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2024-06-19

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通用7篇)

篇1: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主线,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示范社行动”为抓手,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了宣传培训,积极推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了各项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较快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通报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全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75个,比去年新增438个,增长130%,完成市政府下达新增200个任务的219%。按照产业类型分,畜牧业232个,占30%;蔬菜96个,占12.4%;粮油93个,占12%;经济作物76个,占9.8%;果业75个,占9.7%;林业66个,占8.5%;农机服务53个,占6.8%;渔业43个,占5.6%;农产品加工12个,占1.5%;其他29个,占3.7%。合作社现有社员24279人,比去年增加5085人;社员出资额达60108.97万元,比去年增加41713.75万元;带动农户224365户,比去年增加116857户。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一是多形式开展了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市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将3月份作为全市的宣传活动月,市、县、乡三级联动,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动态。利用农村集市,通过科技下乡、宣传栏、宣传车、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和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合作社社员和农民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的扶持政策。一年来全市悬挂宣传横幅68幅,张贴标语1660条,出动宣传车45车次,开展送法下乡活动49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9.2万份,接受群众咨询1.13万人次。二是大范围开展了培训。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我局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县(市、区)农业局分管领导、农经站长、合作社辅导员、合作社理事长或财务人员等686人次,同时,各县(市、区)也积极举办了培训班,培训2375人次。三是组织开展了“千题万人”知识大赛。按照省农业厅《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千题万人”大赛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局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等积极参加全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千题万人”知识大赛,参加答题人员达1089人,并组队到省农业厅参加了现场比赛,获得三等奖。

2、多措并举,加快了合作社的发展步伐。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十分重视和支持,于7月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吉府办发[2010]35号),具体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制定了财政扶持、项目倾斜、税收优惠、办证登记、信贷支持等五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和支持方式。《意见》下发后,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有10个县(市、区)下发了文件,有7个县、区财政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经费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奖励资金62.5万元,尤其是永新县政府更是重视,对贯彻落实吉府办发[2010]35号文件认真、及时、到位,于7月份就解决了1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经费,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合作社的发展,2010年比2008年新增合作社50家。吉安县已经安排经费23万

元,吉水县安排了15万元。二是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县、乡农经站都指定了一名农经人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定了具体工作职责,加强了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在引导合作社发展上,要求他们把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特色明显和“一村一品”的地方,加强对村干部、种养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宣传,积极引导,帮助和指导他们创建合作社并规范运行。全市现有合作社辅导员226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三是实行了通报制度。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我局加强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互相通报情况,认真查对核实,于7月份对全市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通报。通过实行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发展合作社的思想认识,认清了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了解了与省内各地市的差距,与兄弟县(市、区)的差距,由此,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3、开展百家示范社行动,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合作社成立后,是否有凝聚力、生命力,是否能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其规范运作是关键,因而,我市在发展合作社时,始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以规范运行为重的原则。为进一步指导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把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质量安全优、社会效果好、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济组织,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示范社”行动。为此,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吉安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示范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和建设内容。各地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参加示范行动的对象,开展了以规范财务管理,完善章程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重点的“百家示范社行动”。通过这一行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合作社运行机制,带动了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合作程度、层次和水平,全面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2010年,全市有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到了全省财政支持专项资金项目,项目资金195万元,有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省政府表彰,有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市政府表彰。

4、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农超对接有利于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拓展销售渠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树立产品品牌,为此,我局和市经贸委联合开展了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协调江西国光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水乌江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及永丰县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与永丰县景辉叶菜专业合作社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帮助他们申报并争取到了国家级农超对接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实施完成,通过了省商务厅、农业厅组织的验收。同时,我们积极向超市推介合作社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使更多合作社的产品进入超市。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取得了明显成效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了层次。一是组建方式多样,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从牵头主体看,有农村致富能人和专业大户牵头,有龙头企业和市场经纪人带动,有科技人员和村干部引领,有专业市场拉动,在我市775个合作社中,农民牵头组建的有685个(其中村组干部牵头的有244个),企业牵头的有33个,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的有12个,其他的有45个;从合作领域看,涉及到种植、畜牧、渔业以及加工、储运、技术信息和农机服务等行业;从合作区域看,已从村内合作发展到跨村、跨乡、跨县合作。二是服务层次逐步提高。从组织形态看,由单纯的服务型向实体型、产业型转变,集产、加、销于一体,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经济组织形式;从合作方式看,由简单的劳动合作向资本合作、生产要素和技术合作发展;从市场经营看,由农民单个进入市场,自产自销向合作社带领社员整体进入市场,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批量销售转变。据

