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2024-05-18

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精选8篇)

篇1: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演练方案(2013年)批准: 审定:

编制部门:冰峰风电场 编制时间:2013年06月

一、总则

冰峰风电场地处1600-2500m高山地区,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冰峰风电场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泥石流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6月18日,冰峰风电场组织开展了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救援演练,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职工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2、检验风场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3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冰峰风电场架构区后门上山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张军

副总指挥:何乾、王福强

应急抢险组:张志厚、任亮民、王宁 交通治安组:吴德、曹晔

医疗卫生组:付湘濡、张蕾、胡亚娜 设备抢修组:徐瑞龙、黄光远、郭东阳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上山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30巡视人员巡视发现架构区后门上山道路发现宽10米,高4米的滑坡体,已影响到上山道路及排水沟,滑坡体可能会扩大并影响交通及架构区内设备。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值值班长何乾报告。之后值长向风场场长张军汇报情况。场长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交通治安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锄头、塑料膜、土箕、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水流疏导,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在确定险情暂不会扩大时,用塑料膜覆盖在有松土的护坡处,将来水引导到就近排水沟内。

4、设备抢修组和医疗卫生组随时待命,一旦现场情况影响到设备安全,设备抢险组第一时间将设备撤离。医疗卫生组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5、派留守人员继续观察,若发现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稳定,向指挥中心汇报,申请解除警报,指挥中心下达“结束《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指令,宣布演习结束。

七、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控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损失最小化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全场职工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基本装备原则。风场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6、协调配合原则。全场各部门及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全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理。

篇2: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处置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6年3月

XXX风电场自然灾害防护、道路山体滑坡、塌方处置方案

一、技改背景:

XXX风电场场址距城约30km,海拔高程在2260米~2663米之间。XXX风电场一期装机容量48兆瓦,拟安装单机容量为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24台。风电场于2013年12月10日投产发电,2014年10月风机通过240进入质保期。

二、技改原因

XXX风电场修建于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区域内衣荒草地为主,零星分布有灌木林、低矮乔木,海拔高程在2260m~2663m之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局部有山体滑坡现象,雨季降雨量大,道路出现塌方次数多,需要进行清理。部分道路排水沟不能满足排水需求,对排水量较大的地段扩建排水沟;塌方路段进行清理或修建挡土墙;清理排水沟,使排水通畅;修复被雨水冲毁路面;保障检修车辆安全正常通行。多台风机基础边坡已出现沟壑,接地网有部分外露。需对风机基础边坡进行整改,将沟壑填平,对裸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对存在滑坡隐患的边坡修筑挡土墙,并恢复植被。

三、技改工作计划

本次技改工作是针对环保水保验收复查整改项:对塌方路段进行清理修筑挡土墙并恢复植被,对不能满足排水需求的路段扩建排水沟,使排水通畅,修复被雨水冲毁的路面;对风机基础边坡的沟壑进行填平处理,对裸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在存在滑坡隐患的风机基础边坡修筑挡土墙。技改后的效果:道路排水沟满足雨季排水需求,有效控制道路边坡滑塔现象,道路平整满足风电场检修车辆通行需求。道路绿化满足环水保要求。有效控制风机基础边坡滑塌现象,确保风机基础边坡无明显沟壑,无外露的接地扁铁。

计划时间如下: 4月1日到4月31日(方案审批、立项)5月1日到5月31日(采购、询价)6月1日到7月31日(项目实施)8月1日到9月15日(项目验收)

四、具体方案

1、道路平整:对被冲毁的里面进行修复,填平道路坑洞,将道路上的滑塌物清除干净;

2、排水沟疏通:对被堵塞的道路排水沟进行疏通,确保排水畅通;

3、新修排水沟:对不能满足排水需求的路段重新修筑排水沟,加大排水容量,并进行相应的硬化处理,以防止排水冲刷形成沟壑;

4、修筑挡土墙:在易塌方路段修筑挡土墙,确保有效控制道路边坡的滑塌现象。

5、风机基础边坡修筑挡土墙,防止风机基础边坡垮塌;

6、对风机基础边坡沟壑进行填平处理,并修筑排水够,防止雨水冲刷后再次形成沟壑;

7、对外露的接地扁铁进行覆盖,覆盖后测量风机接地网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8、植被恢复:对道路及风机边坡进行植被恢复。

五、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不能占用未征用的土地;

2、施工前应对地下的管线做好勘察,做出明显标志;

3、在施工路口设置安全巡逻人员,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安全地带;

篇3: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1) 潞安蒲县伊田煤业有限公司2号单身公寓后滑坡宽度约123 m, 滑向纵深正面居中约45 m, 左右分别约41 m, 滑向最大高差约32 m, 根据现场调查得知, 滑坡于2012年4月滑动, 开始有土块掉落, 后来演变成岩块夹杂土团整体塌落。滑动后为了不影响下部2号单身公寓施工, 施工方曾对上部滑落土体进行了减荷卸载, 并清理了一部分土体。现状如图1所示。

2) 伊田煤矿2号单身公寓后滑坡原始地貌为褶皱断块侵蚀中山, 地形东高西低。据勘察资料揭示, 滑坡上部为坡洪积土, 厚0 m~1.5 m, 植被茂盛, 坡洪积土下为二叠系基岩, 从上向下依次为:砂岩, 该层厚2 m~6 m, 裂隙发育, 切割破碎, 广泛发育四组节理面或层理面, 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互层, 裂隙发育, 切割破碎。因下部被滑体覆盖, 无法准确量测该层厚度, 根据地质调查情况, 估算厚度15 m左右。滑坡坡底至坡顶41 m, 倾向238°, 倾角35°左右, 滑坡前缘为2号单身公寓, 2011年基础施工时曾对坡体基岩进行过开挖, 造成临空面。砂岩下泥岩或泥质粉砂岩极易风化, 在水流侵润、冻融、光照风蚀等自然现象下, 下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逐渐向内剥蚀, 造成上部砂岩悬空, 悬空部分砂岩因自重对岩体产生张拉作用, 随着下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的不断侵蚀, 悬空部分砂岩也不断增大, 进而造成张拉应力的增大, 最终使外侧砂岩沿裂隙、节理等软弱结构面开裂, 并带动上层覆土和下部泥岩或泥质砂岩一同滑落 (见图2) 。

