意义的30年。回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餐饮业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我国餐饮业3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数量型扩张阶段、规模连锁发展阶段和品牌提升战略阶段。

1.改革开放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餐饮业在政策上率先放开,政策的开放引导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入,使餐饮行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受到冲击,社会网点迅速增加,市场不断繁荣,“吃饭难”的局面得到较大缓解。[6]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一批个体私营的中小型网点,以价格优势、经营优势、灵活的服务方式和方便实惠的定位赢得了市场认可,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7]正是在这个历史条件下,经万里、王震、习仲勋、陈丕显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倡导,原商业部部长刘毅精心策划,中国烹饪协会于1987年正式

宣告成立,一些地方餐饮行业协会也如纷纷建立。[8]

2.数量型扩张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需求逐步提高,社会投资餐饮业资本大幅增加,餐饮经营网点和从业人员快速增长,国际品牌也纷纷进入,外资和合资企业涌现,行业蓬勃发展。同时,餐饮业发展积极调整经营方向,面向家庭大众消费,满足市场需求能力提高,使餐饮业焕发出新的生机。[9]

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烹饪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全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不足12万个,员工104.4万,零售额54.8亿元。自1991年以来,全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已突破800万个,员工已突破9000万,销售额年平均550亿元以上。2006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2007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餐饮社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餐饮产业再创佳绩,餐饮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餐饮业经营网点数量的增长速度在我国第三产业中攀升至第一。

3.规模连锁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餐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品牌企业跨地区经营,并抢占了当地餐饮业的制高点,市场业态更加丰富,菜品创新和融合的趋势增强,各地代表性连锁餐饮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连锁化成为这一阶段显著特点。[9]

这一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连锁餐饮企业的零售额大幅增加,同时连锁餐饮企业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正餐这一种餐饮形式,而逐步向餐饮形式多元化发展;再次,连锁餐饮企业中内资连锁餐饮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外资连锁企业,可见我国本土连锁餐饮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4.品牌提升战略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发展更加成熟,增长势头不减,整体水平提升,特别是一批知名的餐饮企业在外延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文化建设,培育提升企业品牌,积极推进产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并开始输出品牌与经营管理,品牌创新和连锁经营力度增强,现代餐饮发展步伐加快。[11]

高秋英认为,经历30年的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国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发展前景更加看好。[9]

(二)我国餐饮业的特征

1.整个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餐饮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餐饮业全年营业额总计超过8800亿元,比上增加约16%。2006年营业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巨大的餐饮市场同时又吸引着众多资本形态的进入。许顺旺认为,近年来,中国餐饮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不同水平、不同档次的餐饮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全方位市场竞争格局。同时,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市场大、增长快、投入相对少和容纳劳动力多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重视,也是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资本和品牌输出的重要载体。麦当劳、肯德基等外国餐饮企业,已经在中国遍地开化。有迹象表明,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名牌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12]

2.买方市场日渐复杂

消费者是餐饮企业的衣食父母。我国餐饮业市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归根到底是由于拥

有巨大买方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是餐饮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普通百姓的个人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按照国外的经验,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时,食品行业包括餐饮业就会进入大发展时期,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许多城市已达到这一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餐饮行业迎来了庞大的大众化市场。众多的百姓支撑起了餐饮市场的半边天,私人消费持续稳步增加,从而刺激了餐饮业的持续发展。大众消费由此成为餐饮市场的主角。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既有政策引导的结果,又有自身特点的优势,比如不受投资规模限制、投资回报直接等等。但与此同时,迅猛发展也导致了激烈竞争。餐饮的竞争实际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竞争使得都市餐饮风味集市化。竞争促使后加盟餐饮行业的需要调整方向的经营者寻找生存空间。引进新的风味可以在当地市场形成新的特色,产生新的卖点,而众多风味的引进,自然使都市成了异域新品、不同风味的集市。从这种意义上讲竞争导致的客观结果丰富了口味、繁荣了市场既给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又不可避免地引来降价促销。降价促销的实质是将餐饮带入到了微利经营、低成本运作的年代。[12]

