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2024-06-05

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精选8篇)

篇1: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中职英语教学观论文: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摘 要】面对目前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的经历以及山东省职业英语新教材的使用,从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使用,课堂教学活动及学生能力培养四个方面阐述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关键词】关注差生;新教材;活动;能力

【Abstract】Face currently medium job English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eaching, combine to be engaged in medium job English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0 yearses and the usage of the English Protestantism material of province occupation in Shandong, from to the student’s attitude, teaching material of usag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y and student ability development four elaborate me of medium job English teaching view.【Key words】The concern is bad to living;Protestantism material;Activity;Ability

基础英语在中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随着科技发展及国际间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长,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就成了基础课中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的经历,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1.面向全体学生,谋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学生全体,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努力通过教师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培养少数学生,只关注高职考试有希望的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的培养上,而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希望或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抛在一边,不闻不问,当成分母,看作陪衬。这样即使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学生,但同时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就是你特别关注的那些优秀生也不会认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完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对于在初中时就有过类似经历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差生。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的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2.全面研究教材,转换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自200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省编职高英语新教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共四课,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分别从单词,听说,语法,读写四个方面展开练习。我个人觉得这套教材很适合中职学生使用,在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又能应付常见的英语使用场景。教材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学途径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任务同传统意义上教师将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突出的是教师的活动,而“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使用,它只是在语言学习的巩固阶段比较适用。我们谈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是强调教师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主,以其它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认识清楚,而不应盲目地去接受。

转贴于 针对每一单元的不同任务,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既可以调整任务顺序,也可以对任务进行增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挖教材,仔细分析每个班的学生。

3.开展多种活动,“四会”能力均衡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杂志,上网。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绝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或考的不突出而放弃或忽视某项能力的培养,如目前高职考试不考听力和口语,但绝不是说这两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弱化,相反,而应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4.着眼学生未来,培养自学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的东西只能说打了一个基础,对社会需要来讲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有计划的背单词,并同时培养学生查词典的好习惯。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可以在学新内容前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逐步理解课文。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解,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或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不再留思考题,学生自己就能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课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为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虽然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生源差的难题,新教材的使用也还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将有限的学习时间进行细致合理的安排,也会使学生们的素质得到很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 《我的英语教学观》前郭教师进修学校 周秋宇

篇2: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 2007-11-23 14:51:00 | By: 含笑儿 ]

1、学生是有学习能力的个体。所以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能够进行自行纠错(这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集体订正的是普遍性的理解有误或困难的题目。所以学生作业中出现一些错误,我总会让他们先自行纠错,不懂再问。

2、学生是有思维能动性的个体。我的课堂应尽量避免陷入细嚼慢咽般的喂养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质与量保证,否则就脱离了数学课的本质。问题情境的提出,总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有难度,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这不好吗?我认为,这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不是靠讲解知识点的完整度来保证,反倒应是看不见的思维的流动的质来标志。包括当天的作业,也应该尽量避免讲什么题目,练什么题目,最起码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式训练,因为数学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训练。它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的特点。

3、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学生没有必要的分析研究,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堂教学确实应该追求“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的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应该重点研讨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探究精神,教师更应该身先垂范。于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标志就不再是教师是否上了新课,让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收获,那就是成功的课堂了。

4、学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教师没有办法改变学生的想法,但可以用自身的人生观与行为去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模仿,有所收获。比如教师一向认为学生成绩提高维有苦教才行,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只会使苦力,蛮力。到了高中段的学习怎会不失去潜力?!相反,教师多钻研多反思自身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学生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调整。

5、相信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我不能保证非常而且平均地爱每个学生,但作为师者最起码的爱生之念肯定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孩子,把他们当学生,把他们当朋友。让他们当有自尊的人,能积极进取的人!这是我最基本的爱生原则。相信他们有巨大的潜力,一定学好各门功课,这是我的第二个爱生原则。事实上,确确实实有好几次,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了。有时候,上课中忽略讲解的某些个知识点,学生主动去钻研,而且不比老师所讲的肤浅,让我感觉到他们巨大的学习能量的涌动。只是我或者是我们学校,还没有找到突破口,让他们的潜能喷薄而出。

6、提高自身课堂的有效性,让自己的课“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才对得起那些闪着智慧之灵气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的学生们。我爱他们。

