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2024-06-22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精选6篇)

篇1: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积极推进“两新组织” 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秀山县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蓬勃发展,从2007年至今,全县共发展合作社223个,注册资金总额21247万元,入社农户60000余户,农民入合率达42%,已开发合作社产品80个,商标注册达44个,并实现了秀山纽荷尔、猕猴桃、茶叶等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合作社作为我县“两新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增添了市场活力和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为此,加强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他们在诚信经营、廉洁从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支持、保护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两新组织”的纪律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已逐步经成为我县解决劳动就业,实现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少量违法违规经营、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严重危害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合作社中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相应的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合作社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增强党组建设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县“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84个,其中党员773人。随着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其中党员的比例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两新组织”的党群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监督与管理,使之成为政治核心和技术骨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防腐体系的根本需求

当前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及全社会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涉及“两新组织”领域的微乎其微,而廉洁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合作社作为整个防腐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不可缺少的监督者,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各种腐败风气的受害者,又是腐败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好他们的力量来推动和谐廉洁社会的建设,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惩治和腐败预防体系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淡漠。由于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人们对其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非常淡化模糊:一是认为没有必要性。合作社是自发组织,其社员主观上都能自觉监督经营、抵制腐败发生。二是认为没有重要性。合作社还在发展阶段,尚未处于主导地位,党建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况,抓党风廉政建设为时过早,可轻可重。三是认为没有可行性。合作社情况复杂,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照,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无章可循。

(二)机构设置空白。大部分合作社规模较小,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基本没有建立;即使建立,也因不受重视,人员配备不到位,职能不清,使党风廉政建设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显得虚无飘渺。

(三)监督管理弱化。由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合作社法人代表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且有的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帐目不全,甚至不建帐等一系列问题,对其非法经营行为和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就算有腐败行为也无据可查,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难以落实,极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三、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以党内监督为重点,建全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其最根本的要求是党组织的建设,其方式是以党内监督为重点。由于合作社的分散性、自发性等特点,他们的纪律监督组织建设显得很特殊,在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可以单独组建纪律监督机构,书记一般由同级党组织副书记担任,其他成员一般从重要社员或部门的党员中产生。在没有独立党组织或区域分散的地方,可以采用区域联建、行业联建、挂靠组建等,在每个合作社设立纪 律监督工作指导员,形成纪检监察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力度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

(二)以服务发展为目标,分类指导、稳妥推进,促进合作社快速增长

要促进合作社纪律监督工作,典型示范是必要的推进手段,在试点的基础上,注重拓展和深化合作社的纪律监督工作。一是注重分类指导,重点推进成熟合作社的纪律监督工作。在秀山高端猕猴桃、纽荷尔、茶叶、金银花等一批机构健全、发展迅速的合作社,先行开展工作,把其纪律监督工作做成样板,形成典型,树成标兵。二是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从不同行业选择典型,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示范作用。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纪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邀请媒体及时采访报道试点合作社的成功做法,为推动面上工作鼓劲造势。三是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少数合作社负责人对纪律监督工作存在的模糊认识,主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争取其认同,尽早开展纪律监督工作。

(三)以廉洁文化为载体,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推进合作社内外兼修

廉洁文化进合作社,其实质就是合作社在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过程中,把廉洁文化内涵的诚信、自警、清廉、公正、无私等廉洁品德观念与合作社的党风廉政建设相结 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与入社农户素质培养相结合,以人为本,引导党员和非党员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构建廉洁文化体系,营造“廉洁自律,从我做起”的氛围,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廉洁环境。实施廉洁文化进合作社,应以进基地、进农户、进班组、进市场四进活动方式逐步推进。

