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2024-06-04

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共11篇)

篇1: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第八册教学设计(1)

学习准备

1、方格稿纸一本。习作用、日记用讲清格式

2、家庭作业本1本

3、一次性抽拉文件夹2个

4、标签3个

5、塑料档案袋1个

6、长尾夹3个。

7、其他文具。

1、阅读整本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册浏览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初步感知教材内容及学习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1、设计调查表。

2、根据调查表上的要求浏览整本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什么?(新教材)。是一本书,这也是一个单位一。既然是单位一,也就是说,这里的所有的内容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对不对?我们来尝试着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像破案一样,似乎很难,能找到点线索吗?从哪儿下手呢?

二、目录。

阅读目录,初步感知单元组成模式。

1、阅读目录,同时做出判断。

最喜欢的5篇、最不喜欢的5篇。5星标准。

3、初读感受。再判断。

追问原因。

细读目录,说说发现。

关注图片。

三、封面。

你搜集到了哪些信息?

关注细节。

写一段话。

四、走入课文。

1、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几篇文章。

2、读一读你最不感兴趣的几篇文章。

五、关注生字表。

1、获得的信息。

2、速读,画出你已经掌握的。

3、作业:

a.思考:如何掌握这些生字。

b.找出你觉得最难记的20个字。

2、整体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以游戏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2、培养学生自我主动识字,能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1、把生字表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们先浏览一下,明确意图。

2、出示本册生字,鼓励学生一起掌握他们。

3、说说你的方法。

复习:形近字识记法,会意识记法,分部件识记法等。

我们的方块字非常丰富,多写一点或少写一笔就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字,马虎的孩子经常写错别字。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即使是多次讲解、纠正过的字,学生仍旧会用错。最近,我根据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尝试着推出一种基本字激趣识记法,果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霉毒)

每对霉说:“老兄,天天下雨,我要发霉了。”

每对毒说:“可恶的家伙,你怎么拿林中之王那一套来吓唬我呢?太狠毒了吧!”

(魁魅)

鬼对魁说:“哥呀,几天不见,你变得高大魁梧多了。”

鬼对魅说:“小妹,别急,将来你会魅力无穷的。”

(偌诺)

若对偌说:“朋友,多个人帮忙,你更大了。”

若对诺说:“先生,一言既出,可要付出实践哟!”

(烘哄)

共对烘说:“看,火炉燃起来了,房间就暖和了。”

共对哄说:“唉,多长一张嘴,麻烦事太多了。”

(彻砌)

切对彻说:“多些人帮忙,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切对砌说:“呵呵,我学会堆砖砌墙造房子了,够厉害了吧!”

复习:构字方法: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

4、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结合我们学过的构字方法,看谁认得快,记得牢,写得好。

二、扫除熟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红笔把你认识的字圈出来,读一读,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然后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学习,相互补充,扩大熟字的认识范围。

3、过滤熟字:即出示生字表,由学生来读,强化记忆,把会写的`字划掉。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形声字

形声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

形声字

文或字主要是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

所谓取譬相成,就是根据口语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标声部分。这样,主义和标声的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而构成新造的字。

许慎所举的江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黄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所以都用“水”来作这两个字的主义部分,然后又根据口语中称谓江河的发音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工”、“可”来作标声的部分,于是就构成了江河两个形声字。

编辑本段

义符

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均以页为义符,页在这里只表明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页(人头)的属类,均与人头有关,并不具体表示脖子、前额、脸面、头顶的意思。

义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从日的形声字,昭、晴、昭、、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队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编辑本段

声符

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字的读音有关。

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

指事字

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

」、「凶」…等等。「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

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

「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凶」字

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

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

情形。

《说文解字》释字9353个,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明确其为指事外,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语焉不详,故导致了古今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如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云:“指事之别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众物,专博斯分。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上、下所之物多,日、月只一物也。学者知此,可以得象形指事之分矣…指事不可以会意淆,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不难看出,段氏认为的指事字,就是那些独体的抽象符号字。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三、重点识字

