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练习》教学设计

2024-06-28

《与练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与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⑵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所学知识整理的过程。知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等式和方程的联系和区别,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数学知识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⑴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单元整理。

⑵简单回顾。

简单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明确要求进行整理。

⑶学生自主整理活动。

二、班级交流。

⑴整理的形式。

根据学生整理概括整理的形式。条目式;文章式;表格式。

⑵整理的内容。

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解决问题。

⑶注意点的交流。

⑷交流新的疑问。

三、练习与应用。

完成课堂作业:1~3题。

●“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

回顾和整理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包括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方程作为独立的一单元知识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载体,是学生整理能力、思考能力发展的一个载体。此单元的回顾和整理活动我重点放在促进学生自主整理能力、思考能力发展上,基于这样的思考,课堂上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比如自主整理活动的时间长达20分钟,占了一节课的50%。课后,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认真的二次整理。在学生的自主回顾与整理中,学生的知识面在拓展,学生的能力在提高。下面是二位学生的整理结果,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篇2:《与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⒉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整理;合理灵活地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运用方程进行探索与实践;合理灵活地应用方程进行探索与实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流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㈠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

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目的是想快速进入主题学习

㈡基本练习和解决问题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使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特点。通过追问强化列方程的关键,为以后六年级学习方程知识提供强烈的`数感。增强成功感。

㈢探索与实践

一、判别以下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有几个就填几个,横线不够的自己补足)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12>a÷m、ab=0、8+X、6Y=0.12、12.5÷2.5、H+0.45>1。

等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3、65+4m=120是方程。……………………(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三、解方程:

1、8.7+X=25

2、0.8X=1

3、X-0.7=6.3

4、X+3.8=3.8

5、X÷25=100

6、14X=7

四、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

1、钢琴的黑键有36个,比白键少16个,白键有多少个?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0米,宽是多少米?

3、3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57,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值吗?

五、附加题:

天平的左边放了一个苹果和两个梨子,右边放了六个梨子此时天平的指针刚好指在0刻度上。如果左边放三个梨子,刚好与右边9个人心果一样重。请你说说一个苹果和几个人心果一样重利用不同形式和有梯度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㈣评价与反思

1、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评价指标的理解.

2、自我反思及评价.

篇3:《与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七 (第30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熟练算法,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2.会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会举一反三, 学会推理。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学数学。

【教学过程】

一、组词引入, 明确学习内容

师:从数学的角度用“算”组词。

生:口算、笔算、估算、巧算。

揭示课题:我们就围绕这些“算”来练一练小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温故而知新

课件出示:

1. 提问:哪些题能口算?得几?怎么想?

2. 追问:刚才口算时, 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想口诀、除数转化为整数)

3. 找一找, 哪些题之间有联系?

预设整理:

4. 观察、比较。

第一组, 有什么关系? (预设:应用商不变规律)

追问: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 商的大小不变呢?举例说明。

第二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变化规律)

追问:为什么除数不变, 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 商也同时乘几或除以几呢?举例说明。

第三组呢? (预设: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小结:利用商的不变规律和变化规律, 能帮助口算。

5. 举一反三, 继续往上、往下编题。

6. 灵活选择方法。

13.5÷0.5 1.6÷0.2

提问:刚才被除数、除数同时乘10, 能不能乘另一个数, 也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预设转化成:27÷1 8÷1

这样转化, 你喜欢吗?为什么? (预设:除数乘较小数后, 就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编类似的口算题, 预设:4÷0.125 3÷0.25

(设计意图:在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后, 借助口算题, 对商的变化规律与不变规律进行整理, 巩固提高。同时活用商的不变规律, 将13.5÷0.5、1.6÷0.2转化为27÷1、8÷1, 体现口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三、变式练习, 构建知识网络

1. 估算。

(1) 这几题不能口算, 用估算来玩游戏。从入口开始, 估一估, 沿着数大的方向走, 用箭头表示, 看谁先到达智慧谷?

(2) 学生连一连。

(3) 反馈:按怎样的方向走?为什么?

