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2024-06-22

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共9篇)

篇1: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2章《管理计算机》的第1节——“认识计算机”。共安排2课时完成。新课改后的教材教学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以活动为主线,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信息世界”,作为管理计算机的第一个活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讲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中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比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但仔细钻研教材后就会发现,这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是明显不同的,小学阶段的要求只是能够说出计算机输入、处理、输出设备的名称就可以了,但到了初中阶段这部分要求会明显提升。

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也经常接触计算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合理适当的给予指导,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融合,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和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规范;知道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硬件功能及性能指标,尝试设计装机方案;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软、硬件知识组装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的学习能够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及各部件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规范,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应用信息的兴趣。在重难点的设计上也突出自主探究的重要性,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组成,计算机主要硬件的功能及性能指标并制定合理的配机方案。

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示范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让几位学生挑选预先准备好的实物,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主机里的硬件,特别是评价硬件的指标不是非常清楚,此时教师就要加以详细讲解,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他们树立起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并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肯定少不了学生的动手,在学生学习完了硬件系统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然学生“动手做”,给出若干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让学生把这些设备放入正确的空格中

三.教师适时总结,强化学习效果

在同学们都基本学习完了主机箱内主要部件的名称及功能后,教师着重讲解刚才同学们没有提到的内容,特别是重难点的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性能指标、简单工作原理,学生涉及的不是很深入,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在硬件系统学习完之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并总结,强化学习效果。适时的总结强化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更加深入,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充实,掌握的知识巩固的时间更长,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第二课时中,教师从“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照片引出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引领学生一起学习计算机五大硬件结构,用动态FLASH展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计算机的处理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法合理的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性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分为四个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此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分小组为普及多媒体用户、音乐发烧友、软件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分别配置不同装机方案。要求学生登录“模拟装机平台(http://zj.zol.com.cn)”,选择一种装机方案给出详细的装机配置报价单,并说明为什么采取这种配置方案。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

四.不断反思,改善教学

这节课中的有些内容,比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在小学阶段和平时学生的观察和学习中已经有了基础,所以活动开展起来较为容易,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显著不同的,在初中不光只局限在表面能看到的计算机的部件,更重要的是主机箱内的各个部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同时,在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中,学生不在是被动的学习,更多的是要自己参与到设计好的活动中,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扎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并给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分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用学件自主探究的时候,由于以前可能没有经过这样的学习经历,所以刚开始有些不知所措,教师进一步指点后,学生基本明确了任务。

第二课时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续和扩展,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计算机

处理信息的过程,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有关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利用网上的“模拟装机平台”,结合自己的需求,配置了一台计算机,并且通过交流与展示,看到了自己的装机方案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可以取长补短,更加明确了配置一台好的计算机的标准。同时,通过展示,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配机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有些学生不看需求,看到价格高的产品就选择,教师在学生配机的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另外,时间方面也要控制好,有些班级由于配机时间过长,导致交流时间不够。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我们教师的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善渡 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

中国教育科研网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08秋)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2.

篇2: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和计算器) 。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通过计算探索, 发现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索, 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出发, 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准备,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 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认真准备, 把自己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以外, 学生查到的资料经过教师整理可能有:

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

2.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中国人发明的算盘。

(1) 大约六七百年前, 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它结合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开展四则计算, 一直沿用至今, 被许多人看做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2) 教材呈现两个不同的算盘。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 每颗代表5;下面有5颗珠子, 每颗代表1。后来算盘传到日本, 逐渐演变成右边的样子, 上面只有一颗珠子, 仍代表5 (下面的珠数及代表值同上。)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算盘传入日本后, 采用的是十进制, 所以算盘的上面只有1颗珠子 (每档表示的数是十) 。

(3)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 不仅要用手指不断地拨动算珠, 还要用眼睛看数, 同时要不停地动脑筋, 手脑并用, 能有效提高智力。

