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2024-06-02

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通用11篇)

篇1: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慢性病现状和预防控制现状的分析,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有关途径,从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三个角度分析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以有效的预防控制慢性病,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公共卫生 慢性病预防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2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34-02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方式不断丰富。但是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不平衡,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慢性病的发病、病残、死亡率也不断在提高。据报道,我国的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村人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城乡差距也不断缩小,患病人的年龄也不断向低龄化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疾病[1]。慢性病的发病缓慢、潜伏期较长,病程较长,常常产生一些并发症。因此,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卫生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的健康,是通过政策发展、保障措施等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与艺术。本文旨在概述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如下:公共卫生概况

自SARS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来,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了空前的冲击,我国的公共卫生观念及危机意识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日益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公共卫生是在人类为求生存而适应环境、与自然界中各种危害因素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持久的健康改善为目标的集体行动,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群健康,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其基本作用是预防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公共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不断发展以满足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新的公共卫生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而是覆盖了整个社会。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包括慢性病防治、免疫规划、结核病防治、传染病控制、地方病防治、精神卫生等),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管理;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对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二者有包含所属关系,同时都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从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三个角度阐述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人们的系统的教育,从而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改善生活方式,及时避免或减少有害身体健康的因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有效预防人们慢性病的发生。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重要的措施和有效方法。卫生部也规定了疾病预防机构的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职能[2]。由于慢性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有些甚至原因尚不明确,提高人们的健康认识和预防意识并不能使人们完全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单纯的健康教育并不能满足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需要,还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措施。

2.2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预防慢性病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对社区的资源和技术合理利用,要以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中心,努力解决社区存在的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发挥组织的多种作用,而且充分利用社区的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不仅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努力,更需要社区领导的参与,而且更需要社区家庭、个人的积极主动参加。

2.3 卫生监督。卫生监督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秩序,并且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卫生监督可以保证公共卫生,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子,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医疗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系统也执行医疗卫生监督的功能,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而且卫生监督也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这保证了人们的就医环境的卫生安全,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了又一层保障[4]。

公共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及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而且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5]。这促使人们的公共卫生环境及饮食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是很重要的卫生策略,能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小结

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不仅需要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防治宣传和社区服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发挥公共卫生应有的作用,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从各方面、多角度更加有效地防止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全民健康。

参考文献

[1] 庄立辉,刘明亮.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8

[2] 董蒲青.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203-204

[3] 王旭明.浅议卫生监督能力建设[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631-633

[4] 谷政,蒋收获,陈刚,等.我国卫生监督领域现存问题界定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15(1):8-12

[5] 赵同刚.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思考[J].中国卫生法制,2009,17(3):4-12

篇2: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2.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人们的系统的教育,从而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改善生活方式,及时避免或减少有害身体健康的因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有效预防人们慢性病的发生。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重要的措施和有效方法。卫生部也规定了疾病预防机构的健康教育与促进的职能[2]。由于慢性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有些甚至原因尚不明确,提高人们的健康认识和预防意识并不能使人们完全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单纯的健康教育并不能满足预防控制慢性病的需要,还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措施。

2.2 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预防慢性病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对社区的资源和技术合理利用,要以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中心,努力解决社区存在的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对基本卫生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发挥组织的多种作用,而且充分利用社区的.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不仅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努力,更需要社区领导的参与,而且更需要社区家庭、个人的积极主动参加。

2.3 卫生监督。卫生监督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秩序,并且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卫生监督可以保证公共卫生,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子,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医疗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系统也执行医疗卫生监督的功能,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而且卫生监督也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这保证了人们的就医环境的卫生安全,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了又一层保障[4]。

公共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业及集体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及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而且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及其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进行卫生监督检查[5]。这促使人们的公共卫生环境及饮食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是很重要的卫生策略,能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