预设:

第三组:0.42÷3.5 6÷1.5

商整数部分是0 商整数部分比0大

(4) 小结:这些都是很好的估算方法, 算前估一估知道得数范围, 算后估一估可以帮助验算。

(设计意图:整理估算方法, 整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其次,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看成整十整百估, 看除数大于1小于1判断商的大小来估, 看商的整数部分来估等,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策略。)

2. 笔算。

(1) 刚才估算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笔算。

4.56÷1.5 9.12÷0.57 0.42÷3.5

(2) 反馈。

笔算时, 这三题有什么异同点?商中的0各是怎样得来的?你们认为最有困难的是哪类?

(3) 创造。

改变4.56÷1.5的被除数, 除数不变, 使得商中间有0。

(设计意图:学生笔算三题, 分别是商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中间与末尾有0。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商中间有0重点展开, 一是理解笔算算理, 二是经历编题, 体会商中间0的来历。)

3. 简算。

第一组:42÷28 19.8÷3.3

提问:想哪道算式?根据什么?第二组两题最大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灵活应用商的不变规律, 使小数除法化繁为简。42÷28转化为6÷4或3÷2, 19.8÷3.3转化为6.6÷1.1, 口算即可。第二组,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10位转化为4.2÷2, 另一题想42×2, 积8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1位, 区分小数乘、除法的异同。)

【反思】

数学练习课, 课前重视对比题组的设计, 课中强调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教学目标丰富, 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一、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完善知识结构

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 只会让已经会的学生徒增厌烦, 让还不会的学生再一次尝试失败的滋味, 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本节课运用12道题, 呈现四组对比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对比, 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 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 把易错点暴露出来,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

呈现对比练习题组, 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 引导学生抓联系, 辨差异, 巩固知识, 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深入反思,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强调“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习有效性

方法与策略是课堂上要追求的目标。学生上完练习课后, 既要有巩固提高又要有新的收获。本节课围绕“算”——口算、估算、笔算展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 注重方法与策略的梳理。

口算中熟规律, 估算中综技巧, 笔算中破难点, 巧算中促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 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 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和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篇4: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练习与言语练习

一、应当区分出性质不同的两类练习:语言练习与言语练习

1. 语言练习与言语练习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两个概念。言语是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这一可以直接观察得到的事实。从言语中可以分析出言语过程和言语作品(言语过程中说出的话),而不同的言语的作品中可以综合出共同的结构成分和运用出这些结构成分的共同规律。这些结构成分和规律的总和构成一定的体系,这就是语言。这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客观地存在于言语过程中.存在于言语作品之中。如果说语言是一种结构体系,它作为交际工具而存在,那么言语便是交际工具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言语作品。

2.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英语时存在着对英语结构的认识过程,和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使用过程。

根据国外的资料,英美儿童在初学本族语(英语)过程中,由于come,go,break,do这些不规则动词在成人言语中使用频率最高,儿童开始已经学会了它们的过去式:came,went,broke,did等。后来,当学到了几个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如walkeg,helped等,儿童就逐渐本它们普遍化,说:It comed off. It breaked. He doed it.等。这说明儿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言语作品进行感知和分析,并把相同的东西综合成一定的模式(规则),然后加以普遍化。可见,对语言结构的认识过程是客观存在在于语言学习之中的。至于言语过程的存在那就本待言了。

3.没有对语言结构的认知,言语过程就不会实现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言语作品,大量地都不是单纯模仿来的,而是根据一定语言几个“创造”出来的。这说明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理解这种语言的结构,这样,才能在交际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景说出合适的语句。

4.语言练习和言语练习

要达到对语言结构的认知,除必要的讲解外,主要靠大量的练习。当然,学生在做以认知语言为目的的这类练习时,注意力必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上。所以,我们有理由把这类练习称为“语言练习”。

同样,要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学生在做以言语为目的的练习时,注意力必须主要集中在语所表达的内容和交际情景上,所以,我们有理由把这类练习称为“言语练习”。

5.教学中必须区分出语言练习和言语练习

我们的教学如果不区分这两类练习,那么,对英语课堂实践的组织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当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言语练习的偏向,就说明这一点。所以不要认为只要练了,责任就尽到;而应当区分语言练习与言语练习,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使两类练习都能在课堂上作妥当的安排进行训练。

二、言语练习的种类

言语练习种类很多,大体可归纳为: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如问候•告别•值日生报告•相互命令或请求做事•等等;

(2)用英语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或课文等;

(3)用英语就所学的内容进行问答;

(4)用英语介绍人•图•实物,或借助实物讨论•会话;

(5)按情景讲故事•游戏•表演;

(6)改写课文;

(7)用英语交谈;

(8)作文。

篇5:《与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几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同之处。

2.让学生知道“转化”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一般策略,加深对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教学

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2、画图:

S=ah÷2

S=abS=ah

S=aS=(a+b)h÷2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2)练习与应用/1

问:各个图形的长和宽(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他们的面积?

