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爱心创造

2024-05-16

耐心爱心创造(精选8篇)

篇1:耐心爱心创造

耐心·爱心·创造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当老师就是一场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发现只感动了自己。”这无疑是对当今教师工作状况的一种调侃,调侃教师工作的繁复和低回报率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是要经受住专业教学中和德育教育中的双重“折磨”。我初走上教师岗位,却对这句话有着深切的感受,因为它就表达出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疑惑: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收效却不尽如意?恰逢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张万祥教授主编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点亮了我教育人生的火炬。

班主任工作需要用心,不仅仅是责任心,更是爱心。

用心工作是基础,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爱,则是最基础。班主任拥有广博的爱心,他会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这能让部分迷茫的学生心中梦想之灯重新点亮。班主任的爱心,使得他的工作绝不停留在不违纪不被级长批评,而是真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去做好工作。

班主任拥有爱心,不仅对学生重要,对于其自己来说,影响到了他的教育人生。只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才会“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去把这份工作做好:顺利的时候,就会想到更高远的成功,而不是自满傲物;不顺利的时候,就会想到坚持和调整,而不是去打退堂鼓一走了之;面对好学生,会想到给与他们启发,让他们更优秀;对于后进生,总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坚持、超越„„在种种“爱”之中,你总会想方设法地去做点什么,并且还一心想着要去做好它。这正如一句名言:爱心可以使一名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教师要具有爱心,不仅仅是职业道德,更是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关键啊!书中陶茹老师介绍说“爱学生,才能懂学生”,她用浓烈的关爱和真切的期待感染着学生,促进了学生的自觉意识的完善和成长。

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

学生的成长需要过程,有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不能揠苗助长,循循善诱才有效。在激励教育中,适当的高标准是必要的,但是若班主任缺乏耐心,便会让那本来美好的目标成为“海市蜃楼”,让学生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幻梦之感,影响到信心和积极性。而在批评教育中,只有耐心诱导,给予“坏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些机会,他们才会在调整的过程中适应过来,而不是假装屈服在教师的威逼之下。

班主任的自我完善过程也需要耐心。首先,教师在成长中要持耐心,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读一两本书、解决三四个案例就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去学习、实践、反思来达到的,走得慢的人需要几年,跑得快的人几个月就可以做到。其次,教师在不顺之中需要耐心,去坚持,不能灰心丧气。书中大部分的名师,在刚开始工作时都遇到了这样那样骑虎难下的问题,而他们则有一份耐心,静下心去思考、分析问题,最后解决了问题,并让教育人生得到了升华。尤其是严娟娟老师,刚开始工作时很不顺利,但经历过那些事情后,她能够静下心来,耐心地去分析原因,从自己的工作态度、管理方式、德育工作和激励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之后再埋头于学习中,阅读教育著作获得提升,后来终于收获了成功。

现阶段,对于自己这一名年轻教师,不管你的工作做得好或不好,你的教育人生还要继续去完善,需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信念。

班主任工作需要技巧和艺术,班主任要拥有开阔的思维,敢于去创新实践。

班主任的管理、德育工作,对象是一群未成年学生,他们性格各异,可能什么样的个性的学生都会遇到,怎样去做好管理工作、德育工作,这就需要技巧和艺术了。如陈胜老师接班后为该班命名“远志班”,并组织编写班刊《远志草》„„调动学生参与进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王开东老师组织学生评选“道德观察员”,变革教师的“道德说教”成学生“自愿接受监督”。如朱一花老师充分调动班干的积极性,淡化自己对学生的干预,但学生自主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朱老师自己也落了个自在。„„他们的方法之中都透露出他们开阔的思维,不拘泥于死法,敢于去构想新的方式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如果说他们的实践为我现在提供了参考的话,他们的这种精神品质更能影响我的长远。

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对学生影响深远,我要去做好它。在教育人生之中,坚持不懈并反思调整,自己就能够得到提升,明天的我一定比今天的我更优秀!

篇2:耐心爱心创造

——转化后进生的“三心”

恩平市恩城第四小学甘悦荣

由于个体的差异,对学习的态度及家庭教育的不同,每个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使之由后进变先进,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总结出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树立信心、奉献爱心、辅之耐心。例如:我班小明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不依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及格;课后经常不自觉地欺负同学。原班老师都认为该生不可转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后进生。

我没有放弃对小明的教育,首先给自己和小明同学树立信心,认为后进生也是可变先进的,同样也能培养成良好品质和取得好成绩的。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小明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够,养成了其骄、娇二气。

在了解小明的基本情况后,我在转化过程中,对小明做到奉献爱心。首先在学习上给予爱心,由于后进生学习较差,大多对学习上的问题存在自卑心理,我就经常抽课余时间给予小明学习上帮助,不因为他做不了简单的问题而轻视、讽刺他。在课堂上,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其回答问题给予鼓励。关心其生活中的言行,使小明认识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的。在课外活动中,让其担当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使其与同学建立起互助的友谊。改变其经常欺负同学的陋习。

