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4-06-25

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共8篇)

篇1: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如何创新?

几乎就无法与孩子交流。孩子在网络上的时间长了,和家长的沟通就少了。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上网、看电视,因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如“莱鸟”、“大虾”、“打酱油”等,父母一头雾水,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日益困难。有专家指出,各种媒体使儿童的思想行为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加大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难度。传统的、简单的、说教式的家教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因为不懂网络语言的家长,难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未成年学生上网对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具体地讲,家长面临下列挑战:对网络的接纳程度;对网络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水平;家长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社会的法制意识;对未成年子女上网科学指导和管理的能力,比如说,家长不掌握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犹如不会开车的人教导别人如何驾驶汽车一样可笑。

(一)变革与创新: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为家庭教育实践创造新的平台与机遇的同时,也向家庭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家长和孩子、家庭与学校、个人与社会均面临新的考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家庭教育实践应采取全新的策略,不断地吸收社会的文化科技成果,以彰显其生命力。在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需要做出以下的变革与创新:

(二)借助网络拓展家教平台。

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创新家庭教育方式。2004年底,包头市妇联、市教育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启动了“新型家教进家庭”项目,改革“广播父母学校”,采取互动、热线答疑式;在新兴传媒上创建家庭教育指导系统,在互联网上创建“家长学校”、“北方家教网”等;同时在报纸和电视台开辟教育热线栏目。

二、家庭的和谐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更有利于对子女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是孩子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可靠保证和有力的支撑因素。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家庭创新教育。(1)家庭人际关系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2)家长的言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3)家长的创新观念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1)家庭人际关系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有着积极的交往,榜样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能使孩子有责任感。

(2)家长的言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家长运用切身体会到的社会工作经验和现身说法,可以在家庭教育的特殊环境中强化学生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自我意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情景,培养子女主动、诚实、勤奋、勇敢、乐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能力。一个家庭要有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这样能造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

(3)家长的创新观念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学生家长是教育必须依靠的力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家长学习态度、学习观念的影响。家长要逐步意识到自己与子女在学习上的差距发生的变化。为了能够对子女的学习提供帮助,家长们也必须向自己提出“学会终身学习”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2: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那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要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幼儿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篇3:如何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

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 大家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 所以就特别保护孩子, 深怕孩子受欺负、吃亏, 总是教育孩子别人打你的时候要还手、抢你东西要抢回来, 不能吃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想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这不过分, 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现在社会提倡和谐, 和谐社会需要谦让美德。

二案例描述

儿子上小班的时候, 一天我去接他, 因为我的早到 (因为工作的原因, 我基本上都是最迟接他的家长, 所以每次都错过了幼儿园课后骑车的时间) , 他今天终于可以骑上幼儿园的自行车了, 他骑得是那么地开心。这时, 我怕他出汗, 想给孩子擦擦汗, 于是就把他叫到面前。他的车刚停稳, 一个比他小的小女孩在边上就使劲地拽贝贝的车把手, 一边拽一边嚷嚷着:“我要骑车, 我要骑车”。此时的贝贝死死地抓住车把, 不断移动着车子, 生怕被抢。怎么办?儿子好久都没有骑车了,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机会, 如果被抢走, 儿子一定会很伤心。于是我把目光移向小妹妹的奶奶, 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来对方的家长是指望不上了。制止小女孩?她肯定也会很伤心, 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不制止?我的儿子被人抢走了心爱的玩具难道不伤心吗?此时我左右为难……

