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2022-07-16

第一篇: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演练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演练方案 (2013年) 批准: 审定:

编制部门:冰峰风电场 编制时间:2013年06月

一、总则

冰峰风电场地处1600-2500m高山地区,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针对冰峰风电场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特殊情况,为增强员工预防泥石流灾害意识,提高单位员工防灾救灾能力,6月18日,冰峰风电场组织开展了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应急救援演练,有效检验应急小组的指挥能以及实战水平。

二、演习的目的和内容

1、让全场职工进一步了解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2、检验风场在事件突发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演习时间: 2013年6月18日

四、演习地点:

冰峰风电场架构区后门上山道路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总指挥:张军

副总指挥:何乾、王福强

应急抢险组:张志厚、任亮民、王宁 交通治安组:吴德、曹晔

医疗卫生组:付湘濡、张蕾、胡亚娜 设备抢修组:徐瑞龙、黄光远、郭东阳

六、情景模拟

1、演练现场:由于连日雷雨天气,导致上山道路发生山体滑坡。6月18日下午15:30巡视人员巡视发现架构区后门上山道路发现宽10米,高4米的滑坡体,已影响到上山道路及排水沟,滑坡体可能会扩大并影响交通及架构区内设备。巡视人员立即向当值值班长何乾报告。之后值长向风场场长张军汇报情况。场长立即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同时启动《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面展开。

2、交通治安组立即集合到现场抢险,在滑坡体上下游各50米处设立警戒线,并立“前方塌方、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人员的通行安全,并维护现场秩序。

3、应急抢险组人员,带抢险救灾物资(锄头、塑料膜、土箕、沙袋)前往危险护坡处进行水流疏导,沙袋加固(主要是在迎道路面筑一个挡墙,防止滑体进一步下滑),在确定险情暂不会扩大时,用塑料膜覆盖在有松土的护坡处,将来水引导到就近排水沟内。

4、设备抢修组和医疗卫生组随时待命,一旦现场情况影响到设备安全,设备抢险组第一时间将设备撤离。医疗卫生组负责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

5、派留守人员继续观察,若发现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稳定,向指挥中心汇报,申请解除警报,指挥中心下达“结束《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指令,宣布演习结束。

七、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控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损失最小化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全场职工人身、财产安全为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基本装备原则。风场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6、协调配合原则。全场各部门及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全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二篇: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河磅坍塌

应急预案

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我校具体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长:徐 华(董事长) 副组长:易 鑫(校 长)

员:刘美彬、李凯、徐振、晏鑫、刘汉胜、李易、袁贵英、李明珠、王玉笛、杨敏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协助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2、研究解决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河磅坍塌等自然灾害学校处理中的问题,确保事故处理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扩大,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3、检查督促存在隐患各校作好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曼延,检查事故发生学校的整改情况;

4、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重点

1、制定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2、对师生进行防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等教育。

3、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5、逢大雨天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6、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大雨天实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三、报告制度及程序

(一)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要及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中心小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或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工)→校长→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县教育局。

(二)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四、预案的启动程序和条件

(一)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二)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三)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四)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五)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日常的学校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资金。

第三篇:云南大唐国际电力有限公司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批准:

审核:

编写:黄登成

二○○七年十一月

目 录

1 总则 2 概况

3 应急预案内容

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2 应急报告及通讯保障 3.3 危急事件的预防 3.4 应急预案的启动 3.5 危急事件的应对

3.6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对人身、生活、生产和电厂安全构成危害,根据《云南大唐国际电力有限公司危急事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保厂房、保大坝”为原则制定。

1.3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一种土、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该流动体挟有的土石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于山洪,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

1.4 事故的应急处理,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动员电厂或公司的力量。

1.5 水电厂应尽力组织自救;公司应在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人员奔赴现场组织、指导预案的实施。 2 概况