3 小结

篇3: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1 社区药师对慢性病患者的参与治疗

1.1 对哮喘患者的参与治疗

在一英国哥伦比亚进行试验中显示, 33名社区药师参与哮喘治疗组及一般治疗组 (分别225例患者) , 1年后, 患者的哮喘发作前组比后组下降50%, 峰流速增加11%, 紧急情况发作减少75%, 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使用率下降50%, 全面的生活质量提高19%[1]。在一考察药师在儿童哮喘患者中的药师参与效应试验中, 儿童被分为3大组: (1) 不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2) 不给予甾体激素药但给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3) 给予1种以上甾体激素药。在此3大组中分别分成药师参与组及非参与组。结果显示:1组中药师参与组患病率同非参与组相比显著下降 (P<0.01) ;2组药师参与组患病率降低 (P=0.03) ;3组中两队患病率相当, 均为5.1%, 但同先前的研究结果相比显著降低 (P<0.01) [2]。

1.2 对糖尿病患者的参与治疗

为评估药师参与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敏感性, Machado M等[3]于2006年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 研究设计包括:随机试验 (n=18) 、非随机受控试验 (n=9) 、前后观察组试验 (n=2) 、图表回顾研究 (n=5) 等。实验结果显示:平均为 (62±11) %, 结果是敏感的。在纳入16组试验中的2247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药师参与控制组明显降低 (P<0.001) , 而在受控组无明显变化 (P=0.335) 。

1.3 对高血压患者的参与治疗

一研究纳入463例, 分为社区药师参与组及非参与组, 经过12个月、单盲、可控、随机实验, 研究表明:前组与后组在收缩压降低 (P=0.007) 、舒张压降低 (P=0.002) ;社区药师参与组血压62%达到目标血压, 非参与组44%达到目标血压 (P=0.003) [4]。

1.4 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参与治疗

在一维吉尼亚等地社区药师为主进行的地域性居民骨质疏松筛查试验中, 药师通过对532例居民进行筛查, 并对其中的确定用骨折风险的305例患者进行3~6个月的跟踪调查, 试验结果为:居民中高骨折风险比例为37%;中等骨折风险比例为33%;低骨折风险比例为30%。78%的居民表示之前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骨折风险。在中、高骨折风险比例的居民中, 37%的居民已经被诊断过, 19%进行了骨扫描, 24%开始了抗骨质疏松的治疗。社区药师在筛查、教育社区居民骨质疏松患者的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5]。

1.5 对精神病患者的参与治疗

澳大利亚一项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药师参与研究。药师可加强医师与患者二者间的联系, 方便医生做出更合理的给药方案[6]。

2 讨论

药师在哮喘、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精神疾病等慢性病防治中同非药师参与组相比, 在多数实验参数中显示显著性差异, 效益成本比预期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 慢性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长, 社会医药资源、医院就医压力、医师可分配到单个患者的诊治时间短缺等现象会愈发严峻, 药师、护士等经过相关医疗专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 可在健康机构的参与下, 从事弥补医师无暇关注的相对简单的医疗服务, 通过发挥社区药师自身优势以分担医师就诊压力, 及早发现病情, 降低病人痛苦, 节约医药、社会资源等, 是值得推荐的药师工作模式。

关键词:药师,慢性病,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1]McLean W, Gillis J, Waller R.The BC Community Pharmacy AsthmaStudy:A study of clinical, economic and holistic outcomes influencedby an asthma care protocol provided by specially trained community phar-macists in British Columbia[J].Can Respir J, 10 (4) :195-202.

[2]De-Vries TW, Vanden-Berg PB, Duiverman EJ, et al.Effect of aminimal pharmacy interv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adherence to asthmaguidelines[J].Arch Dis Child, 2010, 95 (4) :302-304.

[3]Machado M, Bajcar J, Guzzo GC, et al.Sensitivity of patient out-comes to pharmacist interventions.Part I: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 diabetes management.Sensitivity of patient outcomes topharmacist interventions.Part I: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 diabetes management[J].Ann Pharmacother, 2007, 41 (10) :1569-1582.

