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2024-05-24

老师的爱心与耐心(精选6篇)

篇1: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

有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袤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缘于从小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那些梦想中的镜头历历在目。

作为一名老师,爱心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爱心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秘籍;爱心是教师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的基础;爱心是学生进步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我经常发现,课上有些比较内向的同学本来很想回答问题,可又不敢举手,主要原因是怕说得不准确被别人笑话。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及时鼓励他们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解或同学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但却欲言又止。此时,老师应该及时激活这一闪光点,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地,并适当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在爱与鼓励的眼神中,学生会得到力量,会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孩子有个体差异,对能力差的孩子要进行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用积极的因素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在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小学,沐浴着爱的教育,使孩子真正享受自己充满爱与智慧的校园生活。在邻水的青藏高原—新镇。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扎根山区教育事业37个春秋。他常说:“新镇是我的根,教育是我的命。我要扎好这个跟,爱好这个命。”他把他满腔的爱倾注给了学生,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学习和成长。他正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带着爱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

有人说,作为一名老师,光有满腔的爱而没有耐心,那就不是爱,的确是这样。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中小学生,更是这样。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耐心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育需要耐心,但我们的耐心有几分?面对那些幼稚与早熟并存,外显丰富却内质不足,情感与观念相悖的淘气、调皮的学生,你有没有耐心?可以说,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耐心可以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为生存而进行教育,是一种庸俗的教育心态,为事业而进行教育,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虚假豪言,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小学生有以下一些特点:

1、活泼好动,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还是放学回家,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孩子的天性。

2、注意力难集中,小学生很容易走神,这也是天性所致,孩子对任何事都很好奇,好奇了就容易走神。

3、小学生喜欢老师关注他,表扬他。

针对上面的小学生的特点,老师必须拥有超强的耐心,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所以不管是课堂上还是作业的完成,老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去督促学生。不断的去体醒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把课堂气氛弄得更活跃,课程更有趣,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对于小学生喜欢老师的关注和表扬,那我们老师就应该花更多耐心在学生身上,更好的去关注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多的夸奖他们。教师的耐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间上的耐心,比如学生上课犯错误,尽量在课后处理,给学生一个冷静反思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选择处理方法留出余地;空间上的耐心,即处理问题要讲究场合,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到个别场合来处理,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批评教育;语气上的耐心,教师说话千万不能伤了学生自尊心,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确实在帮助自己,为自己着想;认识上的耐心,师生之间应真诚相见,以心换心,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不要认为学生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能对学生所犯错误轻易下结论;条件上的耐心,即允许犯错误学生“讲价钱”,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自己的工作。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怎样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就是用满腔的爱去带动好整个班级的进步,用更多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的爱和耐心沐浴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耐心。树立“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观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让我们都做有爱心,有耐心的好老师吧!

篇2: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自古以来,一提起老师,人们就会联想到学富五车的渊博和满腹经纶的深厚。由此而产生对老师职业的敬佩和尊重。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教师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教书是一份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显精神的工作。

对于刚刚踏出求学的校门,步入三尺讲台的年轻人来说,大家都是豪情壮志,踌躇满怀,激动不已。因为从小最崇拜的,最梦想成真的,今天已成为现实。但对于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改进。

作为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离优秀教师的标准还很遥远,经过短短的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具有爱心和耐心。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如果一个人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你说,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选择了教育,我们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是对我们最基础,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爱岗敬业就是要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

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说的是那些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人。但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撞钟的和尚是不思进取吗?撞钟的和尚是不求上进吗?不!我认为他是爱岗的,我认为他是敬业的。少林寺规定每天撞钟十次,他撞好了这十次,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如果他撞十一次,这是敬业吗?这是爱岗吗?不是。这是进取吗?这是上进吗?更不是。因为他违反寺规,发出错误信号,扰乱寺庙正常秩序。撞钟的和尚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们今天社会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的又有几人?很多都是敷衍了事。很多人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都没有做到,这还叫爱岗吗?这还叫敬业吗?如果是老师,他还是一位好老师吗?