4.市场挑战日益严峻

在餐饮市场红红火火的表象下,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12]对于每一个餐饮业内人士来说,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国内竞争对手,更来自于已经和将要走进中国国门的国外餐饮企业。如果不对这些挑战做出清醒的回应,今天的成功者就可能变成明天的失败者。从2000年到2005年餐饮百强经济类型变化所昭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有独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合作与有限责任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外商与合资企业大幅攀升。其原因,就是外商与合资企业长期置身于全球市场经济下的风口浪尖,已经锻造了一身过硬的本事,才会很快地在我国的餐饮市场扩大份额。而中国的入世,使得更多的国外大型餐饮企业必须携品牌、资本等众多优势大规模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国际餐饮品牌既快且多地进入中国餐饮市场,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5.发展趋势日渐明朗

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激烈竞争中的国内餐饮市场将不断地向国际规则选靠拢直至完全的接轨,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净化。[12]我国的餐饮业市场潜力巨大。当前餐饮业的发展势头仍然很迅猛,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市场细分化程度的深入使企业特色与个性化更加明显,竞争焦点将更集中地表现在创新能力、经营方式、管理水平与人才保证等方面。

三、我国餐饮业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我国餐饮业的现状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餐饮业行业规模和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成为国内消费需求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13]在第三产业中,餐饮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已经成为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而言,投资餐饮业具有发展前景良好、技术及进入门槛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等优势,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餐饮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14]中国巨大的餐饮市场可以说是压力与机遇并存,尤其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餐饮业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发展趋势,及时把握这些新动向,是提高餐饮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也是餐馆提高自身竞争力、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简言之,餐饮业的类型可以分为住宿餐饮企业(旅游饭店)、独立的餐饮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餐饮设施(如单位食堂)。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餐饮企业(或设施)其现状是不同的。就住宿餐饮企业而言,发展势头迅猛但其整体营业额占总体市场份额不是很高。据商务

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餐饮业百强企业的营业额为537.0亿元,仅占全国餐饮市场17.2%的市场份额,2005年我国餐饮业百强企业的营业额为681.0亿元,仅占全国餐饮市场17.7%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前50名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占美国餐饮市场的比例高达20%以上。独立餐饮企业如快餐店、连锁店等,是餐饮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独立餐饮企业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我国的餐饮行业中占有巨大作用。据中国烹饪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2008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中,独立餐饮企业的零售额占整个餐饮业零售额的45%,足以体现其重要性。但由于大多的独立餐饮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所以存在问题也较多,如食品卫生等问题。

而其他类型的餐饮设施如单位食堂等,由于这类餐饮设施具有稳定的消费群,故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也是三大类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体制落后、创新性差、竞争意识不强是其存在的较大弊病。

(二)我国餐饮业的问题

我国餐饮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其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具体来讲,我国餐饮行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

餐饮业总体上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通过连锁经营、集团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所占比重很小。由于餐饮网点缺少规划,同时由于一些大城市从居民居住环境角度出发禁止在住宅楼中进行餐饮经营,使得不少店铺委身于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短期”行为非常严重。由于投入和积累不足,加上市场进入和退出不规范,餐饮行业也被称为“开关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很不牢固。[15]

2.市场秩序有待整顿

市场秩序方面问题突出反映在餐饮业管理缺少法规来规范竞争行为。老字号、名字号被随意“克隆”仿冒存在大量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恶性竞争等行为;许多中小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隐患突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关于保证基本服务质量、明确服务企业权利义务的法规,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也对餐饮服务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规范。[16]