明确: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2.补充(小黑板出示)

列式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底30分米,高10分米。

(2) 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6分米、8分米、10分米。

(3) 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4厘米,高2分米。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3

教学得与失:

课题 课时 6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各个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与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回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P/(23)练习与应用/4

(1)、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呢?

(2)、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应等于长方体长和宽乘积的2倍。

(3)、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启发学生多种思路)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仍然等于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2、完成P(24)练习与应用/6

让生独立完成,再让生说说分别应用了怎样的计算公式。

3、完成P(24)练习与应用/7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1)整体面积–石子路的面积;(2)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19m,高是9m的平行四边形,再计算出面积。

明确两种解法:(1)20×9-1×9

(2)(20-1)×9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4、完成P(24)练习与应用/8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鼓励不同解法。

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乡相等,这两条腰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即都是8米。

5、p24练习与应用/10。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间存在的相似性。

6、p24练习与应用/11。

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7、思考题。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16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开学生思路。

三、巩固深化

全课小结

作业:P(23-24)5,9

篇6:位置与方向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3---27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等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形成知识网络,将零碎知识整体化。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等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科学性。

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练习

1、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2、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篇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思考与练习

绪论

1.概念:(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课程(3)教学 2.课程与教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发展演变

1、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2、中国古代课程与教学的弊端有哪些?

3、联系实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4、中国语文教育大致分几个阶段?基本教育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1、概念: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

2、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那些?联系实际,理解体会,你认为过去的语文教学偏差在哪里?

4、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5、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了哪些思想?

6、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

1、名词:(1)语文课程标准(2)教材

2、教材的本质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新教材的功能和特点有哪些?

4、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哪些方面进行?如何进行设计?

2、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3、举例说明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4、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5、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6、什么是“读议讲练教学法”,试举例说明。

7、新的学习方式引起了语文教学过程的哪些变化?

8、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

9、教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10、自选课文,设计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活动。

第五章 阅 读 教 学

1、概念:阅读教学

2、阅读,能力有那些要素?

3、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举例说明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5、你认为目前阅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章 写作教学

1、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3、写作教学有哪些方式?

4、写作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5、作文评价标准及方式对提高学生的 作文兴趣和水平起什么作用?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的内容有哪些?

2、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有哪些?设计一节口语交际课。

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

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综合性学习的 特点和方式有 哪些?

3、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第九章 语文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有哪些?

2、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 整合?

3、选择一篇课文,为其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十章 语文课程评价

1、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 功能有哪些?

2、语文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3、语文课程评价的 方式有 哪些?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

1、、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什么影响。

3、从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1、语文教学观的根本变革是什么?

2、联系新课程,谈谈教师为什么进行角转换色?教师要树立怎样的教师观

3、谈语文教师要确立哪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篇8:《与练习》教学设计

一、精于“变”, 简于“形”

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练习设计, 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 如同蜻蜓点水, 治标不治本, 因此, 要想提高孩子的能动性, 使练习更有实效性, 练习内容的设计要富于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包装在内容之外的“形”一定要简单. 内容只有在简单、统一的外衣下, 才能更显多变, 也更易于学生去比较, 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 比如:苏教版第11册教材82页上第10题———少先队员采集树种. 第一小队12人, 一共采集树种3/5千克; 第二小队10人, 一共采集树种1/2千克. 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这题很简单, 学生轻易地就列出算式 (3/5+1/2) ÷ (12 + 10) . 接着, 我把问题“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中的“平均每人”改为了“平均每队”, 此时, 提问学生:“改了一个字后, 还能这样列式吗? ”由于临时改题, 所以学生注意力指向更明确, 纷纷列出算式 (3 /5+1 /2) ÷2. 接着, 我又在题目上进一步改题, 将“一共采集树种1 2千克”中的“一共”改为“每人”, 同样, 孩子们也看到这个不同, 于是列出算式 (3 /5+ 10×1 /2) ÷ (12+10) , 也有个别孩子想当然地认为第一 小队的3 /5千克也是 每人采集 的 , 于是列出算式 (12×3 /5+ 10×1 /2) ÷ (12 + 10) , 这里, 我并没有及时判断谁对谁错, 而是让双方互相说一说对方算式的意思, 在说中进一步自主明晰题目的主旨. 因此, 在简单之上不断变化, 以突出不同, 使学生明晰, 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二、精于“形”, 简于“思”