统计,全市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比例达80%以上的合作社有458家,统一销售农产品比例达80%以上的合作社有243家。三是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日益紧密。多数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员以资金、土地和技术等入股,通过实行生产资料统一购买、产品统一销售、盈余返还等方式把农民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合作社实力逐渐壮大,凝聚力不断增强。合作社在为社员提供服务,组织产品销售,还利于民的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壮大,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凝聚力不断增强,要求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市7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后,把同类生产经营的2.43万农户组织起来,同时,带动22.44万户农户共同进行生产经营,整体进入市场,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的品种和数量,有组织地收购和销售产品,共同抵御和防范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新干县永安香菇合作社,在成立合作社前,农民种植香菇没有技术人员指导,产量低、成本高,遇上病害损失就更大,在农产品销售上是一家一户自产自销,一些商贩上门收购时压级压价,遇到市场不景气,产品销不出去,农民更是无可奈何。2007年成立合作社后,有48人加入,现发展到116人,合作社统一为社员供应香菇生产原材料,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购销香菇,并从江西省农科院、浙江、福建等地聘请专家讲课,传授技术。同时,引进了8家客商,在销售上由合作社与客商具体商谈,统一了价格,保护了社员利益,合作社还建立了12座冷库,总面积660㎡。2010年合作社社员生产香菇501.8万斤,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0.8元/斤的价格向社员收购,总产值达2187.8万元,获纯利1036万元,平均每个社员纯收入达8.65万元,合作社盈余返还社员36.2万元,平均每个社员返还3120元。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着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由农民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它通过组织规模生产,提供服务,统一购销,与龙头企业联结或自办加工企业,提升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进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万安四海水产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126人,2010年合作社社员建有鮰鱼养殖网箱1500箱,罗非鱼养殖网箱300箱,鮰鱼苗种培育基地池塘养殖560亩,网箱养殖4000㎡,培育大规格鮰鱼冬片鱼种500万尾,生产鮰鱼1800吨,罗非鱼400吨,产值2260万元,合作社与万安水产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社员生产的成鱼统一由合作社销售给该公司进行加工。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水面1600亩,网箱养殖2000箱,成鱼生产量达3500吨,有力地推动了万安水产业的发展。吉安县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3人,分布五个乡镇,2010年社员种植面积8100余亩,总产量10125吨,产值6075万元。合作社还带动全县6200余户农户种植葡萄,种植面积1.59万亩,总产量达到19875吨,产值119250万元。吉安县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与南昌步步高超市和江西国光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等签订了长期的供销协议,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畅通了销售渠道。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加快了吉安横江葡萄产业的发展,其正在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递增,横江葡萄也已成为吉安县一个特色非常明显的产业,是农民的摇钱树。

4、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树立了产品品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注重发展产品的品牌战略,因为他们深知这是合作社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做强做大产业的有效手段和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他们积极申报无公害基地和绿色食品标志,注册商标,争创名牌。据统计,目前,我市执行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专业合作社有35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有11个,拥有注册商标的有89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有40个,认定无公害基地或无公害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43个,拥有绿色食品标志的11个,有机食品的5个。比如吉州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润竹”牌商

标,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该社与香港农业专区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供港生猪1万头的供销合同,且价格要比内地同期生猪价格高出2元/斤,显示出了品牌效应。