1、出示认知的二类字,(不会写的字),进行认写活动。

2、比一比,看谁读得多。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生读,互相更正,争取全部读完。

反馈形式:师抽查一人,作为小组代表出来比赛,参加“打靶识字”,(电脑屏幕两秒钟出示一字,生抢读。)评出“优秀合作小组”。

3、比一比,看谁会记字。

活动形式:自主学习十分钟,把二类字分成四组,每组领一组生字,自能识记。

反馈形式:四组轮流向大家介绍本组字的记忆法,征求其他的好的记忆方法,参加“记字方法大比拼”活动,评出“记字王”四人。

4、比一比,看谁默得多。

活动形式:全班听写。

反馈形式:同座互批,评出“默写能手”四人。

四、巩固记忆

1、电脑游戏:蜜蜂采蜜(选择正确读音)

2、互动游戏:找出亲兄弟

篇2: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1 .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 .学会八个成语及 《 三字经》 中的一个片段。

3 .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 .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篇3: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应注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在阅读中披文入境, 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 让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悟, 再现文字中呈现的情景, 体会文本的主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二) 过程方法

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 体验有效学习。

(三) 情感态度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培养学生爱护平分秋色动物的思想感情, 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天鹅的资料图片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上课前, 我们来欣赏一些天鹅图片。 (出示) 谁能说说天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告诉大家斯杰潘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斯杰潘老人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 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破冰的故事。)

过渡: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 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 寒潮降临, 北风呼啸, 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天鹅的故事 (板书课题) , 让我们真正走进天鹅的世界去了解天鹅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的资料交流, 引发出对形美、神美、群体美的天鹅的关注, 为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 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 一个“怎么办?”引出震撼人心的故事, 增强了主体感受, 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启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精读课文, 入情入境

(一) 直奔结尾, 设置悬念

对面近在咫尺的一大群天鹅, 手里端着一把子弹上了膛的猎枪, 作为猎人应该毫不犹豫地对准天鹅群开枪, 但是他最后有没有这么做?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 使他30年来一直把猎枪挂在墙上, 从此再也没有去打猎呢?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 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可以适当做些批注。

(二) 品读“老天鹅破冰”

过渡语:同学们, 我们现在来交流, 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 请你先自己读一读, 谁先来读。学生读, 出示语段一:“……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 第三次……

1.这是老天鹅破冰的情景, 大家都找到了吗?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这是沉重的一击, 你能把这沉重的一击读出来吗? (生边读边感悟这一击又一击的沉重, 为什么可以把天鹅比作了石头, 仅仅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在扑打冰面吗?课文3、4自然段还从哪些细节可以读出冰层很厚。)

3.是啊, 老天鹅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沉重地击打这如此之厚的冰面啊, 我把这段话整理了一下。出示整理诗句: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让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由对“沉重的一击”浅层的反复诵读, 使学生体会文字描写的情景, 感悟冰层的厚, 老天鹅的义无返顾, 再现故事悲壮画面。)

4.提升感悟

(1) 读到这里, 你觉得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里包含着老天鹅的什么呢?根据学生感悟, 相机板书, 并追问:饥饿勇敢顽强意志坚强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希望……

(2) 这样饥饿、勇敢、顽强 (指板书) 的天鹅, 能打动老人的心吗?老人对天鹅动了什么之心? (板书:同情怜悯)

5.提升品读

(1) 大家发现故事中的这段话整理成了的是什么? (是一首诗) 。老人的心就是这首诗内在的韵味, 这份同情与怜悯, 这份诗的韵味, 该怎么吟出来吗?你来吟

(2) 想起曾经打野鸭, 打天鹅, 打猎的一幕幕, 老人又动了什么之心? (板书:后悔, 自责, 惭愧, 内疚) 再品读。

(设计意图:反复吟读, 近距离接触文字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老人的内心感受, 使学生入情入境, 沉浸其间。)

(三) 品读“天鹅群破冰”

过渡语: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 深深地打动了老人的心, 老人感到后悔, 自责, 对老天鹅油然而生同情与怜悯, 这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同时也深深打动了, 整群天鹅。 (出示语段二:……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 很快整群天鹅, 大约百十来只, 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 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 加油!齐心干哪, 加油!”)

1.想像画面, 读出画面

(1) 这是整个天鹅群们齐心合一起破冰的情景, 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 读着读着,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又听到了什么呢?