3.卫生状况急需改善

由于中国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大量企业涌入,导致业内某些企业运作欠规范服务质量较低,卫生是一大问题。餐饮企业无证经营现象普遍,一些小型餐饮店、街头商贩和社区网点在没有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开业经营,也没有为接触食品的生产人员办理“健康证”;进货渠道混乱,不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单位进购放心原材料,甚至是用变质的原材料加工食品,使用非食用原料添加剂等;许多小型餐饮企业生产场地的卫生情况令人担忧,生熟混放,共用砧板造成交叉污染等。[7]

4.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餐饮业目前的行业标准体系尚不明确。[17]餐饮业巨头麦当劳的标准化管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无论国内国外,所有分店的食品质量和配料都相同,并制定了各种操作规程和细节,如“煎汉堡包时必须翻动,切勿抛转”等。另外,麦当劳还竭尽全力提高服务效率,缩短服务时间,例如要在50秒钟内制出一份牛肉饼,一份炸薯条及一杯饮料,烧好的牛肉饼出炉后 10分钟、法式炸薯条炸好后7分钟内若卖不出去就必须扔掉。如此严格的标准化运作,麦当劳没有理由不成功。而对于国内的餐饮企业,由于中餐的烹调和食用特点,标准化似乎是一个奢侈的话题。我们国内餐饮业要想稳健发展,必须在口味、服务、管理、制作工艺等方面多做探索,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18]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餐饮业也在迅猛地发展。因为餐饮业在整个旅游行业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整个餐饮业的发展势头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其

存在的很多缺陷和问题都要不断完善和解决。

在当前国内国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壮大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餐饮业不仅要跟紧国内发展潮流,更要和国际环境相适应,努力发展,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施涵韵.中国餐饮业概述[J].行业与技术论坛,2005(8).[2] 马开良.餐饮生产管理[J].商场纵横,2007(3).[3] 付启鹏.浅论中国餐饮业的服务与管理[J].现代信息,2006(6).[4] 文志平.旅馆餐饮服务与运转[J].当代管理与经营,2006(3).[5] 何晓群.来自大洋彼岸的风暴[J].中国统计,2004(7).[6] 孙勇涛.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策略与技巧[J].中国质量,2005(5).[7] 汪纯孝.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J].北京:北京大学,2005(6).[8] 林香君.餐饮食务[M].人力资源管理,2004(6).[9] 高秋英.餐饮管理—理论与实务[J].台北:台北大学,2006.[10] 许顺旺.宴会管理—理论与实务[J].台北:台北

篇3: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措施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房地产企业要想得以发展长远, 就必须从管理上入手,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概述

(一) 内部财务控制的定义及目标

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 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

就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而言, 其最终目标是企业战略计划的快速实施,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 需要在进行财务控制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及控制阶段采取对应的内部财务控制措施, 同时还要整合并优化企业资源, 使之得以有效的应用。

(二) 财务控制的方式

财务控制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财务控制;另一个是外部财务控制, 这里我们主要对前者进行了解, 其涉及的对象主要有董事会、经理层, 还有相关负责人及他们所建立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控制的方式通常有两部分组成, 即激励措施和约束手段。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制度, 其作用非常之大, 不仅能对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起到保护作用, 还能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真实且正确, 同时还能实现有效、协调的运转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在现阶段看来, 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缺乏合理的组织制度, 对于权责的划分还不够清晰, 缺乏岗位责任, 这就使得企业在购、产、销、账、钱、物等方面的分管原则得不到彻底贯彻;另外, 由于在检查稽核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 缺乏考核制度, 因此就会导致较多差错舞弊的相关行为出现。

(二) 财务预算编制执行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企业之中, 一些企业并没有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在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董事会和董事长较少参与, 再加上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其有无必要开展还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 这块的工作都由财会部门或者预算小组一起完成, 这样就使得财务预算管理没有了权威性和前瞻性, 以致于财务预算的内部控制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另外, 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 对于未来的财务预算指标指主要依据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水平来确定, 这样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通常都会忽视外部环境, 不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调研和预测, 从而导致财务预算指标与外部环境很难互相适应, 预算差异大, 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 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 也失去了考核标准化的意义。