有了!“贝贝, 我们昨天不是约好今天一起去买冰淇淋吗?我们现在就去买吧, 要不迟了卖冰淇淋的叔叔就回家了, 我们就买不到了。”此时的儿子惊喜地抬头望着我, 快速下了车, 边跳边叫道:“冰淇淋, 冰淇淋”。孩子这不是高兴地谦让了吗?不过还没有结束, 我在带孩子离开前摸了摸小姑娘的头说:“小妹妹, 你看哥哥多棒, 把车子让给了你, 你也是一个好孩子, 当别人需要你的玩具时, 你也会谦让的, 对吧?还有记住哦, 以后想要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 有礼貌的孩子大家会更喜欢。”在奶奶诧异的眼神中我们母子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幼儿园。回家后, 在晚上讲故事时, 我就结合今天发生的事情改编成了一个故事。在给儿子讲完故事后, 我与孩子一起分析今天故事中那两个小朋友的行为, 在儿子肯定了那个把车子让出去的小朋友的同时, 我顺势表演和鼓励了儿子:“你今天就是这位谦让的好孩子, 你喜欢做人人喜爱的谦让好孩子吗?”“喜欢!”“那下次遇到需要我们小朋友做出谦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哦!”“嗯。”在孩子的应答声中我们母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三分析与反思

1. 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谦让的意义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单纯也是很脆弱的。小孩的世界是一个纯真的世界,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很多时候孩子“抢”东西只是处于自己内心的需求。不可能由大人简单的几句“对”“错”就可以把孩子引导好。相反, 简单的对错很容易伤到孩子幼小的心理。这本身没有错, 家长需要恰当去引导, 而不能以一句“不能抢”“抢是不对的”来制止。如案例中贝贝妈妈对小妹妹说的一句话:“小妹妹, 你看哥哥多棒, 把车子让给了你, 你也是一个好孩子, 当别人需要你的玩具的时候, 你也会谦让的, 对吧?还有记住哦, 以后想要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 有礼貌的孩子大家会更喜欢。”一句话及时地表扬了谦让的儿子, 同时给孩子扣上了一个“好孩子”的帽子, 让孩子在甜滋滋的话语过后接受批评肯定会更容易接受。另外, 贝贝妈妈没有采用硬梆梆的道理来说服孩子, 而是从关键事情入手, 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从而开开心心地做出了谦让。在谦让之后的明理环节, 家长依然采用故事分析, 平等地和孩子探讨今天的是非问题, 从而引导孩子去感悟谦让, 进一步引导、鼓励孩子谦让是光荣的。

2.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谦让的榜样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 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极其重要的。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奶奶, 明明自己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 没有果断地去制止孩子、批评孩子, 而是采取漠视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就会默认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 孩子就不能接受吃亏。生活中有些家长没有做到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玩具被抢, 而是通过自己的帮助帮孩子把玩具抢回来, 这样也是在无形中给孩子渗透了这样一种观念:“别人抢你的东西, 你不要哭, 去把他抢回来”。有的甚至去表扬鼓励自己的孩子打赢对方。而我没有这样做, 我先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孩子开心地做出谦让, 之后再以正面理论来引导、告诉孩子道理。想要收到好的效果, 自己先要做到处处谦让。所以, 贝贝才会在幼儿园里表现出谦让, 才会博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说的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坚持不懈使孩子养成谦让的习惯

谦让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是一个不断改正、积累、实践的过程。时间久了谦让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前段时间, 儿子的老师给我说起了一个事例:那天班上的“调皮蛋”到处“抢”玩具, 弄得班上到处哭声一片。老师严厉地批评了“调皮蛋”, 仍然不起作用。就在这时, 老师发现了惊人的一幕:“调皮蛋”抢了贝贝的积木, 贝贝没有打报告而是随手拿起自己剩下的积木给“调皮蛋”, 两人还开心地玩了起来。是的, 此时的儿子已经学会了谦让。而且谦让也给他带来了回报, 他得到了可贵的玩伴, 不是吗?这就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坚持不懈教育的最好反馈。

篇4:培养孩子的成人意识

首先我觉得是家长的关爱偏离了主线。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身上寄予着厚望。学生从小到大,家长总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算尽到了责任。只要学习成绩上去了,什么事也不用孩子操心。一分调查表明,目前有72%的家长,在家中包揽了本该属于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69%的孩子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8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家长一味的追求高分,不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资巨耗。对孩子放任溺爱、百依百顺。衣食住行,—切包揽。孩子们是要什么买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在这个吃上是五花八门,各种垃圾食品围着孩子们团团转,家长朋友们岂不知这些垃圾食品在给孩子带来兴奋的同时却在一步步的吞噬着孩子们的大脑,为孩子们的健康埋下了多大的隐患。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让孩子干点家务活、考个好成绩,就用给钱的方法表示鼓励。结果,学习成了为家长而学,干活也成了为钱而干,孩子全然没有体验到这些都是自己的应尽职责。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累着,在孩子做作业或做家务时“参与意识”特强,甘当孩子的“拐棍”,使孩子失去了“主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淡化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永远是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何谈成人呢?