(四)以风险防范为抓手,因事制宜、务求实效,推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在合作社中抓纪律监督工作,要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风险排查为基础,以权力约束为核心,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扎实开展风险防范管理。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合作社的监事会、理事会根据工作职责,通过自己找、社员提、群众帮和集体定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查找风险点,深入分析查找潜在的风险隐患。二是构建防控体系。从强化教育、纪律约束、健全制度等方面入手,形成以岗位职能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规范为面的综合防控体系,突出防控的层次性。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工作效能。凡是风险岗位出现问题的,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警示提醒、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推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在开展合作社纪律监督工作中,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突破,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最终要取得四个方面的 成果。一是进一步拓宽纪检监察工作领域。推进合作社纪律监督工作,扩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覆盖面,有利于促进合作社自律。二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发展。加强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能,遏制非法侵占、贪污受贿等现象,保证合作社廉洁经营、健康发展。三是营造合作社廉洁诚信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将廉洁守法等理念融入具体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入社农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了廉洁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四是进一步保障党员和社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合作社纪律监督工作组织,积极推动党务公开、社务公开,将入社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公开,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权益,促进合作社社员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篇2: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年正式起步,经过6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步入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入社社员3.2万多户,带动农户23.5万多户,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返还社员盈余2.6亿元。近二年来,我们严格遵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要求,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带动能力,拓宽服务功能,使我市合作社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

(一)领导重视,出台政策。规范化建设是保持合作社稳定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合作社发展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一直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方针,积极引导,出台文件,着力于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2005年市政府提出以实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强化领导,市政府成立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连续两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每年完成100家合作社规范化改造任务,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二)把好关口,保证质量。针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制度执行不严格、产销联结不紧密、会计核算不健全、带动农户不广泛、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局及时出台《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对合作社登记注册、股权设置、决策方式、生产行为、法人活动、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严格把好合作社的“准入关、产权关、民主关、服务关、经营关、管理关、利益关”等七个关口。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规范化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全市有242家合作社被农业部门认定为规范化合作社。

(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当前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2006年我们把实施和规范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作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省内率先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确定了60多名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结对辅导帮扶。通过这一制度实施,全市有495家合作社按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合作社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深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合作社发展内涵。

(一)建立合作社联合会,搭建合作社服务新平台。合作社联合会是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合作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单个合作社产业规模偏小,服务领域比较狭窄,经济协作难以开展,维护权益势单力薄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进行再合作、再联合、再提升,进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我们及时把握这一趋势,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联合会,2006年11月温岭市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已成立了联合会,会员数达435家。联合会成立后围绕行业自律,教育培训,业务交流,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和信息咨询等开展工作,努力把联合会办成合作社生产发展服务者、经济利益维护者、对外合作沟通者、合作精神倡导者和现代农业建设推动者。

(二)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着力培育骨干合作社。在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带动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提升竞争力为重点的骨干合作社培育。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扶持政策和合作社发展规划,促进了骨干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市已形成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产业优势明显、带动力强、效益好、与社员联系紧密的重点合作社。为表彰先进,5家骨干合作社理事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台州市第五届拔尖人才”称号。为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其中10家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形成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力量。

篇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路径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广大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 合作社品牌建设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否拥有知名品牌、优质品牌、强势品牌, 不仅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自身的发展, 关系到农民增收致富, 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也关系到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时代要求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 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及农产品国际化、信息化、高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的内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品牌”的解释为:“产品的牌子, 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 品牌是指人们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所生产的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 代表的是一种信任和认同。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 而且是信誉标志, 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当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 才能产生价值和效益。

同样,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作为一种合作制企业, 其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知名产品、美好形象或高质量服务, 也是一种象征、一种承诺, 一种使合作社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 具有两个基本层次:一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所代表的组织品牌;另一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农产品品牌, 包括驰 (著) 名商标、农产品知名品牌、“三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以及地理标志认证 (原产地保护标识认证) 等。如北京市门头沟区通过积极挖掘门头沟区知名度高、历史悠久、品质特征明显的农产品, 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地理标志认证的组织申报工作, 广泛宣传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知识, 积极推进京白梨、龙泉雾香白杏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其中门头沟京白梨已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 门头沟区通过扶持合作社发展、支持合作社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打造了以京白梨、京西白蜜、蝴蝶画、酱菜、纸皮核桃、黄芩茶、玫瑰精油等为主的京西特色农产品。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实需求