5、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保护了农民利益。合作社通过为社员统一购买生产资料,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实行了农产品统一销售机制,外地客商来收购产品直接与合作社商洽,由合作社向社员收购后统一销售,且收购价比市场价相对要高,保护了农民的产品价格。如吉州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统一为社员供应饲料,平均每包饲料比市场价低5—6元。新干惠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向社员收购生猪。安福彭坊油桐专业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0.2元/斤的价格向社员收购油桐籽,增加了农民收入。

6、加速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合作社在组织农民生产过程中,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防病灭虫等措施,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扩大了应用面积,提高了科技含量。如遂川堆子前鄢背金桔产业化专业合作社通过推广应用金桔留树保鲜技术,2010年金桔销售价格达4元/斤以上,比正常销售最高价高出4倍。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京亚、红富士、红地球、青皮、黑皮等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解决了品种单一,上市过于集中的问题,使得品种结构趋于合理,丰富了市场需求,确保了横江葡萄旺盛的销势和较高的价格,农民受益,消费者欢迎。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不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吉府办发[2010]35号)下发后,多数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下发了文件,然而有少数地方政府未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对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吉州区、安福县、遂川县至今还未制定出相关政策,未下发专门文件,也没有召开相关专业会议。有些地方尽管出台了好的政策,却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从而使得合作社发展缺乏力度,缺少措施,缺失政策环境。吉州区、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井冈山市等地未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业务部门对合作社发展的引导和指导,导致合作社发展缓慢,阻碍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同时,有些职能部门对合作社的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如遂川县工商局对农民组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认为没有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不好办理,在申请登记时,不予注册登记,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县也存在,这就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2、合作社发展速度不快。尽管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75个,比上年增加了438个,增长130%,与自己相比,的确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全省情况来看,我市合作社发展不快,数量偏少,到2010年12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416个,我市只占全省的9.2%,仅排在全省第6位。在数量发展上与兄弟地市相比,差距太大,全省已有四个市的合作社数量过千,南昌市已达1577个、宜春市1190个、赣州市1087个、九江市1015个、上饶市984个。

3、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到2010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最多的是永丰县99个,其次是遂川县92个、新干县89个。最少的是吉州区17个,其次是青原区27个、井冈山市29个。2010年新增合作社最多的是吉水县56个,其次是吉安县53个、遂川县51个、永新县50个,最少的是吉州区11个,其次是青原区16个、万安县20个。

4、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一是章程不规范。有的合作社章程不是按法律规定和结合自身实际,经全体社员讨论出来的,而是照搬照抄农业部示范章程,没有实质性内容。二是制度不完善。合作社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导致合作社制度既不完整又不能落到实处,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形式。三是在出资入股方面过于随意,不合理。没有征得全体成员同意,只是理事会几个成员一商量即实行,有的单股

金额放得过高,条件好点的一人购上好几股,条件差的几人购一股;有的没有规定股金的具体金额和每个社员购买股份数,随便认购。四是管理不太民主。合作社领办人往往在能力、见识等方面较一般农民强,在处理问题上依自己意志办事成份多,因而“遇事大家协商,重大问题票决,定期开会通报,议事遵循原则”的民主决策原则得不到有效执行。五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成员账户记录不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往来不经过银行账户,还有的合作社将财务做成流水账,甚至有的合作社根本就没有建立财务会计账目,也未到金融部门办理银行结算账户。六是利益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虽以低于市场价销给社员,但价格差形成的盈余没有按社员购买量进行返还。合作社在决算后的可分配盈余中,多数是按照股本金分红,而未考虑到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使得认购股份较少的社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对交售合作社产品量多,贡献大的社员的利益也没有体现出来。七是有的合作社虽已注册登记,但没有开展有效活动,徒有虚名。

5、部分农民的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及作用认识不够,虽然加入了合作社,只是跟跟风而已,没想在合作社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也没想从中能够得到多大益处,消极等待,缺乏诚信思想,缺少主体意识,没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合作社之中,有利则合,无利则散。

6、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多数合作社目前只处于初级合作阶段,只为社员提供一些技术、信息等服务,而在产品销售方面仍是一些贩运户单个活动,其经营活动与合作社无任何关系,合作社与社员关系松散,没有利益联结,缺乏凝聚力和生命力。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只是简单的组织生产和销售,缺少订单式购销服务和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开发。品牌意识不强,没有积极的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绿色食品标志,没有注册商标,没有设计和制作包装,粗放经营,产品竞争力弱。产品的推介不够,市场拓展不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