其次过重的课业负担造成了学校教育的缺失。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观念的问题,学校注重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还是过重,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习题。这种狭隘的、封闭性的教育,使学生无暇关心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他们也就不会看到自己在社会、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各种角色责任。相反,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学校却使他们对自我更加关注,以我为主、以我为出发的观点使他们终日将目光停留在个人努力、个人奋斗上。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甚高,甚至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时,还常常怨气冲天,而至于自己肩负什么责任,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则很少考虑。

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手段简单。父母、老师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当学生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的父母叫来掏钱赔偿了事,而没有让学生受任何惩罚。再如:学校搞少先队活动,辅导员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写演讲词让学生念。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使得老师们再也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没有惩罚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

那么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培养孩子的成人意识首先要在家中建立家庭会议制度。建议每个家庭都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把自己家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重大的事情拿到桌面上商量讨论,拿到每个人的面前来处理。这时候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事情也不懂,在场不在场无所谓,让他玩去吧,这样做就失去了家庭会议的意义所在。说的直白一点:我们召开家庭会议主要是把这种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给他一种自己也是一名重要家庭成员,没有他的参与很多事情是无法做出决定的这种重要性的认识。家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拿到家庭会议上来讨论。例如:有一次我们家想把一辆旧的电动自行车换成一辆新的,到底是换还是不换。孩子考虑问题比较简单,斩钉截铁地答到“换”!我说:“我也想有一辆新的电动自行车,可是换一辆新的我们要再支出2000元,这样的话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你们再考虑考虑?”儿子说:“爸爸,我们的旧电动自行车还能骑吗?”儿子的一句提问说到了点子上,到这一步家庭会议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到底是换还是不换,要看看我们的电动自行车的现状如何,目前我们还可以去学校两个来回,也就是不出远门的话,正好可以骑一天的时间,只是要每天充一次电。”“嗨!每天充一次电怕什么?很简单,这个任务交给我就行了。”孩子不仅在家庭会议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家务。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欣慰。这时一直在聆听的妻子也发言了:“现在不以旧换新的好处还有一个,那就是电动自行车的价格正在持续下滑,如果我们坚持三个月,那时候价格要下降300——500元。”“哈哈,没想到这次家庭会议还是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下面,我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其实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把问题在孩子面前一摆,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有用,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篇5: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南充市李渡中学 李敏

教学内容: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2、通过学习,让家长知道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在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

3、通过学习,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共同来探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发自内心的叹息和哀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除了学习和游戏之外,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做,犯错后千方百计找借口推诿。一些高中生还经常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轻者横眉冷对,给父母冷暴力;重则大吼大叫,肆意谩骂,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以自我为中心、为我独尊的孩子身上缺少一种做人的基本品质,即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孩子健全人格和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责任心的强弱。本课我们将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为话题,从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表现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责任心几方面做一些探讨与交流,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受到一些启发。【新课教学】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意识,可孩子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意识的有无都与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家庭教育这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孩子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 孩子责任意识缺失的缘由。1溺爱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得到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正是我们给孩子的过分的爱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比如:孩子迟到了,家长解释迟到的原因是自己睡过了头,不愿孩子;学生完不成作业,有家长就打电话或者让学生带纸条解释完不成任务的原因,自己承担责任。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

2.功利主义的教育 重智轻德、重利轻德,看中孩子的成绩而轻视孩子的品德,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

3.完美主义的教育

很多家长蛮横地让孩子走自己精心设计的道路,并对孩子进行一种完美式的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出一点差错,学习要名列前茅,能力要超强,待人接物要恰到好处。如果做错一件事,就全盘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甚至给予严厉的惩罚,迫使孩子不敢负责,害怕失败,怕受惩罚。

4.家庭诚信品质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家长本身在对人处事上缺乏责任,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灰产生极坏的影响。

5.问题家庭爱的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开始了动荡和奔波,造成了离异、单亲、留守等家庭。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对自己都无责任感可言,自己又有什么必要去树立责任意识呢?