3) 根据建设方的要求, 确定了采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加锚杆、二次高压后压浆注浆工艺, 用B25槽钢做腰梁, 再用混凝土封闭槽钢腰梁形成混凝土腰梁, 对边坡进行加固的实施方案。并通过了由建设单位潞安集团设计单位组织的专家论证。

2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加固原理

预应力无粘结锚索 (后张法) 施工技术是一项边坡支护工程中的新工艺, 即通过锚杆钻机钻孔到坡体岩层深部稳固岩体上放置的钢绞线制作的锚索通过高压注浆固结后, 施加了预应力张拉锁定在坡体表面的腰梁上, 同时把张拉锁定后的预应力通过腰梁分散到坡体上 (见图3) , 预应力的施加起到了对坡体内部破碎松散岩体的挤压紧密作用, 提高了岩体内部的正压力, 阻止了坡体内部松散岩体的继续滑移, 从而达到加固坡体的作用;同时通过锚孔深部地渐进式多次间歇性的高压注浆对岩体内部的松散岩体进行加固, 使原来破碎松散的岩体固结成为整体, 使坡体的整体性得到强化。

3 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根据勘察报告以及所要实施的动态施工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工程机械的施工技术要求, 并根据现场的滑坡态势将整个滑坡体科学地分为三个台阶。分别布置三排锚索, 锚索长度为29 m与21 m间隔施工。三排锚杆长度均为9 m (一排锚索、一排锚杆间隔施工, 孔距、排距1.5 m三角布孔) 。

1) 第一坡面依照现有坡势设计高度为9 m, 坡面放坡角度依照现场坍塌坡面就势削坡 (削坡后的坡度约为80°) , 坡面平台宽度为3 m。

2) 第二平台坡面依照现场坍塌坡面就势削坡 (削坡后的坡度约为65°) , 坡面设计高度为10 m, 坡面平台宽度为4 m。

3) 第三平台坡面依照现场坍塌坡面就势削坡 (削坡后的坡度约为60°) , 坡面设计高度为11 m (7 m坡面+4 m浆砌石挡墙=11 m) , 坡面平台宽度为2 m左右。

4) 预应力锚索采用4束7φ5, 15.24, 1 860 MPa强度等级无粘结钢绞线, 成孔直径150 mm, 注浆方式采用二次注浆, 注浆采用P.O42.5矿渣水泥, 每延米注浆暂定一次注浆25 kg/m, 塑料管随注随往外抽, 直至注满孔体为止。二次劈裂注浆60 kg/m (水泥的注浆最终用量根据现场施工动态确定) , 水与水泥配合比为0.5∶1 (根据现场注浆情况加入粉煤灰或粉细砂介质) , 一次注浆压力0.4 MPa~0.6 MPa;二次注浆压力应大于1 MPa不大于5 MPa根据坡面体破碎状态注浆应根据情况多次补浆, 直至注满为止。

5) 锚杆采用HRB400级Ф25螺纹钢筋, 成孔直径120 mm, 注浆方式采用一次注浆压力0.4 MPa~0.6 MPa;二次注浆压力应大于1 MPa不大于5 MPa根据坡面体破碎状态注浆应根据情况多次补浆, 直至注满为止。

6) 喷锚面层厚度200 mm, 采用HRB300级Ф8钢筋@200双层双向编网 (见图4~图7) , 喷锚强度应达到C20标准, 采用P.S32.5水泥, 喷锚面层时要注意在预应力锚索位置反复复喷形成一条250 mm厚的横向水平内腰梁, 在施加上预应力锁定值后剪断多余的锚索, 再喷锚腰梁位置覆盖住[25b槽钢大于50 mm厚度形成外腰梁, 达到支护体系设计要求 (见图8~图10) 。

7) 制作好后的腰梁应是底宽500 mm, 顶宽400 mm, 高度300 mm, 其作用是将各锚索间张拉锁定后施加的预应力分散到坡壁。

8) 坡面设φ70 mm PVC管, 长度500 mm, 外露100 mm, 内设反滤包, 直径应大于200 mm, 间距和排距分别为4 m。

4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1)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滑坡体浮土、浮石开挖及削坡→脚手架搭设→预应力锚索、锚杆钻孔洞→安装预应力锚索、锚杆、泄水孔管→一次重力式注浆、二次后压浆劈裂注浆→挂网喷锚施工→安装槽钢→预应力张拉锁定→平台浆砌石高标号砂浆抹平→预应力抗拔试验。

2) 施工要点。

a.边坡支护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分层开挖高度按作业顺序施工, 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杆与面层喷射混凝土及注浆以前, 不得进行下一层深度的开挖。

b.为防止边坡的裸露土体发生塌陷, 对于易塌的土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加以防护。

c.清理边坡边壁采用机械结合人工铲锹进行切削清坡, 以达到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

3) 孔位布点。

锚杆成孔前应按设计要求放线定出孔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 用全站仪在坡壁相对两端做一水平点, 并测出坐标, 依次测放出各孔位点, 并作出标记编号, 孔位的允许偏差不大于150 mm。