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做到有耐心,因为后进生是有反复的,不是说今天改了,明天就不再犯错。有一次,小明逃学了,我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把他找回后,没有放弃对其教育,而是耐心与他讲道理、举事例,使其真正认识到错误。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同学不但组织纪律加强了,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平时由欺负同学转变为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不及格上升到80多分。

由此可见,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树立信心、奉献爱心、辅之耐心。完全能成功地转化了后进生,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篇3:教育的真谛——恒心、耐心与爱心

从打算写教育叙事开始, 我的脑海里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把我的学生, 我与他们的朝夕相处, 我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回忆了起来。

我从教15年, 当班主任也有14年了。记得初为人师的我内心是那么欣喜, 那么激动。可是在这欣喜与激动的深处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一种莫名的胆怯, 虽然当时我面对的只是二十几个学生, 也总是有一种万一讲着讲着学生提一个我不懂的问题可怎么办的心理负担。

那时候我任教的是小学科学学科, 这一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 什么天文地理、科学实践, 这些东西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每一堂课我都精心准备, 把当时条件下所有能利用的教具、器材统统用上。只为满足学生们那强烈的求知欲望。

可是, 越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他们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那时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 查资料需要去学校的图书室。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很小的学校, 可供查阅的资料少得可怜。有的时候真的被学生们问住了, 我只好动用一切可以得到信息的手段, 打电话咨询, 或者去问那些年长的有经验的老人。记得我父亲当时也是我的重要咨询对象。

慢慢地, 我对教材已经能驾轻就熟了, 依据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教案, 有了一些教学预见性。

转年老教师退休, 我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个阶段, 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 也经常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其实教育与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 我觉得必须因学生个性不同而异。

当时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不好, 又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但是她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 这也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发现的。那时我想学习成绩差怎么办?下工夫给她补课吧。她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可是连拼音还拼不好, 更别提生字了。每一次的听写生字光改错字她就得需要半个小时, 至少也得二十分钟。哎, 真是让人发愁呀!怎么补呢?无奈之下, 只好等别的同学放学之后把她留在教室里, 每天如此。日子长了, 她的成绩是有提高了, 但她的个性却变了。每天也不跟同学们一块玩了, 似乎连话也不愿意多说了。经过几次与她交谈我明白了, 她是失去自信心了, 在她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所以也不愿意与同学们在一起了。教师的一片苦心与期待却换来了学生个性的压抑, 这使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我猛然想起学校美术老师曾说过这名同学的画很有创意, 而且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功底。对, 就通过这个来唤起她心中的自信。我连忙找到她的家长, 把她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 家长说出了真情: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 家长也曾送她去专门的美术教师那里学习过。但家长的心里总是认为学美术没什么用, 还是要以学习“正科”为主。这种想法显然是一种偏见, 如果能让这个孩子将来上美术专业学校, 她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人生价值。我跟家长做通了工作, 最后家长同意每个假期送她去学画。就这样, 每到寒暑假, 她的家长就克服重重困难, 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县城里去学素描、学水粉、学国画。由于孩子爱好画、擅长画, 学画的过程带给了她无限的快乐与自信。她的性格开朗了, 变得阳光起来。现在她已经高中毕业, 考取了哈尔滨市的一所大学, 学习美术教育专业。在大学里,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 每学期都能拿到几千元的奖学金, 而且还入了党, 在学生会里任宣传部部长。真的可以说与她从前比是天地之差, 她不仅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而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她对我说:“老师, 我将来一定办一所专教美术的学校, 解决我们林业局孩子参加美术专业培训还要去外地的难题。”看着她充满自信与希望的脸庞, 我由衷地为她有今天的理想而感到欣慰, 感到自豪, 相信她的人生之路会因她的画走得更精彩、更辉煌。

想想这个孩子从开始到现在的变化, 真是体会到了“因材施教”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是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特长, 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发挥, 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便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 往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求比较高, 所谓“严师出高徒”。这也是我作为班主任并任教语文与数学两个学科的一种困惑。

其实,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心里非常清楚面对的是儿童, 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与他们自身的年龄相当的。所以从某一个角度讲, 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而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一个磨砺阶段的。

这让我记起了一名学生, 他是一个贪玩又机灵但并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一上课他就忙起自己的“业务”, 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溜号儿, 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课后的作业更是不用提了, 几乎是天天完不成。看着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上不来, 哪一个班主任能不着急呢。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如果能把注意力的三分之一用到学习上就能一跃而成为班级里的上等生。所以我便开始对他展开教育攻势——首先, 上课经常提问他, 看着他慌乱地抬起头的那副模样心里真是生气。不用说, 问题当然答不上来, 同学们对他充满了歧视和失望。其次, 展开家长攻势, 去他家家访, 在他完不成作业的时候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还有, 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他的近况并对他进行批评。

