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2022-09-10

1 引言

信息时代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课是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具有基本概念多、应用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

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

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紧密结合

需要课堂和实验室的互补结合

涉及的专业知识多, 对实验环境要求特殊, 是一门跨专业学科。

因此, 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难度较大,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课程涉及的专业门类多, 概念多, 范围广, 这样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学生相关知识相对薄弱, 而且参差不齐。

(3)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学用分家。

(4) 概念理解抽象, 学生学习感觉枯燥, 学习兴趣不浓厚。

2 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综合性强, 理解网络功能层次和对应协议, 必须结合实践, 动手编制程序, 进而理解网络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选用新教材, 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 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 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 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 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 在教学内容上应做到突出学习重点, 而不是面面俱到, 教学过程应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 要求教师不断积累经验, 结合专业特点, 参与教材编写和实验环境的不断完善,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1 教学内容建设

要求章节内容讲解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 深入理解网络原理、主要协议和标准;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ISO/OSI模型、TCP/IP模型、局域网标准及主流局域网技术, I P网络技术等。通过本课程学习, 还将培养学生具备局域网组网与管理能力, 从而为学习后续的网络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对于学生网络知识掌握程度不同, 利用现有校园网络资源, 积极探索开发课程学习的网站, 可提供教学课件、在线论坛答疑解惑、单元自测、综合练习、考试系统等资料, 帮助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3) 针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可分两个层次进行实验环节。课程基本实验有五个:

网络测试及管理命令使用;

互联网应用、应用层协议验证;

Web/FTP服务器的安装及设置、DNS设置、邮件服务器配置;

应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抓包, 理解协议的构成, 初步分析网络通信的过程;了解socket编程原理, 给出有错的实例, 简单进行分析, 并改正。

后续课程中开设网络综合大实验, 以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为参考资料, 给出深层次理解协议的网络编程, 以及以太网技术、V L A N配置等高级网络硬件组网实验。

2.2 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专业术语很多, 理解抽象, 学生会感觉内容枯燥, 对学习课程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尝试下列方法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2.2.1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1) 互动讨论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 如组建对等网络和服务器客户机网络, 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 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 教师学生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2) 推演式教学

由浅入深, 由特殊到一般, 逐步推进。例如: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 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原理, 而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3) 演示性教学

在讲课时, 可以把学生难懂的、无法接触和看到的网络体系各个层次的运行原理和协议使用FLASH动画软件来制作, 并进行动态演示, 形象、生动、直观, 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4) 动静结合式教学

有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内容放到实验室进行讲授, 一边听一边随时进行操作练习, 加强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

多媒体动画演示和视频教学软件的制作和运用

网上答疑平台的组建

逐步实现P P T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并向学生开放,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 (网络课件、网上答疑、视频点播等) , 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2.2.3 解题多元化, 不拘泥于一种方法

课堂上老师应多采取一些类似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 给出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 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

2.3 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和实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2.3.1 教材建设

针对所学专业, 学生学习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作者积极准备《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的编辑工作。

2.3.2 实验环境

学校投资建设了网络硬件技术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专用服务器, 访问路由器, 网络交换机和40台实验设备, 包含路由器、交换机、拨号和无线接入设备, 为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和学生网络课程创新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条件。

3 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 又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生掌握程度的好坏对许多后续课程会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 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探讨, 严把教学内容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信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被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列为计算机基础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文作者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条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 高传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 罗幼平.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搭建职业岗位平台[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5.

[4] 于明.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研究下一篇:原油含水率测定方法探讨