五、下一步打算

1、提高认识,加快合作社发展步伐。“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针,各地要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较少、规范化程度不高与兄弟地市差距较大等现状,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确保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在新的一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

2、加强指导,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在合作社数量增加的同时,各地要以开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家示范社行动”和全省示范社创建为标志,全面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的作用,重点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章程、健全制度、建立财务会计账目、正确使用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法、实行民主管理等,着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全面提升合作社的合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3、落实政策,扶持合作社又快又好发展。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但在有些地方,有的政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因此,各地要积极主动向县(市、区)委、政府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争取他们的重视,经常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互通情况、互相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真正把中央、省、市的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还未制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出台相关文件的安福县、吉州区、遂川县要尽快的制定出来,为合作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还未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经费的吉州区、安福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井冈山市,要尽快向县(市、区)委、政府领导汇报,尽早解决工作经费,并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培育和指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各地要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整合项目,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田基本建设、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基地建设、“一村一品”、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有计划地整合安排给有基础、有规模、有条件的合作社来承担,以加强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四是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及时、优良的服务,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快又好的发展。

篇2: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县××柑桔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

11月,是一个专门从事柑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有社员116户,联系桔农4000多户,有柑桔基地2.2万亩。

合作社生产的“××牌”柑桔,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wgh-03-00308),绿色食品认证(cb-18-0404180422a),有机产品认证(cofcc-r-0707-0130);2005年、2008年连续两届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入选为“中华名果”;2009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桔”。合作社200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

“××”柑桔主要销往哈尔滨、沈阳、乌鲁木齐等三大城市的210多个县、市、区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际市场。目前在哈尔滨市、沈阳市、乌鲁木齐市有自己的加工厂房,流水作业线。近几年每年外销柑桔15000吨左右,成立9年来,已外销柑桔80000多吨,为桔农增收过亿元。

二、示范社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一是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农村办主任、县经管局局长任副组长,15个相关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安政办发200970号),明确县经管局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局为相关责任单位。三是加强了检查督促。3月10日至11日,××县长亲自到××柑桔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指导。7月15日,县政府召开了为民办实事督办工作会议,县长××、常务副县长××对如期如质完成实事建设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9月27日,县政府办组织县经管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局、县移民局等单位到该合作社召开了现场督办工作会议。分管县长多次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四是加强了工作指导。县经管局作为实事承办单位,切实加强了指导,重点是指导该合作社制订实事建设工作方案,完善章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为桔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带动和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安排了专项扶持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该示范合作社建设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和工作经费30000元。

(二)改善了办公条件。今年4月份,该合作社在柘溪镇开发区租用了160平方米房屋作为办公场地,重新制作和悬挂了《××县××柑桔专业合作社》、《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县××柑桔专业合作社》等牌子。花了5万元重新进行了装修布置,添置了办公桌椅、会议室圆桌,购置了电脑等办公设施,布置了综合办公室、财会室、理事长室、会议室等规范的办公室。合作社章程、各项制度、理事会名单、监事会名单、合作社社员名单、“××”牌柑桔生产网点、销售网点图等全部上了墙。同时,还对合作社历年来所获各级政府的奖牌进行了整理、陈列。

(三)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调整了一名副理事长和监事长,使合作社机构班子工作能力更强、组织能力更强、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强,更受社员群众的欢迎。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完善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制度,把盈余返还额提高到了可分配盈余总额的60%,尽可能让社员增加收入。

三是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制度,重点修正了《××柑桔种植技术规程》,建立了社员生产全过程安全记录,强化了产品质量追踪问责。

(四)开展了优质服务。

1、举办了技术培训班。聘请柑桔专家刘干生等近十名技术人员,分成四个技术服务组,在全县柑桔主产区开展技术培训,共办班9期,培训桔农18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极大地调动了桔农种桔积极性。为“××”柑桔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开展了柑桔重大病虫防治。从5月中旬开始至7月中旬,合作社安排专人为柘溪库区8个乡镇场的桔农配送药液5万余斤,有效防控了柑桔重大病虫害特别