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但要爱岗敬业,还应该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还是出生于平民百姓之户;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还是令人头痛的学困生,作为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要嘲笑学生,不要讽刺学生,不要一学生成绩的优良鄙视学生,不要以成绩的优良来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保持关注和热情,老师要给予学生公正的爱,爱得让学生满意,爱得让学生信服,爱得让家长放心。即使学生违反纪律,严厉批评的时候,老师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老师是爱护他的。

有人说,作为老师,光有满腔的爱而没有耐心,那就不是爱。的确是这样,因为老师的爱是需要用耐心来体现的,特别是小学生,更是这样。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学生心目中,一位好老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耐心引导,懂得育人”。耐心是教育成功的保障,爱迪生的老师不正是因为没有耐心才失去了对这位天才科学家的发现和培养吗?也正是因为爱迪生的妈妈拥有耐心,才成就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嫦娥本月不在是神话,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多一份耐心,我想沙漠变成绿洲不在是梦想。

篇3:教育的真谛——恒心、耐心与爱心

从打算写教育叙事开始, 我的脑海里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把我的学生, 我与他们的朝夕相处, 我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回忆了起来。

我从教15年, 当班主任也有14年了。记得初为人师的我内心是那么欣喜, 那么激动。可是在这欣喜与激动的深处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一种莫名的胆怯, 虽然当时我面对的只是二十几个学生, 也总是有一种万一讲着讲着学生提一个我不懂的问题可怎么办的心理负担。

那时候我任教的是小学科学学科, 这一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 什么天文地理、科学实践, 这些东西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每一堂课我都精心准备, 把当时条件下所有能利用的教具、器材统统用上。只为满足学生们那强烈的求知欲望。

可是, 越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他们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那时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 查资料需要去学校的图书室。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很小的学校, 可供查阅的资料少得可怜。有的时候真的被学生们问住了, 我只好动用一切可以得到信息的手段, 打电话咨询, 或者去问那些年长的有经验的老人。记得我父亲当时也是我的重要咨询对象。

慢慢地, 我对教材已经能驾轻就熟了, 依据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教案, 有了一些教学预见性。

转年老教师退休, 我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个阶段, 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 也经常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其实教育与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 我觉得必须因学生个性不同而异。

当时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不好, 又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但是她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 这也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发现的。那时我想学习成绩差怎么办?下工夫给她补课吧。她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可是连拼音还拼不好, 更别提生字了。每一次的听写生字光改错字她就得需要半个小时, 至少也得二十分钟。哎, 真是让人发愁呀!怎么补呢?无奈之下, 只好等别的同学放学之后把她留在教室里, 每天如此。日子长了, 她的成绩是有提高了, 但她的个性却变了。每天也不跟同学们一块玩了, 似乎连话也不愿意多说了。经过几次与她交谈我明白了, 她是失去自信心了, 在她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所以也不愿意与同学们在一起了。教师的一片苦心与期待却换来了学生个性的压抑, 这使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我猛然想起学校美术老师曾说过这名同学的画很有创意, 而且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功底。对, 就通过这个来唤起她心中的自信。我连忙找到她的家长, 把她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 家长说出了真情: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 家长也曾送她去专门的美术教师那里学习过。但家长的心里总是认为学美术没什么用, 还是要以学习“正科”为主。这种想法显然是一种偏见, 如果能让这个孩子将来上美术专业学校, 她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人生价值。我跟家长做通了工作, 最后家长同意每个假期送她去学画。就这样, 每到寒暑假, 她的家长就克服重重困难, 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县城里去学素描、学水粉、学国画。由于孩子爱好画、擅长画, 学画的过程带给了她无限的快乐与自信。她的性格开朗了, 变得阳光起来。现在她已经高中毕业, 考取了哈尔滨市的一所大学, 学习美术教育专业。在大学里,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 每学期都能拿到几千元的奖学金, 而且还入了党, 在学生会里任宣传部部长。真的可以说与她从前比是天地之差, 她不仅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而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她对我说:“老师, 我将来一定办一所专教美术的学校, 解决我们林业局孩子参加美术专业培训还要去外地的难题。”看着她充满自信与希望的脸庞, 我由衷地为她有今天的理想而感到欣慰, 感到自豪, 相信她的人生之路会因她的画走得更精彩、更辉煌。

