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

2024-05-28

《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9篇)

篇1:《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

《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

1、 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 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 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教学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参考答案:奔头、希望用心、细心

四、教学第四题

1、读一读。

2、抄一抄。

3、另行组词、造句。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3、校对纠正。

六、教学第六题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3、练习。

七、教学第七题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5、交流、反馈。

八、完成作业

篇2:《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

2、交流。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篇3:“练习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用8 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促进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对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江苏东海县是著名的什么之乡吗? 对,是著名的水晶之乡. 这不光我们知道,就连动物王国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他们也知道. 这不,昨天,他们刚刚比赛结束,动物王国准备让获胜的喜洋洋来参观我们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课件出示喜羊羊、灰太狼头像),灰太狼很不甘心,又生一计,说如果它设关卡,我们小朋友们也能闯过关,它就心甘情愿让喜洋洋来我们东海水晶博物馆,如果闯不过,嘿嘿……,小朋友们说怎么办? 生:闯关! 师:加油! 生:加油!

二、巧设练习,巩固知识

(一)第一关:基础练习

师:我们先来看灰太狼给我们出的第一关的第一道题.

1.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练习七第1题)

(1)全班集体背

(2)指名背

(3)同桌对背

(4)抽查对口诀,例三八( ),( )八五十六.

2. 写算式.

师:小朋友们刚才熟练地背出了乘法口诀,真棒!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一关的第二道题.

(1)(课件)看到口诀四八三十二,你能想到什么?

(1)学生自由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2) 学生汇报.

(3) 老师引导学生想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即:4 × 8 = 32,8 × 4 = 32,32 ÷ 8 = 4,32 ÷ 4 = 8.

(2)每名学生出口诀考同桌同学:(填下表)

3. 转盘转转转(课件出示练习七第2 题)

(1) 课件指针指向哪一题, 同学们开火车就算哪一题,并说出口诀.

(2) 抢答.

(二)第二关:提高练习

师:同学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我们来闯第二关.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七第3题)

要求在2分半左右的时间算完.

(1)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 集体核对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3) 对做得慢的及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错误分析.

2. 用竖式计算. (练习七第4 题)

(1)课件出示: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2)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3) 集体校对, 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数位是否对齐.

(4)引导比较加、减、乘、除法竖式书写异同.

(5)小结.

(三)第三关: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我们接着来闯第三关.

1. 你能说出几道算式? (练习七第6 题)

(1)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填写.

(2)组织交流:想一想怎么思考才能不会遗漏和重复?

2. 补充习题.

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算式:

3.应用题.(练习七第5题)

[1]课件出示题.

(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1)生独立完成.

(2) 集体交流:要求8 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还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你是怎么做的?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开放题)

[2]补充:小朋友们, 每天上6 节课, () 天上() 节课?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在大家相互帮助下,我们集体顺利地闯过了灰太狼设的关卡,赢得了喜洋洋的胜利,同时也得到了练习,回过头想一想:灰太狼给我们设的关卡主要是什么内容?

揭题:练习课

篇4:“面积”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十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整理面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面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面积知识的理解。

3.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展示台。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知识归类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综合楼和乐学楼示意图,我想知道综合楼和乐学楼哪个建筑物占地的面积大。想要解决这问题,我们需要用到所学的哪方面的知识呢?

生: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与练习)

2.知识归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稿纸,把你想到的与面积相关的知识点写下来。

(二)讨论难题,群体互补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所写的知识点在小组内汇报交流,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修改。

预设:学生汇报的知识有: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各小组内把所有组员的知识点按相关联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整理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老师指名让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并说说理由。)

(三)展示交流,查漏补缺

1.根据汇报,形成知识网。

师问(1):借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预设: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师问(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问(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问(4):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问(5):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变式练习,强化认知

(1)面积

师:请大家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数学课本的面积与周长,并说一说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面积单位: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请大家完成课本74页第5题。

大树高( ) 字典厚5( ) 蜡笔长1( )

学校占地面积是9000( )

小结:我们在填单位时要看清是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请大家完成课本73页第1题。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厘米=( )分米

(4)面积的计算。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刚上课的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出示题目:乐学楼是长45米,宽16米的长方形;综合楼是40米的正方形。哪个占地面积大?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

(五)综合应用,总结提升。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师:请大家完成课本74页第9题。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平常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 )

2.解决实际问题。

(1)请大家完成课本74页第8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洒水6分钟后,洒水的地面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长和宽是多少?