是大实蝇的发生和为害。

3、加大了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合作社加大了“××1号”和宫川新品系的研发繁育工作力度,在烟溪镇卧龙村建起了30亩××柑桔苗圃,嫁接新品系种苗20万株,年底可优惠提供给桔农,将扩大柑桔优良品种种植面积2000亩。为推进库区柑桔品种更新打下良好基础。

(五)狠抓了项目建设。根据该

合作社的实际需要,我县向上级申报了柑桔良种—××ⅰ号及宫川新品系苗木基地建设项目。该合作社在烟溪镇卧龙村征地30亩,抓好了办公室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砧木40万株,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年底可为桔农提供种苗20万株。

三、问题和建议

篇3: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从合作社发展的历程看,我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多措并举,为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07和2008年我市先后开展了多次大的培训活动,其中邀请青农大合作社学院院长在党校讲课两次,市农业局人员采取镇镇到的办法巡回讲课一遍,直接到合作社讲课数次,对市、镇两级的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及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还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参加青岛市以上培训150多人次,法律精神和合作理念广为人知;为推动全市面上工作齐头并进,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街道)的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提高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农业局先后组织了260家(次)合作社参加省内外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针对合作社缺资金、基础设施差、产品无商标、无认证的问题,我们又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858万元,扶持了54个合作社,使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经营中单家独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专业生产,合力开拓市场,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青岛杨家顶子村以前是一个以种植粮油为主的村,2007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来,积极探索以蔬菜种植为特色的增收路子,从种到收实行“六统一”服务,并与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2011年,160多户社员的1200亩地全部按合同种植了大葱、菠菜,户均纯收入3.7万多元。青岛良源南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开始种植南瓜只有80亩,2011年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亩收入4200多元。

二是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青岛大黄埠樱桃西红柿专业合作社和西瓜专业合作社在2000多亩的樱桃西红柿和西瓜的设施栽培中,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防虫网和黄板杀虫技术、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四位一体大棚”生态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又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社员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的“设施西瓜超高产优质绿色栽培集成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樱桃西红柿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研究”项目也已顺利通过青岛科技局专家组论证;西瓜定蔓定向整枝宽行密植技术被专家称为设施西瓜栽培的一次技术革命,使西瓜增产30%左右,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0元以上。中央电视台《致富经》、《焦点访谈》、《新闻联播》以及《农民日报》等媒体分别对两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进行过专题报道。预计今年社员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0元以上。

三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与龙头企业和超市之间架起了桥梁,通过为社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了产加销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结,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据统计,2011年合作社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3.4亿元,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23亿元,实行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的合作社分别达到111个和55个。有的合作社还对产品进行初加工或储藏,提高产品附加值。如青岛旧店果品专业合作社,除了为社员提供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指导外,还建有10000t的果品冷藏保鲜库,在苹果大量上市时为社员代存苹果,当社员想出售时,由合作社收购销往超市或批发市场,既增加了社员收入,又使产业链紧密连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篇4: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来抓,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了依法规范全面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服务工作中,我们依照全县合作社运行情况、经营规模、发挥作用、成员受益、发展前景等综合评价确定典型,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并积极争取立项扶持。其中:XXX淮山生产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农业部及省级扶持示范社;XXX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及XXX农特产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扶持示范社,XXX水口强农花生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市级扶持示范社。在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及时总结、交流并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实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目标。在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示范社建设取得实效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厅关于《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广东省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试行)》及《广东省种养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试行)》精神,为了把示范合作社建成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合理、具 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坚持依法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创新增收的原则,把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深入合作社开展调研,指导示范合作社制定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示范社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社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对示范合作社的扶持资金,我们严格按照扶持内容和资金用途,指导合作社设立“项目资金”专账、明细账。对项目扶持资金的支出范围、审批程序和使用情况等内容在全体成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公布。项目资金由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专户管理,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向成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县农业局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日常跟踪、监督检查;对照省厅核定的资金补助范围,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通过有效的监督,切实保证了扶持资金及时足额用到合作社及成员最需要的环节和地方,使其发挥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以培训为突破口,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 合作社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合作社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以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为重点,着重加大对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会计和重点农户的培训,着力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社成员法律法规、合作经济和实用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成员充分掌握了合作原则、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近几年的示范社建设中,我们先后举办合作社骨干培训班3起,参训35人次。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针对我县示范合作社产业种类较多、县域分布较广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分别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服务等类型的示范社实施分类指导。在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积极同基层干部广泛开展交流,共同解剖典型,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例如,我县淮山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基地建设,加工设备配套,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硬件设施缺乏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使合作社入社发展的成员迅速增加,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我县淮山产业的发展。