想想这个孩子从开始到现在的变化, 真是体会到了“因材施教”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是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特长, 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发挥, 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便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 往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求比较高, 所谓“严师出高徒”。这也是我作为班主任并任教语文与数学两个学科的一种困惑。

其实,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心里非常清楚面对的是儿童, 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与他们自身的年龄相当的。所以从某一个角度讲, 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而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一个磨砺阶段的。

这让我记起了一名学生, 他是一个贪玩又机灵但并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一上课他就忙起自己的“业务”, 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溜号儿, 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课后的作业更是不用提了, 几乎是天天完不成。看着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上不来, 哪一个班主任能不着急呢。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如果能把注意力的三分之一用到学习上就能一跃而成为班级里的上等生。所以我便开始对他展开教育攻势——首先, 上课经常提问他, 看着他慌乱地抬起头的那副模样心里真是生气。不用说, 问题当然答不上来, 同学们对他充满了歧视和失望。其次, 展开家长攻势, 去他家家访, 在他完不成作业的时候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还有, 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他的近况并对他进行批评。

一段时间下来, 把这个孩子“折腾”得没精打采, 上课是“老实”了, 但是学习成绩并没见提高。我不禁反思起来, 难道他会是一块顽石, 这么用心地对他, 也一点儿没有感觉, 就不知道上进些吗?不, 还是从自身的教育方式找找原因吧。这样想着, 体会一下这个孩子最近的感受——同学们因他经常答不上老师的提问不愿跟他玩了;家长呢, 得知他在校的表现, 就在家里给他加压了;在其他老师眼里呢, 他更是出了名, 一去办公室老师们都逗他:“又犯错误了?”弄得他整天闷闷不乐的, 虽然上课不再溜号儿了, 也不那么有心思玩了, 但跟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也没有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是不是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我在反思着。怎么把一个教师起码的心理战术给忘了, 连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都不清楚就急于对他展开教育攻势, 怎么会成功呢?老是急于对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股脑儿地把大人们的思想强加在他身上, 他一下子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 让他逐步地体会成功, 给他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环境,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里, 都不让他产生自卑感, 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于是我及时改变教育措施, 在同学中间给他树立自信, 他的聪明与机灵就是他的长处, 他虽然贪玩儿, 但在玩中也有不少新的见解, 比如经常发明一些新的游戏, 自己做一些新鲜的玩具。我就把他自己刻的木头剑、小手枪要过来在课堂上展示, 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原来他的小手还这么巧呢!在家长那里也一改报忧不报喜的方式, 把他最近的点滴进步汇报给他的家长。也不再叫他去办公室, 那样太伤害他的自尊心。在老师眼里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可是在学生们眼里经常被叫去办公室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

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 他乐观自信起来, 也变得爱学习了。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突飞猛进的程度, 但是也明显取得了进步。同学们也喜欢跟他在一起了, 家长的反馈也不再是消极的。