[4]Yuksel N, Majumdar SR, Biggs C, et al.Community pharmacist-in-itiated screening program for osteoporo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steoporos Int, 2010, 21 (3) :391-398.

[5]Goode JV, Swiger K, Bluml BM.Regional osteoporosis screening, ref-erral and monitoring program in community pharmacies:findings fromProject ImPACT:Osteoporosis[J].J Am Pharm Assoc, 2003, 44 (2) :152-160.

篇4: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并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本研究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作以下分析,以此为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我国卫生理化检验的现状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使相关部门不得不对食品的安全引起重视,而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检测方法或技术还缺乏科学性,食品样品的检验结果代表性不够强,这就给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难度[1]。随着卫生检验工作的不断发展及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入,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卫生检验工作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卫生理化检验已逐渐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疾控中心职责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因此,当卫生理化检验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时,其对食物进行卫生检测时,才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从而才能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当前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与目标

(1)涂料、油漆中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水质分析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农药、有机污染物,人造板中的甲醛,化妆品中的苯酚、氢醌等都是环境卫生理化检验中的重要内容。

(2)食品安全方面的理化检验,如瘦肉精、毒大米、吊白块,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激素,酱油中的三氯丙醇,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塑料袋中的增塑剂等的检验以及怎样研究出新方法与新技术为相关企业的卫生理化检验提供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

(3)对于国家卫生行政相关部门的下达的公共卫生的管理、疾病预防的控制、公共卫生事业中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等都是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而过相关工作的完成来实现中毒应急任务与目标,从而促进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2]。

3.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相关考核技术的探究

(1)固体盐中金属含量的分析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考核固体盐类中金属的类型和含量,固体盐中金属样品的稳定性和滤膜沉着的金属样品相似,提取样品时,应适量,不宜过多,且应把样品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当其干燥1h或1h以上后,再把其放到干燥、洁净的器皿中。

(2)水溶液中毒物含量分析技术。水溶液中,通常有许多毒物考核样品需要检测,如三氧化铬在水溶液中的份量、氯化氢在水溶液中的份量等,一般而言,在自然状态下,此类样品的稳定性都较差,它们容易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影响,如若环境中的温度出现突然升高现象,那么样品中的水分也会出现一定蒸发,因此,对此类样品进行保存时,应使瓶盖处于密封状态,这样才能对水分的蒸发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应在温度比较固定的环境中保存,如把之放在冷藏箱、冰箱等中就是比较理想的保存方式,且还需把其瓶盖做密封处理[3]。

(3)滤膜上沉着的金属含量分析技术。即通过化学方法,利用化学物质使金属发生沉淀,然后进行过滤,接着再对过滤金属的含量、类型等进行详细分析。据相关研究可知,滤膜沉着的金属样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正常状态下,添加化学剂使其沉淀并对其进行过滤后,其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出现损失,但在对滤膜上沉着的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灰尘对其产生污染,且对考核样品进行提取时,为了避免其受到污染,也应对相关工具进行干燥及消毒处理,这样才能使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一定保证。另一方面,考核结束后,还应把样品放到干燥、洁净的容器中保存[4]。

(4)活性炭管吸附有机毒物含量分析技术。这种考核技术利用的是化学的亲和作用,在某种环境的影响下,活性炭管有时会出现较强的吸附功能,此时如果无法使用物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分离,则可通过化学原理中的亲和力把其进行分离,并对样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考核[5]。需注意的是,对样品进行保存的过程中,应避免其出现潮湿,且还应防止其受到灰尘的污染。因此,对于此类样品,不能放在冰箱中保存。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从而才能促进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隋红军,管廷武,陈会欣.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26):125-126.

[2]黄永亮.陈志强.乐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1,(24):102-103.

[3]張贵龙,易新欣,杨新燕.卫生理化检验中可调移液器的应用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0):198-199.

[4]苏辉耀.疾控中心卫生理化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和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2):114-115.