二.孩子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1.对家庭成员情感淡漠

不关心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的生活,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围着自己转,是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2.随心所欲,缺乏集体观念

对班集体不负责,对大扫除、值日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不珍惜班级荣誉和形象,破坏纪律,影响他人;与不良人员交往等。

3.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到处刻画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面对弱势群体的求助视而不见、漠然处之;破坏公共设施、出口成“脏”等。

4.以身试法,漠视生命

面对困难怨天尤人,甚至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解决。

5.借口成堆,逃避责任

作业没有完成,就说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太难;上学迟到,就说父母生病;开家长会父母未来,就说父母不在家;某课考差了,就说老师没有教好。。。,总之出了问题,不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想办法推卸责任,完全没有担当意识。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去影响孩子

解决孩子责任心的问题必须从父母做起,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父母都要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决不推卸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并且有意思地寻求子女的帮助,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更要经常关心孩子,挤出时间负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虽然分开了,但对孩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时刻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影响、教育孩子。

2.构建民主家庭,激发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让孩子勇于担责 民主、平等,说来容易做来难。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想象给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完全没有民主,只有专横。在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激发孩子的责任心,甚至会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在生活中家长必须面对现实,弄清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人生计划,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在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时,尽量征求孩子意见,让他们参与其中,家长要真心听取孩子意见,尽量采纳,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负起一份责任。

3.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累,只要成绩优异,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做,可谓是“一好遮百丑”。家长认为家务事只要自己做就行了。这种观念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对家庭负责任、尽义务的意识。所以,家庭中的有些事情,虽然父母能做,但必须有意识的让孩子去做,要让孩子有意识地承担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之类。家长要督促孩子,在孩子完成后,家长要给予真诚而恰当的鼓励。

4.尊重孩子,从改错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些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是完美主义者,只能接受孩子成功,却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可以说,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犯错误很正常。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正视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把错误摆在面前,提出一个可行的,孩子能接受的解决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面对,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提出补救措施,并尽力改正。让孩子在鼓励中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当然对于有错不改的孩子,实施恰当的惩罚是必须而且必要的。

5.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高中生,我们要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学会对社会负责。比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给老人让座,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等,通过这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选择是一种权力,也是某种努力的体现,孩子会因为拥有选择的权力而变得独立、自信、自律,充满责任。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很多孩子在为家长完成理想,为老师完成意愿,很少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学习。高中分科时,酷爱文科的孩子被塞进了理科的课堂,酷爱艺体的孩子被强行送入了普高的校园,于是,很多的悲剧就是由于选择的问题而发生了。【课堂小结】

让高中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责任感教育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高祖重视。所以说,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就应该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希望我们今天的探讨对于你的教育有帮助。

【课后作业】

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下面的测试题,了解孩子的责任心。1.当自己的父母吵架时,你会怎么做?()

A.心里害怕

B.避开 C.找其他亲友劝说

D.自己劝说 2.你了解自己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吗?()

A.都了解

B.部分了解 C.都不了解

3.你觉得我们能为环境保护等问题做什么吗?()

A.什么也做不了

B.看情况,不能做也不能怪我 C.尽自己的力量

D.保护环境都是空话,主要还是靠国家 4.你在家中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

A.会

B.会,但家人不让我做 C.基本不会

5.对社会中有失公平的现象,你持什么态度?()