一段时间下来, 把这个孩子“折腾”得没精打采, 上课是“老实”了, 但是学习成绩并没见提高。我不禁反思起来, 难道他会是一块顽石, 这么用心地对他, 也一点儿没有感觉, 就不知道上进些吗?不, 还是从自身的教育方式找找原因吧。这样想着, 体会一下这个孩子最近的感受——同学们因他经常答不上老师的提问不愿跟他玩了;家长呢, 得知他在校的表现, 就在家里给他加压了;在其他老师眼里呢, 他更是出了名, 一去办公室老师们都逗他:“又犯错误了?”弄得他整天闷闷不乐的, 虽然上课不再溜号儿了, 也不那么有心思玩了, 但跟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也没有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是不是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我在反思着。怎么把一个教师起码的心理战术给忘了, 连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都不清楚就急于对他展开教育攻势, 怎么会成功呢?老是急于对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股脑儿地把大人们的思想强加在他身上, 他一下子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 让他逐步地体会成功, 给他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环境,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里, 都不让他产生自卑感, 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于是我及时改变教育措施, 在同学中间给他树立自信, 他的聪明与机灵就是他的长处, 他虽然贪玩儿, 但在玩中也有不少新的见解, 比如经常发明一些新的游戏, 自己做一些新鲜的玩具。我就把他自己刻的木头剑、小手枪要过来在课堂上展示, 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原来他的小手还这么巧呢!在家长那里也一改报忧不报喜的方式, 把他最近的点滴进步汇报给他的家长。也不再叫他去办公室, 那样太伤害他的自尊心。在老师眼里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可是在学生们眼里经常被叫去办公室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

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 他乐观自信起来, 也变得爱学习了。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突飞猛进的程度, 但是也明显取得了进步。同学们也喜欢跟他在一起了, 家长的反馈也不再是消极的。

经历了这么一场“教育风波”, 我不禁长出一口气, 差一点儿把一个好孩子毁掉, 虽然动机是好的, 出发点是积极的, 但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急于求成,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缺少耐心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砺, 我深深地认识到耐心对于一个教师有多么重要。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这样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称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一位教师值得欣慰的不仅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 学生考了多高的分, 而是你为学生倾注了多少爱, 你是否能成为他们一生感激的人。播撒爱, 收获爱, 这个过程越来越让我着迷。我又想起一个学生。他是当时班级里彻头彻尾学不会的、毫无希望的一名学生。但就是他, 曾经作出一件让我备受感动又难以忘记的事。那是我们林业局第二小学刚成立那年的元旦, 学校给孩子们预订了一些食品, 其中有他们非常爱吃的干吃面。我照例每人发下去一份, 然后我们就开始开联欢会。联欢会过后, 送学生们去食堂就餐。由于家住得远, 我中午就不打算回家了, 所以又回到了班级。这时我发现在我的讲桌上放着一个纸袋, 纸袋是手工粘成的, 很粗糙,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 中年 (午) 的饭。”打开纸袋, 里面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干吃面。看字迹就知道是他, 是班里学习最吃力的这名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了, 竟然还能把中午的“午”写成“年”。哎!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想想以往我对他的训斥, 对他一段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时的怒目圆瞪, 对他分辨不出应用题是加还是减、是乘还是除时无奈的叹息,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挫败感,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绝望, 仿佛都成了一个个笑话, 成了一个个辛辣的讽刺。已经成功地教育了他, 为什么感觉不到成功?播撒了爱, 也收获了爱, 为什么内心没有喜悦?就好像房间明明通着电, 却依然在黑暗中默默等待, 心里还在抱怨为什么停电一样。忽然间, 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何必追求十全十美呢?月亮还有阴晴圆缺, 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 教会他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这不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吗?

教育就是这样, 当教师面对正值童年和少年的学生时, 应该让他们展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他们生长的土壤, 用智慧去启迪他们纯真的心灵, 用阳光去照亮他们心中阴暗的角落, 使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成长空间更加宽松、更加透明、更加生机盎然。

现在, 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奋斗着, 为这份让我着迷的事业努力探索着, 渴望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摘要:教育方法是需要教育者用心研究和探讨的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教师, 要用自己对教育理论钻研的恒心、对学生无限的耐心和爱心来诠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教育环境,因材施教,耐心,爱

参考文献

篇4:爱心、细心、耐心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亲近学生,细处关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关爱他们。

玩是孩子的天性,课间我就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我会抱抱他、亲亲他。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动、兴奋,还说下次还想得到这种奖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我教学生扫地也是如此,告诉他们扫地是“找宝行动”,看谁找的“宝贝”多,扫好以后再次集中,表扬孩子们,第一次都有物质奖励的———一块糖或其他小点心,孩子们可高兴了,扫地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的第一次活动我都亲临指导,以后就再慢慢放手了。

四、示范带头,以身作则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就做到每节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做操规范,自己做操就先要做到认真。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①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②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要及时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六、抓住优点,激励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潜力,能否发挥他们的潜力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班的吴彬,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对学习兴趣不大,上课常开小差。怎样使他克服这些毛病呢?于是,我细心观察,希望找到他的闪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常劳动中,我发现他非常积极,且不怕吃苦。从闪光点着手,在班上我表扬了他。课后,我找他谈心,从他劳动中不怕吃苦的闪光点去引导他学习上也应该这样,相信他是能做到。现在,这个孩子已迈出了前进的步伐。“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我相信它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抵挡的。

七、因人而异,把握火候

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的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呢,经常给你唱反调。对待个性不同的孩子,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过酸甜苦辣,只要自己充满爱心、细心、耐心,相信一定会取得达令人满意的效果。