3.开创模拟计算的先河———计算尺。

4.开创人类计算发展新纪元———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 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 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当代知识更新的标志是具备信息素养, 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获取信息并进行汇报交流,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认识功能、适当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 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因此, 本节课教学要用好学生已有资源, 使学生能在计算中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实际意义, 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 用实物 (计算器) 做教具, 介绍电子计算器。提出问题:“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一听, 就立刻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接着让学生说说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功能, 同时教师概要说明:不同的计算器都有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 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清除键有两个:“CE”、“AC” (AC有时和ON在一起, 有的计算器只用C表示) 。清除一个数字可以按“del”、“→”或三角形。认识“存储运算键”是掌握计算器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运算键”有:MR表示提取记忆储存, 清除记忆储存用MC, 记忆储存 (增加) M+键, 记忆储存 (减少) M-键, 总记忆储存GT键 (显示几次运算结果之和) , 记住这几个键的功能对于使用普通型计算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同桌相互说说, 在此基础上试着用一用, 在说、用的过程中记忆。

第二, 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教师可以设计两组分别使用口算与计算器计算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比赛体会如何选择用计算器计算的时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 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会比较慢, 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或需要探索某些计算规律时, 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因此, 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不可过分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因为具有一定的计算 (口算或笔算) 能力是必要的。

第三, 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的例题只有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而在实际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需要根据学情酌情补充, 如计算6789-45×32、434970÷ (27×45) , 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掌握“M+”与“MR”的功能。以第一题为例说明:先按“45×32”, 然后按下“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1440”, 按“M+”的目的是将“1440”储存下来, 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然后, 再输入“6789-”, 再按“MR”就把1440调出来参与计算, 这时按下等号键就得到最后结果5349。

三、探索规律, 感受魅力

“数学是美的王国。”要使学生感悟丰富的数学美,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如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计算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感悟数学之美妙。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不说出来, “藏”在心里。例如, 最喜欢数字“2”, 就输入9个“2”, 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只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在这个游戏中, 华老师把大家熟知的:

12345679×2×9=222222222

12345679×3×9=333333333

12345679×4×9=444444444

……

加工成了妙趣横生的“猜数字游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乘变除, 更加巧妙地彰显了计算器的计算优势。

又如, 在同一节课中, 华老师根据“宝塔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加工成了颇具挑战性的“22222222×55555555=?”

篇3: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关键词:分组协作;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160-01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只有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人类迫切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以学生团队或小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帮助,可显著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一、何为分组协作式学习

所谓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通过团队或是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分组是一种组织形式、表现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于教学中的分组来说,分组就是将学生分为多个以每个学生为个体组成的团队,而小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础。协作式学习就是小组的成员之间共同配合、协同工作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怎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

(一)正确把握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施用原则。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战略,将其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势必会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式,所以必须对其应用原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把握,以保证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性人才,为中职学生找工作铺平道路,所以必须保证创新式的分组协作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分组协作式学习应该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切实保护学生的利益。其次,分组协作式学习还应该坚持民主公平的原则,彻底改变古老的教学模式,将照本宣科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编程类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按照课本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应该将自己转变为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的参与者以及引导者,将实践性强、基础性强的教学内容变得既生动有趣又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分组式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我国的城乡差异较大,因此中职学生入学起始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中职教师应该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对计算机掌握程度较高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每组的组长,帮助程度较差的同学,既能为其他同学争取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又能压制程度较好的同学的骄傲浮躁心理,真正实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高效率性。

(二)科学分组,奠定分组协作式学习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分组协作式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基础。在分组之前教师应该对班上的学生计算机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论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将优生与差生交替安排在一组,并且可以将学习时自制力差的同学和能够自主学习的同学安排在一组,从而实现同学们之间相互督促。

(三)实施协作学习,掌握分组协作式学习核心。协作式学习是伴随着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的。教师在教授每一部分的内容时,应该首先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先将每一个小部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讲解过的内容进行操作,在学生能够操作后再讲解第二个内容。而在动手操作时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若是问题有一点难度就可以让小组的成员发挥协作式学习进行分析解决。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必要性

(一)我国需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世界,未来的世界战争将会是信息技术的战争将会是信息技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需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为我国建国晚于西方国家一两百年,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真正普及又是在近十五年,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很多核心技术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更是有很多核心技术还亟待我们去开发。所以,我国应该努力进取,抓紧时机与机遇培养计算机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未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积蓄力量争取先机。