练习内容的设计要富于变化, 练习的形式也要富于变化, 不要只拘泥于填空、选择、计算、解决问题等形式, 这里的形式要有所创新, 变孩子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 从而提高孩子练习的能动性. 比如, 有一个不完整的应用题是这样的: “食堂有大米5 /6吨, ____, 有面粉多少吨? (1) 小华补上了一个用5 /6×4 /5来计算的条件, 他补的条件是 ____; (2) 小红补上了一个用5/ 6÷4/ 5来计算的条件, 他补的条件是____ .”这里改死板地解题为灵活地添加条件, 思维方向由顺向变为逆向, 思维难度更深一层. 此外, 我们在练习设计上, 还可以倾向于“图”, 因为这种形式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抓住更多信息, 比如下图, 我先让孩子观察图, 并提问:“通过图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到丰富的信息:香蕉单价占草莓单价的3 /5 , 草莓单价占香蕉单价的5 /3 , 香蕉的价格是3份, 草莓的价格是5份, 香蕉每千克2.4元, 要求草莓的单价……接着, 我再让孩子列式解答, 于是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式子:2.4÷3/ 5 , 2.4×5/3 , 2.4÷3×5. 如此创新的“形式”, 使孩子们“思路”更加简洁, 思考过程更加顺畅且多样.

三、精于“思”, 简于“量”

练习不仅要在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 富于变化, 更多地还要促进孩子思考, 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海确实可以让孩子见多识广, 从众多习题中归类、总结、提升, 然而现代教育不允许题海战术,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撷取一滴海水, 并从中折射出大海所有的内容. 这里, 要求老师善于从海量习题中压缩成题组, 以便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及题量中分类、总结、提升. 比如, 对于分数应用题而言, “甲的1 2等于乙的1 3”是一种常见且常考题型, 经过归纳后, 可以提炼出如下四种基本题型: (1) 甲是90, 甲的1 /2等于乙的1 /3 , 求乙是多少. (2) 乙是90, 甲的1 /2等于乙的1 /3 , 求甲是多少. (3) 甲、乙的和是90, 甲的1 /2等于乙的1 /3 , 求甲、乙各是多少. (4) 甲、乙的差是90, 甲的1 /2等于乙的1 /3 , 求甲、乙各是多少. 呈现后, 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一组题的特征, 量虽少, 但涵盖面广. 通过讲解后, 孩子们基本上能掌握这种题型, 于是, 我又将这种题型进一步拓展出: (5) 甲工厂人数的1 /6和乙工厂人数的1 /7交换后, 人数相等, 求原来甲、乙两工厂的人数比. 题目出示后, 孩子们有点蒙, 乍一看眼熟, 可是和前四题却有很大不同,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逐步列出了现在甲、乙工厂的人数关系, 即甲×5 /6+ 乙×1 /7= 乙×6 /7+ 甲×1 /6 , 接着通过移项后, 我们可以得到甲×2 /3= 乙×5 /7 , 此时 , 我们就可以借助前四题已有的知识解题, 得到原来甲、乙工厂的人数比即15∶14. 这里的一组五个小题, 题量虽“简”化了, 但应有的“思”考点却丝毫未少. 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 要想提升质量, 必须要发生量变, 但量变未必是变多才好, 如果在量上多动脑, 使量变优, 同样可以发生质的飞跃. 因此, 精简练习的量, 优化练习的质, 才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篇9:《与练习》教学设计

1投影出示《练习5》“语文与生活”第1题中,小芳父女对话的情境,学生自由表达由父女对话所想到的……

2启发学生从本学期的习作本中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表达不具体的例句,师生就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归类:

(1)对产生感受的情境缺乏体验,无法将感受表达具体、真切。如,蔬菜大棚内品种可真多呀!

