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024-06-08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精选6篇)

篇1: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高庄镇金田浴南部.建筑结构类别:山体削坡、急流槽、沉淀池、挡土墙、沉淀池为砌石基础.建筑规模.:

挡土墙深度

m

排水渠長度

米.沉淀池深度

m

沉淀池長度

米沉淀池長度

二.工程各责任主体单位

1.建设单位:

xxxx国土资源局

2.设计单位:

3.勘察单位:xx理正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4.施工单位:

xx龙泉建筑公司

5.监理单位:xxxx项目管理有限监公司21监理部

三.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设计图纸等

2.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国家建筑工程有关强制性条文等

3.xx县国土资源局相关山体治理工程的文件等

四.工程监理情况

依据(委托监理合同).项目监理部能够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全面开展监理工作.依据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强制性标准.有序地开展监理工作.力争三控三管一协调.能够做到准确.及时

到位.尽可能将所有的质量

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开工以来

我xxxx项目管理有现公司金田村监理部坚持公平

公正

科学

服务的原则.严格按施工图纸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序监理.五

施工质量监理情况

1.首先根据规划文件由建设单位招集施工

监交待规划红线

基准点.6.挡土墙、沉淀池基槽于XX年8月27开挖结束.经xx龙泉建筑公司自检.我监理部于XX年9月20日组织了建设、施工、监理三方预验收.2.总监亲自组织监理人员对开挖的挡土墙、沉淀池基槽进行抽测:

实测.位置、宽、深、長符合图纸要求.(实测值:挡土墙深度

m

挡土墙長度

米.挡土墙宽度

沉淀池深度

m

沉淀池長度

米沉淀池宽度

米)

4.该本工程施工放线两个检验批.开挖共两个检验批.共四个检验查.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设计要求.五.监理评估结论

本基槽分部分项工程.经xx龙泉建筑公司施工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我xxxx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1监理部复检.此基槽开挖深度、長度、宽度复合图纸设计.我xxxx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1监理部验收结论:

xx国土局金田浴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的挡土墙、沉淀池基槽分部分项工程:

同意验收

xxxx项目管理公司21监理部

总监理工程师:

篇2: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大南山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加固治理

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大南山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根据大南山加固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想,对大南山山体滑坡进行了综合加固治理设计.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2 21(z1)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滑坡   生态环境保护   加固治理  

篇3: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针对某煤矿矸石山山体滑坡及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 结合目前国内外滑坡、边坡治理技术的进展, 该类滑坡、边坡的防治措施可分为:1) 抗滑桩+刷坡+排水+绿化方案;2) 微型桩+刷坡+排水+绿化方案。方案一 (即抗滑桩方案) , 在该区域的松散碎石土地层人工开挖抗滑桩, 安全风险大、隐患多。采用微型桩+防排水方案进行治理, 施工速度快, 安全隐患少, 方便机械化施工, 同时, 可达到治理的目的。

微型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支承桩、摩擦桩和支护桩工程, 微型桩具有以下三个优点:1) 水平阻力较大, 抗横向力较强, 而且钢管的屈服强度较高, 另外由多排微型钢管桩形成的整体断面强度较大, 具有较大的抵抗力, 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作用力;2) 微型钢管桩的施工速度较快, 可以大大地缩短施工工期;3) 微型钢管桩的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能够节省工程造价。本文采用微型钢管桩对山体滑坡进行了支护, 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煤矿矸石山山体滑坡位于矸石绞车轨道西侧煤场以南一斜坡坡体上, 南为矸石场, 东为缆车轨道及施工建设中的仓库, 北为矸石绞车房、锅炉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筛分楼及皮带栈桥等现有建筑物。坡体上出现多条裂缝, 工程治理前仍在活动。