(2) 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画面吗?并读出所看到的画面。

(3) 听劳动号子, 说听了劳动号子的感受。

2.感悟齐心、欢快

(1)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天鹅们干得是那样齐心?

(2) 天鹅们齐的是什么心啊?

(3) 同学们, 天鹅们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 是感到钻心的疼痛, 刺骨的寒冷的啊, 为什么这里却说干得是欢快的呢?

3.提升品读

那让我们也一起来加入到这破冰的队伍中去, 和天鹅们一起去破冰, 好吗?引读“这位顽强的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

第一组同学一起来读,

第二组天鹅紧接上,

三四组天鹅一起读,

大伙儿一起来破冰,

师生配合读出韵律来。

4.提升感悟

(1) 归纳板书: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 多么可爱的天鹅, 他们 (指板书:勇敢、顽强……并补充板书。)

(2) 同学们是什么让天鹅们如此的勇敢, 如此顽强 (再指板书) ?引出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3) 那你觉得这里仅仅是一只老天鹅和一群天鹅这样简单的组合吗?

5.小小的冰窟窿在天鹅们沉重的一击又一击变成了什么呢?引读下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 在读中提升读的层次, 提升感悟的深度, 使学生沉浸在齐心欢快的破冰场景, 感受天鹅对生命的热爱。)

三、回读结尾, 升华主题

引读结尾过渡:“是啊,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当时老人离它们才……再也没有动过。”

整整30年过去了, 这枝猎枪还是一直挂在墙上, 它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回读结尾, 自然而形象感悟文本的主旨, 使学生印象深刻, 使教学简洁有效。)

四、发出倡议, 延伸学习

同学们,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 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篇4: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关键词:麻雀;教学设计;爱的力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62-02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大麻雀依靠爱的力量战胜了猎狗。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动物是其中的一员。动物界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而又名副其实的故事。(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内容如下:一只狼崽出生几天后,狼妈妈就死了。狼爸爸为了自己的小宝宝能生存下去,捕获了一只羊妈妈为自己的宝宝哺乳。狼崽慢慢长大了,羊妈妈就走了。有一次,羊妈妈带着自己的羊宝宝在山坡上吃草,不幸遇到了两只狼,狼前后夹击慢慢逼近小羊,万分危急时刻,羊妈妈对面的那只狼认出了面前的羊妈妈正是自己曾经的妈妈。它们立刻停止了追捕,羊得救了。)

看完这个动画片说说你的感受。

(2)请再观察一幅画,猜想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课件出示小麻雀和猎狗)

导语:孤立无援的小麻雀能否逢凶化吉?我们看看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小麻雀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3)板书课题:麻雀 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3、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想:自然界中的嘛去如何遛狗相比谁强?谁弱?

故事中的猎狗谁强谁弱?你相信吗?

学生质疑:就这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不可信的结果?

学生二:故事中的麻雀是考什么战胜了凶猛的猎狗的?

学生三:……

问的好,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节课就到此结束。

6、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新词。

2、研读探疑,丰富人文。

(1)请同学们仔细听一段录音,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汇报:麻雀战胜了猎狗。

小麻雀被妈妈救下了。

(2)请你把老麻雀放在图上最恰当的地方,并说说理由。(学生在电脑上操作)

(3)自然界生存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可是现在的画面上明显两只麻雀并不是猎狗的对手。你有何疑问?

弱小的麻雀是怎样战胜凶猛的猎狗的呢?

(4)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一;这是一只勇敢的麻雀靠不怕死的精神战胜了猎狗。

学生二:这是一只有爱心的麻雀,靠爱的力量战胜了猎狗。

导语:麻雀靠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慑了猎狗,而不是近距离的搏斗。

(5)你从哪些语句中感悟出来的?

3、品读课文,以读悟情。

认真的读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动,画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感受一下这动人的场面。

(1)小麻雀

①我顺着林荫道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理解“无可奈何”。

②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小麻雀的可怜和无助。

(2)猎狗

①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②比较句子: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③读句子,找出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④猎狗为什么退缩了?