云南电力公司投产及在建的8个水电厂为:那兰、崖羊山、石门砍、龙马、居甫渡、戈兰滩、土卡河、马鹿塘,分属藤条江、李仙江、盘龙河三个流域。各电厂库区岸坡仅局部较陡峻,地形多平缓,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不严重。库区、近坝库岸及工程区分布有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沟谷型泥石流沟,但大多为小规模的浅表覆盖层滑坡;少数稳定性差、仍有滑动迹象,但一次下滑方量不大,对工程影响小。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部位有:库区、近坝库岸、公路边坡、工程区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冲沟等,做好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预防和应急抢险, 对电厂和下游群众、单位的生活、生产正常运作及防汛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应急预案内容

3.1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机构组成及其职责 3.1.1 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副总经理(分管生产)

副组长:副总经理 总经济师 总会计师 总工程师 成 员:各副总师 各部门负责人 各水电厂厂长 3.1.2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下令启动应急预案。

(2)负责向大唐国际、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各应急小组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 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事故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3)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

(4)公司各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部位、危害程度、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等待备查。

(5)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所有险情排除,恢复正常生活、生产为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点。

(6)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故。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需的生产车辆(挖掘机、推土机尤为重要)。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7)完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设施损坏、人身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情况) 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1.3 成立各专业应急小组

(1)抢险突击队 组长:电厂厂长

成员:电厂全体人员 检修单位全体人员 当地救援队 职责:处理事故,以人身救援,保交通、生产设施为主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2)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应急组 组长:电厂厂长

成员:检修维护单位 当地救援队 电厂全体运行人员 职责:做好现场抢险的机械支持工作 (3)物资保障应急组

组长:基建工程部副部长(分管物资供应) 成员:物资供应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保障所需的物资供应。 (4)后勤、医疗保障应急组 组长:生产部副部长(分管运行)

成员:电厂厂长 电厂全体运行人员 当地医疗机构人员 职责:负责后勤保障及医疗救援工作 (5)安全保障应急组 组长:安监部部长

成员:电厂厂长 安监部人员 职责:做好现场的安全保障工作 (6)通讯保障应急组

组长:生产部电气二次高级主管

成员:生产部电气二次人员 电厂电气专工 检修单位 职责:确保通讯畅通 3.2 应急报告及通信保障

3.2.1 电厂安排人员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经常巡查,特别是长时间降雨和暴雨期间要派专人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两人)。

3.2.2 巡查人员发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后,立即向电厂厂长汇报,厂长根据情况及时向生产部汇报,由生产部请示公司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发布命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向现场有关单位下达应急预案启动令,各专业应急小组各就各位,组织事故的应急处理。 3.2.3 公司水电厂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公司各部门紧急启动本预案,各部门接到命令后迅速安排本部门人员各就各位。

3.2.4 公司内部通信联系电话按云南电力公司电话号码簿执行,与上级单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由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承担。在事故发生后,通信应急小组应全力确保通信畅通。 3.3 危急事件的预防

3.3.1 公司相关单位每年对本预案进行一次演练。

3.3.2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期间和终止后,按照事故调查规程和防止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措施要求,及时分析和预测事故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预先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进行防范。 3.3.3 加强冲沟、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边坡等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的巡查。

3.3.4 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要群策群力,要顾全大局,针对事故的蔓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3.5 各应急组要确定事故处理的重点,把抢救和保护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3.2.6在事故发生后,保持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的联系,汇报事故情况和抢险进展情况。 3.4 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 冲沟、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及边坡等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易发部位应加强观测和日常巡查。当发现滑坡及泥石流迹象时,电厂厂长及时报告生产部,由生产请示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下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紧急组织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若危及人身安全时,电厂可边撤离边汇报。

3.3.2 长时间降雨或降特大暴雨时,加强巡回观察,做好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预防和应急抢险, 当发现山体滑动或出现泥石流时,电厂厂长及时报告生产部,由生产请示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同意下令启动本应急预案;电厂厂长紧急组织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若危及人身安全时,电厂可边撤离边汇报。