篇5:爱心细心耐心

——班主任的基本修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班主任,必须要具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同时爱心、细心、耐心也是班主任的基本修养。

一、爱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学家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可见,对孩子有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就要时时刻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用一种慈母的爱心去关怀学生、爱护学生。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应该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在干部家庭或是出生在平民百姓之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我们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表现也较差的学生,以及那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出生的学生,班主任更应多一份爱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

案例一:我所教的初2006级1班有一名学生,暂称A同学,性格内向,学习比较努力,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一段时间闷闷不乐,曾想放弃学习,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她足膝谈心,并在每周的《家校联系本》上与她交流,她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心,她在《家校联系本》中写道:“王老师真象我的父亲一样关心我,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取得好的成绩来报答王老师对我的关怀。”初中毕业时她顺利地考上了我校高中,现已考入大学。

案例二:我现在所教的初2012级13班,我平时非常关心学生,每天早上早自习时都提前到班上督促同学们上好早自习,有学生生病时亲自带到医院去看病,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经常给学生讲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这些做法就象一个父亲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学生普遍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现在学生不但喜欢上我的课,而且有什么事就跑来告诉我,在前不久教务处组织的评教中,学生给我打了99.8的高分。

二、细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感受到: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管的事特别多,特别细。大到教育教学,小到扫把摆放,领取粉笔

之类鸡毛蒜皮的事情,样样少不了班主任的细心。工作中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工作中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细心,还能帮

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差错。我每接一个班时都先要所制定出细化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平时,我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情绪、身体情况,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不良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我每天早晨到教室督促学生上早自习时,先看看学生是否到齐,检查有无安全隐患,学生中有无异常情况等等。

案例三:我现在任教的初2012级13班有一名学生,暂称B同学,前一段时间我发现该生作业质量较以前明显差了,平时精神状态也不如以前了,我找她来长谈了一次心,她说她母亲现在重庆的医院住院,她心情不好,我对她进行了开导,并和家长进行了联系,经沟通和引导,该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了。

三、耐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证

耐心,不但是班主任的基本修养,更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证。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因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长期形成的,对于一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或思想较差的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贵在坚持”。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中,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需要时间和耐心,更不能打骂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案例四:我任教的初2006级1班有一位学生,暂称C同学,他在初中第一学期,几乎天天早上迟到,上课长期不听课也不会听课,第一次半期考试成绩名列年级500多名(全年级700多人)。我多次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开始效果并不理想,期末考试成绩只是略有上升。第二学期,我不但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还两次请家长到学校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好C同学的问题,了解到他早上迟到的原因是父母早上没有做早饭,学生本来起床就晚还要到餐馆吃饭,耽误了时间,我要求学生家长催促学生按时起床并要求家长早上要为学生做早餐,后来家长按我的要求做了,学生就没有迟到现象了,后来学习状态也逐渐好转,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该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上升,上升到年级300多名了。我又经常鼓励C同学,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年级300多名到年级200多名,再到年级100多名,到初中毕业阶段学习成绩已跃居到年级前10名了,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今年C同学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以614分的高分考入了上海交大。

篇6:爱心·耐心·信心

——转变后进生工作漫谈

通常,我们称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为后进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因常犯错误中学习落后,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而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艰巨、最具反复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而这一工作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个集体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个人前途问题。那么,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取了“爱心·耐心·信心”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用“爱”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如,班里有位双差生陈×,由于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入学不久就在班里称王移霸,稍有不顺就有拳头说话,学习也上不去,原任班主任也对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警告处分)等,但他依然如故。面对这么顽固的学生,我在关注着他,寻找突破口。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中午,我发现他心神不定,马上关心地问他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有别的事。经过追问,原来他因一件小事和别的班级同学发生口角,并约好吃过午饭就到校外去打架。我很焦急,饭也顾不得回家吃,立刻带着他去找另外几个想和他打架的同学,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并且晓以厉害:打架的结果是伤害自己,轻者,学校给处分,重者,性命难保,做为老师,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学生受到伤害。在我的劝告之下,他们终于握手言和。过后,这位学生找到我说:“老师,你是真心关心我,我以后不会再打架了,不然,太不够朋友了”。我居然和他成了朋友,趁此机会,我鼓励他积极为班级、学校做事,努力把学习搞上去。以后,他果真有了很大变化,虽然有时还是受到诱惑,我始终关注他,同时安排同学为他补课,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步提高。平时,风吹倒标语牌,他和同学一起修复;学校举行文艺晚会,他在帮助布置会场、拉接电线;班级劳动,他捡最脏最累的活干……还是这位学生,在我生病在家休息时,他每天下课后都拿着饭到我家里看看,问:老师,我能帮你做些什么?我真的好感动。他的转变再一次证明了,做后进生的转变工作,靠机械的说教、批评往往收效甚微,它需要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才会引起他们心灵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用“耐心”去培育学生坚强的意志