(2)请大家完成课本75页第10题。

注意提醒学生先想象,再解答。对于空间观念发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长方形学具拼一拼,再解答。

使学生明确: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用知识网整理知识点。

篇5:《练习2》教学设计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习”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习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习是“撇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篇6:《练习2》教学设计

1、会用音序查字法;能熟练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他们的意思。

4、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遥遥领先”和“品学兼优”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

3、同桌交流、集体核对。

二、第二题(略)

三、第三题

1、理解“同意”的意思就是赞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看看“要求、学校、看法、主张”四个词语是不是都是表示意见、看法的,从而排除“学校”一词。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题目。

四、第四题

1、尝试练习。用自己认为意思相同的词,代替句中带点的词。

2、读一读句子。看意思是否有所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第六题

1、分析两句格言的异同。

2、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前部分:生活常识打比方。后部分:要说明的道理。

3、说说两句格言的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七题

篇7:《练习2》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

1、能给要的字,确定音序和部首;能用组词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前置表示时间、地点和词语)。

4、能独立阅读短文,用归并意思相近的自然段的方法给短文分段。

二、教学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给要的字,确定音序和部首;能用组词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教学过程 :

1、用两种方法。

2、比一比,再组词。

(1)逐组比较字的音、形、义。

(2)找规律:形声字,不能读“半边字”。

(3)完成。

3、读拼音,写汉字。

4、比较句子。

(1)各自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计论“总爱”加在“坐”字前的作用,“不时”加在“发出”和“阵阵”加在“喝彩声”前的作用。

(3)对比朗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照样子,改写句子(前置表示时间、地点和词语)。

2、能独立阅读短文,用归并意思相近的自然段的方法给短文分段。

教学过程 :

1、改写句子。

(1)试做。

(2)校对,将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前置,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2、照样子写句子。

(1)读懂例句的意思。

带点词的前面讲什么,后面讲什么,整个句子是怎样构成的。

谁用什么赞美什么。

谁一面干什么,一面干什么。

(2)分别用两个句式口头造句。

(3)完成书面作业 。

3、短文阅读。

(1)通读全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张帆提醒大家要节约用水的故事。

(2)将6个自然段归并成两段。

短文写了张帆在“节约用水”上做了哪两件事?

篇8:优化练习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一、 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 程标准的 规定和要 求因此,设计练习时,教师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 并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错误 进行专项 习题的设 计 ,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明晰概念, 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 进而准确掌握知识。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题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 拓展学生思路。同时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 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做练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知识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 务。正如 布鲁纳所 说 :“最好的 学习动机 莫过于学 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兴趣”。

例如,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设计了 这样的练 习题 :有一天, 猴妈妈从瓜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 打算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小猴子吃。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难题呢? 这样的趣味故事,使得学生对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练习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 ”起来 ,让学生的 思维“飞” 起来 , 让我们的课堂 “活”起来。 这就要求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学生的个性。合理设计 开放题进 行开放式 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 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操作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设计数学练习要走出数学学科, 让学生去领略别的学科的精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情境主题为背景, 适时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 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精彩,感知数学的魅力所在的同时, 还能感知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 ,学习“百分 数应用题 ”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题:1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 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占全诗总字数的 ( )%。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这两道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 学生也学到了语文课堂上学不到的古诗和成语。这样的练习, 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

篇9: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设计生活性练习,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可以运用数学解决一些问题。但练习设计时,教师如何捕捉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哪些事例可以改造成学生的练习材料,在练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设计生活性的练习可从以下两方面去思考:

(一)用好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新教材本身已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有许多素材利用主题图反映了来自于学生身边的事例。如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之后的练习二十二中有六道题,其中五题都涉及了生活中的应用,如第3题是设计了量、比自己和同学身高的事例。

此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量、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寻找生活中的素材

学生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把其改造成数学的练习材料。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时,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食品的单价:可乐5元、面包1元、方便面2元、点心6元、巧克力3元。接着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请你自己买3样东西,需要付多少元?