(2)观察不仔细,表达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教室门前的那棵槐树好大好大呀!

(3)不习惯或不知道怎样将感受表达具体。如:今天的天真热呀1

3分组尝试将感受表达具体,研究出表达具体的针对性方法。

(1)无体验的同学通过观看视频或实地观察等方法体验,如播放蔬菜大棚内品种繁多的蔬菜长势喜人的情景视频、麦浪滔天的视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本上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观察不仔细的同学在同学们-帮助下,学习有序观察。如教室门前大树的大可以从其高度有多高,与房顶相比;其粗细可以通过几个人手拉手围着量等观察、体验。

[点评]对于学生不能立刻感受到的事物,请多媒体帮忙,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缓解农村小班化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弥补学生实地体验的不足。对于长在教室外面的大槐树,就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多种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之后将感受表达具体,催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4到师生研讨:仔细观察,真实体验后的感受应如何表达才能具体、生动、形象?

(1)“今天的天气真热呀!”其中“热”的验证可以是当时动物的反应,也可以是植物的状态,可以是人们的表现,也可以是与往日不同的现状。如:今天的天气真热呀,连狗都趴在地上直喘气。

(2)学生在小组中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真切表达“天气真热”的感受,教师深入小组引导鼓励并点评。

(3)学生回忆体验中的感受,并尝试表达后思考,教师引导归纳方法。

①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说自己的感受:描述家乡的水塔的高,我们可以说:我们村的水塔真高啊,足有6层楼房那么高。

②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再现自己的感受。引导爸妈从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组同学举例表达:当我们描述爸妈每天劳动辛苦时,我们可以说:在蔬菜大棚中劳动了一天的爸妈真累呀,累得晚饭都没吃就睡觉了。

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让读者通过文字真切地再现表达中的画面,产生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感受。教师以王磊同学家门前大树为例:门前的大树可真大呀。高度远远超过我家别墅楼的楼顶,树干足可以让和我一般大小的5个小孩手拉手合抱一圈。

(4)学生在老师启发下表达自己感受深刻的经历,小组选择表达具体的例子推荐在全班交流,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点评】农村拥有类似大树、蔬菜大棚等教育教学资源,关键是要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强化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将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用,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究。

5尝试着将句子写具体

(1)出示教材中的四个句子,学生自由选择4个句子中的1个至4个来表达。

(2)同组同学互相欣赏补充的句子,并用1个到5个五角星来评价所写句子的具体程度和自己的喜爱程度。

(3)教师指名估计需要帮助的几位同学交流所补充的句子,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方法上的启发、引导。

(4)学生挑选喜爱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点评]小班化教学具有生均课堂表达时间、表达频次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给了学习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情智引领。由悟到仿

1刚才,我们研究了怎么将某个事物写具体,那么,如果要写几类事物,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看看《莫高窟》一文的作者是怎么做的。

2出示《莫高窟》具体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片段的投影,师生共同复习其具体写法。

(1)学生自主选择“彩塑”“壁画”“藏经洞”其中之一的片段来研究具体写法,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悟如何进行详略得当地描写。

①“彩塑”片段:先总写“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后用“有……有……还有……”列举三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具体写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及神态。

②“壁画”片段:以“有……有……有·……还有……”句式表达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具体写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姿态万千的飞天,将壁画描写得活灵活现,令读者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藏经洞”片段:简单叙述藏经洞的收藏品种、数量,边叙边议,于平静表达之中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2)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凭借语句想象作者当时观察的情景,揣摩作者是怎样有条有理、详略得当地表达具体的。

(3)师生以“彩塑”片段为例,分析作者的写法。

①作者观察莫高窟“彩塑”后总体感受是什么?(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②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

③列举三种神态、个性各异的“彩塑”,还将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神态作为详写的对象。

3延伸思考,写法迁移准备。《莫高窟》详略得当的片段描写方法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体验的哪些方面呢?

