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教材

2024-06-25

高中政治新教材(共8篇)

篇1:高中政治新教材

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感触

大新中学 苏凤

总结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用过上海市一期课改教材,到今天用的二期课改试验教材。对二期课改新教材,我的理解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适应新时期的产物。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二期课改教教材就是顺应这个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推动这次课改?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使用新教材的感触。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认识

2005年下半学期,我县初、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行二期课改新教材。我担任高一年级政治学科新教材的教学任务。虽然,我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对二期课改的要求和教材知之较少,通过县政治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培训和我自己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对课改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新时期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必须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时代的进步,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迫在眉睫。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变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的学生也改变了,他们已不再孤陋寡闻,信息、互联网使学生懂的好多,知识面也较广,同时世界也变小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必须改革。只有适应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政治学科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是(1)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2)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3)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4)实施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5)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6)体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展学习空间。从课程理念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任重而道远,但须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这一改革中。

二、对新教材的认识

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吃透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要求教师自身对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成熟于胸,特别是与老教材有差异的,有新增的知识,更应该认真分析梳理并加以拓展研究,力争做到胸有成竹,深入浅出,不含糊其辞。施教新教材一年多来我觉得:本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和上海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性较强。2. 新教材不仅在教材内容设置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有了明显的变新教材色彩鲜艳,利用大量图片说话,可谓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教性和可读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中每一课都插入了六大板块——知识窗、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经济(政治)观察、操作平台、学习训练园地等。这不仅使教材内容丰富了,也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同时更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学会了学习。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则不能,需要在日常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向学生渗透而形成的。3. 新教材蕴涵了更多的温情,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政治与生活的距离,便于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体验、感受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贴近。

二期课改的教材是先进的,作为二期课改第一线实施的老师,我觉得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思考与商榷。1. 政治新教材与学生实际存在着差距。新教材难度较大,负担较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中学的学生尤为困难,所以,一年下来我觉得教得很累。2. 3. 政治新教材有大量的新内容、新资料,资料比较难找,查资料花费的时间太多。课文内容太多,时间紧,教学进度完成有困难。有些活动只能匆匆掠过,不能做得太到位。4. 5. 政治新教材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但学校的配备不到位。政治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需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来获取,特别是操作平台的完成。但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家里有电脑的很少。在高一开学第一堂课时,我就作过调查,有的班级只有一、二个学生家里有电脑,有的班级甚至一个也没有,所以,象这样的活动就很难完成。

三、我的体会

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触颇深:二期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教师如何去适应这次改革,如何在改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理念去实施新教材,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二期课改的基础,二期课改在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改理念下进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在课例研究中求发展,学生的学习在交流、合作、探究、自学等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教师由过去的自我为中心,向以学生的活动、想象、体验为中心转变,教师尽力创设生活化情景,鼓励学生收集各种信息和资料,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设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教师积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通过一年多来新教材的实践,自己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什么样的知识,做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的问题。这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将其凝成文字,以便激励自己在课程改革中尽快的成熟。

2006年12月18日

篇2:高中政治新教材

宾川四中李蓉

今年8月17日,18日我参加了宾川县教育局组织的暑期教师培训,这次培训邀请了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教材的专家给我们分析最新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及新教材的实施策略,使我受益匪浅。这两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8月17日上午,参与《文化生活》编写的专家主讲了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展望; 针对课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面对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如何研究、探讨课标。他的讲解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8月1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经济生活》的主编陈友芳教授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修改进行解读,接着给我们讲了如何解读《经济生活》中的曲线图,他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解决了很多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问题,他的讲解对我们的教学实践真是大有裨益。

8月18日上午,参与《生活与哲学》编写的专家主讲了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课程的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主要特点、关于教材的使用建议等。

8月18日下午,谢绍熺专家对《政治生活》教材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政治生活》与《政治常识》的不同点,《政治生活》的编写情况,《政治生活》的内容把握,《政治生活》的教学策略等。解答了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感慨很多。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政治课教学就像唱歌,小曲好唱,但要唱好不容易。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钻研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要深入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高考考纲以及教材,研究新课程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要当“杂家” , 知识要丰富,关注面要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学习,治学严谨,关心时政,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尤其要特别关注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情况。

两天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对高中政治的实施背景、新教材、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一)实施背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保障,而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份,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的重要依据。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教材就是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所开发的教材,它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教辅图书。这些图书教材,又包括视听、电子教材,还包括源于现实生活中资料等内容。

推进高中课程和教材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改革,真正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并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和教材改革,并将其作为关系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先予以政策考虑。我国的高中课程和教材也需要适应国际潮流,进行改革。