(2)小兰带了20元钱,买了可乐和巧克力,还剩下多少钱?

(3)小刚带了10元钱,请你为小刚选两件食品,买了后还剩多少钱?

此题在设计时又添加了一些情境图片,似乎把学生带到了虚拟的购物环境,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多样性的练习,训练学生思考性思维

课堂练习的设计我们追求的是题型的多样性和练习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灵活。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后,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这里选取两种:

形式一:如右图从先出示一个六边形让学生说乘法口诀,接着依次逐排出示,并逐排说出口诀,直至出示最后一排六个六边形(共21个),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排列顺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最后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斜着读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

形式二:让学生用口决算出算式的结果后,再说算理:

如3×6=18 6×3=18 2×6+6=18 4×6-6=18

此题既有乘法算式,又有乘加、乘减算式,但最后都能归结为“三六十八”这句口诀,体现了练习要“立足现在,兼顾以前、着眼未来、体现综合”的特征。

以上的练习设计,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较灵活的方式,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三、设计趣味性练习,提高练习效率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设计练习时应适当编选一些带有浓郁趣味性的习题,这样可以寓练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篇10:练习2-好办教学设计

二、出示字母表

1、请小朋友找出模样儿差不多(大)的字母。

2、学生把字母卡片归类。(认读)

O—Q U—V E—F C—G

3、游戏

小组为单位,把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组成朋友。

问:我是大A,我的朋友在哪里?

答:我是小A,你的朋友在这里。

4、有顺序地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一人背三人听。

按音序排列字母。

T、 G、 E、 A、 Q按音序排列,应当是 。

三、读读背背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形容时间很快的成语有:

日月如梭:日月像梭一样来来往往,形容光阴飞驰。

光阴似箭:比喻时间如射出去的箭一样飞快。

寒来暑往:寒(冬季),暑(夏季)

比喻一年内季节的交替,时间的流逝。

星移物换:星辰移动,景物改变。形容时序世事的变化。

2、《三字经》全用三言,句短而易读,符合儿童阅读习惯,而且它用典多,知识性强,把各方面知识很好地综合在一起,被誉为“千古一奇书”,“袖里通鉴纲目”。

3、认读: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4、理解:蚕可以吐丝,蜜蜂可以酿蜜,它们是那么勤劳。人如果不勤奋学习,那不如这些动物。

四、作业

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和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

篇11:《练习2》小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 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 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无计可施不由自主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 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通过哪个词表示?(只要。)总是连接什么?(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 本第6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 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B.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篇12: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2、能说出偏旁的意义,并找出同偏旁的字。

3、补充句子。

4、写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5、读熟、背诵成语。

6、积累谚语。

7、会做一张贺年卡,并会在上面写一句祝贺的话。

8、口语交际:春天来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字、词、句。

2、口语交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有找出同偏旁的字,并了解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能力。

3、把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意识到同一段话,可从不同角度学到许多东西,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4、写字训练,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题:

(第一小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读下面这段描写春天的话。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导朗读,然后指名读。

3、这段话写得美吗?为什么?你能读出春天的美吗?

(第二小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二题的内容,想一想:你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找一找文中的字,看有没有相同偏旁,再想一想,为什么带有这个偏旁,同座位可以讨论讨论。

4、“艹”表示什么?“虫”呢?

5、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意义?看谁的知识多。

(第三小题:)

1、你能说说你对文中出现的动物园有什么了解?