(三)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房地产公司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财务处理、流程审批、房源管理三大方面。由于房地产业账务处理繁琐、复杂, 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但受企业经济实力、社会环境影响, 信息处理仅维持在局部的范围。若干信息无法披露, 导致财务信息不畅, 资源无法共享。

在流程审批及房源管理方面, 企业还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 仍采用以往的纸质单据审批及专人管理的方法。即使个别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逐步尝试明源、OA等软件, 部分解决了企业在相关业务领域的一些问题。但各业务模块相对独立, 信息资源属于自闭状态, 分散在各部门, 难以及时更新, 也难以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共享。这就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难以实时监控财务动态。出现市场反应迟钝等诸多问题。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 甚至出现一房多卖等重大管理漏洞。

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重点把握下面两个关键点: (1)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设立股东会及经理层; (2) 对于各部门的工作岗位要分工明确, 而岗位的职责权限也应该有相应的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 企业员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 (3) 对财务工作的相关业务程序和人员职责权限需要清晰明确, 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 从而使财务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得到切实保证。

(二)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既定的经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编制预案, 并且还要在工作中让其贯彻执行得到保证。在房地产企业当中, 全面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了企业的所有业务及所有员工, 对财务预算进行全方位、贯穿式的管理与控制, 对企业的预算分析工作进行分期处理。为了使财务流向的管理工作能够切实做好, 有必要让全员及全部门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去, 要做到“精打细算”每一笔经费。为了能够对开发项目的各阶段, 包括:可行性研究、土地招拍挂、施工、销售等的推进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 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动态调整型的财务预算, 促进企业资金的周转与回笼, 从而使公司更好的预见资金风险, 并提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财务部门而言, 要想实现精确、真实、合理合法的财务流动, 就必须要做好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工作, 及时跟踪与财务相关的管理程序、环节以及最终结果等。

(三) 加快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作为企业战略决策依据的财务信息是其集中反映。房地产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快速、方便的获得财务信息起到很好帮助作用, 从而也让企业在做决策时更加快速和准确。同时, 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机制, 确保信息沟通交流具有时效性, 实现合理推进财务内部控制, 进一步规范有效信息的收集及传达程序, 并且科学合理的考查、整理与选择各项内外信息。与此同时, 企业还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创建集团式财务共享平台,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 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状况对ERP系统进行合理的选择, 然后全面管理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等方面, 这样不但能够使企业信息沟通的水平得到提高, 还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的企业经济控制系统中内部财务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要想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让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能够有效地运用, 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真.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必要性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92-93.

篇4: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财务控制;意义;问题;对策

一、企业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的积极意义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加强财务控制

我国目前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财产物资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与责任,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由有效的财务控制作保证。这可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或代理人,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2.实施财务控制是全球网络化和国际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应用网络财务使会计核算的范围扩大,传统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财务控制制度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企业面临众多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有力挑战。因此,尽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迫切要求我国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经济行为法制化要求建立财务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体制转轨阶段,企业经营中的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坏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系。其中修订的《会计法》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控制所存在的不足

1.企业财务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从各单位对国家下发的有关企业财务控制规范的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认真、严格执行了单位财务制度制度。但少部分单位执行不好,如未按时实行轮岗制;会计与出纳账长期不符;检查流于形式,频次不足,深度不够;各单位业务科未能有效考核会计、出纳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造成安全隐患,存在管理真空。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财务控制产生问题的主要成因

单位负责人应该是单位财务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责任人。从笔者接触的会计人员得知,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认为领导不带头执行是单位现有财务控制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这有力的说明单位负责人在单位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调查中发现,单位负责人只要意识到了财务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并将财务控制系统的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抓不懈,财务控制系统执行情况就很好,且一般不会出现一些重大问题。