我的教学观(2010-01-15 17:55:23)转载▼标签: 杂谈

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活动。”这是传统的教学观。他强调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凸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于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完全成为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没有自我的机器,教学活动变成了由教师操纵的“单边活动”,学生的主体性、生命力遭受严重的遏制。同时,教师也是受害者。由于教学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没有色彩,所以教师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缺少热情,越来越难以实现专业化发展,于是逐步走向了平庸。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学生没有得到发展,教师同样没有得到发展。所以,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在教学过程的要求上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上,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的语文教学观

广西融安县板榄中学戴宗彦欲说我的语文教学观,先得从做学生时我对语文的感受谈起。

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次语数考试,我都拿到满分。期末一领完手册,自豪的爷爷都会带着欢蹦乱跳的我到商店去买奖品。可上三年级后,我的语文成绩开始飘浮不定,究其原因,全是因为有了作文,而老师又从未做过任何辅导。于是,我开始由怕作文到怕语文。直到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前两天,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抄了两篇作文让我们背。从那时开始,我学会了“花儿向我们点头,小草向我们招手”这个句子。念中学后,老师换了,但做法依然未变,我从同是中学语文老师的爸爸那得到一些《作文周刊》,于是唯一的作文技巧就是东拼西凑。凑得好时,能捞个八九十分;如“剪切——复制”不当,就只能拿到基础知识分——六七十分了。那时候,我更讨厌语文了。进了师范,我庆幸自己有个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文选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来说都还不算落后,但他当时一定万万没想到,他那一套先进的教法仅适于他那几个能说会写的得意门徒!多数同学都与我一样,昏昏愕愕地过了四年。直到现在,我都是谈“写”色变!记得刚毕业时,我一直在祈祷:千万别让我当语文老师!可现实偏偏捉弄了我,让我教了十六年的语文。

所以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的语文教学观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中,无论哪个板块,课标都强调:要重视兴趣的培养,重视动机的激发。诚然,学习是艰苦的,但同时也蕴藏着无穷的乐趣。片面强调苦学,是曲解苦

学。学习当然要吃苦,如果怕吃苦,贪安逸,不下功夫,是学不会的;但吃苦要吃得是地方,下功夫,要下在点子上。把学习当做是不得不应付的差事,被动地学就苦不堪言;学得主动则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掌握前人积聚的知识财富,需要记忆,更需要心领神会,一味地强制和灌输只能使学生厌倦学习,扼杀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而目前在我们这种山高皇帝远的落后地区,强制和灌输之风还是盛行的。

在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之后,关键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标与大纲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旨地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掌握方法,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就阐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教学生学,教得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小到组词造句写作文的方法,大到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因此,我平时的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力争使孩子们能够一课一得,能够举一反三,让他们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避免重蹈我当年的覆辙。

再次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顾名思义,应当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双边活动。教和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谁也不可偏废。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什么,怎样教,都要从学的实际出发,这不正是今天所提倡的“以学定教”的思想吗?不正是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吗?总之,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举一反三;否则,单有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处于应付的、被动的抑制状态,教学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回想我的师范学习生涯,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第四,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某位哲人说过:“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作家萨克雷甚至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教师可以一劳永逸,学生也必定终身受益。基于此,我平时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较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学会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孩子们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即常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疑惑,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班有一位所谓的“学困生”,数学老师特别讨厌他,因为每次作业他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住。可学语文时,他都能按我的要求去做,特别是学写批注。后来有好几次,他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同学们都怀疑他是抄工具书的。事后经过调查核实,他哪有什么相关工具书呀,只不过是日积月累后,他的分析和感悟能力越来越强了而已。这也足以证明“爱其师而信其道”!

最后,我认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还呼唤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培训期间黄亢美老师一再告诫我们的。大文豪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都感叹名师们的课精彩,这何尝不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呢!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我认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因为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一个孩子仅有 一次学习黄金期,孩子输不起,家庭更输不起!为师者,可谓责任重于泰山!主管教学者,更是责无旁贷,更应率先垂范。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只要我们能身体力行,又何愁教不好语文?学生又何畏语文?

