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预防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山体滑坡预防范文

小学预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xx小学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

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我乡我校具体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背靠大山、高磅或建在山坡下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坍塌等危险地带的所有学校。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因暴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险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教导主任、xxx

成员:各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协助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2、研究解决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学校处理中的问题,确保事故处理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扩大,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3、检查督促存在隐患各校作好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曼延,检查事故发生学校的整改情况;

4、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重点

1、制定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2、对师生进行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教育。

3、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5、逢大雨天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6、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大雨天实行家长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三、报告制度及程序

(一)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要及时向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乡教育管理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乡教育管理中心→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县教育局。

(二)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四、预案的启动程序和条件

(一)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二)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三)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四)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五)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日常的学校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资金。

2013.9.3

第二篇:山体滑坡的成因以及预防与应对

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是如何发生的?在灾难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离危险区域呢?

发生原因

山体滑坡就是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地滑”等。

发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地理条件来说,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以及上部呈环状的山体是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作为产生滑坡物质基础的土体,结构松软、抵抗风化破坏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岩土一般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如黄土等。

从诱因上看,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都是诱发滑坡的自然原因。

从人为因素上看,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堆载、水路蓄泄水等都可能诱发滑坡。

预防措施

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首先,应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的评估工作,在选择建设场地时,充分重视斜坡的稳定性,尽量避免选择松散土石层较厚、岩层倾向与坡面一致的场地。其次,应该做好山体的加固防范,如修建截水沟和排水沟拦截斜坡上的流水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房屋及山坡地表的变化,如检查房屋墙壁是否存在裂缝和裂纹、斜坡上的树木以及电线杆等是否出现倾斜、房屋附近的路面是否发生变形等。

如何自救

山体滑坡发生前,一些异常现象可看作是灾难即将发生的预兆。如山坡上的树木和电线杆发生歪斜、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大、坡脚处流出浑浊的泉水、门窗突然打不开、老鼠乱窜不进洞等,这些都是山体斜坡上的土体在向下运动的信号。

滑坡发生时,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不能选择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作为避难场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注意保护好头部,并离原住所越远越好。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要避免二次遇险。 本版内容据新华社、北京晚报等

第三篇: 中小学安全教育 之预防山体滑坡教学设计

沿安初中

漆红星

2016.10.15 教学目的:

1.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

2.掌握山体滑坡的征兆

3.懂得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如何逃离 教学重点:

山体滑坡前有哪些的征兆

教学难点:

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当有山体滑坡时如何安全逃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探究法 演示法 教学用具:

数控触屏多媒体

ppt 课件

山体滑坡图片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的原因

1.定义: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各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

坡。俗称“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

2.原因及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3.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的: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等都会诱发滑坡。

例如:

(1)开挖坡脚

(2)蓄水、排水

(3)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

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4.总之,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

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

势。应加以重视

二.山体滑坡前的大自然的征兆(识别征兆速避险)

1.断流的泉水复活,泉水、井水忽然干涸或水位突然发生变化;

2.山体的前面、后面出现裂缝,裂缝急剧加大加宽,而且有冷气或热气冒出; 3.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这是岩体因摩擦发出的声响;

4.动物惊恐异常,例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狗叫,鸡鸭不回笼,植物变形,篱笆突然倾斜等现

象。

三.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及当遇到山体滑坡时,知道如何逃生。)

1.措施:

(1).不要肆意破坏自然

(2).山体滑坡会自救:

a.当遇到滑坡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乱跑。应尽快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撤离,

千万不能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

b.如果来不及撤离,且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可以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也可以

躲避在坚固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并用衣物裹住头部,保护好头部。

c.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撤离时,可以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

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2.知识提醒: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贸然返回发生滑坡的地带,以免再次发生滑坡时遭遇危险。当确定自己处

于安全地带后,要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

五.总结:

原因

征兆

措施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见作业练习)

第四篇:山体滑坡灾害报告

案例: 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山体滑坡 成员:刘兴,马艳春,蒙丽颖,潘运江

沈连红,石福英,谭桂华,

王芳,吴艳香,夏高义 班级:

2011级地理2班

2014年6月17日

一 、滑坡灾害地点、受灾范围以及灾害的程度(蒙丽颖,潘运江)

当地时间2014年5月2日上午11点左右,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处偏远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碎石和泥土涌入阿卜巴利克村庄,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们大多住在土坯房中,这种房屋极其脆弱。村里有近千户人家,其中至少有300座房屋在灾难中被摧毁。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省长的发言人表示,山体滑坡已经确认导致超过2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当时预计有超过2000人失踪。

二、灾害的形成原因(刘兴,马艳春,谭桂华)

(一)地形因素

阿富汗的地形复杂,堪称穷山恶水,全境85%的地方不是崎岖的岩石就是险恶的谷地。事发地的巴达赫尚省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阿富汗最偏远的地区之一,与塔吉克斯坦、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山脉贯穿这一地区。省内分布着众多山脉,地形复杂。一旦遭遇雨雪天气,这里非常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各种自然灾害。由于地处山区,当地大多居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很多还居住在简易的土坯房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二)地质因素