A.很正常

B.与我无关的就不管 C.与我无关,但我很厌恶

D.深恶痛绝 6.当孩子和别人产生矛盾,你会 ?()A.经历推卸责任

B.包揽全部责任 C.弄清事由,各负其责

7.对待孩子的教育,你会

()

A.不闻不问

B.非常重视 C.委托他人

D.视情绪而定

篇6:培养孩子消防意识的方法

1、记住火警电话:119。这时最基本的,要让孩子学会报警的方法。

2、告诉他哪些东西不能动。像火柴、打火机等易引发火灾的都不要让孩子碰。

3、不要让孩子拧天然气灶的开关。

4、不能摸电源插座。

5、火灾中的逃生方法教给他。要弯下腰,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浓烟引起窒息。

6、认识消防标志,例如灭火器、安全出口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传授的方法很重要,首先爸爸妈妈要想让孩子记住消防知识,就要使用一些小技巧。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火中逃生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相关的常识。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防火的儿童书、绘本,不妨买些这样的书,给他讲一讲,这样的方式宝宝肯定喜欢,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能达到你的目的。

带孩子去素质教育基地。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这样的地方参观,让孩子见识更多的消防标志,和孩子一起体验火场逃生。

可以采用记忆比赛的方法,如果孩子防火知识记得牢,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篇7: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必要性

首先,独立自主是孩子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他是主体,教育者无论是家庭养育者还是学校教师只是指导者、监督者。所以我们成人先要从观念上明确孩子既是和我们相对的平等主体,要尊重他自身的成长特点;又要明确我们的引路人身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点、建议、协助,而不是大包大揽。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其次,独立自主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根本品质。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呵护不是永远的温室,总有一天,他要独立去闯世界。纵是父母达官显贵,也不能陪他一辈子;纵是有金山银山,总有坐吃山空之时。更重要的是未来社会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对成功人士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家长无法准确预见,所以能够教给孩子的只能是一种能力,可以随时面对风云变幻、处乱而不惊的适应能力,而独立性就是这种能力的基础。“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二、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意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的独立意识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开发大脑潜能,而且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学会独立,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开发。孩子独立的最基本表现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尤其是幼儿时期,孩子肌肉的发育和完善有赖于抓、握、捡、投,爬、坐、立、走等动作的协调发展。而这种能力的锻炼不一定非得去亲子园,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去做。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认知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更利于大脑刺激,开发智力。

学会独立,可以培养自尊、增强自信。心理学家指出: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他就表现出得意、高兴等情绪,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

学会独立,也就学会了承担责任。其实每个人都有依赖的心理,但依赖不是小时侯吃饭、穿衣都要父母帮忙完成,而是在父母的示范、帮助下自己学会并熟练地掌握这项技能;依赖也不是长大后遇到了困难就推给别人,而是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有人给你鼓励、支持,给你建议、提示。学会了独立,才可以把自己照顾妥帖,才可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完成,也才能明白有很多责任要自己担当。所以独立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

学会独立,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动手去做了,就一定会遇到难题、遇到不明白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如果父母不给解决而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孩子的小脑袋瓜肯定会转起来的。思维的懒惰性一旦形成,要比习惯、动作上的懒惰性更难改善。

学会独立,能够培养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无论吃饭、穿衣、洗漱等小事,还是一个兴趣的坚持,甚至一项生活常识的掌握都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都需要坚持到底的毅力。当孩子最终完成一个任务收获喜悦的时候,毅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当孩子日久天长养成了好习惯,坚持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原则和途径

孩子独立意识怎样培养,其实是问给父母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件“作品”,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最优、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呢?但这个作品不是静止的,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人,随时都处于发展中的动态的人。所以哪些东西你能教给他,哪些东西具备了永远都不会过时,这些东西你该如何给予,是一个需要掌握原则和方法的问题。在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问题上,我认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如下。

原则。

第一,抓住时机,从小培养。0-3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将会影响到未来一生的发展。恰恰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大,所以要及早给予良好的教育,培养独立意识,从而发掘孩子巨大的内在潜力。