篇5: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目的: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同时供应室管理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份,其核心是通过消毒灭菌质量的管理,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依据《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依靠自我约束,严格遵照实施,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结果: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结论:只有认识到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无菌质量

【中图分类号】R10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36-02

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医院感染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各国住院病人性病率和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供应室是向全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虽然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职责和质量标准制度详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经过实施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供应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1.1 供应室合理的布局:供应室的建筑布局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合理的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应符合卫生学标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供应室应接近临床科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布局要合理,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由“污”到“净”,不得逆行。尽可能建热源监测室、卫生间等,合理的流程布局,减少了感染机会,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下收下送管理:下收下送车辆改为全密闭式,由两名护士负责,一人推无菌物品车发放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另一人推污物回收车负责污染物品回收,保证洁污分开,每次使用后消毒处理。拒收带有血渍等污染的医疗器械,因为这些器械如不及时处理,潮湿环境放置会有大量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自然环境存放超过一小时的污物变干成结痂,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清洗效果。对使用后的器械,应立即用清水充分清洗,污染严重带有血渍脓渍体液的器械用多酶浸泡5-10分钟,然后再进行处理。

1.3污染物品的彻底清洗: 影响物品清洗的因素很多,主要问题是对污染物清洗不重视,认为高压灭菌后,就能达到绝对安全水平。如果不彻底清洗干净,将会影响化学消毒灭菌剂和物理消毒灭菌法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所以护士长、质检员要对清洗环节经常指导监督,定期检查物品的清洗质量,抽查污染物品清洗后隐血试验,以判断清洗效果,确保清洗质量。当前最好最彻底的清洗方法是用多酚液机械清洗加手工清洗,机械清洗不能代替手工清洗,管腔类物品用超声清洗机清洗,机械清洗可彻底清除肉眼看不见的有机物,复杂器械尽可能柝开进行清洗,轴节、咬齿、生锈和复杂结构的器械要认真清洗,保证器械彻底清洗的效果。

1.4 灭菌物品的管理和监测: 包装好的待灭菌物品从最后一次用新鲜过滤蒸馏水冲洗到灭菌开始的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排列在高压灭菌器内,每个消毒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黏有3M化学指示胶带,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检查是否达到灭菌的色泽状态。无菌物品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植入物及植入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生物灭菌植入型器械,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检查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5 供应室的制度化管理: 供应室开展的各项工作,其核心就是提高灭菌质量,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形成各种制度,如下收下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存贮和发放制度、一次性物品领取制度、各操作间工作制度等,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制度去实施。由护士长和两名护士组成质量监控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监督考核,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制度化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并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加强“慎独”修养,这是由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供应室的工作从回收到清洁到无菌,每个环节质量都是无人监督的,并且工作的独立性很强,每个岗位按分工独立完成,护士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很大程度上依靠护士的责任心,“慎独”修养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约束。如果出了问题,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加强“慎独”修养提高实事求是。供应室护士必须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使之达到“慎独”的高尚道德品质,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旦自己违反了操作规程或出现了差错需主动承认错误,并自觉改正,避免医院感染发生。职业业务水平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大力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和控制中的应用,熟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消毒灭菌药械的性能,操作规程与浓度监测方法,消除供应室护士没有专业知识,单纯机械操作的错误思想,用严格无菌流程工作观念的理论来指导实际操作,掌握医院感染监测,确保灭菌质量。除经常组织人员在院内学习医院感染知识,还经常组织人员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分组讨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规范操作,消除隐患。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通过上述管理措施的实施,把供应室工作从“事后检查”转变为“提前预防”,把“事故处理”转变为“事前把关”,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发挥了供应室的作用,达到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小青,吕玉芳《供应室的制度化管理工作》China J Nosocomiol Voi.14No.10 2004.1154

[2]戴先红,王银孩,高素珍《供应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年6月第1卷第6期

[3]张宝华《供应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淮海医药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篇6: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系列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永才