3.5 危急事件的应对

3.5.1 提高公司有关部门、电厂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的认识,掌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原因、特性、表象和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成功率。 3.5.2 应急救援人员、资金、物资储备要求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态的严重程度由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抢险或电厂组织本厂人员抢险。汛前,由生产部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部位进行认真巡查,完善措施。并必须备足生活、医疗、救护车辆等急需品,所有费用作为特别项目从生产成本中列支。 3.6 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3.6.1 相关人员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3.6.2 后勤、医疗应急组及时做好宣传工作,采取必要措施保障食品、饮用水和生活用品供应。

3.6.3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公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第四篇:山体落石、泥石流灾害的预防与整治

嘉镜线(原名镜铁山支线)起自兰新线嘉峪关枢纽绿化站,止于镜铁山南站,全长70.348km,共有桥梁37 座/1346m、隧道19 座/12318m、涵渠67 座。整条线路依山傍河而行,自冰沟以上大部分路基为半堤半堑或路堑,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季节性温差变化较大,大部分山体没有经过工程措施治理,历经几十年的风化剥蚀,山体岩石松动塌落,极易发生塌方落石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一、嘉镜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

嘉镜线沿途祁连山区气候变化无常,雨水多集中在

7、

8、9月,降雨呈现分布不均、局域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一旦降大雨极易形成灾害。2008 年7 月、8 月,2009 年9 月、2010 年7 月、8月均发生了强降雨水害。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沿北大河河谷穿行,线路两侧有断续阶地,阶地为紧密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河岸两侧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地形地质复杂,雨季遇降雨天气极易诱发山体崩坍落石,危及行车安全。2010 年7 月2 日嘉镜线K70+330 处落石刮擦机车排障器,影响行车1 小时15 分钟。

由于该线两侧均为高陡边坡,部分区段因融雪、暴雨侵蚀,山体产生软弱滑动面,汛期遭受强降雨,易产生山体滑塌。嘉镜线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加之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该线设备的质量不高、先天不足。目前该线共有67 座涵渠,其中孔径1m 以下的涵渠31 座,部分冲沟或洪积扇区无排洪设施。汛期,山区铁路经常发生局地强降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由于桥涵孔径不足或排洪设施不完善,诱发泥石流漫道。2008 年7 月17 日嘉镜线冰沟- 狼尾山K44+990 发生泥石流掩埋线路,中断行车。2009 年9月4 日嘉镜线K69+000-100 处因泥石流上道,造成K69+0821-2.3m 板梁桥、K69+2741-6.7m 板梁桥、K69+9581-1.0m 拱涵、K70+7471-1.5m 拱涵、K71+5341-1.0m 拱涵堵塞,中断行车。

嘉镜线沿北大河修建,随着经济发展,目前沿河修建数座水电站蓄水,汛期遭遇强降雨时,因山洪暴发、水库泄洪均可能造成洪水冲刷桥头路基及其附属建筑物。

二、嘉镜线山体落石及泥石流漫道的原因分析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沿北大河河谷穿行,河岸两侧山坡陡峭,为南山系变质岩。因修建铁路,山体多处被切割,构造面被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使岩石的构造、结构受到破坏,岩体破碎、裂隙发育,是崩塌落石、泥石流产生的基本条件。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线路两侧为断续阶地,阶地为紧密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出露岩性有凝灰质板岩、凝灰熔岩以及第四系堆(沉)积物,表层风化严重,岩体颗粒之间胶结不良,存在许多节理和裂隙,融雪、暴雨等加速了节理和裂隙的发育。完整岩体部位,上覆腐殖土,长期的风化剥蚀、雨水侵蚀造成岩体风化,使山前产生多处残积层或坡积物。从现场调查看山体岩石风化严重、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遇强降雨天气极易形成崩塌落石或泥石流。