4) 孔位成孔。

根据2号楼边坡滑坡体的现场情况, 坡体锚索、锚杆均采用锚杆机成孔, 孔径120, 严格控制偏差范围±1°, 成孔过程中如遇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 不得影响支护安全, 成孔后要进行清孔检查, 对塌孔处应及时处理。

a.成孔。成孔过程中注意控制倾角及孔径, 成孔后对孔深、孔径、倾角进行检查验收, 做好施工记录及隐检记录。

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锚杆杆体, 钢筋焊接满足双面焊5d, 单面焊10d, 并按设计要求加焊定位支架,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5 mm。

b.锚杆杆体的保护层制作以及杆体打弯角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 加强筋在各锚索、锚杆连接处应设井字形压筋以保证锚索、锚杆的受力均匀传递到腰梁并分布到坡壁。

5) 水泥注浆。

a.水泥采用P.O42.5硅酸盐水泥, 注浆采用重力式注浆, 视情况多次补注水泥浆, 注浆压力大于1.0 MPa、小于2.0 MPa。

b.注浆液必须按设计要求配制, 搅拌均匀, 经过过滤入泵送浆池, 并立即进行压浆。

c.水泥和浆液应进行多次过滤, 防止压浆过程中堵塞压浆管。

d.压浆泵及高压管路使用完毕或停用3 h以上, 应进行清洗, 压浆泵应专人操作。

e.注浆完成后并将孔口封堵。

6)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 运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支护的成功取决于注浆的成功实施, 如果注浆失败则预应力锚索达不到张拉锁定的设计值, 起不到对边坡支护的作用, 所以注浆时应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注浆施工, 具体注浆时需要注意的是:

a.严格注浆水泥浆的配合比, 水与水泥比设计值为0.4∶1, 严格控制不能超过0.5∶1。

b.注浆工作台与注浆工作场地不能超过以注浆机为中心50 m远距离, 以保证注浆过程中有足够的注浆压力, 并保证水泥浆在注浆管中的较短停留时间。

c.一次重力式注浆过程中如发现在成孔过程中还有未处理好的裂隙致浆液流失现象 (如超过设计注浆量且注浆时间相对较长而孔口不见溢浆即可确定) , 即要实施间歇式多次注浆 (一般间隔补浆在上次注浆后的3 h~4 h后进行) 。

篇4: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关键字:滑坡、抗滑桩、稳定状态

1 工程地质与滑坡体概况

该滑坡体位于邕江Ⅱ及Ⅲ级侵蚀堆积阶地地貌,地表沟谷较发育,地层为第三系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和第四系冲积层、残积粉质粘土。因建设需要,其北部山体经过人工开挖处理后,形成坡长15~100m、宽度800m不等的人工土坡。虽然该滑坡体先后采用多种方案进行治理,但随后不久均失效。依据勘察资料分析,该滑坡体有4个滑坡(即Ⅰ、Ⅱ、Ⅲ号Ⅳ滑坡)共同组成。

2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2.1滑坡基本特征

依据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该滑坡在不同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降错动和张拉裂缝等。Ⅰ、Ⅳ号滑坡属于土质滑坡,Ⅱ、Ⅲ号滑坡属于岩质滑坡。该滑坡形成破坏主要因素是滑体的本身胀缩性质、不合理的人类的活动及地表水入渗对土体软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滑坡稳定性分析

2.2.1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4处滑坡的破坏机制属于推移式土质滑坡(Ⅱ、Ⅳ号滑坡)和牵引式岩质滑坡(Ⅰ、Ⅲ号滑坡)。由于滑坡土体以膨胀土为主,滑坡先前已滑动,坡体结构已破坏,地表水极易入渗,膨胀岩土的反复胀缩作用,引起土体结构破坏及抗剪强度降低。因此,滑坡在缓慢蠕变,随着时间推移及暴雨,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可能产生再次滑动失稳。

2.2.2定量分析

依据《该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稳定性计算得出:Ⅰ号滑坡剖面稳定系数1.11,属基本稳定;Ⅱ号滑坡剖面稳定系数1.09,属基本稳定;Ⅲ号滑坡剖面稳定系数1.19,属基本稳定;Ⅳ号滑坡剖面稳定系数1.02属不稳定。

综合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得出:该体滑坡虽然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但土体的结构已发生破坏及抗剪强度降低。如遇持续暴雨不利工况,滑坡将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极可能发生滑动破坏。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加固工程措施。

3 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比选

3.1设计参数的确定

设计参数指标如下:Ⅰ号滑坡(天然状态C=9.6、φ=7.9,饱和状态C'=8.6、φ'=7.4);Ⅱ号滑坡(天然状态C=0、φ=17.4,饱和状态C'=0、φ'=19);Ⅲ号滑坡(天然状态C=13.4、φ=6.2,饱和状态C'=12.4、φ'=5.7);Ⅳ号滑坡(天然状态C=0、φ=22,饱和状态C'=0、φ'=21)。

3.2防治技术方案的设计

经上述分析,并结合该山体滑坡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提供两个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方案一,采用抗滑桩+挡土板+排水治理方案;方案二,采用挡土板+锚拉抗滑桩+排水综合治理方案。

方案一:根据滑坡体实际情况及滑坡作用力的大小,确定桩体设计位置,将桩头高出原地面1.5m。北部山体3处滑坡共布置135根桩,其中Ⅰ号滑坡前缘布置一排桩,共58根, 桩长为12.0m;Ⅱ号滑坡前缘布置一排桩,共54根,桩长12.0m,;Ⅲ号滑坡前缘布置一排桩,共24根,桩长为12.0m;桩顶设置圈梁,桩身后部设置挡土板,板厚0.5m,圈梁、桩身及挡土板所采用的砼的等级为C25。

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两束锚索,增强抗滑桩的抗弯能力,优化桩长。仅对方案一中的Ⅰ、Ⅱ、Ⅲ号滑坡采用锚拉抗滑桩,Ⅱ号滑坡中的C型桩仍采用方案一治理。