1.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合作社自身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 必然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来产生效益和赢得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 品牌是关键因素。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的打造, 也意味着合作社内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 以及合作社管理、运转、经营的高效率、高效益。合作社品牌建设, 相当于为合作社的发展建立了形象平台,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合作社发展的“软实力”。而且随着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深入, 合作社自身社会影响、社内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管理运行机制等都将得到相应地提升和改善, 从而起到了扩大市场需求、规范运营机制、树立发展信心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对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推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有助于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合作社作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 是市场化、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合作社品牌建设既包括合作社自身品牌建设, 又包括社内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市场化、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趋势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就必然要求社内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机统一, 要求适宜的种养模式、一种多收、多种多养、立体种养的快速跟进, 要求人地矛盾尖锐境况与市场优先原则的有效平衡, 要求产业化经营与加工增值的巩固与提升, 要求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这既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也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与农业经营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具体体现。

3.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产业化、规模化的运营方式, 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将资源转变为资产, 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合作社现有的大众式、平民化的经营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打造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更高的品牌合作社, 已经成为进一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的必要途径。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通过“一社一品”、“一社一业”、“一村一品”等一系列方式, 创建农产品品牌, 有效抵御了农产品市场风险, 增加了产品价值, 保持了畅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售规模, 明显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根据北京市相关部门资料显示, 全市已有338个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 形成了特色品牌, 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与同类农产品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相比, 实际收入要高出20%以上, 其中大部分合作社通过实施品牌化经营对增长收入的贡献率, 要占到50%左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基础阐析

近年来, 在政府、企业 (合作社) 、社会、农民个人等多方努力下,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和成绩, 全国各地相继涌现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质量好、文化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82.8万家, 其中已经有近3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北京市5000多家合作社, 已经有300多家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建设的推进, 对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

(一) 合作社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者、领办者或者社内主干成员, 很大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据相关资料统计, 截至2012年年底, 北京市5179家合作社中, 领办人为农民的合作社有4691家, 占90.6%。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广大农民比较容易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满足于已有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方式, 相当一部分农户满足于自产自销, 缺乏深度市场竞争意识和品牌塑造意识, 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 卖得出去, 有利可盈, 就不用在乎是否注册商标, 认识不到品牌建设对于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级农产品或半成品的状态, 缺乏深度加工和品牌塑造意识。

(二) 合作社品牌建设缺乏人才支撑

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及现有人才队伍中, 主要是以农民和传统的种植人才、养殖人才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人才结构, 导致合作社发展不平衡, “小、散、弱”问题突出, 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薄弱, 品牌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 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 亟需一批具有市场竞争意识、精通市场经营与管理的专业人才。

(三) 合作社品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来讲, 虽然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 但小规模生产和松散型合作经营仍占主体地位, 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很多农产品也停留在初加工的阶段, 农产品只发挥了其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 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导致农产品品牌培育成本较高、效益低,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等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农产品品牌知识产权含量不高, 品牌层次较低, 较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特别是合作社及其农产品缺乏国际强势品牌。

(四) 合作社品牌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是指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进行有机管理, 以使品牌在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中起到很好的驱动作用, 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和品牌资产。这是品牌创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 承担着对品牌创造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职能。目前, 合作社品牌建设虽然已经引起重视,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对商标品牌认识简单化、功利化, 认为只要完成了注册就万事大吉, 缺乏对商标品牌的深度开发和管理, 不注重对商标品牌的包装、宣传、推广、营销等, 严重制约了合作社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 合作社产品品牌整合力度不足

目前, 受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经营观念和思想的影响, 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的相对分散, 各合作社在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方面往往存在盲目性、重复性, 往往出现不同的合作社在同一个产业方面都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甚至出现多个相同或相近的品牌产品, 导致部分合作社在农产品产销旺季为争夺市场, 竞相压价销售, 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利益和农民增收。品牌主体没有品牌整合的意识, 过多的品牌极易引起品牌间恶性竞争, 难以形成核心品牌和拳头产品, 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 大大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 品牌过多, 也增加了注册成本和品牌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路径选择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品牌, 一个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品牌, 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建设难度大, 需要方方面面的要素支撑。同样,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讲, 要塑造一个引领带动能力强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社品牌, 也需要政策、文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协同。