对后进生,仅有爱心是不够。它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后进生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信外界不良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而班主任对后进生在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要以最大的耐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同时,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及家长配合进行转化工作。我在班主任中遇到这么一个学生:黄×,是个留级生,学习成绩差,抽烟喝酒、乱花钱,前任班主任及家长都对其严厉管束,但效果不佳。怎样去帮助这个学生呢?经过了解,知道他爱好文体活动,曾经获得校园十大歌手称号,绘画基础很好,同时还是学校蓝球裁判、蓝球队员等等,是个多才多艺的学生。我想到了教育学上的德育原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其优势克服其缺点。首先,我肯定了他的多样才能,发挥出来会为班集体增添不少荣誉;同时指出,他的不良习惯发展下去会违反校纪,学习再跟不上只有退学一这一条路,引起他对学习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我安排他做了体育委员,代表班级参加了演讲比赛、蓝球比赛等。他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这基础上,和他家长联系,限制了生活费用的使用,安排同学为他代管生活费,安排同学为他代管生活费,安排学习优秀的同学为他补课,检查、督促他的学习,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由一个考试五门不及格的学生进步到门门及格,抽烟、乱花钱等现象在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减少,而且在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有了出色的表现。通过这一学生的转化,我感悟到了,帮助学生改变缺点,需教师的长期努力,要反复、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加以严格要求,用教师的耐心和恒心,促其养成坚强的意志,才能使学生的毛病标本兼治。

三、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促使其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后进生提要求须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提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断深化,将逐步变后进生为先进。我所带的班里有个差生黄×,是个胆小而羞怯的女孩。她的学习方法不对,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排在最后;她的自卑感很重,因为成绩差,她以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她,班里组织

什么活动她都采取逃避态度,对人很冷漠。一次段考过后,我组织全班同学上讲台当众总结自己在半个学期来的学习、纪律等方面情况,轮到她,她人还未走到讲台,就“哗”地大哭起来,从她的哭声里我看到了希望,她并不是自甘落后,她也懂得羞愧,也懂得自责啊!她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需要的是自信。于是我找她谈心,了解到她的手工做得相当好,适逢学校正在举行做手工迎校庆活动。我发挥她的特长,让她精心做了一个灯笼做全班的示范,并安排她辅导和帮助手工较差的同学完成任务,她做得很好,脸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采,趁此时机,我在班级工作总结时表扬了她。过后找她谈心,手工作品那么复杂,你都能做好,证明你很聪明,相信你在其它方面也一样能做得出色。她看着我点头。接着我再指出她学习方法不正确,平时听课不专心,课后又胆小不敢请教老师和同学,造成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才出现学习成绩差。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为她补课,当她取得初步进步时,我及时鼓励她,在课堂上,我也有意识地向她提上些问题,由浅入深,以锻炼她的胆量,坚定她的自信。经过努力,她的学习有了显著提高,胆子大了,开始表现出自信,在最近的一次班级演讲赛上,她以镇定的神态、流利的表达获得了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她的转变也再一次说明了后进生身上也有闪光点,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把握,并以此为契机,鼓舞其志气树立其信心,帮助他们跨越自卑,走向成功。

对后进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又反复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用爱心、耐心和信心去关注他们;同时,他们是集体的一员,更应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这样班主任一人的力量就可以转化为班级几十位同学的力量,因为同学之间是同龄人,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为熟悉各自的真实品行,更为直接地关心、帮助,必要时进行监督。因此培养坚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也是影响班级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篇7:爱心耐心唤回网迷少年[推荐]

福建省福清市东瀚中心小学卢晓玲

[内容摘要]一位网瘾学生屡犯错误,性格好斗,在老师关注家长配合和集体帮助下,反反复复逐渐走入学校群体,爱心耐心是帮助问题学生网瘾少年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爱心耐心网瘾原因惩戒教育集体环境全面重视防微杜渐

事件回放:

我拉了他一把,他推了我一下

我担任的601班是个县级先进班级,因为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加之带班时间长达5年,班级集体氛围很好,师生彼此非常了解,班上一直顺水顺风,坏事不出,好事不断,直到新学期一位新同学的到来打破了班级的祥和宁静。

那个同学名叫杨子,高高的个子,样子挺酷的,看过去寡言少语,来了一个月后我居然对他没什么印象,竟会是他掀起了波澜。中午,我到了班级,像往常一样在班级和同学们开着玩笑。一位同学报告:刚才杨子不知为什么哭了,我走到他的身边,问清缘由,原来不知是谁把他的笔盒推到了纸篓,我捡起笔盒,没什么破损,便拍拍整理一下交到杨子手中,“好好的没事,你看”我说着。笔盒刚刚放到桌子上,谁知他突然瞪圆了眼,扭曲着嘴“啪”的一声将笔盒使劲地摔到地板上,全班呆住了,我的脸靠不住了,火气腾地一下冒起,我厉声喝道:出来,怎么回事?他扬起怒眉挑衅似地注视着我,我再也按耐不住双手使劲地一拖,将他拖离座位三米开外,这么一拖,把我的火气拖小了,理性回来了,我这是怎么啦,处理事情么?料定杨子的怒火更大了,看到他撇着嘴角一副好斗的姿势。“对不起,我的火气大了,我们能不能到外面走走,”我走进他身旁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小声劝道。他使劲地打开我的手,犟劲十足,我再次走进,他再次推开我,突然猛地他的双手使劲一推,我明白他的意图,索性就挨了他的一下,也把我推出2米,渐渐地我能够慢慢地边拍着他的背,便推着他到了操场外安静的角落,他还是充满敌意地望着我,在我慢慢的劝说中,了解到真实情况。