3.3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与推荐方案

3.3.1方案可行性、施工难易程度比选

(1)技术可行性对比

根据该滑坡变形破坏的特点,滑坡运动的机理和破坏模式,两种方案都具备技术可行性。

方案一:采用挡土板+抗滑桩+排水治理方案设计,即Ⅰ、Ⅱ、Ⅲ号滑坡前缘采用抗滑桩,主要靠桩身强度及嵌固段岩土体承受推力,能有效的治理滑坡,防止次级滑坡的危害,采用了针对性方案,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方案二:采用锚拉抗滑桩+挡土板+排水治理方案设计,即Ⅰ、Ⅱ(局部地段即方案一B型桩)、Ⅲ号滑坡前缘采用锚拉抗滑桩+挡土板支挡,Ⅱ号滑坡(局部地段即方案一C型桩)仅采用抗滑桩+挡土板治理方案,主要从防止整体变形为治理重点,同时还靠锚索提供的锚固力,增强了抗滑桩的抗弯能力。但从永久性考虑,由于本滑坡为膨胀性滑坡,岩土体的胀缩性质将会对锚索锚固体产生不利影响,使锚索的锚固体与岩体的粘合性质变低而影响锚索的抗拔能力。

因此,从技术可行性对比,方案一和方案二相当。但从治理措施的永久性考虑,方案一比方案二更优。

(2)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对比

施工区场地较平整,施工条件较好,两种方案均适宜。相对而言,方案一难度小于方案二。其次方案二的锚索施工将制约抗滑桩的施工和场地平整,而且施工锚索时精度难控制,施工工期将会比方案一长。

综上所述,方案二施工难度比方案一大,且工期长。

3.3.2推荐方案

从技术可行性、施工难易程度及工期对比,方案一的治理效果优于方案二,同时造价低于方案二。因此,推荐方案一作为广西区体工二大队南部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4 结论

(1)结合该山体滑坡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貌、滑坡类型和规模、稳定性计算结果以及施工等条件等实际情况。对于该山体滑坡的治理工程,提供两个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经可行性论证及方案对比,推荐方案一为治理方案。

篇5:山体滑坡应急预案完整版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篇6: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二○○八年八月二十日

目 录 总则 2 概况 应急预案内容

3.1 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 3.2 危急事件的预防 3.3 应急预案的启动 3.4 危急事件的应对 3.5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 3.6 预案的终止 3.7 应急通讯联络电话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龙水电站进场公路施工项目部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总则

1.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人身、生活、施工安全构成的危害,根据《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结合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实物指南》内容和有关实施细则制定本预案。

1.2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一种土、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该流动体夹有的土石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于山洪,常给施工单位的生命财产及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水电公司驻乡城工程项目部领导是危急事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危急事件管理工作。各施工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危急事件的第一责任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责任和义务。概况

目前古瓦进场公路、各施工支洞口及施工便道等部位较易发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滑坡体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并对施工队伍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做好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预防和应急抢险,制定好应急预案,对施工单位员工的生活、生产正常运作及防汛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急预案内容

3.1 应急指挥机构组成及其职责: 3.1.1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黄传庚 副组长:蔡维鑫

成 员: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龙水电站进场公路施工项目部全体员工、各施工队负责人。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限公司格龙水电站进场公路施工项目部,郭卫任办公室主任。

3.1.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3.1.2.1 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3.1.2.2 负责向大唐四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地方政府报告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1.2.3 各应急小组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事故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3.1.2.4 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3.1.2.5 发生滑坡及泥石流事故的施工单位,应派专人对事故发生的部位、危害程度、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等做好记录备查。

3.1.2.6 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件,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需的生产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尤为重要),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3.1.2.7 完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3.1.3 成立各专业应急小组 3.1.3.1 应急分队

各施工单位组织,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和协调下,负责处理各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主要任务是人身救援。

3.1.3.2 抢险突击队

各施工单位组织,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和协调下,负责处理各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主要任务是抢救生产生活设施、疏通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造成的交通道路。

3.1.3.3 物资保障应急组

各施工单位组织,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协调,主要任务是为抢险突击队及受困群众提供抢险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保障。

3.1.3.4 医疗保障组

主要由乡城项目部牵头联系地方医院,各施工单位派人协助。主要任务是及时救治伤员,卫生防疫等。

3.1.3.5 通讯保障组 各单位专人负责,主要任务是负责保障重点部位的通讯的畅通,及时报告事故信息、事故现场的情况,接受应急指挥机构的命令并执行,负责记录事故过程。

3.2 危急事件的预防

3.2.1 各施工单位要及时分析和预测事故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预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

3.2.2 发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一般集中在高边坡、山体冲沟、河边等区域。施工单位应加强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的巡查并及时进行排险;同时在易发部分设置安全警告标志,提醒行人不可停留。

3.2.3各施工单位的生活营地、物资仓库的建设需按程序审批,不可建设在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区域。

3.2.4各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要群策群力,要顾全大局,针对事故的蔓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2.5各应急组要确定事故处理的重点和中心,把抢救和保护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3.2.6在事故发生后,保持和上级部门联系,汇报事故情况和抢险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部门援助。

3.3 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施工单位加强常规检测和日常巡查,特别是在长时间降雨或降雨量特大时,要加大巡视的频率。巡视人员发现滑坡体滑动或有岩石掉落时,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时组织进行清理;如果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单位负责人迅速向应急指挥机构汇报,应急指挥机构根据现场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若危及人身安全时,工作人员可边撤离边汇报。

3.4 危急事件的应对

3.4.1 提高全体员工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的认识,掌握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形成原因、特性、表象和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成功率。

3.4.2 所有在危险区域的人员迅速撤离

3.4.3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态的严重程度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抢险。各施工单位负责人要经常性带队组织各相关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生部位进行认真巡查,完善措施,并必须备足生活、医疗救护用品等。