(一) 增强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意识

品牌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 注重引导, 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电视等各种途径, 以及主题研讨、专题交流、学者论坛等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民的品牌意识, 使得广大合作社充分认识到建设品牌、打造品牌的重要性, 提升创建品牌、塑造品牌的能力, 以名品、名企、名社、名店、名展等的培育与创建为抓手, 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宣传好合作社品牌, 全方位推动实施品牌战略, 以新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参与市场竞争。同时, 在增强品牌意识的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增强合作社国际品牌意识。近几年来,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 规模持续扩张, 出现了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社集团, 农产品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不断提高。我国虽是农业大国, 但不是农业强国, 缺少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品牌, 不少优质的农产品只能参与低端市场竞争, 品牌溢价能力不足。我们的合作社品牌建设一定要与国际接轨, 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申请国际品牌注册, 对标国际生产标准和价值衡量体系, 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二) 重视人才和科技的支撑作用

合作社品牌建设, 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依托政府政策支持,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 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不断加大对管理、营销、推广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为品牌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同时, 要深刻认识到品种是创建品牌的源头, 科技是创建品牌的关键, 注重运用新技术, 开发新品种, 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 实现农产品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的质的飞跃, 在产品的色泽、口感、外观以及文化附加等方面下功夫, 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和推广, 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不断压缩常规品种, 努力扩大名优品种, 以品种的更新换代, 提升产业层次, 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销售农产品时, 要牢牢把握农产品增值的关键环节, 加强加工技术的引进、研究和运用, 注重在产后环节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 同时还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 提高保鲜、加工、包装、贮存的能力, 为合作社品牌建设提供牢固的科技支撑。

(三) 加大合作社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目前, 虽然有很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 但商标并没有使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格。这往往是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忽视了对商标的宣传推广, 或者宣传了但力度不够, 无法被广大消费者所真正了解, 导致商标形成不了品牌, 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值收益。农产品品牌营销可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成交量, 品牌农产品较之其他农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可以增加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因此,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很好地改变农产品销售环节的薄弱、滞后。要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进行农产品品牌宣传, 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而做大、做强、做久农产品品牌。一是借助于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 扩展销售方式、拓宽营销区域, 推销产品, 进行品牌宣传。二是产品直销。鼓励合作社积极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 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在大城市设立直销窗口、社区直营店、社超对接等方式, 开展品牌营销。三是口碑营销。“实物、实地、实卖”的方式进行品牌营销, 利用现场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作为无形的广告。四是文化营销。根据农业产业的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的需求趋势, 在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 强化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 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

(四) 加强合作社品牌的保护管理

创建知名品牌来之不易, 我们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保证品牌价值的可持续性。要形成合作社自我保护、司法维权保护、政府依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品牌保护和管理体系。政府机关加强品牌农产品认定、市场交易认同和规范平台建设, 加强监管, 规范秩序, 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冒充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 注重对知名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保护, 为品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农产品合作社增强品牌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规范的商标使用管理制度, 加强对品牌管理的长远规划, 制定品牌管理、使用具体办法与规范, 在生产经营中保持稳定的产品质量, 推行主渠道营销配送, 改进防伪技术, 建立市场监控体系等, 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各类农业行业协会要制定“行规行约”, 规范竞争行为, 帮助企业打假, 维护行业品牌的知识产权和市场形象。

(五) 注重合作社品牌差异化和规模化

差异化和规模化对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缺一不可, 差异化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规模化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打造品牌农产品, 实施差异化战略, 要立足于其成长的农业环境, 以强化差异和特色为重点, 发挥比较优势, 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培育特色产品, 努力确立社会对品牌的认知和肯定, 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目前, 同类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开发存在多而散的现状, 有特点却形成不了特色, 有产品却出不了精品, 有招牌却叫不响名牌。品牌的过多, 也容易引起品牌间的恶性竞争, 同时也增加了品牌注册成本和管理的难度。这要求我们创新思路, 从实际出发引导合作社品牌整合, 做大品牌规模, 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近几年, 各地合作社在品牌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主要有以下几种新模式: (1) 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创建品牌模式; (2) 区域性合作社联合社品牌模式; (3) 产业性联合社品牌模式; (4) 销售型合作社联合社共创品牌模式; (5) 产业体系联盟品牌模式; (6) “专业合作社+品牌+龙头企业”模式。上述模式以外, 有的专家推出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办法, 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地方一种产品多个品牌的现象。品牌的规模化整合和经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的趋势, 对于克服品牌农产品发展的规模瓶颈, 提升农场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该注意品牌“联合”并不是机械“捆绑”, 要注意协调好联合社与成员社、成员社与龙头企业、成员社之间的关系, 在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等方面要清晰界定, 确保联合社长久、和谐、持续发展。