我的语文教学观

增村学校梁艳平

在现代社会里,物质生产的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还扭曲的发展了。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一个人为什么而接受教育?这个问题太大。但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宣扬什么,却必须明确,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是见仁见智。我时常在思考这个本体性的问题,谈不上什么观点,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如下。

一、关于语文本义的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对于这四项基本功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认识得都很充分,不需我再多言。我只是想谈一谈语文的另一半——文学。

当然,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符合语言规则的,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其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那么就是对文化的浪费,思想的漠视。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她表现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理解、对情感的思辨和对真、善、美的感悟;她是思想的宝库、理想的源头,更是现实的写照,未来的指导。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应试教育只重视对现实功利的趋近,从而忽略了对“道”的体悟,从而导致了如今意识形态的混乱,谁之过也?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人性,发展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是通过学习,了解自我,发展潜能,达到自我实现之境。语文教学应当之无愧的扛起这面旗帜——文化的旗帜,以道为本,以人为本,以文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二、教书育人?

这实际上涉及到“教师观”这一问题。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要突破自然人与其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牺牲自然之我,成就社会之我。教师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不能等同于一般工作人员。作为人类文明的主动传播者,其工作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具可塑性、有鉴别力的活生生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人类文明的形象大使,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意识,他的学识风范,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应符合“圣贤”的规范。所以教师的社会属性要多于自然属性。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公众化,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

说到教师的社会角色,一般有两种称谓,一曰教书匠,二曰教育工作者。别看这只是一种职业的两种称谓,其中有着很大的差异。做教书匠就是以教书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把教学工作作为一种手艺,作为换取报酬的等价物,那么他在工作中必然以追求利益为目标,从而缺乏主动性,以工作为任务,被动接受,勉力而为。而教育工作者却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正因为有了做事业的大抱负,才会有育栋梁的勤耕耘呢,才会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有事业心,才会敬业,才会奉献,才不会言少钱,才不会沦为金钱的奴隶。

三、积累、消化、创新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就是一个积累。不是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说吗?这恐怕也是天下学文之人向往的最高境界吧!古之学者,无不博览群书,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凭什么?积累使然!杜甫有读破万卷书之决心,孔子有“韦编三绝”之耐心,李白有铁棒磨成针之恒心。日积月累,成就了他们万世之美名,千古之佳话。古人背书,背出了唐诗宋词之无限风光,背出了唐宋八大家,背出了四大名著,所以说积累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厚积薄发,说的就是消化和创新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积累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达到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哪儿来?当然要靠平时积累,水满则溢,意足则淌,“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说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就能融会贯通,恍然大悟,由积累到消化到创新就此实现。

四、爱为起点,亦为终点

现代著名教育家王企贤曾说:“要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 爱,一切生命之源,一切力量之源,一切体验之源。没有教师博大无私的爱:爱学生,爱事业,爱生活,爱生命,爱自然,爱历史,爱理想„„就不会有学生的爱: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社会,爱未来,爱我们这古老而又悠久的文明。有爱方有情,唯有师生共爱语文,才会有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融,才会有人与文的交流,今与古的交流,东与西的交流,现实与理想的交流,传统与未来的交流。

篇3:初中数学教学“两面”观

一、课堂“门面”装潢太讲究

1. 课堂教育过分追求情境化

新课程标准提倡三维目标, 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 课堂上一味追求情境化, 使每堂课都有情境, 反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本质的学习, 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内容, 甚至连听课的老师有时也无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水位的变化时, 从“洪水”讲到“保护环境”, 花了近二十多分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只算了几道加减混合运算就结束了这堂课, 而在练习中要求画一个折线统计图, 能完整画好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我认为这堂课基本是失败的, 情感教育喧宾夺主成了这堂课的主角, 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中有些课题本来就难情境化, 完全不必为了情境教育而情境化, 开门见山就好.

2. 过分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

有些教师有一个误区, 认为课堂热闹了, 效果就出来了, 尤其是有人听课, 更要把戏唱足.可能有的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 就不是一堂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 因此在不需要合作的时候来几名同学间的合作, 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得多.在旁观者看来, 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课上得很成功, 但实际上这是在“作秀”, 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所谓的时髦, 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 课堂上乱用多媒体

只要一开课就使用多媒体, 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新课程, 自己的课就落伍了.有的课件只是重复课本, 有的课件是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学生就像看电影, 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记住.即使要用, 数学学科的课件也要尽量朴素, 能起到说明问题和增加容量即可, 太华丽了反而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过犹不及啊.