3.缺乏健全的奖罚制度,导致财务控制职能进一步弱化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奖罚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我国企业现存财务制度的奖罚制度没有严格的考评机制、考评机构、考评程序,考评数据混乱,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奖罚的方式方法单一,及时奖罚和期间奖罚不能有效实施。

4.审批人员缺少必要的制约,滥用职权审批的现象普遍存在

多数单位在货币资金开支审批权限分配上,采用的是一种权力分设,表现为一个现金开支业务,由于其业务性质和金额的不同而由不同部门审批,例如费用开支,常规、限额内的由财务部门审批,超常、限额外的由各级领导按各自职权分别审批。这样做,表面上看现金开支审批权岗位设置清楚,便于各负其责地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际上因缺乏对这些岗位职责行使的必要制约而容易导致各种审批权的滥用。

5.内外监督制约乏力

对于内部监督而言,有的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对于外部监督而言,虽然目前己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其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果很差。这主要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完善我国财务控制的对策

1.全面认识财务控制,强化财务控制意识

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监督制约会计业务运作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评价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动态体系。它不仅是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控制,而且还应该渗透到其他内部控制中,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应把财务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财务控制还要“以人为本,人人有责”,真正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管理者都不能凌驾于财务控制制度之上。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从财务控制的深化可以看出,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财务控制已演化为多层,由此带来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权责利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进行财务控制。

3.构筑严密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财务控制制度应当严格划清职责,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财务控制制度应包括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明确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环节中去,保证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在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第一是应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

4.加强财务战略控制,防范控制企业风险

树立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业绩指标体系,控制企业总体风险。根据企业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及未来变化,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加以控制。如,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应该注重营销,迅速占领市场,表现在财务上应该采取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而处于衰落期的企业,应该逐步退出衰落产品的生产,所采取的相应财务战略是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5.完善内外审计监督机制,确保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保证,它是对财务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在单位设置专职审计机构,通过审计人员经常和定期的审计活动,以达到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消除影响财务控制的各种不利因素,确保财务控制的落实。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必须要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订并完善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威慑力,各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在管理者财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使之建立健全财务控制系统,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财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翟洪文: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J]. 经济师,2005,(04).

[2]文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及其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0).

[3]阎达五 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0,(03).

篇5: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民事审级制度改革我国学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改革我国的民事两审终审制度为三审终审,这是当前的主流观点,是建立在分析我国现存审计制度的弊端以及借鉴外国制度的基础之上的。1杨荣新 乔欣:将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和三审终审制与两审终审制相结合共同构成我国的审级制度

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某些案件只经过一审法院的审理,裁判即产生既判力的制度。该制度的实质是对民事诉讼中法律审级的限制,或者说是对上诉条件的限制,其目的是欲达到民事利益与维护该利益的程序的统一。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是指对于某些案件经过三级法院的审理才产生既判力的制度。三审终审制是对二审终审制的扩充,该制度的实质是对民事诉讼中法律审级的提高,其目的是要达到法律适用的统一。

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与三审终审制与再审制度的衔接1

2马建勋:建立三审终审制 在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都应该建立三审终审制 实行三审终审制是国际惯例,而两审终审制才是例外,大体来看,实行三审终审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实现司法公正;其次三审终审能促进法律执行的统一;再次为当事人又提供了一次司法救济的机会。上告审与审判监督制度的关系;上告审应限于法律审,书面审2;