3.4.4 各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应保持完好,油料充足。备好充足的救援物资。听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合理分配使用救援资源。

3.5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

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范围。3.6 预案的终止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3.7 应急通讯联络电话

应急救援总指挥黄传庚:***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蔡维鑫:*** 日常管理办公室主任郭卫:***

篇7:山体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黄登成

二○○七年十一月

目 录 总则 2 概况 应急预案内容

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2 应急报告及通讯保障 3.3 危急事件的预防 3.4 应急预案的启动 3.5 危急事件的应对

3.6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总则

1.1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人身、生活、生产和电厂安全构成危害,根据《云南大唐国际电力有限公司危急事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保厂房、保大坝”为原则制定。

1.3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一种土、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该流动体挟有的土石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于山洪,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

1.4 事故的应急处理,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动员电厂或公司的力量。

1.5 水电厂应尽力组织自救;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人员奔赴现场组织、指导预案的实施。2 概况

云南电力公司投产及在建的8个水电厂为:那兰、崖羊山、石门砍、龙马、居甫渡、戈兰滩、土卡河、马鹿塘,分属藤条江、李仙江、盘龙河三个流域。各电厂库区岸坡仅局部较陡峻,地形多平缓,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不严重。库区、近坝库岸及工程区分布有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沟谷型泥石流沟,但大多为小规模的浅表覆盖层滑坡;少数稳定性差、仍有滑动迹象,但一次下滑方量不大,对工程影响小。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部位有:库区、近坝库岸、公路边坡、工程区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冲沟等,做好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预防和应急抢险, 对电厂和下游群众、单位的生活、生产正常运作及防汛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应急预案内容

3.1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机构组成及其职责 3.1.1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副总经理(分管生产)

副组长:副总经理 总经济师 总会计师 总工程师 成 员:各副总师 各部门负责人 各水电厂厂长 3.1.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负责向大唐国际、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各应急小组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事故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3)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4)公司各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部位、危害程度、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等待备查。

(5)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所有险情排除,恢复正常生活、生产为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点。

(6)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故。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需的生产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尤为重要)。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7)完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设施损坏、人身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1.3 成立各专业应急小组

(1)抢险突击队 组长:电厂厂长

成员:电厂全体人员 检修单位全体人员 当地救援队 职责:处理事故,以人身救援,保交通、生产设施为主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2)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应急组 组长:电厂厂长

成员:检修维护单位 当地救援队 电厂全体运行人员 职责:做好现场抢险的机械支持工作(3)物资保障应急组

组长:基建工程部副部长(分管物资供应)成员:物资供应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保障所需的物资供应。(4)后勤、医疗保障应急组 组长:生产部副部长(分管运行)

成员:电厂厂长 电厂全体运行人员 当地医疗机构人员 职责:负责后勤保障及医疗救援工作(5)安全保障应急组 组长:安监部部长

成员:电厂厂长 安监部人员 职责:做好现场的安全保障工作(6)通讯保障应急组

组长:生产部电气二次高级主管

成员:生产部电气二次人员 电厂电气专工 检修单位 职责:确保通讯畅通 3.2 应急报告及通信保障

3.2.1 电厂安排人员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经常巡查,特别是长时间降雨和暴雨期间要派专人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两人)。

3.2.2 巡查人员发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后,立即向电厂厂长汇报,厂长根据情况及时向生产部汇报,由生产部请示公司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发布命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向现场有关单位下达应急预案启动令,各专业应急小组各就各位,组织事故的应急处理。3.2.3 公司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公司各部门紧急启动本预案,各部门接到命令后迅速安排本部门人员各就各位。

3.2.4 公司内部通信联系电话按云南电力公司电话号码簿执行,与上级单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由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承担。在事故发生后,通信应急小组应全力确保通信畅通。3.3 危急事件的预防

3.3.1 公司相关单位每年对本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3.3.2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期间和终止后,按照事故调查规程和防止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措施要求,及时分析和预测事故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预先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防范。3.3.3 加强冲沟、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边坡等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的巡查。

3.3.4 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要群策群力,要顾全大局,针对事故的蔓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3.5 各应急组要确定事故处理的重点,把抢救和保护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3.2.6在事故发生后,保持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的联系,汇报事故情况和抢险进展情况。3.4 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 冲沟、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边坡等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应加强观测和日常巡查。当发现滑坡及泥石流迹象时,电厂厂长及时报告生产部,由生产请示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下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紧急组织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若危及人身安全时,电厂可边撤离边汇报。

3.3.2 长时间降雨或降特大暴雨时,加强巡回观察,做好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预防和应急抢险, 当发现山体滑动或出现泥石流时,电厂厂长及时报告生产部,由生产请示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下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紧急组织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若危及人身安全时,电厂可边撤离边汇报。

3.5 危急事件的应对

3.5.1 提高公司有关部门、电厂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的认识,掌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原因、特性、表象和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成功率。3.5.2 应急救援人员、资金、物资储备要求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态的严重程度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抢险或电厂组织本厂人员抢险。汛前,由生产部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部位进行认真巡查,完善措施。并必须备足生活、医疗、救护车辆等急需品,所有费用作为特别项目从生产成本中列支。3.6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3.6.1 相关人员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3.6.2 后勤、医疗应急组及时做好宣传工作,采取必要措施保障食品、饮用水和生活用品供应。

篇8:山体滑坡治理技术研究

石壁滑坡位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官坑村永宁高速公路右侧, 山体土质为碎块状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顺层节理发育, 经过2010年1~6月的持续降水影响, 沿线多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及坍塌, 其中以石壁滑坡尤为严重。经过对该滑坡全过程监控、设计、施工, 本文特对石壁滑坡体产生原因进行剖析, 提出临时防治措施, 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2 工程简介