二、课堂知识面的“缩水”

1. 忽视概念的本质和延伸

对于概念, 为了突出其本质属性, 需要作逐字逐句的分析, 要突出关键词, 并作重点解释, 对于延伸, 则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 又必须讲清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有关联的.有些教师引出概念后就匆忙去讲下面的内容, 没有对概念本身作本质的说明、解释, 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概念有深刻的印象, 对概念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 遇到概念辨析题往往会出错.

2. 忽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引入新课时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定理等简单提了一下, 就急忙转入解题教学, 对解题讲得精妙无比, 但对概念、定理的讲解则显得干巴巴的, 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 这样的教学不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发展性,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一些关键地方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立刻就对某个知识点有了质的飞跃, 这样做的后果是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 能反映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知识被一带而过, 就使得学生本应获得的知识大大“缩水”了.例如, 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 有些教师在推导出公式后就急于让学生套用公式, 对公式推导过程中很重要的方法———配方法, 没有认真说明, 导致学生必须死记硬背“求根”公式, 这就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埋下了“败笔”, 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 不会用“配方法”求顶点坐标, 而又陷于硬背“顶点坐标”公式的局面.

3. 教师出现不敢“讲”的现象

教师在开课时, 都想避免出错, 这一点本无可厚非, 但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少讲、不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 发现原本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清楚说明的问题, 非要和学生“绕圈子”, 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和猜测.好像教师讲了, 就是满堂灌了, 这种现象在课堂小结中更是常见, 教师常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这节课的内容, 但有关数学思想方面的内容学生就难以说出来, 这时候, 教师如果与学生“躲猫猫”, 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出来, 就会浪费了很多时间, 减少了课的容量, 学生本应获得的知识又“缩水”了.

三、应对方法, 抓住三点关键

1. 精选例题和习题

新课程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非常多, 纯粹的数学题少了很多, 经常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增加例题的难度、数量.数学课上教师对例题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通过例题来介绍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但过多过难的例题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违背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教材中众多的实例都可以作为例题.在习题的处理上, 把练一练作为随堂练习, 习题作为课外作业, 再加上一二道思考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课本中的练一练对新课内容的针对性较强, 对巩固学生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课后习题形式要多样, 要求比随堂练习稍难一些, 用来让学生复习并加强课堂内容.总之, 所选的题目要立足于课本, 延伸于课外,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2. 跳出巧解的误区

某些巧解掩盖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 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 思路可能越来越多, 方法也可能越来越巧, 因此有些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 既显示出教师的“高水平”, 又体现出教学上的捷径, 其实这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巧解往往具有局限性, 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小, 具有特殊性.换一个条件可能就会使之完全丧失“法力”, 因此巧解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基本思想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具有一般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 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 在掌握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 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3. 数学课上应“留白”

在开课中, 很多教师都希望“完美”, 于是都要求学生“对答如流”, 实际上数学课也要“留白”.所谓留白, 就是要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在教学中, 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 暴露学生的错解, 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就能吸取经验和教训, 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要想考试少出错, 平时就要多出错, 教学中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应该尽量暴露出学生的错误思维, 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 做到明辨是非.

篇4: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首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源泉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多练笔。为此,我开展了每周读书活动和每周随笔活动:让学生读优秀作文、精典散文、世界名著……把读到的优美词句或段落用精美的本子记下来,作为写作时的资料库;要求学生把本周内最有意义或最有趣……的事记写下来。在写作《我的老师》一文之前,要求学生回忆小学到初中这几年间自己接触过的老师,筛选发生在你和老师之间最难忘的事情,并把这些事情整理出来。

第二,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

要写好作文,除了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之外,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法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现主要从文章结构的三个部分来介绍一些简单的技法。

(一)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结构安排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虽都属于略写部分,但在文章的表达效果上都是把读者引入文中又让其带着深刻印象走出来的关键部分。所以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注重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

(二)运用详写,突出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要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地运用详写,把主体部分写得饱满、充实,就像猪的肚子一样——“猪肚”。