(二)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不管是中职教学还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其教学宗旨都是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都是为未来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而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就应该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尽可能多的安生立命的知識与技能,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分组协作式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个性分组,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才智,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习的快乐。

(三)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指导性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职学生的教学中,学生年龄较小,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所以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中职教育,由于其教学偏向实用型,而学生又普遍年纪较小自制力差,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段内学习最核心的知识,而在学生精力较分散的时候分配比较有意思操作性强的实践性任务,将计算机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由地创造,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采取激励为主、教育为辅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才智,创造出的新知识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以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四、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作为一种主要面向实践性工作岗位的教学分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分组协作式学习由于其教学的高效率性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的适应性以及增强性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广受欢迎,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怎样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以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必要性,以推动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桂新田.解析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212+214.

[2]刘颖.探究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167.

篇4:对幼儿计算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直观演示法

教师演示实物或教具, 把数或形等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我在教学10以内的双数、单数时, 让幼儿数出准备好的实物:豆子、扣子, 先数出2个, 用数字卡片“2”标在下面, 然后再数出1、3、5、7、9个实物, 从而认识单数和双数。

二、实物操作法

教师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 创设一定的环境, 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教数的组成与分解, 我让幼儿通过小木棒、小纽扣、雪花片插塑等的分与合, 配以相应的数字卡, 幼儿不仅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规律, 还体验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生活体验法

在幼儿的一日世界里, 到处充满数学。早上8点半之前上幼儿园 (时间) ;每天要玩什么样的玩具 (颜色、形状) ;排队 (序列) 等。可以问幼儿教学楼从楼下到拐弯处有多少台阶, 幼儿会运用加法算出总数;接着再问从二楼到拐弯处是几层台阶, 到楼下还剩几层台阶, 幼儿又可运用减法得出结果。

四、游戏兴趣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比较数的多少时, 我运用了音乐游戏《抢凳子》进行教学。音乐开始, 6位幼儿围着5条凳子走, 音乐停止时, 有一位幼儿未坐到凳子, 然后让幼儿动脑筋想为什么, 从而比较5比6少1, 6比5多1。正如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对幼儿智力具有促进作用。

五、引导发现法

教师提出问题, 让幼儿思考,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 自主发现和探索数学初步知识。如大班幼儿学习减法时, 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后, 知道原有一个物体去掉这个物体, 一个也没有了或者说等于零, 就用1-1=0来表示。用同样方法, 可以知道2-2=0, 3-3=0等。在此基础上,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凡是两个相同的数相减都等于零。

篇5:《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1.对计算机的发展史进行简单的了解;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掌握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并能够进行换算;

4.了解几种比较常见的外存储器;

5.掌握对计算机硬件配置信息查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单位,并能够对容量单位进行换算。

三、教学设计说明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工具,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新时代的学生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他们大部分还不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对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知识认识不够清晰,这使得学生将来在学习以及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必然会遇到一些难题。因此,这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通过硬件实体的观察以及图片横纵剖面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

通过音乐导入课程,音乐强烈的节拍能够调动课堂的氛围,使枯燥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奠定基础;通过对最普遍的台式计算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外观组成;然后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展

示,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计算机与人脑的对比,加深对计算机软件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TFboys吧,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一首他们的歌曲吧(教师播放歌曲,并利用多媒体放映改动过的歌词)。

歌词:“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电脑 给你快乐

你有没有爱上我 跟着我 鼻子 眼睛 动一动耳朵 键盘 鼠标 换不停风格 电脑有太多 未知的猜测 学学知识算什么 主机擦亮 换上硬盘 佩戴上一克拉的梦想 我的电脑充满电量 带我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这世界 的迷茫因为电脑才能带我探索 这知识 的海洋 有它才闪 亮有我才能发着光。”(主题:计算机)

师:这首歌里主要唱的是电脑对吧,那同学们指导为什么计算机又叫电脑吗?可以从字面上来分析,第一个字“电”,是因为它必须通电才能工作;第二个字“脑”是因为它能够快速处理信息,与人脑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电脑。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与人脑相似的机器——第2课认识计算机。(导入课题计算机)

导入课题的设计意图:首先,TFboys的歌曲是现代中学生最耳熟能详的歌曲,而且节奏明快适合学生的课前热身,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热情。

2.师生互动,学习计算机

(1)外形各异的计算机

师:计算机大家都认识吗?