地点:中山镇中心完小操场 时间:2013年3月4日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 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 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1)精神和行为障碍

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 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慢性病的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1)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 已无需赘述。(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超重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万,预计今后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4)静坐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 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与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对此本人有切身的体会,我在高中时因课业繁重而极少运动,整天几乎屁股不离椅子,以致患上颈椎病,至今仍未痊愈。(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

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三、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

1、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

目前我国肿瘤流行谱发生变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是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在全球范围内慢性病约占总死亡数的80%,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增加。慢性病总死亡中约50%为心脑血管病。慢性病已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在我国城市地区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农村地区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按照这些死亡率和城乡人口估计的每年死亡人数:恶性肿瘤150万,脑血管病145万,心脏病108万。预测到2020年,慢性病的死亡将占总死亡数的75%,其中71%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脑卒中。

2、超重和肥胖

四、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与干预措施

(一)、大力倡导平衡膳食

生活方式中膳食的改变是重要的,这些改变能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而且最终能迅速发生可见的效果。我国制订的《中国膳食指南》共8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篇7: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1、科学制定单位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管理的基础。

工作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也是控制和衡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结果的依据,通过制定科学的计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科室及其人员有效地组织到实现计划目标上来,是疾控工作的关键点,近年来,我单位把制定五年工作目标、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业务工作规范,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集中力量把单位工作做大、做优、做强。

1.1、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五年工作目标。

随着各种危害事件的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显著增加,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远远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求,为此单位班子审时度势,制定出5年发展目标即5年内在本单位上水平上、上实现现新的突破,把赵县疾控中心建成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功能完善,反应快捷,服务方便的一流疾控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们提出了“打基础、增内涵、抓思路、谋发展的工作目标,先从基础作起,一是改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卫生工作整体运行水平,做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五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2按照市疾控工作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工作计划

阶段性工作计划制定的好坏,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工作项目的成力与失败,一个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工作计划,有助于设立各种具体目标,有助于激发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今年对上级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工作都要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或工作方案,要根据任务性质确定主要工作目标,明确在什么时限内完成,完成后如何督导考核以及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如为更好地完成市疾控下发《慢病管理项目的大宣传、大督导、大培训》任务目标,我单位按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出了本单位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包括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及完成时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便于完成后的督导考核。1.3根据科室业务性质,制定科室业务规范

制定科室业务规范是保证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为充分发挥中心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制定了《科室管理办法》对科室人员的岗位责任予以明确分工,使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想干事的工作作风,根据《科室管理办法》每个科制定出本科的《科室工作规范》

2、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是疾控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健立和完善单位的各项工作制度同,是加强单位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二年我单位从工作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了一些科学的工作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1制定制度要与单位实际相统一

对一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疾控工作需求的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根据单位具体情况重新制定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如针对我单位一些中层领导作风浮躁,管理不够大胆等问题,单位及时制定《中层干部任用实施细则》对中层干部的选拨任用解聘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打破原先提拨干部的一立堂的作法,使一些年轻有为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同时也大大增强科室人员的管理意识,目标管理意识。2.2规章制度要与抓落实相统一

加强制度建设,重在完善落实。实践表明许多规章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为此我单位在制定制度的同时,把重点工作放到了落实相统一上来,在执行力上做到不折不扣,如我单位制定了《请销假制度》。

2.3制定制度要以人为本相统一

制度的制定,只是一种手段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取得到实效,关键要靠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支持和遵循,所以制度的制定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对职工做到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制度的顾虑这样用制度管人才能叫人心服口服。

3、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疾控工作的关键

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县疾控工作的发展,我们在工作取向上坚持“四个注重”。

3.1注重建立一支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事业要发展班子是关键。2000年我单位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了以好的作风影响人,以好的精神鼓舞人的原则。围绕把中心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勤政廉政的战斗堡垒这一目标。在工作中抓住“三个重点”一是选贤任能,用人所长,注重实绩,也就是把有能力的干部培养和提拨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精通业务,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做分清轻重缓急。三是作风过硬,务求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公正合理。