2、生相互交流所知道的有关燕子、蜜蜂、布谷鸟的习性。

3、(出示)蜜蜂在

燕子在

布谷鸟在

你会补充完整吗?口头填空。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或特点?

第二题:

1、审题后进行指导。

(1)(出示投影)学生认读,让学生观察一下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相同点?写撇、捺时要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学生书写,然后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能找出同一偏旁的许多字,并能照句子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2、熟记谚语。

3、教会学生做一张贺年卡,能写一句祝贺的话,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第三题:

(第一小题)

1、读题,审题。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事物有什么变化?

3、你们看,那盛开的花儿像小朋友的脸呀!你们看,花坛里除了花,还有什么?让学生读一读。

4、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5、齐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

(第二小题)

1、审题,指民学生观察。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呢?本题的两个谚语讲的是什么?自己读一读。

(2)生自由读,指名读,并请人说说谚语的意思。然后练习背诵。

第四题:

1、审题后,问:谁会做贺年呢?你能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吗?

2、老师指名学生做,做完后,在贺年卡上写上一句话,带给妈妈一份惊喜。说说你准备了些什么呢?

3、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

第五题:

一、审题,然后指名说要求。

二、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按先上后下,先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远处近处画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样子?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板书逐步变成填空,指导学生分句练说。

3、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说(将描述的景物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4、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语。,并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评议。)

教学后记:学生能背诵读读背背,并做了一张卡片给妈妈。

篇1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教学探析

一、当前课堂练习现现状分析

1.教师的设计与教学实际情况脱节。 练习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双边活动, 需要在教学中多次进行, 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但是, 从当前的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来看, 存在着教师的设计与教学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 因此, 造成了学生做题负担重, 教师设计练习压力大, 教学效率低的结果。 最终原因是在教师的设计理念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缺少具体教学的辅助, 使课堂教学不受控制, 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2.课堂设计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练习设计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出来。 由于近些年来新课改的深入, 教师更多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比如, 如何设计适当的情境导入, 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 如何合理利用电子白板促进学生学习等方面, 却忽视了对课堂练习的设计问题, 导致练习的形式单一, 学生练习时间不够, 对学生练习要达到的要求全都一样, 练习内容枯燥无味, 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单一等问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就是照搬例题后面的练习,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有的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难度过大, 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使课堂气氛变得尴尬, 且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为学校经常会举办抽查或者调研考试, 每次考试都会进行成绩大排名, 如果合格率不能达到标准的, 教师的工资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 迫于这种情况, 教师也只能机械地布置一些练习任务, 使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操练达到熟练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简单地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

2. 教师不去深入研究。 由于分数思想顽固, 大多教师重视的都是学生的成绩, 所以他们更加关心学生是否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 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将练习设计得更加合理, 再加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 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去沉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原则

基于上面的分析, 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创新原则。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进行再创造, 因此学生不仅要理解很多结论, 还要知道这些结论的由来。 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把握这个原则, 使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设计的练习内容必须要符合并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一部分题要或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 使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练习内容对学生提出的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的顺序协调统一起来, 以确保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 高效率的学习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地从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多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练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 并萌发解决问题的自我需要, 主动解决问题。

3.开放性原则。 开放的课堂, 教师不能给学生过多的束缚, 应该多多提倡小组合作, 或者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不仅让学生自由地发言, 而且提出的观点也不受约束。并且学生所练习的内容也需要是开放的,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选择自己的薄弱部分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活动经验的形成, 只有坚持全面发展, 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不断努力, 在练习设计中尽可能提供较多的生活素材, 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多维度的练习设计观念。

参考文献

[1]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1) .

[2]郭莉.改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研究之一[J].小学数学教育, 2013 (12) .

篇14: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教学效益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多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要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数的大小”及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达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我设计了下面的游戏活动:

师:我写了一个数,谁能猜猜是多少?