生:当然认识。

师:那你们家的计算机平时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用来查学习资料、学习。爸爸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妈妈用来购物等。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电脑?

生:学校、家里、商场、爸爸妈妈的公司……

师:你们觉得计算机像什么?

生:电视、盒子、箱子……

师:同学们见过哪几种计算机呢?

生:台式、笔记本、平板电脑。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这三种计算机,下面我们看一下图片(课件,为学生展示三种类型的计算机)。这三种计算机中,台式机的组成最复杂,体积也最大;笔记本计算机也叫作手提式计算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体积上都比台式计算机简单;平板电脑也被称为掌上计算机,它的体积更小,能够被握在掌上操作。但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还是台式计算机,我们机房中的计算机也是台式计算机,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台式计算机。

设计意图:这种互动式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避免课堂的枯燥。

3.台式计算机的组成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们面前的计算机,它们的组成都有什么?

生:显示器、鼠标、键盘……

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老师给你们展示几张图片(课件,出示台式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同学们看一下这些组件中有没有被你们忽视的,下面老师随便指这些组成部分,你们说出它们的名称好吗?(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像)同学们,这些电脑的组成都是你们能看见的是吗?那么这些能够被我们看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称为硬件。虽然这些硬件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有它们计算机也是无法工作的,要想让计算机正常工作必须要有软件的支持,而软件是我们看不见的,它们又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图片)

同学们,其实电脑信息处理与我们人脑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需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和身体的触摸来获取信息,而计算机也同样需要利用一些硬件设施来对信息进行获取,比如鼠标、键盘、话筒等,而这些我们可以将它们看成是对大脑中枢系统的输入,

因此也被称之为输入设备;我们思考主要应用的是大脑,而电脑应用的是一个叫做CPU的处理器(出示实物),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中枢系统;我们大脑处理过的信息需要能够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以及嘴巴说出来,而计算机如何表达呢?

生:显示屏显示、音响播放……

师:恩,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也包括打印机的打印等,我们将这些成为输出设备。

师:我们经过的事情都会记得,那电脑如何记忆呢?

生:……(思考、疑惑)

师:电脑有自己的一套记忆设备,那就是存储设备(课件,硬盘、光盘、内存条等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计算机与人脑的对比将难以理解的内容简化。

篇6: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目前,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方法有两种:作用面积法和特性系数法[1]。作用面积法计算时假定作用面积内每只喷头的喷水量相等,均以最不利点喷头喷水量取值,系统设计秒流量约为喷水强度与作用面积的乘积的1.15~1.30倍,由于忽略了作用面积内各个喷头由于压力变化而引起喷水量的变化,计算结果不够准确。特性系数法从系统最不利点喷头开始,沿程计算各喷头的压力、喷水量和管段的累积流量、水头损失,直到某管段累计流量达到设计流量为止,计算结果接近于实际流量。然而,应用特性系数法进行计算时,要求支管的水力情况完全相同(喷头构造、数量、管段长度、管径、标高等),其使用条件受到限制,对于工程设计实际中,管网及喷头大多呈“不规则布置”,水力情况不同时则无法计算,如图1所示。为满足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寻求一种准确、适用广泛、简便的水力计算方法供设计人员选用。

2 试算法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2.1 水力计算方法

喷头的流量按式(1)计算[2]:

式中,q为喷头流量,L/s;P为喷头工作压力,m H2O;K为喷头流量系数。

管内允许流速,钢管一般不大于5m/s,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10m/s。为计算简便,管内流速按式(2)计算[3]:

式中,Kc为流速系数,m/L,按表1取值;Q为流量,L/s。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式(3)计算:

式中,A为管道比阻值,按表2取值;L为计算管段长度,m;Q为计算管段流量,L/s。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0%取用。

忽略喷头短立管的水头损失,计算管段节点压力按式(4)计算:

式中,Pi为计算管段节点i的压力,m H2O;hij为计算管段节点i至节点j的沿程水头损失,m;ΔZij为计算管段节点i与节点j的几何高差,m。

试算法计算的原理是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守恒是指计算管段流量时,必须保持每一节点的水流连续性,也就是流向任一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流离该节点的流量。能量守恒是指计算节点压力时,必须保持每一节点i压力的唯一性,也就是由任一节点计算该节点的压力必须相等。

质量守恒用式(5)表示为:

式中,qi为节点i的节点流量,L/s;Qi j为从节点i到节点j的管段流量,L/s。

假定离开节点的管段流量为正,流向节点的为负。能量守恒用式(6)表示为:

式中,Pi为节点i的压力,MPa;Pji为从节点j计算至节点i,节点i的计算压力,MPa;ε为节点i的压力与计算压力的误差,趋近于零,MPa。

2.2 计算步骤

应用试算法进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力计算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被保护对象的性质划分危险等级,确定作用面积、喷水强度等基本设计参数;

2)根据喷头布置形式、喷头间距要求及建筑平面等要求布置喷头;

3)确定最不利作用面积,选择计算管路,对各节点编号;

4)由最不利点处喷头开始按公式(1)计算喷头流量,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压力不应低于喷头的最小工作压力;

5)按公式(1)~公式(5)沿程计算各喷头/节点的压力、喷水量和管段流量、水头损失,直至计算管段的连接节点;

6)假定下一计算管段启端喷头的压力,重复第(5)步,求出连接节点的计算水压,按公式(6)计算误差,调整计算管段启端喷头的压力(如误差不满足设定的精度要求,当Pi<Pji,表明假定计算管段启端喷头的压力大,应减小;当Pi>Pji,表明假定计算管段启端喷头的压力小,应增大),试算多次,直至满足设定的精度要求;

7)重复第(5)步、第(6)步,直到求出作用面积内所有喷头/节点的压力、喷水量和管段流量、水头损失,此后的管段中流量不再累计,仅计算水头损失。

3 示例

如图1所示为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Ⅱ级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及管网布置,喷头安装高度均相等,忽略喷头短立管的水头损失,虚线所围实际作用面积173.4m2,符合规范要求的160m2的要求,并对计算节点进行编号。

图1中,选定最不利喷头为喷头1,设计工作压力为10m,设计喷头流量系数K=80,由公式(1)得q1=1.33L/s;由公式(5),管段流量Q12=q1=1.33L/s;由公式(2),管内流速V=1.883×1.33=2.50m/s;由公式(3),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12=0.4367×3.4×1.3322=2.63m;由公式(4),P2=10+1.2×2.63=13.15mH2O。

重复计算步骤第(5)步,得q2=1.53L/s;管段流量

重复计算步骤第(5)步,得q3=1.70L/s;管段流量

节点4为最不利计算管段1→4与计算管段5→4的交点,该连接节点压力必然相等。同理,假定计算管段启端喷头5的工作压力,对于给定管径、长度的管段就可以得到节点4的计算压力P54,比较P54与P4,经多次试算,直到满足式(6)的要求,表明启端喷头5假定的工作压力近似等于实际工作压力。

节点4压力试算过程见表3。第一次试算,假定节点5工作压力为10mH2O,得到节点4计算压力为15.49mH2O,小于节点4工作压力17.21mH2O,表明节点5假定工作压力偏小;第二次试算,假定节点5工作压力为12mH2O,得到节点4计算压力为18.59mH2O,大于节点4工作压力17.21mH2O,表明节点5假定工作压力偏大;节点5实际工作压力应大于10m小于12mH2O。试算的过程可通过EXCEL电子表格或编程计算。

同理,应用试算法可以计算出作用面积内各喷头/节点的压力、喷水量、管段流量、水头损失如表4所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24.28L/s,节点8水压22.70mH2O。

4 结论

应用试算法进行自喷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概念清晰,容易理解,计算简便,克服了作用面积法和特性系数法的缺陷,可对整个自喷系统进行精确的水力计算,适用于不规则的管网及喷头布置,可供设计人员借鉴选用。