经历了这么一场“教育风波”, 我不禁长出一口气, 差一点儿把一个好孩子毁掉, 虽然动机是好的, 出发点是积极的, 但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急于求成,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缺少耐心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砺, 我深深地认识到耐心对于一个教师有多么重要。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这样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称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一位教师值得欣慰的不仅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 学生考了多高的分, 而是你为学生倾注了多少爱, 你是否能成为他们一生感激的人。播撒爱, 收获爱, 这个过程越来越让我着迷。我又想起一个学生。他是当时班级里彻头彻尾学不会的、毫无希望的一名学生。但就是他, 曾经作出一件让我备受感动又难以忘记的事。那是我们林业局第二小学刚成立那年的元旦, 学校给孩子们预订了一些食品, 其中有他们非常爱吃的干吃面。我照例每人发下去一份, 然后我们就开始开联欢会。联欢会过后, 送学生们去食堂就餐。由于家住得远, 我中午就不打算回家了, 所以又回到了班级。这时我发现在我的讲桌上放着一个纸袋, 纸袋是手工粘成的, 很粗糙,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 中年 (午) 的饭。”打开纸袋, 里面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干吃面。看字迹就知道是他, 是班里学习最吃力的这名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了, 竟然还能把中午的“午”写成“年”。哎!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想想以往我对他的训斥, 对他一段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时的怒目圆瞪, 对他分辨不出应用题是加还是减、是乘还是除时无奈的叹息,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挫败感,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绝望, 仿佛都成了一个个笑话, 成了一个个辛辣的讽刺。已经成功地教育了他, 为什么感觉不到成功?播撒了爱, 也收获了爱, 为什么内心没有喜悦?就好像房间明明通着电, 却依然在黑暗中默默等待, 心里还在抱怨为什么停电一样。忽然间, 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何必追求十全十美呢?月亮还有阴晴圆缺, 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 教会他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这不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吗?

教育就是这样, 当教师面对正值童年和少年的学生时, 应该让他们展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他们生长的土壤, 用智慧去启迪他们纯真的心灵, 用阳光去照亮他们心中阴暗的角落, 使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成长空间更加宽松、更加透明、更加生机盎然。

现在, 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奋斗着, 为这份让我着迷的事业努力探索着, 渴望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摘要:教育方法是需要教育者用心研究和探讨的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教师, 要用自己对教育理论钻研的恒心、对学生无限的耐心和爱心来诠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教育环境,因材施教,耐心,爱

参考文献

篇4:爱心、耐心与宽容之心

一、爱心

爱心是一个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基础。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记得我原来带过一个叫麦建平的学生。他家很穷,父亲因吸毒而坐牢,母亲靠帮人打扫卫生赚取微薄工资支撑起一家四口的生活。由于家庭贫寒,麦建平一直很自卑,学习上得过且过,还在课堂上搞恶作剧。我想,对这样敏感的学生,应该用关爱来感化。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上,我按例到教室巡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这位学生竟然是光着脚的。我一时心疼万分,立刻到商店买了棉袜和鞋,并叫他到办公室穿上。他当时感动得哭了,握住我的说::“老师,您真是太好了。我谢谢你!我一生都会记得你。”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说:“好好学习!命运是由自己改变的。”从那以后,他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但自信起来,而且学习勤奋,学习成绩还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是爱心的力量,它能给温暖一个人的心,并有可能改变一生。

二、耐心

教育学生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知识,而且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耐心地教会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耐心地教导学生做人道理。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学生错的根源,然后耐心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2003年春季,学校对部分班主任工作进行了调整,我接受当时学习成绩全级最差、校运会总分倒数第一的初一(2)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我了解到这个班学习成绩落后根本原因是课堂纪律差。主要表现为,有几个双差学生捣乱课堂,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以往,这个班学习风气不正,更没有学习氛围。对症下药,我主要针对这个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敢于指出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同时我也经常找他们谈话,耐心地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享有学习权利,还有遵守校纪班规的义务。我还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多次家访,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共同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进步。

从值日班干部的记录中看出,学生堂上违纪现象在慢慢减少。在班会上,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并给他们加了德育分。他们受到这样的鼓舞,故听课也认真多了。但是,多科作业不按时完成的问题仍然存在。我针对这个情况,对他们又进行耐心地教育:作业没有完成,知识不能及时巩固,学不到知识,吃亏的是谁呢?