(3)老麻雀

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启发谈话:“飞”常常给人一种轻盈轻快的感觉,可是句子却写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去掉这半句话还有没有这种效果?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可是因为紧张,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理解“扎煞”的意思。人在突然受到非常巨大的惊吓的时候,全身出现鸡皮疙瘩,汗毛直直的立起来。当情绪稳定的时候,这种想象就慢慢消失了。动物和人一样,只是它的羽毛直直的立在身上。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一:老麻雀也很害怕,害怕的全身都在发抖,甚至连声音都变了。

学生二:老麻雀已经害怕到极点了。感到自己的对手很强大,自己根本没有战胜的可能。

老麻雀害怕什么?

学生一:害怕自己战胜不了猎狗。

学生二:害怕自己被猎狗吃了。

学生三:害怕小麻雀呗猎狗吃掉了。

到底害怕什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这句话。从中寻找答案。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地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学生一:这就是伟大的爱。

学生二:这就是临危不惧的勇气。

学生三:这就是一种保护保护弱小的责任。

③让我们来感受这种爱的力量吧!学生接读描写老麻雀的语言。

让我们来赞美这位临危不惧的老麻雀吧!学生再次接读。

让我们来欣赏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麻雀吧!学生三次接读。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被文中的老麻雀感动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会发现还有谁也被感动了?

学生:猎狗和猎人

是的,猎狗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慢慢地后退了,猎人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唤回了自己的猎狗。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就是爱”,正是爱的力量使危险者化险为夷,绝地逢生。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都松了一口气。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其恭敬地心情,走开了。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④学生感情朗读这段话

篇5:第八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第二课时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篇6: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4、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5、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金钥匙”的要求来自学古诗是本节课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蹊”“不值”“屐齿”和“柴扉”等词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片和古诗材料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两首诗以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点题。

春天到了,这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一直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着春天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要用最简练的语言继续感受春天,学习古诗二首。

2、背诵春天的古诗。

提起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谁能信手拈来,背诵几首春天的诗句。

二、学习第一首诗

1、唐代大诗人杜甫不仅能写雄浑壮丽的爱国诗句,还能抒情写景呢。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叫?板书诗名《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关于杜甫和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

[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在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认读词语:蹊娇

4、解释词语:

蹊:小路娇:可爱的

5、朗读古诗:正确、流利[全班齐读、指名读]

6、掌握第一把“金钥匙”[投影出示标题]

(1)读古诗,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朗读古诗,找出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看图理解、联系诗句理解、一起讨论等方法来解决,实在困难时向老师求助。

(2)串起句子,说出意思。

根据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归纳出整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小组成员可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补充完整。

(3)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小组中所有成员逐一朗读,选一名代表画出图画,一名代表解说,鼓励学生在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形容词,使学生在解说古诗配画时更像是描述一段美丽的景色或一个生动的故事。

7、检查、反馈各组的自学情况。

进行小组间的评价,要求:公正、简短、友善。

二、学习第二首诗。

1、手握第二把“金钥匙”。[投影出示][要求更简化、时间更短]

(1)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

(2)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1)读词解词:不值[没有遇到人]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2)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

指名读,自由起立读。

三、古诗赛场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在各小组竞相回答时,老师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意境、诗人的心情、朗诵的语气等不同方面去考虑,并要求学生分析完后接着抑扬顿挫的朗读古诗。]

2、古诗背诵

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背诵的最快,背诵的最多。

四、课后实践作业:创作“古诗”

索取第三把“金钥匙”[投影出示]:

(1)编写时分成两句,每句两行,共四行。

(2)每行字数相同,五个字或七个字。

(3)每一句表达一层意思,或是描述一种景物,语言简练。

(4)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最好押韵,即韵母相同或相似。

五、结束语:加油!下节课我们班的小诗人可要和杜甫、叶绍翁两位大诗人比比语言的魅力呢!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篇7: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1、出示船,问:小朋友你认识这个字吗?你知道有哪些船?

小朋友说得这些船都是在海中航行,今天老师带来一艘有趣的船看看它在哪里航行?出示课件创设情景。船上有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好像在欢迎小朋友们到天上去旅游,你们想去吗?我们出发吧!