第二,方法科学,层次明确。给孩子提供明确合理的标准,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经常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激发其对自己的肯定,培养自尊。对于没有做到或做得不好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到症结,进一步克服。对于禁止的行为,一定要说明原因、理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否定式。而对于道德范畴的不良行为如故意伤害等也要进行情感解释,通过让孩子明白自身行为与他人悲伤之间的关系既起到阻止作用又培养同情心。如果更为严重的则要进行严格、及时的惩罚。

途径。

作为父母,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较高质量的依恋关系。孩子是主动探索世界的个体,一切都是充满好奇的,一切又都是险象环生的。所以孩子的成长,就是一次次冒险。而这种冒险的情怀是被父母鼓励着还是被扼杀掉,取决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依恋质量。当他从父母那得到鼓励并最后取得成功,这就是一次关于独立的锻炼。而当他的想法总是被阻止(无论是初于何种考虑),他也就被剥夺了一次次学会独立的机会。所以父母要学会充当孩子的安全基地,在他冒险寻求挑战时可以获得力量和支持。

其次,父母要采用温和、支持、民主的养育方式。在早

期就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使其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型。父母要注意说话方式,不说“你做什么都不行”“这么笨呢”之类的话,而是给他信心“我相信你能做好”“一定行的”。遇到关系孩子利益的事情,要多和他商量,真正把他当成家庭的一员。

再次,父母还要掌握恰当的方法。一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还可让他们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根据不同年龄给孩子不同的任务,如三四岁的孩子可让他们喂鱼、浇花、剥豆、分发碗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负责取奶、洗手绢、洗袜子等。二是随时与孩子沟通,启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都是好奇好问的,对待孩子所提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动脑思考,尽量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要很快就给出现成答案,或者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啊。不知道的要和孩子一起思考,甚至翻书找资料给出一些启示。三是给予孩子丰富的刺激,充分拓展自主空间。凡是身边的事物与环境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都要让孩子充分接触和了解,家里、社区、公园、城市,倒垃圾、做家务、闻花香、过马路,所到之处、所见之物,都是生动的教材,随时随地、时时刻刻,你都是老师。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孩子才能自由、自在、自主地成长。

最后,学会尊重,千万不要为孩子设计发展蓝图。很多家长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做自己的“接力棒”,所以希望孩子念名校、出类拔萃。其实孩子虽小,但孩子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理想。遵循自己的内心,他才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才会有所成就。如果违背意愿,只能是兴趣索然、被动应付,不会有好成绩,甚至于反抗、背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篇8:让创新意识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一、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在小学生眼里,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说的话,就像是圣旨一样,说一不二。学生无法与教师亲近,更不用说交流,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性。这样只能束缚学生的想象,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认识到学生是自主发展的活动主体,他们参与教育活动不是被动的,强制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这时,我们要力求建立民主、平等、宽松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为此,我对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如何给学生亲近感,对小学生来说,最简单的莫过于老师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无须成本,却能创造出许多价值。老师的微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每次上课都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让学生觉得他们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很近。我在他们的心目中,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微笑老师”。

(2)树学生自信心。记得大文豪马克·吐温曾这样感慨:“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鼓励,一句赞扬,都能树立他们的自信,激活他们的思维。我班里的一个学生有语言障碍,不管是朗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一次也没有批评过他,每次总是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后,表扬他比上次有进步,并真诚地鼓励他继续努力。这使他信心百倍,从而更有进取心。

(3)宽容学生的不完善。学生都是孩子,为啥要到校学习,就是他们还很不成熟,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欠缺,还有自控力不完善。作为教师,要充分地理解、体谅学生的这种客观的“不完善”。让学生有一段认识和转变的过程,对教育结果允许反复螺旋式地上升。记得有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养成良好的公共空间意识。有的说,下课时不大声喧哗,就是具有良好的公共空间意识。有的说,不乱扔垃圾,就是具有良好的公共空间意识。有的说,坐车上学时,不在车内吃零食就是具有良好的公共空间意识。但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同时,班里的S引来了大家的指责,因为他平时的行为不够好,公共空间意识较差,同学们指责他有损于班级荣誉。……然而,我没有批评S,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你有没有试着改变这种现状呢?”当孩子们思考对策时,我欣慰地感到:宽容能带来教育的成功。