学生们纷纷说:“老师,我好想学好英语,但问题是我没有基础。您能在课余时间给我们补补课,重新掌握以前的知识,打好基础吗?”我马上答应了他们,并鼓励说,只要你们想学,认真学,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利用旁晚修时间给他们补英语,从最简单的字母和语音开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我们共同的努力,他们几个的英语成绩都有了质的变化。令人欣喜的是,有两个同学在期末区统考中,还考到了及格。

三、宽容之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于还未成年的初中生,认识和判断能力都尚未成熟,犯错误更是普遍。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以宽容之心对待,并教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记得带过的一个学生叫马伟强,这个学生在小学就是出了名的“烂仔”。我刚接受班主任时,他从周一到周四都迟到早退。我耐心地问他原因,他却没有回答。我只好打电话到他家,他妈妈说她的儿子很难教,不听教,她也无计可施了,希望我们老师能教好他。星期五,他又迟到了。下午,我让早上迟到的三个同学到留下来。另外两个学生的理由是闹钟停了,但他们都保证今后不再迟到。马伟强看到很不服气,“为什么他们可以走,我不可以?”我解释说:“他们是第一次迟到,还说出了原因并作了保证。你却连续迟到5天,还不肯说出理由。你跟他们不一样。”于是我就跟他讲道理,一直到6点。这时,他的父亲竟然打电话来恐吓:“为什么还留着我的儿子不放,我看三天之内你要躺躺医院病床了!”说完,不听我的解释就挂了电话。我纳闷,为什么一个家长会这样对待他儿子的老师。当晚,我和副班任一起送马伟强回家,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学生的情况。起初,他父亲的气还没消,母亲却很感激我们老师送她儿子回来。她指责马伟强的父亲:“老师是为了我们儿子好,辛辛苦苦,现在还送他回来。你这样对待人家老师,良心何在啊?”于是,我就详细解释了把马伟强留校的原因和经过。他父亲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不好意思地向我道歉:”老师,对不起,我不清楚事由,就向你发脾气。您大人有大量,多多包涵。我的儿子以后还要您的照顾和教育。”我马上就说:“你们做家长的,也是担心儿子,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任务。我们以后一起努力。”

宽容,让学生有了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但是,宽容并不是一味地放纵学生,而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改正错误后,还是要对他们从严要求,不犯相同的错误。还要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指导他们,教育他们。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强师生感情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

篇5: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内容摘要: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先锋,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切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目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与智慧爱心与耐心为后进学生的心灵营造一片万里晴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本文从教师如何以积极的情绪架起心灵的桥梁,走进学生心灵,赏 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后进生 情感交融 赏识教育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上帝允许差生的存在”;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后进生,为后进生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后进生都 能后进变先进!



一、带着爱心,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都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见识多广”不可小看了。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具体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强调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形象威严,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用关心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说谎。过几天,再问一下这个学生,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他们认错态度诚恳,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老师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的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

二、带着耐心,走进学生心灵

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是有着各种原因的,也可以说有各种类型;有的因为调皮捣蛋、有的因反应迟钝,有的因自尊心重,有的因家庭危机等。对于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我们做老师的已经习惯了对他们的批评和训斥,甚至轻率的断言他们不可救药。然而,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后进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每一个落后的学生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就如同一棵小树一样,不管它今天多么弯曲,数年之后也可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的责任就是努力创造学生生长的适宜环境,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一个只会训斥、嘲笑、轻视学生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营造出适宜学生生长的空间。我认为一个后进生最需要老师的微笑、鼓励、赞扬和理想。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的目标。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班,劳动委员特别负责任,只要有同学当天不好好劳动,没好卫生搞好,她就会主动的自己去做,并且做得很好。可这样一来,反而助长了一些学生的恶习:反正扫不扫干净都没关系,劳动委员会做的。特别是其中一个叫龚俊的男生,本来就做什么事都不认真,每次轮到他做清洁,都是拿着扫帚做做样子,而且对任劳任怨的劳动委员还有些挑衅的意思,很多学生对他都有意见。我也批评过他几次,可好像没什么效果,很是让人头疼。有一次,轮到他扫地又被我亲眼看到他在那里拿着扫帚疯打玩闹,当时我很生气,就马上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准备好好跟他谈谈。