4幻灯投影分类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周边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农副业生产场面、全家劳动场景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研讨、书面表达。

5组内表达观看图片或视频的感受,提醒注意表达具体、有条理。小组间交流,鼓励全班人人都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

6理清思路,进行书面表达感受。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播放他们熟悉的视频,启发表达的欲望。

7组内交流后班级交流,凡当堂完成书面表达的同学都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到墙壁展示平台上,小组间交叉将表达具体的片段语句下画上波浪线。

[点评]重视过程性评价是持续掀起学生课堂活动激情的积极手段和有效策略。

篇1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是()A、蔡元培 B、胡适 C、叶圣陶 D、陶行知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了7—9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

个()

A、1600—1800 B、2500 C、3000 D、3500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维度。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D、价值观 4.《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5.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 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6.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的是()A、《奏定学堂章程》 B、《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国文教科书》的编写 D、《中国文学教科书》的编写

7.语文教学的理论之源()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赫尔巴特 D、佩斯•泰洛奇

8.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A、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B、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9.创立“三主四式”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是()A、于瀚 B、魏书生 C、任小艾 D、钱梦龙

10.《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ACD 6.A 7.A 8.D 9.D 10.ABC

二、填空题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是、、。2.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环境性、、三个方面。3.语文单独设科始于 年,第一个正式名称是。4.语文学科性质是 和。

参考答案:

1、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2、活动性、关系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3、1904年、国文

4、工具性、人文性

三、名词解释

1.阅读教学指教师惹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等文字质料的一切行为方式。

2.语文教学准绳根据语文教学的客瞧规律而制定的,指示处理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辩论,进步语文教学质量的准则。

3.目标教学法教师指示学生自学获得语文学问,扶植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要领。4.中学语文学科测试是指凭据一定的目标、请求、范畴和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问和语文能力的程度进行量化的考察和检测。

四、简应题

1.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包括哪些? 答:

1)、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2)、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3)、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2.简要说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内容密度、深度合适,根据语文特点设置知识点,并逐步形成学科与训练。2)、按照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与知识过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表达能力。5)、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不同课题。

五、论述题

1.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

生活中随处有语文,学生应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瞧电看、瞧报纸、上网、与别人交往等)走学习语文。学生的回答应从各方面举例阐明。

2.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要点:(1)“自主、合作、探求”是学习方式的亮点;(2)从讲解者转为组织、指示者;(3)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师生互动;

(4)从简略教学媒体转向多向教学媒体的使用。

语文教学论练习2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A.读、写、听、说能力 B.基础知识 C.基本概念 D.思想教育 2.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3.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A.引入 B.介入 C.展开 D.结束

4.考试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学习B.选择 C.排名次 D.反馈

5.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A.整理归纳 B.深入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能力 6.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A.现代汉语修养 B.古代汉语修养 C.文章和文学修养 D.语文教育史修养 7.哪些关系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A.学生与教师 B.学生与学生 C.学生与文本 D.学生与生活 8.下面哪几项是段落教学的内容()A.连贯性 B.条理性 C.整合性 D.统一性

()A.转换时空 B.文章学范畴 C.设置假定性问题 D.哲学范畴 10.语文教学论属于()范畴。()A.文艺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参考答案: 9.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下面哪几项是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多角度?

1.ABC 2.A 3.B 4.A 5.C 6.C 7.A 8.B 9.A 10.D

二、填空题

1.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教育思想是。2.魏书生以 教学法著名,钱梦龙提倡 的导读法。3.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 和。4.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5.是由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答案:

1.杜威、实用主义 2.六步、做中学

3.知识水平、教学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 5.癸卯学制

三、名词解释

1.文道一致文,指文章方式,道,指文章内容。文章内容经过文章方式体现出来。2.阅读能力指教师惹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等文字质料的一切行为方式。

3.语文自学能力学生正在课外本人学习语文的种种能力。

4.作文批语教师针对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写下的有指示意见的言语。

四、简应题

1.简述钱梦龙的“导读法”。

答:指教师想方想法,把学生指示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具体分五个步骤: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应、深思质疑、双述整理。

2.简述新的《语文课程准则》中语文教育的总目标。答:总目标共10条。

1-5条为宏瞧目标:从(爱祖国)、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言语(热爱祖国言语)思想(科学思想要领)、学习方式(探求学习)等方面制定目标,称为情感态度、价值瞧、过程与要领。

6-10条为微瞧目标:从字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消息处理及东西书使用等方面提出具体请求。

3.语文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

答:(1)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正在。(2)语文课程资源范畴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属校外资源;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学校环境、师生自己的学问和生活体验等,属于校内资源。(3)优选资源,量文体衣利用资源;依托教材拓展资源,注重师生互动资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五、论述题