3.2注重建立重视人才 培养人才的机制

中心把培养中心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制定了《人才》鼓励职工开展科研活动,撰写论文总结。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抓好三个环节(1)抓人才引进机制,今年我中心争取政府支持从社会招聘大专以上专业人才5名,进一步充实了疾控队伍,为推动中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邀请市占心专家来中心指导、讲学,通过宣讲使中心人员从理论上得到升华,实践操作中得到提升。(3)针对单位人员学历偏低,无职称人员较多的情况,购买学习书籍,进行了考试,还鼓励职工参加本专业自学考试,对拿到毕业证的职工给予资金补助。

3.3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

由于我单位监测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加大疾控系统装备配置投资,保障检测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是当务之急,近两年我们争取政府和上极支持加大对实验室投资力度。

3.4注重从小事抓起,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肋务和责任意识

中心制定了《细小工作及科室卫生实施细则》建立定期与不定其相结合的制度。每周由值班主任带头对各科卫生、上网、窜科室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彻底改变了卫生状况、为职工创造了一个清洁、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抓小事,加强了疾控队伍建设,培养了职工的集体主义思想。

4严格目标考核制度是实现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措施 目标考核是保障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措施,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手段,去年我们又重机关报完善了《科室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相关科室具体的工作指标和经济指标,成立了考评小组,实行了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与相关业务科室签订责任状,实行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考核,全年总决算的办法,对各科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按《责任制》进行奖励和处罚。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落实的作用。

此外,我们制定了《乡镇疾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并结合医改政策和基本卫生服务总则,制定了乡镇考核实施细则,把考核指标进一步量化,每年半进行一次督导,年终总考核,对先进乡镇进行一次性奖励。有效地促进了乡镇疾控工作的开展。

2、实施综合管理的体会 2.1领导要重视

为加强领导是综合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我们领导重视才能有人抓、有人管,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整个运行过程健康有序的进行。

2.2实施结合管理要结合中心实际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作到制度与管理相配套,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3制度落实是关键

有制度不抓落实,制度等于一纸空话,一张废纸,尽量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措施及便于操作的考核细则做到了奖罚分明,要维护制度的合理性、权威性。

2.4管理理念和方式要改变

篇8: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1 动物疫病监测的主要作用及发展现状分析

1.1 动物疫病监测的主要作用分析

我国在动物的疫病预控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 要对重大的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完善做好, 对免疫效果的评估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是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 通过动物疫病监测能够对母源抗体的影响有一个充分重视, 可以采取血清的监测方法准确把握对动物免疫时机。同时, 动物疫情监测是对动物的防疫及对动物免疫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重大的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全面提升全县的动物疫病防控的水平[1]。

1.2 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 从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的实际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化验设备需要得到更新。一些兽医站的化验设备都存在着老化的问题, 有的已经不能正常使用, 与国家要求的仪器标准要求不符。再有就是监测实验室的人员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中心的在编人员当中, 有的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只能够从事血样的采集和血清分离等简单的工作, 在化验分析等工作程序上不能有效顺利的展开, 从而影响了监测的工作的效率。

另外, 一些群众对动物疫病监测的工作不能理解, 有的动物养殖户拒绝采样。还有是基层的监测人员对一些动物流行病的调查工作没有全面的了解。例如, 对病原学的调查工作展开的程序不清楚;同时, 还存在着监测工作的经费不足, 监测宣传工作不到位及对监测工作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