到了办公室,他也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我说问他:“你每次扫地都这样,幸亏我们班有一个负责任的劳动委员,要不然每个同学都像你这样,班上不成了垃圾场吗?”他不作声,但表情还是那样。我接着说:“你看人家一个女生当劳动委员这么以身作责,你就不能认真一点吗?”这时他轻轻地说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啊!”不过还是被我听到了,我更生气了,就想激激他说:“那你了不起让你来当劳动委员啊?看你有没有人家干得好啊!”本想这回他该没话说了吧,可没想到,他脱口而出:“好,可以!”我很惊讶,不过也很惊喜,反问道:“真的吗?”“真的啊!”他很肯定的答道。这时我意识到,这是不是一个让他改变的好机会呢?于是又说道:“那要干就得干好的啊!干不好可不是男子汉!”他又很肯定地说:“保证能干好!”这时我的气全消了,心里暗自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那好啊,你明天就上任怎么样?试用期一个星期如何?”“没问题!”打铁要趁热,我马上到教室里宣布让他担任试用期一个星期的劳动委员,他当时脸上的表情我很注意观察,有点复杂,有点不安,有些自信,又有些骄傲„„

接下来的两天,我没管班上的卫生,只注意看看干不干净,我的本意是让他体验一下当劳动委员的辛苦,以后好好劳动,可没想到他居然一连好几天把班上的卫生搞得比以前还好,真是让人刮目相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的表扬了他,他当时的表情居然还不好意思呢!在以前可是从来不会的!后来一个星期过去,虽然当我问他还愿不愿意继续当下去时,他说没想到当劳动委员这么辛苦,他可能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怕干不好,不想再干了,我答应了他没再当下去,可自从那次以后,他做什么事态度都转变了,积极了,学习都进步不少。

我想,当时我如果继续以前的做法,不给他机会,不给他鼓励,不给他勇气,不相信他,他只会朝着我所希望的反方向去发展了。



三、带着真心,赏识赞美学生

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老师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育的效果。〈一〉、赞美学生的特长

抓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班上有一位学生,他不爱学习,就爱玩游戏。有一次英语课的创意作业,是颜色的主题。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描绘春雨的色彩。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这个孩子“一反常态”,既没有吵闹,也没有去影响别人,而是埋头画画,一脸的专注。于是,我走近一看,呀!他画得很特别:雨是五颜六色的,落在屋顶和地面上,还溅出了水花。大地也是五颜绿色的,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河里的水清清的。他的画画得可真漂亮。于是,我俯下身,亲切地问:“为什么你把雨画成五颜六色的呢?”他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紧张地说:“没什么。”接着,又埋头画起来。我有些失望,心想,可能平时对他太严厉了,所以他才不敢对我说心里话吧。于是,我摸摸他的脑袋,微笑着看着他,很友好、很肯定地说:“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呢!与众不同!”他手中的笔停了一下,偷偷看了我一眼。我又接着说:“其他同学都用蓝色来画雨,你就能用各种颜色来画。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呢?老师很想知道这么棒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听了我的话,孩子抬起头看着我。我对他微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他犹豫了一下,又看了我一眼,然后小声地说:“我很喜欢下雨,觉得雨的声音很好听。可是,雨是透明的,一点也不好看。要是雨也能有各种颜色,我就会更喜欢雨了,所以我把雨画成五颜六色了。”“真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太棒了!”我特意提高音量赞叹道。接着,我把他的画拿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赞扬了他的想法。当同学们也对此发出赞叹,并将惊讶的目光投向他时,我发现他眼中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打铁要趁热。于是,孩子们继续作画时,我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轻地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画又画得那么好,如果学习上态度再认真些,那你肯定会赶上班中的优秀生。”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事后,我欣喜地发现,我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不管他回答得是否完整,我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对满意之处,表示赞赏,对有错误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从此,课堂上,时常能看到他开心的笑脸。〈二〉、赞美学生的生活琐事 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比如XX今天书包整理得很好,“XXX学生懂得节约用电,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干部,XX能帮小朋友解决困难„„我都会立即表扬,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篇6: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在校领导的培养与关心下、在老班主任的提醒与担忧下,我于2008年9月1日接了现在这一届学生,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班主任征程。当我见到我的第一批学生时,我顿时领悟了领导的关心与前辈的担忧所深藏的真实内涵。那是怎样的一批学生啊:其中很多同学穿奇装异服,新潮的发型,桀骜不驯而又抑郁的眼神,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也可以说为另类,这就是借读生,多数属于后进生。