总之,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 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 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声怡.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2)

[2] .杨荣.换个角度看整合——浅议合作社品牌战略的策略选择.中国合作经济, 2005 (10)

[3] .刘军棋.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12)

篇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又可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性质为:在农村一些地区相继成立建设的一批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锦州市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为此我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锦州市农村合作社把农民联合起来,从个体进入市场转化为集体进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黑山协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就是在种植之前统一考察选种,统一提供种植前技术服务,并且批量找好产后市场,进行统一销售。这样不仅在种植中提高了种植产量,更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路径,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2、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如北镇市绿野果蔬专业合作社占地2600亩,员工65人,合作社根据本地资源已开发了6个小区:山野菜种植区,绿色养殖区、生产加工区,苗木培育区、观光旅游区,科技示范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3、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现阶段的农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的是农产品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综合了品牌、科技和质量与服务的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不再是单单从事生产,而是将产销相结合。再实在农产品卖出去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

4.提高农民收入

经过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降低生产与交易成本,还能确保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提高农民基本收入。合作社前期统一买入供应农资和种子、幼苗,后期统一销售农产品,期间为农民供应免费的技术顾问,极大程度上抑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最终提高了农产品收益。合作社主要工作:开设生产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生产、发展品牌战略、集中扩大市场、组织订单生产,尽可能减少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风险,提高社员收入。

二、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锦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是:

1、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目前,大部分合作社的产业文化低,运营结构不紧凑,没有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构成,缺乏销售目的性等,各项不达标的结构混在一起造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总是无法提高。

2、缺少人才、技术、信息带头人,合作社管理层素质不高

合作社管理人员对目前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全面,对合作社的本质更是似懂非懂,这就导致整个合作社管理阶层管理素质低下。合作社的产品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设备,致使不能对农产品进行在加工,不能将初级产品转化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品,这也就是合作社为什么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3、明显的资金短缺问题

根据我市近几年的合作社发展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将突破千余家,但是整体来看,所有合作社的注册资本加起来都达不到亿元,所以,导致了资金严重短缺,运转不周,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4、政府对此并没有很大支持

因为上述的资金问题,使很多老的合作社运行不为人们满意,而又有新的合作社处于起步的阶段,久而久之,得不到政府的肯定,所以合作社的发展成了很大难题。

三、对锦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使合作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结合我市农民的需要,在各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例如: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

政府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一、开展远程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来提高农民的素质。二、合作社人员需主动学习,向专家咨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三、为提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须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和财会人员。四、合作社需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而一个好的带头人必须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所以在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思想道德的教育。五、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合作社需要规范的建设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制度的培训,加深农民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2、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明确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和农民的思想,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和扶持项目数量,来增加扶持力度;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施行信贷优惠政策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鼓励工商资本注入合作社,而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能快速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还能帮助打开市场,推动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3、真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良好统一的政策在合作社的顺利发展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就要在政策上着手,将各项指标都落实到实处。但是政策的落实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领导对政策的重视及关心,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科学的扶持政策,但是每项政策之间必须互相配套。二是要求政策制定后,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并对此责任到人。三是要求各部门员工认识到工作靠大家一起来完成的,达到全体员工的协调统一。

以上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门重视。因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而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的持续发展壮大,才能促进现代农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与模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2期.