文章的详写,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1、细录生活,明意旨。即把某些生活细节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直接表明写作意图,如鲁迅对百草园中捕鸟的描写,让人读来情趣盎然。

2、巧用细节现本质。典型细节的真实刻画可表现人物的个性和事物的本质。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疯态的描述,引发我们自然而然的思考中举竟让范进喜极发疯的本质——封建科举。

3、强化特点和个性。为了充分体现人物的个性,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时要把人物的某些特点加以强化,这就需要描写时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抓住重点加以发掘。如鲁迅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鲜明地表现了清国留学生的腐朽和庸俗。

第三,重视学生作文的评价

作文写好之后,教师收取、检查,了解此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并从中选择几篇优秀的习作和问题较大的习作,作好批改的工作,总结出此次作文的得与失。这儿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学生作文的评价工作,在评价中要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原则,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发掘其闪光点和创新力,做到:1、多肯定,少批评。多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激发其写作的兴趣。2、多圈点,少批改。通过学生自己的修改,让学生重视创作过程。3、多个性,少共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那些写出“新”意的文章,特别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力。

第四、开展学生修改、评比、借鉴活动

教师评改后开展学生相互修改、评比、借鉴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四人一组),学生先自己修改,然后同组人员评改。不管是自我修改还是他人评改,都要从这两步入手:(1)是否有错别字,用词是否贴切,每个句子是否正确地表情达意,段与段的衔接是否连贯、紧凑;(2)主题是否明确地表现出来了,材料用得是否妥当,材料的安排是否富有条理,是否均衡。这个修改、评改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最后,在自我修改、他人评改的基础上,再作修改,誊写定稿。

篇5: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中 吴晓锋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观能动力有着重要作用,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所谓数学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进行客观衡量的过程。文章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篇6: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观2011年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有感

暖春四月,伴随着明媚的阳光,我和另外三位同事代表北仑区的所有英语同仁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学习聆听2011年省初中英语优质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尽管只有短暂的三天时间,但这些活力四射、精彩纷呈的十三堂课又点燃了许多已经让我逐渐生疏,或我未曾尝试,或我未曾想到的教学灵感。

本次教学展示主要围绕有效的词汇教学来展开的。在与赛的众多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比赛的文本涉及了阅读、听说等材料,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每堂课都有其各自特点,每堂课都能让听课的我们感触一番。

词汇教学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一直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值得思索的教学模式。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最有效的方式下掌握最多的词汇量,一直是所有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在三天的课堂里,老师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将词汇有效地融入到各种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单词。比如,有些老师采用在自创的真实的情景中呈现单词;有些老师利用生动的图片呈现单词;有些老师巧妙地利用师生互动让学生强化对新单词的记忆;也有一些老师利用音标的辅助教学来教单词„„这些都是非常实用且屡试不爽的词汇教学方法。

但是,在听了这么多课后,我也在反思:大部分老师习惯将新词汇的呈现集中在课堂的前端部分,这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及课堂进展的顺畅性?有些课堂里会出现因为学生对新词汇掌握的不够而导

致课堂进程的拖拉。所以后来也有老师提出来,词汇教学应该放在哪个课堂环节比较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将词汇教学放在新课导入阶段,再通过机械的操练来巩固词汇。在三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有部分老师会在文本讲解过程中渗入词汇的教学,这也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有老师在教授Antarctica这个单词时,她通过图片、口述等一系列方法把这个单词教授给学生,学生就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也有老师在复习巩固阶段,以以旧带新的方式教授词汇,比如horrible, coincidence这些单词。老师会在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中,通过表达”Oh, I don’t like thrillers, either.What a coincidence!”来教授这些新单词。

在此次教学展示过程中,每堂课后学生都需填写一张反馈表,内容包括“这节课你会读几个单词?你会用几个单词?你觉得什么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在经过仔细统计后,我们发现学生认为单词的正确发音比准确拼写更为困难;在对词汇的熟练上,学生更依赖老师的例句„„针对此,省教研员胡冬梅老师也对所有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她希望所有老师在拿到一篇文章后不要急着上网找资料、做课件,而是要先读课文,把文本内容吃透,再去设计课堂环节。(其实我个人认为先读文本还不是第一位的。记得我参加教坛新秀评比时,因为授课的对象是东海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程度很不错,而我却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出发,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整堂课的难度和拓展都不够。所以我认为在备