石壁滑坡体位于深路堑, 滑坡区纵向长度约604m滑坡区为丘陵地貌, 丘陵高程介于360~470m之间, 相对高差约110m, 丘陵自然坡度为10~30°, 植被较发育, 并屡见大块孤石堆积, 丘脊顶部较平缓, 坡顶坚硬硅化带裸露。

石壁滑坡区地层岩性为: (1) 粘土 (Q) :黄褐色, 夹碎块石, 结构松散, 硬塑性, 厚度2~5米; (2) 粉砂岩 (K1h) :棕红色, 砂土状强风化, 粉砂质结构, 泥质胶结, 节理裂隙发育, 厚度20.1米, 以下为中风化, 产状182°∠44°。两组主要节理, 一组与路线方向平行, 一组与路线方向大致垂直。 (3) 饰变破碎带:灰黄-灰白色, 硅化强烈, 岩体极破碎, 其原岩为粉砂岩, 钻孔揭露厚度33.35米。

3 滑坡体的产生

石壁滑坡段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 该段路堑原设计为1~2级边坡, 采取拱形骨架+客土喷播植草、预应力锚索框架等防护,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原则施工, 并且边坡开挖前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堑顶截水沟。经过2010年1月初持续降雨后, 该段坡脚路基有明显的挤压隆起现象, 隆起高度约1米, 说明滑动面位于路基顶面以下, 并且K105+590~K105+630第1级边坡失稳坍塌, 该边坡正施工预应力锚索框架, 其中预应力锚索体已安装, 锚孔也已经注浆, 失稳后的坡体将已注浆的锚索体也拔出孔外, 其他坡面也开裂, 坍塌。

4 滑坡地质勘察及临时治理措施

2010年1月出现边坡失稳坍塌, 及堑顶开裂变形现象后, 为了防止山体进一步滑移, 演变为大型山体滑坡, 为防止山体出现加大位移, 并确保山脚路基施工安全, 待山体滑移稳定后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 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临时防治方案:

在临时防治过程中, 为跟踪了解山体变形情况, 在坡面上设置了一系列的位移观测桩, 有裂缝骑马观测桩, 地表位移监测桩, 及深孔位移监测桩, 根据一系列的位移监测手段对山体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了解该山体位移及稳定情况, 为合理确定山体稳定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并为确定山体地质状况、水位状况、及断裂层位置等提供技术依据。

4.1 在山体上布设裂缝骑马观测桩

首先对裂缝进行填塞粘土夯实, 对表面采用砂浆封闭, 再布设骑马观测桩, 对观测桩的位移情况实时监测。晴天每天监测一次, 雨天每天监测两次, 山体明显位移时, 加强监控频次。

4.2 在山体上布设地表位移监测桩, 测定山体水平及竖直位移情况

骑马桩只能够粗略监测山体位移情况, 检测较方便。为了更精确的反应山体位移数据, 需在坡面设置地表位移检测桩, 采用全站仪每两天测量一次。

4.3 布设深孔位移监测孔, 重新探明地质情况, 及山体位移情况

为了更加精确的检测山体位移, 并补充相应的技术参数, 我们在山体上布置了22个深孔位移监测孔。通过深孔监测, 我们可以精确的得到以下参数: (1) 山体滑动面所在深度, 及相应深度的位移情况; (2) 深孔监测孔可作为地质孔, 对山体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确定各深度对应的山体地质, 并确定滑动面位置; (3) 作为山体水位监测孔, 了解山体地下水位状况, 通过山体干旱及持续降雨时分别测定地下水位状况, 测得地下水位参数;

4.4 搜集地下水位资料

深孔位移监测孔钻探后, 定期观测孔内水位情况, (其中天晴时每星期观测一次, 雨天时每次下雨结束后进行观测) 。

4.5 搜集地质资料

通过深孔监测钻探孔, 对钻孔芯样进行详细描述, 探明各深度地层的地质情况;

4.6 对滑坡区地质测量产状

为了详细调查滑坡区地层节理状况, 我们对滑坡区段内的坡面产状进行了详细测量, 得到了一系列的节理、层理参数。在滑坡初治过程中, 我们安排专人每天对滑坡情况进行监测, 发现滑移立即进行汇报, 确保滑坡安全。

4.7 滑坡开裂区裂缝处理

将滑坡体表面开裂部分进行平整压实, 用粘土封堵裂缝, 表面用砂浆封闭, 防止雨水下渗, 对于开裂严重部位, 采用彩条布覆盖。

4.8 滑坡区排水

4.8.1 地表水排除

在滑坡区及滑坡后缘挖设临时截排水沟, 水沟内铺设塑料薄膜, 防止雨水下渗, 并在滑坡体表面挖设树枝状临时排水沟, 排水沟与路基排水沟顺接;

4.8.2 地下水排除

在滑坡体不同高度按一定距离钻造排水平孔, 排除滑坡体内的地下水, 排水平孔的深度以出水为准。

5 滑坡治理方案

经过初步防治后, 滑坡体逐步趋于稳定状态, 经专家组多次现场勘察分析, 认为在滑坡治理中应采取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根据治理情况随时调整设计参数。为有效治理该滑坡, 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 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 在治理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减小滑体滑动力; (2) 减小水的危害; (3) 对滑体加固; (4) 对滑体进行支挡。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 我们考虑了如下治理方案: (1) 在减小滑体滑动力方面, 考虑对边坡放缓、并对山体进行开挖卸载, 减小滑体自重; (2) 在减小水的危害方面, 综合考虑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治理; (3) 对滑体加固方面, 考虑对滑体进行加固处理, 保证滑体处于稳定状态; (4) 对滑体进行支挡方面, 主要考虑抗滑桩及抗滑挡墙等进行支挡防护;并同时加强现场监测, 以便随时调整治理方案。