五、注重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共识,我们在示范社建设中积极引导、帮助合作社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把农产品质量管理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引导他们创建品牌,通过产品注册商标,产地、基地认证,打造品牌优势。示范社现已成功注册“XX”、“XXX”等品牌,极大的增强了合作社发展活力。

六、落实“五规范机制”,实现合作社规范运行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议事、奖励惩处和股金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通过明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资产账等账薄,依法实行财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三是规范服务内容。切实指导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农资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四是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集体智慧,协作共进、共同发展。五是规范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与成员的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向紧密的产权关系转变,利益分配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示范社的建设,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合作社成员入社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经营管理和科学种植养殖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畜禽产业化发展进程;在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 过示范社的有力带动,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24家。其中:种植业17个,养殖业3个,农机服务合作社1个,其他类型的3个。合作社共有成员1350人,带动16400多农户参与生产,注册资金达1421.925万元。生产经营范围覆盖了全县种植、养殖、农机等相关领域。合作社已初步建立起在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多位一体”发展的经济产业链,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县示范合作社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项目实施期限短,扶持资金有限,合作社用于生产经营项目的开发资金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加之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把示范社建设成为制度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更强、示范带动作用更广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能率先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和管理规范化,引导和带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巩固示范社建设成果,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篇5: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3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50个、专业协会53个,已到工商和民政登记注册的占90%,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固定资产345万元,入会会员2.8万人,带动农户7.8万户。其中已有5家获得过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家获部级(农业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水产专业合作社),获得农业部直补示范建设项目资金15万元。从总体上看,我县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只有少部分属于经营性质的。

就我县目前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来看,大致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合作组织+农户(种养殖大户、散户)”的运作模式。如米粮水产专业合作社、万古绿色黄金梨合作联社等,由合作组织将农户养殖或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订单或契约形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或经组织,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该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经合作组织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由龙头企业深加工成各类产成品,然后销往全国各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如珠溪冬菜专业合作社。

三是“政府部门、单位+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又称作“民办官助”、“官民结合”的模式。如铁山葡萄专业协会,就是通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组织行业协会,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活动,进行行业管理。活动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扶持和会员的会费。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之路,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我们突出搞好“六抓”,因地制宜搞组建和发展。

一是“抓样板”。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我们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全县每年可以选择5-10个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以带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是“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源于农民,萌芽于农村。通过了解和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发现农民的合作意愿,发现可以作为专业合作基础的产业,发现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就积极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业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是“抓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组织一旦建立起来,就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依法成立,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要求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具备社团法人条件的要求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同时还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四是“抓创新”。重点是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在体制创新方面,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组织。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对处在起步阶段尚未规范运作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逐步规范,达到专业协会标准后,再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在运作机制创新方面,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指导各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抓培训”。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可能产生吸引力。因此,必须重视制度建设,要不断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促使其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着合作组织规模小、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辐射功能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数量少、规模小。一是社员占农业人口比率低。我县共有农业人口79.86万人,农户21.82万户,而入社社员只有2.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5%;带动农户5.6万户,占总农户的25.7%。二是专业合作组织自身实力不强。多数合作组织缺乏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