滑坡长约100 m, 宽约80 m, 厚约3 m~10 m, 主滑方向175°, 纵向地面坡度15°~25°, 后缘高程472 m, 前缘高程441 m, 相对高差31 m, 滑坡面积约6.6×103m2, 体积约5×104m3, 滑体主要由全新统坡积碎石土组成, 中上部滑床多位于全新统坡积碎石土与中更新统残坡积碎石土的交界面上, 前缘滑床在全新统坡积碎石土内, 滑坡滑面较平缓。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露, 勘察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 (Q2) 残坡积碎石土。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 二叠系 (P) :为灰白色砂岩, 在个别钻孔有揭露, 据区域地质资料, 本层基岩厚度为48.84 m~122.59 m, 平均77.85 m。2) 第四系:主要由残积、坡积的砾石及砂质粘土组成角砾土, 褐黄色、褐红色, 分布该滑坡体及其周围坡体。钻孔揭露厚度约10 m~45 m。该滑坡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及煤矿矸石山废水的垂直入渗。滑坡勘察大部分钻孔揭露到地下水的存在。由于本工程滑坡体顶部土体比较疏松, 坡体凸凹不平, 坡度较缓, 除少部分大气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短时间内向沟谷汇集之外, 大部分直接渗入下部地层, 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地下水除以径流排泄、人工开采为主, 在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沟内, 在坡体南侧可见到下降泉。

3 滑坡治理工程措施

滑坡面布置微型 (抗滑) 桩组。微型 (抗滑) 桩桩径150 mm, 桩长15 m。每组微型桩分3排, 矩形布置, 排距1.5 m, 桩间距1.5 m。同一组微型桩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系梁连接, 梁截面尺寸为300 mm×600 mm, 梁身混凝土标号C25, 连系梁埋设于地表下。梁身主筋为6Φ22钢筋, 箍筋为Φ8钢筋。桩顶嵌固于梁内长度不小于450 mm。滑坡及边坡区域内横坡向布设砌石截 (排) 水沟, 并修缮原有排水渠, 将水引至滑坡区域外的排水 (边) 沟排放, 山体滑坡治理剖面如图1所示。

4 施工要求和滑坡监测要求

4.1 微型桩施工要求

1) 微型 (抗滑) 桩桩径150 mm, 桩长15 m, 采用风动力冲击成孔。成孔直径不小于150 mm, 考虑沉渣的影响, 钻孔实际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3 m。2) 微型 (抗滑) 桩桩位测放应准确, 偏差不超过±10 cm。3) 注浆采用从孔底返浆式注浆, 浆液采用M25水泥浆。水泥选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满足注浆强度要求。进场水泥须具备三证, 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注浆压力控制在0.4 MPa~0.7 MPa, 防止注浆管破裂, 同时为防止水泥浆沉淀, 当可注浆液量不多时应适当调低泵量, 待制好水泥浆续进浆池后, 再调高泵量连续灌注。从孔口开始流出的先是少量水和稀浆, 当稠浆从孔口流出即可停注, 浆液沉淀后应进行二次补浆。固结体强度不小于25 MPa。4) 同一组微型桩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系梁连接, 梁截面尺寸为300 mm×600 mm, 梁身混凝土标号C25。5) 梁身主筋为6Φ22钢筋, 箍筋为Φ8钢筋。桩顶嵌固于梁内长度不小于450 mm。6) 浇筑连系梁前应凿除微型桩桩顶部位浮浆部分, 确保与微型桩连接紧密。

4.2 滑坡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 确定了滑坡体的监测方案:地表裂缝监测采用简易测量方法, 裂缝两侧设置观测标志定期对裂缝的张开情况进行监测;地表移动监测采用GPS方法观测监测点水平及垂直方向位移情况, 监测基准网由3个点组成 (2个工作基准点、1个备用基准点) ;监测点共设23个点, 沿滑坡体主滑方向呈扇形布设。

高程监测控制点与平面监测控制点重合布设, 监测点高程用GPS直接测定。整个监测系统由26个点组成, 其中控制网3点、监测网23点, 控制网采用GPS按D级网观测精度进行三维坐标观测。

工作基点网每一个月复测1次, 共计复测2次, 加初始值观测, 共计观测4次, 观测时间为三个月。

地表裂缝监测每周两次, 按照三个月计算一共24次;变形监测每两天一次共计45次观测。

如遇暴雨或地震对滑坡体稳定造成影响及特殊情况发生, 将根据滑坡体位移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加密观测。