耐心教育下,他加入同学游戏

“告诉我为什么?我就回家!”“爸妈不理解我就去去死”,原来刚到班级杨子和几个同学接触因为同学的玩笑惹恼了脾气火爆的他,杨子挥起拳头就打,旁边的原班同学劝说也遭到杨子的拳头,于是杨子受到围攻,和原班的很多男生结下梁子。其后杨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屡次遭围攻。我耐心地做着杨子的思想工作,我说我能让同学们的接受你,但他没有信心,我带着他重新回到班级,批评了几个爱开玩笑的同学,并要求原班同学换个位臵思考,如果你在新的环境里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感觉,由我带头向杨子道歉,几个带头的同学走到他的身旁垂着眼泪道歉了。毕竟是老班主任,毕竟601的同学大都是知错能改且宽容的,下午

第二节课间我看到杨子已经和那些打过架的同学一块跳着跳脚游戏,我的心放下了。

家校联系沟通,了解真实情况

晚上我打通了杨子家的电话,了解到杨子是家中的最小孩子,爸爸是渔民风里来雨里去的,因为是杨子全家唯一的男孩,宠坏了。一二年级时因为老师批评,不明事理的妈妈竟到学校和老师大吵,更助长了他的娇气和任性,三年级后家中添臵一台电脑,从此他便扎到网络的世界里,再也不管不顾任何人了,他的爸爸见到如此难以管教就把他送到全封闭的私立学校以为关一下就没事了,谁知放假期间他更加好斗桀骜不驯,有一次因为妈妈关了他的电脑竟然将家里的锅灶全砸了,一个卫生间成了他平常发泄的地儿,卫生间里全是他砸烂的废墟。现在每天泡在网络,上网时间超过5个钟头有时通宵达旦。不得已转到现在的学校,不过从私立校回来后还能去上学已经不错了,家长显得非常无奈。

教育过程反反复复,爱心耐心伴随成长

网瘾少年加上娇惯的宠儿的确难教,刚过一周,杨子又出事了。语文老师上课发现他几天没完成作业把他叫到跟前,感到没面子的他抢过老师的教鞭掰成两段并朝着老师打过去,幸好老师一躲,这时激起全班众怒,不少孩子握着拳头围住杨子,被老师叫住了。接下来班科任老师慢慢劝说,不仅不在意他的无礼还是很耐心充满爱心地和他分析原因,鼓励他战胜自己,一边再作全班的思想工作才慢慢平息了新的事端。

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在家能和家里人经常在一块劳动,每天上机时间基本没超过2个小时,有时因为杨子说:他现在有同学老师家长,就不会那么孤独,不孤独上机也没必要了。

之后还是反反复复的犯过不少错误,在老师家长学生的耐心和爱心中他顺利地毕业了,而且总能看到他和同学开心地游戏。

原因分析与对策:

1、分析网瘾真实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无论是调查数据,还是一些专家的分析,都把问题指向青少年学生,甚至有专家把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病,认为需要药物治疗。网瘾成瘾真是学生的单方面问题吗?真是针对学生进行强化治疗,就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吗?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真正的病症,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环境。在学校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在家庭里,家长总是限制孩子做这做那,而不是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与孩子一起上网,告诉他正确的上网行为规范,培养他良好的上网习惯;在社会上,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是执法机构严厉打击了那些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但却一直让中小学生进入的营业场所了吗?可以说,如果学校教育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和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共同活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当不至于有这么多的网瘾和问题少年。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三: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各不相同。

杨子的问题主要是家庭,因为家庭过于溺爱,在家就是小霸王,任何事情都得由着性子来,不能得到就大哭大闹直到要求的以满足,从没受到惩戒。学校教育本来对孩子挺小的年纪应该起到补充帮助挽救的作用,可因为家庭的无知介入而作罢,待到家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求助于仿军事化的私立学校,加剧了孩子的抵抗情绪,自暴自弃,越发孤独,促使他走上网瘾之路,其实也只是他孤独无援的转移与发泄。幸好找到原因,在常态的班级中近一年的耐心帮助,家庭改变了方式,更多的是在学校的指导帮助下,家长改变了方式和学校采取一致的方式,但因为只是挽救措施,所以力度很大收效却很慢。

2、“惩戒教育”也有必要,做到适度适时。

意志、品质的培训,必须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需要长时间的点滴积累。从小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不包办代替一切,这才是正常的人格培育过程,当孩子的年龄达到一定程度犯错不改时有必要进行惩戒。一味放纵形成心理耐受让孩子为所欲为,家长就难以教育了,“惩戒教育”必须以爱心为前提,宽严有度,贯穿在正常教育的全过程中。当孩子的行为可预见到严重的发展苗头或已经出现唯我独尊经常性地试探性的违纪,家长和学校要有警觉,必要时可以惩戒,更需要惩戒之后的疏导。杨子在没有任何制约只有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现在只能听进好话软话就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俗话说“小的偷葫芦,大的偷牵牛”就是这个道理。