当地山体植被发育极差,风化严重,地震多发,山体陡峻。同时,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山区有大面积黄土层发育,在这些黄土斜坡上发生了大量的斜坡破坏,表明当地地质环境较为脆弱。

(三)气候因素

当地官员说,连降暴雨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在阿富汗有这么一句形容一年四季的话“冬阴春雨夏秋干”。当地三四月甚至五月初虽然云量比冬季少,但雨量却是全年相对最多,占全年的50-60%以上。因此,这几个月是当地全年最美的季节,但也是事故多发的季节。 由于连日暴雨,所以导致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发生山体滑坡。

(四)缺乏设备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缺少各种救援设备。再加上交通不便,一旦发生自然灾难救援力量很难尽快到达。

三、防灾减灾建议(石福英,沈连红,夏高义)

(一)工程性措施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①水平钻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竖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撑盲沟。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①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②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

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柔性安全防护网系统)。

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二)非工程性措施

首先当以宣传教育为重点,树立起环境保护思想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坚决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彻底改变以牺牲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取得经济效益的恶劣倾向。

制定切实可行的援救计划,逐步强化防灾、救灾、减灾和治灾的经济保障体系,加强对各种滑坡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性,完善滑坡灾害信息传递制度。

四、滑坡灾害的地理分布(吴艳香,王芳)

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中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第五篇: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

篇一:四(1)班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

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脱险方法

班级:四(1)班 时间:2012年5月6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何爱池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

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布置作业:

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篇二:防雷雨天气山体滑坡安全教育

雷雨天气安全教育

全体师生:

由于雷、电、风、雨的来势凶猛,容易出现雷击、山体滑波、洪涝、倒树拦路、等现象,影响师生安全。在此,学校向大家提醒注意上学安全,注意出勤与考勤。

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不能上学的,同学们要注意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请假,说明原因;同时各班主任要为学生请假提供直接的联系电话(学校一个固话还不能应对突发性天气时所需要的联系),要对体同学的回校情况做好及时的跟踪与汇总工作。

一、雷雨天气的防范

户外避雷须知: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

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11、此类天气每天返学应准备衣具,任何代步工具或车辆行驶在路上时严格遵循交通信号及路段的路标通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

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上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二.用肉眼怎样识别滑坡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上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需要指出,以上标志只是一般而论,较为准确的判断,还需作出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三.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以便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呼救时应说明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性质,伤情、伤亡人数,急需哪方面的救援以及呼救人的姓名、单位、所用呼救电话号码。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5)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xxxxxxx 2016-3-23 篇三:《防止泥石流》主题班会教案

《防止泥石流》主题班会教案

班主任:吴义玲

活动目标:

1、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泥石流发生的灾难性事件,敲响警钟,提高学生的警惕;

2、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灾害事故的前兆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灾害预防能力;

3、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面对灾害的自救及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二、活动过程:

随着气温的上升,雷雨天气增多,为防止泥石流、洪灾、雷电等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决定开展一次防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事故的主题班会。

一、山体滑坡

山体是否崩塌,从外观上可作判定。一般情况下,有下列征兆时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坡度较陡,大于45度,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公路边坡都是山体崩塌的多发地带。

崩塌应急避险的方法:雨季时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夏汛时节,人们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或连续阴雨天后仍有雨的情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

二、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征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另外,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发生于下午至次日凌晨,在连续降中雨、大暴雨和高雨出现之时或稍后发生泥石流。她特别指出,今年雨水较多,泥石流则随时可能在山区沟谷发生。

泥石流应急避险方法:当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三、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洪灾会致使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一)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1、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 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2、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篇四:预防泥石流教案

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及防溺水教育

教育目的: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预防溺水的方法等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有关泥石流的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 1.泥石流发生的原理:

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2.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

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

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掌握预防溺水的方法:

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

识而溺水死亡,引发溺水事故,所以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 一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探讨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不会水性。

2. 意外掉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中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救护需知: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五、师生交流。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总结: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希望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同学们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价值,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原则及其他安全防范原则的习惯,祝大家天天安全!

篇五:小学预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xx小学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应急预案

预防山体滑坡、泥石流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我乡我校具体实际,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背靠大山、高磅或建在山坡下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坍塌等危险地带的所有学校。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因暴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险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组 长:xx校长

副组长:xx教导主任、xxx 成 员:各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协助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2、研究解决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学校处理中的问题,确保事故处理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扩大,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3、检查督促存在隐患各校作好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曼延,检查事故发生学校的整改情况;

4、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工作重点

1、制定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2、对师生进行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教育。

3、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5、逢大雨天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6、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大雨天实行家长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三、报告制度及程序

(一)当学校或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险情时,要及时向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由乡教育管理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具体程序如下:班主任、教师→乡教育管理中心→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县教育局。

(二)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四、预案的启动程序和条件

(一)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二)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三)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四)抢险准备

平时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五)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日常的学校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资金。

上一篇:申请吧主感言范文下一篇:抒情散文片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