4.3 变形警戒值

报警标准有两种指标, 其一是最大容许值 (累计变形) , 其二是变化速率。

1) 地表最大沉降:累计值达到10 mm。

2) 地表裂缝张开度增加:变化速率1 mm/d。

5 结语

该滑坡体上部主要由残积、坡积的砾石及砂质粘土组成角砾土, 下部为灰白色砂岩。在该区域的松散碎石土地层人工开挖抗滑桩, 安全风险大、隐患多。针对本次滑坡及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 采用微型桩+刷坡+排水+绿化方案的支护措施, 目前经滑坡监测, 滑坡的累计变形和变化速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摘要:结合某煤矿矸石山山体出现滑坡情况, 综合考虑安全、经济以及工期要求, 依据相关规范, 经反复论证, 提出采用微型桩+刷坡+排水+绿化方案进行滑坡治理, 监测结果表明, 采用该工程治理措施加固后的边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山体滑坡,微型桩,滑坡治理

参考文献

[1]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S].

[3]高森亚.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李征.微型钢管桩边坡加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篇4: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分析及工程治理

关键词:山体滑坡;分析;工程治理

山体滑坡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灾害发生频率的不断增加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山体滑坡的成因研究中,我们发现,人为原因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由于人为原因所引发的山体滑坡所造成的危害性更大,这显然又是人们破坏生态环境所引发的恶果,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刻反省,努力探索山体滑坡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力求减小山体滑坡的危害性和发生频率,为人们生活的安全性提供更多保障。

一、山体滑坡概述

山体滑坡是指,在地球重力的影響下,山体斜坡上的一部分岩石由于松动而沿着山体的软弱结构带发生向山体下方整体移动的现象,期间,岩石的下移还会夹带大量的碎石和泥沙,造成严重的危害。这种地质灾害比较常见,除了自然原因的引发之外,人为原因也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的范围内,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是山体滑坡的多发区,这些地区山地集中,地质结构复杂,一旦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就有可能引发大片山体的集体滑坡现象,由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估量,严重的山体滑坡还可能造成农田的大面积损毁,河流的截断,甚至是整个村庄被吞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二、山体滑坡的成因

(一)自然原因:1、地质构造。拥有完整而稳定的地质构造的山体是不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的,而一旦山体稳定的地质构造被打破,各种构造面就会对山体斜坡的岩石和土体形成切割作用,促使斜坡上岩石和土体转变为松散的、破碎的不连续状态,这种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就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滑现象,研究表明,地质结构的变化通常是山体滑坡灾害发生的重要前兆。2、岩石性质。岩石是山体构成的主要成分,岩石的性质对于山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岩石本身结构松散,或者受到外界风荷或水化作用的影响而致使抗剪强度下降,岩石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山体出现滑坡的概率就很大,例如,山体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软弱岩土的存在。3、地形地貌因素。一定的坡度和特定的地貌部位是山体滑坡形成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山体坡度较大的地区,重力本身就对山体岩石的作用性很强,如果再遇上恶劣的暴雨天气,山体的稳定性就会瞬间瓦解,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的出现。4、大量的降雨。降雨的集中很容易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一方面山体在经受了大量降雨的冲刷后,自身稳定的土壤和岩石结构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大量降雨提升了山体地下水含量,地下水静动水压的变化也影响了山体的稳定性,再者,山体的土体会吸收降雨中的大量水分,导致自身重量大幅增加,增大了下滑的可能性。

(二)人为原因:1、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植被具有坚固土壤、截流雨水的作用,相对于没有植被的山体而言,长有植被的山体的土壤结构更加稳定,遭受雨水冲刷的力度更小,山体滑坡发生的概率就小,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山体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减弱了山体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和承受力,引发山体滑坡的不断发生。2、开挖坡脚。坡脚是山体的重要支撑,坡脚遭到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就会显著下降,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道路修建、工厂建设等工程的施工都需要挖动山体的坡脚,有些工程甚至不惜采取爆破等强行手段,这样,山体坡脚遭到严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山体滑坡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3、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许多污染性的工厂往往迁往郊区,如果大量工厂集中在山体附近,工厂排出的大量废水就会不断地流入山体,深入山体岩石的缝隙,对岩石结构造成巨大的腐蚀危害, 另外,山体边坡也会因此逐渐变得松散,长期下去,就很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三、山体滑坡的治理措施