生1:是60。

师:比你说的多得多。

生2:是100。

师:比你说的少一些。

生3:是95。

……

这种游戏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着朴素的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练习“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我组织安排了下面这个练习活动:

按号入座。【课前已经在座位上贴好了排号和座位号,整个班级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连号座(小天鹅剧场),后半部分是单双号(小白鸽剧场)。】

我提问:“我要带小朋友去剧场观看演出,你知道去剧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补充、评价。(对学生进行讲卫生、守秩序、注意安全的教育,告诉学生要做文明观众。)

学生分为两部分(前三排一部分、后三排一部分)。第一部分先到外面站队,小组长随机发出门票,然后按照顺序进入小天鹅剧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

(在找座位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找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另一位学生有礼貌地请第一位学生让出座位,并帮助找错的学生找到正确的位置。)

第二组(后三排)学生对第一组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之后,师生对两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会用知识,让学生通过“进剧场找座位”这个练习活动,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数学。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都是比较枯燥、死板的,教师设计练习时大多是口算题,学生反复地做,一点兴趣也没有,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比如,在乘法初步认识的练习时,教师可安排一个生活情境:“一个美丽的休闲广场,远处有2排大树,每排6棵;有4组小朋友在练剑,每组2人,每人一把剑;近处有5盆花,每盆4朵,每盆上方还停有3只蝴蝶。”我在教学时,没有直接让学生列算式,而是让学生说说看了图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手就纷纷举起: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景色,有的告诉大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就在我试图提醒大家的时候,张龙腾说:大树有2排,每排6棵,有相同加数,可以用刚学过的乘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棵树:2×6。他一说完,其他小朋友的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4×2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5×4能算出共有多少朵花;3×5能算出共有多少只蝴蝶。有的小朋友连有几只鞋,几个扣子这样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孩子们会观察得这么仔细,会说出这么多。

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发现者、学习的研究者、学习的探索者,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开放题的训练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策略。“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它对全体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15:小练习(2)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⑴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⑵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式题。⑶ 能利用所学的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⑴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⑵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简单应用。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把下列算式分类,并说说理由

37+20

43+54

28+46 52-30

98-45

73-46 34+25+18

78-16-35

27+28-39 39+6+48

65-38-9

52-29+17 生1:可以分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步计算题和两步计算题 生2:可以分为加法题、减法题和加减混合题

师:根据运算步骤和运算符号不同,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二、复习复习一

师:在计算加减法一步式题时,有哪些方法? 生: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1:做加法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生2:做减法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 师小结:

跟进练习:

37+20

43+54

52-30

98-45

师:加减整十数时,又有什么方法? 生:个位不变,十位相加或相减

师:28+46的和十位上为什么是7,而不是6? 生:因为个位上8+6=14,有进位1,所以十位上是7。复习二

师:两步式题在用竖式计算时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分两个竖式进行计算,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竖式来计算。28+46 73-46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还要注意运算符号 跟进练习:

34+25+18

78-16-35

27+28-39 39+6+48

65-38-9

52-29+17 师:小胖的计算正确吗?说说理由

65-38-9

52-29+17

生:小胖算错了,都先算后面的了。

小结:通常情况下,两步以上的式题,要从左往右计算。复习三

一年级⑴班由39人,一年级⑵班有35人,两个班总共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求两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就是指⑴班+⑵班的人数 所以算式:39+35

一年级⑶班有学生37人,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生:求女生,用总人数-男同学人数,就是女同学人数。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问题来寻找合适的数据计算,并要检验是否计算正确。跟进练习:

小巧昨天看了28页书,今天又看了17页。小巧两天看了多少页?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 填数

练习二

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小胖有54张彩色纸,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小胖有54张彩色纸,小胖比小巧 多多少张?