二、构建自主能动的学习机制

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学习主动的学生,其学习的创新性就高,创新能力发展也快。所以,自主能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保证。由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鼓励学生好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好问,是求知的表现,是钻研的表现。教师要善于问难,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大胆追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课的导入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和现代,什么时候更热?”许多学生均按教师预想的思路回答“不知道”。但有一位小朋友主动地站起来,明确肯定:“现在热。”随后摆出了一连串的理由,诸如人口密集、生态失衡、二氧化碳增多、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等。我当即鼓励:“你真棒,竟能回答竺可桢爷爷才能回答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带入“学习竺可桢爷爷,永攀科学高峰”的氛围中。这样,学生探求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兴趣就更浓了。

(2)启发学生敢想。我们知道:没有想象力,知识无法转换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传统教学比较注重求同思维,而忽视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想象的火花,有时就那么一闪。为此,教师得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训练他们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假如》一课时,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将展现什么科技成果?这时,孩子们就大胆地展开了想象,说出了各种大胆的创意,从而进行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3)引导学生勇评。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他们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如果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们曾开设了这样一堂主题班会,主题是:评一评你身边的人。可以评价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伙伴等。同学们在浓烈的评价氛围中,说出了很多对老师、对家长、对伙伴的褒贬不一的看法,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学习完《做一个诚实的人》后,我及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开展行为评定,评价孩子在家的劳动表现。小正平时在家不肯做家务事,妈妈却给他写上“优”。小正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一评小正和妈妈的行为。生1:妈妈给他写上优的行为是错误的,会妨碍小正进步。生2:我能理解小正此时的心情,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他这样隐瞒自己的错误就不是个诚实的人。其实,只要勇于承认错误,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他的。生3:表面上看妈妈是帮助小正,但她这样做不是真正帮助自己的孩子,而是对他不负责任的表现。生4:我觉得妈妈和小正隐瞒错误的行为危害很大,将来他们会酿成大错的。我们只有及时认错、勇于改正,才能不断进步。由上例可以看出,通过评论可以去伪存真,扬善抑恶,提高每个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我曾经从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个课例:美国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蚯蚓”课,老师将蚯蚓发给学生后要求学生观察蚯蚓,总结它的特点。结果一番观察后,不少学生都发表了对蚯蚓外部特点的观察所得。后来,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老师听了,立刻赞扬道:“我不如你,你很勇敢。”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生命力很强。”老师站了起来,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你学习,勇于为科学献身。”

说实话,这个课例引起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不仅佩服这位充满创造激情的老师,也为这群充满创造激情的孩子拍手称叹。这个课例,在引起我的震撼的同时,也使我若有所悟: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体验,是了解与深入的必备条件,也是创新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多种途径创设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略举一二:

1可以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模拟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意念。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时,就可创设“如果你是那只小乌鸦,你还会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底部的水”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突破课文的局限,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也可以挖掘教材内涵,引发学生对观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思考。

2在寒假和暑假,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动手实践作业。如:我们要求低段学生每人完成一样手工制作,开学后进行手工制作评比;高段学生,每人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我们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带雨衣的书包,下雨天书包绝对不会被雨淋湿,携带方便,简洁美观。还有同学做了拼音转板,利用这块转板可以把所有的声母、韵母进行转动拼读,成了老师喜爱的教具。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充分发挥孩子的聪敏才智,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考察活动,到生活中尝试实践与创新。如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环境污染、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等,并写成科学观察日记和科技小论文。这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另外,还可以进行电脑科技创作,举办科技报告会、辩论会,还可以自编自演节目等,尽量给孩子提供创新机会。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非朝夕之功。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创新精神,并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自由、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主旋律,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想敢说,能言善辩,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摘要: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教师要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二是构建自主能动的学习机制;三是创设实践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上一篇:毛概选择题下一篇:报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