3、爱心耐心帮助克服网瘾,做到持之以恒。

学校教育忽视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只是注重成绩和升学;家庭教育中家长只是提供物质缺乏用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共同活动;社会过多负面影响,没有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和伙伴出现问题未及时解决出现失群的问题,都是产生这么多的网瘾和问题少年的根本原因。

爱心和耐心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基础,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要,在教育孩子方面,任何人都不具备作为家长的优势。孩子是爸妈生的,又在爸妈身边长大,爸妈对他最了解,对他影响也最大。家庭里又有着割扯不断的血缘和亲情关系,爸妈已经拥有一笔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求人不如求己,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家长自己打造成家庭教育的内行。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行。只要我们用爱心耐心,体会孩子的酸甜苦乐,和孩子一起喜怒哀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孩子需要时帮帮他们,动真感情,想好办法,用大心思,更加关心孩子,对小事、小错也视而不见,不产生矛盾,家庭教育中家长和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共同活动。杨子的家提供的只是物质和没完没了的满足,以前的班级因为一次沟通的失败或老师抹不开面子而作罢,没有持之以恒地施以爱心和耐心帮助,家长和教师都有回避的心理,所以爱心耐心是帮助孩子克服网瘾的法宝,始终不能放弃。现在的班级老师学生都能形成合力,允许犯错误,耐心地等待他的转变,才有了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期待的路程。

4、集体环境帮助戒断,做到潜移默化。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够给学生一个乐观向上、愉悦的心理。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集体的爱抚,体会到集体的信任。在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集体及时伸出友爱的双手给予帮助;在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集体及时送上真诚的话语给予理解和宽慰,都会给学生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班级组织“互助”活动,让同学自己找一个自己帮助的对象,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互助。避免了各种有问题苗头的学生离开集体走向网络。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寻找原因,因材施教,让他们和大家共同进步,避免因为厌学把学生推向网络。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班会、队会活动,组织学生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谈感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了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帮助网瘾少年戒断,用活动用真诚来吸引学生。

注重疏导正确引导使用网络,建立班级博客和QQ群。明确上网时间,做到家长学生教师都明确这一时间段,由责任心强的班干部和科任老师担任管理员。在群中实现师生家长一同上网,这样教师既能和全班对话,还能对个别学生进行私密的引导谈话,拓宽了教育平台,又能及时监控学生的上网情况,对如何使用网络起到正面引导。

5、学校家庭社会全面重视,做到防微杜渐。

首先要认识到网瘾的病根,对症下药,让老师和学校管理者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规范学校上网的管理,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其二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成瘾”的内容,告诉学生网络成瘾和抽烟酗酒一样危害无穷。其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如果情节严重,就要带孩子去专业人士那里戒网瘾。其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兴趣,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和他人接触,避免社会疏离症的发生。其五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引导他

们开展讨论该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此外,如认知行为训练、找寻动机训练、实用体验训练、目标管理训练等。

总之,对待问题学生网瘾少年,这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以宽松的环境温暖的集体帮助戒断,做到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对更多的孩子防微杜渐及早预防,让学校家庭社会真正成为健康的港湾。

参考文献:《洛阳晚报--教育周刊》网瘾之痛该如何对症下药

篇8:耐心爱心创造

但是目前,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青少年学生本身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完全成熟,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一部分学生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 而长时间沉溺于虚拟世界, 致使缺乏实际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 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 脱离时代, 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 孤独不安、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 对现实生活不满。这种现象, 我们称之为“网络成瘾”。

那什么力量使这些学生宁可不吃不睡而一定要留在这种虚拟世界中呢?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谈话, 认为, 学生沉迷于上网, 并不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快乐, 而是为了逃避空虚寂寞的痛苦。

有一个学生, 刚入学时成绩名列前茅, 但后来由于迷上了网络而一发不可收拾, 继而出现旷课、逃课, 成绩直线下降。经过多次的交谈, 我了解到: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家庭其他成员无法就互联网上的内容和她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在学校中要融入同学的群体中, 也迫使她更多地去接触互联网。互联网上的游戏、聊天、视频等内容让她可以和更多有共同话题的人沟通, 缓解心中的苦闷和烦恼, 寻找自己的乐趣, 从而她每天的上网时间也逐渐延长。从开始接触互联网发展到逃课上网, 只有半年左右, 而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粗暴干涉, 只增加了她对互联网的依赖, 与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也就日益紧张。她说:“在这里, 至少有人能心平气和地听我说话, 和我一起打怪练级 (玩网络游戏) , 哪怕是作业中的难题, 我们公会 (网络小集体) 中的人也会帮我, 而在学校和家庭, 我得到的只有批评和责骂, 你说我为什么要离开?”