小胖有54张彩色纸,小胖比小巧 少多少张? 练习三 连线

47-25

32+44

15+24+38

47-20-5

67-15+24

67+24-15

44+32

篇16:五年级上册 练习2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学习应用歇后语,并能用歇后语说一句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积累知识的习惯。

2、诵读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3、写好钢笔字。

4、想象画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使用歇后语。

2、想象画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教具准备:

投影设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一二题 课时目标:

1、学习应用歇后语,并能用歇后语说一句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积累知识。

2、诵读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第一部分的歇后语,看看自己知道哪些,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工具书。

(2)交流自己知道的歇后语所包含的故事,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同学们听。

(3)共同探讨歇后语的特点。(4)指导学生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1)投影出示课文中的两段话。

(2)学生自由朗读。(3)指名让学生读。

(4)让学生试着在横线上填上歇后语,使语句通顺,语意完整。(5)说说自己填这个歇后语的理由。(6)你还能用这个歇后语说一句话吗?

3、教学第三部分

1、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2、简单介绍歇后语所包含故事。

3、用自己知道的歇后语说句话。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学生自由读名人名言。(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说说自己对这几句名人名言的理解,交流。并达成共识。

2、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2)同座位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抽背。齐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三五题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

2、学写毛笔字。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如:雕、像、塞。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和写的教差的字,品评交流。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品评作品,说说自己的收获。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四点底、心字底)和例字(点、思)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四点底、心字底”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点、思”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想象其中一幅画面,并能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进程:

一、导入话题

1、同学们喜欢看漫画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四幅画,仔细观看,猜猜每幅图画了些什么?

2、依次出示四幅画面,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对于空白的画面学生们肯定是充满了好奇。

二、观察四幅图

1.观察思考,从画面中获得话题。充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

2、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同时这是第一次“交际互动”。

三、培养想象

1、添添画画,丰富话题内容。

2、展示自己的图画,并加以简单的介绍。

四、练说

1、小组互说,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听。小组同学边听边进行评点与补充。同时,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完成第二次交际互动。(注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是否每位学生都能有说的机会,学生们是否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2、班级交流,相互评点。在这个板块中,教师最好能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说的同学对着自己的作品说,在相互评点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能够围绕说话的条理、想象的合理进行点评,完成第三次互动。

篇17:四年级数学《练习五2》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6-9题。

教学目标: 1.着重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3.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乘数为1的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简便计算。着重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定律

教师出示复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适当的数。

25×104=□×□

248+156=□+□

125×13×8=□×□×13

157+(235+143)=□+(□+□)

47+39×47=□×(□+□)

提问: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如果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该怎样表示?

总结所学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a+b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练习

1.第6题,学生先填空,然后分别说说对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第7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并比较,使其进一步区分应用运算律的不同情况,并能是计算简便。

3.第8题的第一竖排的4道,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4.第9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体会两道题列怎样的算式计算比较简便。

5.用乘法分配律解释“你知道吗”中介绍的算法。从而发现:

46×13=46×(8+4+1)=368+184+46=598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8题的后二竖行六题。

四、课堂终结

篇18:《练习2》教学课件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练习, 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练习的形式要活而趣

活而有趣的练习, 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深化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 让学生感到数学乐趣无穷。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 设计游戏, 猜谜语, 儿童走迷宫等活动, 通过口头、书面、实践等多种形式, 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飞起来。

如学习《分类》后, 布置学生按照学过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图书角里的书、作业柜子中的作业本等等;学习《认识物体》后, 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把同学的眼睛蒙起来, 让他们用手摸学具袋里的东西, 说出是什么东西, 并讲一讲是根据什么特点辨认的;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写有分数的纸片, 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5相等的, 报出自己的分数后先离开座位, 与1/4相等的再离开座位。这样的练习能调节学习气氛, 学生乐意完成, 并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二、练习的内容要少而精

练习的设计要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 练一题, 管一类, 触类旁通。实践证明, 练习的分量多, 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为完成作业而草率从事, 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分量少些, 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 学生才能认真完成作业, 练习的技能技巧也会随之提高。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吗? (对的打“√”, 错的打“×”)

(1) 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

(2) 用2cm、2cm、6cm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

( )