(二)紧密度不够高。一是多数合作组织只作不合,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利益风险不紧密。有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初创时期,由于资金缺乏,主要由几个大户出资兴办,会员一般只缴纳少量股金,或不缴纳股金只缴纳会费。会员按农产品销售量享受分配,按股金进行二次分配的很少。因此,当农副产品受到卖难冲击时,最终吃亏受损的还是农户,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关系。

(三)内部运作不规范。一是《章程》不够规范。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不够规范,许多流于形式,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构即使是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机构,但也是流于形式。三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日常运作主要由会长一人说了算,民主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缺乏,社务不够公开。四是日常活动未正常开展。据调查,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有的成立之后一年连一次活动都没有,合作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松散状态。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不足。除了受生产力水平较低所影响之外,发展动力不足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政府的有力扶持,政府的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在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二是农民缺乏实力和积极性,农民的发展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三是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

(五)作用不够明显。一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辐射的范围仅局限于本乡镇,而且局限于周边的几十户经营同一产品的农户,跨行业跨地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很少;二是多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层次低,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只是提供一些产前、产中服务,不能很好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三是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绩突出的专业合作组织不多,充分让社员(会员)领略到参与合作的甜头的专业合作组织也不多,会员享受股金的分配很少。

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法规,明确其性质、法人地位、市场主体资格、登记注册管理等。

(二)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要象扶持龙头企业一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和研究在信贷、税收、用地以及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对涉及到的有关规费,有关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严禁乱收和摊派费用。

(三)强化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使职能部门有条件开展工作。

(四)中央和市都应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范围,同时还应增加示范建设扶持资金。

篇6:2010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不利因素

1、农民工大量返乡,务工收入减少。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纯收入的40%。从2008年9月份开始,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导致我市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外务工农民75.8万人,同比减少4.2万人,返乡农民工减收10.2%。预计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农民工返乡将持续增加,这将极大地影响今年我市农民增收。

2、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农民存在“惜售”心理。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农产品价格几乎呈“普跌”态势。目前,我市主要农产品平均收购价为:晚稻86元/百斤,比上年同期下跌7%;籽棉2.6元/公斤,下跌54%;黄豆3.4元/公斤,下跌48%;花生3元/公斤,下跌53%;椪柑0.8元/公斤,下跌43%;生猪13元/公斤,下跌28%。农产品价格下跌,造成部分农民对农产品“惜售”。

3、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基本冲抵种粮补贴。2008年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虽然补贴力度有所增加,但难以冲抵农资上涨所产生的价差。如奉新县2008年早稻肥料成本由2007年的每亩95元上涨到2008年的170元,增加75元;农药成本由每亩50-70元上涨到70-80元,增加10-20元。该县农民仅农药、肥料两项成本就增加近100元,加上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的上涨,与每亩100多元的补贴基本相抵。

二、有利因素

1、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力度,预计补贴资金将增长10%以上。同时,还将增加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的奖补资金,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2、粮食最低保护价大幅度提高。今年中央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平均每斤提高0.11元。此项政策有望带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扬。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交通、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三、几点建议

1、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各项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2、加大水稻“单改双”力度,增加播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产。

3、规范农资市场,稳定农资价格,建立农资信息网络,推进农资连锁配送。

4、加大“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转岗再就业技能。

5、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可侧重考虑使用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

篇7: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2个,农民成员总数35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综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的2007-2010年四个中,我区分别成立合作社2家、10家、18家和72家。

二是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类型除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大体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调、指导下,由几个示范社牵头,召集20多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接口径。

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强扶持,重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一)强化扶持,推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一村一品”以奖代补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承担“一村一品”项目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给予补助1-3万元启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给予奖励补助2万元;承担示范项目、获得“三品”认证和参加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以来,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集中开展了法律精神和专业合作典型的宣传报道。2007年3月份,区政府配合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场会。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法律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形成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培育典型,带动发展。培育典型,靠典型引路,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业特色明显、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合作社开展试点示范,突出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作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有4家合作组织承担全国示范项目,6家合作组织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单位。通过总结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供样板。我们从抓好示范社民主管理入手,通过典型样板,示范带动更多的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重点抓好“四个一”的落实:一是建立一套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合作社内部规范化管理;二是健全一个权力机构,社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三是健全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制,由监事会负责实施对合作社发生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事项进行逐项审查;四是设臵一个社务公务栏,及时公布合作社重要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监督。