开学之后,一切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的展现在面前:经常迟到,不交作业,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等。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最棘手的环节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心理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现在就一年半以来的体会与感想做一总结与反思。

一、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借读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行为规范比较松散随意,因而成绩相对落后,在学习上属于后进生,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各种突发事件自然在所难免。例如:不交作业、迟到、上课玩mp4等电子产品等现象。年轻班主任往往会勃然大怒,难以抑制,当即对他(她)劈头盖脸的一顿责备与怒斥,然后歇斯底里的进行警告。记得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在窗外进行巡查,发现班里一位女生上课听mp4,我当即进行了批评与警告,情急之下难免用词尖锐。我希望用自己的苦心与严厉能够警醒她的心灵,然而事与愿违,反而激起了她的对立情绪。我事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补救,努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过错并进行改正。

所以,班主任遇事(如学生迟到、旷课、上课说话等)首先要以宽容与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要多了解情况,了解事件的始末,切忌遇事不明因果乱批评一气。当我们在事发时以不变应万变,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与想法理解了,我们就可以有备而来,从容不迫,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上可能也就有所改变,从而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使学生的心结从容化解,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

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学生叫赵明智,贪玩厌学,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讲话,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我跟他谈话时,他经常保持沉默,事后仍然我行我素。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不是强词夺理狡辩,就是闭紧嘴巴,事后仍然我行我素。他的抵触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经过思考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从小学到中学,因为顽皮而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渐渐把老师的良苦用心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责难。所以老师的话根本不放在心上。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教导,而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我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我相信自己专注、温和的表情会使他感到安全。偶尔,我会插一句类似“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等既中立又有引导意味的语言。最后,引导他反思、醒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发自内心的期望。那一次他流下了悔恨和感动的泪水说“从来没有老师对我这么好过”。以后的学习中言行表现明显好转,慢慢的开始学会配合老师,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灵犀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师生双方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来自于师生双方思想的升华。

我们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很多学生本质上还是向往着真善美的。不过,有不少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心中缺乏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正确标准,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班上有几个学生认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应该是会吃、会喝、会玩、混得开,这样的人会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而勤奋学习只会无所作为,平庸一生。这些同学由于判断标准的谬误必然使努力方向发生偏差,给班主任和各位老师的班级管理与日常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

显然,师生要想走到一起,必须要有一个让心灵相通的灵犀。

我认为这个灵犀就是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正确标准。

这是长期而艰难的付出耐心与爱心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推人及己,推己及人以达到情同此理、心同此心的意思。为此,教师不仅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更应把自已的体会告诉学生,助其了解自我,剖析自我,产生被理解、接纳的激动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其次,将真正的自我表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你是真诚可靠的人。只有表现出真正要与之分担一切喜怒哀乐的情感,学生才会乐于将内心的情感与你分享。

在我的耐心和爱心的感染下,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逐渐调整了自己的认识标准,心理与言行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

后进生由于自己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身边其他人的认可,缺乏自信和进取心,往往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因此,很多同学对任何学科学习和集体活动都没有兴趣,态度冷漠。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要

尊重学生、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断进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者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个人的成绩,所犯的过错,只要是有利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就应积极保护。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杨子婕,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成绩很差,经常违反纪律,对每件事都漠不关心,但舞蹈很有特长。于是我就鼓励她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借机进行表扬、夸奖。从此,她的态度明显端正,言行举止越来越进步。

在这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且任重而道远。以上四个方面无一例外的要求班主任的胸怀,应当像大海一样宽广,都要求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实践证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在心理、言行方面不断好转,成绩有所进步。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的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交流沟通中去转化这些后进生,就能使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即便只能使他们明辨是

非,光明磊落,拼搏进取,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上一篇:简单的安装分包合同下一篇:申请二手车抵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