高中课程和教材必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重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创造性和价值观的形成;课程内容和教材“繁、难、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科目过多,忽视了科学、艺术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课程和教材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地方与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国家课程和教材一统天下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普通高中新课改和新教材实施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进行的。

(二)对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1、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1)新教材的变化

①核心变化

高中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②功能的变化

高中新教材功能发生了转变。针对以往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教材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教材定位,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教材设置的变化。

高中新教材设置由必修四大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选修六大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部分组成。

④内容的变化

新教材对旧教材进行了删减、整合,控制内容总量,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往教材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知道的学术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学习内容偏多,偏深。新教材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是控制内容总量,精选知识;二是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删减了一些过时的、难度较大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淡化了知识。

⑤栏目的变化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小栏目,插图变成了彩图,教材生动活泼,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探究问题的设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新教材实施的变化。

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教材实施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教材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

⑦新教材评价的变化。

新教材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生长空间,新教材的评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总之,新教材以活跃代替沉闷,变通代替死板,创新代替守旧,融会贯通代替死记硬背

(2)新教材的特点

①新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②新教材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过程性,突出生成性。新教材强调教学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③新教材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基本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传统教材彰显“理论知识”的学习,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新教材关注的是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注重选取现实生活的典型材料来呈现问题,并设计问题发生所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以期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高中思想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由此引出相应的观点,并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努力实现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的融合。从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基本知识讲起,再用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基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④教材的内容设计、呈现方式和问题与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探究创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以往教材是精选那些确定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无异是权威的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质疑和求异。新教材要求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专业创造,重视拓展学生的创造天性,强调学生个性的鉴赏、感受、交流和分享,尽量避免所谓“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模式。通过提供给学生生活背景的丰富材料,通过为师生建构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自主探索,深入思考,自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⑤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学习空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字教材已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现代教材不囿于书本化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还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

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从而由原来的静态、固定的文体逐步变为动态交互的资源。

⑥新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版式设计新颖活泼,课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注重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1)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坚持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3)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

(4)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强调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为开放互动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留下尽可能大的空间,为改进评价方式提供条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在强调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7)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明确基本目标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篇3: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认识

一、突出文化生活的地位

新编教材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进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这从教材前后名称的变化就可以感受到。老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三个模块构成, 侧重于理论的说教。有人戏称其经济学过时, 政治学说教, 哲学太抽象,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我国人民生活的实际, 与时俱进。新教材由10本书构成, 4本必修教材和6本选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这是高考必考内容。6本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拓展, 高考不做要求。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降低高中教育的难度, 也便于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改变人们对政治课纯说教的偏见。新教材把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放在同等的地位,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也使教材的理论体系更完整、更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三大领域,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是以社会的这三大领域为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 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又引出了生活与哲学模块。新教材图文并茂, 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更接“地气”, 受到了师生好评。

二、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新教材共10本书, 但在实际使用时各校基本上只重视高考必考的4本必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是按照从生活到哲学的逻辑思路安排的, 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必修一、二在高一教学, 必修三、四在高二教学。高一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基本没问题, 但高二的就有一点小问题。每学年中的第一个学期时间较长, 教学时间较为充分, 而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相对较少, 生活与哲学的内容较多也难理解却放在了第二个学期, 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个学期教学时间过于宽裕而第二个学期时间过于紧迫的情况。因此一些学校不得不把第二个学期的部分内容调至第一个学期来教学, 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有一些高明的学校把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教学进度互调,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编排小问题

哲学因为较为抽象, 是教与学的难点。新教材在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哲学思维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体现了生活化、实际化。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笔者觉得有两处编排上的小问题。

1.关于哲学上“两个对子”提出的时机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二课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后, 提出了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在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表现形式都感到困惑, 又没有任何哲学知识储备的情况下, 就提出两个全新的哲学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造成教师讲得吃力 (把本该后面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硬放到前面来教学) , 学生也听得乏味。

2.对人生价值内涵的剖析不到位

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 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前者是个人应尽的义务, 后者是个人应有的权利, 两者缺一不可。教材只强调前者, 基本不强调后者, 在理论表述上不完整, 也不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温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因此,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社会对个人合理需要的尊重和满足, 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对于党和政府整体而言, 更不应忽视公民个人正当权益的尊重和实现。