附注:表3、表4中,节点水压单位用了废止单位mH2O,需将mH2O换算为Pa。1m H2O=9.80665kPa。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GB50084—2001(2005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篇7: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以下我就慢慢从它的概念入手,逐步从其地位,优越性以及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让大家一步步认识CAI这个新的时代宠儿。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义及狭义含义

教师通过将平时教学所需的信息,编辑成软件预先储存在计算机里,然后在教学现场过程中,教师根据其需要,可以迅速,准确,方便和随意的调用这些信息来为教学服务,从而使计算机成为了一种对教学具有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的工具,这就是广义概念上的计算机教学辅助。

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大,但是目前在基础教学中主要涉及的有三个大的方面:1、计算机出题目2、计算机考试3、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目前主要应用及研究的是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以及一些压缩信号源等信息,并将教学里需要展示的东西以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制作成相交式的软件工具储存在计算机中。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可通过交互式灵活地调用信息以辅助其教学模式,这不仅是目前我们在教育体系中最普遍使用和最具发展价值的基础模式,也是CAI在日常教学中普遍的狭义定义。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地位及优越性

1、以多媒体为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能以生动的图画,形象的操作演示,巧妙的结构思想,引领整个课堂进入一个全新的客观带动主观的境界。一旦在实际课堂上应用它时,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就会完全迸发出来,其优势不可替代。

2、计算机辅助教学,除了能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表现出的生动效果之外,还能够增多课堂的容量,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感知速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源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教学效果,教师讲解时能够比原先更清晰直观,更具吸引力,同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为紧密和不可分,从而使学生的消化和接收更为迅速。

3、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和教师自由的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由于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其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很快,可以及时的在教与学之间作出反应和转换,这样一来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都能够充分把握,甚至于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掌握程度都能够及时的测试,并进行单独指导。

4、计算机辅助教学因其本身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它能够反复多次的被使用,可以轻易的被进行修改更新和移植,能让更多的教与学得到实现和启发。同时,由于计算机本身具有信息储量大,读写方便的特征。CAI不但可储存海量的信息数据,还可以随时调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各个个体的数据资料,这确实是数据信息收集和传播使用方式的一次大变革。它的功能还对于其对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发展和普及,功不可没。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前进方向

1、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转变来自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

一是由原本的个别化教育模式向课堂化演示教学模式转变,在我国刚引入CAI的概念以及发展初期,所用的硬件都是单机形式,以教师为指导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是较少。但之后随着90年底初期多媒体技术的日趋发展成熟和投入教学领域的设备不断更新,使得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和更多的得到沟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交互式的联系,双赢的结果就是教与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由原本的课堂演示模式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转变。进入90年代后期,网络通讯无比发展的时代,学生已经可以突破地域以及时间上的限制,进行互助互教,小组学习讨论等多种合作性远程型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布置作业。在局域网或者internet上都能做到,使资源的共享性大大提高,让教学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没有距离的沟通。

2、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进步得益于学习理论的不断进步。CAI是以学习理论為指导而编制的,理论基础的区别,也决定了CAI模式的区别。我国教育领域的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脉络,从而引起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从“操作与练习型”“问题解决型”一直到协作随机通达型的转变过程。

3、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也一直引起CAI发展的多元化进程。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不同的教育软件来加以支持,不过每个课件本身都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固定的教学模式以及完整的教学内容,这就决定了在每个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与之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所以《电化教育研究》一书从从1997年起陆续连载了黎加厚老师的《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为CAI可以适应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发展提供了很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今后在课件,积件等方面的多元化必将成为CAI发展多元化的趋势。

4、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活动领域中的重要突出作用,在教育者培训机制上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于CAI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定位CAI软件的研发和应用的本质就是为了改革教学,提高学生质量,而不在于形式上的使用,要把研发、应用和教师活动培训以及的结合在一起,使研究和应用相辅相成,互动相连,才是CAI的正确发展之路。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中一颗蓬勃向上的新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为之共同进发的朋友,它的进步和长足发展,是教育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为我中华民族下一代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水平提高的保证。让我们拥抱这个灿烂的世纪,欢迎CAI的更美光辉。