[2]简伟秀,郭兰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赵佳荣.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胡恒洋,刘苏社,张俊峰,邱国军,蔡平.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篇5: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反腐倡廉建设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农业的品牌化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今天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拥有知名品牌、强势品牌,不仅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也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较为缓慢,品牌建设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应从根本上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近年来,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全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2家,有社员3100多人,联系带动农户6.8万户,联系基地12.5万亩,产业遍及粮食、蔺草、水产、畜牧、竹笋、水果、茶叶、花卉等十大类,基本覆盖了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初步体现出了农民合作社“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服务模式。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仅XX年,全区就新增农民合作社21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新增 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其中绿洲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且日趋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但综观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分缺乏在全省、甚至在全市能叫得响的品牌。近年来,在区镇两级和农林部门的扶持下,各合作社和广大社员的商标品牌意识得到普遍增强,“一社一品”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和发展趋势。全区也涌现出了“星盛园”、“共绿”、“翠姑娘”、“创宁”等一些合作社品牌,但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无疑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品牌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当前,我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存在不少难点,有待进一步突破:

1、在合作社层面:仍然存在制约品牌培育的多元因素,主要是品牌意识相对滞后,品牌营销力度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仍不稳定,品牌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同时人才短缺,品牌运作水平不高,运行不规范。

2、在市场层面:合作社品牌发展面临一些市场体制和环境障碍,一些地方存在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排斥外来产品和品牌,限制了品牌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3、在政府层面: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工作起 步较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统一有效、覆盖全区的品牌战略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4、在社会层面: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在农村,由于农民收入低,消费质量不高,尚未形成品牌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合作社品牌农产品的市场扩张。

一个好的品牌,从设计、注册、宣传、保护,到最后形成品牌资源优势,要经历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想保持这种优势也要不断投入资金。目前,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支出少之又少,大多只是依靠政府的节庆活动、展示展销会等形式,偶尔“露一下脸”。合作社也普遍表示不做广告,而是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思想,依靠顾客品尝认可而口口相传。

品牌的宣传,虽然不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必要的宣传和推广,仍然十分必要。而这种品牌意识,正是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最为匮乏的理念。随着合作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少合作社逐渐走上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生产,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和统一销售。但要真正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农民合作社在培育特色产品时应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就我们鄞州区而言,当选取一批有特 色、有实力、有市场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做强、做大它们的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鄞州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合作社品牌创建中,要制定科学规划,梯级推进合作社品牌评定,以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作为评定的核心指标,以专业合作社通过安全、绿色、质量管理认证为前提,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上台阶、上档次。在此同时,要加大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品牌发展环境。

1、政策激励。合理安排实施合作社品牌战略的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合作社通过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及申报地理标志商标等方式创建品牌。财政、金融、科技等扶持农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应优先向品牌合作社倾斜。

2、打造氛围。加强舆论宣传,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合作社品牌建设、消费品牌农产品的良好氛围。

3、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合作社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培养以理事长为主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努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品牌竞争意识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篇6: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汇报

近年来我们以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西咸一体化为引领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依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为此,我站从抓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入手,采取印发材料、宣传典型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知识和重大意义,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是制定激励政策。为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区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出台了具体的政策、资金优惠办法。一是在工商局办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一切费用;二是在全区选择发展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作为试点,实行重点扶持。培育出了马庄莽原红、鑫农果友、钓台万盛和双照秦北果业等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区合作社发展实际,制定了秦都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程序,首先要求合作社在注册成立前由各合作社筹建小组向我站提出指导申请,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提供包括合作社章程、组织机构、合作社制度及合作社社员名单等详细资料,其次是我站进行实际考察,经查合格后上报农林局研究下发批准成立合作社的批复。

四是注重培育特色品牌。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积极帮助他们完善章程和内部规章制度,提高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他们增强质量意识、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比较效益。合作社成立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申报无公害水果,注册果品商标。同时,充分利用“莽原红”的品牌优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产品等级、统一销售,通过在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信息、参加产品推介会等形式,迅速打开了市场。马庄莽原红以西安为主,远销至北京、甘肃西宁等地。该产品已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10000亩莽原红产地被陕西省农业厅认证。

二、下步打算

一是放手发展,全面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区将突

出抓好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服务组织的规范工作,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步伐。二是延伸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引导广大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载体和主力军。三是全力扶持,积极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区将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在工商、税收、土地、资金、项目审批和信息服务、媒体宣传和吸纳社会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四是统筹协调,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把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同步到位。

上一篇:党的恩情永不忘作文500字下一篇:松江大学城学生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