2、大家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

7、小小的船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课文(突破:大声正确流利)

1、出示朗读要求:大声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2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如何读正确

3、听录音范读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

5、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6、教写生字见

三、课间休息操

1、听音乐想象美丽的夜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跟着音乐唱

3、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去演唱这一首儿歌

四、精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地听一听:儿歌里面描写了哪些事物?(月亮 星星 小船 天空)

2、品读字词的基础上品读课文

弯弯的月亮──品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扩展句式:弯弯的月亮像( )

小小的/尖尖的船──品读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空──品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扩展句式:闪闪的星星像( )

3、男女擂台赛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外扩展

1、有关月亮、夜空、宇宙的知识

2、有关神州五号和扬力伟

篇8: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提高动手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 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 教学课件

【预习内容】

1.课本第43~45页

2.想一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预习反馈

1. (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像, 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 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 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 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 相信通过研究, 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活动一:制作平行四边形

1.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 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 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3.交流时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 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 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 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 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 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 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敢于放手,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 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三、活动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1.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 通过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 为下面的猜想、验证和画高作了铺垫。

2.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 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友情提示:课件中出示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方面来猜想它的特征呢?边?角?)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对角相等……

3.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 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4.汇报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 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四、活动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1.板书:高。

问:你联想到什么? (高要和底对应、垂直、直角标记……)

在下面的边上写:底

以这条边为底, 你知道它的高怎么找? (指名拿三角板比画)

可能:直角边和底重合, 另一直角边和顶点重合。

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通过移动三角板, 画出若干条高, 问:这样的高有多少条? (无数条)

学生画出点子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高。

2.试一试, 你能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各是多少厘米吗?

指出:可以任意地找一边为底, 底和高是相对的。

3.想想做做5, 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 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 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 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 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五、练习巩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的, 说说理由。

2.你会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呢?

学生拼, 老师注意请学生展示。

3.右边是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取一张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纸, 你能剪一刀, 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有几种剪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 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练习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特性:

1.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

篇9: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与学生热身闲聊(1)师:“都说小朋友最爱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个文字游戏,玩玩吗?”出示课件:请填上合适的字词。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辽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头——空间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颜色

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姿态

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香味

(2)举手回答。(3)自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是描写花的。横着再读,你又有什么发现?我们汉字实在是太奇了,同一个意思可以有这么多词语来表达。

1,借游戏预热,提问揭题。(1)提问导入:花,总是给人美感觉。(同时板书“勇气”“花的”)大家见过有勇气的花吗?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做“花的勇气”。(2)生读课题。谁来读课题?1~2个学生读——全班读。(3)对课题的疑问。读了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什么是勇气?)今天就让我们跟冯骥才爷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品味“花的勇气”吧!

(课出示课题)(4)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提点。“细心的同学一定发课题边上的星号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常在略读课文前会一段阅读提示帮助咱们更好地学习。”(5)生快速默读课文第91的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有几个要求。(6)阅读提示总结。“我来给阅读提示做一总结,一共可归纳为三点要求:①说一说,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②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有一列的情感变化?③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熟悉字词,初步感知文意。(1)自由朗读。下就请大家带着第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文章读正确读顺。(如果学生齐读)同学们,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团结,过按照自己的节奏朗读课文可以给你更多发现。(2)作者在维也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月,作者到维也纳,最初没有见到——,——滥。在同事小吕的建议下,他扒开草后发现原来——后是连续几天的冷风冷雨,他以为——,可是就在他离开也纳前,竞看见了一片——,由此作者发出感叹,生命意味是——。

3,抓描写花的两个画面,感知花的勇气,体会作者心情。

(1)品读第2自然段,发现作者写法的精妙。同学们,你们的读能力真强!与课文多次接触后,文中有哪些有关花的画面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重点走进第2自然段。①自读第2自然段。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开心、惊喜。“之前作者还正对绿色泛滥的维也纳感到失望,此时突然发现了这些藏于草下的花朵,他的心情你能想象到吗?”③带着惊喜的情感读一读这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④老师引读(这个引读过程中课件的颜色不要变了):a,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第一眼看上去颜色真多啊,有)白的、黄的、紫的;(再仔细看看它们)纯洁、娇小、鲜亮;(最后放眼望去)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b,是啊,正当作者感叹绿地无花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c,正当作者对维也纳失望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⑤如果这是一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草下藏花。⑥好一个“藏花”啊。⑦老师也想来读一读。⑧老师把它改成这样(改动略)好不好?为什么?(作者的写作顺序就是自己的观察顺序,一切那么自然,语言读起来又朗朗上口。)⑨你们说花儿们现在藏在草地里是不是它们没有勇气呢?其实花儿们的藏也是力量的积蓄,这也是一种勇气!