篇8: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教师是项目课程的开发者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作为项目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进行项目课程开发, 突破教材的束缚, 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 开发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校本课程。

教师是项目教学材料的知识库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信息支持, 为学生完成项目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和硬件资源, 成为学生实施项目的知识库。这要求教师在专业领域内有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造诣, 因而, 项目教学对教师的学识、学历有较高的硬性要求。项目教学法注重“在做中学”, 并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 但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 学生会觉得枯橾无味, 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 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 主要有两类: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抓住理论教学最佳时机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 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自由、愉快的心理环境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项目往往会涉及一个专业的多门学科知识, 甚至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 因此, 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的边缘知识, 同时还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的新理念, 善于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教师是项目选取的引导者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首先, 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 项目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既能运用已学知识, 又可以创造发挥。第三, 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 能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 在相互学习中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第四, 项目的选取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项目, 最好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引进来作为学习项目。第五, 项目成果具有可展示性, 如实物、语言、图片、表演等。第六, 项目应与职业标准衔接, 能适应相应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要求。教师的角色由“授”转为“导”。原则上, 精选项目应由各项目学习小组按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深入生产、生活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而确立, 然而, 因学生知识、经验、经历有限, 没有教师的引导, 学生确立的项目可能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大相径庭而失去价值。因此, 简单实用的做法是专业教师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内引导学生收集、精选学习项目。例如, 在讲解VFP6.0数据库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一项目为主线, 通过讲授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介绍所用到的基本知识点, 使学生对于小型项目的开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又如, 讲解网络组建时, 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 通过讲解该项目的实施过程, 使学生掌握数据传输、网络设计、安装、铺设原则, 学会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配置硬件, 如何选用和安装操作系统等等。这样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

教师是项目实施的管理者有效地管理项目、制定项目计划、恰当的小组分工, 是顺利完成项目的关键, 也是项目教学法赋予教师的基本任务。由于受到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 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甚至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在小组自主学习中放任自流。作为项目实施的管理者, 教师主要完成“监督”、“点拨”任务。教师应深入到每一个小组, 与小组一起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了解每个小组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组织组内讨论、辩论。教师这时的工作主要体现为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是项目开发小组的管理者, 这样教师的管理角色就主要针对小组或个人, 与传统教学管理针对整个班级相比, 工作任务细化了, 对教师的智慧、人性化要求更高了。这就需要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中要更具细心和耐心, 要对学生更有信心和爱心。

教师是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把问题“陈述”给学生, 而是围绕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 学生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 而是通过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问题而得到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不同小组情况不同, 教师指导也要有所不同。但指导中要不忘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 提高技能, 因此, 教师要采用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 这样学生不但会记忆深刻, 而且还能锻炼发散思维,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Word2000表格制作时, 让学生制作一份个人简历表, 样式自己设计, 一个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碰到这样的问题:不该有线的地方有了线, 该有线的地方不小心弄坏了, 他就把整个表格删掉重来, 结果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他又删掉, 这样反复几次, 既浪费了时间, 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笔者就提醒他, 不许删掉, 必须在原有的坏表上修补, 于是他不断摸索、尝试, 几分钟后, 他高兴地告诉我:解决了。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对本课程甚至其他相关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 有极大的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注意仔细观察每个小组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兴趣点变化, 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知识全面性的教学方案, 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激情, 否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被忽略的后果。

教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作者项目教学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有教师与教师的合作,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正确处理好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关系, 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树立榜样,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和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 变“师者”为“交流者、合作者”。这样能够使学生拉近与教师的距离, 得到指导和建议, 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 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是项目成果的点评者该角色要求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以客户的身份严格评价项目小组最终的项目成果, 为每个产品进行细致的点评, 指出其优缺点。对项目成果的点评, 也就是对项目活动结果的检查与评估, 是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了作品, 也就基本上完成了项目活动的大部分内容, 最后就是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各小组要选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项目成果的汇报与交流, 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收获与感受, 活动小结等多个方面。教师作为点评者, 一是要对项目活动成果进行评价, 如计划是否合理, 项目完成情况及作品的质量等;二是要对学生项目活动中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如小组合作参与意识, 合作精神, 创新性等。虽然项目成果是项目小组成员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教师须及时评审项目成果, 给学生以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但作为教师应意识到项目教学注重学生参与项目完成的创造实践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因此, 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 所起作用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给予充分的评价, 点评时教师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以增强学生参与、创新的信心。