课前一定要先备学生。)其次,胡老师也希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进一步注重把生词融入到老师本身的语言使用中,关注对单词的拓展。另外一点就是,老师们要学会准确区分哪些单词是一节课内必须掌握的,哪些单词是只需会读,对其掌握可以延缓等。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考虑,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篇7:我初中地理教学观论文

——做一个好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今天的天气特别之冷,早上在宿舍之中仍是冻得冷冷发抖。但是,现在的我心中却有股暖暖的温泉,滋润着我,温暖着我。看过《我支援,我快乐——赵广军》一视频之后,心中仍被他那大爱,他那大义所折服,所感动。

“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处于人生困惑期的赵广军,也曾经发出过这种疑问。那是,他的妈妈跟她说:“做一个好人!”于是乎,他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为众多有需要的人民群众服务,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唤醒了许许多多的心灵。

13年的志愿服务,1500多名的边缘青年,10多万元的捐款。这一个个震撼的数字,无不打动着我,震撼着我。为什么他那么傻,那么笨。大好的青春年华,打好的金钱利益,他都放弃了。为的,只是别人回以的微笑,以及相互间心灵的沟通。

其实,做一名好人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谁没有帮助过他人,但是,当你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是不满,愤恨,还是另有所图?

服务他人,并不在于你的付出有多少,你的牺牲有多大,而在于你是否出于真心,是否志愿。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人,才是真正的奉献,才是真正的志愿精神!

想想自己,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却缺少了这种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奉献的高尚品德。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内疚了,我惭愧了。

其实,要想服务他人,从身边做起就可以了。多多关心同学,关心朋友。可能,一句的问候,一丝的关爱,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打动他人,让他感受到爱。只要让身边充满着关爱,充满着善良,那么生活必将更加精彩。虽然这只是美好的憧憬,也可能不切实际。但我会从自己开始,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乐于奉献,乐于志愿。因为我也相信,我志愿,我快乐!

篇8:谈谈我的数学教学观

目前, 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缺乏实践练习的经验;教师讲得越来越多, 把知识点总结得越来越全面, 把所有知识“塞”给学生, 而学生却不好消化和吸收。这既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能动性的发挥, 也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新课标教材对教学内容泛泛而谈, 忽视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密逻辑推理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过于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合作学习方式, 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入探究, 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环境的变化, 我校高中招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 在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看到学生满脸疑惑的表情, 教师只好讲得再详细一些, 归纳再细致一些。这样做的结果是, 在课堂上学生听懂了, 但由于学生自己缺乏归纳思考, 课下做起题来毫无思路, 无所是从, 于是就形成了这种恶性的循环。

过去我们拿高考来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 但实际上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无缘上大学, 所以这种应试性的数学教育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也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 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那么, 如何设计数学教学的课堂模式,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

为此, 笔者在所任的两个教学班中进行了近一学期的数学课堂教改实验。虽然教材还是老教材, 但引进了新课改的理念, 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问题, 大胆安排学生自学。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助交流学习,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其他学生或教师分析解决问题。再通过教师设问,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 真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联系,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一个教学进度的调控者和教学内容的规划者。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每个人都有潜能, 一经开发, 能力无限。”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尝试, 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让我深深认识到:新课改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有什么缺失, 也不在于我们用哪个版本的教材 (其实就数学知识而言, 各版本上所讲都是一样的, 不外乎就是章节的顺序有所不同) , 而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及采用的教学方法, 所以, 我们反对把数学课简单地变为游戏课或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进行到现在, 专家、学者众说纷纭。笔者的感受是: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理念是高远的, 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新课改的全面推行。正如许多已实行新课改的省份的一线教师所说:“目前, 教师要上出一堂大家都认为好的课, 真难!如果课上不注重情境设置、与生活联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评课者就会说上课教师‘教育观念未转变’;如果课上注意了这些, 评课者又很可能说‘课上得有点浮’, 教师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笔者在新课改的尝试中, 也体会到了类似的情形, 由于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积极热烈, 使得设计的内容未能如期完成, 因而得到了课堂任务未完成的评说。

上一篇:英语口语测试注意事项下一篇:英语八年级上册6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