(四)深化服务,促进发展。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区农业局组织数十个合作社参加市首届和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并会同工商局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帮助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区农业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亟需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人。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狠抓农资市场管理,并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订单履约率明显提高。区有关部门还多次组织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全国、全省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并组织到南平市等地考察,进一步开拓了合作社管理人员的视野、学习了先进经验。区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并先后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培训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电算化》培训班,着力抓好合作社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区农业局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同时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专题调研,指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对外销售,调动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如**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紫长茄产地交易市场,推广嫁接紫长茄大棚栽培技术,带动本村及周边村2500多户种植嫁接紫长茄3000多亩,形成了以**村为中心的反季节嫁接紫长茄产业带。**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带动本片区农民参与订单生产,当地水果玉米、生菜等订单蔬菜生产很快形成规模。**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养猪协会密切协作,抓住猪病防治、品种改良、生猪销售等三个制约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有效服务,成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商品猪千头以上的成员养猪场有190多个。通过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载体建设,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全区蔬菜、水果、茶叶、商品猪、家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普遍重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改进工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合作社普遍开展了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科技培训,部分合作社还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交流活动,培养了成员学习科学、重视科学、依靠科学的新观念,提高了科技素质,成员普遍掌握了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如**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在成员中推广紫长茄嫁接栽培技术1900亩,并且取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推广红紫苏、紫甘蓝、结球生菜等优良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1500亩;**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四季白”茭白良种28万苗,带动顶村村民推广种植230亩,产品收获期延长5个月,单产大幅度提高;**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产仔多、育肥畜出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PIC母猪,并引进五个进口品系的优良种公猪,向成员场提供种猪人工授精服务,均获得较好收益。

(三)品牌认证取得突破。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拥有自主注册商标33个,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14个。通过几年的扶持、培育,一批享誉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社及其特色产品涌现了出来,**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获市著名商标;**蔬菜专业合作社紫长茄远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果蔬专业合作社凤梨穗龙眼干远销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速了人力、财力、物力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农民,依托合作社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使农产品商品率和效益明显增加,农民增产增收,初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格局。如**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菜农参与订单生产,每亩年平均利润在3000元以上,而以前平均利润只有1000多元,提高了一倍;**村在合作社带动下,紫长茄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村民收入大幅提高,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比所在镇农民平均收入水平高31.6%。

四、今后打算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民主决策、内部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大小事务少数几个理事说了算,有的监事会或执行监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个别合作社名为“合作”,实为个人操控。二是带动能力较弱。农民成员数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只有32个,占31.3%,全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不到5%。一些合作社没有真正形成经济实体,凝聚力不强。个别合作社有名无实,“只搭台,不唱戏”。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不少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目前,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部分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下一步,我们准备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舆论宣传对于为合作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态良好,但从全国、全省发展形势看,我区仍有不小差距,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宣传不深入,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另一是我们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合作社法》的宣传,推进依法建社。同时,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继续加强的有利条件,明确思路,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定位,加强引导,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干部领办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

二是加大指导力度。针对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有名无实等问题,今后在继续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要把规范、完善、提高合作社建设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臵。农业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好法律规定,履行好指导职责,结合建立合作社名录工作,加强指导、培训和服务,引导合作社完善出资结构、民主管理、经营服务、建账核算、利益分配等机制,切实提高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能力。要通过现场观摩、专家讲课、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业务指导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轮训工作,促进业务指导人员真正能熟悉法律,认真履行指导、服务等职责。同时,使合作社经管人增强依法办社的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示范力度。根据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和不同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工作,争取每年培育3-5个示范社,每个示范单位由区财政补助资金5-10万元。通过示范社的培育工作,让我区涌现出更多的有规模、有水平、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先进合作社典型,示范带动全区合作社搞好规范化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上一篇:苏州市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现场考试新版导游词下一篇:《将进酒》的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