中国的青少年上网族, 有着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但他们依然愿意选择网络以致成瘾, 到底是何动机, 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追逐快感的, 任何行为都可能产生快感而造成类似上瘾的效果。成瘾的原因在于行为的奖励机制的破坏性和建设性不同, 即周围环境对于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任何行为都有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如果对于行动正面效果加以足够的肯定 (建设性) , 对负面效果进行否定 (破坏性) , 就会逐渐引导正面行为的密集和成瘾, 同时压制负面行为;而如果对于正面效果缺乏肯定, 一味对负面效果进行否定, 非但无法压制负面行为, 反而会使得正面行为逐渐萎缩, 形成负面行为的密集和成瘾。网络成瘾的机理大概就是这样的。上网并形成快感的行为肯定有好有坏, 但一味因为部分负面的行为而压制上网, 并不能禁绝上网行为, 反而会使得产生快感的正面行为缺乏激励而萎缩, 负面行为增长, 最终形成负面行为居多的上网行为并上瘾。要纠正学生的网瘾, 就要让他们自己区分行为的正面和负面, 并通过积极鼓励引导正面效果, 来消除负面效果的成瘾行为。

首先, 中国的家长和子女对于互联网的知识和了解严重失衡。从理想化的状态来讲, 最好是成年人能深刻地掌握和了解互联网, 然后以此去指导未成年人介入互联网。而在现实的生活中, 父母对于子女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基本没有太多有理有据的发言权, 甚至父母根本就看不懂子女在计算机上做什么, 而是一味依靠家长的权威进行压制, 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 在现行教育体制中, 一些因素使得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使用互联网。在学校中, 互联网几乎全部集中在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方面, 对于如何应用互联网娱乐则基本不触及, 所以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欲望。而学生在学校以外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环境中上互联网娱乐的时候, 就会很容易产生扭曲。

再次, 当代学校和家庭给予学生的替代选择太少。除了双休日可能可以欣赏部分电视节目外, 其他时间内, 学生几乎都埋在学生的学习中。而即使包括电视节目, 目前也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方便有效的娱乐方式能与互联网产生竞争。互联网因其在场地、费用、内容、效果上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成为青少年学生娱乐消费的重要选择。

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原因, 在于家庭、学校对于互联网、对于上网行为人缺乏有效的认识和沟通。家长很重视对子女在知识学习上的督促, 而对于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比较少, 有的家长甚至为了子女的学习而不惜为学生安排好一切, 使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判断机会和动力, 很少考虑互联网的后果。然后家长又因为对互联网的偏见而导致简单粗暴的干涉行为, 最终造成问题恶化。

所以在一定程度, 与其说是互联网吸引孩子, 不如说是家长把孩子推向了互联网的歧途。

此外, 社会对于行为的价值观往往只有单一的评判标准, 使得对于网络成瘾者的挽救指导也变得异常困难。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互联网行业中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利益时, 我们很难找到劝说他们离开互联网的合适的理由。这样就是有“网瘾”?

拯救这些网络成瘾学生, 我认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战争, 而不是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轻易负担的。

要真正挽救这些成瘾学生, 我们必须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一方面, 对这类学生不能强行压制, 而应当把他们当作朋友, 给他们适当的鼓励, 以加强正面效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尤其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技术, 了解网络的发展, 以便能及时地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获得知识。必须让学生懂得“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同时, 我们要有耐心, 要持之以恒。另一方面, 我经过实践和整理, 认为教育挽救互联网成瘾学生, 要坚持以下步骤。

首先, 要多接触网络成瘾者, 而且在接触他们时要先取得对方在情感上的认同。在与网络成瘾学生的接触交谈中, 在衣着、仪态等方面要大方自然, 给对方一个“清新纯洁”之感, 所谓“正人先正己”;与人交谈态度一定要真诚, 不要做作, 要让对方感觉到是在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来批评训斥的, 是来与自己沟通而不是来游说自己的, 从而放松敌对抵制情绪, 建立友好的交流氛围;在谈话时, 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哲学基本原理, 以激发自己考虑问题;或穿插一些热点新闻, 以勾起他们的兴趣。

当然, 在与他们的谈话中, 不能直接谈上网、游戏的话题, 应从其他方面寻找话题;不能按照教科书或一些术语给他们的行为贴上标签, 应当看到任何行为都有两面性, 不能简单地定性。要基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出发, 让成瘾者渐渐明白“网络是工具”的道理, 从而慢慢地自觉转变。

其次, 在确定了成瘾者的情感认同后, 要让成瘾者把情感认同转移到他日常的环境如家庭、师长身上。可以用:“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是否对错。同时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纠正他们对上网的看法和干涉做法, 从而改善上网者的环境。

最后, 将成瘾者对父母、师长的认同感转移到对其学业, 工作价值的自我判断和审视上, 让其自己领悟到各种行为价值孰轻孰重, 从而自发地纠正自己过度上网的行为。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对网络的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他的家长请我帮帮他。我从与他谈家常和时事新闻着手与他接近, 和他交流, 并渐渐地和他打成了一片。经过了一段时间后, 我时不时地向他提出一些超出他知识面范围的问题, 并引导他自觉地从互联网中寻找答案, 他渐渐地将兴趣转移到利用互联网来寻求知识上来。不久以后, 他通过参加网校上课等方式, 很快地掌握了以前落下的功课, 初步赶上了其他中等同学, 并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他自动改掉了痴迷网络的习惯。

上一篇:安阳市第二届广场舞大赛串联词下一篇:换位思考 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