2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动物疫病监测作用发挥策略

第一, 要想将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在动物疫病预控中得到作用的发挥, 就要从多个层面实施措施。首先, 要构建一个新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体系, 将区域控制作为重点, 将社会散养和规范饲养相结合, 对全县进行覆盖。这样在整个监测的网络系统下, 科学化地实施监测工作, 集中化的进行检测。对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的建立方面要能充分重视, 对动物疫情监测网络的建设要能规范化的进行管理, 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也要能够重视, 只有在这些基础性的设施建设上得到完善, 才能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 要将跟踪监测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对于一些重大的动物疫病提供指导, 对疫苗免疫的效果要能跟踪监测, 并对免疫效果做出评估, 然后对监测的数据信息加以汇总, 选择免疫效果最好的厂家, 这样就能够逐渐摸索出科学化的疫病预防的措施, 进行科学化的技术指导[2]。对于一些监测没有达到合格的动物要再次实施监测, 加强免疫之后观察是否达到了国家标准。此外, 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计划方面也要充分重视, 在监测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要与国家及省级的兽医主管部门的监测计划作为理论依据, 然后结合本地区的动物疫病流行的特征针对型制定相应计划。从制定的内容上要有监测的范围, 即在免疫的强度以及监测的比例和监测的时间等方面。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要将常规的监测和应急监测得到结合实施, 这样才有助于预期目标的实现。

第三, 对动物疫病监测的相关法律层面要能得到强化, 并要有效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做到以检促防的效果。从法律层面来看, 主要是对动物防疫法以及相关管理办法等得到有效落实。将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及法律知识加大宣传的力度, 得到动物饲养者的支持。同时, 在市场监管层面也要能进一步加强, 对动物的防疫合格证要能进一步加大, 发现没有免疫标示的及没有免疫合格证的要严肃处理, 按照法律进行处罚。此外, 可建立动物疫情举报的制度, 在各种方式下建立重大动物疫情举报制度,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将动物疫情的危害和波及的范围得到有效的处理。

第四, 对基层的兽医实验室要能够得到完善建立, 将监测的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基层的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监测的重要基地, 所以要能对实验室的相关监测设备得以完善具备, 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要能进一步提升,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3]。对监测人员的配备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 动物疫病的诊断实验室工作过程中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所以相关的监测人员配备也要能在学历以及技能层面得到保障, 定期的对新技术进行更新及加强监测人员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按照动物的监测数量逐渐的扩大监测的范围, 在抽样监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只有提升动物疫病监测的水平, 才能真正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3 结语

我国对于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在动物疫病的监测层面也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 疫病监测是疫病预防控制的基础, 只有将基础工作得到了完善, 才能为预防控制打下基础。通过加强对我国的动物疫情监测作用发挥的理论研究, 能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人们对动物疫情的进一步了解, 这对执行相关的政策顺利性层面也能得到有效推动。此次主要就动物疫病监测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入探究, 希望对实际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四保.加强免疫抗体监测确保动物防疫质量[J].中国畜禽种业, 2013 (5) .

[2]任光文, 柳培基.对当前基层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工作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11) .

篇9: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1、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是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从固有的垂直属性和单位所有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作为面向现代化的具有全信息社会属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是它的基本走向和必由之路,在推进疾控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其虚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疾控中心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各种利益的冲撞,思想观念的交锋,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文化的激荡和融合在所难免。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事半功倍。

1.1掌握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性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地进行。市疾控中心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旨在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研究职工在各项工作中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基本要求,制订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程序,做到工作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中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后搞好总结评比,并把这些基本程序贯穿于疾控中心每个岗位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每年每季每月的各个阶段、各项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名职工,从而使工作做得更加圆满。

1.2强调工作中的综合性

对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解决。根据中心的各项管理规定、工作制度和职工思想变化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有预见性地做思想工作,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职工思想变化的联系性和差异性,对职工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宣传教育,并注意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工类型,把握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在整个单位形成严格遵守岗位制度,按制度办事,按操作标准要求办事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和问题的出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2,1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营造氛围。大力开展“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党员干部热情,用疾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鼓舞职工群众斗志;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宣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宣传疾控系统践行执政为民宗旨、模范履行责任义务、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要及时做出安排部署,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2.2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团队。一是进一步强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二是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年"活动,着力打造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提高履职能力人人谈"活动;三是继续开展荐书、读书、评书活动,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主题突出的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素养、道德和业务素养,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现“读一本好书、学一门知识、增长一点才干"的学习效果。