篇4: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认识

一、突出文化生活的地位

新编教材的最大变化也是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贯彻“三贴近”原则(贴进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从教材前后名称的变化就可以感受到。老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三个模块构成,侧重于理论的说教。有人戏称其经济学过时,政治学说教,哲学太抽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我国人民生活的实际,与时俱进。新教材由10本书构成,4本必修教材和6本选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是高考必考内容。6本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延伸和拓展,高考不做要求。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降低高中教育的难度,也便于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改变人们对政治课纯说教的偏见。新教材把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放在同等的地位,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也使教材的理论体系更完整、更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三大领域,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是以社会的这三大领域为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自身的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又引出了生活与哲学模块。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更接“地气”,受到了师生好评。

二、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新教材共10本书,但在实际使用时各校基本上只重视高考必考的4本必修教材。4本必修教材是按照从生活到哲学的逻辑思路安排的,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必修一、二在高一教学,必修三、四在高二教学。高一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基本没问题,但高二的就有一点小问题。每学年中的第一个学期时间较长,教学时间较为充分,而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内容相对较少,生活与哲学的内容较多也难理解却放在了第二个学期,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个学期教学时间过于宽裕而第二个学期时间过于紧迫的情况。因此一些学校不得不把第二个学期的部分内容调至第一个学期来教学,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有一些高明的学校把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教学进度互调,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编排小问题

哲学因为较为抽象,是教与学的难点。新教材在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炼哲学思维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体现了生活化、实际化。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笔者觉得有两处编排上的小问题。

1. 关于哲学上“两个对子”提出的时机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二课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后,提出了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在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表现形式都感到困惑,又没有任何哲学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就提出两个全新的哲学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造成教师讲得吃力(把本该后面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硬放到前面来教学),学生也听得乏味。

2. 对人生价值内涵的剖析不到位

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前者是个人应尽的义务,后者是个人应有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教材只强调前者,基本不强调后者,在理论表述上不完整,也不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温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社会对个人合理需要的尊重和满足,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党和政府整体而言,更不应忽视公民个人正当权益的尊重和实现。

应当说新教材无论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探索和突破,但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在“三贴近”原则的贯彻上还有改进的空间。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不是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5:高中政治新教材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最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员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学业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生到水平四的相关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予以呈现,作为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招生的参考。

新课标增加“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 秋季运动会加油稿内容

★ 高中数学新教材

★ 网站改版注意事项

★ 高中秋季运动会稿件

★ 高中秋季运动会加油稿左右

★ 高中秋季开学典礼主持词「通用」

★ 最全经典语句

★ 秋季高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高中秋季运动会通讯稿50字

篇6:高中政治新教材

我个人认为,对于新教师而言,应该实施章备课。所谓章备课,就是进行每一章新课之前对本章教学的统盘准备工作,也是本章的总备课。我发现有部分新教师采用上一节备一节,不知这些老师有无发现这样备课的弊端。前后知识总存在一定的联系性,通过章备课,可以掌握教材的整体性、惯穿性;通过章备课、通读教材,能理解教材各知识点的渗透和重点难点的分解;通过章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对照学生情况,能处理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学知识结构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物理学和教材的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章备课让我们能更好地实施本章教学,值得我们采用。章备课可以准备些什么?

备教材:通读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分布,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从宏观上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

备教学大纲(或教师用书):可以核对一下,自己通过阅读所形成的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大纲是否相同。

备习题:对新教师而言,我认为习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可以使相关知识点立体化,通过习题可以影射出某些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应用到什么问题中,在教学过程中筛选出一些典型题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使知识立体化的同时也可达到巩固的目的。

备课中,有些部分需要进行细处理——这是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值得借鉴的处理方法: 1.搭桥。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教材各部分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根据整体原理搭好教材内容联系较紧的各部分之间的桥梁,将各部分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进行教学信息传输的状态,减轻思维负担,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鲁科版必修Ⅱ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将这一章节紧凑联系在一起,也将第一章(功和功率)同第二章联系起来。通过提出问题“如何定量表示动能(和势能)”,启发学生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去思考。对于动能定理的认识,跳出推导过程,可以发现,动能的变化可用总功来衡量,同样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可用重力做功来衡量,弹性势能的变化可用弹力做功来衡量。如此一来,这一章的知识就显得紧凑了些。2.化整为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知识点的密度和难度,教师自己应适当作些调整。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不管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还是习题的讲解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大难点。把它拆成两个难点进行突破:一是准确地把总功表示出来;二是应用它来分析题目。第一个难点可以安排在第一章功的计算当中进行培训,在此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几种常见力做功的特点(包括重力,拉力,支持力,阻力——有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二个难点在讲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分析引导。很多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有什么用?通过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物理情景的不同,等式左边分析起来比较麻烦,表示出来更需一定时间和难度,而右边则不同。读题时若有看到描述速度的情况(有时是直接给出某些位置的速度大小,而有些题目则没有直接讲时,而是在题目中出现 “到最高点”、“压缩到最短”之类),可以思考这个问题,这道题目应用动能定理能否求解,这样就不会完全没有思路,慢慢地会发现动能定理的优势。3.作好铺垫。