第二种观点是 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需要重构,同时为两审终审制度“平反”。张晋红认为两审终审制本身存在制度性缺陷,即一项被理性设置的制度所固有的弊端,这种缺陷是相对合理的。既然制定者理性地认可了制度性缺陷,同时又总是力图克服这些缺陷,因此,消减这些缺陷就成为该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制度性缺陷难以由该制度自身来克服,其通常有赖于其他制度来消减。既然任何制度都存在固有的缺陷,在利用彼制度消减此制度的缺陷的过程中,其他制度的固有缺陷同样会显露出来,从而形成新的弊端。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制度性缺陷。两审终审制的固有缺陷表现在:程序上设置审查下级法院的裁判和纠正下级法院的错误裁判的审级不足,因而不具有尽可能减少错误生效裁判发生几率的优越性。至于学界所附加于两审终审制度的诸方面的弊端,其实并非两审终审的固有缺陷,其中有的属于在其他制度影响下和在特定的环境下实施所衍生的准制度性弊端,有的则属于人们曲意适用两审终审制度而造成的不良结果。

其次,关于准制度性弊端,是指在其他相关制度的不合理规范的影响或在环境的作用下,使制度的固有缺陷被放大后所产生的更为严重的负效应。⑴两审终审制1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中国法学 2001年第5期对三审终审制的再思考学士交流 1999年第4期

度在现行级别管辖制度作用下的弊端:终审法院级别太低,容易造成终局裁决的错误几率;增大法律不能统一适用的风险,严重影响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性。⑵两审终审制度在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作用下的弊端:审判监督程序已经成为民事诉讼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纠纷程序,由此破坏了法院裁判的终局性,损害了法律的权

3威,挫伤了人们对司法的信仰。总之,改革民事审级制度的正当理由应当从两

审终审的制度缺陷被放大的客观趋势与现实,我国民事诉讼环境与客观需要,审级制度的私益与公益的价值平衡等方面入手,而且,改革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不仅针对两审终审,也应针对一审终审,即需要重构民事审级制度。

第三种观点是反对实行三审终审制,主张理清我国四级人民法院的功能;完善我国审级制度需要其他配套制度的支持。

洪勇军对三审终审制度提出了质疑⑴三审终审未能有效解决两审终审制度存在的问题⑵增加审级并不能杜绝法院内部的请示与指示问题⑶

提高终审法院的审级,并不能杜绝法院,法官与当事人可能存在的人情和感情因素。此外他还指出三审终审制度本身就存在弊端。4

关于为何要改革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终审法院级别较低,这必然带来的问题就是:一审法院与二审法院之间的审判性联系过于密切,一审法院对二审法院存在着事实上的行政依附关系,这就使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独立司法审查和“两审终审制”受到威胁;终审法院所在地靠近案件发生地,不利于杜绝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不利于公正审判的关系和活动,法院容易受到当地行政机构的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都无法充分发挥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统一适用的作用。5

二地方保护主义为上诉审功能的发挥设置了重重障碍:在我国现有司法体制下,地方法官是由同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院长由同级人大选举,其他法官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并由本地党政部门负责管理,法院的财政预算由地方编制和管理。这种体制使得地方法院实际上只相当于同级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人财物均受制于地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司法权力的地方化,造成了地方党政领导控制司法权,极大地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上诉制度基本上失去了它的效用。6

三再审程序与两审终审制存在着矛盾冲突;两审终审制要求上诉法院的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必须履行,不得再行上诉或起诉;而另一方面又规定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又可以通过申诉来予以纠正。

四两审终审制度在实践中有蜕化为一审终审的危险,最典型的就是按键请示的习惯做法。7

五由于两审终审制度的审级不够,一些当事人想法设法寻求再审,使得民事案件的再审率不断提高。8

六民事案件不论案件性质,繁简程度,统一适用两审终审制,这违背了民事纷争的程序设置应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原理。9 3 两审终审的制度性缺陷与适用异化-民事诉讼审级制度改革的基础性思考 民事程序法研究 第三辑 022页洪勇军 对设立三审终审民事诉讼制度的质疑法制与经济2008年8月 总第177期 5 王秋兰对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反思与管见 新疆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锗利民 对我国民事诉讼两审终审制度的思考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 张永平对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思考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3月 第4卷第1期 8 刘玉田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新思考河北法学 2004年11月 第22卷第11期 9 欧阳欣我国现行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前沿2006年第3期