嘉镜线k37+000-k70+348 段山高坡陡,植被稀少,平均山体高度约80m~300m,线路依山傍水。修建时为节省投资,线路坡度大、曲线半径多采用300m、350m 小半径曲线、隧道洞口晚进早出造成仰坡陡峭且未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线路建设过程中爆破开挖山体,降低了山体稳定性,为崩塌落石、泥石流产生创造了条件。

嘉镜线修建于我国综合国力低下的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铁路沿山谷穿行时,对山体切削,形成多处陡峭的堑坡且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极易诱发山体落石或泥石流。该线全线共有67座涵渠,其中孔径1m 以下的涵渠31座,部分冲沟或洪积扇区无排洪设施,汛期局地强降雨极易形成泥石流,由于桥涵孔径不足或无必要的排洪设施,易发生泥石流漫道。

融雪、降雨是诱发嘉镜线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融雪、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山体,对卵石层和沉积沙砾层的胶结层软化,产生孤石、活石,汛期遇强降雨冲刷,诱发崩塌落石或泥石流。

嘉镜线穿行于北大河河谷,北大河河流常年冲刷山体坡脚,是诱发山体落石和泥石流灾害的又一主要原因。 嘉镜线修建主要目的是为了镜铁山矿石外运,因此矿产资源采掘施工,修建铁路、公路工程时边坡开挖,不规范的弃渣、堆渣、填土以及火车、机械运行剧烈震动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周边环境改变也可能造成山体崩塌落石或泥石流灾害发生。

三、嘉镜线崩塌落石及泥石流灾害的防范与整治

为确保汛期行车安全,我局要求嘉峪关工务段针对嘉镜线山体崩坍落石及泥石流灾害,专门制订了《关于印发< 嘉峪关工务段嘉镜线汛期危险点看守管理办法> 的通知》,对汛期看守、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检查办法、应急处理、信息反馈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汛前、汛期定期组织对管内易发生山体崩塌、落石,泥石流处所进行专项检查,采取分段包保、记名登山检查的方式,建立危岩落石台账,明确检查重点。

汛前组织对危及行车安全地段的危石、孤石进行搜山、扫山等全面清理(今年汛前共清理68.1m),对难以清理的危石、孤石进行编号,对已经落在坡脚的石块涂刷红油漆,动态掌握新的落石,并逐处制定检查和看守办法,做到不留死角,抓好落实。汛期根据降雨和现场变化情况及时组织清理山体危石,动态管理。

加大汛期检查、看守力度。根据检查评估情况,对嘉镜线山体危岩落石、泥石流处所安排重点看守,对Ⅰ级防洪地点安装电话并与机车进行联控,其他处所分区段看守,覆盖所有的防洪地点。

根据检查情况对每处重点山头制定干部包保制度,加大对山头巡、看守、检查的监督力度,确保山头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在山头检查的同时,对防洪地点看守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看守有效。

严格执行“雨中、雨后”检查制度,确保万无一失。嘉镜线电化改造后,运量增加、行车密度加大,为了确保安全,经路局相关部门协商,制定了中雨以上降雨天气时立即封锁区间,开行轨道车检查线路,检查一个区间开通一个区间,保证行车安全。

由于嘉镜线沿北大河河谷修建,山大沟深、没有公路通行,现有的便道坡度大、转弯急,遇雨雪天气汽车根本无法通行,给防洪抢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做好应急抢修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合理制定雨量警戒值。根据近年来降雨量和发生水害的规律,初步确定沿线各个区段的出巡、限速、封锁雨量警戒值,使其更具准确性、科学性,真正起到“提前预防、科学防洪”的作用,目前嘉镜线分别在冰沟、狼尾山、镜铁山安装雨量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监测降雨情况。

2.及时准确掌握气象资料。为准确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做好防洪准备工作,汛前与酒泉气象局签订气象服务合同,专门针对嘉镜线沿线情况提供气象专报,接到降雨和大风天气预警通知,及时安排车间、工区、看守点看守工出巡检查。