常常见到,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尚不齐备,比如,直线的斜率、二倍角公式、弧度制等都是 1 物理超前数学,应提前有所准备。还有一点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点就是有一定的台阶,比如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之间的台阶。适当做些铺垫,上好高中这个台阶。例如,“功”在初中已有涉及到,包括概念和几种特殊情况的计算。高中将功的计算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情况,可以从初中讲过的概念出发——功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完成知识衔接;另外要做的一个铺垫是对余弦函数这一知识的准备,学生此时具备的只是求解

角的余弦值,在课前要提前做准备,否则要让学生理解正负功及其物理意义就会是一大难题。4.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实现知识的“接轨”。

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而影响到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学习了加速度这一概念后,紧接着是应用这一概念来分析计算作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而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计算可以和标量计算相差无几,而且只有在速度大小有发生变化时才会产生加速度。受到这一思维定势的干扰作用,学生很难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下面是排除该思维定势影响的处理方法: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一是合力要指向圆心,二是有一个沿切向的初速度。若没有初速度则物体将向着圆心方向作匀加速运动,若没有向心力,则物体将沿初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可见,匀速圆周运动应当是沿圆心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运动。如图所示,物体由A至B的运动,可看成先由A以速度v 匀速运动至C,再由C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至B。可见,速度方向的改变也可通过加速度反映出来,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用它来描述。

篇7: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经营公司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向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政治生活必修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综合探究

中国的和平发展

文化生活必修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哲学生活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篇8: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一、了解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特点

课本教材作为老师进行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所谓:“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教材的忠实研究者, 只有了解并深刻挖掘、掌握其教学宗旨和内涵,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针对、有目的地进行教授指导, 进而发挥出新教材的重大作用。

高中政治新教材相比老版教材首先在内容版块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颖个性, 充满趣味性和人文情怀, 寓教于乐,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着重强调实用性, 比如:教材上会增加一些国外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同时, 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增加了学习中的乐趣, 不易产生枯燥厌烦之感;其次, 新教材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习内容层次清楚,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便于理解和掌握, 比如:每一章节前面都有本章学习目标, 并分步骤设定每一个小目标, 引导学生一一完成, 这样, 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反思的重要目的

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复杂难学的艺术,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恐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有遗憾, 如果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那么不同深度的教学反思则是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成长原本就是靠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来不断提高的, 只有经常反省, 一步一步完善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才能获得更深远的进步, 使职业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智慧的表现, 它才是引导教师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法的真正要因, 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学生学习的改善, 这种教学行为都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其具有重要的实用目的。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新的改善方法

1.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给予关注和指导

教师首先是服务于学生的, 其宗旨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员,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常常是教师主导课堂, 只是他一个人的舞台,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反馈效果, 没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缺少合作研究的学习交流氛围, 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现象, 教师应该更多去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习状况, 切身实际地去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 从中得到有利的反馈, 使教学方向更准确, 以学生的角度来获取相关信息, 反思从前教学中的失误, 从而加以调整和改善, 比如: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掌握其全部动态, 创建一些小活动,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 展现自己的同时, 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2. 反思自我, 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

教师的职业经验正是来源于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作为知识的先行者, 有必要为学生做出表率, 以身作则, 先对自己进行教学上的反思, 这不仅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更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鞭策, 只有认清自己过去的失误和错误, 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加以避免, 进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比如:某些教师在高中政治的教授中会养成写教案、修改教案的习惯, 这是非常有利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扩展和锻炼的, 通过研究分析教案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加以分析解决, 达到精益求精的教学目的。

3. 对合作精神、研究探索能力培养的反思

高中政治新教材偏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合作交流, 让学生之间交换学习心得体会, 取长补短, 分享各自的学习技巧, 进而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 比如:某高中政治教师, 会依据新教材的内容, 制定合理恰当的活动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 既增强了学习合作能力又培养了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 非常值得应用。

总之,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高中英语的教学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 才能去糟粕, 留精华, 把最好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 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高中英语的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回顾, 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 改善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 一旦教学能力上去了, 学生的成绩水平自然也就顺利提升了, 因此, 教学反思的工作不容忽视, 其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倩茹.高中政治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雷慧青.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美容顾问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走进新课程演讲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