教师是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者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研究在此方法下, 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项目课程如何开发、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改革等问题。例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有的学生由于原来的学习习惯不太好, 缺少耐心、毅力, 遇到困难就会选择放弃, 作为教师就要研究怎样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有的学生会出现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甚解的倾向, 就应研究怎样使学生加深理解、对完成过程做到精益求精以及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收集、找到相关资料, 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 教师还要在学生完成项目后做好项目的总结, 并把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 要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众人之长。总结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 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 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探讨完成项目的最佳操作方法。作为教师就应通过这一过程性评价平台, 研究怎样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教师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 而后将此应用于教学实践,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项目教学中所担当的角色, 并且积极认真地扮演好这些角色, 才能真正实施好项目教学, 为项目教学法推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依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构想[J].职教通讯, 2006, (6) .

[2]凌云.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篇9:认识计算考机教学设计试

【关键词】概念 计算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4-02

作为数学老师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的全部过程中,计算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最受重视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数”与“计算”是小学生逐步学习、发展的基础,是他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果欠缺,会直接影响初中、高中甚至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所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向来把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技能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将从三方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对小学数学低、中段计算教学的认识。

一、对计算教学在各学段地位的认识

小学生数学学习必须先从计数和计算学起,因为这样一方面符合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是符合学龄儿童的认知规律。首先要会识数,计算数,然后才能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

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计算内容比较简单,加减计算重点是“100以内的数”,乘除计算重点是“表内”乘除法,二年级下册虽然接触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但是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口算。课堂教学的更多时间放在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上。算理的教学一、二年级是以摆小棒、看图形等直观手段获得计算过程和方法,逐渐发展到脱离实物,运用迁移、转化等手段获得计算的过程和算理,单纯的计算过程和算理的探索与概括将占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计算教学是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三、四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训,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为小学高段的学习夯实基础。反之,基础不牢固,以后的学习也会步履艰难。而计算能力的强弱将会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教学工作中不时有家长困惑:我孩子一、二年级经常考100分,怎么到三年级只有90来分,甚至还有八十多分的现象。究其原因,其中计算内容的复杂程度加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三年级以后,孩子的学习任务已从适应学校生活转向提高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任务要求明显提高。中段数学的数的认识内容扩展到“小数”、“分数”和“亿以内的大数”的认识;计算内容涉及“万以内数的加减(进位和退位)”、“多位数的乘除法”、“小数”和“分数”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尤为关键。三、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约是9一11岁之间,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属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控制情绪能力、锻炼意志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力更具目的性和持久性,可以胜任更加艰巨的学习任务。绝大多数三、四年级的学生掌握计算问题比较容易。还有少数孩子计算有一定的困难,这就不免产生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差距悬殊现象。此时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思维从仿效转向创造,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成为重点。

二、对计算教学在各学段教学方法的认识

对估算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估算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创设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习,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提高估算能力。

在笔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弄清算理、掌握法则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的计算。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87×42”时,这个算式个位的2和87、十位的4和87相乘都要连续进位,一定要让孩子把进位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明白每个积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在学生掌握法则、算理的基础上,再加强笔算训练,通过合理、系统的练习,促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笔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加强笔算训练,形成笔算技能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后我设计了三组练习题,第一组习题商的中间有0,第二组习题商的末尾有0,第三组商的中间末尾都有0。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练习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算理,又提高了笔算技能,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当然笔算练习还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好的学生要求高些,学困生要求放低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悉心育人。笔算练习和口算一样要有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做题多、快、准。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严格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养成认真看题、计算仔细的习惯;②养成书写整洁、格式标准的习惯;③养成笔算时写竖式并验算、检查的习惯。坚持以上三方面抓好学生的笔算训练,有利于笔算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重视计算教学,抓好学生的口算与笔算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利于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下一篇:中国梦.创高梦、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