七缺少专门的法律审查程序。目前的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既作法律审又作事实审,没有专门机关对全国或全省的同一法律适用情况进行审查,同一法律适用的职能发挥得不够充分。10

篇6: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其对策的文献综述

可是发展虽快, 问题也颇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许多问题和危机, 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障碍, 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 我们进行一一探讨并作出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作出对策之前首先应该要明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它是企业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目的, 它是判断企业从事财务活动、进行财务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指导着财务活动, 它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相连,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通过它才能得以实现。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 才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其中, 企业价值最大化, 是目前世界金融、会计、经济学界公认的企业目标。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需要运用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了。我们通过接下来的分析来探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劣。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形势上来看,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仍然是日常资金管理, 但是在资金投入、资金筹措及利润分配中就显得及其单薄。

(一) 资金投入不严谨, 决策太过于随意。

1. 缩减投资, 忽视长期发展。

很多企业由于对市场各方面因素没有进行深入判断与分析, 只顾着当下的利益, 而忽视了企业长期的发展, 畏手畏脚, 不放眼未来, 仅仅从最保险的风险最小的技术含量最低的地方着手投资, 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地位, 被强大的竞争对手挤掉, 没有了发展的前景, 过不了多久就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机制所淘汰。

2. 盲目投资, 缺乏计划。

很多企业往往不顾自己实际能力和未来目标, 没有进行严谨的考核与筛选就盲目投资, 最后导致了严重的损失。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 都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 然后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出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才能进行合理投资。我国企业中因为盲目追求多样化经营以及所谓的外延式扩张, 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 走向破产的比比皆是, 所以应该吸取教训, 严谨把关, 做好做大做健康企业。

3. 决策时对于控制和分析没有良好的尺度把握。

我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对于必要的投资时决策与分析, 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一人或几人说了算, 直接作出决策, 缺乏与下属或意见人士的沟通, 典型的官僚主义, 专行独断, 对于企业的风险危机意识认知度不高, 这种决策层面上的主观性和专断性, 势必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性。据统计显示, 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投资决策失误都是由于这种原因所造成的。

(二) 筹资渠道太窄, 融资单一

一是现在我国银行对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区别机制, 在央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以后, 其实商行就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等方法根据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贷款定价, 同时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非常支持商行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援助, 改善我国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但是商行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即使成立了贷款部门, 但还是对其不重视, 不敢对不熟悉的企业进行贷款援助, 导致很多有潜在实力的企业胎死腹中。

二是企业如果想要发行股票, 要必须要经过政府批准;股票上市之后, 还有要经地方政府、中央主管部门、证监委证券委和证交所上市委员会等层层审批。想要发行债券, 无奈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不成熟。此外,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很薄弱, 对资本市场的理论, 资本市场的运转认识不够, 在资金筹集时很少会考虑到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因素的阻碍, 比较随意与盲目。有些上市公司在面临着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负债时依旧不为所动, 不去严谨的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等问题。曾有某企业高层领导说过这样一番话:“证券市场到底是谁发明的?真高明!我真要好好谢谢他!以前借钱还要还, 现在变了个样, 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 这可让我怎么花才好?”由此可知国内人员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多么的匮乏。任何机制的执行都是靠人来操作的, 不提高这种意识, 企业将永远不能完善快速的发展。

(三) 对于资本结构的考虑欠佳

资本结构首先会想到收益分配问题。关于收益分配的问题, 指的是扣除了“按劳分配”后, 分配给企业职工的薪酬之外的利润分配。对于企业在存续期间之内获得的利润, 需要在所有者和企业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后分别成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收益。股利分配的政策不仅会影响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利益, 还和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紧密联系, 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我国企业为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都比较倾向于注重资金的收益, 而没有在意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的形式;在意于企业的经营成果, 就是所谓的利润, 疏忽于股票, 就因为这些原因的累积, 导致在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间相差甚远。