3、两性:发挥技术性,体现社会性

3,l发挥技术核心作用,构建区域防控网络。

中心充分发挥疾病防控技术核心作用,加强管理、协调、督导,主动出击,构建辖区“大疾控"网络。与区卫生监督所、区健康教育所及辖区医疗机构进一步密切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社康中心的“网底’’功能;与教育部门携手构建学校、托幼机构流感、手足口等常见传染病防控体系,合作建成中学生艾滋病宣教基地:与街道办合作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搭建伤害监测网络;与动植物防疫部门达成人畜共患传染病信息通报及防控协作机制;构建辖区“大疾控"网络,改变了以往在公共卫生领域由卫生疾控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状况,尤其是在甲型HlNl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防控中,联防联控、多部门协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专注公共卫生热点,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有所强、有所弱",“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将业务工作重心向民生热点倾斜,专注于公共卫生重点问题。近年来,中心共完成市售糕点类食品及相关膨化剂卫生状况、水发产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全区病媒生物密度、某小学疑似通讯基站微波辐射事件、汽修行业职业卫生危害等40多次专项监测,件件事关民生,充分体现疾控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

4,职业卫生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健康促进的作用

篇10:公共卫生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8月20日)

尊敬的张省长、周主任、李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五个湖北”的热潮中,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爱国卫生运动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60周年,回顾全省爱卫、疾控工作发展进步伟大历程,展望全省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美好愿景。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一直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省直各部门、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60年前,面对传染病肆虐的严峻形势,面对人民健康遭受疾病威胁的严峻现实,面对美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细菌战的严峻态势,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伟大号召,开启了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历史新纪元。60年前的1952年,我省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卫生防疫委员会,7个专区建立了卫生防疫大队,按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开展了空前规模的讲究卫生、除害灭病的群众运动,翻开了我省卫生防疫事业崭新的一页。6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有效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和丝虫病,消除了地方性碘缺乏病和麻风病,彻底改变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落后面貌。我们建立了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人民公平享有,推进了“健康湖北”全民行动,战胜了非典、甲流等重大新发传染病,全省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稳步提升。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1952年的1129/10万降至2011年的280.36/10万,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提高到现在的75.86岁以上。湖北省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走过的60年,是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的60年,是艰苦创业、砥砺前进的60年,是蓬勃发展、成就卓著的60年!借此机会,特向为我省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出贡献的全省广大爱卫和疾控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老专家表示诚挚的问候!

60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联防联控、注重实效,坚持专业防治、群专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抚今追昔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服务支点建设战略,实现幸福湖北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牢记科学防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与崇高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掀起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高潮。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全力推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不断丰富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实现人人具备健康素养,人人养成健康行为,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医改为中心,不断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群众更加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努力夯实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我们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努力加强部门配合。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密切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当前,全省人民正在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全面增强全省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厚望,荆楚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把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抓得更紧、做得更实、办得更好,不

篇11: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自提出以来,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群众满意度较低、政府投入不足等的现象。理解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将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社区卫生服务含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提供的是面向社区、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服务,不仅向社会大众提供便捷、连续、综合、协调、价廉的医疗服务,而且它在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以及本身具有的人文特点,体现着社会公平的伦理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2、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数量和覆盖范围上已略具规模。截至2011年1月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 376个,与2010年底相比,增加637个;仅2011年1月,总诊疗人次数达3 85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2%。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社区参与、卫生局指导下,以社区医院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负责收集社区卫生信息,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卫生诊断,负责辖区计划免疫管理和免疫接种工作,按照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做好疫情登记、报告工作,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了解社区妇女的健康状况,开展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1、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2、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四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社区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加速人才培养,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

上一篇:团务工作经验下一篇:增值税纳税检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