5.1 削方卸载

为了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提高其抗滑力, 减小滑体滑动推力, 根据滑体重量及滑动力进行适当的卸载, 保证滑体处于平衡稳定状态;

经计算分析该滑坡体卸载土方34万方, 从原设计2级边坡变更为8级边坡;堑顶以滑坡后缘作为边坡坡口线, 边坡坡率按1:1.75、1:2控制, 每级边坡高度不大于8米, 坡脚预留2~4米宽平台, 边坡开挖过程中严格执行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施工原则, 开挖后及时防护, , 施工过程中对山体深孔监测管进行有效保护, 防止破坏。

5.2 水的治理

滑坡的发生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 消除和减轻水对坡体的危害尤其重要, 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分解, 以免降低岩土体承载力;

消除和减小水的危害作用, 本滑坡的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 在滑坡边界砌筑截水沟;在滑坡区内, 在坡面修筑完善的排水系统, 并将滑坡区裸露的坡面及平台等采用混凝土+防水土工布封闭, 防止地表水下渗。

滑坡体内要形成封闭完善的排水系统, 保证水流通畅, 不积水不漫流, 山体不渗水。水的治理包括: (1) 对坡面及平台裸露部分进行阻水封闭; (2) 修建完善的地表排水系统; (3) 施工地下排水系统 (其中地下排水与地表排水设施必须相结合) 。

5.2.1 修建完善的地表排水系统:

施工前, 先完善施工场地临时排水系统, 在临坡面坡顶施工拦水埂, 在低洼处挖设临时排水沟, 并保证施工场地纵横坡适顺, 保证施工场地不积水、不漫流;

(1) 截水沟施工

边坡正式开挖施工前, 先在堑顶施工截水天沟, 减弱水流对坡面的冲刷作用, 截水沟与路堤排水沟或自然水沟顺接。

(2) 平台排水沟施工

为了减轻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及下渗影响, 平台上砌筑拦水带式的纵向排水沟, 在各级边坡坡脚浇注C20砼纵向排水沟, 平台排水沟要与截水沟两侧急流槽及坡面跌水顺接, 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3) 跌水施工

在坡面上每隔一段距离根据地形修筑跌水, 汇集平台排水沟内的地表水流, 避免由于水沟过长, 沟底坡度不顺而导致水沟内积水。

5.2.2 地下排水

为了减小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为了减轻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 坡面开挖后, 在坡脚施工仰斜排水平孔, 排水孔的孔深以出水为准, 孔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地下水丰富段落孔间距适当密些, 并且排水平孔与平台排水沟必须结合使用, 平孔排水管口要对准平台排水沟, 排水管与水平方向下倾约10°, 排水段按5cm*5cm间距四周布设圆孔, 并用无纺土工布包裹管身及管底。

5.2.3 裸露面封闭

坡面开挖后, 为了防止地表水冲刷及下渗影响, 要及时进行坡面封闭防护, 坡面封闭防护先铺设一层防水土工膜后, 再浇注一层10cm厚防水混凝土。

(1) 坡面封闭

坡面封闭防护具体做法:先在坡面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 上面浇注一层10cm厚C20防水混凝土;混凝土要浇注密实, 表面光滑, 面层不得积水, 阻水等。

(2) 平台封闭

平台采取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土工布, 上面浇注一层10cm厚C20防水混凝土;平台混凝土施工前, 先将底部浮土等清理干净, 将底部清理成4%横坡, 然后铺设防水土工布, 铺筑防水土工布时注意接头搭接方向, 将高的一侧的接头搭接在低处的上面。平台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混凝土初凝后将表面抹光。

5.3 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

边坡加固采取预应力锚索框架进行防护, 在第5、6、7级边坡坡面施工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预应力锚索框架设计锚固力700KN、1000KN;锚索设计孔深20m~30m, 锚固段深度9m, 锚索采用6索及8索锚索, 分别采用3个及4个锚固单元。

5.3.1 预应力锚索加固原理

预应力锚索防护是利用一定强度的水泥浆在有效深度的锚孔底部与周边岩石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锚固体, 在锚筋体的预应力作用下, 改善岩体应力状态, 将不稳定的山体与外部框架梁组合成稳定的整体, 提高坡体稳定性, 不使坡体构造裂隙进一步发展, 从而达到边坡加固的目的。

在正式施工前要根据设计锚固力及坡体地质条件等进行验算, 初步验证设计合理性, 并在正式施工前对加固山体进行锚索试验孔施工, 通过破坏性抗拔试验确定锚索体的极限承载力, 检验锚索在超过设计拉力并接近极限拉力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安全程度, 以便在正式使用前调整锚索体结构参数或改进锚索体的制作工艺, 保证施工质量, 并验证锚固工程设计合理性。

对设计施工图进行详细的分析, 了解设计孔深、锚固段长度、锚固段地质情况、锚孔倾角、设计拉力等, 确定锚固段地层是否是在该坡体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可能引起坡体滑动的后缘控制面以下, 以及设计提供的拉力是否能够满足坡体下滑时的滑动力, 抗滑系数是否满足K≥1.25, 以达到加固效果。

为了验证设计合理性, 正式施工前要对照设计图, 初步分析滑动体沿滑动面的下滑力、滑动面上的抗滑力, 以及水泥浆体与锚固段岩体的结合力、外界所需要提供的锚固力的大小等。

预应力锚索施工中要注意详细记录钻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应详细记录各个孔深对应的地质情况, 记录钻孔过程中钻进难易程度, 支架抖动情况, 土质及土层含水量, 若发现锚孔内有水, 以及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 锚固段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时, 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情况, 以便调整设计参数;