与国际上较长使用的股利政策相比, 我国企业对于分配现金股利使用较少, 取而代之的是送红股或者配股的分配方法, 这种方法将导致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愈演愈烈, 将对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产生不利影响。更甚的是, 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极度混乱, 股利分配方案变动频繁且具有不确定性, 使投资者无从下手, 摸不到方向。除以上问题外, 对于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 我国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应收账款数目庞大, 存货周转速度迟缓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找到根治的方法, 彻底解决, 我国企业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朝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三、如何改善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 改变思想, 从重视财务管理开始

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我国企业日常工作中, 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进行划分, 一直是“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 在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 也只拥有单一的营运资金管理。

在国际化日趋成熟的今天, 财务管理早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当前任务是国内与国际的同步。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思想。所以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方面应当作出专业性的分析, 从企业发展规划着手, 把握好企业经营理念,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二) 注重对内投资方式

如果企业产品的单一落后, 缺乏新颖性, 就应增加对新产品的投资;如果企业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不高, 就应增加对技术设备的投资;如果企业缺乏人才, 人力资源匮乏, 就应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从目前整体市场来看, 最应该重视的是对人才的拥有, 企业是一栋由人打造的大厦, 拥有高素质人才, 才能使整栋大厦金碧辉煌,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 着重流动资金的管理

流动资金管理主要是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加强现金管理的意思是在政策条件下要处理好日常收支, 要加快现金周转的速度等。以往我国企业喜欢较多的持有存货, 往往容易占据企业的资金和空间, 增加了运营成本。

改善的方法是应当采用最佳的批量模型, 在订货和生产中, 把握储备量, 降低存货成本。要知道,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体制, 企业间应建立信用交易, 所以重要的是对于应收账的管理。改变陈旧的只抓业绩的形势,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提高信用水平。

(四) 投资决策应合理

当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市场, 都是一个快速更新换代的过程, 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地推出更具吸引力、更有质感、既便捷又实惠的产品, 才能占领市场, 取得胜利。在这个市场经济下, 稍微的失误, 就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破产, 被毫不留情的淘汰掉。

总体来说, 企业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投资, 就像人体中的血液, 只有无时无刻拥有新鲜血液, 整个人才充满生气, 所以投资是企业最关键的决策, 绝对不能存在巨大的投资决策失误。所以一定要避免投资的盲目化, 从科学上进行投资。首先不能被人脉经济所控制, 讲面子要义气靠关系的投资早已不适合残酷的市场;其次, 一定要做好投资的分析与预算, 充分考虑到投资的风险、价值、利润等因素, 做好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分析预测,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为公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合理进行利润分配

股利政策是表现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政策, 一般企业都偏好较稳定健康的股利分配政策。其中包括确定股利支付比率、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因素需要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收益分配方法在努力的与国际接轨, 表现出规范化和成熟化。通过回购等方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树立公众形象, 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放在首位, 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进行最合理的利润分配。

(六)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提高企业员工的管理素质应做到:首先, 加强对企业的内部人员筛选控制制度, 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好员工, 不存在任何一个懒惰者”的制度要求。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 它贯穿于每一项经济活动中, 所以应有一套完整严密、谨慎可操作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把控, 防止和避免企业内部中出现偏差以及舞弊作假行为。其次, 应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准, 规范财务会计工作的秩序, 做到能对工作细心负责, 对企业忠臣放心。最后, 建立起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对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考核, 做到真正的拥有好职工, 做好企业!

摘要:本论文拟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上, 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角度, 论述新形式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现状, 从而根据其现状合理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优点,弊端,如何改善

参考文献

[1]《税务纵横》2003年第6期.

[2]人民日报《中国当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

[3]《商业》2010年.

[4]《财务管理学》绍天营.

[5]《财经界 (学术版) 》.

上一篇:福建6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审计报告被处罚下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考试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