(2)第7自然段。①写话。“下面请大家把你看到的花的原野写下来,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供你参考。”课件提示:可以通过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数量、整体感觉等方面来写。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一朵朵有的……有的……

②交流孩子们写的话。自告奋勇读,老师“随机”读。③“真美的花儿啊,通过你们的描写仿佛这片花的原野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昂首而起!你说是什么给了花儿力量呢?点名回答。师:“勇气是唯一的解释。”④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所以作者看到了如此花的原野,他感叹了,思考了。咱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⑤升华主题: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勇气两个字很常见。你们看——顶住巨石的重量,从石缝中发芽长大的绿芽;你们看,不怕悬崖的陡峭,选择顽强生长的松树;还有虽然腿脚残疾却依然奋斗赛场的残疾人;还有课堂上开始不愿意举起,后来渐渐积极举起的小手们……这些都离不开——勇气。有勇气才会有希望!望勇气能和在坐的每一个人同行!

篇10: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下

《古诗二首》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4、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5、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金钥匙”的要求来自学古诗是本节课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蹊”“不值”“屐齿”和“柴扉”等词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片和古诗材料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两首诗以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点题。

春天到了,这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一直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着春天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要用最简练的语言继续感受春天,学习古诗二首。

2、背诵春天的古诗。

提起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谁能信手拈来,背诵几首春天的诗句。

二、学习第一首诗

1、唐代大诗人杜甫不仅能写雄浑壮丽的爱国诗句,还能抒情写景呢。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叫?板书诗名《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关于杜甫和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

[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在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认读词语:蹊娇

4、解释词语:

蹊:小路娇:可爱的5、朗读古诗:正确、流利[全班齐读、指名读]

6、掌握第一把“金钥匙”[投影出示标题]

(1)读古诗,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朗读古诗,找出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看图理解、联系诗句理解、一起讨论等方法来解决,实在困难时向老师求助。

(2)串起句子,说出意思。

根据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归纳出整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小组成员可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补充完整。

(3)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小组中所有成员逐一朗读,选一名代表画出图画,一名代表解说,鼓励学生在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形容词,使学生在解说古诗配画时更像是描述一段美丽的景色或一个生动的故事。

7、检查、反馈各组的自学情况。

进行小组间的评价,要求:公正、简短、友善。

二、学习第二首诗。

1、手握第二把“金钥匙”。[投影出示][要求更简化、时间更短]

(1)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

(2)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1)读词解词:不值[没有遇到人]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2)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

指名读,自由起立读。

三、古诗赛场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在各小组竞相回答时,老师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意境、诗人的心情、朗诵的语气等不同方面去考虑,并要求学生分析完后接着抑扬顿挫的朗读古诗。]

2、古诗背诵

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背诵的最快,背诵的最多。

四、课后实践作业:创作“古诗”

索取第三把“金钥匙”[投影出示]:

(1)编写时分成两句,每句两行,共四行。

(2)每行字数相同,五个字或七个字。

(3)每一句表达一层意思,或是描述一种景物,语言简练。

(4)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最好押韵,即韵母相同或相似。

五、结束语:加油!下节课我们班的小诗人可要和杜甫、叶绍翁两位大诗人比比语言的魅力呢!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篇11:聋校语文第八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约________分钟)

二、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约________分钟)

三、导入第二则新闻(约________分钟)

四、解析课文结构.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本文写作特点:

依时叙事,

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

去粗取精,

语言精炼。

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疑难字词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二、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三、作文(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 溃退 击溃 顽强 阻遏 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介绍。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为容易。

参考资料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上一篇:开展保密工作自查下一篇:语文教师返岗暑期社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