预应力锚索框架要及时施工, 框架施工后及时进行锚索体张拉, 以便实现预应力效果, 保证山体稳定, 预应力锚索施工中预应力施加是关键, 但引起预应力张拉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施工中应加以避免, 保证施工质量:

5.4 锚索抗滑桩支挡防护

该段落共8级边坡, 在边坡第2级平台顶部按6米间距施工一排53根锚索抗滑桩, 在第二级平台施工一排53根锚索抗滑桩;抗滑桩桩长分别为17米、20米、24米, 根据地质勘探、及现场开挖情况, 抗滑桩入岩深度10~14米 (中风化~弱风化泥质粉砂岩) , 桩底位于路面以下10米左右。

边坡卸载至第2级边坡后开始进行抗滑桩开挖施工, 抗滑桩采取跳桩开挖;

根据滑坡期间观察, 发现滑坡区段内路基拱起, 判定滑动面位于路基面以下, 经过设计院地质勘测后设计抗滑桩, 抗滑桩桩底标高位于路面以下约10米, 入岩深度约10~14米。

抗滑桩施工过程中采取跳桩开挖, 桩基开挖过程中对各个深度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对于挖孔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记录滑动带深度, 记录各个岩层对应深度, 记录孔内的渗水情况等;孔桩开挖过程中, 若发现护壁开裂, 或孔内有变形等, 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

抗滑桩开挖过程中, 第1级边坡土体不能够进行卸载, 必须在坡脚进行填土反压, 确保抗滑桩施工安全;抗滑桩开挖过程中要进行安全防护, 确保挖桩人员人身安全。

5.5 抗滑挡墙支挡防护

在滑坡体边坡坡脚施工一排墙高分别为6米、7米的C20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抗滑挡墙。

待抗滑桩施工完成, 并产生支挡效果后, 开挖边坡坡脚抗滑挡墙基坑, 抗滑挡墙采取分段跳槽开挖, 分节浇注施工。抗滑挡墙每10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5.6 施工过程中位移监测

滑坡体稳定性监测:在滑坡治理过程中, 每隔一个星期对坡体稳定性进行深孔位移监测, 下雨后立即进行监测;发现山体出现较大位移时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增加预应力框架锚索、或调整抗滑桩桩头锚索参数等。

6 滑坡治理效果

通过锚索框架加固, 改变了滑坡体的受力状态;坡面裂缝被封堵且采用拱形骨架内植草护坡, 地表水被有效的分隔, 不能大量入渗到滑动带;坡脚边坡采用全封闭式护坡, 有效地防止雨水入渗, 保护坡脚岩土;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暗沟, 使滑动带内滞水能顺利流走, 更使滑带土的抗剪性能不致进一步下降。采用补充治理措施后, 至今历时3年多, 滑坡已逐渐稳定下来。

经过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 该滑坡体目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7 石壁滑坡产生的原因分析

要探讨石壁滑坡体的产生原因, 首先考虑影响山体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山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 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风化作用、施工开挖、爆破等, 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7.1 石壁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石壁滑坡体的产生与滑坡体土质、结构和产状等有关。石壁滑坡体范围内土质基本为碎块状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棕红色, 砂土状强风化, 粉砂质结构, 泥质胶结, 雨水易软化、崩解, 节理裂隙发育, 厚度20.1米, 以下为中风化, 产状182°∠44°。两组主要节理, 一组与路线方向平行, 一组与路线方向大致垂直;并且饰变破碎带滑动面为灰黄-灰白色, 硅化强烈, 岩体极破碎, 其原岩为粉砂岩, 钻孔揭露厚度33.35米, 这形成了滑坡的必然条件;

对于不同的岩土, 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来说, 主要的是岩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当岩层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 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

总之, 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 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 就易引起滑坡产生。

(1) 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 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 其中结构松散, 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 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 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 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 最易发生滑坡。

(3) 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 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 才可能发生滑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 小于45度, 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7.2 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 不合理的开挖和震动等。大多数的滑坡与水的因素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不管来源怎样, 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 它将增加岩土体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 降低岩体的抗剪强度, 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冲刷或侵蚀坡脚, 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 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 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 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体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不少滑坡在旱季接近于稳定, 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 形成“大雨大滑, 小雨小滑, 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

施工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

此外, 震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标段由于全线地质均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该土质遇水软化, 但晴天时坚如硬石, 必须采取爆破施工, 爆破震动对构成山体滑坡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山体中存在的软弱滑动带和发育的节理是山体滑动的内因;而边坡切方开挖使山体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 产生自坡面向坡体内的应力松弛, 以及雨水的入渗是形成山体滑坡的外因。山体裂缝和切方坡脚构成此滑坡周界。并且在滑坡下方的路基上发现路基拱起约80cm, 可判定滑动面位于路基面以下, 根据滑坡体的厚度该滑坡为深层滑坡。

7.3 滑坡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 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 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 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 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 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1)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 滑坡位能越大, 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 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 则滑移距离越大。

(2) 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 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 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 一般讲, 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 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 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 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 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 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总之, 滑坡的活动强度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 滑坡治理建议

(1) 为了避免产生大型滑坡,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避免大填大挖, 设计选线过程中应考虑将路线远离边坡坡脚;

(2) 针对深路堑及高边坡, 设计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 第一次设计就应采取果断的治理方案, 在充分考虑治理造价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设计;

(3) 滑坡区设计应重点考虑水的治理;

(4) 滑坡区坡面防护设计应将安全性摆在首位, 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 再考虑美观设计;

9 结束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及治理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山区施工中, 不可避免的进行山体开挖,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坡体失稳, 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 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 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 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摘要:本文对石壁滑坡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临时防治措施, 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施工中采取滑坡动态设计, 结合石壁滑坡对大型滑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深路堑设计及施工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滑坡,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上一篇:公司经营管理心得下一篇:爱护校园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