3.完善防洪预案。针对嘉镜线存在山体崩坍落石、泥石流灾害的现状,汛前进行防洪大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处所逐处进行风险评估,今年确定防洪地点6 处,其中Ⅰ级防洪地点2 处、Ⅱ级防洪地点4 处。根据评估出的防洪地点,有针对性的编制了防洪抢险预案,对Ⅰ、Ⅱ级防洪地点还专门制定了单点抢险预案。

4.合理储备防洪料具。根据预测产生的灾害类型,按照就近的原则,在绿化车站储备枕木、片石、道砟等抢险材料,并在绿化车站安排防洪车一辆,配备抢险用机具、料具,以备抢险需要。5.签订防洪联保协议。针对嘉镜线易产生山体崩坍落石和泥石流灾害以及降雨天气下汽车无法通行的情况,今年嘉峪关工务段积极协调,分别与沿线的讨赖河东水峡水电站工程指挥部、金昌水利水电工程局、玉门锦华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等施工和建设单位签订大型抢修机具使用和人员参加抢险协议,可调用装载机7 台、挖掘机4 台、推土机1 台、抢险人员1200 人,为防洪抢险提供了人员和机械保证。

四、加大投入,积极整治山体落石及泥石流灾害

对检查发现的崩塌落石、泥石流处所要及时进行整治,采取措施,确保行车和设备安全。根据崩坍落石和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和大小分别应采取遮挡、拦截、刷坡卸载、支挡、砌护、扩孔及引排等措施。

本文在此简述一下遮挡。遮挡,通常采用修建明洞、棚洞等工程设施,遮挡上部的崩塌物。嘉镜线修建隧道时为节省投资,晚进早出使得隧道仰坡陡峭,所以应采取该工程措施对隧道接长。通常采取在坡脚或山腰设置工程结构物,拦截因降雨诱发的落石、剥落和小型崩塌体。设置的工程结构物一般有被动防护网、挡石墙、落石沟或钢轨桩等。通常对山体风化破碎或危石孤石突出的地段,采用刷坡、削山、爆破清除等技术减缓坡度、清理松散堆积物,减少崩坍落石。固结或包覆。对面积较小或难以采取拦截的崩塌落石处所可以采取安设主动防护网、喷浆或水泥砂浆抹山等措施对风化剥落岩体进行固结或包覆,减少山体落石。支顶。在不稳定的较大孤石或个别突出的岩石下面利用浆砌片石、钢轨修建支柱、支挡墙等设施,保证岩石稳定。砌护。对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可以通过修建挡墙、护坡或采取脚墙防护的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扩孔改造。对修建年代久远的小孔径桥涵,通过扩孔改造引排泥石流,减少泥石流漫道的灾害。完善排水设施。对排水设施不完善地段,通过修建水沟、挡水墙、拦泥坝等防排水工程构筑物,以进行拦截和疏导,可有效地减少泥石流漫道灾害的发生。灌浆勾缝。对山体、护坡、防排水构筑物存在的裂隙、裂缝、空洞,采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勾缝等措施,防止病害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多项应急措施确保了行车安全。

第五篇: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报告

学校:南海一中班级:116姓名:陈思彤指导老师:谢群

1、研究的动机

滑坡与泥石流一旦发生,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例:在2012年,彝良县发生了山体滑坡,导致山下准备上学的小学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2、研究的目的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从而学到当灾害来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量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研究方法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调查或找相关的专家们进行访问

4、研究内容

①、滑坡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滑坡主要发生在较软的土层和岩石层中。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由于水的浸入,使滑动面减小了摩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特别在滑动面下有泉水的地方更易形成滑坡。 其它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 ②、滑坡与泥石流的前兆

泥石流: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泥石流携带巨石撞击产生沉闷的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 滑坡:会出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③、应急措施

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5、研究结论

1、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

2、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6、研究心得

滑坡和泥石流大多是在有水的作用下发生的,虽然滑坡和泥石流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和损失,但是它们的到来是有前兆的,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环境就会发现这些前兆,然而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

上一篇:史上最全图表集合下一篇:属兔的人今年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