1.新时期语文教师该卖具备什么素质?你企图如何做让本人具有这些素质? 要点:

具体包括思想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正在素质。学生联合以上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本人的领会即可。

2.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理念和这次课程改革? 要点:

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修养;正确控制语文教育的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勤奋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篇11:练习课教学流程与实施要点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巩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对于练习课的设计也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设计练习题,预设怎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能让练习更具有实效性,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定位在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为目标,科学建构练习课模式,让学生在练习课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练习课的基本流程

实践中运用“明确目标,激发参与——回顾基础,强化方法——独立练习,应用实践——评价反馈,小结反思”这样的基本模式组织练习课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教学效果好。

二、实施要点

1、明确目标,激发参与

“目标引导人们走向远方”。练习课开始,要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等练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明确练习课的具体目标和相关要求,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系统练习。

2、回顾基础,强化方法

练习课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也就是把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的运算公式、规则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比较、优选的过程。因此,练习首先要引导学生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到巩固与发展,形成稳固的基本数学能力。此时,教师引领学生对基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同伴交流等途径进行回顾,通过师生对话,梳理基础知识内容的重点和注意点,为后面展开的具体练习作好引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本能力形成性练习。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对新知的自我内化,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基础巩固、技能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

3、独立练习,应用实践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稳固与发展,逐步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情况,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中,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洋溢着现代生活气息的拓展题和相关的实践活动,领悟方法,以“动”促“思”。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4、评价反馈,小结反思

这个阶段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强化认识的过程。学生要在练习中加强辨析和归纳的能力。组织评价反馈时,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前面对一些题目的自主探索,学生对所练习的方法逐渐熟悉,通过评价反馈,在互动中抽象概括出所思所想,抽象概括出自己的发现;通过师生的交流对话,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评价,进而对本节课的表现、练习情况等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体验快乐与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总之,练习课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练习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练习课的内容安排。

练习课的内容安排层次清楚。练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学习之后安排的,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在巩固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根据习题的难度,学生知识基础及思维能力水平,铺设合适的梯度,设计好同类知识的训练题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推进练习的进行,首先从模仿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基础题的练习出发,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然后通过比较分析题、变式练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最后通过向生活中延伸的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生在练习课上得到发展。设计时还要体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理念,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题目,让学生走向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练习课的内容形式多样化。练习课的内容选择要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练习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练习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材中题目形式多样,丰富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在练习中设计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练习课的实施要点

练习课的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学生刚学过的,且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开展的练习,因此在练习课中我们应尽量给学生以机会和时间,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思考、尝试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体验练习快乐,品尝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内驱力。所以在练习课上要改变一题一练的做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练习课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练习课的教学过程应着力展现学生或教师解题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没有具体表述的能力、智力教育因素,注意对解题策略、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进行分类、归纳与评价。练习课教学,应让师生共同交流解题思维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解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优化解题思路,改进解题策略,从而寻求最优的解题方法。

(三)练习课的目标追思

练习课应着力解决或要学生实现的几个问题: 1.学生形成审题习惯。

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依附于诸多方面,其中审题是第一关。审题关从本质上分析是: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数学模型的抽象”,没有这个基本功,学生的解决问题就像是临时战斗。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在经验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找寻路径的过程,也即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寻找数学模型开始。

审题包括读题、识题和剖析。先要读懂题,然后把题目的文字叙述准确地转译为图式或数学的公式,进而剖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尤其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抓住求解问题的实质。剖析过程是一个很关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需要借助图形、数量关系、表格等形式来进行。同时,教师要展示分析法、综合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与一般化法等思考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与学习这些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举一反三,力戒“题海战术”。练习要注意归纳、分类整理有关的解题规律与解题思路;应恰当运用“题组”有序地进行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学生解题书写规范。

练习要有序进行,要认真抓好解题书写的规范化。老师的板演非常重要,注意格式与规范,对学生的练习要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

4.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5.老师的讲评需是“画龙点睛”之笔。

讲评是练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练习的加油站,所以及时矫正错漏,增强学生自信心是讲评的目的与特点。讲评是师生教学双方的“反馈――矫正”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选取的信息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讲评能否真正成功的前提。

上一篇:小学生写下雪的经典美文下一篇:助学筑梦铸人:梦想伴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