(一)修剪截水沟和排水沟:水是山体滑坡的重要诱因,为了减少山体所遭受的水害,我们需要在山体滑坡边界修建截水沟,阻止外界地表水和工厂废水进入山体,还要在山体的坡面上修建排水沟,使山体表面的水能够被及时导流并排出,特别是在雨量充沛的季节,排水沟的修建能够显著减少雨水的渗透,保护山体岩石的稳定性,,这样,山体的水害减少了,稳定性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修建挡土墙:挡土墙的修建是一种十分多见的山体滑坡的治理措施,在山体滑坡的边缘地带修建挡土墙能够显著增强坡体的稳定性,挡土墙的修建需要以滑坡的推力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用的原材料可以是块石、条石、混凝土、钢筋等,其中常见的挡土墙有混凝土挡土墙、钢筋石笼挡土墙等,它们在山体的防滑和加固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稳定边坡: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山体的整体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固山体边坡,一方面,通过大量植被的种植,减少山体的水土流失,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开挖坡度,对坡度较大的山体进行改造,减轻山体自身重量,减缓坡体的陡峭程度。

(四)加强对山体滑坡高发区的监测:加大监测力度是预防山体滑坡的重要措施,借助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加强对山体结构、岩石性质、山体水文及当地气候条件的监测,一旦发现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的因素出现,就要马上采取预防措施,并做好应对准备,争取将山体滑坡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结语: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山体滑坡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当今时代,人为原因在山体滑坡的诱发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相比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人为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来避免和杜绝的,因此,只要我们人知道山体滑坡的巨大危害性,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相信山体滑坡的治理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庄淑娜.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与综合治理措施J.河南科技.2014(09):184-184

[2]赵立峰.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5(09):87-87

篇5:关于xx村山体滑坡报告

xx政府:

由于近期连续的强降雨,导致xx村多处出现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幸没有人员伤亡,事发后,村干部多次到事发现场了解险情,安抚群众,制定了相关应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受灾的基本情况

xx村村屯主干道周边的坡体结构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本月15日起该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共发生滑坡26处,其中最严重的3队(长31米宽3米高6米)4队(长28米宽4米高6米)6队(长30米宽4米高5米)7队(长43米宽3米高5米)四处,累计垮塌土方约1830方,造成屯级道路堵塞,附近400多户人家无法正常出行,且泥石流入河道,造成堵塞,洪水淹没了近200多亩农田,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二、已采取的措施

1.村委带头,组织村民对小的滑坡路段进行清理,发动群众423人,疏通河道22处;

2.根据现场情况调集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等大型车辆装备,垫支资金请专人对滑坡严重的路段进行清理疏通,清理土方,村委共垫支81060元;

3.疏通河道,并且对已塌河道进行维护,确保农田不受灾,共计清理河道26处。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洪水冲毁村道路基十分严重,灾

篇6: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施工方案

一、程寨沟灰场姬家村段滑坡区道路西侧山体滑坡现状:在北至排水沟、西至坡地陡崖

南至坡地陡崖的区域内,此段山体因平煤采煤引起沉降,形成了两条南北走向,长度大约150米得沉降带;一条沉降带高差近3米,宽度近20米,一条沉降带高差近2米,宽度大约40米。

二、整治方案:为减缓山体沉降和滑坡的趋势,保护新修建的上坝道路,急需在今年雨

季来临之前对道路西侧山体进行综合治理,修建排水沟,对山体渗水进行有序导流,消除隐患。

具体方案为:

1.在北至排水沟、西至坡地陡崖南至坡地陡崖,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对

该区域内的山体进行推平夯实处理;具体做法为:先将300mm厚的种植土壤堆放一处,再对该区域下部进行推平、回填、碾压处理,压实系数大于0.95,碾压密实后在其上部顺山体坡度回放种植土壤300mm厚。

2.对两条沉降带进行夯实碾压。先对沉降带内高2米,宽度3米得覆土进

3.行清理,然后对沉降带底部进行原土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5.对陡崖进行治理,降

低陡崖坡度,并对覆土进行夯实、碾压。

4.新建排水沟:沿西侧、南侧陡崖区域下部新建排水沟。排水沟长度大约200米,具

体做法详见项目申请单。

上一篇:招聘辅导员面试题下一篇:无违章“争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