(3) 用三条同样长的线段, 一定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 )

2. 请在以下4条线段中, 把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找出米。

(1) 15厘米 (2) 20厘米 (3) 25厘米 (4) 40厘米

3. 把一根70厘米长的材料, 制成一个产品, 要求:

底下一条边的长为26厘米, 另外两条边相等, 而且没有剩料。那么相等的两边的长都应是 ( ) 厘米。

仅3道题, 就已典型、系统和全面地把握了本堂课的重点,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相关知识要串成线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较强, 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 应及时与相关的旧知识连成一片, 串成线。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真正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如在教完工程问题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甲地到乙地有720千米, 汽车3小时行了全程的1/3, 照这样计算, 行完全程, 还需要多少小时?此题融入了分数应用题, 倍比关系、工程问题等多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探索可得出十几种解法。再如, 我在教学《数的整除》后, 出了这样几个数据:3、12、15、4、9、1, 要求学生用数的整除里的知识说几句话。通过说的练习, 让学生体会了倍数、因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互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在练习设计时,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 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 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各取所需, 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首先我们可以设计“套餐”型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练习。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一星级: (1) 5.4×72+5.4×28

二星级: (1) 5.4×99+5.4

三星级: (1) 7.4×5.6+7.4×5.4-7.4

再如, 在学习《小数乘法》后, 可提供给学生某花店的鲜花价格表:

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问, 并自行解答。

这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 同时, 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 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练习题的选用要有生活味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 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 增强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 我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 开展“学校门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 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 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 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 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搜集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并根据绘制成的统计图分析、讨论, 得出从统计图中发现的问题。又如, 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 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同归生活的“大课堂”, 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 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 在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中, 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练习的设计则更是一门科学, 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 使之更具针对性、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力求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切忌机械照搬书本或资料上的东西。

篇19:优化练习设计 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优化练习;精心设计;精当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69-1

练习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那么,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在质、量方面能适应于不同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优化练习的设计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重点

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一节课的重难点,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例如,在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不计算,标出运算顺序。

365-(6+8)×7 174-(172-12×6)

(2)把下面两组算式分别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①25-10=15 18+2=20 15×20=300

②72÷6=12 4×7=28 12+28=40

(3)先计算,再说说为什么结果会不同。

18+35×8-4 18+35×(8-4)

(18+35)×8-4 (18+35)×(8-4)

(4)判断对错,并说说原因。

440-40×5=400×5=2000

以上练习都是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的,通过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掌握其算理。

二、突出层次

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例如,在学完圆柱体积之后,我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

求下列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是6.28平方米,高是1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2分米。

③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5厘米。

④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0.5米。

这组题由易至难,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纵深发展的过程。其中第①题为基本题,再现公式,其余3题是顺势而下,与旧知识相结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可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体现趣味

练习的设计还要注意灵活、新颖、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习题的形式是外部因素,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适当地改变形式,变换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学完比例尺后,我设计了一道填表题,把一般的应用题形式改变成表格形式,使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陡增。表格如下:

四、注重全面

这里是指在练习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不同層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各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后进生只要求掌握一定量的“基础题”,中优等生则要尝试一些“智慧题”、“冲浪题”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注意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前进的希望。

五、注意适量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适度、适量,保障紧凑而又高效。题量过少,则无端消耗时间,达到不到训练效果;题量过多,又使课堂匆匆忙忙,完不成训练任务。因此,在习题的数量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细心琢磨,多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习题以供练习。

六、巧设伏笔

练习中,要设计好为下面内容作准备的习题,给后面的学习做好孕伏和铺垫。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①图1的形状是( )体,它的长是( ),宽是( ),高是( ),它( )面的面积相等。前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上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右侧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②图2的形状是( )体,棱长是( ),它的六个面都是( )。前面边长是( ),面积是( )。六个面的总面积是( )。

这组题已经把表面积的有关内容孕伏其中,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一篇:英语差检讨书下一篇:南昌市国税局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